标准差与方差教学设计

《方差与标准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方差与标准差 教学班级:高一(1)班

教学时间:2012年3月13日 教者:韩彦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概念和作用,学会计算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2.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描述平均位置的特征是不够的,还需要描述样本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从而展开对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并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 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教学难点:应用平均数与标准差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模式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模式:问题导入——探究新知——解决问题——练习巩固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 多媒体常规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完成练习

回顾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概念和含义,解决下面的问题:

问题1: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7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

分别求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并分析这些数据的含义.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2:两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各射靶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 7, 8, 7, 9, 5, 4, 9, 10, 7, 4 乙: 9, 5, 7, 8, 7, 6, 8, 6, 7, 7

如果你是教练,你应该如何对这次射击情况作出评价? 如果这是一次选拔性考核,你应当如何作出选择?

分析:甲的平均成绩是7环,乙的平均成绩也是7环. 那么,是否两人的水平就没有什么差距呢?

引导学生从频率分布条形图和极差的角度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找到差异.同时极差在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上有一定的缺陷,所以我们要引入新的统计量——方差与标准差.

(三)推进新课,探究新知

为了把所有的变量值都考虑进去,更精确的反映数据离散状况,我们还可以考虑用方差.

假设样本数据是x1,x2,xn,其平均数为x,则这个样本的方差

12222

s(x1x)(x2xn)(xnx)

n

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标准差,通常用s表示. 即:标准差s

1

(x1x)2(x2xn)2(xnx)2 n

标准差是统计学上考察样本数据离散程度最常用的量.在刻画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上,标准差与方差是一样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多采用标准差,因为标准差与样本数据具有相同的单位.

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标准差s的取值范围是? (2)怎样求样本标准差?

(3)如何根据标准差的大小来衡量离散程度的大小呢? (4)标准差为0时的样本数据有什么特点?

练习1:若甲、乙两队比赛情况如下,下列说法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①平均来说,甲的技术比乙的技术好; ②乙比甲技术更稳定; ③甲队有时表现差,有时表现好; ④乙队很少不失球.

例1:两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各射靶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 7, 8, 7, 9, 5, 4, 9, 10, 7, 4 乙: 9, 5, 7, 8, 7, 6, 8, 6, 7, 7

如果你是教练,你应该如何对这次射击情况作出评价? 如果这是一次选拔性考核,你应当如何作出选择? 解:略

练习2: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t/km2 ),试根据这组数据估计哪一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

解: (略)

例2.一个小商店从一家食品有限公司购进21袋白糖,每袋白糖的标准质量是500g,为了了解这些白糖的质量情况,称出各袋白糖的质量(单位:g)如下:

486 495 496 498 499 493 493 498 484 497 504 489 495 503 499 503 509 498 487 500 508 试估计这批白糖的平均质量和标准差.

解法一:直接用原始数据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再估计这批白糖的平均质量和标准差.

解法二:将原始数据减去500后,得到一组新的数据,先计算新数据平均数和标准差,再利用新旧数据的关系计算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在以此进行估计. 思考第二种解法的特征,可以得到一个更普遍的结论:

如果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x,标准差为s,则新数据x1b,x2b,xnb的平均数为xb,标准差仍为s

练习3:如果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x,标准差为s,则

(1)新数据ax1,ax2,,axn是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2)新数据ax1b,ax2b,,axnb的平均数为 ____,标准差为 (四)课时小结

1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与作用. 2.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五)课后作业 1.课本P79练习1、2、3 2.课本P81习题2.2A组4,5,6 3.完成练习册相应的习题

1

(x1x)2(x2xn)2(xnx)2. n

《方差与标准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教后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方差与标准差》是普通高中实验教材人教A版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基础之上引入的又一个描述变量分布的统计量,方差和标准差是描述变量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方差和标准差去描述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并了解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还可以打开学生思路,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在分析学生及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概念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

(2)会用样本的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描述平均位置的特征是不够的,还需要描述样本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从而展开对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并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制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用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2.教学难点:应用平均数与标准差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材处理:

将讲解的重点放在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步骤上,通过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例题和练习将标准差计算步骤加以强化,并传递“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数字特征”的基本思想。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随着教学进程的需要不断提出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融入课堂,这样可以成功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一步步找到答案,解决问题,这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促成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此外,在教学中应用了讲练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三、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教法中渗透学法”的方法,即在讲究教学方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将学习方法渗透到课堂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学习做准备。

另外,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教材去获得知识,养成爱动脑、勤思考、善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是完成前述的教学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按照重新处理过的教材,贯彻落实启发教学法,讲练结合,课件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具体体现。

(一)复习回顾、完成练习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概念,为本节课的展开做准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采用问题导入法:

两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各射靶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 7, 8, 7, 9, 5, 4, 9, 10, 7, 4 乙: 9, 5, 7, 8, 7, 6, 8, 6, 7, 7

如果你是教练,你应该如何对这次射击情况作出评价? 如果这是一次选拔性考核,

你应当如何作出选择?

引导学生从平均成绩和数据的离散散程度作出评价,而如何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就成了这节课研究的问题.

极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然而极差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它只考虑了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而没有考虑其他数值,所以只能粗略反映离散状况。因此,我们引入了新的统计量——方差与标准差.

(三)推进新课、探究新知

采用正面导入的方式,由于极差在反映数据离散程度上的缺陷,自然的引出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的方差来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重点标准差。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有关标准差的几个结论:

1.标准差s的取值范围s≥0; 2.求样本标准差的基本步骤 ;

3.用标准差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判断方法: 标准差越大,变量值离散程度越大,变量值越分散,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反之,则相反;

4.标准差为0时的样本数据特点.

练习1的设置意在辨析理解平均数和标准差所反映总体特征.

例1是对情境导入的问题的解决,并总结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练习2是对例1的补充应用.

例2的设置意在传递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数字特征的基本思想,并引出平均数与标准差的运算性质.

练习3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探索平均数与标准差的运算性质. (四)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后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习重点. 五、课后反思

《方差与标准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方差与标准差 教学班级:高一(1)班

教学时间:2012年3月13日 教者:韩彦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概念和作用,学会计算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2.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描述平均位置的特征是不够的,还需要描述样本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从而展开对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并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 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教学难点:应用平均数与标准差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模式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模式:问题导入——探究新知——解决问题——练习巩固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 多媒体常规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完成练习

回顾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概念和含义,解决下面的问题:

问题1: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7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

分别求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并分析这些数据的含义.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2:两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各射靶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 7, 8, 7, 9, 5, 4, 9, 10, 7, 4 乙: 9, 5, 7, 8, 7, 6, 8, 6, 7, 7

如果你是教练,你应该如何对这次射击情况作出评价? 如果这是一次选拔性考核,你应当如何作出选择?

分析:甲的平均成绩是7环,乙的平均成绩也是7环. 那么,是否两人的水平就没有什么差距呢?

引导学生从频率分布条形图和极差的角度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找到差异.同时极差在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上有一定的缺陷,所以我们要引入新的统计量——方差与标准差.

(三)推进新课,探究新知

为了把所有的变量值都考虑进去,更精确的反映数据离散状况,我们还可以考虑用方差.

假设样本数据是x1,x2,xn,其平均数为x,则这个样本的方差

12222

s(x1x)(x2xn)(xnx)

n

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标准差,通常用s表示. 即:标准差s

1

(x1x)2(x2xn)2(xnx)2 n

标准差是统计学上考察样本数据离散程度最常用的量.在刻画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上,标准差与方差是一样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多采用标准差,因为标准差与样本数据具有相同的单位.

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标准差s的取值范围是? (2)怎样求样本标准差?

(3)如何根据标准差的大小来衡量离散程度的大小呢? (4)标准差为0时的样本数据有什么特点?

练习1:若甲、乙两队比赛情况如下,下列说法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①平均来说,甲的技术比乙的技术好; ②乙比甲技术更稳定; ③甲队有时表现差,有时表现好; ④乙队很少不失球.

例1:两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各射靶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 7, 8, 7, 9, 5, 4, 9, 10, 7, 4 乙: 9, 5, 7, 8, 7, 6, 8, 6, 7, 7

如果你是教练,你应该如何对这次射击情况作出评价? 如果这是一次选拔性考核,你应当如何作出选择? 解:略

练习2: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t/km2 ),试根据这组数据估计哪一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

解: (略)

例2.一个小商店从一家食品有限公司购进21袋白糖,每袋白糖的标准质量是500g,为了了解这些白糖的质量情况,称出各袋白糖的质量(单位:g)如下:

486 495 496 498 499 493 493 498 484 497 504 489 495 503 499 503 509 498 487 500 508 试估计这批白糖的平均质量和标准差.

解法一:直接用原始数据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再估计这批白糖的平均质量和标准差.

解法二:将原始数据减去500后,得到一组新的数据,先计算新数据平均数和标准差,再利用新旧数据的关系计算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在以此进行估计. 思考第二种解法的特征,可以得到一个更普遍的结论:

如果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x,标准差为s,则新数据x1b,x2b,xnb的平均数为xb,标准差仍为s

练习3:如果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x,标准差为s,则

(1)新数据ax1,ax2,,axn是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2)新数据ax1b,ax2b,,axnb的平均数为 ____,标准差为 (四)课时小结

1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与作用. 2.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五)课后作业 1.课本P79练习1、2、3 2.课本P81习题2.2A组4,5,6 3.完成练习册相应的习题

1

(x1x)2(x2xn)2(xnx)2. n

《方差与标准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教后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方差与标准差》是普通高中实验教材人教A版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基础之上引入的又一个描述变量分布的统计量,方差和标准差是描述变量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方差和标准差去描述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并了解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还可以打开学生思路,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在分析学生及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概念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

(2)会用样本的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描述平均位置的特征是不够的,还需要描述样本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从而展开对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并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制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用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2.教学难点:应用平均数与标准差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材处理:

将讲解的重点放在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步骤上,通过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例题和练习将标准差计算步骤加以强化,并传递“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数字特征”的基本思想。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随着教学进程的需要不断提出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融入课堂,这样可以成功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一步步找到答案,解决问题,这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促成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此外,在教学中应用了讲练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三、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教法中渗透学法”的方法,即在讲究教学方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将学习方法渗透到课堂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学习做准备。

另外,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教材去获得知识,养成爱动脑、勤思考、善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是完成前述的教学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按照重新处理过的教材,贯彻落实启发教学法,讲练结合,课件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具体体现。

(一)复习回顾、完成练习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概念,为本节课的展开做准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采用问题导入法:

两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各射靶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 7, 8, 7, 9, 5, 4, 9, 10, 7, 4 乙: 9, 5, 7, 8, 7, 6, 8, 6, 7, 7

如果你是教练,你应该如何对这次射击情况作出评价? 如果这是一次选拔性考核,

你应当如何作出选择?

引导学生从平均成绩和数据的离散散程度作出评价,而如何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就成了这节课研究的问题.

极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然而极差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它只考虑了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而没有考虑其他数值,所以只能粗略反映离散状况。因此,我们引入了新的统计量——方差与标准差.

(三)推进新课、探究新知

采用正面导入的方式,由于极差在反映数据离散程度上的缺陷,自然的引出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的方差来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重点标准差。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有关标准差的几个结论:

1.标准差s的取值范围s≥0; 2.求样本标准差的基本步骤 ;

3.用标准差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判断方法: 标准差越大,变量值离散程度越大,变量值越分散,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反之,则相反;

4.标准差为0时的样本数据特点.

练习1的设置意在辨析理解平均数和标准差所反映总体特征.

例1是对情境导入的问题的解决,并总结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练习2是对例1的补充应用.

例2的设置意在传递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数字特征的基本思想,并引出平均数与标准差的运算性质.

练习3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探索平均数与标准差的运算性质. (四)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后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习重点. 五、课后反思


相关文章

  • 方差与标准差
  • 绿色教案 如何选择方案优化决策 贾海军 方差与标准差 教学目标: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4. 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 ...查看


  •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2周教案
  • 第十二周 教案 第1课时 §5.4.1 数据的波动(一)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 掌握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2. 明白极差.方差.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稳定性大小的.3. 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计算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方差. (二)能 ...查看


  • 第46-48课时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 第46课时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1) 主备人:范连兵 审核人:张玉玺 知识与技能: 学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计算均值: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含义: 熟练掌握两点分布和二项分布中随机变量的均值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公式的过 ...查看


  •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
  • 铁道工程学报第期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嘴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李文泉工程控制网设计通常是根据工程建筑物位置和施工测设上的需要来布置的但工程控制网设计首先应在满足预定的点位精度的前提下,花费较少的工作量达到满意的结果,通称为"控制网优 ...查看


  • 方差分析及方差齐性检验的若干问答~
  • 方差分析及方差齐性检验的若干问答~ LXK 的结论: 齐性检验时F 越小(p 越大),就证明没有差异,就说明齐,比如F=1.27,p>0.05则齐,这与方差分析均数时F 越大约好相反. LXK 注: 方差(MS或s2)=离均差平方和/ ...查看


  • 教育统计学大纲
  • 高纲1428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063 教育统计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 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教育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整理.分析在包括教育实验.教育调查等教育研究中所获取的数字资 ...查看


  • 实验设计与分析总结
  • 一.t检验与方差分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t检验只能用于两本均数及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比较:方差分析可以用于两样本及以上样本之间的比较. 联系: 1. 两者都要求比较的资料服从正态分布: 2. 而且两本均数的比较及方差分析均要求比较组有相同 ...查看


  • 第6讲多因素方差分析与多因素实验设计20100503
  • 多因素方差分析与多因素实验设计 一.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操作步骤 二.多因素方差分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三.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类型 四.利用SPSS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 五.在SPSS中实现事后多重比较和简单 效应检验 一.方差分析的操作步骤 1. ...查看


  • 葵花宝典之心理统计学笔记
  • 心理统计学葵花宝典 + 心得 参考文献:<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心理统计>(Richard P.Runyon).<心理统计学习指南> <心理学专业基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