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①,

  来从楚国游②。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③。

  月下飞天镜④,

  云生结海楼⑤。

  仍恰故乡水⑥,

  万里送行舟。

  【诗文翻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

  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诗文注释】

  ①荆门: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

  ②楚国:今湖北、湖南一带。

  ③大荒:广阔的原野。

  ④天镜:比喻明月。

  ⑤海楼:即蜃楼,海上形成的一种幻景。

  ⑥故乡水:指长江,来自作者的家乡四川。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大概是青年李白出蜀时所作,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一样。一般的送别诗多以送别朋友,告别亲人,分别情人为题材,而这首诗我们看不出是李白送别朋友,还是父老乡亲在送别李白,抑或是情人之间的深情款款,挥泪离别。这首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情意婉曲,形象奇伟,想象瑰丽,的确是送别诗中的极品。

  首联交待诗人的一路游踪和出游目的。青年李白才情横溢,朝气蓬勃,不远万里,放舟东下,经巴渝,出三峡,直赴荆门之外的楚国故地。古朴原始的楚地风情,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风雨沧桑的历史变迁,无一不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神往外界的李白。朝思暮想,壮浪一游,眼看诗人的梦想就要成为现实,诗人怎么能不欢欣鼓舞、喜出望外呢?

  颔联远眺近观,触目生情,描山绘水,情彩飞扬。上句说山,船行江上,山随水走,急湍胜箭,猛浪若奔,两岸青山或刀劈斧削鬼斧神工,或悬崖峭壁森然,随舟随水相对挺出,扑面而来,转瞬即逝。最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空阔平坦的漠漠旷野。“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纷至沓来,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感;亦可看出诗人风神爽朗,心驰神往之态。下句说水,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江流天地,波涛滚滚;排山倒海,一往无前。“入”字平中见奇,力透纸背,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壮浪形骸的气势;又展现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两句诗写得境界雄奇,视界高远,气势飞动,形象壮观,更体现出诗人初来乍看,心动神奇的惊诧欢愉之情。

  颈联远观近察,俯仰生辉,绘月描云,瑰丽生情。上句写晚上,仰观天宇,皓月当空,银辉四射;俯察江流,明月倒映,皎洁如镜。著一“飞”字,动感十足,神韵完备,既写出了“月亮走,我也走”的如影随形之感,又唤起诗人童话般的美妙联想。月亮犹如天上来客,飞抵江流,沉落水底,亲近诗人,追随诗人,相依相伴,情意绵绵。下句写白天,仰望天空,彩云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嵌一“结”字,拟人生情,引人联想。彩云犹如心灵手巧的美丽织女,一到早上,就铺撒出五彩斑斓的锦缎来,似在装点美丽的天空,又如迎接远道而来的诗人。这一联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充分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

  尾联呼应标题,点明主旨,舍万千风物不说,单写“故乡水,送亲人”,别具情趣,耐人寻味。李白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形影不离,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综观全诗,似乎诗人写送别之情只有尾联两句,其实不然,中间两联写景,移步换形,满目生情。写两岸青山相对挺立,写江流天地、地老天荒,写月照孤舟、依依相伴,写彩云飘飘、绚丽灿烂,全是为了烘托一江“故乡水”,一颗“明月心”。诗人要走了,离开生他养他的山水明月,这些亲山、亲水、明月、彩云,依依难舍,万里相送啊!这份山水亲情充盈天地,熠熠生辉。游子的李白,形式上离开了故乡山水,实质上,纵然走到天涯海角,心里永远装着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对比拓展:

  《旅夜书怀》和《渡荆门送别》比较赏读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有哪些?

  ①都在长江上扬帆而下,只不过李白是在出蜀之后,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写这首诗。杜甫是在今重庆市忠县至云阳县途中写这首诗。②都为五律,不仅韵律相同,而且在短短的仅四十余字的一首诗里,相同的词字竟有“平野”、“江”、“月”、“流”。③这两首诗的气象都十分开阔,艺术表现手法较为自然。两诗的前后结构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由近而远,由狭而阔。大江、大地、星月,繁复的立体空间景象,映入胸怀。两诗的结句虽以“低调”和“收束”而止,但仍展现出辽远时空,令人产生无穷无尽的遐想。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①,

  来从楚国游②。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③。

  月下飞天镜④,

  云生结海楼⑤。

  仍恰故乡水⑥,

  万里送行舟。

  【诗文翻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

  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诗文注释】

  ①荆门: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

  ②楚国:今湖北、湖南一带。

  ③大荒:广阔的原野。

  ④天镜:比喻明月。

  ⑤海楼:即蜃楼,海上形成的一种幻景。

  ⑥故乡水:指长江,来自作者的家乡四川。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大概是青年李白出蜀时所作,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一样。一般的送别诗多以送别朋友,告别亲人,分别情人为题材,而这首诗我们看不出是李白送别朋友,还是父老乡亲在送别李白,抑或是情人之间的深情款款,挥泪离别。这首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情意婉曲,形象奇伟,想象瑰丽,的确是送别诗中的极品。

  首联交待诗人的一路游踪和出游目的。青年李白才情横溢,朝气蓬勃,不远万里,放舟东下,经巴渝,出三峡,直赴荆门之外的楚国故地。古朴原始的楚地风情,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风雨沧桑的历史变迁,无一不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神往外界的李白。朝思暮想,壮浪一游,眼看诗人的梦想就要成为现实,诗人怎么能不欢欣鼓舞、喜出望外呢?

  颔联远眺近观,触目生情,描山绘水,情彩飞扬。上句说山,船行江上,山随水走,急湍胜箭,猛浪若奔,两岸青山或刀劈斧削鬼斧神工,或悬崖峭壁森然,随舟随水相对挺出,扑面而来,转瞬即逝。最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空阔平坦的漠漠旷野。“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纷至沓来,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感;亦可看出诗人风神爽朗,心驰神往之态。下句说水,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江流天地,波涛滚滚;排山倒海,一往无前。“入”字平中见奇,力透纸背,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壮浪形骸的气势;又展现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两句诗写得境界雄奇,视界高远,气势飞动,形象壮观,更体现出诗人初来乍看,心动神奇的惊诧欢愉之情。

  颈联远观近察,俯仰生辉,绘月描云,瑰丽生情。上句写晚上,仰观天宇,皓月当空,银辉四射;俯察江流,明月倒映,皎洁如镜。著一“飞”字,动感十足,神韵完备,既写出了“月亮走,我也走”的如影随形之感,又唤起诗人童话般的美妙联想。月亮犹如天上来客,飞抵江流,沉落水底,亲近诗人,追随诗人,相依相伴,情意绵绵。下句写白天,仰望天空,彩云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嵌一“结”字,拟人生情,引人联想。彩云犹如心灵手巧的美丽织女,一到早上,就铺撒出五彩斑斓的锦缎来,似在装点美丽的天空,又如迎接远道而来的诗人。这一联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充分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

  尾联呼应标题,点明主旨,舍万千风物不说,单写“故乡水,送亲人”,别具情趣,耐人寻味。李白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形影不离,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综观全诗,似乎诗人写送别之情只有尾联两句,其实不然,中间两联写景,移步换形,满目生情。写两岸青山相对挺立,写江流天地、地老天荒,写月照孤舟、依依相伴,写彩云飘飘、绚丽灿烂,全是为了烘托一江“故乡水”,一颗“明月心”。诗人要走了,离开生他养他的山水明月,这些亲山、亲水、明月、彩云,依依难舍,万里相送啊!这份山水亲情充盈天地,熠熠生辉。游子的李白,形式上离开了故乡山水,实质上,纵然走到天涯海角,心里永远装着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对比拓展:

  《旅夜书怀》和《渡荆门送别》比较赏读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有哪些?

  ①都在长江上扬帆而下,只不过李白是在出蜀之后,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写这首诗。杜甫是在今重庆市忠县至云阳县途中写这首诗。②都为五律,不仅韵律相同,而且在短短的仅四十余字的一首诗里,相同的词字竟有“平野”、“江”、“月”、“流”。③这两首诗的气象都十分开阔,艺术表现手法较为自然。两诗的前后结构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由近而远,由狭而阔。大江、大地、星月,繁复的立体空间景象,映入胸怀。两诗的结句虽以“低调”和“收束”而止,但仍展现出辽远时空,令人产生无穷无尽的遐想。


相关文章

  • [渡荆门送别]教案
  • 八年级 <渡荆门送别>教案 [选点说明] 唐诗可以说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而李白又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 ...查看


  • 七年级语文诗四首
  •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 ...查看


  • 山水诗:渡荆门送别
  • <渡荆门送别>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查看


  • [诗四首]练习题
  • 一.填空: 1.陶渊明,名 , 字 ,号 , (朝 代)著名诗人. 2.李白,字 ,号 ,是 (朝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3.王维, (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陈与义, (朝代)诗人. 二.诗词填空 1.种豆南山 下, . ,带月荷锄归. ...查看


  • 杜向涛[诗四首]归园田居学案
  • <诗四首>学案 焦桥中学 杜向涛 学习目标导航 ⑴背诵四首诗,体会诗的意境,把握诗的主旨. ⑵品味.赏析诗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 <归园田居(其三)> 一.语言积累 1.字词积累 荒秽( ...查看


  • 思乡的诗句:[渡荆门送别]
  •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人从"五岁诵六甲&quo ...查看


  • 八下第六单元30课诗四首导学案
  • 第六单元1 30 诗四首 设计:田显玉 审阅:八年级备课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语 ...查看


  •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教学目标
  • 12 唐诗五首教学目标 第1课时 <野望><黄鹤楼>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难点) 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重难点) ...查看


  • 渡荆门送别 2
  • 作者:李白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