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教案

八年级

《渡荆门送别》教案

[选点说明]

唐诗可以说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而李白又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渡荆门送别》是李白二十五岁初次出蜀时写的一首送别诗,而他的诗作中属于送别诗的还真不少。学习这首诗,不仅可以对李白的诗风有一定的了解,还能学习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体会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策略说明]

1.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举一反三,注意旁征博引,在类比阅读中提高诗歌鉴能力。

3.在多媒体网络下进行协作式教学。师生相互质疑、讨论。

[过程设想]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小学学过的李白的《赠汪伦》引入新课。(投影显示课题)

二、知作者

由学生简介后,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三、读诗文(范读)

1.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2.指名学生划分朗读节奏。

3.白板投影朗读节奏。

4.按老师指导的节奏感情分男生读,女生读,小组接力读。

5.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指导。

四、明诗意

1.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及课本注解分组讨论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质疑、答疑。(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相互质疑解答)

2.教师对可能对于学生有难度的字词进行投影。

3.检验理解情况。

(1)诗的每一联分别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首联交代了什么?

(3)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人们说这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极好,你认为是哪两个字?试赏析(赏析思路:解释字词+分析句意+主旨感情)

(4)颈联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用了什么手法?【(3)(4)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此处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五.悟诗情

通读全文,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诵诗文

在对全诗感情把握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做到熟读成诵。

七。类文阅读

以附录古诗中李白的《送友人》检验交流学生对送别诗的情感及写景句子赏析的掌握情况。

八.小结

九.作业

1.背诵并默写《渡荆门送别》

- 1 -

八年级

《渡荆门送别》教案

[选点说明]

唐诗可以说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而李白又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渡荆门送别》是李白二十五岁初次出蜀时写的一首送别诗,而他的诗作中属于送别诗的还真不少。学习这首诗,不仅可以对李白的诗风有一定的了解,还能学习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体会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策略说明]

1.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举一反三,注意旁征博引,在类比阅读中提高诗歌鉴能力。

3.在多媒体网络下进行协作式教学。师生相互质疑、讨论。

[过程设想]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小学学过的李白的《赠汪伦》引入新课。(投影显示课题)

二、知作者

由学生简介后,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三、读诗文(范读)

1.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2.指名学生划分朗读节奏。

3.白板投影朗读节奏。

4.按老师指导的节奏感情分男生读,女生读,小组接力读。

5.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指导。

四、明诗意

1.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及课本注解分组讨论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质疑、答疑。(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相互质疑解答)

2.教师对可能对于学生有难度的字词进行投影。

3.检验理解情况。

(1)诗的每一联分别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首联交代了什么?

(3)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人们说这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极好,你认为是哪两个字?试赏析(赏析思路:解释字词+分析句意+主旨感情)

(4)颈联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用了什么手法?【(3)(4)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此处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五.悟诗情

通读全文,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诵诗文

在对全诗感情把握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做到熟读成诵。

七。类文阅读

以附录古诗中李白的《送友人》检验交流学生对送别诗的情感及写景句子赏析的掌握情况。

八.小结

九.作业

1.背诵并默写《渡荆门送别》

- 1 -


相关文章

  • 破阵子教案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作品创作背景 2.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以及辛词的风格 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人情感,并达到背诵目的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查看


  • 渡荆门送别
  • <渡荆门送别>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 ...查看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诗词五首教案精美
  • 语文版七下第七单元第三十课 诗 词 五 首 [幻灯片2 : 题目 等待上课时用] [学习目标] [ 幻灯片3: 展示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把握作品表现出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体会诗歌意境. 3.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 ...查看


  • 2[1].1贺新郎教案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2.1 贺新郎 教案(人家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学目标 1.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2.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 ...查看


  • 山水诗:渡荆门送别
  • <渡荆门送别>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查看


  • 送别诗:渡荆门送别
  • <渡荆门送别>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汉族,出生于剑 ...查看


  • 送别诗:渡荆门送别赏析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①, 来从楚国游②.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③. 月下飞天镜④, 云生结海楼⑤. 仍恰故乡水⑥, 万里送行舟. [诗文翻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查看


  • 渡荆门送别 1
  • 渡荆门送别 学习目标 1.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一.预习导学 1.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 ...查看


  • 八上六单元30首诗四首
  •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30课 课题:诗四首 (主备: 复备: ) [课标分析]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