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与太极拳

冬至与太极拳

昨天冬至,去吃饺子了。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气中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恪遵宪度抄本》说:“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至’者,极也。”】,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有前后7天的时间,城门的关口关闭)。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例如北方人在冬至时吃饺子,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与冬至有关的传说- 摘录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

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不同地区不同过法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冬至亚岁宴”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苏州人——吃馄饨忆西施

冬至,在古城苏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内,冬酿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酿造一次的冬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等“老苏州”们回到家,桌上摆好的“圆夜饭”不仅丰盛更是有“意思”,无论是冷盆热炒还是鱼肉牲禽,都换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宝”(蛋饺)、“团圆”(肉圆)、“鸡”(扑扑腾),“金链条”(粉条)、“如意菜”(黄豆芽)、“吃有余”(鱼)等,形色相似,处处渗透着姑苏传统节庆的喜气和寓意。自古太湖地区盛产稻米,用糯米粉制成各种糕团更是当地颇具特色和最常见的点心。圆圆的冬至团更是席间的必备点心。

据说,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无锡人——“添岁”

无锡人对冬至很重视,有

冬至夜饭,有钱人家吃得很丰盛。

台湾人——“补冬”

漳台凡外出者冬至这天必尽量回家与亲人团聚,合家品尝

为有神的地方,都贴上一两粒

冬节“补冬”在台湾也成俗。冬节前日,晚饭过后,各家在厅堂搓圆。古例搓圆时禁忌口出不祥语。搓圆仔后要补冬,米糕是补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龙眼干肉,咸米糕有羊肉糕及红 米糕。补品还有雄番鸭、公鸡、猪肚鳖炖八珍或十全大补。

山西人的“九九消寒”

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山西民间保留有涂画

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 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

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

山东人——“拜师”

山东其他地区普遍有学生拜老师和晚辈拜长辈的习俗,农家有祭祖的习俗。临沂民间认为,冬至是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户户用火纸剪制衣服,焚于墓前,尔后添土。莒县则祀祖于祠堂,仪式十分隆重。崂山县旧俗,冬至分两天过节,第一天叫

泉州人——回家谒祖

泉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冬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于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门上,称“敬门神”。泉州人吃丸,称元宵丸为“头丸(圆)”,冬节为“尾丸(圆)”,这样头尾都圆,是意味着全家人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泉俗过年,一年中只有冬节、除夕和清明节要备办嫩饼菜,据说都寓有“包金包银”之意,旨在祈望家庭兴旺发达。旧时如属大宗望族者,还于是日开宗庙词堂大门,举行祭祖仪式,与清明节的那次祭祖,合称春冬二祭。祭仪十分严格,参加者虔敬至诚。

潮汕——“卜九”

潮汕冬节的民俗活动多姿多彩,奇趣的是它与“九”有独特之联系,使这个节日腾溢出哲理味,却又有厚淀文化底蕴。

祭拜祖先: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长沙人冬至做霉豆腐

长沙旧有聚族人于宗祠祭祖的习俗,届时杀猪宰羊,大办“冬至酒”。举行祭祀仪式时,年长者不惜远道跋涉回乡,入祠祭祖。吃冬至酒因男尊女卑陋习,只能男性参加,妇女不能入席。已婚妇女于是日回娘家,夜晚必须赶回婆家。这一天各家还有吃糯米饭的习俗,谓可润皮肤,防手脚冻裂。

长沙城乡居民习惯在冬至前后制腊鱼腊肉,将鱼肉用盐腌四五天后挂当风之处晾干,然后用木屑、谷壳、橘皮、花生壳熏烤,或挂柴灶上熏烟,至其色金红,叫“冬腊肉”,可贮留至次年夏日不腐。冬至日做霉豆腐,俗称“猫乳”,为长沙地方特产之一。是日采制的桑叶为正宗冬桑叶,解热明目。 澳门人过“冬至”同样如过年

澳门人视“冬至大如年”。一到冬至,预定酒席的人数非常之多,部分居民更提前一个月预定。直至冬至前一星期,澳门各酒楼包房已被定满,大部分散席也被预定出。

有论及冬至节气与太极拳习练的文章,今摘录如下:

若要掤劲有松弹 骨坚髓满通肾经-

作者:谢守中

本文谈的是开肾经以及相关捌劲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如何开肾经,我们不妨从小周天的气血运行谈起。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气血循行是不一样的,是与人体的六阴六阳相合、相应的。冬至起于一阳,在人体的会阴穴;大寒起于二阳,在

命门穴;雨水起于三阳,在至阳穴:春分起于四阳,在夹脊穴;谷雨起于五阳,在玉枕穴;小满起于六阳,在百会穴;夏至起于一阴,在祖窍穴;大暑起于二阴,在承桨穴;处暑起于三阴,在天突穴;秋分起于四阴,在膻中穴;霜降起于五阴,在丹田穴;小雪起于六阴,在气海穴。人体按以上顺序进行小周天的气血运行(图1)。

当您了解了六阴六阳和小周天的气血运行路线之后,就不难理解按季节练功的重要性了。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说·十要》中讲得很明白:“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所以,练拳必须先通经络,经络通畅就不会产生拙力,内劲自然顺达。在《精武》2003年第12期中,笔者谈了秋分练功通肺经的意义。同理,骨坚髓满就需要肾经通畅,而冬至前后便是开通肾经的最好季节。

开通肾经、打出强大淳厚掤劲最简单的办法是:

第一,每年冬至到来的时刻,您要提前一个半小时放松人静,慢而均匀地练习“搂膝拗步”。如果右腿在前,用意念以命门找右环跳穴,自然会感觉产生一种内动,产生出一种强大的掤劲(图2)。

如果练拳时间超过三年(必须保证每天练拳三小时以上),慢慢地练搂膝拗步定式时,会感到掌心微微突起,这时微微扩胸,手’心便会产生麻胀的感觉,这就是血脉流之筋骨之中的感觉,您会觉得身松骨坚,体内舒服。

第二,就传统拳而言,必须练出松弹劲。要想练出松弹劲,必须用意念想脚踝部有一个弹簧。以吴氏传统拳83式为例,从白鹤亮翅开始,接练搂膝拗步,右肩与左胯合,右肘与左膝合,右手与左脚合(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上举的右臂肘尖(少海穴),意感微与膻中穴相合,身体就会自然向下松沉,右手下落。再用右脚的抽丝劲把右手掌抽到右耳旁,左掌下按,左脚同时向前迈出一步,用腰把右手送向前,打出掤劲。要尾闾中正安舒,再松腰,意念突掌心。此时,感到手心麻胀,掤劲十足。

第三,合神。当少海穴与膻中穴微合时,要实腹空胸,含胸拔背,眼神内敛,打出的掤劲就会更强大淳厚。这是为什么呢?

1.意念突掌心气达四梢,节节贯穿,气势圆活,劲力淳厚,意想膻中穴,心胸开阔,动作圆活流畅。膻中穴,八卦属兑上缺,五行属金,属肺,主皮毛。:金生水,强大的捌劲就是母子相合的功力。

2.命门穴,八卦是坎中满,属肾,主骨生精之所在,五行属水,劲是掤劲,天干壬癸,地支子丑,掤劲也叫北方壬癸水,方位正北,穴位命门,地支子丑相合,’肾经自然通畅,肾气自然旺盛,也就是“家合万事兴”的道理。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趋于不足,多做搂膝拗步,就会自然打开肾经,就能骨坚髓满,壮肾舒肝。如果有一定功夫的人,在冬至来临之前提前一个半小时站太极桩,同时按着肾经的循行路线想三遍,气血就会循经

络自然运行。以下是肾经循行路线(图3,按序号顺序运行)。 每逢冬至,如果有时间,希望朋友们按以上所述练一下,会有很好的收效。在冬至前后三天练习,效果都是很明显的。

我的朋友有的练太极拳十几年,可是我与之一接手,便觉得他们身上一点掤劲也没有,有的虽然有掤劲,却感觉很弱。有位朋友说:“我练得很刻苦,很用功,每天站太极桩两个小时,为什么没有别人那样的掤劲功夫?”其实道理很简单,不明理,不懂练功方法,不会调整虚实转换是练不出功夫的。 太极拳不仅是拳脚功夫,而且是头脑、心灵中的功夫。要知道太极就是天地,太极就是阴阳,要和天地相合,和四时共鸣,要知道季节和人体经络有密切的联系。冬至一阳生,就容易打开肾经,肾经通畅,人就骨坚髓满,练出来的掤劲就特别松弹,结果便是腰松体健,这一点不可不知。

冬至养生

——冬至有三藏

第一,勿妄泄精。节欲保精,忌过分疲劳。

第二,勿妄耗神。心神调和,不要过分劳心,晚上少熬夜。

第三,勿妄泄气。情绪节制,不要过分喜怒哀伤,包括不要激烈运动、过分汗出。

——冬至有三补

冬补食品:冬虫夏草、人参、附片,为三九天三大补品。

第一,补气虚。气虚者:冬虫夏草5条,人参3-5克炖鸡。 第二,补血虚。血虚者:当归10克,炖生姜羊肉汤。

第三,补阳虚。阳虚者:多吃狗肉、羊肉。阳虚重者:制附片10克,猪肉(制附片布包先煮2小时,放入肉再煮1小时,喝汤吃肉)。

总之,冬至应加大进补力度,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至十一月中坐功图

主治:手足经络寒湿,臂股内侧痛,足痿,嗜睡,足下热痛,脐痛,胁下痛,胸满,上下腹痛,大便难,颈肿,咳嗽,腰冷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起身平坐,两腿前伸,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半握拳,按在两膝上,使肘关节分别朝向左右斜前方,拳

国际易经网iqing.net 眼向腹,拳心朝外,上身前俯,极力以拳压膝;重心后移,又拳轻轻按膝。如此做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养生的关键:

一、静神少虑

宋代医家陈直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载诗一首:“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诗中告诫我们,只有进行自身心理保健,才可杜绝情志疾病。

二、起居护养(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劳而勿过(《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即“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三、节欲保精(《养性延命录》:“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

1.欲不可纵。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肾气。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强,身体健壮则人能长寿。反之,肾精匮乏,则五脏虚衰,多病早夭。《泰定养生主论》曰:“三十者,八日一施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其人弱者,更宜慎之,人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施泄。„„能保持始终者,祛疾延年,老当益壮”,这说明严格而有规律地节制性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必要保证。

2.养血固精。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以“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也就是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用,来说明节欲保精的重要性,而东汉医家张仲景则以“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阐述了节欲保精不但有利健康,而且

国际易经网iqing.net 是优生优育的首要保证。

四、饮食调养(审慎调食)

1.食宜多样 谷、果、肉、蔬合理搭配。

2.食宜清淡 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

3.食宜温热熟软 脾喜温恶冷,故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

4.食宜少缓 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谷气长存。

五、顺时奉养(顺四时而适寒暑)

要“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恭怡奉亲,慎无懈怠”也就是说,天地、四时、万物对人的生命活动都会有影响,要想在自然界中求得自身平衡,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懂得“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 最后告诉大家,从冬至日起一定要常吃羊肉炖萝卜,这是皇家御膳“冬至”日的首选菜肴。具体做法如下:

羊肉炖白萝卜

[配料] 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 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 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若要掤劲有松弹 骨坚髓满通肾经【谢守中】

编者按:中医与武术同属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二者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享誉世界的少林武术便强调武、医、禅的结合。现在有的武者只求武艺精,而忽略了相关文化的学习,结果导致功夫难有很大的提高。

本文作者在学医的同时勤习武功,并且将二者融会贯通。

本文谈的是开肾经以及相关捌劲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如何开肾经,我们不妨从小周天的气血运行谈起。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气血循行是不一样的,是与人体的六阴六阳相合、相应的。冬至起于一阳,在人体的会阴穴;大寒起于二阳,在命门穴;雨水起于三阳,在至阳穴:春分起于四阳,在夹脊穴;谷雨起于五阳,在玉枕穴;小满起于六阳,在百会穴;夏至起于一阴,在祖窍穴;大暑起于二阴,在承桨穴;处暑起于三阴,在天突穴;秋分起于四阴,在膻中穴;霜降起于五阴,在丹田穴;小雪起于六阴,在气海穴。人体按以上顺序进行小周天的气血运行(图1)。

当您了解了六阴六阳和小周天的气血运行路线之后,就不难理解按季节练功的重要性了。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说·十要》中讲得很明白:“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所以,练拳必须先通经络,经络通畅就不会产生拙力,内劲自然顺达。在《精武》2003年第12期中,笔者谈了秋分练功通肺经的意义。同理,骨坚髓满就需要肾经通畅,而冬至前后便是开通肾经的最好季节。 开通肾经、打出强大淳厚掤劲最简单的办法是:

第一,每年冬至到来的时刻,您要提前一个半小时放松人静,慢而均匀地练习“搂膝拗步”。如果右腿在前,用意念以命门找右环跳穴,自然会感觉产生一种内动,产生出一种强大的掤劲(图2)。如果练拳时间超过三年(必须保证每天练拳三小时以上),慢慢地练搂膝拗步定式时,会感到掌心微微突起,这时微微扩胸,手’心便会产生麻胀的感觉,这就是血脉流之筋骨之中的感觉,您会觉得身松骨坚,体内舒服。

第二,就传统拳而言,必须练出松弹劲。要想练出松弹劲,必须用意念想脚踝部有一个弹簧。以吴氏传统拳83式为例,从白鹤亮翅开始,接练搂膝拗步,右肩与左胯合,右肘与左膝合,右手与左脚合(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上举的右臂肘尖(少海穴),意感微与膻中穴相合,身体就会自然向下松沉,右手下落。再用右脚的抽丝劲把右手掌抽到右耳旁,左掌下按,左脚同时向前迈出一步,用腰把右手送向前,打出掤劲。要尾闾中正安舒,再松腰,意念突掌心。此时,感到手心麻胀,掤劲十足。

第三,合神。当少海穴与膻中穴微合时,要实腹空胸,含胸拔背,眼神内敛,打出的掤劲就会更强大淳厚。这是为什么呢?

1.意念突掌心气达四梢,节节贯穿,气势圆活,劲力淳厚,意想膻中穴,心胸开阔,动作圆活流畅。膻中穴,八卦属兑上缺,五行属金,属肺,主皮毛。:金生水,强大的捌劲就是母子相合的功力。

2.命门穴,八卦是坎中满,属肾,主骨生精之所在,五行属水,劲是掤劲,天干壬癸,地支子丑,掤劲也叫北方壬癸水,方位正北,穴位命门,地支子丑相合,’肾经自然通畅,肾气自然旺盛,也就是“家合万事兴”的道理。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趋于不足,多做搂膝拗步,就会自然打开肾经,就能骨坚髓满,壮肾舒肝。如果有一定功夫的人,在冬至来临之前提前一个半小时站太极桩,同时按着肾经的循行路线想三遍,气血就会循经络自然运行。以下是肾经循行路线(图3,按序号顺序运行)。

每逢冬至,如果有时间,希望朋友们按以上所述练一下,会有很好的收效。在冬至前后三天练习,效果都是很明显的。

我的朋友有的练太极拳十几年,可是我与之一接手,便觉得他们身上一点掤劲也没有,有的虽然有掤劲,却感觉很弱。有位朋友说:“我练得很刻苦,很用功,每天站太极桩两个小时,为什么没有别人那样的掤劲功夫?”其实道理很简单,不明理,不懂练功方法,不会调整虚实转换是练不出功夫的。 太极拳不仅是拳脚功夫,而且是头脑、心灵中的功夫。要知道太极就是天地,太极就是阴阳,要和天地相合,和四时共鸣,要知道季节和人体经络有密切的联系。冬至一阳生,就容易打开肾经,肾经通畅,人就骨坚髓满,练出来的掤劲就特别松弹,结果便是腰松体健,这一点不可不知。

编后语:文中涉及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没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很难理解,为便于读者交流,征得作者同意,将作者电话公开如下:(0412)8652385

“开合、鼓荡”的体悟

作者:刘玉智 … 文章来源:武林 李经梧老师说:“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若要四两拨千斤,开合鼓荡主宰定。”就是说只有会了开合鼓荡才能言懂劲,才能“引进落空合即出”。故练太极拳讲开合,实际上练形意拳和八卦掌都应讲开合,只不过以前老拳师们叫法不一。懂开合是内家拳的基本要求,开合的能量大小是衡量一位武师内功好坏的标准。武功水平的不同又导致对开合不同的理解。我体悟开合、鼓荡作如下释义。

外开合:

拳式无非是一起一落,一去一回,一来一往而已。„以手为例,一去一回或一往一来手的运行路线是两个半圆弧,或一个圆,即去的半圆弧为开,回的半圆弧为合;弧的一端是起始,另一端是终止,内径日:“物极之谓变”,开到极点即变为合,合到极点即变为开,此是拳式躯体的开合,叫外开合。 内开合:

开合是什么?开合是内劲的运用,开合又是练内劲的方法。所谓内劲,王培生老师说:“丹书云,„虚无一气‟乃天地之根,阴阳之宗,万物之祖,即金丹是也。所谓金者,本质空固之意,丹者元气充满之形,此即拳之内劲,也是拳之奥旨。”

内劲即是金丹,金丹又叫“灵根”,叫“圣胎”,叫“人身太极”。孙禄堂先辈把“金丹”叫“太极一气”。“人身太极”简称太极,是练武“修道”、“神气合”、“神形合”、“天人合一”所生化的产物,是经过正确修炼在人身丹田中生化的高能物质。此物质是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练武功就是锻炼、培养、壮大、圆满这种能量场,这种信息场。过去凡得道之武功家、拳师,无一不是由“太极一气”的开合鼓荡之运用遨游天下,驰骋江湖的,故一直视为不传之秘。所以有“宁传十手不传一口”之说。

故开合是太极的运用,开合又是修练太极的方法。

太极是精气神三宝的凝聚物。炼太极靠精气神三品大药。神为主宰,气为动力,精为基础。气由神生,神注则气聚,气聚则太极成。太极即先天真一之气,藏之为真空,发之为妙有,是人身至宝,是武功之内劲。天气平时洋溢于四体之中,沁润于百骸之内,无处不有,无时不然。通过打桩、行拳中的种、采、练、养,化后天之精返先天之气,将气聚于丹田。练功日久遍体虚灵,圆活无碍,神形气混融为一,内外一气,流行不息。于是拳中开合动静即根此气而生,放伸收缩之妙即由此气而动。

练武功不和丹道结合,练到老也是一场空。所以行拳走架,以气运身,就是一开一合。夫开者,不指躯体的外开合,是内在的神气的开合。

人身太极的切入点和深造点。

第一步:下丹田的开合,也有叫丹田呼吸的,呼为开,吸为合。下丹田即小腹部,由心意的主导,内气的作用,丹气催丹田向四外鼓起,向四外膨胀,向四外扩大为开。注意不是硬鼓小腹。相反向丹田收敛、归纳为合。以皮球为例,给皮球打气,皮球鼓起、膨胀、扩大为开,相反则为合。

开合是由道家“胎息”演变而来。张三丰祖师日:“神人息则为胎,气归脐则为息。”胎息是炼丹要诀。丹靠练养结合,静功心动为练,心静为养。练武以静功为养,动功为练。静养功三丰祖师告诉我们:“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接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动功练拳要明“三害九要”(省略),三丰祖师又告诉我们:“拳未到而意先到,拳已到而意也到。”太极功就是丹道之功,是融动静一体,开发人体精气神潜能的高层次的内功修炼法,静功以养内气,动功以练内气,内气不足则不能催姿势的运行,气势也不能圆满,内里没有东西则是空架子。所以形意拳大师车毅斋说:“练拳术不在形式,只在神气圆满无亏而已。”

初步炼丹要用武火,要知武火不是着意于口鼻,并不是呼吸猛烈,只是将心力提起,一团真意,存想丹田之气,盈结凝聚。停自然之呼吸,行有为之呼吸。开有心,合有意:“鼓动巽风”即是抽动风箱(呼吸),“扇开橐龠”(丹田),不过借后天之气机,一呼一吸,息息归根(归丹田),激动先天之气机。使先后天二气鼓荡于丹田之内,盘旋于气穴之中,自然阖辟相应。

丹田在脐后肾前,前七分后三分,两肾中间,其中空悬一穴,上通泥丸,下通涌泉,为先天大道之祖,逐日生气之根。道家日“气穴”,日“玄关”等,医家日“命门”,武家日“丹田”。

形意拳大师郭云深言:“俗云:拳中之内劲是鼓小腹,硬如坚石,非也。拳中之内劲是人之元神、元气相合,坎离相交于丹田,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小而大,由一气之动而发于周身,贯串四梢。”杨澄甫云:“心意一动则分发四肢。”一气活活泼泼,无时不然,随意所至,意志所向,如《中庸》云:“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

中医和气功理论认为,人之生命规律主要是升降,开合,人与大自然通过开合保持平衡。人无时无刻不在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人的皮肤、肌肉、血管、五脏、骨骼等都有膜,不练功的人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主要在膜及皮肤浅层。通过练功,把外界混元气摄入体内,提高了人体混元气的密度,加强了膜络的功能,同时感觉器官也敏感起来。随着练功的深入,要求形体和精神紧密结合,使大自然的混元气逐渐从体表向体内深层渗透,增强了体内之气对身体充养的深度与广度。把皮、肉、筋、脉、骨都练通,气渗入肌肉、骨骼、躯体,各部分气充足,功能得以加强,身体日趋健壮,就能祛病延年,开发智慧,激发潜能,功夫逐渐提高。

练功是后天返先天,练后天呼吸气返先天元气,是练功时口鼻之呼吸,要匀、细、深、长。行气沉丹田之法,心息相依。肺的后天之气与肾间先天精气通过降纳结合,化生为人体的真气,而使内部力量迅速聚集加强。肺和身体毛窍呼出浊气,吸入清气,清气又和饮食经消化后产生的“谷气”相结合而输布供养机体、脏腑、器官各部。通过练功中丹田的呼吸开合,带动全身开合的锻炼,吐出脏腑中的浊气,纳入天地清气,不但充实了内气,而且血管会增粗,毛细血管会增多。又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肺朝百脉”能进一步推动气血在全身的运行,使全身气血流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了营养与活力。练功中气沉丹田,形成腹式深呼吸,有时会感到毛孔的开合与丹田的呼吸直接联系起来,久之则进入先天胎息。道家和内家拳讲“虚心,实腹”,“气息归根”。虚心:收心入静,一念不生,是性功,是无为之妙;虚心使头脑清明,心神空灵。实腹:采炼守取精气,以神火炼成内丹,是命功,是有为之术。实腹使元气充盈,内气旺盛,精力充沛,这是深根图底的办法。

练到此阶段,人体潜在神奇功能的开发与运用会完善地与拳架融会贯通。拳经言:“及柔软然后及坚刚”即此意也。练到此地步就懂了鼓荡,就有了抗击打能力,就能做到意到气到力到。鼓荡是开合的过程,是鼓起而动荡。人练一辈子拳而不实战推手,到老也没功。只有练拳和推手相结合,只有明师指点,才能明白和体悟内开合,才能明白“争”、“长”和“开”的微妙之别。要明白“苦练三年不如明师一点”。只有在实战推手中,受明师指点,练增大内开合的能量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在内开合的基础上练出点鼓荡。会了点鼓荡,才会在接触点变点,会了变点,才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练到此阶段,以丹气催姿势完成的拳架确实给人以气势浑厚,运转自如,姿势优美的舒适之感。拳中之意气,身体手足听其指挥,循着次序规矩渐渐练习,则能尽其性,尽其性则能力合于气,气合于意,故能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混元一气,此时先天后天,形上形下合一之体,非求外壮者所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步:丹田气贯串至五梢并向体外放射,体外气场扩大为开;气从体外从五梢回归到丹田,体外气场缩小为合。

丹气由中达梢,五梢足则武功成矣。血为气之海,发为血之梢,发欲冲冠,血梢足矣;肉为气之囊,舌为肉之梢,舌欲催齿,肉梢足矣;气生于骨髓,齿为骨之梢,齿欲断筋,骨梢足矣;气连于筋,指甲为筋之梢,甲欲透骨,筋梢足矣;气又连于神经末梢,皮肤为神经末梢,“一羽不能加”,神经末梢足矣。 神不能独用,神靠精气才生作用,练到此步神能驭气,“心灵能”发挥了作用,就由武艺进入了道艺。这时才能真正明白武禹襄的四字秘诀:“敷,盖,对,吞。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劲也。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这时不但能调动自己的气血,而且能调动彼方的气血,能控制彼的魂魄。心动体外气场的变化对彼有刺激,能把彼方的中定点吸空,这时放人如掷弹丸。 按道家功理,上品金丹是身为铅,心为汞,身心合一就结丹,形神合一便是上品金丹。有人以为静功高级,动功低级,实际练功达于高层次不存在动静之分,举止动作,精神专一,心如止水才是高级境界。故《拳经》言:“身虽动,心贵静,气宜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意念指导动作,它符合古气功的练功要求,也符合上乘功法,人的生命活动无非身与心,也即形与神,形神合一,气也就在其中了。张全亮师兄说:“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练意就是练气,就是这个道理。 道家功和内家拳炼的是心意,是“性灵光”之炼养,“心灵能”之孕育。凡物皆有能,皆有光,光和能可相互转换,由能生力,由力生电,由电生光,由光生能。心有心能,性有性光,两者实为整个“生命能”与“生命光”之根源。由“人体光学”之科学证明,人头脑放射光最大最远,且成圆形,故无论中外古今,凡神像头部均有圆形光圈,即所谓神光者,实非虚构或迷信。尽人皆有不少欠缺,修之则得,合者失之。神光大者弥漫天地,而充乎宇宙,故神能无所不在,物质不灭,能量不灭,精神不灭,灵魂不灭,故道家追求长命久视其理即在灵光不灭之道法,则可修成神通之境界,谓“神功”。

有人极力夸大“心灵能”的能量,则走向伪科学;有人又否定“心灵能”的存在,则是愚昧无知,更是对中华文明的亵渎。

开的起始、运行、终止、变换释义:

开的起始:

起始不是身形手势的起始,是意气萌动之初,拳经云:“心为令”,“神为统帅”首先是意动,其次是气动,再次是形动,意气的作用是催姿势。 开的运行;

不要单—做形体动作,身形手势始终依赖心意的引领和内气的催动而运行,内气在意的指导下由丹田向力点运行,如力点在手则气向指梢运行。把“凡此皆是意不是形”的至理名言在练拳中落到实处。内气的运行是无体内体外的,是缠着胳膊螺旋行进的。在骨髓中也是螺旋行进的。形体的运行和内气的运行有时同步有时不同步,即内开合和外开合有时同步有时不同步,内开即内气向指梢运行时手也向外展开,此时是同步;反之则是不同步。

开的终止:

身形手势的开合是有限度的,而意气能量的运行是无限度的。姿势的开出或合入,身形手势都要体现直中有曲,曲中有直,动转自然的妙趣。然形到终点时,意并不到终点而是更加用意,意气凝神集中于力点并远放;如陈氏太极拳的懒扎衣式,最后定式整体归圆时,右手沉腕亮掌神意气集中于右手,神意远放时内气气束由劳宫穴通出而追神。又如吴氏太极拳的单鞭式,在左脚迈出

成马步的过程中,左手手心向里,手指向上由胸前向左运行,意念从食指到中指再到无名指。在手心向外旋转的过程中,意念又从无名指到中指再到食指,这时完成定式整体归圆时,神意远放,手追神,脚追手。

开的变换:

这一势的终止即下一势的起始,神气开到头即变为合,此时心一静,神一收,体一松,丹田一吸,外放之气回归丹田。开合的变换之处是阴阳相互转换之机,是神意气自现奥妙的发生地。

慢开谓滋,快开谓爆炸。发力原理:心意一点火,丹田气爆炸,气由丹田同时贯到全身及手脚。气贯到脚后,脚借地的反作用力,由脚及腿及腰而形于手: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或到肩、肘等接触点,把人击倒。发完力后,浑身放松,气从四肢回归丹田。当然内气一定要和形体外力合一,丹田为力源,在外腰为力源,脚为力根。拳经言:“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心静则合成一气,一气是太极体。心动则分成阴阳二气,阴阳是太极用。心一静,神一收,体一松,窍一吸,气从五梢回归丹田合成一气,体外气场缩小,这时叫合;心一动,神一放,体一紧,窍一呼,气从丹田贯向五梢分成阴阳二气(丹田往上为清气为阳,丹田往下为浊气为阴),体外气场扩大,这时叫开;开时虽然分成阴阳二气但仍为一气。用吹嘬葱叶比喻,一吹葱叶鼓起,即丹气贯向四肢为鼓,为膨,为伸,为分,为开,为争,为长(zhang),为放,为发,为气场扩大;一嘬葱叶瘪了,即气从四肢回归丹田为松,为回,为蓄,为缩,为合,为卷,为收,为气场缩小。开时胳膊和腿都变粗,合时胳膊和腿都变细。

注意体一紧不是肌肉僵力,是意气膨力,是内中伸劲,内中开劲,内中争劲,内中长劲。内家拳是以大地为母亲,是手摸着地打拳。丹气沉到脚底的感觉我无法形容,能感知从脚底上返的内劲如气柱上升直达双手;开时真气入地与地气交融后向四周扩散,同时由足下化生的气柱似涌泉催促身形手势动转。两胳膊好像骨头往前伸,肌肉往后缩的感觉,十指指肚胀得发麻:心法一变,又好像没有胳膊的感觉。浑身有腾虚之感,心情舒畅,浑身愉快,美不胜收,无法用什么词语来描绘,等你练到此地步自有感受。拳经言:“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筹,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懂了开合,即懂了虚实,即懂了阴阳,——我们说八法归一法,万法归一法,就是归于此。

“太极一气”通于经络,充于肌肤,充于腠理,敛入骨髓;世人只知太极是阴阳而不知太极是“一气”,不知太极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不知阴阳只有在“一气”这个统一体中才能变化;无“一气”之本,阴阳变化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流。世之习形意、八卦、太极拳术者,未得混元一气之意,虽能演示其拳式,演示十三势之形,却不知拳术精微之理,不知松中求顺,顺中求逆,逆

中求丹之奥,不知一伸一缩,一开一合,一虚一实,一阴一阳之妙用。

《易》日“一阴一阳之谓道”。能悟彻阴阳,则武道虽玄思过半矣。先贤云:固灵根而心静谓之修道,养灵根而心动谓之武艺。

心静为“道”之体,心动为“道”之用。动静一源,有体无用弊在无变化,有用无体弊在无根本,故体用兼修。以形意拳、八卦掌、太极十三势操练,练体日久,遍体虚灵,圆活无滞,将神气收敛于丹田内,混而为一是太极体,此时后天之精白化,先天之气自然生矣;将神气散布于外,化而为两仪是太极之用,两仪再化而为十三势是太极全体大用也。一法通,百法通,万法归一,归于太极也;一门精,门门精,一气贯通矣。

十三势是八卦和五行。八卦即八法,太极拳为拥、捋、挤、按、采、捌、肘、靠;八卦掌为推、托、带、领、搬、拦、截、扣;形意拳为斩、截、裹、胯、挑、顶、云、领。五行为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正如前辈孙禄堂所言:“以操手练用功纯,能以手足灵活,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神气散布而为十三,到此时,血气之力自消,神妙之道自至矣。所以人之动静变化诚伪虚实,机关未动,而我可预知,无论他人如何暗发心机,总不能逃我之妙用。” 太极之道,无形无象,无声无臭,无在无乎不在,拟之则非,议之则失,不可画图,只可神会。宇宙一太极,天地一太极,人人一太极;故通神入化之功,人人本自具有,练之即得,取之不尽。太极本一气,动而分阴阳,静而合一气。练太极功即练内丹不传之秘,在“取坎添离”,“抽添采取”,用后天而返先天,不依后天而又不舍后天,也就是用有为无为各种方法实现阴阳合,阴阳合就是人身太极。

《吴式太极快拳序》

在吴式太极拳界,南派有“吴式太极快拳”,北派则没有。马岳梁、吴英华、施梅林三位先生合著的《吴式太极快拳》(1987年6月河南科技出版社)一书,在“吴式太极拳快拳简介”中介绍说:“吴鉴泉先生将家传的太极拳作了修改和充实,去掉重复、发劲、跳跃的动作,使拳架更加柔和、规矩、连绵不断,从而自成流派,形成流传至今的‘吴式太极拳慢架子’。吴式太极拳除了慢架子外,尚保留着传统套路的快架子„„”。

2005年9月11日在北京市大兴区召开的“纪念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先生逝世一周年”大会上,谢守忠先生率弟子集体表演了“吴式太极快拳”,观众反映很好。

文章来自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开始我以为是南派吴式太极拳界流传的“吴式太极快拳”。后经谢守忠先生介绍,方知他们所表演的这趟“吴式太极快拳”是谢守忠先生创编的。

谢守忠1942年生,自幼酷爱武术,先后习练过少林拳、戳脚翻子拳,1987年学练吴式太极拳,是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的入室弟子张耀忠先生的高足。十多年来他自强不息,闻鸡起舞,苦练研摩吴式太极拳,深悟其拳理理法,广收门徒,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先后改编了家传的“自然刀”,创编了“吴式太极快拳”。在省、市、全国一些武术比赛中多次夺魁。他以行医为业,业余教拳,并勤于笔耕,多次在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并公开发行了“印诚门”(王培生先生法号)拳械系列光盘。谢守忠先生创编的“吴式太极快拳”是在多年研练吴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总结、提炼、调动积累,融合自已感悟创编的。这趟“吴式太极快拳”经过千锤百炼,反复修改,成熟定型后,录成光盘于

1994年呈送王培生先生审察,获得首肯,并责其子王乃昭给谢守忠先生写了肯定和赞扬的书信。这趟快拳在王培生先生首肯后,谢守忠先生在鞍山地区广泛传播,习练受益的群众巳三百余人。谢守中先生的弟子门人2003年、2004年两次以这趟快拳参加辽宁省武术锦标赛,均夺得青年队的桂冠。2004年谢守忠先生又以这趟“吴式太极快拳”参加了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的全国名城名家太极拳比赛,获老年组第一名。

事实证明,谢守忠先生创编的这趟“吴式太极快拳”,不但得到了北派吴式太极拳主要代表人物王培生先生的首肯,得到了鞍山地区广大吴式太极拳爱好者的青睐,而且还在国内一些正规的太极拳比赛中获得认可。

文章来自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谢守忠先生用多年心血,培育出来的这株独具风采的鲜花,为中国武术百花园增添了色彩,对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全民健身事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文章来自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传统武术拳械套路的创编,是个严格的、漫长的过程,不是可以随意编造的。而是在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在全面规范地继承了某一传统拳械套路以后,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练,深刻体悟,有了灵感才能创编。有的是以一趟拳架为主,根据自已的认识和体会进行改编;有的是把经过自已多年筛选的最感兴趣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拳术动作进行编排串连;有的是在自已长期演练某一门派拳械过程中发现了某一闪光点,在这一闪光点的启发和吸引下,根据自已的艺术思路或技击思路,或自身的运动规律,进行创编,又经过反复摩练,反复修改,再经过长时间甚至多年的多方印证,完善补充,最后形成定型的套路且得到权威人士、本门派群众和武术界的认可。

http://www.artx.cn/

从谢守忠先生的习武经历、武术业绩和其在一个地区武术界的影响等综合情况看,他所创编的“吴式太极快拳”是应该得到肯定的,也将会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

祝愿“吴式太极快拳”这个优秀套路在谢守忠先生及其门人的精心培育下,不断向着更加完美、更加科学、更具有实战性的方向发展壮大。... ...

足以成智者;不用太极,不足以驰骋武林。

若要掤劲有松弹 骨坚髓满通肾经(谢守中)

编者按:中医与武术同属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二者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享誉世界的少林武术便强调武、医、禅的结合。现在有的武者只求武艺精,而忽略了相关文化的学习,结果导致功夫难有很大的提高。

本文作者在学医的同时勤习武功,并且将二者融会贯通。

本文谈的是开肾经以及相关捌劲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如何开肾经,我们不妨从小周天的气血运行谈起。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气血循行是不一样的,是与人体的六阴六阳相合、相应的。冬至起于一阳,在人体的会阴穴;大寒起于二阳,在命门穴;雨水起于三阳,在至阳穴:春分起于四阳,在夹脊穴;谷雨起于五阳,在玉枕穴;小满起于六阳,在百会穴;夏至起于一阴,在祖窍穴;大暑起于二阴,在承桨穴;处暑起于三阴,在天突穴;秋分起于四阴,在膻中穴;霜降起于五阴,在丹田穴;小雪起于六阴,在气海穴。人体按以上顺序进行小周天的气血运行(图1)。

当您了解了六阴六阳和小周天的气血运行路线之后,就不难理解按季节练功的重要性了。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说“十要”》中讲得很明白:“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所以,练拳必须先通经络,经络通畅就不会产生拙力,内劲自然顺达。在《精武》2003年第12期中,笔者谈了秋分练功通肺经的意义。同理,骨坚髓满就需要肾经通畅,而冬至前后便是开通肾经的最好季节。

开通肾经、打出强大淳厚掤劲最简单的办法是:

第一,每年冬至到来的时刻,您要提前一个半小时放松人静,慢而均匀地练习“搂膝拗步”。如果右腿在前,用意念以命门找右环跳穴,自然会感觉产生一种内动,产生出一种强大的掤劲(图

2)。如果练拳时间超过三年(必须保证每天练拳三小时以上),慢慢地练搂膝拗步定式时,会感到掌心微微突起,这时微微扩胸,手’心便会产生麻胀的感觉,这就是血脉流之筋骨之中的感觉,您

会觉得身松骨坚,体内舒服。

第二,就传统拳而言,必须练出松弹劲。要想练出松弹劲,必须用意念想脚踝部有一个弹簧。以吴氏传统拳83式为例,从白鹤亮翅开始,接练搂膝拗步,右肩与左胯合,右肘与左膝合,右手与左脚合(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上举的右臂肘尖(少海穴),意感微与膻中穴相合,身体就会自然向下松沉,右手下落。再用右脚的抽丝劲把右手掌抽到右耳旁,左掌下按,左脚同时向前迈出一步,用腰把右手送向前,打出掤劲。要尾闾中正安舒,再松腰,意念突掌心。此时,感到手心麻胀,掤劲十足。

第三,合神。当少海穴与膻中穴微合时,要实腹空胸,含胸拔背,眼神内敛,打出的掤劲就会更强大淳厚。这是为什么呢?

1.意念突掌心气达四梢,节节贯穿,气势圆活,劲力淳厚,意想膻中穴,心胸开阔,动作圆活流畅。膻中穴,八卦属兑上缺,五行属金,属肺,主皮毛。:金生水,强大的捌劲就是母子相合的功力。

2.命门穴,八卦是坎中满,属肾,主骨生精之所在,五行属水,劲是掤劲,天干壬癸,地支子丑,掤劲也叫北方壬癸水,方位正北,穴位命门,地支子丑相合,’肾经自然通畅,肾气自然

旺盛,也就是“家合万事兴

”的道理。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趋于不足,多做搂膝拗步,就会自然打开肾经,就能骨坚髓满,壮肾舒肝。如果有一定功夫的人,在冬至来临之前提前一个半小时站太极桩,同时按着肾经的循行路线想三遍,气血就会循经络自然运行。以下是肾经循行路线(图3,按序号顺序运行)。

每逢冬至,如果有时间,希望朋友们按以上所述练一下,会有很好的收效。在冬至前后三天练习,效果都是很明显的。

我的朋友有的练太极拳十几年,可是我与之一接手,便觉得他们身上一点掤劲也没有,有的虽然有掤劲,却感觉很弱。有位朋友说:“我练得很刻苦,很用功,每天站太极桩两个小时,为什么没有别人那样的掤劲功夫?”其实道理很简单,不明理,不懂练功方法,不会调整虚实转换是练不出功夫的。

太极拳不仅是拳脚功夫,而且是头脑、心灵中的功夫。要知道太极就是天地,太极就是阴阳,要和天地相合,和四时共鸣,要知道季节和人体经络有密切的联系。冬至一阳生,就容易打开肾经,肾经通畅,人就骨坚髓满,练出来的掤劲就特别松弹,结果便是腰松体健,这一点不可不知。

冬至与太极拳

昨天冬至,去吃饺子了。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气中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恪遵宪度抄本》说:“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至’者,极也。”】,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有前后7天的时间,城门的关口关闭)。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例如北方人在冬至时吃饺子,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与冬至有关的传说- 摘录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

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不同地区不同过法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冬至亚岁宴”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苏州人——吃馄饨忆西施

冬至,在古城苏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内,冬酿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酿造一次的冬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等“老苏州”们回到家,桌上摆好的“圆夜饭”不仅丰盛更是有“意思”,无论是冷盆热炒还是鱼肉牲禽,都换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宝”(蛋饺)、“团圆”(肉圆)、“鸡”(扑扑腾),“金链条”(粉条)、“如意菜”(黄豆芽)、“吃有余”(鱼)等,形色相似,处处渗透着姑苏传统节庆的喜气和寓意。自古太湖地区盛产稻米,用糯米粉制成各种糕团更是当地颇具特色和最常见的点心。圆圆的冬至团更是席间的必备点心。

据说,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无锡人——“添岁”

无锡人对冬至很重视,有

冬至夜饭,有钱人家吃得很丰盛。

台湾人——“补冬”

漳台凡外出者冬至这天必尽量回家与亲人团聚,合家品尝

为有神的地方,都贴上一两粒

冬节“补冬”在台湾也成俗。冬节前日,晚饭过后,各家在厅堂搓圆。古例搓圆时禁忌口出不祥语。搓圆仔后要补冬,米糕是补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龙眼干肉,咸米糕有羊肉糕及红 米糕。补品还有雄番鸭、公鸡、猪肚鳖炖八珍或十全大补。

山西人的“九九消寒”

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山西民间保留有涂画

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 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

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

山东人——“拜师”

山东其他地区普遍有学生拜老师和晚辈拜长辈的习俗,农家有祭祖的习俗。临沂民间认为,冬至是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户户用火纸剪制衣服,焚于墓前,尔后添土。莒县则祀祖于祠堂,仪式十分隆重。崂山县旧俗,冬至分两天过节,第一天叫

泉州人——回家谒祖

泉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冬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于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门上,称“敬门神”。泉州人吃丸,称元宵丸为“头丸(圆)”,冬节为“尾丸(圆)”,这样头尾都圆,是意味着全家人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泉俗过年,一年中只有冬节、除夕和清明节要备办嫩饼菜,据说都寓有“包金包银”之意,旨在祈望家庭兴旺发达。旧时如属大宗望族者,还于是日开宗庙词堂大门,举行祭祖仪式,与清明节的那次祭祖,合称春冬二祭。祭仪十分严格,参加者虔敬至诚。

潮汕——“卜九”

潮汕冬节的民俗活动多姿多彩,奇趣的是它与“九”有独特之联系,使这个节日腾溢出哲理味,却又有厚淀文化底蕴。

祭拜祖先: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长沙人冬至做霉豆腐

长沙旧有聚族人于宗祠祭祖的习俗,届时杀猪宰羊,大办“冬至酒”。举行祭祀仪式时,年长者不惜远道跋涉回乡,入祠祭祖。吃冬至酒因男尊女卑陋习,只能男性参加,妇女不能入席。已婚妇女于是日回娘家,夜晚必须赶回婆家。这一天各家还有吃糯米饭的习俗,谓可润皮肤,防手脚冻裂。

长沙城乡居民习惯在冬至前后制腊鱼腊肉,将鱼肉用盐腌四五天后挂当风之处晾干,然后用木屑、谷壳、橘皮、花生壳熏烤,或挂柴灶上熏烟,至其色金红,叫“冬腊肉”,可贮留至次年夏日不腐。冬至日做霉豆腐,俗称“猫乳”,为长沙地方特产之一。是日采制的桑叶为正宗冬桑叶,解热明目。 澳门人过“冬至”同样如过年

澳门人视“冬至大如年”。一到冬至,预定酒席的人数非常之多,部分居民更提前一个月预定。直至冬至前一星期,澳门各酒楼包房已被定满,大部分散席也被预定出。

有论及冬至节气与太极拳习练的文章,今摘录如下:

若要掤劲有松弹 骨坚髓满通肾经-

作者:谢守中

本文谈的是开肾经以及相关捌劲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如何开肾经,我们不妨从小周天的气血运行谈起。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气血循行是不一样的,是与人体的六阴六阳相合、相应的。冬至起于一阳,在人体的会阴穴;大寒起于二阳,在

命门穴;雨水起于三阳,在至阳穴:春分起于四阳,在夹脊穴;谷雨起于五阳,在玉枕穴;小满起于六阳,在百会穴;夏至起于一阴,在祖窍穴;大暑起于二阴,在承桨穴;处暑起于三阴,在天突穴;秋分起于四阴,在膻中穴;霜降起于五阴,在丹田穴;小雪起于六阴,在气海穴。人体按以上顺序进行小周天的气血运行(图1)。

当您了解了六阴六阳和小周天的气血运行路线之后,就不难理解按季节练功的重要性了。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说·十要》中讲得很明白:“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所以,练拳必须先通经络,经络通畅就不会产生拙力,内劲自然顺达。在《精武》2003年第12期中,笔者谈了秋分练功通肺经的意义。同理,骨坚髓满就需要肾经通畅,而冬至前后便是开通肾经的最好季节。

开通肾经、打出强大淳厚掤劲最简单的办法是:

第一,每年冬至到来的时刻,您要提前一个半小时放松人静,慢而均匀地练习“搂膝拗步”。如果右腿在前,用意念以命门找右环跳穴,自然会感觉产生一种内动,产生出一种强大的掤劲(图2)。

如果练拳时间超过三年(必须保证每天练拳三小时以上),慢慢地练搂膝拗步定式时,会感到掌心微微突起,这时微微扩胸,手’心便会产生麻胀的感觉,这就是血脉流之筋骨之中的感觉,您会觉得身松骨坚,体内舒服。

第二,就传统拳而言,必须练出松弹劲。要想练出松弹劲,必须用意念想脚踝部有一个弹簧。以吴氏传统拳83式为例,从白鹤亮翅开始,接练搂膝拗步,右肩与左胯合,右肘与左膝合,右手与左脚合(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上举的右臂肘尖(少海穴),意感微与膻中穴相合,身体就会自然向下松沉,右手下落。再用右脚的抽丝劲把右手掌抽到右耳旁,左掌下按,左脚同时向前迈出一步,用腰把右手送向前,打出掤劲。要尾闾中正安舒,再松腰,意念突掌心。此时,感到手心麻胀,掤劲十足。

第三,合神。当少海穴与膻中穴微合时,要实腹空胸,含胸拔背,眼神内敛,打出的掤劲就会更强大淳厚。这是为什么呢?

1.意念突掌心气达四梢,节节贯穿,气势圆活,劲力淳厚,意想膻中穴,心胸开阔,动作圆活流畅。膻中穴,八卦属兑上缺,五行属金,属肺,主皮毛。:金生水,强大的捌劲就是母子相合的功力。

2.命门穴,八卦是坎中满,属肾,主骨生精之所在,五行属水,劲是掤劲,天干壬癸,地支子丑,掤劲也叫北方壬癸水,方位正北,穴位命门,地支子丑相合,’肾经自然通畅,肾气自然旺盛,也就是“家合万事兴”的道理。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趋于不足,多做搂膝拗步,就会自然打开肾经,就能骨坚髓满,壮肾舒肝。如果有一定功夫的人,在冬至来临之前提前一个半小时站太极桩,同时按着肾经的循行路线想三遍,气血就会循经

络自然运行。以下是肾经循行路线(图3,按序号顺序运行)。 每逢冬至,如果有时间,希望朋友们按以上所述练一下,会有很好的收效。在冬至前后三天练习,效果都是很明显的。

我的朋友有的练太极拳十几年,可是我与之一接手,便觉得他们身上一点掤劲也没有,有的虽然有掤劲,却感觉很弱。有位朋友说:“我练得很刻苦,很用功,每天站太极桩两个小时,为什么没有别人那样的掤劲功夫?”其实道理很简单,不明理,不懂练功方法,不会调整虚实转换是练不出功夫的。 太极拳不仅是拳脚功夫,而且是头脑、心灵中的功夫。要知道太极就是天地,太极就是阴阳,要和天地相合,和四时共鸣,要知道季节和人体经络有密切的联系。冬至一阳生,就容易打开肾经,肾经通畅,人就骨坚髓满,练出来的掤劲就特别松弹,结果便是腰松体健,这一点不可不知。

冬至养生

——冬至有三藏

第一,勿妄泄精。节欲保精,忌过分疲劳。

第二,勿妄耗神。心神调和,不要过分劳心,晚上少熬夜。

第三,勿妄泄气。情绪节制,不要过分喜怒哀伤,包括不要激烈运动、过分汗出。

——冬至有三补

冬补食品:冬虫夏草、人参、附片,为三九天三大补品。

第一,补气虚。气虚者:冬虫夏草5条,人参3-5克炖鸡。 第二,补血虚。血虚者:当归10克,炖生姜羊肉汤。

第三,补阳虚。阳虚者:多吃狗肉、羊肉。阳虚重者:制附片10克,猪肉(制附片布包先煮2小时,放入肉再煮1小时,喝汤吃肉)。

总之,冬至应加大进补力度,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至十一月中坐功图

主治:手足经络寒湿,臂股内侧痛,足痿,嗜睡,足下热痛,脐痛,胁下痛,胸满,上下腹痛,大便难,颈肿,咳嗽,腰冷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起身平坐,两腿前伸,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半握拳,按在两膝上,使肘关节分别朝向左右斜前方,拳

国际易经网iqing.net 眼向腹,拳心朝外,上身前俯,极力以拳压膝;重心后移,又拳轻轻按膝。如此做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养生的关键:

一、静神少虑

宋代医家陈直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载诗一首:“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诗中告诫我们,只有进行自身心理保健,才可杜绝情志疾病。

二、起居护养(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劳而勿过(《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即“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三、节欲保精(《养性延命录》:“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

1.欲不可纵。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肾气。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强,身体健壮则人能长寿。反之,肾精匮乏,则五脏虚衰,多病早夭。《泰定养生主论》曰:“三十者,八日一施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其人弱者,更宜慎之,人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施泄。„„能保持始终者,祛疾延年,老当益壮”,这说明严格而有规律地节制性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必要保证。

2.养血固精。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以“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也就是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用,来说明节欲保精的重要性,而东汉医家张仲景则以“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阐述了节欲保精不但有利健康,而且

国际易经网iqing.net 是优生优育的首要保证。

四、饮食调养(审慎调食)

1.食宜多样 谷、果、肉、蔬合理搭配。

2.食宜清淡 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

3.食宜温热熟软 脾喜温恶冷,故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

4.食宜少缓 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谷气长存。

五、顺时奉养(顺四时而适寒暑)

要“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恭怡奉亲,慎无懈怠”也就是说,天地、四时、万物对人的生命活动都会有影响,要想在自然界中求得自身平衡,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懂得“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 最后告诉大家,从冬至日起一定要常吃羊肉炖萝卜,这是皇家御膳“冬至”日的首选菜肴。具体做法如下:

羊肉炖白萝卜

[配料] 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 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 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若要掤劲有松弹 骨坚髓满通肾经【谢守中】

编者按:中医与武术同属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二者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享誉世界的少林武术便强调武、医、禅的结合。现在有的武者只求武艺精,而忽略了相关文化的学习,结果导致功夫难有很大的提高。

本文作者在学医的同时勤习武功,并且将二者融会贯通。

本文谈的是开肾经以及相关捌劲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如何开肾经,我们不妨从小周天的气血运行谈起。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气血循行是不一样的,是与人体的六阴六阳相合、相应的。冬至起于一阳,在人体的会阴穴;大寒起于二阳,在命门穴;雨水起于三阳,在至阳穴:春分起于四阳,在夹脊穴;谷雨起于五阳,在玉枕穴;小满起于六阳,在百会穴;夏至起于一阴,在祖窍穴;大暑起于二阴,在承桨穴;处暑起于三阴,在天突穴;秋分起于四阴,在膻中穴;霜降起于五阴,在丹田穴;小雪起于六阴,在气海穴。人体按以上顺序进行小周天的气血运行(图1)。

当您了解了六阴六阳和小周天的气血运行路线之后,就不难理解按季节练功的重要性了。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说·十要》中讲得很明白:“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所以,练拳必须先通经络,经络通畅就不会产生拙力,内劲自然顺达。在《精武》2003年第12期中,笔者谈了秋分练功通肺经的意义。同理,骨坚髓满就需要肾经通畅,而冬至前后便是开通肾经的最好季节。 开通肾经、打出强大淳厚掤劲最简单的办法是:

第一,每年冬至到来的时刻,您要提前一个半小时放松人静,慢而均匀地练习“搂膝拗步”。如果右腿在前,用意念以命门找右环跳穴,自然会感觉产生一种内动,产生出一种强大的掤劲(图2)。如果练拳时间超过三年(必须保证每天练拳三小时以上),慢慢地练搂膝拗步定式时,会感到掌心微微突起,这时微微扩胸,手’心便会产生麻胀的感觉,这就是血脉流之筋骨之中的感觉,您会觉得身松骨坚,体内舒服。

第二,就传统拳而言,必须练出松弹劲。要想练出松弹劲,必须用意念想脚踝部有一个弹簧。以吴氏传统拳83式为例,从白鹤亮翅开始,接练搂膝拗步,右肩与左胯合,右肘与左膝合,右手与左脚合(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上举的右臂肘尖(少海穴),意感微与膻中穴相合,身体就会自然向下松沉,右手下落。再用右脚的抽丝劲把右手掌抽到右耳旁,左掌下按,左脚同时向前迈出一步,用腰把右手送向前,打出掤劲。要尾闾中正安舒,再松腰,意念突掌心。此时,感到手心麻胀,掤劲十足。

第三,合神。当少海穴与膻中穴微合时,要实腹空胸,含胸拔背,眼神内敛,打出的掤劲就会更强大淳厚。这是为什么呢?

1.意念突掌心气达四梢,节节贯穿,气势圆活,劲力淳厚,意想膻中穴,心胸开阔,动作圆活流畅。膻中穴,八卦属兑上缺,五行属金,属肺,主皮毛。:金生水,强大的捌劲就是母子相合的功力。

2.命门穴,八卦是坎中满,属肾,主骨生精之所在,五行属水,劲是掤劲,天干壬癸,地支子丑,掤劲也叫北方壬癸水,方位正北,穴位命门,地支子丑相合,’肾经自然通畅,肾气自然旺盛,也就是“家合万事兴”的道理。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趋于不足,多做搂膝拗步,就会自然打开肾经,就能骨坚髓满,壮肾舒肝。如果有一定功夫的人,在冬至来临之前提前一个半小时站太极桩,同时按着肾经的循行路线想三遍,气血就会循经络自然运行。以下是肾经循行路线(图3,按序号顺序运行)。

每逢冬至,如果有时间,希望朋友们按以上所述练一下,会有很好的收效。在冬至前后三天练习,效果都是很明显的。

我的朋友有的练太极拳十几年,可是我与之一接手,便觉得他们身上一点掤劲也没有,有的虽然有掤劲,却感觉很弱。有位朋友说:“我练得很刻苦,很用功,每天站太极桩两个小时,为什么没有别人那样的掤劲功夫?”其实道理很简单,不明理,不懂练功方法,不会调整虚实转换是练不出功夫的。 太极拳不仅是拳脚功夫,而且是头脑、心灵中的功夫。要知道太极就是天地,太极就是阴阳,要和天地相合,和四时共鸣,要知道季节和人体经络有密切的联系。冬至一阳生,就容易打开肾经,肾经通畅,人就骨坚髓满,练出来的掤劲就特别松弹,结果便是腰松体健,这一点不可不知。

编后语:文中涉及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没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很难理解,为便于读者交流,征得作者同意,将作者电话公开如下:(0412)8652385

“开合、鼓荡”的体悟

作者:刘玉智 … 文章来源:武林 李经梧老师说:“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若要四两拨千斤,开合鼓荡主宰定。”就是说只有会了开合鼓荡才能言懂劲,才能“引进落空合即出”。故练太极拳讲开合,实际上练形意拳和八卦掌都应讲开合,只不过以前老拳师们叫法不一。懂开合是内家拳的基本要求,开合的能量大小是衡量一位武师内功好坏的标准。武功水平的不同又导致对开合不同的理解。我体悟开合、鼓荡作如下释义。

外开合:

拳式无非是一起一落,一去一回,一来一往而已。„以手为例,一去一回或一往一来手的运行路线是两个半圆弧,或一个圆,即去的半圆弧为开,回的半圆弧为合;弧的一端是起始,另一端是终止,内径日:“物极之谓变”,开到极点即变为合,合到极点即变为开,此是拳式躯体的开合,叫外开合。 内开合:

开合是什么?开合是内劲的运用,开合又是练内劲的方法。所谓内劲,王培生老师说:“丹书云,„虚无一气‟乃天地之根,阴阳之宗,万物之祖,即金丹是也。所谓金者,本质空固之意,丹者元气充满之形,此即拳之内劲,也是拳之奥旨。”

内劲即是金丹,金丹又叫“灵根”,叫“圣胎”,叫“人身太极”。孙禄堂先辈把“金丹”叫“太极一气”。“人身太极”简称太极,是练武“修道”、“神气合”、“神形合”、“天人合一”所生化的产物,是经过正确修炼在人身丹田中生化的高能物质。此物质是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练武功就是锻炼、培养、壮大、圆满这种能量场,这种信息场。过去凡得道之武功家、拳师,无一不是由“太极一气”的开合鼓荡之运用遨游天下,驰骋江湖的,故一直视为不传之秘。所以有“宁传十手不传一口”之说。

故开合是太极的运用,开合又是修练太极的方法。

太极是精气神三宝的凝聚物。炼太极靠精气神三品大药。神为主宰,气为动力,精为基础。气由神生,神注则气聚,气聚则太极成。太极即先天真一之气,藏之为真空,发之为妙有,是人身至宝,是武功之内劲。天气平时洋溢于四体之中,沁润于百骸之内,无处不有,无时不然。通过打桩、行拳中的种、采、练、养,化后天之精返先天之气,将气聚于丹田。练功日久遍体虚灵,圆活无碍,神形气混融为一,内外一气,流行不息。于是拳中开合动静即根此气而生,放伸收缩之妙即由此气而动。

练武功不和丹道结合,练到老也是一场空。所以行拳走架,以气运身,就是一开一合。夫开者,不指躯体的外开合,是内在的神气的开合。

人身太极的切入点和深造点。

第一步:下丹田的开合,也有叫丹田呼吸的,呼为开,吸为合。下丹田即小腹部,由心意的主导,内气的作用,丹气催丹田向四外鼓起,向四外膨胀,向四外扩大为开。注意不是硬鼓小腹。相反向丹田收敛、归纳为合。以皮球为例,给皮球打气,皮球鼓起、膨胀、扩大为开,相反则为合。

开合是由道家“胎息”演变而来。张三丰祖师日:“神人息则为胎,气归脐则为息。”胎息是炼丹要诀。丹靠练养结合,静功心动为练,心静为养。练武以静功为养,动功为练。静养功三丰祖师告诉我们:“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接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动功练拳要明“三害九要”(省略),三丰祖师又告诉我们:“拳未到而意先到,拳已到而意也到。”太极功就是丹道之功,是融动静一体,开发人体精气神潜能的高层次的内功修炼法,静功以养内气,动功以练内气,内气不足则不能催姿势的运行,气势也不能圆满,内里没有东西则是空架子。所以形意拳大师车毅斋说:“练拳术不在形式,只在神气圆满无亏而已。”

初步炼丹要用武火,要知武火不是着意于口鼻,并不是呼吸猛烈,只是将心力提起,一团真意,存想丹田之气,盈结凝聚。停自然之呼吸,行有为之呼吸。开有心,合有意:“鼓动巽风”即是抽动风箱(呼吸),“扇开橐龠”(丹田),不过借后天之气机,一呼一吸,息息归根(归丹田),激动先天之气机。使先后天二气鼓荡于丹田之内,盘旋于气穴之中,自然阖辟相应。

丹田在脐后肾前,前七分后三分,两肾中间,其中空悬一穴,上通泥丸,下通涌泉,为先天大道之祖,逐日生气之根。道家日“气穴”,日“玄关”等,医家日“命门”,武家日“丹田”。

形意拳大师郭云深言:“俗云:拳中之内劲是鼓小腹,硬如坚石,非也。拳中之内劲是人之元神、元气相合,坎离相交于丹田,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小而大,由一气之动而发于周身,贯串四梢。”杨澄甫云:“心意一动则分发四肢。”一气活活泼泼,无时不然,随意所至,意志所向,如《中庸》云:“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

中医和气功理论认为,人之生命规律主要是升降,开合,人与大自然通过开合保持平衡。人无时无刻不在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人的皮肤、肌肉、血管、五脏、骨骼等都有膜,不练功的人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主要在膜及皮肤浅层。通过练功,把外界混元气摄入体内,提高了人体混元气的密度,加强了膜络的功能,同时感觉器官也敏感起来。随着练功的深入,要求形体和精神紧密结合,使大自然的混元气逐渐从体表向体内深层渗透,增强了体内之气对身体充养的深度与广度。把皮、肉、筋、脉、骨都练通,气渗入肌肉、骨骼、躯体,各部分气充足,功能得以加强,身体日趋健壮,就能祛病延年,开发智慧,激发潜能,功夫逐渐提高。

练功是后天返先天,练后天呼吸气返先天元气,是练功时口鼻之呼吸,要匀、细、深、长。行气沉丹田之法,心息相依。肺的后天之气与肾间先天精气通过降纳结合,化生为人体的真气,而使内部力量迅速聚集加强。肺和身体毛窍呼出浊气,吸入清气,清气又和饮食经消化后产生的“谷气”相结合而输布供养机体、脏腑、器官各部。通过练功中丹田的呼吸开合,带动全身开合的锻炼,吐出脏腑中的浊气,纳入天地清气,不但充实了内气,而且血管会增粗,毛细血管会增多。又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肺朝百脉”能进一步推动气血在全身的运行,使全身气血流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了营养与活力。练功中气沉丹田,形成腹式深呼吸,有时会感到毛孔的开合与丹田的呼吸直接联系起来,久之则进入先天胎息。道家和内家拳讲“虚心,实腹”,“气息归根”。虚心:收心入静,一念不生,是性功,是无为之妙;虚心使头脑清明,心神空灵。实腹:采炼守取精气,以神火炼成内丹,是命功,是有为之术。实腹使元气充盈,内气旺盛,精力充沛,这是深根图底的办法。

练到此阶段,人体潜在神奇功能的开发与运用会完善地与拳架融会贯通。拳经言:“及柔软然后及坚刚”即此意也。练到此地步就懂了鼓荡,就有了抗击打能力,就能做到意到气到力到。鼓荡是开合的过程,是鼓起而动荡。人练一辈子拳而不实战推手,到老也没功。只有练拳和推手相结合,只有明师指点,才能明白和体悟内开合,才能明白“争”、“长”和“开”的微妙之别。要明白“苦练三年不如明师一点”。只有在实战推手中,受明师指点,练增大内开合的能量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在内开合的基础上练出点鼓荡。会了点鼓荡,才会在接触点变点,会了变点,才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练到此阶段,以丹气催姿势完成的拳架确实给人以气势浑厚,运转自如,姿势优美的舒适之感。拳中之意气,身体手足听其指挥,循着次序规矩渐渐练习,则能尽其性,尽其性则能力合于气,气合于意,故能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混元一气,此时先天后天,形上形下合一之体,非求外壮者所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步:丹田气贯串至五梢并向体外放射,体外气场扩大为开;气从体外从五梢回归到丹田,体外气场缩小为合。

丹气由中达梢,五梢足则武功成矣。血为气之海,发为血之梢,发欲冲冠,血梢足矣;肉为气之囊,舌为肉之梢,舌欲催齿,肉梢足矣;气生于骨髓,齿为骨之梢,齿欲断筋,骨梢足矣;气连于筋,指甲为筋之梢,甲欲透骨,筋梢足矣;气又连于神经末梢,皮肤为神经末梢,“一羽不能加”,神经末梢足矣。 神不能独用,神靠精气才生作用,练到此步神能驭气,“心灵能”发挥了作用,就由武艺进入了道艺。这时才能真正明白武禹襄的四字秘诀:“敷,盖,对,吞。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劲也。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这时不但能调动自己的气血,而且能调动彼方的气血,能控制彼的魂魄。心动体外气场的变化对彼有刺激,能把彼方的中定点吸空,这时放人如掷弹丸。 按道家功理,上品金丹是身为铅,心为汞,身心合一就结丹,形神合一便是上品金丹。有人以为静功高级,动功低级,实际练功达于高层次不存在动静之分,举止动作,精神专一,心如止水才是高级境界。故《拳经》言:“身虽动,心贵静,气宜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意念指导动作,它符合古气功的练功要求,也符合上乘功法,人的生命活动无非身与心,也即形与神,形神合一,气也就在其中了。张全亮师兄说:“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练意就是练气,就是这个道理。 道家功和内家拳炼的是心意,是“性灵光”之炼养,“心灵能”之孕育。凡物皆有能,皆有光,光和能可相互转换,由能生力,由力生电,由电生光,由光生能。心有心能,性有性光,两者实为整个“生命能”与“生命光”之根源。由“人体光学”之科学证明,人头脑放射光最大最远,且成圆形,故无论中外古今,凡神像头部均有圆形光圈,即所谓神光者,实非虚构或迷信。尽人皆有不少欠缺,修之则得,合者失之。神光大者弥漫天地,而充乎宇宙,故神能无所不在,物质不灭,能量不灭,精神不灭,灵魂不灭,故道家追求长命久视其理即在灵光不灭之道法,则可修成神通之境界,谓“神功”。

有人极力夸大“心灵能”的能量,则走向伪科学;有人又否定“心灵能”的存在,则是愚昧无知,更是对中华文明的亵渎。

开的起始、运行、终止、变换释义:

开的起始:

起始不是身形手势的起始,是意气萌动之初,拳经云:“心为令”,“神为统帅”首先是意动,其次是气动,再次是形动,意气的作用是催姿势。 开的运行;

不要单—做形体动作,身形手势始终依赖心意的引领和内气的催动而运行,内气在意的指导下由丹田向力点运行,如力点在手则气向指梢运行。把“凡此皆是意不是形”的至理名言在练拳中落到实处。内气的运行是无体内体外的,是缠着胳膊螺旋行进的。在骨髓中也是螺旋行进的。形体的运行和内气的运行有时同步有时不同步,即内开合和外开合有时同步有时不同步,内开即内气向指梢运行时手也向外展开,此时是同步;反之则是不同步。

开的终止:

身形手势的开合是有限度的,而意气能量的运行是无限度的。姿势的开出或合入,身形手势都要体现直中有曲,曲中有直,动转自然的妙趣。然形到终点时,意并不到终点而是更加用意,意气凝神集中于力点并远放;如陈氏太极拳的懒扎衣式,最后定式整体归圆时,右手沉腕亮掌神意气集中于右手,神意远放时内气气束由劳宫穴通出而追神。又如吴氏太极拳的单鞭式,在左脚迈出

成马步的过程中,左手手心向里,手指向上由胸前向左运行,意念从食指到中指再到无名指。在手心向外旋转的过程中,意念又从无名指到中指再到食指,这时完成定式整体归圆时,神意远放,手追神,脚追手。

开的变换:

这一势的终止即下一势的起始,神气开到头即变为合,此时心一静,神一收,体一松,丹田一吸,外放之气回归丹田。开合的变换之处是阴阳相互转换之机,是神意气自现奥妙的发生地。

慢开谓滋,快开谓爆炸。发力原理:心意一点火,丹田气爆炸,气由丹田同时贯到全身及手脚。气贯到脚后,脚借地的反作用力,由脚及腿及腰而形于手: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或到肩、肘等接触点,把人击倒。发完力后,浑身放松,气从四肢回归丹田。当然内气一定要和形体外力合一,丹田为力源,在外腰为力源,脚为力根。拳经言:“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心静则合成一气,一气是太极体。心动则分成阴阳二气,阴阳是太极用。心一静,神一收,体一松,窍一吸,气从五梢回归丹田合成一气,体外气场缩小,这时叫合;心一动,神一放,体一紧,窍一呼,气从丹田贯向五梢分成阴阳二气(丹田往上为清气为阳,丹田往下为浊气为阴),体外气场扩大,这时叫开;开时虽然分成阴阳二气但仍为一气。用吹嘬葱叶比喻,一吹葱叶鼓起,即丹气贯向四肢为鼓,为膨,为伸,为分,为开,为争,为长(zhang),为放,为发,为气场扩大;一嘬葱叶瘪了,即气从四肢回归丹田为松,为回,为蓄,为缩,为合,为卷,为收,为气场缩小。开时胳膊和腿都变粗,合时胳膊和腿都变细。

注意体一紧不是肌肉僵力,是意气膨力,是内中伸劲,内中开劲,内中争劲,内中长劲。内家拳是以大地为母亲,是手摸着地打拳。丹气沉到脚底的感觉我无法形容,能感知从脚底上返的内劲如气柱上升直达双手;开时真气入地与地气交融后向四周扩散,同时由足下化生的气柱似涌泉催促身形手势动转。两胳膊好像骨头往前伸,肌肉往后缩的感觉,十指指肚胀得发麻:心法一变,又好像没有胳膊的感觉。浑身有腾虚之感,心情舒畅,浑身愉快,美不胜收,无法用什么词语来描绘,等你练到此地步自有感受。拳经言:“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筹,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懂了开合,即懂了虚实,即懂了阴阳,——我们说八法归一法,万法归一法,就是归于此。

“太极一气”通于经络,充于肌肤,充于腠理,敛入骨髓;世人只知太极是阴阳而不知太极是“一气”,不知太极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不知阴阳只有在“一气”这个统一体中才能变化;无“一气”之本,阴阳变化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流。世之习形意、八卦、太极拳术者,未得混元一气之意,虽能演示其拳式,演示十三势之形,却不知拳术精微之理,不知松中求顺,顺中求逆,逆

中求丹之奥,不知一伸一缩,一开一合,一虚一实,一阴一阳之妙用。

《易》日“一阴一阳之谓道”。能悟彻阴阳,则武道虽玄思过半矣。先贤云:固灵根而心静谓之修道,养灵根而心动谓之武艺。

心静为“道”之体,心动为“道”之用。动静一源,有体无用弊在无变化,有用无体弊在无根本,故体用兼修。以形意拳、八卦掌、太极十三势操练,练体日久,遍体虚灵,圆活无滞,将神气收敛于丹田内,混而为一是太极体,此时后天之精白化,先天之气自然生矣;将神气散布于外,化而为两仪是太极之用,两仪再化而为十三势是太极全体大用也。一法通,百法通,万法归一,归于太极也;一门精,门门精,一气贯通矣。

十三势是八卦和五行。八卦即八法,太极拳为拥、捋、挤、按、采、捌、肘、靠;八卦掌为推、托、带、领、搬、拦、截、扣;形意拳为斩、截、裹、胯、挑、顶、云、领。五行为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正如前辈孙禄堂所言:“以操手练用功纯,能以手足灵活,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神气散布而为十三,到此时,血气之力自消,神妙之道自至矣。所以人之动静变化诚伪虚实,机关未动,而我可预知,无论他人如何暗发心机,总不能逃我之妙用。” 太极之道,无形无象,无声无臭,无在无乎不在,拟之则非,议之则失,不可画图,只可神会。宇宙一太极,天地一太极,人人一太极;故通神入化之功,人人本自具有,练之即得,取之不尽。太极本一气,动而分阴阳,静而合一气。练太极功即练内丹不传之秘,在“取坎添离”,“抽添采取”,用后天而返先天,不依后天而又不舍后天,也就是用有为无为各种方法实现阴阳合,阴阳合就是人身太极。

《吴式太极快拳序》

在吴式太极拳界,南派有“吴式太极快拳”,北派则没有。马岳梁、吴英华、施梅林三位先生合著的《吴式太极快拳》(1987年6月河南科技出版社)一书,在“吴式太极拳快拳简介”中介绍说:“吴鉴泉先生将家传的太极拳作了修改和充实,去掉重复、发劲、跳跃的动作,使拳架更加柔和、规矩、连绵不断,从而自成流派,形成流传至今的‘吴式太极拳慢架子’。吴式太极拳除了慢架子外,尚保留着传统套路的快架子„„”。

2005年9月11日在北京市大兴区召开的“纪念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先生逝世一周年”大会上,谢守忠先生率弟子集体表演了“吴式太极快拳”,观众反映很好。

文章来自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开始我以为是南派吴式太极拳界流传的“吴式太极快拳”。后经谢守忠先生介绍,方知他们所表演的这趟“吴式太极快拳”是谢守忠先生创编的。

谢守忠1942年生,自幼酷爱武术,先后习练过少林拳、戳脚翻子拳,1987年学练吴式太极拳,是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的入室弟子张耀忠先生的高足。十多年来他自强不息,闻鸡起舞,苦练研摩吴式太极拳,深悟其拳理理法,广收门徒,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先后改编了家传的“自然刀”,创编了“吴式太极快拳”。在省、市、全国一些武术比赛中多次夺魁。他以行医为业,业余教拳,并勤于笔耕,多次在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并公开发行了“印诚门”(王培生先生法号)拳械系列光盘。谢守忠先生创编的“吴式太极快拳”是在多年研练吴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总结、提炼、调动积累,融合自已感悟创编的。这趟“吴式太极快拳”经过千锤百炼,反复修改,成熟定型后,录成光盘于

1994年呈送王培生先生审察,获得首肯,并责其子王乃昭给谢守忠先生写了肯定和赞扬的书信。这趟快拳在王培生先生首肯后,谢守忠先生在鞍山地区广泛传播,习练受益的群众巳三百余人。谢守中先生的弟子门人2003年、2004年两次以这趟快拳参加辽宁省武术锦标赛,均夺得青年队的桂冠。2004年谢守忠先生又以这趟“吴式太极快拳”参加了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的全国名城名家太极拳比赛,获老年组第一名。

事实证明,谢守忠先生创编的这趟“吴式太极快拳”,不但得到了北派吴式太极拳主要代表人物王培生先生的首肯,得到了鞍山地区广大吴式太极拳爱好者的青睐,而且还在国内一些正规的太极拳比赛中获得认可。

文章来自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谢守忠先生用多年心血,培育出来的这株独具风采的鲜花,为中国武术百花园增添了色彩,对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全民健身事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文章来自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传统武术拳械套路的创编,是个严格的、漫长的过程,不是可以随意编造的。而是在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在全面规范地继承了某一传统拳械套路以后,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练,深刻体悟,有了灵感才能创编。有的是以一趟拳架为主,根据自已的认识和体会进行改编;有的是把经过自已多年筛选的最感兴趣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拳术动作进行编排串连;有的是在自已长期演练某一门派拳械过程中发现了某一闪光点,在这一闪光点的启发和吸引下,根据自已的艺术思路或技击思路,或自身的运动规律,进行创编,又经过反复摩练,反复修改,再经过长时间甚至多年的多方印证,完善补充,最后形成定型的套路且得到权威人士、本门派群众和武术界的认可。

http://www.artx.cn/

从谢守忠先生的习武经历、武术业绩和其在一个地区武术界的影响等综合情况看,他所创编的“吴式太极快拳”是应该得到肯定的,也将会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

祝愿“吴式太极快拳”这个优秀套路在谢守忠先生及其门人的精心培育下,不断向着更加完美、更加科学、更具有实战性的方向发展壮大。... ...

足以成智者;不用太极,不足以驰骋武林。

若要掤劲有松弹 骨坚髓满通肾经(谢守中)

编者按:中医与武术同属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二者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享誉世界的少林武术便强调武、医、禅的结合。现在有的武者只求武艺精,而忽略了相关文化的学习,结果导致功夫难有很大的提高。

本文作者在学医的同时勤习武功,并且将二者融会贯通。

本文谈的是开肾经以及相关捌劲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如何开肾经,我们不妨从小周天的气血运行谈起。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气血循行是不一样的,是与人体的六阴六阳相合、相应的。冬至起于一阳,在人体的会阴穴;大寒起于二阳,在命门穴;雨水起于三阳,在至阳穴:春分起于四阳,在夹脊穴;谷雨起于五阳,在玉枕穴;小满起于六阳,在百会穴;夏至起于一阴,在祖窍穴;大暑起于二阴,在承桨穴;处暑起于三阴,在天突穴;秋分起于四阴,在膻中穴;霜降起于五阴,在丹田穴;小雪起于六阴,在气海穴。人体按以上顺序进行小周天的气血运行(图1)。

当您了解了六阴六阳和小周天的气血运行路线之后,就不难理解按季节练功的重要性了。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说“十要”》中讲得很明白:“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所以,练拳必须先通经络,经络通畅就不会产生拙力,内劲自然顺达。在《精武》2003年第12期中,笔者谈了秋分练功通肺经的意义。同理,骨坚髓满就需要肾经通畅,而冬至前后便是开通肾经的最好季节。

开通肾经、打出强大淳厚掤劲最简单的办法是:

第一,每年冬至到来的时刻,您要提前一个半小时放松人静,慢而均匀地练习“搂膝拗步”。如果右腿在前,用意念以命门找右环跳穴,自然会感觉产生一种内动,产生出一种强大的掤劲(图

2)。如果练拳时间超过三年(必须保证每天练拳三小时以上),慢慢地练搂膝拗步定式时,会感到掌心微微突起,这时微微扩胸,手’心便会产生麻胀的感觉,这就是血脉流之筋骨之中的感觉,您

会觉得身松骨坚,体内舒服。

第二,就传统拳而言,必须练出松弹劲。要想练出松弹劲,必须用意念想脚踝部有一个弹簧。以吴氏传统拳83式为例,从白鹤亮翅开始,接练搂膝拗步,右肩与左胯合,右肘与左膝合,右手与左脚合(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上举的右臂肘尖(少海穴),意感微与膻中穴相合,身体就会自然向下松沉,右手下落。再用右脚的抽丝劲把右手掌抽到右耳旁,左掌下按,左脚同时向前迈出一步,用腰把右手送向前,打出掤劲。要尾闾中正安舒,再松腰,意念突掌心。此时,感到手心麻胀,掤劲十足。

第三,合神。当少海穴与膻中穴微合时,要实腹空胸,含胸拔背,眼神内敛,打出的掤劲就会更强大淳厚。这是为什么呢?

1.意念突掌心气达四梢,节节贯穿,气势圆活,劲力淳厚,意想膻中穴,心胸开阔,动作圆活流畅。膻中穴,八卦属兑上缺,五行属金,属肺,主皮毛。:金生水,强大的捌劲就是母子相合的功力。

2.命门穴,八卦是坎中满,属肾,主骨生精之所在,五行属水,劲是掤劲,天干壬癸,地支子丑,掤劲也叫北方壬癸水,方位正北,穴位命门,地支子丑相合,’肾经自然通畅,肾气自然

旺盛,也就是“家合万事兴

”的道理。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趋于不足,多做搂膝拗步,就会自然打开肾经,就能骨坚髓满,壮肾舒肝。如果有一定功夫的人,在冬至来临之前提前一个半小时站太极桩,同时按着肾经的循行路线想三遍,气血就会循经络自然运行。以下是肾经循行路线(图3,按序号顺序运行)。

每逢冬至,如果有时间,希望朋友们按以上所述练一下,会有很好的收效。在冬至前后三天练习,效果都是很明显的。

我的朋友有的练太极拳十几年,可是我与之一接手,便觉得他们身上一点掤劲也没有,有的虽然有掤劲,却感觉很弱。有位朋友说:“我练得很刻苦,很用功,每天站太极桩两个小时,为什么没有别人那样的掤劲功夫?”其实道理很简单,不明理,不懂练功方法,不会调整虚实转换是练不出功夫的。

太极拳不仅是拳脚功夫,而且是头脑、心灵中的功夫。要知道太极就是天地,太极就是阴阳,要和天地相合,和四时共鸣,要知道季节和人体经络有密切的联系。冬至一阳生,就容易打开肾经,肾经通畅,人就骨坚髓满,练出来的掤劲就特别松弹,结果便是腰松体健,这一点不可不知。


相关文章

  • 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
  • ---"圣人立象"是开启<周髀>.<周易>智慧殿堂,神秘之门的金钥匙 qqqqqqq 一:"圣人立象以尽意" <系传>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 ...查看


  • 太极拳天人合一思想
  • 阴阳家道教文化与太极拳 阴阳家的哲学,主要阐述的是宇宙生成沦,由"阴"."阳"概念观点而得名.在中国的哲学思想范畴里,阴阳是宇宙形成的两个主要法则,中国古今的人都相信,阴阳的结介与互相作用产生宇宙一切 ...查看


  • 2015年冬至节气微信祝福语大全
  • 1. 天寒风冷祝福暖暖,锻炼身体关爱绵绵,问候家人朋友多联,开导叮嘱碎碎念念,温馨生活平而不淡,偶有美食大家解馋,友谊加深沟通情感,冬至花谢幸福正艳.冬至快乐. 2. 冬至养生忙,经验来分享:冷水常洗脸,醒脑精神爽;洗澡搓搓背,免疫力翻倍; ...查看


  • 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
  • 大寒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它与小寒节气一样,都是反映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时间在每年的1月20日左右.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300°时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 ...查看


  • 六十四卦方圆图探秘
  • 六十四卦方圆图探秘 六十四卦圆图探秘 朱熹说:"圆者动而为天."对此易界是广泛认同的.这是一个天体运行的规律图,或者说是个古代的历法图,它精确地说明了年.月.日和四季的运行规律. 此卦序就是<伏羲六十四卦次序> ...查看


  • 既传统又时尚的冬至节
  • ▲张丫 还有几天就是冬至啦,对于苏州人来说,"冬至大如年",这个融合了祭祖.团圆.贺冬元素的节气,比任何节气都要深入苏州人的心.为什么会有"冬至大如年"这样的习俗?在2016年姑苏区"盛世观 ...查看


  • 2016年冬至祝福语短信
  • 1.披星载月千里走,满载欢乐时常有,车声伴随快乐奏,晨曦路上找自由,人生坎坷会溜走,前途光明你会有,祝你与快乐长斯守! 2.冬至到了,团团圆圆一家子,热热闹闹吃饺子,开开心心馋嘴子,快快乐乐暖肚子,冬至节气好兆头,吉祥如意美日子,祝你健康好 ...查看


  • 冬至问候短信祝福语2014
  • 本站祝福语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冬至问候短信祝福语2014>,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相关内容请参考以下链接: 元旦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圣诞节祝福语 羊年祝福语 平安夜祝福语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冬至送你"暖阳光" ...查看


  • 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点
  • 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点,推行季节养生方法 雨水篇:雨水到,多水少油脾胃笑 2010-02-19 衣: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切记保暖防寒,防治倒春寒. 食:饮食应以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为主,少食羊肉.狗肉等温热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