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

---“圣人立象”是开启《周髀》、《周易》智慧殿堂,神秘之门的金钥匙

qqqqqqq

一:“圣人立象以尽意” 《系传》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太玄》曰:“垂 为衣,襞幅为裳。衣裳之制,以示天下”。青铜“圣人立象”:“首出庶物,离目外明,坎耳内聪”。“爻衣”、“襞幅”,垂示天下。胸饰:“五星联珠”,腹饰:“众玄之门”。双手握器,威然屹立。《鹖冠子.泰录》曰:“若上圣皇天者,先圣之所依威立而有命也……法天居地,去方错圆,神圣之鉴也”。“先圣”:鉴往知来,“去方错圆,作自为象。立象尽意,体道行法”造福子孙后代。《黄帝.阴符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

观象悟道,博览群书。“类以合类,智类之明”。后学从相传的古籍与现在新获得的历史资料中,深切的感悟到,先哲们论《经》:“言约旨远”,隐语诠释,对后学们寄托着殷切地希望。

《参同契》曰:“惟斯之妙术兮,审谛不诳语。传于亿代后兮,昭然而可考。焕若星经汉兮,昺如水宗海。思之务令熟兮,反复视上下。千周灿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兮,魂灵乎自悟。探端索其绪兮,必得其门户,天道无适莫兮,常传与贤者”。

“圣人立象以尽意”,思之思之,困而知之。青铜“圣人立象”:“垂衣裳(裳:chang常)”的“襞幅”造型纹饰中,隐藏着太极宇宙乾坤图的核心图形,后学以青铜“圣人立象”的“玄门”为“圆心”,“襞幅”纹饰为轨迹,“推而图之”,复制出人文始祖黄帝:“法天居地,天地人合一”,太极宇宙乾坤图。依图绎《经》,再现出昔日北天之景。

《太玄》曰:“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其所循也大,则其体也壮。其所循也小,则其体也瘠。其所循也直,则其体也浑。其所循也曲,则其体也散。故不惧所有,不彊所无。譬诸身,增则赘,而割则亏。故质幹在乎自然,華藻在乎人事也。其可损益与”?《太玄》三家一部,三部一卅。三州一方,三方九州。九九八十一首,赞颂的是《周髀》太极宇宙乾坤图。

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是根据原始太极宇宙乾坤图按1:1的比例严格铸造的,后学“推而图之”,复原后的图形以然“夫矩之于数”,故“其可损益与”?《周髀》曰:“凡为八节二十四气,气损益九寸九分六分分之一,冬至、夏至为损益之始”。然如何“损益”?“陈子”先哲且闭口无言。不知如何“损益”,何以“夫矩之于数”?““数”,即“天数”。《史记.天官书》曰:“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周髀》首章开宗明义的讲了“周公”向“商高”请教“天数”。晚明天文学家徐光启曰:“《周髀》勾股者,世传黄帝所作,而经言庖牺,疑莫能明也”。

古往今来,《周髀》、《周易》,这两部“奇书、谜书”之间的关系,鲜为人知。《周髀》:“易道”也。《周髀》太极宇宙乃《周易》乾坤。《周髀》“上圣”:“君子盛德,深藏若虚”。《系传》曰:“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此哉?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千百年来,学者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对《周髀》作了大量注释、猜测、孝证和研究,众说纷纭,各有异同。《系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二:天圆地方

《周髀.勾股圆方图》曰:“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以象天地之位。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圣。智出于勾,勾出于矩。夫矩之于数,其裁制万物,唯所唯耳”。“勾”,赵爽注曰:“影也”。“影”,圣体晷影。黄帝“以身为度”,“上圣”,即晷影。《周髀》曰:“冬至晷长丈三尺五寸,夏至一尺六寸”。“上圣”的“身形”,伴随着“日道之发敛,外衡冬至,内衡夏至,六气复返”而变化。《易纬.乾凿度》曰:“夫八卦之变,象感在人”。“人”,“大人(上圣)”,“勾也”。《太玄》曰:“天启去人哉?人自去也”。“人”,“大人”。《周髀》曰:“正晷者,勾也”。“正晷”:“夏至日中,日下无影”。

人文始祖黄帝运用阴阳几何气数学法则,“覆其数用,重差勾股”。将损益、求证后的气数值,以寸为单位代入图中,制造出了“夫矩之于数,其裁制万物,唯所唯耳”的“矩”,轨仪。上古圣贤运用“十变九道”的轨仪来观测北天极,以寸比万里的比例,将宇宙北天“裁制”。创立了一种“弥纶天地之道”的天文学体系。《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鹖冠子-渡万》曰:“天地阴阳,取稽于身。故布五政,以司五明,十变九道,稽从身始,五立六律,稽从身出”。“身”,“圣人立象”之“身”也。律、历、卦,共聚一盘。《十大经.立命》曰:“昔者黄宗旨使好信,作自为象。方四面,傅一心,四达自中。前参后参,左参右参。践立(位)履参,是以能为天下宗”。有学者认为:“首篇《立命》通过黄帝前后左右都有面孔,能够观察控制四面八方的神话……”。其说谬矣。人文始祖黄帝:以“人法地,地法天”。“获宝鼎(轨仪),迎日推策”。“开天辟地”,创建“天地人合一”的太极宇宙乾坤图籍,开创了史前原始科学、哲学与宗教合一的文明时代。

师传《春典》曰:“亘古元祖鸿君仙,居住西岳昆仑山。万仙洞府作文武,普渡天下女共男。天下到处一个礼,亘古文武一人传”。“鸿君仙”,即太极宇宙乾坤图中:“顶天立地,怀玄抱一。手握乾坤,依威立而有命”的“上圣皇天”,黄帝“圣人立象”。太极宇宙:“为径八十一万里”。“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上圣”与“天地合一”,以“声为律而身为度矣”。故《周髀》曰:“过此而往者,未知或之。或知者,或疑其可知,或疑其难知。此言上圣不学而知之”。“西岳昆仑”:“三重”,“耸立”在太极宇宙中。

师道尊严,后世不忘前世之师。《系传》曰:“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在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圣人立象以尽意”,“亘古文武一人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统于人文始祖黄帝时代创建的“易道”。

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象帝]”

《郑语》云:“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韦注:“八索,八体,以应八卦,谓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离为目,兑为口,坎为耳,艮为手”。

三:论《周髀》“道术”

《周髀》曰:“夫道术,言约而用博者,智类之明。问一类而以万事达者,谓之知道。今子所学,算术之术,是用智矣,而尚有所难,是子之智类单。夫道术所以难通者,既学矣,患其不博;既博矣,患其不习;既习矣,患其不能知。故同术相学,同事相观,此列士之愚智,贤不肖之所分。是故能类以合类,此贤者业精习知之质也”。中华上古传统数学“算术之术”,是法自然的应用数学,阴阳几何气数学。气数学为体,纯数学为用。如果以自然数论、纯数学的知识来解析《周髀》圆方勾股术,其法理难通矣。

《周髀》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勾广三”,“广”,“广袤”。其几何图形就是圆。“股修四”,“股”,表股。天周为规,表股为矩。《论语.为政》:“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朱熹《论语集注》曰:“矩、法度之器,所以为方者也,……”后学以为朱熹不通《易》,他的说法只对一半。矩方的中央倚立着“大人(上圣)”,其几何图象即为原始象形文字修字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是由法自然的“易道”引伸而来。“径隅五”,“隅”,城隅、角隅,其几何图形就是“圆方”的对角线“斜径”[参见出土的仰韶文化陶符象形数字x(五)]。圆、方、圆方斜径,“得成三四五”。《太玄》曰:“故玄者用之至也。见而知之者,智也。视而爱之者,仁也。……能以偶物者,通也。……”

赵爽为《周髀》作注曰:“圆径一而周三,方径一而匝四,伸圆之周而为勾,展方之匝而为股,共结一角,邪适弦五,政圆方斜径相通之率。故‘数之法出于圆方’。圆方者,天地之形,阴阳之数。然则周公之所以问天地也,是以商高陈圆方之形以见其象,因奇偶之数以制其法。所谓言约旨远,微妙幽通矣。”

如何“政圆方斜径相通之率”?学者们因为无图象考据,难免要曲解圣意。赵爽说:“圆方者,天地之形,阴阳之数。”有些自以为聪明的学者不论“阴阳”,他们盲目的批判数字神秘主义。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然诸多学者人云易云,删文断句,将圆、方分割,用四个勾3股4弦5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个“地方”来,把“天圆”舍去放在一边不用,搞成了:“奇阳不长,隅阴不生之象”,认为商高陈其象是:“勾三、股四、弦五……。”《十大经.观》曰:“……牝牡相求,会刚以柔。柔刚相成,[]牝牡若形。下绘于地,上绘于天,……”黄帝说的“牝牡”,影射的就是“方圆”。古籍、图书,左图右书,书中无图,“神、鬼”难通。

在《周髀》卷上第3节中,“陈子”先哲列出了运用勾股圆方术勘测日高的应用题,悟通了该题的解题方法后,才能窥探“玄门”,洞察“玄妙”。遗憾的是诸多著名学者,不知“勾股各自乘”后,为何还要“并而开方除之”?

《周髀.勾股圆方图》曰:“方数为典,以方出圆。笠以写天……”轨仪;以“地方”为“股”,“上圣”为“表”。黄帝以“身”代“斗”,洞悉天机,所谓“知天者圣”。《史记.天官书》曰:“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史记.天官书.索引》文耀鉤云:“镇,黄帝含枢纽之精,其体琁玑,中宿之分也。”

四:论《周髀》太极宇宙构建原理

《晋书.天文志》曰:“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西汉灵帝(168-189)时,蔡邕于朔方上书,言: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考验无状,多有违失。惟浑天近得其情,今史官候台所用铜仪,则其法也。”

当代学者冯时先生在《中国天文考古学.第七章.早期宇宙模式》中说:“中国古人把盖天说的形成上塑到传说中的伏羲时代,这当然无法确考,不过现有的材料表明,至迟在公元前第四千纪的新石器时代,盖天说已经产生是没有问题的。这种理论在当时己经颇为完善,并且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最有影响的宇宙学说。”千百年来,学者们认为:盖天学派原有一个旧名叫作“周髀”,它的理论保存在一部名为《周髀算经》的著作中,‘周’是天周,‘髀’是表股,表股是测量天周的工具,古人以九数重差,计算日月周天行度远近之数,都要用表。天圆为规,表股为矩,规矩又为方圆画具,所以‘周髀’的简单理解就是方圆,用它来描述宇宙的基本模式便是天圆地方。”

晚明天文学代表人物徐光启曰:“《周髀》勾股者,世传黄帝所作,而经言包牺,疑莫能明也。……至于商高回答之后,所谓荣方问于陈子者,言日月天地之数,则千古大愚也,李淳风驳正之,殊为未辨。若《周髀》果如此,其学废弗传不足怪;而亦有近理者数十语,绝胜浑天家,余尝为雌黄之,别有论。”

综上所述而知,学者们对《周髀》这部“奇书、谜书”知之甚少,人们不知步入《周髀》这道“玄门”的“门檻”很高。前文己说:太极宇宙乾坤图,即《周髀》“勾股圆方图”。“勾股圆方图”是一幅“象图”,该“象图”即《庄子.天地》中所说的“象网”。有了这幅“象图”,才能读懂荣方、陈子:“言日月天地之数”之真谛。古今诸多著名学者,因为没有“象图”考据,故难以窥探“易源”,认为《周髀》这部书构建的几何宇宙模型,只是非常简单、原始的盖天宇宙几何模型,因此而得出:“《周髀》术数具存,考验无状,多有违失”的结论。后学发现:《周髀》“象图”乃《圣经》“天符”,神秘的“河图、洛书”数图,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而已。故先哲们行文非常的谨慎、诡秘,言象论道,隐语诠释。例如该书对“象图”的图象、“矩数”等重要的核心部分,一盖不论。纵观历史,那些参悟到《周髀》真谛,修身成名的先哲们,著书立说,弘扬《易》理,然皆唯命是从,谁也不言《周髀》。《史记.天官书》曰:“……是以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至天道命,不传;……”

巜太玄》曰:“仰以观乎象,俯以视乎情,察性知命,原始见终。三仪同科,厚薄相劘。圜则杌棿,方则嗇吝,嘘则流体,金则疑形。是故阖天谓之宇,辟宇谓之宙。”所谓“三仪同科”,道出了轨仪构造之真谛。《易》是人类文化、文明之起源,意义重大。故简而言之,就教方家,仅供相关领域的学者们参考。《周髀》整部书的核心主题围绕三幅图而展开,一:“勾股圆方图”。二:“为径八十一万里”的太极宇宙平面示意图。三:太极宇宙剖面示意图。“七衡六间图”只是太极宇宙乾坤图中的部分内容。

(1)“盘古开天地”

“勾股圆方图”是轨仪法天的模拟、缩影图。《周髀》曰:“髀者,股也。正晷者,勾也。”何谓“正晷”?“正晷”就是古人将轨仪假想安放在天轴、地轴线上,所谓“乾坤大挪移”,“盘古开天地”。“阖天谓之宇,辟宇谓之宙”。天之琁玑,天北极。地之琁玑,地北极。“人体”之琁玑,“脐轮”。三者贯通,一体同源。建立起相应的坐标体系,将北天全部纳入了自已的观测范围,“夫矩之于数”,以寸比万里的比例将北天“裁制”。

(2):太极宇宙,“天有十日”

《山海经.海外东经》曰“黑齿国,下有汤谷,汤谷之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所谓“十日所浴”,形容的是太极宇宙平面示意图中,两至两分十个日象坐标点,这十个日象的坐标点是如何布列的呢?该问题不在本文中详述。江晓原、谢筠两位先生译注的新版《周髀算经》,虽然经过了钱宝琮先生校点,然仍有诸多错误,好在绘制太极宇宙乾坤图的方法是用矩之道,所谓“夸父逐日”,以夏至日日中时为起点,逆推到冬至及冬至夜半,故曰:“易:逆数也。”

(3)“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系传》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在天成象”说的是太极宇宙平面示意图,该图“仰观”。“在地成形”说的是太极宇宙剖面示意图,该图“俯察”。“地法覆盘”,实指天赤道坐标体系。“黑齿北,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这句神话传说描述的影象与太极宇宙剖面示意图十分符合,实际上从剖面示意图中人们只能看到,一日居上枝,七日居下枝,其余的两个日象与另外两个日象重叠。“一日居上枝”说的是夏至日,日中时太阳的坐标点,该坐标点在“盖笠”的中央(天堂)。《系传》曰:“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先哲有云:“黄帝以天言”。

五:浅析“洛书”象数图

《古三坟》后序(唐未隐士)中说:“《传》曰:‘《河图》隐于周初,《三坟》亡于幽厉,《洛书》火于亡秦,治世之道不可复见……’”。《路史.黄帝纪》曰:“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河图”、“洛书”的名称,始见于《尚书:顾命》、《论语:子罕》、《系传》等古籍中,那么究静河图是怎么来的呢?是谁得到或创造了河图洛书呢?相传的古籍中有很多猜测。然讫汉、唐、宋、元、明、清以降,纵览易学之作,诸多学者考证、研究神秘的“河图、洛书”数图,图文并茂,是非纷然,探端者皆“同术相学”,研究数理,不知图式中奇偶之数的阴阳数位。

后学发现“洛书”九宫数是在《周髀》“勾股圆方图(乾坤)”中演绎推理而产生的,古今不知“象图”图式者,穷其必生精力易难以破译。《系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如何“行鬼神”?后学草根,才疏学浅,行不通,这个难题留待以后有道德的国学大师们共同来破译吧。后学以为推演“洛书”九宫数的方法较为容易悟出,故在此论述异想天开的研究成果,就教方家。如果将乾坤图中的“天、地”之数,效法宇宙自然,“天道下济,地道上行”之法理。将天数斡,地数旋,然后斗纲设位合十,其“象图”图式中的阴阳数位将变化为:一,九位居“天一”。八,二位居“地二”。三,七位居“天三”。四,六位居“地四”。五,五位居“中央”。“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合为十,交点连线后其几何图形---如鸡子。

《系传》曰:“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上圣”正身立位乾坤图,所谓“先天”。《系传》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上圣”背身立位乾坤图(圣体顺位),所谓“后天”。圣贤们运用“悬天之轨,薄地之仪”来“侯气法勾陈”,所谓“天效以景,地效以响”,“需以待时,听钟之声”。历、律、卦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聚一盘。关于乾坤图“后天”象图的易象易理,《参同契》曰:“圣人潜深渊……。”《系传》曰:“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南怀瑾先生在《别讲易经系传》中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两句话、八个字,就说明了《周易》是以乾坤两卦做开头的。……下面“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两句话解释天为什么那样尊,地为什么叫做卑,卑高是翻转过来的运用。”

“我们看到中国文字,就想起了一个问题,现在的读书人没有学多少西方文字,便批评中国文字不合逻辑。象这里有人会认为应该是高卑以陈才对,因为高是天,卑是地。……”

“原道(易道)”,一天人。天地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婴儿在母体中怀胎十月,降生时转胎头朝下为顺生。后学收藏的宋、元时期低温绿釉后天八卦扁壶,倒悬之象以为证误。

---“圣人立象”是开启《周髀》、《周易》智慧殿堂,神秘之门的金钥匙

qqqqqqq

一:“圣人立象以尽意” 《系传》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太玄》曰:“垂 为衣,襞幅为裳。衣裳之制,以示天下”。青铜“圣人立象”:“首出庶物,离目外明,坎耳内聪”。“爻衣”、“襞幅”,垂示天下。胸饰:“五星联珠”,腹饰:“众玄之门”。双手握器,威然屹立。《鹖冠子.泰录》曰:“若上圣皇天者,先圣之所依威立而有命也……法天居地,去方错圆,神圣之鉴也”。“先圣”:鉴往知来,“去方错圆,作自为象。立象尽意,体道行法”造福子孙后代。《黄帝.阴符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

观象悟道,博览群书。“类以合类,智类之明”。后学从相传的古籍与现在新获得的历史资料中,深切的感悟到,先哲们论《经》:“言约旨远”,隐语诠释,对后学们寄托着殷切地希望。

《参同契》曰:“惟斯之妙术兮,审谛不诳语。传于亿代后兮,昭然而可考。焕若星经汉兮,昺如水宗海。思之务令熟兮,反复视上下。千周灿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兮,魂灵乎自悟。探端索其绪兮,必得其门户,天道无适莫兮,常传与贤者”。

“圣人立象以尽意”,思之思之,困而知之。青铜“圣人立象”:“垂衣裳(裳:chang常)”的“襞幅”造型纹饰中,隐藏着太极宇宙乾坤图的核心图形,后学以青铜“圣人立象”的“玄门”为“圆心”,“襞幅”纹饰为轨迹,“推而图之”,复制出人文始祖黄帝:“法天居地,天地人合一”,太极宇宙乾坤图。依图绎《经》,再现出昔日北天之景。

《太玄》曰:“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其所循也大,则其体也壮。其所循也小,则其体也瘠。其所循也直,则其体也浑。其所循也曲,则其体也散。故不惧所有,不彊所无。譬诸身,增则赘,而割则亏。故质幹在乎自然,華藻在乎人事也。其可损益与”?《太玄》三家一部,三部一卅。三州一方,三方九州。九九八十一首,赞颂的是《周髀》太极宇宙乾坤图。

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是根据原始太极宇宙乾坤图按1:1的比例严格铸造的,后学“推而图之”,复原后的图形以然“夫矩之于数”,故“其可损益与”?《周髀》曰:“凡为八节二十四气,气损益九寸九分六分分之一,冬至、夏至为损益之始”。然如何“损益”?“陈子”先哲且闭口无言。不知如何“损益”,何以“夫矩之于数”?““数”,即“天数”。《史记.天官书》曰:“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周髀》首章开宗明义的讲了“周公”向“商高”请教“天数”。晚明天文学家徐光启曰:“《周髀》勾股者,世传黄帝所作,而经言庖牺,疑莫能明也”。

古往今来,《周髀》、《周易》,这两部“奇书、谜书”之间的关系,鲜为人知。《周髀》:“易道”也。《周髀》太极宇宙乃《周易》乾坤。《周髀》“上圣”:“君子盛德,深藏若虚”。《系传》曰:“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此哉?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千百年来,学者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对《周髀》作了大量注释、猜测、孝证和研究,众说纷纭,各有异同。《系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二:天圆地方

《周髀.勾股圆方图》曰:“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以象天地之位。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圣。智出于勾,勾出于矩。夫矩之于数,其裁制万物,唯所唯耳”。“勾”,赵爽注曰:“影也”。“影”,圣体晷影。黄帝“以身为度”,“上圣”,即晷影。《周髀》曰:“冬至晷长丈三尺五寸,夏至一尺六寸”。“上圣”的“身形”,伴随着“日道之发敛,外衡冬至,内衡夏至,六气复返”而变化。《易纬.乾凿度》曰:“夫八卦之变,象感在人”。“人”,“大人(上圣)”,“勾也”。《太玄》曰:“天启去人哉?人自去也”。“人”,“大人”。《周髀》曰:“正晷者,勾也”。“正晷”:“夏至日中,日下无影”。

人文始祖黄帝运用阴阳几何气数学法则,“覆其数用,重差勾股”。将损益、求证后的气数值,以寸为单位代入图中,制造出了“夫矩之于数,其裁制万物,唯所唯耳”的“矩”,轨仪。上古圣贤运用“十变九道”的轨仪来观测北天极,以寸比万里的比例,将宇宙北天“裁制”。创立了一种“弥纶天地之道”的天文学体系。《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鹖冠子-渡万》曰:“天地阴阳,取稽于身。故布五政,以司五明,十变九道,稽从身始,五立六律,稽从身出”。“身”,“圣人立象”之“身”也。律、历、卦,共聚一盘。《十大经.立命》曰:“昔者黄宗旨使好信,作自为象。方四面,傅一心,四达自中。前参后参,左参右参。践立(位)履参,是以能为天下宗”。有学者认为:“首篇《立命》通过黄帝前后左右都有面孔,能够观察控制四面八方的神话……”。其说谬矣。人文始祖黄帝:以“人法地,地法天”。“获宝鼎(轨仪),迎日推策”。“开天辟地”,创建“天地人合一”的太极宇宙乾坤图籍,开创了史前原始科学、哲学与宗教合一的文明时代。

师传《春典》曰:“亘古元祖鸿君仙,居住西岳昆仑山。万仙洞府作文武,普渡天下女共男。天下到处一个礼,亘古文武一人传”。“鸿君仙”,即太极宇宙乾坤图中:“顶天立地,怀玄抱一。手握乾坤,依威立而有命”的“上圣皇天”,黄帝“圣人立象”。太极宇宙:“为径八十一万里”。“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上圣”与“天地合一”,以“声为律而身为度矣”。故《周髀》曰:“过此而往者,未知或之。或知者,或疑其可知,或疑其难知。此言上圣不学而知之”。“西岳昆仑”:“三重”,“耸立”在太极宇宙中。

师道尊严,后世不忘前世之师。《系传》曰:“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在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圣人立象以尽意”,“亘古文武一人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统于人文始祖黄帝时代创建的“易道”。

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象帝]”

《郑语》云:“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韦注:“八索,八体,以应八卦,谓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离为目,兑为口,坎为耳,艮为手”。

三:论《周髀》“道术”

《周髀》曰:“夫道术,言约而用博者,智类之明。问一类而以万事达者,谓之知道。今子所学,算术之术,是用智矣,而尚有所难,是子之智类单。夫道术所以难通者,既学矣,患其不博;既博矣,患其不习;既习矣,患其不能知。故同术相学,同事相观,此列士之愚智,贤不肖之所分。是故能类以合类,此贤者业精习知之质也”。中华上古传统数学“算术之术”,是法自然的应用数学,阴阳几何气数学。气数学为体,纯数学为用。如果以自然数论、纯数学的知识来解析《周髀》圆方勾股术,其法理难通矣。

《周髀》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勾广三”,“广”,“广袤”。其几何图形就是圆。“股修四”,“股”,表股。天周为规,表股为矩。《论语.为政》:“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朱熹《论语集注》曰:“矩、法度之器,所以为方者也,……”后学以为朱熹不通《易》,他的说法只对一半。矩方的中央倚立着“大人(上圣)”,其几何图象即为原始象形文字修字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是由法自然的“易道”引伸而来。“径隅五”,“隅”,城隅、角隅,其几何图形就是“圆方”的对角线“斜径”[参见出土的仰韶文化陶符象形数字x(五)]。圆、方、圆方斜径,“得成三四五”。《太玄》曰:“故玄者用之至也。见而知之者,智也。视而爱之者,仁也。……能以偶物者,通也。……”

赵爽为《周髀》作注曰:“圆径一而周三,方径一而匝四,伸圆之周而为勾,展方之匝而为股,共结一角,邪适弦五,政圆方斜径相通之率。故‘数之法出于圆方’。圆方者,天地之形,阴阳之数。然则周公之所以问天地也,是以商高陈圆方之形以见其象,因奇偶之数以制其法。所谓言约旨远,微妙幽通矣。”

如何“政圆方斜径相通之率”?学者们因为无图象考据,难免要曲解圣意。赵爽说:“圆方者,天地之形,阴阳之数。”有些自以为聪明的学者不论“阴阳”,他们盲目的批判数字神秘主义。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然诸多学者人云易云,删文断句,将圆、方分割,用四个勾3股4弦5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个“地方”来,把“天圆”舍去放在一边不用,搞成了:“奇阳不长,隅阴不生之象”,认为商高陈其象是:“勾三、股四、弦五……。”《十大经.观》曰:“……牝牡相求,会刚以柔。柔刚相成,[]牝牡若形。下绘于地,上绘于天,……”黄帝说的“牝牡”,影射的就是“方圆”。古籍、图书,左图右书,书中无图,“神、鬼”难通。

在《周髀》卷上第3节中,“陈子”先哲列出了运用勾股圆方术勘测日高的应用题,悟通了该题的解题方法后,才能窥探“玄门”,洞察“玄妙”。遗憾的是诸多著名学者,不知“勾股各自乘”后,为何还要“并而开方除之”?

《周髀.勾股圆方图》曰:“方数为典,以方出圆。笠以写天……”轨仪;以“地方”为“股”,“上圣”为“表”。黄帝以“身”代“斗”,洞悉天机,所谓“知天者圣”。《史记.天官书》曰:“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史记.天官书.索引》文耀鉤云:“镇,黄帝含枢纽之精,其体琁玑,中宿之分也。”

四:论《周髀》太极宇宙构建原理

《晋书.天文志》曰:“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西汉灵帝(168-189)时,蔡邕于朔方上书,言: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考验无状,多有违失。惟浑天近得其情,今史官候台所用铜仪,则其法也。”

当代学者冯时先生在《中国天文考古学.第七章.早期宇宙模式》中说:“中国古人把盖天说的形成上塑到传说中的伏羲时代,这当然无法确考,不过现有的材料表明,至迟在公元前第四千纪的新石器时代,盖天说已经产生是没有问题的。这种理论在当时己经颇为完善,并且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最有影响的宇宙学说。”千百年来,学者们认为:盖天学派原有一个旧名叫作“周髀”,它的理论保存在一部名为《周髀算经》的著作中,‘周’是天周,‘髀’是表股,表股是测量天周的工具,古人以九数重差,计算日月周天行度远近之数,都要用表。天圆为规,表股为矩,规矩又为方圆画具,所以‘周髀’的简单理解就是方圆,用它来描述宇宙的基本模式便是天圆地方。”

晚明天文学代表人物徐光启曰:“《周髀》勾股者,世传黄帝所作,而经言包牺,疑莫能明也。……至于商高回答之后,所谓荣方问于陈子者,言日月天地之数,则千古大愚也,李淳风驳正之,殊为未辨。若《周髀》果如此,其学废弗传不足怪;而亦有近理者数十语,绝胜浑天家,余尝为雌黄之,别有论。”

综上所述而知,学者们对《周髀》这部“奇书、谜书”知之甚少,人们不知步入《周髀》这道“玄门”的“门檻”很高。前文己说:太极宇宙乾坤图,即《周髀》“勾股圆方图”。“勾股圆方图”是一幅“象图”,该“象图”即《庄子.天地》中所说的“象网”。有了这幅“象图”,才能读懂荣方、陈子:“言日月天地之数”之真谛。古今诸多著名学者,因为没有“象图”考据,故难以窥探“易源”,认为《周髀》这部书构建的几何宇宙模型,只是非常简单、原始的盖天宇宙几何模型,因此而得出:“《周髀》术数具存,考验无状,多有违失”的结论。后学发现:《周髀》“象图”乃《圣经》“天符”,神秘的“河图、洛书”数图,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而已。故先哲们行文非常的谨慎、诡秘,言象论道,隐语诠释。例如该书对“象图”的图象、“矩数”等重要的核心部分,一盖不论。纵观历史,那些参悟到《周髀》真谛,修身成名的先哲们,著书立说,弘扬《易》理,然皆唯命是从,谁也不言《周髀》。《史记.天官书》曰:“……是以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至天道命,不传;……”

巜太玄》曰:“仰以观乎象,俯以视乎情,察性知命,原始见终。三仪同科,厚薄相劘。圜则杌棿,方则嗇吝,嘘则流体,金则疑形。是故阖天谓之宇,辟宇谓之宙。”所谓“三仪同科”,道出了轨仪构造之真谛。《易》是人类文化、文明之起源,意义重大。故简而言之,就教方家,仅供相关领域的学者们参考。《周髀》整部书的核心主题围绕三幅图而展开,一:“勾股圆方图”。二:“为径八十一万里”的太极宇宙平面示意图。三:太极宇宙剖面示意图。“七衡六间图”只是太极宇宙乾坤图中的部分内容。

(1)“盘古开天地”

“勾股圆方图”是轨仪法天的模拟、缩影图。《周髀》曰:“髀者,股也。正晷者,勾也。”何谓“正晷”?“正晷”就是古人将轨仪假想安放在天轴、地轴线上,所谓“乾坤大挪移”,“盘古开天地”。“阖天谓之宇,辟宇谓之宙”。天之琁玑,天北极。地之琁玑,地北极。“人体”之琁玑,“脐轮”。三者贯通,一体同源。建立起相应的坐标体系,将北天全部纳入了自已的观测范围,“夫矩之于数”,以寸比万里的比例将北天“裁制”。

(2):太极宇宙,“天有十日”

《山海经.海外东经》曰“黑齿国,下有汤谷,汤谷之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所谓“十日所浴”,形容的是太极宇宙平面示意图中,两至两分十个日象坐标点,这十个日象的坐标点是如何布列的呢?该问题不在本文中详述。江晓原、谢筠两位先生译注的新版《周髀算经》,虽然经过了钱宝琮先生校点,然仍有诸多错误,好在绘制太极宇宙乾坤图的方法是用矩之道,所谓“夸父逐日”,以夏至日日中时为起点,逆推到冬至及冬至夜半,故曰:“易:逆数也。”

(3)“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系传》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在天成象”说的是太极宇宙平面示意图,该图“仰观”。“在地成形”说的是太极宇宙剖面示意图,该图“俯察”。“地法覆盘”,实指天赤道坐标体系。“黑齿北,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这句神话传说描述的影象与太极宇宙剖面示意图十分符合,实际上从剖面示意图中人们只能看到,一日居上枝,七日居下枝,其余的两个日象与另外两个日象重叠。“一日居上枝”说的是夏至日,日中时太阳的坐标点,该坐标点在“盖笠”的中央(天堂)。《系传》曰:“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先哲有云:“黄帝以天言”。

五:浅析“洛书”象数图

《古三坟》后序(唐未隐士)中说:“《传》曰:‘《河图》隐于周初,《三坟》亡于幽厉,《洛书》火于亡秦,治世之道不可复见……’”。《路史.黄帝纪》曰:“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河图”、“洛书”的名称,始见于《尚书:顾命》、《论语:子罕》、《系传》等古籍中,那么究静河图是怎么来的呢?是谁得到或创造了河图洛书呢?相传的古籍中有很多猜测。然讫汉、唐、宋、元、明、清以降,纵览易学之作,诸多学者考证、研究神秘的“河图、洛书”数图,图文并茂,是非纷然,探端者皆“同术相学”,研究数理,不知图式中奇偶之数的阴阳数位。

后学发现“洛书”九宫数是在《周髀》“勾股圆方图(乾坤)”中演绎推理而产生的,古今不知“象图”图式者,穷其必生精力易难以破译。《系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如何“行鬼神”?后学草根,才疏学浅,行不通,这个难题留待以后有道德的国学大师们共同来破译吧。后学以为推演“洛书”九宫数的方法较为容易悟出,故在此论述异想天开的研究成果,就教方家。如果将乾坤图中的“天、地”之数,效法宇宙自然,“天道下济,地道上行”之法理。将天数斡,地数旋,然后斗纲设位合十,其“象图”图式中的阴阳数位将变化为:一,九位居“天一”。八,二位居“地二”。三,七位居“天三”。四,六位居“地四”。五,五位居“中央”。“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合为十,交点连线后其几何图形---如鸡子。

《系传》曰:“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上圣”正身立位乾坤图,所谓“先天”。《系传》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上圣”背身立位乾坤图(圣体顺位),所谓“后天”。圣贤们运用“悬天之轨,薄地之仪”来“侯气法勾陈”,所谓“天效以景,地效以响”,“需以待时,听钟之声”。历、律、卦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聚一盘。关于乾坤图“后天”象图的易象易理,《参同契》曰:“圣人潜深渊……。”《系传》曰:“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南怀瑾先生在《别讲易经系传》中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两句话、八个字,就说明了《周易》是以乾坤两卦做开头的。……下面“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两句话解释天为什么那样尊,地为什么叫做卑,卑高是翻转过来的运用。”

“我们看到中国文字,就想起了一个问题,现在的读书人没有学多少西方文字,便批评中国文字不合逻辑。象这里有人会认为应该是高卑以陈才对,因为高是天,卑是地。……”

“原道(易道)”,一天人。天地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婴儿在母体中怀胎十月,降生时转胎头朝下为顺生。后学收藏的宋、元时期低温绿釉后天八卦扁壶,倒悬之象以为证误。


相关文章

  • 蚩尤是中国贪官的始祖
  • 蚩尤是中国贪官的始祖! 任昌华先生抛出<三祖文化始说>一文①,捧被黄帝于涿鹿之战中镇压了的叛乱分子蚩尤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这是百分之百地恶搞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扭曲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始 ...查看


  • 论中国传统节日与祭祀文化
  • 引言 2005年11月24日,韩国节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许多国人感到不解和遗憾.由我国传入韩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申遗成功给 ...查看


  • 人文始祖庙会
  • 华胥陵庙会 华胥氏为8000年前母系氏族的一个杰出的部落首领,她同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一样被称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传说她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因此又被称作"人文元族"和"圣母华胥".雁过留声,人过留 ...查看


  •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 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距今时间: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居民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3)劳动--在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查看


  • 国学知识点(1)
  • 骄傲一--中华文明亘古绵延.灿烂辉煌 虽然学术界倾向于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但世人公认的古代四大文明都发生在欧亚板块,即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此外著名的还有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印第安文明.玛雅文明等. 埃及文明为世界 ...查看


  • 历史期中试卷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40分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蓝田人 2.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是:( ) A.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40分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蓝田人 2.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是:( ) A.直立行走 B.制造和使用工具 C.学会使用天然火 D. ...查看


  • 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 第1课 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元谋人--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地 ...查看


  •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 光明日报/2012年/8月/30日/第015版 光明讲坛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演讲人 叶舒宪 地点: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叶舒宪 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贵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199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