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北京]教学设计.反思

10、《北 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会写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热爱首都北京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感受到首都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师:北京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她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你们去过北京的哪?那里怎么样?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1、 2个学生介绍,师给予恰当的评价)

师:北京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北京去逛一逛。

板书课题:北京 齐读课题。(出示课件)老师去过北京的天安门。

二、学习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0、《北 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会写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热爱首都北京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感受到首都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师:北京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她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你们去过北京的哪?那里怎么样?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1、 2个学生介绍,师给予恰当的评价)

师:北京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北京去逛一逛。

板书课题:北京 齐读课题。(出示课件)老师去过北京的天安门。

二、学习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相关文章

  • 小学校本教案模板
  • 小学( 地域文化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授课人: 9.27 2013-2014 第一学期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山东简介 授课学时 学生初步了解山东的地理位置, 行政区域. 知道山 东的地理地貌.山东在我国各省的经济,贸易中的 作用. 教学重点 ...查看


  • 北京教学设计及反思
  • 课题:10.北京 本学期总第 30-31课时 本单元第 5-6 课时 课型:新授 主备人 : 复备人: 授课日期:10.15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查看


  • 二年级北京教学反思2篇
  • 北京教学反思范文一 <北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中以热爱祖国为主题选编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的美景,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城楼,有宽阔的广场,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 ...查看


  • "看雪"教学反思
  • "看雪"教学反思 "看雪"讲的是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呈现,通过师生对话,表达了作者 ...查看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文[北京]教学反思1
  • <北京>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第10课<北京>用简洁.浅显.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北京的风貌,表达了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北京>这一课如何让孩子感受北京的现代化气息,以及大都市的美丽,于是,我 ...查看


  • WL8-005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 编号:WL8-005 物理 题 目 学 校 设计 来源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学习 方法 导 学 案 设 计 课时 1 物理 4.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 为什么?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查看


  • 二上园地三教学反思
  • 篇一: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 语文 园地三教学反思 黄龙镇中心小学 二(1)班 陈 莉 本节课包含"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个版块. 一."我的发现": 感知反义词,并 ...查看


  • 生物教师教学反思 10篇
  • 教学反思一 [疑问]转录过程是否需要解旋酶? [释疑]不需要.转录起始不需要引物,RNA 聚合酶结合在启动子上以后,使启动子附近的DNA 双链解旋并解链,形成转录泡以促使底物核糖核苷酸与模板DNA 的碱基配对[1].RNA 聚合酶对于处在超 ...查看


  • 反思教师的教学生活
  • 当代教育科学 2005年第20期 反思教师的教学生活 罗儒国 摘要:教学作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内在地具有生活的意味.然而,由于教师的"物化",教学技术化.日常化.剧场化等现象长期存在,教学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被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