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的全面爆发 教学设计

《全面内战的爆发》的教学设计

中山中学史地生组 黄荔双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全面内战的爆发》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国民党则采取了反革命两面派的手法:一面打出了“和平统一”的旗号,玩弄“和平谈判”的阴谋,三次电邀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为发动内战制造借口和争取时间;另一方面在国共和谈的同时积极准备内战。中国共产党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期间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在国内人民要求民主的压力下,经过43天的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是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野心未变,当他做好了发动内战的准备后,悍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全面内战的爆发》共有“谈判桌上的较量”、“蒋介石加快内战的步伐”“全面内战的烽火”三个子目,它是人民解放战争开始的标志,其中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的爆发等史实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因此本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学生学习情况。

八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 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 且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初步具备了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存在着有利的一面,但因年龄因素,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且对战争问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侧重点设置在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设置层层递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导他们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但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和平、民主斗争中,坚持革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缺少应有的客观评价和认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形成科学的认识。

三、设计思想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和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

人,是课堂的主体,都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的基本要求。

本节课设置了“自主探索,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深入理解——迁移延伸,感悟升华”三个环节。第一,以情境体验历史。由上一单元刚刚学习过的抗日战争入手,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发现自己的真实感悟,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记忆,激活自身的主体意识和求知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自己阅读课文,掌握基本内容,构建知识体系。第二,以探究理解历史。在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历史、体验历史的同时,设置丰富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教师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的引导下,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观察当时的历史现象,并探其因究其果,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第三,以迁移升华历史情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对知识的应用中,发展能力,体会伟人风采,培育自身品德。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影像、图片、声音等手段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根据课标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之间的政治较量,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努力。同时知道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

联系旧知识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着巨大风险亲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所取得的结果,初步掌握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资料展示、阅读地图,结合科教书文字描述,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感知和平和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难点: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期间复杂的政治斗争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自主探索,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投放一则关于抗战胜利的消息。

让学生根据新闻内容,角色扮演播音员,让学生体会抗战胜利时人民群众的喜悦心情以及对祖国未来的担忧和迷茫。

紧接着教师设问:抗战胜利后的中国面临着哪两种命运,哪两种前途?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最终又走上了哪条道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情激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点出本单元的主题。)

多媒体放映图片:抗战胜利后人民群众摧毁碉堡

设问:抗战胜利后人民群众对自己未来有何主张、看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论丛史出的观点。)

设问:在这八年的抗战中,主要是由哪两个政党带领人民进行英勇的抗战? 通过上面的设问,让学生知道国共两党对中国抗战所作出的贡献,同时可以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抗战期间,国共双方的势力都得到发展和壮大,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个党派。

设问:对中国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国共两党,面对抗战后的新形势,他们又采取什么样的方针呢?

多媒体放映材料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

今日的中心,在于消灭中共!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设问:从这段材料可知蒋介石对中国的未来采取什么态度?

过渡:那中共对中国的命运又采取什么态度呢?

多媒体放映材料毛泽东的讲话:我们一方面要尽力争取和平民主,使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推迟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另一方面必须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有充分认识,对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不抱幻想。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毛泽东在中共六大上发表的文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同时有力的证明了国民党的企图和中共坚持和平反对内战的主张。

二、局部探究,深入理解

小结过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知,对于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未来,国共两党所采取的态度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所以我们开头那段新闻说抗战胜利后中国面对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

设问:蒋介石的反共内战的方针既定,那内战有没有马上爆发?

问题探究:蒋介石为什么不马上发动内战?

(待学生踊跃发言之后,教师放映出蒋介石抗战后期将军队退缩至西南、西北一带的历史地图,从而有力的说明了蒋介石无法马上发动内战的原因,通过层层深入的设问,培养学生多方面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设问:蒋介石既不想放弃内战的念头,又不能马上发动内战,那他是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

设问:蒋介石为什么要三次高调的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对这个问题展开多方面的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给予肯定,并且适当的进行分析、总结)

教师归纳:

1、如果毛泽东不去,蒋介石就可以把内战的责任推到中共身上。2、如果毛泽东去了,可以诱使中共交出军队和政权,同时借和谈之机争取调兵遣将、部署内战的时间。

七嘴八舌:你认为毛泽东该不该去重庆谈判?并说明理由。

(通过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不管是什么样的答案,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问:那毛泽东最终有没有去重庆谈判呢?

多媒体播放视频:重庆谈判。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直观的感受这段历史)

总结设问:从视频中我们发现毛泽东对蒋介石的邀请是极为慎重,在决定要去之后还做了党内安排,为什么呢?

(通过视频讲述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知道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是很危险的) 设问:既然有危险,那毛泽东为什么要去赴蒋介石的“鸿门宴”呢?

(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使学生深刻的理解这段历史和这次谈判的惊心动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毛泽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高贵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思想感情)

总结过渡: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谈判,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重庆谈判的过程:

历史情景再现:学生表演重庆谈判

设问:谈判过程中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谈判的结果如何?

(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的观看历史小品,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课堂学习,又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这段历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对谈判的结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特别是谈判所达成的共识和分歧是什么要讲清楚)

过渡:在和毛泽东进行谈判的过程中,蒋介石加紧了内战的步伐。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14页,看看蒋介石采取了那些手段来加快内战的部署。

(本部分是小字部分的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即可,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并用图片加以说明,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这部分的知识)

过渡:事实证明,蒋介石签订“双十协定”不过是“应急”的手段,在谈判的掩护下,蒋介石加紧进行着内战部署。在完成部署之后,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观察“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表”分析在内战开始时,国共实力对比如何?

(设计意图:图表导学、自主探究、提取并分析所得信息,促使学生去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对养成学生学习的“自觉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设问:面对敌我实力悬殊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哪些有效的作战策略呢?

在这样的作战方针下,内战初期共产党取得了哪些成果?

多媒体放映视频:全面内战的爆发

课堂小结:蒋介石邀毛泽东,发动内战备时间,争取和平戳阴谋,

毛泽东赴鸿门宴,《双十协定》重庆签,蒋欲内战却不变,

国民党军攻中原,全面内战烽火燃。

(利用顺口溜的方式对本课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概括,方便学生记忆)

板书设计:

一、抗战胜利后国内的局势

1、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群众渴望和平

2、国共两党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党

3、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采取完全相反的方针

二、重庆谈判(1945.8月—10月)

1、经过

2、结果

达成共识: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议》

存在分歧: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合法化地位

三、蒋介石加快内战的步伐

四、全面内战的爆发

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

2、中共作战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作战结果:中共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始终注重用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意。在导入新课的部分,我利用多媒体和学生的特长,创设情境,再现了抗战胜利后人民群众的无比兴奋的心情,让学生产生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强烈意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和平为什么没有降临,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接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再现历史,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中亲身体验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复杂形势,在不知不觉中突破难点。同时,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能力,互相协作的习惯得到了培养。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时间把握上不是很好,学生看书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很充分,致使个别学生在学习时出现困难;有的学生基础较差,教学过程中在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方面存在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学,进一步提高运用新思想驾驭课堂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全面内战的爆发》的教学设计

中山中学史地生组 黄荔双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全面内战的爆发》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国民党则采取了反革命两面派的手法:一面打出了“和平统一”的旗号,玩弄“和平谈判”的阴谋,三次电邀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为发动内战制造借口和争取时间;另一方面在国共和谈的同时积极准备内战。中国共产党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期间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在国内人民要求民主的压力下,经过43天的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是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野心未变,当他做好了发动内战的准备后,悍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全面内战的爆发》共有“谈判桌上的较量”、“蒋介石加快内战的步伐”“全面内战的烽火”三个子目,它是人民解放战争开始的标志,其中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的爆发等史实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因此本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学生学习情况。

八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 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 且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初步具备了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存在着有利的一面,但因年龄因素,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且对战争问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侧重点设置在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设置层层递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导他们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但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和平、民主斗争中,坚持革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缺少应有的客观评价和认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形成科学的认识。

三、设计思想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和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

人,是课堂的主体,都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的基本要求。

本节课设置了“自主探索,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深入理解——迁移延伸,感悟升华”三个环节。第一,以情境体验历史。由上一单元刚刚学习过的抗日战争入手,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发现自己的真实感悟,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记忆,激活自身的主体意识和求知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自己阅读课文,掌握基本内容,构建知识体系。第二,以探究理解历史。在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历史、体验历史的同时,设置丰富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教师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的引导下,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观察当时的历史现象,并探其因究其果,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第三,以迁移升华历史情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对知识的应用中,发展能力,体会伟人风采,培育自身品德。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影像、图片、声音等手段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根据课标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之间的政治较量,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努力。同时知道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

联系旧知识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着巨大风险亲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所取得的结果,初步掌握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资料展示、阅读地图,结合科教书文字描述,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感知和平和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难点: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期间复杂的政治斗争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自主探索,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投放一则关于抗战胜利的消息。

让学生根据新闻内容,角色扮演播音员,让学生体会抗战胜利时人民群众的喜悦心情以及对祖国未来的担忧和迷茫。

紧接着教师设问:抗战胜利后的中国面临着哪两种命运,哪两种前途?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最终又走上了哪条道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情激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点出本单元的主题。)

多媒体放映图片:抗战胜利后人民群众摧毁碉堡

设问:抗战胜利后人民群众对自己未来有何主张、看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论丛史出的观点。)

设问:在这八年的抗战中,主要是由哪两个政党带领人民进行英勇的抗战? 通过上面的设问,让学生知道国共两党对中国抗战所作出的贡献,同时可以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抗战期间,国共双方的势力都得到发展和壮大,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个党派。

设问:对中国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国共两党,面对抗战后的新形势,他们又采取什么样的方针呢?

多媒体放映材料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

今日的中心,在于消灭中共!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设问:从这段材料可知蒋介石对中国的未来采取什么态度?

过渡:那中共对中国的命运又采取什么态度呢?

多媒体放映材料毛泽东的讲话:我们一方面要尽力争取和平民主,使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推迟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另一方面必须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有充分认识,对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不抱幻想。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毛泽东在中共六大上发表的文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同时有力的证明了国民党的企图和中共坚持和平反对内战的主张。

二、局部探究,深入理解

小结过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知,对于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未来,国共两党所采取的态度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所以我们开头那段新闻说抗战胜利后中国面对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

设问:蒋介石的反共内战的方针既定,那内战有没有马上爆发?

问题探究:蒋介石为什么不马上发动内战?

(待学生踊跃发言之后,教师放映出蒋介石抗战后期将军队退缩至西南、西北一带的历史地图,从而有力的说明了蒋介石无法马上发动内战的原因,通过层层深入的设问,培养学生多方面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设问:蒋介石既不想放弃内战的念头,又不能马上发动内战,那他是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

设问:蒋介石为什么要三次高调的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对这个问题展开多方面的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给予肯定,并且适当的进行分析、总结)

教师归纳:

1、如果毛泽东不去,蒋介石就可以把内战的责任推到中共身上。2、如果毛泽东去了,可以诱使中共交出军队和政权,同时借和谈之机争取调兵遣将、部署内战的时间。

七嘴八舌:你认为毛泽东该不该去重庆谈判?并说明理由。

(通过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不管是什么样的答案,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问:那毛泽东最终有没有去重庆谈判呢?

多媒体播放视频:重庆谈判。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直观的感受这段历史)

总结设问:从视频中我们发现毛泽东对蒋介石的邀请是极为慎重,在决定要去之后还做了党内安排,为什么呢?

(通过视频讲述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知道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是很危险的) 设问:既然有危险,那毛泽东为什么要去赴蒋介石的“鸿门宴”呢?

(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使学生深刻的理解这段历史和这次谈判的惊心动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毛泽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高贵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思想感情)

总结过渡: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谈判,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重庆谈判的过程:

历史情景再现:学生表演重庆谈判

设问:谈判过程中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谈判的结果如何?

(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的观看历史小品,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课堂学习,又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这段历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对谈判的结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特别是谈判所达成的共识和分歧是什么要讲清楚)

过渡:在和毛泽东进行谈判的过程中,蒋介石加紧了内战的步伐。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14页,看看蒋介石采取了那些手段来加快内战的部署。

(本部分是小字部分的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即可,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并用图片加以说明,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这部分的知识)

过渡:事实证明,蒋介石签订“双十协定”不过是“应急”的手段,在谈判的掩护下,蒋介石加紧进行着内战部署。在完成部署之后,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观察“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表”分析在内战开始时,国共实力对比如何?

(设计意图:图表导学、自主探究、提取并分析所得信息,促使学生去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对养成学生学习的“自觉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设问:面对敌我实力悬殊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哪些有效的作战策略呢?

在这样的作战方针下,内战初期共产党取得了哪些成果?

多媒体放映视频:全面内战的爆发

课堂小结:蒋介石邀毛泽东,发动内战备时间,争取和平戳阴谋,

毛泽东赴鸿门宴,《双十协定》重庆签,蒋欲内战却不变,

国民党军攻中原,全面内战烽火燃。

(利用顺口溜的方式对本课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概括,方便学生记忆)

板书设计:

一、抗战胜利后国内的局势

1、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群众渴望和平

2、国共两党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党

3、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采取完全相反的方针

二、重庆谈判(1945.8月—10月)

1、经过

2、结果

达成共识: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议》

存在分歧: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合法化地位

三、蒋介石加快内战的步伐

四、全面内战的爆发

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

2、中共作战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作战结果:中共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始终注重用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意。在导入新课的部分,我利用多媒体和学生的特长,创设情境,再现了抗战胜利后人民群众的无比兴奋的心情,让学生产生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强烈意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和平为什么没有降临,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接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再现历史,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中亲身体验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复杂形势,在不知不觉中突破难点。同时,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能力,互相协作的习惯得到了培养。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时间把握上不是很好,学生看书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很充分,致使个别学生在学习时出现困难;有的学生基础较差,教学过程中在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方面存在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学,进一步提高运用新思想驾驭课堂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相关文章

  • 全面内战的爆发教案
  •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川教版) 第17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学校:易门县方屯中学 教师:施文芝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学习主题& ...查看


  • 人民解放战争
  • 第三章 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介绍]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及其力量的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出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为一方的民主阵营,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 ...查看


  • 第17课[内战烽火]教案
  • <内战烽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基本史实: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 通过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 ...查看


  • 5.1内战烽火教学设计教案 1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基本史实,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培养学生初步 ...查看


  • 17内战烽火
  • 编号 课型 学习目标 17 知新课 备课时 间 主备人 首备时间: 12.2 二备时间:12.3 知识与能力 知道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基本史实: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全面内战的 爆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 ...查看


  • 5.1内战烽火教学设计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基本史实: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过程与方法:探究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 ...查看


  • 川教版历史八上[内战的爆发]word教案
  • 第17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1. 识记与理解 知道"双十协定"内容,记住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地区以及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重大战役,掌握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标志,理解抗战胜利后中共 ...查看


  • 导学案--内战烽火
  • "学案引导,主动探究"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案例 鹿头镇中学历史组 主备:胡天宝 审核:冷少军 课题:八年级上册第17课 内战烽火 学习目标: 1. 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基本史实,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 ...查看


  •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至24课
  • 18.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使学生能简述卢沟桥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 通过了解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认识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侵略本质. 3. 通过对比卢沟桥事变和&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