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

第三章 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介绍]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及其力量的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出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为一方的民主阵营,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及官僚资产阶级为一方的反民主阵营之间斗争的新局势。这一斗争是决定中国革命和前途的斗争。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教学提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编号

         知 识 点

识记

概括

分析

比较

综合

1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建国方针

2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3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4

抗战胜利后至内战全面爆发前,国内的政治局势

5

全面内战的爆发

(二)立意目标:

1、 坚持以史导论的原则。以重庆谈判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为分析个案,综合分析抗战胜利后至内战全面爆发前,国内政治局势的特点。

2、 通过分析重庆谈判前夕有利于和不利于和平的因素全面认识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3、 通过对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争论问题的现象分析,认识争论的实质。

二、学习重点:

1、 举要:

(1)知识点:抗战胜利后至内战全面爆发前,国内政治局势分析。

(2)能力点:

① 坚持以史导论的原则。以重庆谈判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为分析个案,综合分析抗战胜利后至内战全面爆发前,国内政治局势的特点。

② 通过分析重庆谈判前夕有利于和不利于和平的因素全面认识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③ 通过对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争论问题的现象分析,认识争论的实质。

2、 剖析:

  抗战胜利后,国内出现了争取民主与和平的可能性。有利于和平的因素是国内外和平的舆论压力、中共的实力和努力争取民主和平、国民党尚未作好发动内战的准备等;不利于和平的因素是蒋介石政权的阶级本质和美国的支持等。在这一客观形势下,国民党玩弄反革命的"两手",共产党针锋相对,采取革命的"两手",分别进行了两个回合的斗争:重庆谈判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中共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争取民主和平的诚意,通过政治斗争为人民争得了一些民主权力,陷国民党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

从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中国经历了一个从抗战到内战的过渡时期。国共两党之间为民主和平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其焦点问题是在中国建立怎样的一个国家。

三、导入和小结设计:

1、 导入:二战胜利后世界形势和中国问题的解决方向。

2、 小结:中国一百多年来,内战不断,而中共进行的

是为民主和平而战的人民解放战争。

四、板书结构: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一、从抗战到内战的过渡时期:(1945年9月-1946年6月)

重要史实

历史阶段特征

(一)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

1、 背景:

(1)客观形势:(争取和平有可能性吗?)

有利于和平的因素:国内外的和平舆论压力;中共的实力和争取和平的努力;蒋介石尚未作好内战准备。

不利于和平的因素:蒋介石政府的阶级本质;美国在中国的政策

(2)国共策略: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共产党:三大口号;坚决回击

2、 过程: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人民军队和解放军的合法

               地位问题

3、 结果:"双十协定"

4、 意义:

(1)人民力量的胜利 (为什么?)

(2)陷国民党在政治上的被动地位

1、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向中国人民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 国共两党围绕着和平民主展开政治斗争,其焦点问题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

(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

1、 背景:按照重庆谈判的规定

2、 过程: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3、 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4、 意义:

(1)政协的规定,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2)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一次尝试

二、全面内战爆发:(注意内战与人民解放战争概念的区别)

(一)爆发:

1、 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

2、 原因:

(1)蒋介石政权的阶级本质使然

(2)蒋介石政权已作好内战的准备

(二)粉碎全面进攻:

1、"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运动战

(三)粉碎重点进攻:

1、"蘑菇"战术:

2、孟良崮战役

五、问题设计:

本节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一是抗战胜利到内战全面爆发前;一是全面内战的爆发。

(一)抗战胜利后,中国进入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

1、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建国方针分别是什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一过渡阶段中,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具体表现在哪两件历史事件上?

2、 结合国内国际(可参考世界史下册教材)形势,概括重庆谈判前中国社会中有利于和平与不利于和平的因素。面对这种客观形势,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理由和真实目的分别是什么?中共中央决定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又如何?

3、 结合"双十协定"的内容,为什么说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的胜利?

4

、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围绕着政权和军队问题,国共两党的主要分歧在哪里?双方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5、综合上述问题,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内容和焦点分别是什么?结果怎样?

(二)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1、 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 毛泽东为什么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 中共是如何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

六、材料选编: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

"现在苏美英三国均不赞成中国内战,我党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中国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可能被挫败下去。国民党在取得沪宁等地、接通海洋和收缴敌械、收编伪军之后,较之过去加强了它的地位,但是仍然百孔千疮,内部矛盾甚多,困难甚大。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有条件地承认我党的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在谈判中,国民党必定要求我方大大缩小解放区的土地和解放军的数量,并不许发纸币,我方亦准备给以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无此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但是让步是有限度的,以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为原则。

"在我党采取上述步骤后,如果国民党还要发动内战,它就会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党就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击破其进攻。"

材料二:抗战胜利后外国记者分析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地位时说:"中共今日已统制华北十省大部分地区,内蒙东部、东九省南部、华南五省之陬隅(靠边沿的地方),长达6,400千米,海岸线之3,200千米,重要港口六,山脉七,丰腴平原四。"

材料三:"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四:在重庆谈判中,国民政府采取以下方针:"一、不得与现在政府法统之外来谈政府改组问题;二、不得分期

或局部解决,必须现时整个解决一切问题;三、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

七、课堂流程:

1、 导入。(3分钟)

2、 学生讲解。(15分钟)

3、 老师点评和讲解重点知识。(25分钟)

4、 小结。(2分钟)

八、课堂练习:

九、课后自评:

1

第三章 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介绍]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及其力量的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出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为一方的民主阵营,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及官僚资产阶级为一方的反民主阵营之间斗争的新局势。这一斗争是决定中国革命和前途的斗争。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教学提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编号

         知 识 点

识记

概括

分析

比较

综合

1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建国方针

2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3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4

抗战胜利后至内战全面爆发前,国内的政治局势

5

全面内战的爆发

(二)立意目标:

1、 坚持以史导论的原则。以重庆谈判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为分析个案,综合分析抗战胜利后至内战全面爆发前,国内政治局势的特点。

2、 通过分析重庆谈判前夕有利于和不利于和平的因素全面认识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3、 通过对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争论问题的现象分析,认识争论的实质。

二、学习重点:

1、 举要:

(1)知识点:抗战胜利后至内战全面爆发前,国内政治局势分析。

(2)能力点:

① 坚持以史导论的原则。以重庆谈判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为分析个案,综合分析抗战胜利后至内战全面爆发前,国内政治局势的特点。

② 通过分析重庆谈判前夕有利于和不利于和平的因素全面认识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③ 通过对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争论问题的现象分析,认识争论的实质。

2、 剖析:

  抗战胜利后,国内出现了争取民主与和平的可能性。有利于和平的因素是国内外和平的舆论压力、中共的实力和努力争取民主和平、国民党尚未作好发动内战的准备等;不利于和平的因素是蒋介石政权的阶级本质和美国的支持等。在这一客观形势下,国民党玩弄反革命的"两手",共产党针锋相对,采取革命的"两手",分别进行了两个回合的斗争:重庆谈判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中共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争取民主和平的诚意,通过政治斗争为人民争得了一些民主权力,陷国民党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

从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中国经历了一个从抗战到内战的过渡时期。国共两党之间为民主和平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其焦点问题是在中国建立怎样的一个国家。

三、导入和小结设计:

1、 导入:二战胜利后世界形势和中国问题的解决方向。

2、 小结:中国一百多年来,内战不断,而中共进行的

是为民主和平而战的人民解放战争。

四、板书结构: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一、从抗战到内战的过渡时期:(1945年9月-1946年6月)

重要史实

历史阶段特征

(一)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

1、 背景:

(1)客观形势:(争取和平有可能性吗?)

有利于和平的因素:国内外的和平舆论压力;中共的实力和争取和平的努力;蒋介石尚未作好内战准备。

不利于和平的因素:蒋介石政府的阶级本质;美国在中国的政策

(2)国共策略: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共产党:三大口号;坚决回击

2、 过程: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人民军队和解放军的合法

               地位问题

3、 结果:"双十协定"

4、 意义:

(1)人民力量的胜利 (为什么?)

(2)陷国民党在政治上的被动地位

1、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向中国人民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 国共两党围绕着和平民主展开政治斗争,其焦点问题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

(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

1、 背景:按照重庆谈判的规定

2、 过程: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3、 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4、 意义:

(1)政协的规定,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2)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一次尝试

二、全面内战爆发:(注意内战与人民解放战争概念的区别)

(一)爆发:

1、 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

2、 原因:

(1)蒋介石政权的阶级本质使然

(2)蒋介石政权已作好内战的准备

(二)粉碎全面进攻:

1、"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运动战

(三)粉碎重点进攻:

1、"蘑菇"战术:

2、孟良崮战役

五、问题设计:

本节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一是抗战胜利到内战全面爆发前;一是全面内战的爆发。

(一)抗战胜利后,中国进入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

1、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建国方针分别是什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一过渡阶段中,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具体表现在哪两件历史事件上?

2、 结合国内国际(可参考世界史下册教材)形势,概括重庆谈判前中国社会中有利于和平与不利于和平的因素。面对这种客观形势,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理由和真实目的分别是什么?中共中央决定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又如何?

3、 结合"双十协定"的内容,为什么说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的胜利?

4

、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围绕着政权和军队问题,国共两党的主要分歧在哪里?双方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5、综合上述问题,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内容和焦点分别是什么?结果怎样?

(二)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1、 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 毛泽东为什么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 中共是如何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

六、材料选编: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

"现在苏美英三国均不赞成中国内战,我党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中国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可能被挫败下去。国民党在取得沪宁等地、接通海洋和收缴敌械、收编伪军之后,较之过去加强了它的地位,但是仍然百孔千疮,内部矛盾甚多,困难甚大。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有条件地承认我党的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在谈判中,国民党必定要求我方大大缩小解放区的土地和解放军的数量,并不许发纸币,我方亦准备给以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无此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但是让步是有限度的,以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为原则。

"在我党采取上述步骤后,如果国民党还要发动内战,它就会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党就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击破其进攻。"

材料二:抗战胜利后外国记者分析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地位时说:"中共今日已统制华北十省大部分地区,内蒙东部、东九省南部、华南五省之陬隅(靠边沿的地方),长达6,400千米,海岸线之3,200千米,重要港口六,山脉七,丰腴平原四。"

材料三:"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四:在重庆谈判中,国民政府采取以下方针:"一、不得与现在政府法统之外来谈政府改组问题;二、不得分期

或局部解决,必须现时整个解决一切问题;三、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

七、课堂流程:

1、 导入。(3分钟)

2、 学生讲解。(15分钟)

3、 老师点评和讲解重点知识。(25分钟)

4、 小结。(2分钟)

八、课堂练习:

九、课后自评:

1


相关文章

  • 中国中波电台频率表
  • 中国中波电台频率表(上 531-1035khz) 频率(千赫) 功率(千瓦) 台呼 地属(发射地) 531 10 浙江人民广播电台 浙江金华 54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套 540 海西人民广播电台-蒙.藏 青海海西德令哈 549 100 中 ...查看


  • 现代社会下的人民战争
  • 现代社会下的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我军历次革命战争克敌制胜的法宝.关于人民战争的涵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关于战争的性质问题.人民战争必须是正义的战争.二是关于战争的群众性问题.人民战争必须广泛发动群众 ...查看


  • 历史上所有重大战争
  • 古代 (欧洲:上古至西罗马帝国灭亡|中国:上古至隋朝建立|其他地方:上古至公元500年) : 西方:美塞尼亚战争|波希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大象战争|布匿战争|斯巴达克起义|高卢战争|罗马内战|犹太战争 近东:古代埃及与赫梯战争|亚述战争| ...查看


  • 民事抗诉.申诉的规定
  • 民事案件抗诉.申诉的法律规定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再审程序中应当如何处理当事人撤回原抗诉申请问题的 复函 ............................................................. ...查看


  • 世界近百年来发生的重大战争
  • 世界近百年来发生的重大战争 1899-1900 阿克里战争阿克里地区之巴西人企图脱离玻利维亚引发的战争 1899-1902 美菲战争美国征服菲律宾的战争 1899-1902 第二次布尔战争不列颠与南非争夺在南部非洲之利益引发的战争 1899 ...查看


  • 常用法律法规全国人大法律目录
  • 常用法律法规>>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全国人大,(1982-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 /全国人大,(1988-4-12) 议修订(1997-3-14) (2001-12-29) (2000-10 ...查看


  • 历史唯物主义战争观
  • 说明: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编辑 委员会编辑了<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该书共七卷,其中军事卷由郑文翰主编.宫锡准编 写了其中<军事辩证法思想>的第一.第三两个部分.第二部分为 ...查看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2015年) 中国人民银行 2015年6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概要 ........................................ 1 第二部分 人民币国际使用概况 .................. ...查看


  • [人民调解法]培训材料
  • <人民调解法>培训材料 大家好,<人民调解法>已经颁布实施2年了(2011年1月1日颁布实行),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这项法律,今天我与大家来共同学习一下该法.我今天主要讲以下十一个问题: 一.<人民调解法> ...查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普法资料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普法资料 一.<人民调解法>何时实施? <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本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什么是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法>第二条规定:人民调解是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