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说课稿

高中物理新课程《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 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重力是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因此本节课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叙述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实验得出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会应用相应的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归纳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物理学史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科学态度、感悟科学精神 (2)通过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1)、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性质、规律以及重力加速度 (2)、本节课的难点: ①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的理解

②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2)欠缺之处(3)应对策略

(1)已有的知识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已有了深刻的理解,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会运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学生对本节的实验探究有了充实的准备 (2)欠缺之处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学生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学生头脑中存在相依构想,如中的物体下落的快,这对本节产生负迁移不利于 物理概念的建立。(3)应对策略

让学生把相异构想暴露出来,用过实验事实及分析加以纠正,采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心态。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法拟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具体说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推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总结归纳。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上帝给了人类三个苹果 第一个苹果给了夏娃。打开了人类永恒的好奇心和逆反心态, 第二个苹果给了牛顿,在人类探索世界的道路上留下了漂亮的一笔。 第三个苹果给了乔布斯,引领了一场触屏手机的革命,请看第四个苹果它能让我们给我们什么呢? (二)、初探落体运动

创设情景:苹果和塑料小球从同一高度静止下落。学生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重的还是轻的下落的快? 学生回答:重的下落的快

我的想法是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为了解决学生的的这种相异构想,把他们引导到我们我们的探究方法上来,所以我们就进行提问: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的快吗?并且设计了三个学生实验进行对比,并分别得到结论 创设情景:1、石子与纸片—重的下落的快

2、两张相同纸片,一张纸片揉成纸团-----纸团下落的快 3、石子与纸团-----几乎同时落地

让学生分成小组并且派代表说一说观察的现象通过这组实验我们就把学生头脑中相异构想给推翻了即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进而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疑问:到底是什么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 学生很容易达成共识是空气阻力的作用。预见:没有空气会如何?

用牛顿管实验,把管内抽成真空时比较羽毛和铁块下落的快慢,验证猜想。从而使学生得到

(三).深入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学生实验观察:苹果自由下落( 1、初速度为零 2、轨迹:直线

3、速度:逐渐增大

提出问题:是否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呢? 学生猜想:可能是

提出疑问: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我们可以利用书上设计的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判断是否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让学分组做实验并并对纸带的处理完成下列表格

exclle

软件绘制出

v-t

图像

再此可以选取一组数据用计算机的

4

、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让学生印象深刻的解决了第二个难点问题。

能不能利用以上的实验方案求解重力产生的加速度。学生讨论,利用v-t 图像的特点 通过计算得到本地的g=9.8m/s2并由匀加速运动的概念得出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向下 提问; 是不是地球上各处的重力加速度都一样呢?

阅读课本学生会发现随着纬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在增加。

2

,教师说明:国际上取北纬45°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值作为标准值,g=9.80665 m/s。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

22

取作9.8 m/s,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 取作10 m/s。

既然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之前我们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都是试用,可以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的环节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突破自由落体运动重难点的一点尝试和想法,有不妥当的地方还恳请各位评委多多批评指正!

高中物理新课程《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 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重力是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因此本节课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叙述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实验得出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会应用相应的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归纳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物理学史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科学态度、感悟科学精神 (2)通过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1)、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性质、规律以及重力加速度 (2)、本节课的难点: ①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的理解

②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2)欠缺之处(3)应对策略

(1)已有的知识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已有了深刻的理解,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会运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学生对本节的实验探究有了充实的准备 (2)欠缺之处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学生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学生头脑中存在相依构想,如中的物体下落的快,这对本节产生负迁移不利于 物理概念的建立。(3)应对策略

让学生把相异构想暴露出来,用过实验事实及分析加以纠正,采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心态。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法拟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具体说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推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总结归纳。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上帝给了人类三个苹果 第一个苹果给了夏娃。打开了人类永恒的好奇心和逆反心态, 第二个苹果给了牛顿,在人类探索世界的道路上留下了漂亮的一笔。 第三个苹果给了乔布斯,引领了一场触屏手机的革命,请看第四个苹果它能让我们给我们什么呢? (二)、初探落体运动

创设情景:苹果和塑料小球从同一高度静止下落。学生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重的还是轻的下落的快? 学生回答:重的下落的快

我的想法是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为了解决学生的的这种相异构想,把他们引导到我们我们的探究方法上来,所以我们就进行提问: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的快吗?并且设计了三个学生实验进行对比,并分别得到结论 创设情景:1、石子与纸片—重的下落的快

2、两张相同纸片,一张纸片揉成纸团-----纸团下落的快 3、石子与纸团-----几乎同时落地

让学生分成小组并且派代表说一说观察的现象通过这组实验我们就把学生头脑中相异构想给推翻了即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进而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疑问:到底是什么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 学生很容易达成共识是空气阻力的作用。预见:没有空气会如何?

用牛顿管实验,把管内抽成真空时比较羽毛和铁块下落的快慢,验证猜想。从而使学生得到

(三).深入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学生实验观察:苹果自由下落( 1、初速度为零 2、轨迹:直线

3、速度:逐渐增大

提出问题:是否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呢? 学生猜想:可能是

提出疑问: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我们可以利用书上设计的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判断是否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让学分组做实验并并对纸带的处理完成下列表格

exclle

软件绘制出

v-t

图像

再此可以选取一组数据用计算机的

4

、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让学生印象深刻的解决了第二个难点问题。

能不能利用以上的实验方案求解重力产生的加速度。学生讨论,利用v-t 图像的特点 通过计算得到本地的g=9.8m/s2并由匀加速运动的概念得出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向下 提问; 是不是地球上各处的重力加速度都一样呢?

阅读课本学生会发现随着纬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在增加。

2

,教师说明:国际上取北纬45°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值作为标准值,g=9.80665 m/s。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

22

取作9.8 m/s,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 取作10 m/s。

既然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之前我们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都是试用,可以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的环节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突破自由落体运动重难点的一点尝试和想法,有不妥当的地方还恳请各位评委多多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 论表达自由
  • 论表达自由 杜承铭 内容提要作为宪法自由权的表达自由指公民享有的受法律规定.认可和保障的,使用 各种媒介手段与方式公开发表.传递自己的意见.主张.观点.情感等内容而不受任何他人或 组织干涉.限制或侵犯的权利.主要包括:言论.新闻出版自由.艺 ...查看


  •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
  •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 ...查看


  • 论马克思的自由与法律观
  • [摘要]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自由的观点,对自由与法律的关系也有精彩的论述.他认为,法律的使命在于保障人民的自由并规定自由的界限,而自由在被法律限制的同时又有着自己的运动规律.法律必须尊重自由的客观运动规律,才能增强法律的调整作用.只有 ...查看


  • 自由_法治的核心价值_杨昌宇
  • 2004年第5期(总第187期) 北方论丛 THE NORTHERN FORUM No . 5, 2004Total No . 187 自由:法治的核心价值 杨昌宇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在法治所寻 ...查看


  • 高中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
  • 2.4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自由落体运动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3.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 律解决实际问 ...查看


  • 高中物理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 1.7自由落体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知道其加速度: 3.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知道 ...查看


  • 政治哲学中的"自由"观论
  • 摘 要:在当代社会的法律和政治话语中,"自由"已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但其内涵和外延仍然较为模糊,甚至一切非"自由"的或反"自由"的也成为了"自由"的.应在现代性 ...查看


  • 马克思是怎样论述自由的
  • 马克思是怎样论述自由的 ! 杜 光 自由%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出于 !一"自由并无阶级性 自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与生俱来的权利#既没有资产阶级自由$无产阶级自由之分#也没有资本主义自由$社会主义自由之分%自由作为人类文明 ...查看


  • 婚姻自由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 婚姻自由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婚姻自由是我国<婚姻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包括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和不结婚的自由.结婚自由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关系的自由,即男女双方必须完全自愿且意思表达真实,不容许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强迫.欺骗或者乘人之危,不 ...查看


  • 古典自由主义3
  • 一.古典自由主义的起源 古典自由主义(Classical liberalism)是政治和经济的一种哲学,最早的根源可以溯及古希腊.在16世纪初启蒙时代由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学派提出早期的论述.而在苏格兰哲学家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1776)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