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差异教学的价值取向)

论差异教学的价值取向

王 辉(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华国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摘 要] “差异教学”是针对多年来班级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而提出的,它强调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任何教育教学活动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差异教学”的产生、发展也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本文在分析差异教学的涵义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从四个维度探讨差异教学的价值: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教育、推进教育民主和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差异教学 价值 教学价值 价值取向

  自“差异教学”一词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于报刊以来,特别是2001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差异教学论》一书后,人们对“差异教学”一词已不再陌生,有许多老师将其引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发展和完善。2003年和2004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又相继出版了《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和《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两本美国专家的译著,进一步推动差异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度产生类似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策略,可谓不谋而合。为什么东西方的几位教育研究者会有如此相似的理念、想法或思想,这就要从差异教学产生、发展的价值去进行探讨。因为,差异教学有其坚实的教学实践基础,追求价值是人们认识与实践的内在动因,实践是把价值转化为价值创造的过程,而先进的意识对于实践又具有指导作用。只有正确理解了差异教学的价值取向,才能正确地认识差异教学的本质,促进其发展和完善。

  一、差异教学及其特征

  关于差异教学,东西方的研究者都为其下了定义。我国《差异教学论》一书界定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①]美国学者Diane Heacox认为,“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改变教学的进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②]“在差异教学课堂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来主动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这是美国的另一位学者Carol Ann Tomlinson的观点。[③]从上述定义中可看出,三者在字面上不尽相同,但在字义上是基本一致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都强调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

包括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等,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的发展方式,促进他们最大限度地发展。[④]

  差异教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差异教学以测查与评估为施教前提。测查是指通过测量和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在心理上量的差异和质的差异,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差异测查可以预测学生不同的教育潜力、职业潜力、社交潜力,从而为他们制定特定的教育训练计划,促进他们的发展。评估是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评估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并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了解个体的不同学习需要,提供更多教育信息;通过评估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同时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第二,差异教学以系统的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的构建为途径。差异教学认为要有效照顾学生的差异,要从教学的整体上来构建教学策略体系,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估等方面全方位地适应学生的差异性需要。如:教学目标应具有差异性,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且无论对于哪一层次学生,为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学内容应具有可选择性,适合不同学习兴趣、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等。第三,差异教学以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潜能是指人类潜在的能力。差异教学不是简单地对学习内容数量的增减,差异教学不仅要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差异,而且要为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提供多元发展机会,通过多种策略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充分发挥出来,既要使人人能自我实现,又要为实现理想社会作出努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争取在现有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大可能的结果,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开发每个人潜能的目的。第四,差异教学以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多方合作为依托。学生的差异和环境有关,而照顾学生的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需要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所必须的各种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学活动取得高效率的前提条件。同时,合作也是差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持,通过合作发挥差异的积极作用。在差异教学中强调的合作既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师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

在局部环境和整体环境中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照顾差异,寻求合作,寻求人人获得成功、获得最大发展。第五,差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群体,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班集体学习结合起来,在班集体活动中发展学生个性潜能。班集体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社会化功能;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在交往过程中和在其他同学的经验中逐步认识自己,差异教学追求的是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

  二、差异教学的人本价值——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于价值,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表示物对人的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的属性”。[⑤]也就是说,价值是客体的某些属性对人、社会关系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客体的某些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成为主体所追求的目的。因此,教学价值就是教学对人、社会关系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即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社会的多种需要,可以通过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产生特定的社会效果,从而获得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个体角度来说,教学价值是指主体的教学需求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满足而形成的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如:教学促进了主体的健康发展、基本素质的提高等。这种以个人发展为主体的教学价值,被称为教学的内在价值。它是指教学在促进学生自身素质全面发展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指教学活动能够直接实现的育人价值,通过育人促进社会的发展。价值取向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主体对符合价值观的事物进行追求的心理与行为倾向。差异教学的内在价值取向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在于关注、尊重个性差异和追求、实现每个人的发展。

  在心理学中,个性是一个具有多层面、多侧面、多功能的结构,它主要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气质与能力,个性心理倾向,如个人的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以及对自我本身的意识等。个性既包括人类共有的心理特点,如思考、主观能动性等,也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即个性差异。这正是差异教学的立足点,也是差异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关键之处。学生的差异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学生之间在稳定的生理、心理上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之间仍然有差异。这种差异称为个体间差异。二是指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个体内又称为个体内差异,如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兴趣、能力的不平衡等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表明,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教师就应做出多样化的教学选择,以适应个体差异的需要。差异教学就是要关注个性、关注差异;同时,以此为基点,想方设法的去满足差异性的需要,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这正体现了当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

  长期以来,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存在过于追求知识客观化或外在化的工具主义价值取向。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教师实施的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自主性和独立性,采用“一刀切”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标准,无视学生的差异,批量生产统一规格的“产品”,忽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忽视每个学生自身兴趣、能力等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学生处在一种狭小的学习空间,沦为缺乏个性、缺乏创新的僵死知识的储存器,并无奈地接受烦琐的标准化试题对僵死知识“复制”程度的检测,从而严重抑制了灵性思维和创新智慧的发挥。有鉴于此,“差异教学”以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心理学说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注意借鉴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理论,重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结构、学习兴趣、态度及学习方式等和教学的相互作用。注重通过体验与反省使知识进入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个体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化在一起。从关注个体间的差异出发,强调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和生成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教师不应用同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从关注个体内的差异出发,强调每个学生都拥有智能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长处和短处,知道每个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善待生命处于弱势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从关注自然规律出发,强调人是未完成的存在,也是非特定化的存在,学生总在变化着、生长着,他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生命体验,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和谐、宽容、平等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发出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生命成长的过程。总之,差异教学不片面追求高分和升学率,它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强调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使之能够在复杂、多元、快速、多变的社会环境里正确地进行知识选择和创新,实现人的价值。

  三、差异教学的教育学价值——实现高水平高质

量教育

  为了使教育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并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便利用高素质人才发展多元化独创型科技,21世纪的各国纷纷大刀阔斧的实行教育教学改革,力推“发展个性、启迪智慧、培养能力和鼓励创新”式的教育教学。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我们鼓励冒尖和一马当先,但也要求学得好的影响和带动学得不太好的。”这些都是围绕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素质这个核心展开的。提高人的素质、重视人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 “差异教学”正是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每个人成长的独特需要,不搞“一刀切”,将发展放在第一位,通过个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科学的发展。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要求愈来愈迫切。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中也明确将实施高水平高质量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什么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和阐发。李岚清同志在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使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普遍提高,使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使他们都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才是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这就是说,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要求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求。

  个性在群体中表现为差异,差异教学立足学生群体,强调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兼顾不同学生需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在相互合作中,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通过每个人的发展实现集体的成长,而集体的成长又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和条件。教学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可选择的教学内容;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教学环境要和谐、宽容、平等;教学评估形式多样。事实上,“发展”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不是外铄的,也不是内发的,人的发展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总之,差异教学的目标就是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应该说,差异教学的思想与新课程的理念“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与21世纪的科学发展观是相吻合的。

  四、差异教学的社会价值——推进社会的民主进程

  教学不仅要满足个人成长发展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一定社会的要求。当前,特别要满足现代的多元化社会实际需要。对于教学价值不仅应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还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分析。以社会发展为本,教学价值是指相应层次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对社会的人才素质和人才种类需求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是社会从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利益,如:教学对社会的物质生产、文化传播、政治运作等基本活动所起到的正面影响或推动作用。这种以社会发展为主体的教学价值,被称之为教学的外在价值。教学的外在价值即教学为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未来发展服务,它以教学内在价值为基础和前提。因而,差异教学的外在价值也在于此,其取向就是以外在价值判断为基础的,对符合价值观的事物进行追求的心理与行为倾向。

  差异教学对社会民主的关注,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关注人的基本权利。托克维尔认为,“社会民主是指一种平等、被普遍接受为根本价值的社会状态。”[⑥]布赖斯则把民主的观念解释为一种民族精神和一种生活方式。实质上社会民主是指其民族精神要求它的社会成员认为自己有平等社会地位的社会。[⑦]

  社会民主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教育民主。就教育民主而言,教育民主化主要包括两个侧面:一是“教育的民主”,即把政治的民主扩展到教育领域,使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成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二是“民主的教育”,即把不民主、不够民主、不充分民主的教育改造为民主的教育。实际上,“教育的民主”与“民主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教育民主化就是指越来越多的公民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⑧]

  教育民主化问题的核心内容则是目前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最关心的“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机会均等论认为,学生的平等就是入校学习机会的平等,学生随机分班,教师随机教班并为班内所有的学生提供形式和内容完全相同的教学,这样就似乎实现了平等。其实,这种平等只是一种机械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实际上是不可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等机会的。过去在传统平等观的影响下,我国的中小学教学长期以来追求统一目标、统一课程、统一考核,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影响了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造成全体学生的片面发展;学业负担过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单一,造成学生个性的贫乏;培

养出来的学生已远远不能担当起在新世纪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重任,也带来了许多明显不合理的怪现象。

  均等并不像传统的平等观那样意味着学生都在同一教室听同一位教师上课,正像亚里斯多德所说,给同样的人不同的待遇,给不同的人同样的待遇都是不公平的。“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意味着任何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文化方面的低下状况,都应尽可能从教育制度本身得到补偿。”[⑨]从教学的角度讲,教育机会均等意味着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学习成功的机会,向每个学生提供其天赋得以充分发展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都得到满足。新型的平等观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接受良好基础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一个儿童都具有独特的品质、兴趣、能力和需要;每个儿童和少年都应该有机会达到并保持令人满意的水平;儿童的基本学习需要各不相同,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系统来满足他们的需要等”。[⑩]“差异教学”正是以此为追求目标,从学生个性的差异出发,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照顾差异,为他们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充分估计到学生的学习潜力,平等的对待学生,允许他们异步学习,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速率、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等都达到较高水平;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从而促进社会民主的进程。

  当然,民主有资本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民主。资本主义民主崇尚自由的个性,发展的是个人主义,往往导致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泛滥。社会主义民主强调尊重个性,全体成员平等,发展集体主义。“鼓励个人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主张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个性问题反映在群体中就是差异问题,“差异教学”就是以集体形式为依托,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形成和谐健康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

  五、差异教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多元文化发展

  从字面上看,“多元文化”是指具有不同起始端点的文化。所谓多元乃是针对一元而言的,二者之间是种相对性的关系。从文化哲学上看,任何形态的文化,尽管其内部存在不同文化要素和不同亚文化,外部也与其他形态的文化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然而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有着与其他形态文化相区别的内在特征。这样,就其上位概念而言,它是整个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元”;就其同位概念而言,则是多元文化中的一元。严格地说,

任何文化都是多元的。这个“多元”体现了“一”与“多”的辨证统一。多元文化存在的现实基础首先是各种社会形态的发展。当然,“多元文化”的提出和兴盛,也离不开全球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人类社会的各个部门和各种活动日渐全球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全球文化的形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产生一个完全均等同一的全球文化,全球化在使一部分文化逐渐趋近的同时,也加强了地域文化和本有文化的意识及加强自我认同的机会,从而形成多元文化。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教育承担着传递和发展文化的功能,从发生学的角度上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活动。因而文化的多元性,必然催生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多元文化教育。所谓多元文化教育,是指立足多元文化理论,为促进民族平等与合作以及提升各民族、集团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就是要求每一个人努力去认识他人的文化、生活方式、学习特点等等。在认同与理解的基础上,尊重差异与特殊性,既要放眼世界,又立足本国实际;既坚持自身文化特点和独立性,又能够对外来文化进行合理地借鉴融合。当今的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文化多元的世界,一个开明的国家应充分尊重其文化的多元性,加强多元文化教育,才能使教育在民族合作和文化繁荣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多元文化教育反映在教学上,要求尊重儿童的差异性,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

  多元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21世纪是个多元化的时代,多元化时代需要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要求。表面上看,世界范围的竞争是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适应多元化发展需求的多样化人才的竞争。要培养出大批适应多元化时代要求的多样化人才,教育就需要实现多元发展,正如科学发展观中所提倡的“采取多元培养模式,用不同的尺子评量不同的对象,才可能相得益彰,行行出状元。”[?]为此,各国在人才培养中许多观念发生了改变,如:坚信“人人能成才”、“人才有不同类型”、“人才是多样化的”等;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与人合作”成为下一代的培养目标。在这个特定的背景下,为了能培养出符合21世纪需求的人才,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重任,差异教学从学生个性的差异出发,在教学上提供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式,使每个人

的优势和弱势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倡导“差异教学”,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当代我国多元文化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当前,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多元发展的教育,是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这种发展,无论是从发展的方向还是程度来看,它都是有差异的发展,正是这种差异,才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及其价值所在;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

  [2] [美]Diane Heacox著.杨希洁译.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

  [3] [美] Carol Ann Tomlinson著。刘 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0

  [4]马克思恩格思全集.第十九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5.409

  [5]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95

  [6] 陈秋平等.教育与社会民主[J].天府新论,2003(6).118

  [7] 唐金石.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社会学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12);33

  [8] 查尔斯.赫尔梅.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68

  [9] 陈云英.在中国发展全纳性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1997(2):4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经验科学出版社,1996.188

  [12] 袁振国.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政策选择[J].教育研究,2004(4):12.

论差异教学的价值取向

王 辉(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华国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摘 要] “差异教学”是针对多年来班级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而提出的,它强调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任何教育教学活动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差异教学”的产生、发展也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本文在分析差异教学的涵义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从四个维度探讨差异教学的价值: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教育、推进教育民主和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差异教学 价值 教学价值 价值取向

  自“差异教学”一词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于报刊以来,特别是2001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差异教学论》一书后,人们对“差异教学”一词已不再陌生,有许多老师将其引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发展和完善。2003年和2004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又相继出版了《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和《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两本美国专家的译著,进一步推动差异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度产生类似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策略,可谓不谋而合。为什么东西方的几位教育研究者会有如此相似的理念、想法或思想,这就要从差异教学产生、发展的价值去进行探讨。因为,差异教学有其坚实的教学实践基础,追求价值是人们认识与实践的内在动因,实践是把价值转化为价值创造的过程,而先进的意识对于实践又具有指导作用。只有正确理解了差异教学的价值取向,才能正确地认识差异教学的本质,促进其发展和完善。

  一、差异教学及其特征

  关于差异教学,东西方的研究者都为其下了定义。我国《差异教学论》一书界定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①]美国学者Diane Heacox认为,“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改变教学的进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②]“在差异教学课堂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来主动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这是美国的另一位学者Carol Ann Tomlinson的观点。[③]从上述定义中可看出,三者在字面上不尽相同,但在字义上是基本一致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都强调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

包括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等,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的发展方式,促进他们最大限度地发展。[④]

  差异教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差异教学以测查与评估为施教前提。测查是指通过测量和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在心理上量的差异和质的差异,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差异测查可以预测学生不同的教育潜力、职业潜力、社交潜力,从而为他们制定特定的教育训练计划,促进他们的发展。评估是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评估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并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了解个体的不同学习需要,提供更多教育信息;通过评估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同时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第二,差异教学以系统的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的构建为途径。差异教学认为要有效照顾学生的差异,要从教学的整体上来构建教学策略体系,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估等方面全方位地适应学生的差异性需要。如:教学目标应具有差异性,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且无论对于哪一层次学生,为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学内容应具有可选择性,适合不同学习兴趣、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等。第三,差异教学以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潜能是指人类潜在的能力。差异教学不是简单地对学习内容数量的增减,差异教学不仅要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差异,而且要为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提供多元发展机会,通过多种策略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充分发挥出来,既要使人人能自我实现,又要为实现理想社会作出努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争取在现有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大可能的结果,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开发每个人潜能的目的。第四,差异教学以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多方合作为依托。学生的差异和环境有关,而照顾学生的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需要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所必须的各种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学活动取得高效率的前提条件。同时,合作也是差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持,通过合作发挥差异的积极作用。在差异教学中强调的合作既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师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

在局部环境和整体环境中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照顾差异,寻求合作,寻求人人获得成功、获得最大发展。第五,差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群体,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班集体学习结合起来,在班集体活动中发展学生个性潜能。班集体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社会化功能;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在交往过程中和在其他同学的经验中逐步认识自己,差异教学追求的是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

  二、差异教学的人本价值——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于价值,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表示物对人的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的属性”。[⑤]也就是说,价值是客体的某些属性对人、社会关系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客体的某些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成为主体所追求的目的。因此,教学价值就是教学对人、社会关系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即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社会的多种需要,可以通过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产生特定的社会效果,从而获得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个体角度来说,教学价值是指主体的教学需求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满足而形成的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如:教学促进了主体的健康发展、基本素质的提高等。这种以个人发展为主体的教学价值,被称为教学的内在价值。它是指教学在促进学生自身素质全面发展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指教学活动能够直接实现的育人价值,通过育人促进社会的发展。价值取向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主体对符合价值观的事物进行追求的心理与行为倾向。差异教学的内在价值取向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在于关注、尊重个性差异和追求、实现每个人的发展。

  在心理学中,个性是一个具有多层面、多侧面、多功能的结构,它主要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气质与能力,个性心理倾向,如个人的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以及对自我本身的意识等。个性既包括人类共有的心理特点,如思考、主观能动性等,也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即个性差异。这正是差异教学的立足点,也是差异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关键之处。学生的差异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学生之间在稳定的生理、心理上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之间仍然有差异。这种差异称为个体间差异。二是指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个体内又称为个体内差异,如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兴趣、能力的不平衡等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表明,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教师就应做出多样化的教学选择,以适应个体差异的需要。差异教学就是要关注个性、关注差异;同时,以此为基点,想方设法的去满足差异性的需要,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这正体现了当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

  长期以来,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存在过于追求知识客观化或外在化的工具主义价值取向。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教师实施的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自主性和独立性,采用“一刀切”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标准,无视学生的差异,批量生产统一规格的“产品”,忽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忽视每个学生自身兴趣、能力等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学生处在一种狭小的学习空间,沦为缺乏个性、缺乏创新的僵死知识的储存器,并无奈地接受烦琐的标准化试题对僵死知识“复制”程度的检测,从而严重抑制了灵性思维和创新智慧的发挥。有鉴于此,“差异教学”以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心理学说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注意借鉴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理论,重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结构、学习兴趣、态度及学习方式等和教学的相互作用。注重通过体验与反省使知识进入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个体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化在一起。从关注个体间的差异出发,强调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和生成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教师不应用同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从关注个体内的差异出发,强调每个学生都拥有智能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长处和短处,知道每个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善待生命处于弱势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从关注自然规律出发,强调人是未完成的存在,也是非特定化的存在,学生总在变化着、生长着,他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生命体验,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和谐、宽容、平等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发出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生命成长的过程。总之,差异教学不片面追求高分和升学率,它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强调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使之能够在复杂、多元、快速、多变的社会环境里正确地进行知识选择和创新,实现人的价值。

  三、差异教学的教育学价值——实现高水平高质

量教育

  为了使教育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并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便利用高素质人才发展多元化独创型科技,21世纪的各国纷纷大刀阔斧的实行教育教学改革,力推“发展个性、启迪智慧、培养能力和鼓励创新”式的教育教学。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我们鼓励冒尖和一马当先,但也要求学得好的影响和带动学得不太好的。”这些都是围绕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素质这个核心展开的。提高人的素质、重视人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 “差异教学”正是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每个人成长的独特需要,不搞“一刀切”,将发展放在第一位,通过个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科学的发展。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要求愈来愈迫切。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中也明确将实施高水平高质量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什么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和阐发。李岚清同志在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使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普遍提高,使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使他们都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才是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这就是说,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要求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求。

  个性在群体中表现为差异,差异教学立足学生群体,强调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兼顾不同学生需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在相互合作中,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通过每个人的发展实现集体的成长,而集体的成长又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和条件。教学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可选择的教学内容;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教学环境要和谐、宽容、平等;教学评估形式多样。事实上,“发展”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不是外铄的,也不是内发的,人的发展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总之,差异教学的目标就是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应该说,差异教学的思想与新课程的理念“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与21世纪的科学发展观是相吻合的。

  四、差异教学的社会价值——推进社会的民主进程

  教学不仅要满足个人成长发展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一定社会的要求。当前,特别要满足现代的多元化社会实际需要。对于教学价值不仅应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还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分析。以社会发展为本,教学价值是指相应层次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对社会的人才素质和人才种类需求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是社会从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利益,如:教学对社会的物质生产、文化传播、政治运作等基本活动所起到的正面影响或推动作用。这种以社会发展为主体的教学价值,被称之为教学的外在价值。教学的外在价值即教学为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未来发展服务,它以教学内在价值为基础和前提。因而,差异教学的外在价值也在于此,其取向就是以外在价值判断为基础的,对符合价值观的事物进行追求的心理与行为倾向。

  差异教学对社会民主的关注,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关注人的基本权利。托克维尔认为,“社会民主是指一种平等、被普遍接受为根本价值的社会状态。”[⑥]布赖斯则把民主的观念解释为一种民族精神和一种生活方式。实质上社会民主是指其民族精神要求它的社会成员认为自己有平等社会地位的社会。[⑦]

  社会民主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教育民主。就教育民主而言,教育民主化主要包括两个侧面:一是“教育的民主”,即把政治的民主扩展到教育领域,使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成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二是“民主的教育”,即把不民主、不够民主、不充分民主的教育改造为民主的教育。实际上,“教育的民主”与“民主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教育民主化就是指越来越多的公民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⑧]

  教育民主化问题的核心内容则是目前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最关心的“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机会均等论认为,学生的平等就是入校学习机会的平等,学生随机分班,教师随机教班并为班内所有的学生提供形式和内容完全相同的教学,这样就似乎实现了平等。其实,这种平等只是一种机械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实际上是不可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等机会的。过去在传统平等观的影响下,我国的中小学教学长期以来追求统一目标、统一课程、统一考核,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影响了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造成全体学生的片面发展;学业负担过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单一,造成学生个性的贫乏;培

养出来的学生已远远不能担当起在新世纪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重任,也带来了许多明显不合理的怪现象。

  均等并不像传统的平等观那样意味着学生都在同一教室听同一位教师上课,正像亚里斯多德所说,给同样的人不同的待遇,给不同的人同样的待遇都是不公平的。“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意味着任何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文化方面的低下状况,都应尽可能从教育制度本身得到补偿。”[⑨]从教学的角度讲,教育机会均等意味着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学习成功的机会,向每个学生提供其天赋得以充分发展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都得到满足。新型的平等观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接受良好基础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一个儿童都具有独特的品质、兴趣、能力和需要;每个儿童和少年都应该有机会达到并保持令人满意的水平;儿童的基本学习需要各不相同,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系统来满足他们的需要等”。[⑩]“差异教学”正是以此为追求目标,从学生个性的差异出发,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照顾差异,为他们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充分估计到学生的学习潜力,平等的对待学生,允许他们异步学习,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速率、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等都达到较高水平;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从而促进社会民主的进程。

  当然,民主有资本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民主。资本主义民主崇尚自由的个性,发展的是个人主义,往往导致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泛滥。社会主义民主强调尊重个性,全体成员平等,发展集体主义。“鼓励个人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主张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个性问题反映在群体中就是差异问题,“差异教学”就是以集体形式为依托,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形成和谐健康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

  五、差异教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多元文化发展

  从字面上看,“多元文化”是指具有不同起始端点的文化。所谓多元乃是针对一元而言的,二者之间是种相对性的关系。从文化哲学上看,任何形态的文化,尽管其内部存在不同文化要素和不同亚文化,外部也与其他形态的文化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然而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有着与其他形态文化相区别的内在特征。这样,就其上位概念而言,它是整个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元”;就其同位概念而言,则是多元文化中的一元。严格地说,

任何文化都是多元的。这个“多元”体现了“一”与“多”的辨证统一。多元文化存在的现实基础首先是各种社会形态的发展。当然,“多元文化”的提出和兴盛,也离不开全球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人类社会的各个部门和各种活动日渐全球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全球文化的形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产生一个完全均等同一的全球文化,全球化在使一部分文化逐渐趋近的同时,也加强了地域文化和本有文化的意识及加强自我认同的机会,从而形成多元文化。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教育承担着传递和发展文化的功能,从发生学的角度上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活动。因而文化的多元性,必然催生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多元文化教育。所谓多元文化教育,是指立足多元文化理论,为促进民族平等与合作以及提升各民族、集团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就是要求每一个人努力去认识他人的文化、生活方式、学习特点等等。在认同与理解的基础上,尊重差异与特殊性,既要放眼世界,又立足本国实际;既坚持自身文化特点和独立性,又能够对外来文化进行合理地借鉴融合。当今的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文化多元的世界,一个开明的国家应充分尊重其文化的多元性,加强多元文化教育,才能使教育在民族合作和文化繁荣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多元文化教育反映在教学上,要求尊重儿童的差异性,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

  多元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21世纪是个多元化的时代,多元化时代需要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要求。表面上看,世界范围的竞争是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适应多元化发展需求的多样化人才的竞争。要培养出大批适应多元化时代要求的多样化人才,教育就需要实现多元发展,正如科学发展观中所提倡的“采取多元培养模式,用不同的尺子评量不同的对象,才可能相得益彰,行行出状元。”[?]为此,各国在人才培养中许多观念发生了改变,如:坚信“人人能成才”、“人才有不同类型”、“人才是多样化的”等;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与人合作”成为下一代的培养目标。在这个特定的背景下,为了能培养出符合21世纪需求的人才,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重任,差异教学从学生个性的差异出发,在教学上提供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式,使每个人

的优势和弱势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倡导“差异教学”,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当代我国多元文化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当前,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多元发展的教育,是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这种发展,无论是从发展的方向还是程度来看,它都是有差异的发展,正是这种差异,才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及其价值所在;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

  [2] [美]Diane Heacox著.杨希洁译.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

  [3] [美] Carol Ann Tomlinson著。刘 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0

  [4]马克思恩格思全集.第十九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5.409

  [5]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95

  [6] 陈秋平等.教育与社会民主[J].天府新论,2003(6).118

  [7] 唐金石.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社会学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12);33

  [8] 查尔斯.赫尔梅.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68

  [9] 陈云英.在中国发展全纳性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1997(2):4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经验科学出版社,1996.188

  [12] 袁振国.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政策选择[J].教育研究,2004(4):12.


相关文章

  •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评价 1
  •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评价 单选: 1.活动内容与材料设计要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活动内容要与目标内涵相吻合 2.幼儿园活动设计各环节的主要变化体现在 A.活动目标.准备.过程及延伸的变化 3.活动设计原则是设计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查看


  •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
  • 第28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9月 Vol. 28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6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 马建云,佟春雨 (沈阳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 ...查看


  • 对新课改中课程实施问题的反思_林淑媛
  • DOI:10.16215/j.cnki.cn44-1371/g4.2006.12.006 课改平台 对新课改中课程实施问题的反思 林淑媛 [摘要]本文以近年来新课改的实践为基础,以解决新课改的问题为出发点,围绕课程实施研究的 主要范畴,分析 ...查看


  • 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 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最大化研究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课程建设是幼儿教育的中心,也是直接关系到儿童身心发展是否全面和谐的关键.本文探讨了如何使幼儿园课程价值达到最大化. 1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课程价值取向是教师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在制订.选择 ...查看


  • 课程改革:在实施中异变的原因与对策
  • 回顾课程改革与发展史,我们发现,许多重大的甚至影响深远的课程改革在从改革蓝图转化为改革现实的过程中,在试图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操作之后,改革就面目全非了-偏离或远离了预期目标,甚至有时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人们越来越发现,课程改革的现实与改革 ...查看


  • 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中西方学校教育的差异
  • 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中西方学校教育的差异 刘丽珠刘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湖北 松 襄樊441000)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日新月异,教育已日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形 ...查看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一. 选择题 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 ...查看


  • 教育学基础笔记
  •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2.学习者 ...查看


  • 幼儿园课程论基础知识点
  • 一.基础知识点: 1.张宗麟认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他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从课程即经验的维度来下的. 2.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