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启迪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启迪

1.历史作用

(1)经济上: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促进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小农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增强经济发展的独立性。但是经济发展缺少自己的技术,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2)教育上: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促进教育的近代化,为中国近代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3)思想上: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4)政治上:发展军事工业,有利于政治稳定。抵抗外来侵略,镇压农民起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但本质在维护腐朽的封建政治制度,主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具有局限性。

(5)阶级上:近代工业的发展,社会阶层发生变化。工人力量壮大,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社会各方面的阶层矛盾增加,社会危机增加。

(6)整体上: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特别是近代化的工矿交通企业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开始沟通了个体农民与近代企业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但是这次改革,促进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现实启迪

(1)落后就要挨打。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足够强大,不仅仅是经济和军事。最重要的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同时国家要放眼观世界,不能盲目自大。

(2)改革要注意实际,注重规律。洋务运动改革,只是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发展实力,不注重制度革新,先进的经济基础与落后的上层建筑不相适应,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不匹配。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改革中 ,要促进协调改革,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从而促进社会进步。

(3)国家要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人才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国家要注重胶乳和人才培养。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启迪

1.历史作用

(1)经济上: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促进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小农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增强经济发展的独立性。但是经济发展缺少自己的技术,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2)教育上: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促进教育的近代化,为中国近代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3)思想上: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4)政治上:发展军事工业,有利于政治稳定。抵抗外来侵略,镇压农民起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但本质在维护腐朽的封建政治制度,主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具有局限性。

(5)阶级上:近代工业的发展,社会阶层发生变化。工人力量壮大,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社会各方面的阶层矛盾增加,社会危机增加。

(6)整体上: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特别是近代化的工矿交通企业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开始沟通了个体农民与近代企业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但是这次改革,促进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现实启迪

(1)落后就要挨打。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足够强大,不仅仅是经济和军事。最重要的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同时国家要放眼观世界,不能盲目自大。

(2)改革要注意实际,注重规律。洋务运动改革,只是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发展实力,不注重制度革新,先进的经济基础与落后的上层建筑不相适应,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不匹配。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改革中 ,要促进协调改革,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从而促进社会进步。

(3)国家要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人才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国家要注重胶乳和人才培养。


相关文章

  • 英国启蒙运动的思想特征及其影响
  • 英国启蒙运动的思想特征及其影响 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崇尚"理性".①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弘扬了资本主义精神和道德伦理,为资产阶级取得 ...查看


  • 必修三文化史部分
  • 中国文化史部分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㈠.百家争鸣 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①.井田制趋向瓦解.分封制趋向崩溃.士受到重用并提出本阶层主张: ②.私学的创办打破了贵族垄 ...查看


  • 教案历史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 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教材内容: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礼物,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 成应该归功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课介绍了17-20世纪的三位科学巨匠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他们巨大的科学成就,为整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
  •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马克思是如何提出和阐述科学实践观的,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涵义及其意 ...查看


  • 中国近代文化变革的历史轨迹及基本特征
  • 中国近代文化变革的历史轨迹及基本特征 孙成武 [摘要]在中国近代80年中,文化变革作为中国社会总体变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 一个从物质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精神层面的演进过程.近代中国文化变革是在中西文化彼此冲撞而又相互交融的过程中进行 ...查看


  • 宗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 宗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02月28日 07:08:54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卓新平 宗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今天中国号召在内共同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在外共建人类命运 ...查看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现实意义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丁 耀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最初的译介.十月革命后的广泛传播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经历了从引入.传播到接受的渐进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直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查看


  • 当代中国史研究与口述史学
  • 作者:宋学勤 史学集刊 2006年12期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59-8095(2006)05-0070-06 英国学者杰弗里·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lough)在<当代史导论>中 ...查看


  • 浅谈中国近代"女性意识"对现代女性主义的启迪
  • 摘要:在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进入现代社会,随着西学的广泛传播,以兴女学.废缠足为核心主张的女性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年代,女性的解放是近代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任务.但在男权社会中,由男性发起的女权运动忽视了女性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