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理论的语用学阐释
y);这种选择不是机械固定的,而是在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的——协商性(negotiability);语言使用者作出某种选择是为了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顺应性(adaptability)。例如,当某人试图劝告一个夸夸其谈、口若悬河、鲁莽冲动的朋友时,他其实面临着诸如以下这样一些表达方式的选择:
(1) You shouldn’t shoot your mouth off .
(2) You’d better hold your tongue! Don’t be rash.
(3) I advise you to look before you leap.
(4) Speaking without thinking is shooting without aiming.
由于语言自身所具有的变异性,他在选择时被赋予了一定的自由度,但是,他的选择又必须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如: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和语用策略(为了照顾朋友的面子,必须规避语言的外显性,采用间接委婉的表达方式)。说话人和他的朋友之间有了这样的互动和协商,就会选择最符合语境要求的第(4)句,从而顺应对方的要求。和前三句相比,第(4)句不仅使用了尾韵的修辞手段,从而增加了话语的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而且采用了一种偏离常规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有标记的表达方式,从而产生了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的效果,容易使听者猛醒,并心悦诚服地接受和采纳。
3. 结语
本文重点探讨了标记理论在语用学的几个具体研究领域,如语境、间接言语行为、会话分析、顺应论等领域的研究情况,目的是论证其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当然,许多问题的研究深度还不够,标记理论在语用学范畴的研究也远不只这些。所以,人们对这一重要理论的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 Coulthard, M.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M]. 2nd ed. London: Longman. 1985
[2] Levinson, S. 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3] Searle, J. R. Indirect Speech Acts [M]. In P. Cole and J. L. Morgan (eds), 1975
[4]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Edward Arnold Ltd. 1999
[5] 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 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7] 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 理查兹,《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英汉双解),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9] 彭增安,《语用·修辞·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10]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1] 王德春、孙汝建、姚远,《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12] 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3] 张凤,《标记理论的再评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 (6)
标记理论的语用学阐释
y);这种选择不是机械固定的,而是在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的——协商性(negotiability);语言使用者作出某种选择是为了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顺应性(adaptability)。例如,当某人试图劝告一个夸夸其谈、口若悬河、鲁莽冲动的朋友时,他其实面临着诸如以下这样一些表达方式的选择:
(1) You shouldn’t shoot your mouth off .
(2) You’d better hold your tongue! Don’t be rash.
(3) I advise you to look before you leap.
(4) Speaking without thinking is shooting without aiming.
由于语言自身所具有的变异性,他在选择时被赋予了一定的自由度,但是,他的选择又必须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如: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和语用策略(为了照顾朋友的面子,必须规避语言的外显性,采用间接委婉的表达方式)。说话人和他的朋友之间有了这样的互动和协商,就会选择最符合语境要求的第(4)句,从而顺应对方的要求。和前三句相比,第(4)句不仅使用了尾韵的修辞手段,从而增加了话语的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而且采用了一种偏离常规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有标记的表达方式,从而产生了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的效果,容易使听者猛醒,并心悦诚服地接受和采纳。
3. 结语
本文重点探讨了标记理论在语用学的几个具体研究领域,如语境、间接言语行为、会话分析、顺应论等领域的研究情况,目的是论证其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当然,许多问题的研究深度还不够,标记理论在语用学范畴的研究也远不只这些。所以,人们对这一重要理论的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 Coulthard, M.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M]. 2nd ed. London: Longman. 1985
[2] Levinson, S. 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3] Searle, J. R. Indirect Speech Acts [M]. In P. Cole and J. L. Morgan (eds), 1975
[4]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Edward Arnold Ltd. 1999
[5] 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 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7] 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 理查兹,《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英汉双解),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9] 彭增安,《语用·修辞·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10]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1] 王德春、孙汝建、姚远,《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12] 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3] 张凤,《标记理论的再评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