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莫蕾娜

爱伦坡莫蕾娜

自衍自续,始而复周。

——柏拉图①《辩解篇》

我对我的朋友莫蕾拉怀有一种深深的、但却十分奇特的感情。许多年前我同她偶然相识,我们头一次见面时,我的心中就燃起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熊熊火焰,不过这火焰绝非爱情的火焰。使我痛苦不堪的是,我逐渐发现自己怎么也说不清这奇异的火焰究竟是怎么回事,也绝无办法控制这火焰的烈度。然而我们认识了。命运又把我们结合在了一起,我没说起过激情,也没想到过爱。她退出尘世,与我单独厮守,给我幸福。这是一种令人惊异的幸福,是一种令人梦想的幸福。

莫蕾拉学识渊博,聪明绝顶,才智过人。我对此感触颇深。于是在许多事情上,我甘当她的小学生。然而,不久后我就发现,也许因为她在普雷斯堡上过学,她拿给我看一些非常神秘的作品,这类作品往往被人们仅看作早期文学中的糟粕。不知为什么,她特别喜欢这类作品,并长期对它们进行研究。在她的影响之下,我也逐渐迷上了它们。

我之所以这样,并非理性使然。我稀里糊涂地成了这些哲学的信徒,全然忘却自己,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哲学理想发生了作用,也不是因为书中的神秘色彩对我产生了影响,如果有什么的话,也完全是自己走火入魔。这样一想,我便一心一意地唯妻子之命是从,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她那复杂的研究中去。然后嘛,然后当我钻进禁纸堆中,感到自己的心中燃起一种被禁的精神时,莫蕾拉就用她那冰冻的手抚摸着我的手,从这些已然死亡的哲学的灰烬中,挑出几个奇特的古字,这些古字的奇怪意思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于是我就一连几小时陪在她身边,听她用动听嗓音向我讲述这些字的意思,直到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恐怖之情,我的心头笼罩上阴影,我变得脸色苍白,内心深处对她那毛骨悚然的语调惊惧不已。于是,快乐之情突然变为恐怖。就像欣诺姆谷①变成了火焚谷②一样,最美丽的变成了最可怕的。

我不必源源本本地讲述我们的研究究竟是怎么回事,反正好长一段时间中,我和莫蕾拉的唯一话题就是这些怪玩艺儿。费希特③的唯意志论,毕达哥拉斯④的“一切都是数”,以及顶顶重要的,谢林⑤所鼓吹的“同一性”学说,这些哲学观点对极富想象力的莫蕾拉来说,都是极有意思的话题。我相信,构成一个理智者的理智的,正是洛克⑥先生的那种同一性。由于我们都明白智慧的本质是理智,由于我们的良知总是与思考一道运作,所以我们才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才与别人不同,而我们俩却相同。但是我最感兴趣的则是个性化观点。我之所以对其感兴趣,与其说是由于它具有那种令人困惑、令人激动的性质,还不如说是由于莫蕾拉提到这种观点时的那种热烈的态度。

但是,我妻子的态度终于有一天像符咒般地魇住了我。我无法再忍受她那苍白手指的触摸,无法再忍受她那低低的动听的嗓音,无法再容忍她那对忧郁的眼睛中的光泽。她知道这一切,但却没有责备我。她似乎意识到了我的软弱和愚蠢,笑了笑,说这是命中注定。她似乎也意识到了是什么逐渐引起了我的一种我自己尚不知晓的精神错乱,但是她对此没有做出任何暗示。

然而她却一天天地憔悴下来。她脸上的红晕终于完全消失,额头上的青筋变得日趋明显。有一阵子,我对此十分怜悯,随后我从内心深处感到恶心,就像是注视着一个万丈深渊般头晕目眩。

我应该说,刹那间我极为渴望莫蕾拉死掉。是的,我这样渴望了。但是她那脆弱的灵魂紧紧地附在肉体上,附了许多天,许多个星期,许多个月,直到我那饱受折磨的神经产生的怒气压过了良知。见她迟迟不死,我越来越生气,我怀着一种魔鬼的心地,诅咒这拖延的每一天,诅咒这拖延的第一个钟头,诅咒这痛苦的时刻。她的生命延续着,延续着,就像是傍晚的阴影,迟迟不肯消失。

但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天空的风住了。莫蕾拉召我到她床边。外面的大地上薄雾迷蒙,河水在闪闪发光,一道彩虹从天而降,降落在茂密的十月林中。

“时候到了,”当我走上前去时她说。“要么活下去,要么死掉。今天是大地之子与生命之子的日子。啊,说得更确切些,今天是天堂之女与死亡之女的日子!”我亲吻她的前额,她继续说道:“我要死了,可是我却该活下去。”“莫蕾拉!”“只要你还能爱我,这种日子就不会到来。但是活着的时候被你憎恶的女人,死了以后你就会敬重她。”“莫蕾拉!”“我再说一遍,我要死了,可我心中有一种感情,啊,你曾对我莫蕾拉有过这样的感情,尽管它是那么的少!当我的灵魂离开肉体时,那个孩子将会活下去——你和我的孩子,莫蕾拉的孩子。然而你今后的生活将是痛苦的,就像柏树是活得最久的树一样,这种痛苦将是一种最持久的感觉。

因为你的幸福日子已经结束了。幸福与帕埃斯图姆一年开两次的玫瑰不一样,一生中只能得到一次。由于你无视长春花和藤蔓,你将像去麦加朝圣身着戒衣一样,背负着大地的尸衣。”“莫蕾拉!”我哭喊道,“莫蕾拉!你怎么知道的这个?”但是她扭过头去,把脸埋在枕头上,只见她的四肢发出一阵轻微的颤抖,她就这样死掉了,我再也听不见她的声音了。然而,正如她所预言的,她临死前生下了个孩子,这个孩子直到她咽了气才开始呼吸。

①柏拉图(公元前428—前348),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译者注

①以色列地名,语出《圣经》。——译者注

②《圣经》中记叙的耶路撒冷西南的一个山谷,是亚扪人以儿童为人祭火化献给摩洛神的地方。——译者注

③费希特(1762—1814),德国哲学家。——译者注

④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前500),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译者注

⑤谢林(1775—185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译者注

⑥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译者注

全国青年文学期刊  推动青年文学创作

青春杂志社

执行总编辑:育邦

责任编辑:王成祥 陈志炜

美术编辑:王主

实习编辑:牛亚南

栏目主持人:邵风华 何同彬 韩东 朵渔 梁雪波

本社地址:210016  南京市太平门街53号

邮发代号:28-11

月刊,每册定价:10元

亦可直接与本社联系订阅:025-83611931

爱伦坡莫蕾娜

自衍自续,始而复周。

——柏拉图①《辩解篇》

我对我的朋友莫蕾拉怀有一种深深的、但却十分奇特的感情。许多年前我同她偶然相识,我们头一次见面时,我的心中就燃起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熊熊火焰,不过这火焰绝非爱情的火焰。使我痛苦不堪的是,我逐渐发现自己怎么也说不清这奇异的火焰究竟是怎么回事,也绝无办法控制这火焰的烈度。然而我们认识了。命运又把我们结合在了一起,我没说起过激情,也没想到过爱。她退出尘世,与我单独厮守,给我幸福。这是一种令人惊异的幸福,是一种令人梦想的幸福。

莫蕾拉学识渊博,聪明绝顶,才智过人。我对此感触颇深。于是在许多事情上,我甘当她的小学生。然而,不久后我就发现,也许因为她在普雷斯堡上过学,她拿给我看一些非常神秘的作品,这类作品往往被人们仅看作早期文学中的糟粕。不知为什么,她特别喜欢这类作品,并长期对它们进行研究。在她的影响之下,我也逐渐迷上了它们。

我之所以这样,并非理性使然。我稀里糊涂地成了这些哲学的信徒,全然忘却自己,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哲学理想发生了作用,也不是因为书中的神秘色彩对我产生了影响,如果有什么的话,也完全是自己走火入魔。这样一想,我便一心一意地唯妻子之命是从,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她那复杂的研究中去。然后嘛,然后当我钻进禁纸堆中,感到自己的心中燃起一种被禁的精神时,莫蕾拉就用她那冰冻的手抚摸着我的手,从这些已然死亡的哲学的灰烬中,挑出几个奇特的古字,这些古字的奇怪意思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于是我就一连几小时陪在她身边,听她用动听嗓音向我讲述这些字的意思,直到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恐怖之情,我的心头笼罩上阴影,我变得脸色苍白,内心深处对她那毛骨悚然的语调惊惧不已。于是,快乐之情突然变为恐怖。就像欣诺姆谷①变成了火焚谷②一样,最美丽的变成了最可怕的。

我不必源源本本地讲述我们的研究究竟是怎么回事,反正好长一段时间中,我和莫蕾拉的唯一话题就是这些怪玩艺儿。费希特③的唯意志论,毕达哥拉斯④的“一切都是数”,以及顶顶重要的,谢林⑤所鼓吹的“同一性”学说,这些哲学观点对极富想象力的莫蕾拉来说,都是极有意思的话题。我相信,构成一个理智者的理智的,正是洛克⑥先生的那种同一性。由于我们都明白智慧的本质是理智,由于我们的良知总是与思考一道运作,所以我们才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才与别人不同,而我们俩却相同。但是我最感兴趣的则是个性化观点。我之所以对其感兴趣,与其说是由于它具有那种令人困惑、令人激动的性质,还不如说是由于莫蕾拉提到这种观点时的那种热烈的态度。

但是,我妻子的态度终于有一天像符咒般地魇住了我。我无法再忍受她那苍白手指的触摸,无法再忍受她那低低的动听的嗓音,无法再容忍她那对忧郁的眼睛中的光泽。她知道这一切,但却没有责备我。她似乎意识到了我的软弱和愚蠢,笑了笑,说这是命中注定。她似乎也意识到了是什么逐渐引起了我的一种我自己尚不知晓的精神错乱,但是她对此没有做出任何暗示。

然而她却一天天地憔悴下来。她脸上的红晕终于完全消失,额头上的青筋变得日趋明显。有一阵子,我对此十分怜悯,随后我从内心深处感到恶心,就像是注视着一个万丈深渊般头晕目眩。

我应该说,刹那间我极为渴望莫蕾拉死掉。是的,我这样渴望了。但是她那脆弱的灵魂紧紧地附在肉体上,附了许多天,许多个星期,许多个月,直到我那饱受折磨的神经产生的怒气压过了良知。见她迟迟不死,我越来越生气,我怀着一种魔鬼的心地,诅咒这拖延的每一天,诅咒这拖延的第一个钟头,诅咒这痛苦的时刻。她的生命延续着,延续着,就像是傍晚的阴影,迟迟不肯消失。

但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天空的风住了。莫蕾拉召我到她床边。外面的大地上薄雾迷蒙,河水在闪闪发光,一道彩虹从天而降,降落在茂密的十月林中。

“时候到了,”当我走上前去时她说。“要么活下去,要么死掉。今天是大地之子与生命之子的日子。啊,说得更确切些,今天是天堂之女与死亡之女的日子!”我亲吻她的前额,她继续说道:“我要死了,可是我却该活下去。”“莫蕾拉!”“只要你还能爱我,这种日子就不会到来。但是活着的时候被你憎恶的女人,死了以后你就会敬重她。”“莫蕾拉!”“我再说一遍,我要死了,可我心中有一种感情,啊,你曾对我莫蕾拉有过这样的感情,尽管它是那么的少!当我的灵魂离开肉体时,那个孩子将会活下去——你和我的孩子,莫蕾拉的孩子。然而你今后的生活将是痛苦的,就像柏树是活得最久的树一样,这种痛苦将是一种最持久的感觉。

因为你的幸福日子已经结束了。幸福与帕埃斯图姆一年开两次的玫瑰不一样,一生中只能得到一次。由于你无视长春花和藤蔓,你将像去麦加朝圣身着戒衣一样,背负着大地的尸衣。”“莫蕾拉!”我哭喊道,“莫蕾拉!你怎么知道的这个?”但是她扭过头去,把脸埋在枕头上,只见她的四肢发出一阵轻微的颤抖,她就这样死掉了,我再也听不见她的声音了。然而,正如她所预言的,她临死前生下了个孩子,这个孩子直到她咽了气才开始呼吸。

①柏拉图(公元前428—前348),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译者注

①以色列地名,语出《圣经》。——译者注

②《圣经》中记叙的耶路撒冷西南的一个山谷,是亚扪人以儿童为人祭火化献给摩洛神的地方。——译者注

③费希特(1762—1814),德国哲学家。——译者注

④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前500),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译者注

⑤谢林(1775—185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译者注

⑥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译者注

全国青年文学期刊  推动青年文学创作

青春杂志社

执行总编辑:育邦

责任编辑:王成祥 陈志炜

美术编辑:王主

实习编辑:牛亚南

栏目主持人:邵风华 何同彬 韩东 朵渔 梁雪波

本社地址:210016  南京市太平门街53号

邮发代号:28-11

月刊,每册定价:10元

亦可直接与本社联系订阅:025-83611931


相关文章

  • 爱伦坡的乌鸦 赏析
  • The Raven The Raven was written by Edgar Allan Poe in 1844. As the best known of Poe's verse, it narrated a story that a ...查看


  • 斯里兰卡,海上火车的圆梦之旅
  • 还记得<千与千寻>中的海上列车么 现实中也有这样一趟列车,车窗外就是大海 此图片来自穷游er:七彩小鱼 斯里兰卡九天七夜, 一起看看世界上最美的海上明珠 ▽▽▽ 斯里兰卡有着世界上最美的铁路--高山茶园火车和滨海火车,不论是车内 ...查看


  • 与自然和谐共生
  • 吴一荻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03日   07 版) ① ② ③ 飞机从北京出发,抵达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机场时,阳光正好,白蓝相间的机场就像通透的玻璃花房:一座一人多高的佛像立在过道正中,时不时有人驻足敬拜.停车场 ...查看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起程,途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查看


  • 斯里兰卡为何急于与中国重新交往
  • 斯里兰卡为何急于与中国重新交往? 2016-02-14 邱林 在2015年1月斯里兰卡选出新领导人一年多来,斯里兰卡与中国的关系出现了停滞状态.而现在,斯里兰卡目前正在改弦更张:让一度停工的中国援建港口项目复工.斯里兰卡政府加快了与中国合作 ...查看


  • 山东农业大学美国文学对于文学大家欧文爱伦坡霍桑简介与评价
  • Washington Irving( fathe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 1. He is the first belletrist (pure art writer) in American literatur ...查看


  • 南亚:在紧张与停滞中走向新世纪
  • [原文出处]现代国际关系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901/02 [原刊页号]60-63 [分 类 号]D7 [分 类 名]国际政治 [复印期号]199904 [ 标 题]南亚:在紧张与停滞中走向新世纪 [ 作 者]傅小强 [ 正 ...查看


  • [巨人的陨落]大结局--永恒的边缘(全三册)
  • 火遍全球的20世纪人类史诗"世纪三部曲"第三部.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16国争相出版,首次登陆中国. ◆<巨人的陨落>大结局!全球读者平均3个通宵读完的超级小说. ◆火遍全球的20世 ...查看


  • 斯里兰卡简介
  •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全称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旧称锡兰,是个热带岛国.1972年5月22日,锡兰更改国名为斯里兰卡共和国,并加入英联邦. "斯里兰卡"在僧伽罗语中意为"乐土"或"光明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