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经济效益规律

多年来,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讨论,虽说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我觉得基本上是围绕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所提论点如何解释和理解的争论。今年《经济研究》第三期发表了王珏老师的《必要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一文,开始冲破了原来的框框,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不过,在受到这篇文章深刻启发之后,我又感到文中的主要论点和论据还有许多不能说服人之处。为此,我在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新见解,就教于诸位。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在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各个阶段,由于社会经济形态不同,生产目的也各不相同。自然经济是排斥交换、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其生产目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简单商品经济是为社会而生产的小私有经济,其生产目的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经济是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经济,其生产目的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将来的共产主义经济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经济,其生产目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所有这些经济形态的生产目的,都是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分离为特征的,要么是不包含价值的使用价值,要么是不包含使用价值的价值。然而,社会主义经济却与上述各个经济形态在生产目的上有所不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既包括使用价值,又包括价值,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是由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特征决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同时具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这两方面的属性,因此,它的生产目的也必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计划经济属性要求,全社会的人力和物力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必须得到充分的利用,必须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便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于使用价值的需要。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属性要求,社会和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从事价值生产,降低成本消耗,增加产品产值,加强经济核算,加速资金周转,以实现社会再生产在价值上的增殖。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中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方面是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如果只承认其中的价值而否认其中的使用价值,那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被混同于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目的;如果只承认其中的使用价值而否认其中的价值,那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被混同于自然经济和共产主义经济的生产目的。因此,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作为确定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标准,既区别于其它任何经济形态的生产目的,又反映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最恰当的、无可非议的。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经济效益

用以上我们所确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作为选择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标准,我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当是经济效益,而不是其它。

所谓经济效益,就是指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和占用之间的比较。对于这一概念,可以作如下几点分析:(1)“劳动成果”既指产品产量或作业量,又指产品产值或作业价值。(2)“劳动耗费和占用”既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体上的损耗和使用,又指体现在这些实体上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耗费和占用。(3)“比较”既指使用价值上的产出与投入的比较,又指价值上的收入与支出的比较。

因此,提高经济效益应当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来理解。从使用价值看,提高经济效益就是用尽可能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耗费和占用取得尽可能多的产量和作业量。从价值看,提高经济效益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资金耗费和占用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值和作业价值。

社会主义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下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一个大系统,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一特点要求社会要合理分配自己的劳动时间,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次,它是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是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这一特点要求企业要尽可能地降低耗费,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再者,它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三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客观上要求,企业收入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职工报酬应与劳动成果挂钩。最后,它是实现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按比例发展,都必须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和前提,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高速发展,必须走经济效益好,人民能得到实惠的路子。

总之,以尽可能低的劳动耗费和占用取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经济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社会主义的一条经济规律,即经济效益规律。

三、经济效益规律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经济效益不仅是社会主义的一条经济规律,而且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是由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

1、经济效益规律决定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首先,社会主义生产是由经济效益规律决定的,无论是宏观生产还是微观生产,都应以较少的支出获得较多的收入即经济效益。其次,社会主义交换也是由经济效益规律决定的,无论是商业、物资,还是外贸,都是为了实现生产过程中创造的

经济效益。再次,社会主义分配也是由经济效益规律决定的,无论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还是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都要以经济效益为基本原则。最后,社会主义消费也是由经济效益规律决定的,消费不仅是社会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而且也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2、经济效益规律决定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和方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包括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因此,它不仅决定社会主义生产实质是追求经济效益,而且决定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方向。

(1)由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企业在产品品种、质量、规格和技术装备等方面开展竞争,就会加速技术进步,增加社会产品,降低人力和物力消耗,缩短资金周转时间,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从而,会大大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2)由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要求社会生产关系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包括进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经济责任制的落实和按劳分配形式的不断改进,因此,它

会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完善起来。(3)由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要求国家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正确处理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的关系,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合经济基础。

3、经济效益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许多经济规律,如经济效益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规律、劳动时间节约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社会生产满足社会需要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其中,第一、二个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所独有的;第三、四个规律是一切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第五、六个规律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所共有的;第七、八个规律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及一切商品经济形态所共有的。在这些经济规律中,经济效益规律是起支配、制约和主导作用的规律。其具体表现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必须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劳动时间节约,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实质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生产满足社会需要也必须服从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总之,经济效益规律与其它经济规律的关系是:前者是支配者,后者是被支配者;当二者一致时,前者对后者起决定作用,后者对前者起一定反作用;当二者不一致时,后者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前者,而决不是让前者服从后者。过去,我们在经济工作中只顾追求高速度而不顾经济效益,只顾眼前的局部需要而不顾长远经济效益,只顾生产关系的“过渡”而不顾经济效益提高等错误倾向,正是忽视和否认经济效益规律的主导作用和颠倒经济规律之间主从关系的必然结果。

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不是满足社会需要规律

斯大林之所以把“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1)称之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由于他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是和共产主义经济一样的非商品经济。因此,在表述这个基本经济规律时,只强调了使用价值方面的目的和手段,而忽视了价值方面的目的和手段。从本质上说,斯大林所讲的这个规律,虽然可以作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所共有的经济规律,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而是共产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我们过去几十年所走过的“一大二公”的“穷过渡”和“一平二调”的“共产风”的弯路,同我们在选择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上的失误是不无关系的。

五、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也不是必要价值规律

我不能同意“必要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论点,其理由是:

第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是必要价值。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而必要价值这一概念如同剩余价值概念一样,只反映价值,而不反映使用价值。正如《必要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一文中所说:“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生产目的也要以价值的形式出现,不过不是剩余价值,而是必要价值。”(2)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剩余价值,确切地说,是价值形式的剩余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形式的剩余产品。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上文所说的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必要价值,也是“以价值的形式出现”的,而不是以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的。因此,以必要价值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不恰当的。

第二,上文对自己的论点解释说:“当然,价值从来都不能离开使用价值而存在,虽然使用价值可以离开价值而存在。所以,必要价值是和必要产品不能分离的。我们说必要价值是生产目的时,已经包含它的载体即必要产品了。”(3)我认为,这样的推理是不符合实际的。固然,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但是,简单商品生产的生产目的是价值,而并不包括它的载体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生产目的是剩余价值,而并不包括它的载体剩余产品。上文既然把必要价值与价值和剩余价值相提并论,就很难得出必要价值的概念中同时包含着它的载体必要产品的结论。

第三,必要价值实际上是经济效益内容的一部分或一个侧面。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一部分是使用价值方面的指标,如:生产资料利用率(生产资料利用数量与生产资料消耗数量之比)、固定资产形成率(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数量与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之比)、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与劳动力人数之比)等。另一部分是价值方面的指标,如:物资消耗净值率(国民收入与物资消耗之比)、资金净值率(国民收入与全部预付资金之比)、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国民收入增长额与投资额之比)、资金利税率(税利总额与全部预付资金之比)等。其中,经济效益的价值指标中大多数指标都是以必要价值亦即国民收入(V+M)表示的。因此,经济效益是一个包含必要价值又比必要价值全面的范畴。

第四,由于必要价值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那么必要价值规律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就不能成为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又由于必要价值是经济效益内容的一部分或一个侧面,所以,必要价值规律所反映的内容,完全可以用经济效益规律加以包括和代替。

注释:

(1)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选集》(下)第602页。

(2)王珏:《必要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经济研究》1986年第三期。

(3)同注释(2)

(此文发表于1986、12、2  佳木斯市政治经济学学会讨论会。署名王振岳。又发表于1987、4、15 经济理论研究第一辑。黑龙江省党校系统经济学会编,黑出管字96号。署名王振岳,佳木斯市委党校。获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多年来,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讨论,虽说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我觉得基本上是围绕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所提论点如何解释和理解的争论。今年《经济研究》第三期发表了王珏老师的《必要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一文,开始冲破了原来的框框,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不过,在受到这篇文章深刻启发之后,我又感到文中的主要论点和论据还有许多不能说服人之处。为此,我在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新见解,就教于诸位。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在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各个阶段,由于社会经济形态不同,生产目的也各不相同。自然经济是排斥交换、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其生产目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简单商品经济是为社会而生产的小私有经济,其生产目的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经济是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经济,其生产目的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将来的共产主义经济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经济,其生产目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所有这些经济形态的生产目的,都是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分离为特征的,要么是不包含价值的使用价值,要么是不包含使用价值的价值。然而,社会主义经济却与上述各个经济形态在生产目的上有所不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既包括使用价值,又包括价值,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是由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特征决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同时具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这两方面的属性,因此,它的生产目的也必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计划经济属性要求,全社会的人力和物力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必须得到充分的利用,必须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便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于使用价值的需要。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属性要求,社会和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从事价值生产,降低成本消耗,增加产品产值,加强经济核算,加速资金周转,以实现社会再生产在价值上的增殖。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中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方面是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如果只承认其中的价值而否认其中的使用价值,那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被混同于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目的;如果只承认其中的使用价值而否认其中的价值,那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被混同于自然经济和共产主义经济的生产目的。因此,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作为确定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标准,既区别于其它任何经济形态的生产目的,又反映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最恰当的、无可非议的。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经济效益

用以上我们所确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作为选择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标准,我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当是经济效益,而不是其它。

所谓经济效益,就是指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和占用之间的比较。对于这一概念,可以作如下几点分析:(1)“劳动成果”既指产品产量或作业量,又指产品产值或作业价值。(2)“劳动耗费和占用”既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体上的损耗和使用,又指体现在这些实体上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耗费和占用。(3)“比较”既指使用价值上的产出与投入的比较,又指价值上的收入与支出的比较。

因此,提高经济效益应当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来理解。从使用价值看,提高经济效益就是用尽可能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耗费和占用取得尽可能多的产量和作业量。从价值看,提高经济效益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资金耗费和占用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值和作业价值。

社会主义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下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一个大系统,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一特点要求社会要合理分配自己的劳动时间,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次,它是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是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这一特点要求企业要尽可能地降低耗费,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再者,它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三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客观上要求,企业收入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职工报酬应与劳动成果挂钩。最后,它是实现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按比例发展,都必须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和前提,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高速发展,必须走经济效益好,人民能得到实惠的路子。

总之,以尽可能低的劳动耗费和占用取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经济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社会主义的一条经济规律,即经济效益规律。

三、经济效益规律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经济效益不仅是社会主义的一条经济规律,而且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是由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

1、经济效益规律决定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首先,社会主义生产是由经济效益规律决定的,无论是宏观生产还是微观生产,都应以较少的支出获得较多的收入即经济效益。其次,社会主义交换也是由经济效益规律决定的,无论是商业、物资,还是外贸,都是为了实现生产过程中创造的

经济效益。再次,社会主义分配也是由经济效益规律决定的,无论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还是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都要以经济效益为基本原则。最后,社会主义消费也是由经济效益规律决定的,消费不仅是社会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而且也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2、经济效益规律决定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和方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包括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因此,它不仅决定社会主义生产实质是追求经济效益,而且决定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方向。

(1)由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企业在产品品种、质量、规格和技术装备等方面开展竞争,就会加速技术进步,增加社会产品,降低人力和物力消耗,缩短资金周转时间,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从而,会大大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2)由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要求社会生产关系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包括进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经济责任制的落实和按劳分配形式的不断改进,因此,它

会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完善起来。(3)由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要求国家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正确处理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的关系,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合经济基础。

3、经济效益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许多经济规律,如经济效益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规律、劳动时间节约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社会生产满足社会需要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其中,第一、二个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所独有的;第三、四个规律是一切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第五、六个规律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所共有的;第七、八个规律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及一切商品经济形态所共有的。在这些经济规律中,经济效益规律是起支配、制约和主导作用的规律。其具体表现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必须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劳动时间节约,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实质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生产满足社会需要也必须服从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总之,经济效益规律与其它经济规律的关系是:前者是支配者,后者是被支配者;当二者一致时,前者对后者起决定作用,后者对前者起一定反作用;当二者不一致时,后者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前者,而决不是让前者服从后者。过去,我们在经济工作中只顾追求高速度而不顾经济效益,只顾眼前的局部需要而不顾长远经济效益,只顾生产关系的“过渡”而不顾经济效益提高等错误倾向,正是忽视和否认经济效益规律的主导作用和颠倒经济规律之间主从关系的必然结果。

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不是满足社会需要规律

斯大林之所以把“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1)称之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由于他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是和共产主义经济一样的非商品经济。因此,在表述这个基本经济规律时,只强调了使用价值方面的目的和手段,而忽视了价值方面的目的和手段。从本质上说,斯大林所讲的这个规律,虽然可以作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所共有的经济规律,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而是共产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我们过去几十年所走过的“一大二公”的“穷过渡”和“一平二调”的“共产风”的弯路,同我们在选择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上的失误是不无关系的。

五、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也不是必要价值规律

我不能同意“必要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论点,其理由是:

第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是必要价值。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而必要价值这一概念如同剩余价值概念一样,只反映价值,而不反映使用价值。正如《必要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一文中所说:“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生产目的也要以价值的形式出现,不过不是剩余价值,而是必要价值。”(2)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剩余价值,确切地说,是价值形式的剩余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形式的剩余产品。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上文所说的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必要价值,也是“以价值的形式出现”的,而不是以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的。因此,以必要价值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不恰当的。

第二,上文对自己的论点解释说:“当然,价值从来都不能离开使用价值而存在,虽然使用价值可以离开价值而存在。所以,必要价值是和必要产品不能分离的。我们说必要价值是生产目的时,已经包含它的载体即必要产品了。”(3)我认为,这样的推理是不符合实际的。固然,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但是,简单商品生产的生产目的是价值,而并不包括它的载体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生产目的是剩余价值,而并不包括它的载体剩余产品。上文既然把必要价值与价值和剩余价值相提并论,就很难得出必要价值的概念中同时包含着它的载体必要产品的结论。

第三,必要价值实际上是经济效益内容的一部分或一个侧面。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一部分是使用价值方面的指标,如:生产资料利用率(生产资料利用数量与生产资料消耗数量之比)、固定资产形成率(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数量与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之比)、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与劳动力人数之比)等。另一部分是价值方面的指标,如:物资消耗净值率(国民收入与物资消耗之比)、资金净值率(国民收入与全部预付资金之比)、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国民收入增长额与投资额之比)、资金利税率(税利总额与全部预付资金之比)等。其中,经济效益的价值指标中大多数指标都是以必要价值亦即国民收入(V+M)表示的。因此,经济效益是一个包含必要价值又比必要价值全面的范畴。

第四,由于必要价值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那么必要价值规律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就不能成为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又由于必要价值是经济效益内容的一部分或一个侧面,所以,必要价值规律所反映的内容,完全可以用经济效益规律加以包括和代替。

注释:

(1)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选集》(下)第602页。

(2)王珏:《必要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经济研究》1986年第三期。

(3)同注释(2)

(此文发表于1986、12、2  佳木斯市政治经济学学会讨论会。署名王振岳。又发表于1987、4、15 经济理论研究第一辑。黑龙江省党校系统经济学会编,黑出管字96号。署名王振岳,佳木斯市委党校。获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相关文章

  • 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新探
  • [摘 要]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二十多年,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得出了一些我国特有的发展规律,这是市场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中的创新发展.本文由浅入深的对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首先对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进行了解释,分析了其 ...查看


  • 认真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 作者:孙大德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5年12期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认真总结本国经验,有分析地借鉴其它国家发展不同类型市场经济的经验,注意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正在引 ...查看


  • 陈世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规律性与主体性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 ...查看


  • 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分析论述价值规律的基本作用
  • <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分析论述价值规律的基本作用>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三个方面,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 ...查看


  •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 ...查看


  • 马克思大题归纳总结
  • 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 ...查看


  • 其他教案-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示形式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市场价格的涨落正确理解等价交换原则的贯彻,培养学生透 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2)觉悟方面:通过价值规律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国家有关经济政策,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查看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01
  • 题目: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考 试 论 文 科 目 近现代史纲要 班 级 0 8 8 6 1 1 姓 名 邹 建 斌 内容摘要: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至今已有60年,60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逐渐认识了社会主义经济 ...查看


  • 马克思主义理论1
  •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