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危害非常严重,尤其我国资本市场迭连出现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加之最近披露的美国“安然”公司造假丑闻,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更为深重的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虽然近年来我们财会界乃至整个经济界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从各个层面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应对措施,但就总体而言,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彻底解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呢?我们拟从经济学的角度,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危害、成因及其对策出发,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分析并提出若干论点和建议,以图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对策。

一、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近年来,我国会计秩序出现紊乱,最典型的问题就是会计信息失真。例如,1999年12月国家财政部公布了对100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1998年度会计报表抽审结果,81户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83户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户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其中尤以我国国有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更为严重,以下具体揭示其现状: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范围和程度:近年来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根据吴联生(2001)的统计和估计,1984到1999年共16年中有15年估计总体违纪金额超过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其中7年超过了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1998年总体违纪金额更是达到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45倍。而其中会计信息失真的主体绝大部分是国有公司。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从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来看,信息失真可能表现在这些方面:搞数字游戏,虚增发生额和余额;隐瞒截留转移收入,私设“小金库”;虚增成本以便偷漏税款;捏造事实,开虚假发票报销;串用或乱用会计科目等。另外,一些核算单位为了小团体的利益,甚至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根本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科目,特别是在收入、费用和成本等科目上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或谨慎性原则进行核算,不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摊销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支出,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方法,从而掩盖企业经营过程的实际情况,不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正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其可以概括为三类:

1、经济交易失真。指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将换,从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核算失真。指会计核算过程不能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具体可分为原始凭证失真、会计账簿失真和会计报表

失真。

3、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指隐瞒应披露的会计信息或不及时披露应及时披露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1、操纵利润。公司通过多计收入、少计成本、提前确认收入或滞后确认成本的方法来虚增利润或通过相反的操作手法来虚减利润,或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2、调节资产。包括通过虚假的资产评估和虚拟资产的方法虚增企业资产和通过加速折旧、隐瞒债权的方法虚减企业资产。3、其他方法。如为了逃税虚减应纳税所得和增值税销项税额,虚增进项税额等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宏观会计信息失真,会掩盖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隐患,使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正常运行环境受到破坏,影响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臵。基层会计信息失真,使微观主体无法掌握实际情况,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潜在的危机。同时,会计信息失真必然造成管理混乱,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并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如虚假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的预测和决策起着误导作用,使其利益受损,引起纠纷不断,影响社会稳定。会计信息失真已是会计界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正常秩序的突出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多样,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层

面的因素,如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会计监督弱化,也有人为的因素,如单位领导受个人利益驱使,弄虚作假,会计人员无法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还有技术层面的因素,如会计核算技术性差错的存在,审计业务中多用询问和观察的方法、少用详细测试方法,审计样本的抽取多用非统计抽样技术、少用统计抽样技术,以致审计的效果不理想。更有会计从业人员受利益驱动,放弃职守、自甘堕落、通同作弊、监守自盗。总结会计信息失真形成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法规不健全,法制观念薄弱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已初见规模。但《企业会计准则》、十三个行业《会计制度》、相继颁布的具体准则共同起作用,状况较乱。《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不足之处。如对违法处罚规定中,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词语,缺少量的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急需进行修改,出台相应的实施措施。一些单位领导人不懂法,也不学习法律知识,从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指使甚至强令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做假帐,编制假报表;有的则不顾会计人员的反对,强行办理违法违纪的财务收支。

(二)会计理论不完善

现有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完全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的需要。如会计期间假设,是人为地划分时期,其结果必然与客观事实有差距;货币计量假设,假设币值不变,遇到通货膨胀时,货币计量假设基础上核算的会计信息就不能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真实的现在情

况;重要性原则,是将重要的事项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事项合并反映,由于合并了相对不重要的事项,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谨慎原则在应用时,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少预计或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使会计信息带有了估计成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阻碍了会计监督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应当对会计信息失真负有责任,因为《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责。但会计人员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其工资、住房等经济生活命脉掌握在单位领导人手中,会计人员只有唯命是从,否则会遭受排挤、打击报复。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处于“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困难境地。扰乱了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

(四)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单位的会计本身监督,外部监督是指财政、税务、银行、工商、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健全,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从会计监督来看,改革赋予了企业自主权和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但一些单位领导者自有理论:当会计人员对编造虚假会计信息持不同意见时,他说:“我是负责人,我说了算”;当问题被有关监督部门查出时,他说:“我是领导,如何记帐我不懂,那是会计的事”;当有关监督部门要依法进行处罚时,他说:“我是为企业着想,为职工谋福利,本人一个子儿也没有多拿”;同时还理直气壮地发牢骚:“上级下达的高指标压得我们喘不

过气来,我们不得不这样做。”错误的思想认识,造成会计核算失真等问题日益严重,监督在不少企业可以说基本失控。审计监督由于面广,任务重,注册会计师制度又刚刚恢复建立不久,加之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五)会计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力

必须看到,我国会计法制建设还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会计法规制度的不相协调,法规制度实施不配套,法规体系还不够规范科学等;二是对现有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对会计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深入,执法不严等方面。

四、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一)认真贯彻落实“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约法三章”,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

朱熔基总理1995年亲自制定的“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约法三章”不仅深刻地指出了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要害,而且有针对性地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务必认真贯彻落实。必须更广泛开展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活动,并把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与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对整顿中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应严肃处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

1、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方向,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不是为个别人、个别单位或自己服务,才能杜绝弄虚作假。

2、要掌握唯物辩证法思想。唯物辩证法思想中有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是“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中引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思想,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非臆想捏造。

3、要有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

(二)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强化会计监督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会计监督,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对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委派制。同时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能正确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为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出谋划策当好参谋,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企业应分别制定日常监督,临时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跟踪监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加以落实,使会计监督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3、要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企业领导人要积极支持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责,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自觉服从监督。同时要帮助会计人员克服困难,排除监督的干扰和压力。

(三)外部监督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监督体系

外部监督,首先在监督范围上、监督内容上应有合理的分工,各司其责。各监督部门应认真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处理好监督检查的交叉、重复和执法疏漏的矛盾,要加强社会监督的力量,特别要加快发展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迅速建立一支素质高、信誉好、客

观公正、数量充足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以担负起社会审计的重任。

(四)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依法办理会计业务。加强对会计法规的宣传教育,并加大执法力度。同时,为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权提供保障。此外,还应加强对会计法贯彻执行的检查,建立执法检查制度,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危害非常严重,尤其我国资本市场迭连出现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加之最近披露的美国“安然”公司造假丑闻,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更为深重的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虽然近年来我们财会界乃至整个经济界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从各个层面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应对措施,但就总体而言,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彻底解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呢?我们拟从经济学的角度,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危害、成因及其对策出发,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分析并提出若干论点和建议,以图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对策。

一、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近年来,我国会计秩序出现紊乱,最典型的问题就是会计信息失真。例如,1999年12月国家财政部公布了对100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1998年度会计报表抽审结果,81户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83户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户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其中尤以我国国有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更为严重,以下具体揭示其现状: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范围和程度:近年来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根据吴联生(2001)的统计和估计,1984到1999年共16年中有15年估计总体违纪金额超过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其中7年超过了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1998年总体违纪金额更是达到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45倍。而其中会计信息失真的主体绝大部分是国有公司。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从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来看,信息失真可能表现在这些方面:搞数字游戏,虚增发生额和余额;隐瞒截留转移收入,私设“小金库”;虚增成本以便偷漏税款;捏造事实,开虚假发票报销;串用或乱用会计科目等。另外,一些核算单位为了小团体的利益,甚至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根本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科目,特别是在收入、费用和成本等科目上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或谨慎性原则进行核算,不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摊销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支出,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方法,从而掩盖企业经营过程的实际情况,不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正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其可以概括为三类:

1、经济交易失真。指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将换,从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核算失真。指会计核算过程不能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具体可分为原始凭证失真、会计账簿失真和会计报表

失真。

3、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指隐瞒应披露的会计信息或不及时披露应及时披露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1、操纵利润。公司通过多计收入、少计成本、提前确认收入或滞后确认成本的方法来虚增利润或通过相反的操作手法来虚减利润,或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2、调节资产。包括通过虚假的资产评估和虚拟资产的方法虚增企业资产和通过加速折旧、隐瞒债权的方法虚减企业资产。3、其他方法。如为了逃税虚减应纳税所得和增值税销项税额,虚增进项税额等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宏观会计信息失真,会掩盖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隐患,使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正常运行环境受到破坏,影响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臵。基层会计信息失真,使微观主体无法掌握实际情况,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潜在的危机。同时,会计信息失真必然造成管理混乱,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并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如虚假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的预测和决策起着误导作用,使其利益受损,引起纠纷不断,影响社会稳定。会计信息失真已是会计界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正常秩序的突出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多样,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层

面的因素,如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会计监督弱化,也有人为的因素,如单位领导受个人利益驱使,弄虚作假,会计人员无法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还有技术层面的因素,如会计核算技术性差错的存在,审计业务中多用询问和观察的方法、少用详细测试方法,审计样本的抽取多用非统计抽样技术、少用统计抽样技术,以致审计的效果不理想。更有会计从业人员受利益驱动,放弃职守、自甘堕落、通同作弊、监守自盗。总结会计信息失真形成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法规不健全,法制观念薄弱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已初见规模。但《企业会计准则》、十三个行业《会计制度》、相继颁布的具体准则共同起作用,状况较乱。《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不足之处。如对违法处罚规定中,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词语,缺少量的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急需进行修改,出台相应的实施措施。一些单位领导人不懂法,也不学习法律知识,从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指使甚至强令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做假帐,编制假报表;有的则不顾会计人员的反对,强行办理违法违纪的财务收支。

(二)会计理论不完善

现有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完全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的需要。如会计期间假设,是人为地划分时期,其结果必然与客观事实有差距;货币计量假设,假设币值不变,遇到通货膨胀时,货币计量假设基础上核算的会计信息就不能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真实的现在情

况;重要性原则,是将重要的事项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事项合并反映,由于合并了相对不重要的事项,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谨慎原则在应用时,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少预计或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使会计信息带有了估计成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阻碍了会计监督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应当对会计信息失真负有责任,因为《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责。但会计人员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其工资、住房等经济生活命脉掌握在单位领导人手中,会计人员只有唯命是从,否则会遭受排挤、打击报复。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处于“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困难境地。扰乱了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

(四)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单位的会计本身监督,外部监督是指财政、税务、银行、工商、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健全,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从会计监督来看,改革赋予了企业自主权和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但一些单位领导者自有理论:当会计人员对编造虚假会计信息持不同意见时,他说:“我是负责人,我说了算”;当问题被有关监督部门查出时,他说:“我是领导,如何记帐我不懂,那是会计的事”;当有关监督部门要依法进行处罚时,他说:“我是为企业着想,为职工谋福利,本人一个子儿也没有多拿”;同时还理直气壮地发牢骚:“上级下达的高指标压得我们喘不

过气来,我们不得不这样做。”错误的思想认识,造成会计核算失真等问题日益严重,监督在不少企业可以说基本失控。审计监督由于面广,任务重,注册会计师制度又刚刚恢复建立不久,加之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五)会计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力

必须看到,我国会计法制建设还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会计法规制度的不相协调,法规制度实施不配套,法规体系还不够规范科学等;二是对现有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对会计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深入,执法不严等方面。

四、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一)认真贯彻落实“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约法三章”,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

朱熔基总理1995年亲自制定的“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约法三章”不仅深刻地指出了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要害,而且有针对性地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务必认真贯彻落实。必须更广泛开展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活动,并把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与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对整顿中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应严肃处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

1、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方向,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不是为个别人、个别单位或自己服务,才能杜绝弄虚作假。

2、要掌握唯物辩证法思想。唯物辩证法思想中有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是“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中引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思想,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非臆想捏造。

3、要有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

(二)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强化会计监督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会计监督,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对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委派制。同时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能正确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为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出谋划策当好参谋,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企业应分别制定日常监督,临时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跟踪监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加以落实,使会计监督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3、要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企业领导人要积极支持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责,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自觉服从监督。同时要帮助会计人员克服困难,排除监督的干扰和压力。

(三)外部监督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监督体系

外部监督,首先在监督范围上、监督内容上应有合理的分工,各司其责。各监督部门应认真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处理好监督检查的交叉、重复和执法疏漏的矛盾,要加强社会监督的力量,特别要加快发展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迅速建立一支素质高、信誉好、客

观公正、数量充足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以担负起社会审计的重任。

(四)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依法办理会计业务。加强对会计法规的宣传教育,并加大执法力度。同时,为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权提供保障。此外,还应加强对会计法贯彻执行的检查,建立执法检查制度,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关文章

  • 学士学位论文格式
  •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5届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会计信息失真的多层次探讨 所 在 班 级 11会计1班 学 号 20111505 姓 名 黄继 指导教师及职称 李刚 副教授 成 绩 会计信息失真的多层次探讨 On ---- ...查看


  • 会计论文-简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 会计论文: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三类:合法性失真(政策性失真).技术差错和故意舞弊.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看,仅仅由客观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性相对较小,属于纯理论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主观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查看


  • (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系 部:专 业: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 称: 二O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一. 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 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 ...查看


  • 毕业论文(设计)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定稿
  •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办学学院 四川大学 校外学习中心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专 业 会计学 年 级 2009秋 指导教师 敖世友 学生姓名 曾秀凤 学 号 DC2092DF004 20 ...查看


  • 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对策研究
  • 闽江学院 本科毕业生论文 题 目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学 号 [**************]8 系 别 管理学系 年 级 2009 专 业 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职 称 副教授 完成日期 2013年4月25日 闽江学院毕业论文( ...查看


  • 毕业论文-浅议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浅议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分 校: 教 学 点: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 要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管理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由会计工作者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关于企业 ...查看


  •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报名号: 论文编号: 姓 名 论文题目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浅谈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对策探析 论 文 提 纲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会计信息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揭示各项经济活动所包 含的经济 ...查看


  •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范文
  • 临近毕业了,毕业论文写作是每位学子必不可少的,下面是毕业生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大家读后有所收获!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失 ...查看


  • (论文)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思考
  • 摘 要 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真实,能够保障信息的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我国经常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公司披露信息的不真实性,会阻碍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从而不能形成有效市场.本文探讨会计信息披露和技术失真的原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