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素材--人物篇

做人,最重要的是放高自己

幼年的孙楠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音乐老师,母亲在歌舞团工作。他从3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钢琴和民族唱法,后来又到歌舞团学习吉他和美声,13岁那年,他组织了一支乐队,并且在当地的一次青少年乐队比赛中大放异彩,他也因此声名鹊起。

16岁,流行音乐开始在内地兴起,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并深深为之痴迷。那个时候正是刘欢独领风骚的时候,他非常崇拜刘欢,并且日复一日地模仿,从演唱风格到语气和神态。他甚至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刘欢的徒弟,他把这当成自己的梦想。 18岁,他进了北京煤矿文工团,并且演唱了一系列流行歌曲,因为极为神似的“刘式”风格而受到人们的追捧。在一次大型的爱心演唱会上,当他得知,自己的偶像也要到来时,激动不已,演唱得也尤其卖力。台下掌声如雷,他也因此信心大增,演唱会一结束,他迫不及待地走到刘欢的身边。

当他恭恭敬敬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时,不想却遭到了刘欢的断然拒绝,他不死心,带着礼物再次来到刘欢下榻的宾馆,同样遭到冷冰冰的拒绝。为了彻底打消他的念头,刘欢语重心长地说:“做人,还是要高一点看自己。跟着别人走,永远都只能是别人的影子。”

他呆住了,并陷入深思当中,回来后,他把自己紧关在房中,一连三天,他开始深思自己的音乐风格。不久以后,他便以崭新的风格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并加盟大连市歌舞团,推出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在一次节目现场,当主持人问他:“很多人都说,你将成为中国的第二个刘欢。你对此有何评价。”他微笑着平静地回答:“刘欢一直是我所敬重的老师,但在音乐风格上,他就是他,我就是我。我是孙楠,独一无二的孙楠,请大家一定记住这一点。”

1995年,他赴吉隆坡参加“第三届亚洲心连心音乐节”,其流畅、清新、激情四射的音乐风格令人沉迷,同年推出的第三张专辑在马来西亚创下了10万张的销量。

1999年,受北京电视台的邀请,他参加《公益歌曲大擂台》的比赛。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比赛。他的到来,在观众中刮起了一股“孙楠”风,他也成为这个节目中唯一蝉联擂主的歌手。他

开始被人称为中国内地乐坛的“一哥”。

应该说,当初要是没有刘欢的拒绝,他早就成为了刘欢的学生,在大师的指导下,他会更轻易地成功,但充其量只是“刘欢第二”。是刘欢的拒绝,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孙楠,才有了中国内地乐坛当之无愧的最具实力歌手的出现。

真正的成功并不是顺着别人的路走,走自己独创的路,虽然会荆刺丛生,但那才是独一无二的保证,因为,做人,高一点看自己,这样的人生,也才能精采绝伦。

“喜鹊王”——王振华

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王振华的喜鹊入万家。能与齐白石、徐悲鸿大师齐名的是何许人也?他就是人称“喜鹊王”的王振华。

1959年,王振华出生在康平县一个普通教师的家庭,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幼喜欢书画。那时家中的一本《齐白石画册》是他的最爱,他经常被画册中栩栩如生的小虾深深吸引。从那时起,艺术就在他的心里生了根。1983年,王振华当上了人民警察,被分配到辽宁省康平劳改支队。由于能写善画,第二年就转到宣传部门。从此王振华便潜心研习国画。

1993年,王振华考入中央劳改劳教管理干部学院脱产学习,有幸拜入齐白石二代传人、著名画家王长久门下。在王长久的点拨下,王振华尽得齐派真传,画技精进。他的习作《金玉满堂》《群虾图》等得到齐白石亲传弟子、著名画家王恨庚的首肯,称他的作品“从题材到运笔,从结构布局到款题、印章与白石大师极其相像。” 经白石大师两位高徒口传身授,王振华悟得白石艺术的真谛,并忠诚地实践白石艺术,传扬齐派画风。他的作品无论是虾、鸡、鹊,还是梅、荷、虫、草,都逐渐达到由形似到形神兼备的境界。齐白石嫡孙齐灵根给王振华的《墨虾图》题款:“振华先生画虾,用笔墨有齐派风度,功力极深,构图亦有创新。” 为了画好每一幅作品,王振华几乎倾其所有购买画册和笔墨纸砚,他潜心研究,一张一张临摹。除此之外,王振华还在家中栽花种草,养鱼养鸭,从生活中汲取艺术养分。

2005年可谓是王振华艺术成就卓著的一年。为庆祝世界园艺

博览会在沈阳举办,他精心创作的九米九长卷《百鹊图》在画界引起轰动。省内知名人士对《百鹊图》击节赞美,称王振华为“喜鹊王”。同年《王振华中国画作品选》正式出版。2005年底,王振华在沈阳举办国画展,也同样赢得了业界名流的高度评价。 现在的王振华是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少年新闻学院艺术客座教授。可无论什么都不能让他停下追求的脚步,他虽崇尚齐派艺术,但决不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他注重继承但更追求创新。如今,王振华正以其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实现着从画者到画家的重大跨越。

一分钟 一辈子

他五岁的时候,全家搬到香港,他在一所书院读书。可他实在太调皮了,上学第一天,就把同桌女生的辫子给剪掉了。院长极为恼火,罚他做一周的清洁工作,他却利用这个时间,到后山的树上偷吃桃子。父亲不得不亲自到书院道歉,并为他支付罚款。 然而这样类似的恶作剧却比比皆是,父亲每周都要接到好几个投诉,当然也免不了来回奔波,但纵是如此,父亲每次来学校,脸上的表情总是不卑不亢,他从没有因为有一个调皮的孩子而羞愧。

十三岁,他迷恋上了武术,他开始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学习武术。十六岁,他为了替班上的女同学讨回公道,对一帮混混大打出手,伤了两个人,他也因此被勒令退学,后来决定到美国去求学。父亲指着他房间里的大沙包说:“你什么时候能在一分钟之内把它打破,你就能走。”他惊讶地瞪大眼睛。

“是的。一分钟。”父亲微笑着说,“对别人说也许要用一辈子,但你只能用一分钟,因为你与众不同。”

父亲的话他牢牢记在心里面。接下来的时间,他开始疯狂训练,因为他知道,他的命运将在一分钟内决定。

三个月后,父亲给他换了一个新沙包,并在一边按下了秒表。一拳,又一拳,他几乎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最后一记重拳,沙子砰的一声向外倾泻。

他成功了,十八岁那年,他如愿以偿地,到旧金山攻读哲学心理。

三十岁,他回到香港,虽然他卓绝的武艺赢得了很多人的一

致好评,但在电影界,他还只是个新人,他所能做的唯一工作就是跑龙套。

次年三月,好友将他引荐给大导演罗维,罗维早就听说了他在美国的种种事迹,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仰慕已久,有心让他在自己的新电影里担任男一号。

但是罗维导演的决定,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毕竟这是一部凝聚了大家数年心血的作品,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担任主演,大家都接受不了。

为了说服大家,罗维只好通知他来公司。把剧本仍给他:“你需要多少时间来参透剧本?”他以少有的严肃而认真的口吻说:“一分钟。”他的回答令所有人感到惊讶,他接着说:“事情是这样的,对别人来说或许需要几周的时间,但我只需一分钟的时间,我的父亲曾经教导我,要想有出息,就必须把别人的一分钟当成自己的一辈子来慎重对待。”

接着,他拿出一个秒表,开始计时。一分钟后,他来了一段即兴表演,虽说内容有所出入,但他却把郑潮安这个人物的性格演绎得活灵活现。

他就是李小龙,这也是他从美国返港拍摄的首部影片。《唐山大兄》影片上映两周就创下了两百万港币的票房收入,这在香港电影史上还是第一次。

态度认真,言谈谦虚而自信,这就是李小龙的处事哲学。平心而论,一分钟和一辈子差距何止千万倍,但只要把每一分钟都当作能改变命运的一辈子来慎重对待,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完成,什么抱负不能实现呢?

最高境界

在非洲原野上,有一种十分勇敢的小动物叫做蜜獾。它是一种凶残而好斗的动物,却不像别的掠食动物一样撕咬敌人的喉咙,而是直接攻击敌人的腹股沟。它最爱钻进蜂巢的深处,寻找美味的蜂蜜。但是颇为遗憾的是,蜜獾发现蜂巢的本领相当拙劣。 当地有一种极受居民欢迎的灰色小鸟,它比麻雀稍微大一些,由于它们非常善于发现蜂巢,被人们称为向蜜鸟。向蜜鸟最感兴趣的食物是组成蜂房的蜂蜡和野蜂幼虫。但是,向蜜鸟的力气非常小,它们根本不可能将蜂巢弄碎。

基于各自的需要,向蜜鸟与蜜獾这一对飞禽走兽便取长补短、相互依赖起来。每当一只向蜜鸟发现一个蜂巢时。它便发出刺耳的尖叫,在林间穿飞。一旦飞行中的向蜜鸟发现蜜獾,它就落下去啄蜜獾的头,于是蜜獾开始追赶向蜜鸟。就这样,向蜜鸟把蜜獾引到蜂巢前,它栖在树枝上静观蜜獾捣毁蜂巢。很快,蜜獾喝足了蜂蜜,吃够了蜂卵扬长而去。这时蜂群因家园被毁而四下逃逸,向蜜鸟就飞下树枝来,不慌不忙地享用被蜜獾咬碎的蜂房蜡和野蜂幼虫。

无独有偶,牧蚁和蚜虫也是这样的一对相互合作、生死相依的组合。因为蚜虫的排泄物(称为蜜露)含有氨基酸和糖分,这种成分能刺激牧蚁的味蕾。当牧蚁饿了时,它就会用触角去拍打蚜虫的背部,促使蚜虫分泌蜜露。

在有些时候,牧蚁还会用树叶和小树枝精心地为蚜虫搭一个漂亮的小巢,每晚将蚜虫集中在小巢内,甚至在迁移之时,牧蚁也会带上蚜虫一起启程。牧蚁常常还扮演蚜虫的保护神。一旦发现有其他昆虫侵犯蚜虫,牧蚁就会对来犯者群起而攻之。 玉米地里的牧蚁甚至还会在秋天到来的时候,将玉米上的蚜虫卵收集起来,藏在地下的蚁穴中,使之冬天不被寒冷的天气冻死。当来年春回大地时,牧蚁就会将蚜虫卵取出让其孵化,孵化后的新蚜虫又可为牧蚁提供新鲜的蜜露了。

面对强大的自然,面对残酷的世界,个体的力量毕竟孤单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像向蜜鸟与蜜獾、牧蚁和蚜虫一样,用一双慧眼,找到利益互惠的合作者。你死我活的竞争是一种低级竞争,是一种恶性竞争。良性的、可持续的竞争就是合作。合作是竞争的最高境界,它的结局,则是美妙的双赢。

第六瓶可乐

有这样一个小游戏:假设你只有六元钱,买一瓶可乐需两元钱,而两个可乐瓶子还可以换一瓶可乐,那么你最多能喝几瓶可乐?

通常,多数人会回答说:能喝五瓶,最后还剩一个可乐瓶子。 其实是可以喝到六瓶可乐的。我们缺的仅仅是一个可乐瓶子,而这个可乐瓶子,我们可以向商店的老板或别人借,然后把剩下的一个可乐瓶子再还给他们。

游戏不在大小,关键看你能不能从中领悟出它的内涵——这

就是游戏的价值。

这个游戏确实蕴藏着许多道理。

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中,每个人都有许多“瓶子”,即闲置的资源,如果你不去整合,它们根本就体现不出价值,甚至是你的累赘。遗憾的是,多数人要么不知道自己有“瓶子”,要么不知道另一个“瓶子”在那里。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手中攥着一个可乐瓶子,却喝不到第六瓶可乐。

游戏如人生,不知道如何去整合自己的资源,往往使生命陷入困境。

但是如果你会整合,它们就会具有意想不到的价值!盘点自己的“瓶子”,整合自己的“瓶子”,与别人合作,能让你突破困境,使生命达到新的高度,最终喝到“第六瓶可乐”。 这就是这个游戏给我们的启示。

做人,最重要的是放高自己

幼年的孙楠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音乐老师,母亲在歌舞团工作。他从3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钢琴和民族唱法,后来又到歌舞团学习吉他和美声,13岁那年,他组织了一支乐队,并且在当地的一次青少年乐队比赛中大放异彩,他也因此声名鹊起。

16岁,流行音乐开始在内地兴起,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并深深为之痴迷。那个时候正是刘欢独领风骚的时候,他非常崇拜刘欢,并且日复一日地模仿,从演唱风格到语气和神态。他甚至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刘欢的徒弟,他把这当成自己的梦想。 18岁,他进了北京煤矿文工团,并且演唱了一系列流行歌曲,因为极为神似的“刘式”风格而受到人们的追捧。在一次大型的爱心演唱会上,当他得知,自己的偶像也要到来时,激动不已,演唱得也尤其卖力。台下掌声如雷,他也因此信心大增,演唱会一结束,他迫不及待地走到刘欢的身边。

当他恭恭敬敬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时,不想却遭到了刘欢的断然拒绝,他不死心,带着礼物再次来到刘欢下榻的宾馆,同样遭到冷冰冰的拒绝。为了彻底打消他的念头,刘欢语重心长地说:“做人,还是要高一点看自己。跟着别人走,永远都只能是别人的影子。”

他呆住了,并陷入深思当中,回来后,他把自己紧关在房中,一连三天,他开始深思自己的音乐风格。不久以后,他便以崭新的风格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并加盟大连市歌舞团,推出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在一次节目现场,当主持人问他:“很多人都说,你将成为中国的第二个刘欢。你对此有何评价。”他微笑着平静地回答:“刘欢一直是我所敬重的老师,但在音乐风格上,他就是他,我就是我。我是孙楠,独一无二的孙楠,请大家一定记住这一点。”

1995年,他赴吉隆坡参加“第三届亚洲心连心音乐节”,其流畅、清新、激情四射的音乐风格令人沉迷,同年推出的第三张专辑在马来西亚创下了10万张的销量。

1999年,受北京电视台的邀请,他参加《公益歌曲大擂台》的比赛。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比赛。他的到来,在观众中刮起了一股“孙楠”风,他也成为这个节目中唯一蝉联擂主的歌手。他

开始被人称为中国内地乐坛的“一哥”。

应该说,当初要是没有刘欢的拒绝,他早就成为了刘欢的学生,在大师的指导下,他会更轻易地成功,但充其量只是“刘欢第二”。是刘欢的拒绝,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孙楠,才有了中国内地乐坛当之无愧的最具实力歌手的出现。

真正的成功并不是顺着别人的路走,走自己独创的路,虽然会荆刺丛生,但那才是独一无二的保证,因为,做人,高一点看自己,这样的人生,也才能精采绝伦。

“喜鹊王”——王振华

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王振华的喜鹊入万家。能与齐白石、徐悲鸿大师齐名的是何许人也?他就是人称“喜鹊王”的王振华。

1959年,王振华出生在康平县一个普通教师的家庭,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幼喜欢书画。那时家中的一本《齐白石画册》是他的最爱,他经常被画册中栩栩如生的小虾深深吸引。从那时起,艺术就在他的心里生了根。1983年,王振华当上了人民警察,被分配到辽宁省康平劳改支队。由于能写善画,第二年就转到宣传部门。从此王振华便潜心研习国画。

1993年,王振华考入中央劳改劳教管理干部学院脱产学习,有幸拜入齐白石二代传人、著名画家王长久门下。在王长久的点拨下,王振华尽得齐派真传,画技精进。他的习作《金玉满堂》《群虾图》等得到齐白石亲传弟子、著名画家王恨庚的首肯,称他的作品“从题材到运笔,从结构布局到款题、印章与白石大师极其相像。” 经白石大师两位高徒口传身授,王振华悟得白石艺术的真谛,并忠诚地实践白石艺术,传扬齐派画风。他的作品无论是虾、鸡、鹊,还是梅、荷、虫、草,都逐渐达到由形似到形神兼备的境界。齐白石嫡孙齐灵根给王振华的《墨虾图》题款:“振华先生画虾,用笔墨有齐派风度,功力极深,构图亦有创新。” 为了画好每一幅作品,王振华几乎倾其所有购买画册和笔墨纸砚,他潜心研究,一张一张临摹。除此之外,王振华还在家中栽花种草,养鱼养鸭,从生活中汲取艺术养分。

2005年可谓是王振华艺术成就卓著的一年。为庆祝世界园艺

博览会在沈阳举办,他精心创作的九米九长卷《百鹊图》在画界引起轰动。省内知名人士对《百鹊图》击节赞美,称王振华为“喜鹊王”。同年《王振华中国画作品选》正式出版。2005年底,王振华在沈阳举办国画展,也同样赢得了业界名流的高度评价。 现在的王振华是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少年新闻学院艺术客座教授。可无论什么都不能让他停下追求的脚步,他虽崇尚齐派艺术,但决不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他注重继承但更追求创新。如今,王振华正以其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实现着从画者到画家的重大跨越。

一分钟 一辈子

他五岁的时候,全家搬到香港,他在一所书院读书。可他实在太调皮了,上学第一天,就把同桌女生的辫子给剪掉了。院长极为恼火,罚他做一周的清洁工作,他却利用这个时间,到后山的树上偷吃桃子。父亲不得不亲自到书院道歉,并为他支付罚款。 然而这样类似的恶作剧却比比皆是,父亲每周都要接到好几个投诉,当然也免不了来回奔波,但纵是如此,父亲每次来学校,脸上的表情总是不卑不亢,他从没有因为有一个调皮的孩子而羞愧。

十三岁,他迷恋上了武术,他开始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学习武术。十六岁,他为了替班上的女同学讨回公道,对一帮混混大打出手,伤了两个人,他也因此被勒令退学,后来决定到美国去求学。父亲指着他房间里的大沙包说:“你什么时候能在一分钟之内把它打破,你就能走。”他惊讶地瞪大眼睛。

“是的。一分钟。”父亲微笑着说,“对别人说也许要用一辈子,但你只能用一分钟,因为你与众不同。”

父亲的话他牢牢记在心里面。接下来的时间,他开始疯狂训练,因为他知道,他的命运将在一分钟内决定。

三个月后,父亲给他换了一个新沙包,并在一边按下了秒表。一拳,又一拳,他几乎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最后一记重拳,沙子砰的一声向外倾泻。

他成功了,十八岁那年,他如愿以偿地,到旧金山攻读哲学心理。

三十岁,他回到香港,虽然他卓绝的武艺赢得了很多人的一

致好评,但在电影界,他还只是个新人,他所能做的唯一工作就是跑龙套。

次年三月,好友将他引荐给大导演罗维,罗维早就听说了他在美国的种种事迹,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仰慕已久,有心让他在自己的新电影里担任男一号。

但是罗维导演的决定,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毕竟这是一部凝聚了大家数年心血的作品,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担任主演,大家都接受不了。

为了说服大家,罗维只好通知他来公司。把剧本仍给他:“你需要多少时间来参透剧本?”他以少有的严肃而认真的口吻说:“一分钟。”他的回答令所有人感到惊讶,他接着说:“事情是这样的,对别人来说或许需要几周的时间,但我只需一分钟的时间,我的父亲曾经教导我,要想有出息,就必须把别人的一分钟当成自己的一辈子来慎重对待。”

接着,他拿出一个秒表,开始计时。一分钟后,他来了一段即兴表演,虽说内容有所出入,但他却把郑潮安这个人物的性格演绎得活灵活现。

他就是李小龙,这也是他从美国返港拍摄的首部影片。《唐山大兄》影片上映两周就创下了两百万港币的票房收入,这在香港电影史上还是第一次。

态度认真,言谈谦虚而自信,这就是李小龙的处事哲学。平心而论,一分钟和一辈子差距何止千万倍,但只要把每一分钟都当作能改变命运的一辈子来慎重对待,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完成,什么抱负不能实现呢?

最高境界

在非洲原野上,有一种十分勇敢的小动物叫做蜜獾。它是一种凶残而好斗的动物,却不像别的掠食动物一样撕咬敌人的喉咙,而是直接攻击敌人的腹股沟。它最爱钻进蜂巢的深处,寻找美味的蜂蜜。但是颇为遗憾的是,蜜獾发现蜂巢的本领相当拙劣。 当地有一种极受居民欢迎的灰色小鸟,它比麻雀稍微大一些,由于它们非常善于发现蜂巢,被人们称为向蜜鸟。向蜜鸟最感兴趣的食物是组成蜂房的蜂蜡和野蜂幼虫。但是,向蜜鸟的力气非常小,它们根本不可能将蜂巢弄碎。

基于各自的需要,向蜜鸟与蜜獾这一对飞禽走兽便取长补短、相互依赖起来。每当一只向蜜鸟发现一个蜂巢时。它便发出刺耳的尖叫,在林间穿飞。一旦飞行中的向蜜鸟发现蜜獾,它就落下去啄蜜獾的头,于是蜜獾开始追赶向蜜鸟。就这样,向蜜鸟把蜜獾引到蜂巢前,它栖在树枝上静观蜜獾捣毁蜂巢。很快,蜜獾喝足了蜂蜜,吃够了蜂卵扬长而去。这时蜂群因家园被毁而四下逃逸,向蜜鸟就飞下树枝来,不慌不忙地享用被蜜獾咬碎的蜂房蜡和野蜂幼虫。

无独有偶,牧蚁和蚜虫也是这样的一对相互合作、生死相依的组合。因为蚜虫的排泄物(称为蜜露)含有氨基酸和糖分,这种成分能刺激牧蚁的味蕾。当牧蚁饿了时,它就会用触角去拍打蚜虫的背部,促使蚜虫分泌蜜露。

在有些时候,牧蚁还会用树叶和小树枝精心地为蚜虫搭一个漂亮的小巢,每晚将蚜虫集中在小巢内,甚至在迁移之时,牧蚁也会带上蚜虫一起启程。牧蚁常常还扮演蚜虫的保护神。一旦发现有其他昆虫侵犯蚜虫,牧蚁就会对来犯者群起而攻之。 玉米地里的牧蚁甚至还会在秋天到来的时候,将玉米上的蚜虫卵收集起来,藏在地下的蚁穴中,使之冬天不被寒冷的天气冻死。当来年春回大地时,牧蚁就会将蚜虫卵取出让其孵化,孵化后的新蚜虫又可为牧蚁提供新鲜的蜜露了。

面对强大的自然,面对残酷的世界,个体的力量毕竟孤单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像向蜜鸟与蜜獾、牧蚁和蚜虫一样,用一双慧眼,找到利益互惠的合作者。你死我活的竞争是一种低级竞争,是一种恶性竞争。良性的、可持续的竞争就是合作。合作是竞争的最高境界,它的结局,则是美妙的双赢。

第六瓶可乐

有这样一个小游戏:假设你只有六元钱,买一瓶可乐需两元钱,而两个可乐瓶子还可以换一瓶可乐,那么你最多能喝几瓶可乐?

通常,多数人会回答说:能喝五瓶,最后还剩一个可乐瓶子。 其实是可以喝到六瓶可乐的。我们缺的仅仅是一个可乐瓶子,而这个可乐瓶子,我们可以向商店的老板或别人借,然后把剩下的一个可乐瓶子再还给他们。

游戏不在大小,关键看你能不能从中领悟出它的内涵——这

就是游戏的价值。

这个游戏确实蕴藏着许多道理。

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中,每个人都有许多“瓶子”,即闲置的资源,如果你不去整合,它们根本就体现不出价值,甚至是你的累赘。遗憾的是,多数人要么不知道自己有“瓶子”,要么不知道另一个“瓶子”在那里。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手中攥着一个可乐瓶子,却喝不到第六瓶可乐。

游戏如人生,不知道如何去整合自己的资源,往往使生命陷入困境。

但是如果你会整合,它们就会具有意想不到的价值!盘点自己的“瓶子”,整合自己的“瓶子”,与别人合作,能让你突破困境,使生命达到新的高度,最终喝到“第六瓶可乐”。 这就是这个游戏给我们的启示。


相关文章

  • 励志素材--人物篇 1
  • 做人,最重要的是放高自己 幼年的孙楠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音乐老师,母亲在歌舞团工作.他从3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钢琴和民族唱法,后来又到歌舞团学习吉他和美声,13岁那年,他组织了一支乐队,并且在当地的一次青少年乐队比赛中大放异彩,他也因 ...查看


  • 高二语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高二语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工作计划 2014-9 一. 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为方向,学习外地经验,在教学改革方面创出自己的路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把高二当高三过,为2016年的高考奠定基础. 二. 工作目标及重点 1.完成 ...查看


  •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励志篇
  •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励志篇 名言警句 1.尽管失败和挫折等待着人们,一次次地夺走青春的容颜,但却给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严,这是任何顺利的成功都不能做到的. --梭罗 2.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请安静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 ...查看


  • [精品]议论文写作素材汇总1
  • 议论文写作素材汇总1 议论文写作素材汇总1江山依旧 议论文写作素材汇总1 感动中国颁奖词系列汇编 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总汇 作文素材精品:高考作文精神补钙系列- 人物篇 经典作文素材--名人名事 2008年度感动中国高三作文训练学案 2 ...查看


  • 作文成功之路[大考素材]征稿启事
  • [作文成功之路<大考素材>征稿启事] 作文成功之路<大考素材>征稿启事 所有稿件力求精短,作文成功之路<大考素材>征稿启事.务请注重趣味性--情趣.意趣.理趣.谐趣.机趣-- 热点•时评 中学生应该关注的 ...查看


  • [感谢信]励志奖学金感谢信范文
  • 尊敬的领导.老师: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 告别了昨日的慌忙紧迫,作别了昔日的书山题海,不懈的辛苦努力成就了多年憧憬的梦想,怀揣着好奇的心,面带喜悦的微笑踏入了大学的大门,这就是我们的梦想. 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很刻苦地学习,学习成绩一直保持 ...查看


  • 励志人的座右铭大全,生活激励语句
  • 励志人的座右铭大全,生活激励语句 素材:网络 编辑:词叟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都成了盗版. 别在喜悦时许下承诺,别在忧伤时做出回答,别在愤怒时做下决定.三思而后行,做出睿智的行为. 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 ...查看


  • 团队励志名言
  • 1.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马克思.恩格斯 2.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列宁 3.一燕不能成春. -- 克雷洛 ...查看


  • 素材"聚人气",才能走进作文的"春天里"
  • 2015年6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湖北的高考阅卷工作,作为一线教师亲临高考阅卷现场. 阅卷结束,最大的感受就是,素材的运用还是学生写作最大的"硬伤".阅卷中,我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要么脱离真实生活,出现"假大空&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