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始
元者,万物之始。“元”的含义是本源、根本、首要等。在教学的追根寻源中,首要的任务是把握课标和教材,这是教学的源和根,这也是原点思维的表现,从根本开始;一个教师首先是熟悉课标和教材,才能备好课,上好课。
不仅有“元”的思考,还要在“道”上探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路径,是规则,是规律。乃至是整合之力,兼合之道。把握住教材的核心加以整合,形成了高效教学的路径。整合之力和兼合之道是一名教师走得远,走得好,走得高的教学之道。
所以说课标和说教材的目的不言而喻了。
“元”和“道”的结合要体现在建立正确的教材观上。
所谓的教材观,就是对教材的性质、价值、以及教材的处理基本规律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因为有些教师存在着一些误区:
1.教材就是课程,其实教材仅仅是编者对课程理解的一种体现,有很多空间,需要教师去填补,对课程有建构意识。
2.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等同,“以本为本”,实际上教学是对教材的加工和整合,对教材加以取舍,使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3.对教材的价值理解,有些教师根本不思考。
价值就是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可归纳为:教学活动的凭借价值;教材也是教和学的重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教材是例子,便于学生学完之后,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4.对教材处理基本规律认识有误区,往往就是教一课书,解决一课书,没有将一篇教材放在大的背景下的意识。应该是教一课书,要考虑一个单元,乃至一册书,一个学段的教材联系、地位、价值等等各种关系要理清,加以整合,形成链条式的知识结构。
教也能教得好,学也能学得好,考也能考得好!
所以要对说课标说教材高度重视,从元点思考,对道加以探索,形成两者结合,达到对教材的整合,把握,为课堂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刘建始
元者,万物之始。“元”的含义是本源、根本、首要等。在教学的追根寻源中,首要的任务是把握课标和教材,这是教学的源和根,这也是原点思维的表现,从根本开始;一个教师首先是熟悉课标和教材,才能备好课,上好课。
不仅有“元”的思考,还要在“道”上探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路径,是规则,是规律。乃至是整合之力,兼合之道。把握住教材的核心加以整合,形成了高效教学的路径。整合之力和兼合之道是一名教师走得远,走得好,走得高的教学之道。
所以说课标和说教材的目的不言而喻了。
“元”和“道”的结合要体现在建立正确的教材观上。
所谓的教材观,就是对教材的性质、价值、以及教材的处理基本规律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因为有些教师存在着一些误区:
1.教材就是课程,其实教材仅仅是编者对课程理解的一种体现,有很多空间,需要教师去填补,对课程有建构意识。
2.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等同,“以本为本”,实际上教学是对教材的加工和整合,对教材加以取舍,使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3.对教材的价值理解,有些教师根本不思考。
价值就是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可归纳为:教学活动的凭借价值;教材也是教和学的重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教材是例子,便于学生学完之后,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4.对教材处理基本规律认识有误区,往往就是教一课书,解决一课书,没有将一篇教材放在大的背景下的意识。应该是教一课书,要考虑一个单元,乃至一册书,一个学段的教材联系、地位、价值等等各种关系要理清,加以整合,形成链条式的知识结构。
教也能教得好,学也能学得好,考也能考得好!
所以要对说课标说教材高度重视,从元点思考,对道加以探索,形成两者结合,达到对教材的整合,把握,为课堂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