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空调对环境的影响:

所说的空调的冷源一般为空气,

在空调制冷的时候,室内机所吸取室内空气的热量会通过室外机散热到室外空气中,从而造成室外环境温度的局部升高。扩展开去,许多的室外机运转就造成了大量的热量进入局部空气环境,因此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温度上升,称为: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的定义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无氟空调对环境是否没有影响?

现在一些氟利昂的替代品,如R134A,它的换热效果很好,但它的温室效应很大。还有很多混合式冷媒,如,R406A,是由55%的R22,41%的R142B,4%的R600A混合而成的,但R22和R142B都含氯。

还有R410A,是R32和R125以50%+50%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因为R32和R125中都没有氯,所以被世界广泛推广。但R32却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温室气体。

另外呢,空调对环境的影响只是氯离子对臭氧层的破坏,这只是全球变暖的其中一小部分。

全球变暖呢,是由过多温室气体的过多温室效应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有很多,有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等。温室气体的主要能力是吸收红外线,因为将红外线保存了下来,也就是将红外线的温度保存了下来。大气中本来温室气体的比例很平衡,这样就可以保证地球温度的平衡,地球上的生物都已经适应了这个温度。但因为人为原因,温室气体含量上升,也就是说有更多的红外线被保存了下来,地球大气内的温度也就更高了。

所以,要想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就要解决温室气体的问题。首先要减少人类的日常温室气体排放,之后要逐渐减少大气内的温室气体含量。

【人类与生态环境】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人类自地球母亲的怀抱中孕育、成长、发展,人类的出现,是地球生命进行曲中最动人的乐章。人类自产生后,便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改变自然界,使之更适于自己的生存,这是世界上最积极的实践,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创造性和自身的伟大力量,最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然而,在人们实践的历史过程中,自然界也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而发生变化,在这里,人类发展的历史与自然环境改变的历史是同步的。

在人类诞生的最初时间里,人类文化仍然处于蒙昧阶段,人们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那时,人们依靠自己的四肢,并借助于棍棒、弓箭等简单的工具,谋取着大自然所赐予的食物。这个时期,人类自身的力量几乎等于整个生产力,而且几乎靠直接的体力支出。如果说他们不同于动物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界,那也不过是在大自然规定的生物圈——拥有自然食物的

地域中进行有限的创造性劳动。人类的理性、自由和选择尚处在萌芽之中。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其生产活动已包括种植、畜牧、渔业、林业等劳作,土地成为人们最主要的生命之源。人类的体力以及人类创造的简单农具,使人的劳动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仍然很大,听命于土质的肥沃和上天的雨露,人类创造历史的主动性仍尚在襁褓中,各个民族只能依据自己生活的环境作出不同的选择。

然而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人们从土地种植中获得的食物逐渐超过了在广大地面上猎获和采集食物的数量,人民不再附生于野生动物和植物,人类开始从榨取生物环境向控制生物环境转变,农业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它使人类由原始野蛮的渔猎时代,进入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文明社会,此后,才有了所谓的文明进步。

农业文明的发展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第一个伟大胜利。但是,它同时又是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一次重大冲击。人们用“刀耕火种”这种人类最早的农业技术,砍伐和焚烧森林,在减少植被建造各类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不仅改变许多物种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改变许多物种的性质,更重要的是破坏地球上的植被,而改变了生物圈的面貌。在砍伐林木的坡地和田野上,当大雨降落时冲掉已经疏松的肥沃表土,河流中淤积的泥沙越来越多,洪水泛滥的次数和水中夹带的泥沙逐年增加,大片土地变成沙漠或不毛之地,甚至使世界著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被掩埋在沙漠之下,直到1922年它的古代城市遗址被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挖掘出来以前,人们从未想到过这个古老的印度河文明的存在。鉴于人类的农业活动同破坏森林和土地相联系,使得大地满目黄沙,原来清澈的河水因含沙量过多而变成黄色的,人们因农业文明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而把它称为“黄色文明”。

200多年前以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第二次浪潮”文明。许多国家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由于机器系统的出现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突飞猛进,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和享受的物品不断地被生产出来,涌进市场;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开始作为能源基础,发电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巨大的动力;水、陆、空交通线的建与大规模销售系统的建立,把世界各地连为一体。工业文明的兴起,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直到今天,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这样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

但是,它也无可比拟地加剧着对自然界的作用,从开发森林、土地、渔场和牧场,利用动植物种群,到开发地下能源和其他矿藏,使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扩展到整个生物圈和所有的自然物质,甚至影响到大气圈、水圈、地壳的物质运动,从而形成了对大自然的又一次也是更大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发展,迄今为止大都上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它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人们为了发展工业生产,从自然界取出大量的物质——原料和燃料——通过工业生产过程把它转变为人所需要的产品,同时把大量废气物排放到环境中。这两者——从自然界取出物质和向自然排放废物——都对自然界的原有进程发生重大影响,改变地球上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别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对地球生态发生最重大的影响。例如,它产生浓密的黑烟,不仅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造成空气和水源污染,黑烟还熏黑树干,产生“黑化”现象,在工业发展的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树木、树干被煤烟熏黑后,生活在树干上的昆虫,如蜘蛛、瓢虫和树皮虱子等七十种昆虫,几乎全部由灰色变成黑色型。科

学家把这称为“工业黑化”。现在工业污染仍是世界环境破坏的最重要的方面,并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不断扩大和加剧。鉴于工业文明的这种环境后果,工业文明被称之为“黑色文明”。

本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电子工业、遗传工程等新兴工业为基础的第三次浪潮,使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在信息社会里战略资源是信息,价值的增长是通过信息。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给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增添了新的力量,它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影响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它对环境的意义和影响如下:一方面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有利于解决“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新技术应用于环境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系统,可大大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效率,促进环境保护工作,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带来新的环境问题。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发达国家发展新兴产业,同时,也可能把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就某一地区而言,城市发展新兴产业,传统工业向农村转移。这样,将使污染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其次,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也会产生相应的环境效应,有许多因素是难以预料的。

总之,人类是由大自然演化而生,大自然向人类提供了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资料和环境。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是敬天、敬神,盲目俯首帖耳地顺从自然,以求得自然的恩赐与生存;后是借想象中的宗教、神话英雄来寄托自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意愿。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时人们从自然的奴仆开始上升到平等的关系,人类的意识便萌发了“主宰自然”的欲念,这种欲念的萌生在认识上导致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文明正是沿着这种觉醒的步伐而发展,征服自然,进军宇宙的人类思想应该说是当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精神支柱。然而,就在这个迅速城市化的世界中,古老的生态系统也正在经历着新的挑战,在人类无情的破坏和滥用资源的压力下,我们这个星球的自然系统变的满目疮痍:人口快速膨胀、耕地急剧减少、水陆全面污染、资源开始耗竭、生态整体失调,臭氧屏障趋薄,海水逐年升高,自然灾害频发,虽然直到今天崩溃还没有发生,但大自然所发出的警告却越来越重地笼罩在人类头上。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自然界并没有被打倒。它仍然是拥有巨大力量的 “敌手“,现在它要打出”最后一棒”了,这就是“环境危机”对人类提出严重的挑战。它以自然规律对人的利益的盲目破坏作用为自己开辟道路,迫使人承认自然界的地位和价值。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传统的经济发展,在人统治自然的思想指导下,遵循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方向,常常以浪费资源和损害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的增长,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根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大自然消纳废物的能力也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在发展经济时往往把自然界作为可以随意索取资源的仓库和任意排污的垃圾桶,这是一种线形的和非循环的传统经济发展路线,是反自然的,它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掠夺性:首先,过度的开发土地,滥伐森林,滥垦草场和过度捕捞,导致水土流失、土质恶化,乃至土地完全丧失生产力;植被减少,生物栖息地破坏,生物物种急剧减少,造成人为的生物灭绝。其次,向自然界索取过多,滥用或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导致能源水源土地和许多矿产资源危机。最后,向大自然排放更多废气物,损害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导了致环境质量危机。

总之,人类今天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的,尽管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现实的因而也是合理的,但并不是天经地义的。因为,第一,它是不

公正的。它的采用是一种滥用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行为,一是对他人不公正,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二是对后代不公正,损害了后代的资源开发利用;三是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不公正,损害了生命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持续生存。第二,它是不能长期维持的。地球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没有能力支持这种生产过程的发展。它是不可持续的。第三,它不仅损害了自然界,而且损害了人类自身。由于它损害了文明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莫斯塔法.托尔巴博士所指出的那样:“浪费的生产过程是我们这个对资源如饥似渴的世界所消费不起的愚行,这些生产过程不仅是一种浪费,对发展还是一种威胁。”

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环境问题,但从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人类的基本需求要靠发展经济来满足,持续的经济增长是达到人类福利的手段,而且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最终还是要靠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解决问题而停止发展是极其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传统的发展观仅仅把自然界的价值理解为消费性的价值,否定生态价值的存在,在它看来,人与自然之间,人是一种绝对的主体,而外部的自然界则仅仅是一种供人“占有”、“消费”使用的对象。例如,野生动物的价值就在于它们能够为人类提供肉食、皮毛、蛋类或药材,森林的价值就在于它们能够为人类提供木材,以供人类作燃料、建房、制作各种家具、器皿、纸张或其他用品的材料。总之,自然界对人类来说,仅仅就是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一种工具,在这种价值观的支配下,人们开始了对自然界无节制的征服、支配、掠夺、占用和挥霍,于是,让 “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成了时代的豪言壮语。人们相信,人类活动所受的任何限制都不具有终极的性质,自然界永远是人类的奴仆,我们可以对它任意进行宰割和鞭挞。

然而,当我们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的满足向“自然”开战时,我们是否忘记了我们和自然本身就是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正如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所说的那样:“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如今,自然的回报以有目共睹,世界自然保护同盟主席施里达斯.拉夫尔在谈到臭氧层耗竭和全球变暖对地球及其居民的严重威胁时说:“还有什么其它的可怕事情摆在我们面前?还有什么其它的自我毁灭形式已经无节制的出现并在等着放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对自然界进攻速度的加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提高了我们对环境危机的认识,并加速了我们对危机信号的反应。”

本世纪下半叶,保护环境作为人类的重要行为,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实践。人们在寻找新的发展途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突破便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持续发展”概念,并把它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新的发展定义从人的需要出发,以两个关键性成分为基础:一是人的需要;二是环境限度。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类需要,包括当代人的需要和后代的需要,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但在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时不能对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造成损害,因而要对人类活动施加限制,对满足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对我们的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进行管理,以便使我们拥有的技术和物力同自然系统协调并存,使大自然的恩泽同人类的需要相一致。

代价——人类发展史上最值得铭记的20大教训

上海文化出版社

《代价——人类发展史上最值得铭记的20大教训》

“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1.失落的“伊甸园”——两河流域文明的毁灭

由于土地盐碱化而引起古文明衰亡的最早案例

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古代世界最伟大的三个文明曾经在这里繁荣昌盛。苏美尔、亚述、阿卡德和巴比伦人相继在公元前4000至前2000年间,在这里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令世人叹为观止。然而,这些古文明的发祥地如今却是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不毛之地。

就这个问题,美国亚述学家雅可布生对西亚出土楔形文字史料做过一次深入调查。他发现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壤盐碱化由来已久,始于公元前 2400年的拉格什城邦,不久就发展到幼发拉底河,1000年后盐碱化进一步扩展到古巴比伦。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雷伍德在伊拉克的耶莫组织过一次由地质、气象、动物和植物学家共同参加的大规模跨学科考古发掘,结果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布雷伍德在《伊拉克库尔德史前调查》中这样写道: 人类以及他们从事的农业和牧业,总的来说起一种破坏作用,尽管无人想有意去破坏„„过去曾是丛林的整个平原和切姆查玛克河谷的山麓地区,如今连灌木丛都不存在了。栎树灌木丛在还未长到6英寸之前就被砍伐。由于树林和灌木树的消失以及草地每年春季全被吃光,只剩下草根,土壤大量流失,填入河流„„

2.消失的丝绸之路——被沙漠无情地吞噬的绿洲王国

人类有文字以来最大的土地沙漠化进程

在征服自然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伴随着对地球环境的巨大冲击,以土地沙漠化、盐碱化为代表的生态危机则是这一现象的突出反映。这样的悲剧也发生在中国西部的塔里木盆地。

张骞出使西域时(公元前139年),塔里木盆地还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洲世界。据张骞介绍,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沙漠绿洲上一共有三十六个繁华的城邦国家,史称“西域三十六国”。丝绸之路开通后,国际贸易和东西方艺术文化交流与日俱增,给这些绿洲王国的经济生活带来空前的繁荣。塔里木盆地的居民得以广泛吸收东西方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西域文明。然而,人类与自然的搏斗却是那样残酷无情,具有千年文明史的绿洲王国相继被沙漠无情地吞噬,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后来不得不改由海路进行。

物换星移,流沙终于掩埋了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土地,形成仅次于北非撒哈拉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永远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人迹罕至,与世隔绝,成为世界上最神秘的地区之一。

3. 疯狂的郁金香——荷兰郁金香狂热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投机泡沫事件。

提起郁金香,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被誉为“鲜花之国”的荷兰。的确,荷兰人钟爱郁金香,将其奉为国花,并把它和风车、奶酪和木鞋一起,统称为荷兰的“四大国宝”。每到暮春时节,满山遍野的郁金香争奇斗艳,晶莹修长的叶片,像装满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令人心醉。法国作家大仲马在他的传世名著《黑郁金香》中,曾这样赞美一种名叫“黑寡妇”的黑色郁金香:“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小说家优美的笔调,更为郁金香增添了一层传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然而,如今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曾几何时,郁金香美丽的花朵,竟使无数荷兰人为之疯狂;一枚看起来与洋葱头别无二致的郁金香球茎,竟然价值连城;甚至整个国家,都因郁金香而陷入混乱之中,并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4.最意想不到的灾害——澳大利亚兔灾

人类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生物入侵事件

这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生物入侵灾难之一。兔子并不是澳大利亚土生的,在1859年以前,那里还没有兔子。但在那一年,有一个农民从英格兰带来了一群野兔,共有24只。他完全没有料到,他的这一举动将要引起一场农业灾难。

在澳大利亚,兔子几乎没有什么天敌,所以经过几十年它们已成为一个大问题。它们吃庄稼,毁坏新播下的种子,啃嫩树皮和牙,并且打地洞损坏田地和河堤。筑篱笆也不能阻止它们侵入农民的田地。在几十年时间里,澳大利亚的农业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直到1950年,人们又尝试了一种控制野兔的新方法,一种能杀死兔子的病,即粘液瘤病被引入澳大利亚。科学家先将该病传染给蚊子,然后经蚊子再传染给兔子。粘液瘤病一经引进,它便在整个野兔群中快速传播。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几乎80%的野兔群被消灭了。

5.大繁荣与大萧条——“黑色星期四”股灾

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开端

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的20世纪20年代,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所有美国人敞开自己吝啬的大门。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骛,“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当时人们追求的消费包括收音机、电影、新型电器(吸尘器,冰箱和洗衣机等)、汽车等等。对新汽车的追求永无止境,当福特在1928年宣布他将推出新的A型车时,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对这种尚未谋面的汽车下了订单。 “新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在一片欣欣向荣的环境下,社会中涌动的暗流,像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社会信用受到破坏、上市公司行为扭曲,都被节节攀升的股市和对幸福未来的预期冲得无边无影。

然而,危机可谓出乎所有人预料地不期而至。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突然狂跌,许多人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损失达260亿美元,严重削弱了金融制度,动摇了企业界的信心,使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并引发了持续达十余年之久的“大萧条”。在这次大萧条中,工业、农业、信用危机同时并发,并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工业生产总产值下降36%,世界贸易缩减2/3。

1929 年美国股市的崩溃和随后十年的经济萧条是整个20世纪世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20年代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由于股市预期的财富增长速度大大超出了实质经济能支持的速度,社会又没有及时的纠错机制来制止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的进一步分离,泡沫的继续膨胀就不可避免。

6.横扫美国的“黑龙”——美国西部的黑色风暴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沙尘暴

19 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发展西部又解决饭碗的聪明之举。1860—1890年,90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开垦。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1/3。

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

2400公里、南北宽 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表土送进了大西洋。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这一年的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事后美国不得不专门制定“农业复兴计划”,推行免耕法,建立了国民资源保卫队,实施世界四大造林工程之一——“罗斯福生态工程”,沿西经100度线种植了一条宽100英里、纵贯美国的防护林带,恢复了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才避免了黑风暴的继续肆虐。

7.雾都之痛——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气污染事件

与1952年的状况相比,今天的伦敦是一座洁净的城市。那时候,伦敦有燃煤发电厂,离市中心不远处有许多工厂。大多数住家用烧煤来取暖,以煤为动力的蒸汽机车拉着一节节列车进首都。对小汽车和卡车产生的废气几乎没有控制措施。从所有上述的这些污染源产生的碳、硫化合物和其他化学烟雾,充斥在空气中。在多雾的天气条件下,化合物与雾混合,会产生污染严重的“烟雾”覆盖层。这就是1952年12月5日发生的事情,当时大片雾云降临伦敦。 雾云在城市上空悬浮了5天,逐步变得更脏和更有毒。伦敦市中心空气中的烟雾量几乎啬了10倍。烟雾使数千受害者患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影响肺部的疾病。最后,到12月10日烟雾散去时,估计已有4000人死亡,其中多数是年长者,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8.“疯狂的”塑料工厂——水俣湾污染

历史上最著名的化学污染事件之一

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湾污染,最早显示出征兆的是猫,表明九州这个日本最南面海岛上的水俣小渔村出事了。1953年,那儿的猫开始出现反常行为,它们发疯般地四处奔跑,甚至跳进河里淹死。

不久,村民也开始表露出患病或中毒症状,比如痉挛、言语障碍和失明。至少有150人因此丧命或终生残疾。不少婴儿出生时畸形或脑损伤。

几年前,水俣湾畔建立了一家生产塑料的工厂。它把废料排放到海里,工厂废料中所含的汞使鱼中毒,人和猫吃鱼后也中了毒。但是,工厂主拒绝他人来检查。直到 10年后,工厂主才承认负有责任。该厂于1966年关闭,但那时已给水俣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幸存者面临极度艰难和困苦的生活,随之便是痛苦的过早死亡。

许多家庭必须照料无助的受害者,其中许多是儿童。水俣的年轻妇女怕生孩子,因为怕生下的孩子万一智力迟钝或畸形。

9.成也DDT,败也DDT——DDT的滥用

历史上影响范围最大的化学品污染

1939 年发生了一件事,似乎对全世界的农民以及对诸如疟疾一类热带病流行的地区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有一种新的、“安全的”、名称为滴滴涕(即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的商品名)的杀虫剂被发明了出来。昆虫一碰到它,便因神经系统麻痹而被杀死。将它喷洒在农作物上,或喷洒在带菌昆虫赖以繁殖的沼泽类地区,会收到良好的灭虫效果。 在后来的30年间,千百万吨嘀滴涕在全世界被使用。在非洲,它可能拯救了几百万人的性命。消灭了虫害,农民的收成剧增。

但不久以后,科学家们开始担忧起来,因为有些昆虫对滴滴涕产生了抗药性,药效不如从前那样明显了。后来人们还发现,动物在吃了喷过滴滴涕的植物后,滴滴涕会在体内长期积累。由于滴滴涕在动物体内未被降解,这使人担心它会通过食物链传递下去,最终的受害者必将是人类自己。

对滴滴涕积聚的最初警告信号是来自对鸟类的研究。鸟类从吃下的昆虫那里吸收了滴滴涕,从而使所产的蛋壳变薄。薄蛋壳很容易破碎,致使幼鸟死去。既然滴滴涕能影响鸟类,难道它不会影响人类吗?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都开始禁止使用DDT,直到今天,科学家们还能从许多动物体内检测到DDT。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合适的替代用品,非洲的疟疾又有流传迹象。

10.白色的生命禁区——咸海生态灾难

覆盖面最广、涉及人数最多的生态灾害

曾是世界第4大湖的咸海,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交界处,离塔什干市约640千米。在这里,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灾害。

灾难起源于将该湖周围地区用来种棉花的决策。这一大规模工程,计划将河水改道,流入农田,以灌溉农作物。从1954年开始,苏联在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但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阿姆河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30年间湖岸线后退了10至20公里。

此外,大量的杀虫剂以及其他农用化学品被用增加农作物产量,而这些化学品也排入湖底。当咸海的水平面下降后,这些化学品全暴露在岸边,损害了该地区居民的健康。一件可怕的事实是,在咸海周围地区,每10个婴儿中便有1个在出生后第一年内死去。

由于湖岸线后退,咸海湖底盐碱裸露,周围地区沙化严重,“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接踵而至,不仅使咸海附近的环境荒漠化,白风暴还永久性地毁灭了60%的新垦区,使其成为生命的禁区,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11.可怕的“海豹畸形儿”——“反应停”灾难

历史上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事故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推出了一种新药,据说它能在妊娠期控制精神紧张,防止孕妇恶心,并且有安眠作用。这药名叫“反应停”(即酞胺哌啶酮)。它由美国开发,1957年首次被用于处方,后来在欧洲也可以买到。

到了1960年,医生们对很多新生儿四肢缩短和其他畸形的状况开始产生警觉。究其原因是孕妇服用了“反应停”。该药在1961年被禁用,但当时全世界约有8000名婴儿已经受害。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法律上的交锋,开发“反应停”的医药公司同意赔偿受害者的损失。“反应停”在出售之前,并未仔细检验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反应停儿童”事件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它提醒人们,任何新药在用于临床之前必须经过彻底检验,尤其是用于孕妇的药物。

12.幽灵般的“水怪”——维昂特坝

历史上最严重的水库滑坡失事灾难

横亘于意大利维昂特河上的混凝土拱坝,位于两座陡峭的山坡之间,高858英尺,顶长625英尺。1963年10月9日,贝卢诺附近的一股水流自维昂特大坝上 100米高处直泻而下,在仅仅几秒钟内就淹没了山谷内的5个村庄,4000人丧生。令人奇怪的是,翌日清晨,大坝与水库如常,安然无恙。前一天的晚上的大水,肆虐的“水怪”简直像幽灵一样,转眼就渺无踪迹了,留下的只是死亡和灾难。

后来进行的调查表明,由于连续4周的降雨,没过了大坝边上的山坡,将1.5亿吨的泥石自山坡滑入长7公里、深300米的水库中,使等量的水从库中排出,这些水又席卷了它在山谷中遇到的一切。而大坝的设计者都忽略了这一危险,没有制订持续检查山坡状况及其加固的

措施。

维昂特水坝灾难说明,不听专家意见是愚蠢的。许多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早已忠告过:水坝不可建在这个地方,因为托克山山体不稳。可悲的是,专家的意见最终没被采纳。

13.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杰作”——阿斯旺大坝

负面影响最难消除的水利工程

这是二战后工业文明大规模干扰大自然因而患上世界病的一个典型“病例”。因为它不是农业文明时期农民在自家门口挖个水塘的规模。这项水利工程是大约40年前即1964年,埃及政府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改变了尼罗河——这条世界上最长河流——的流向。当时阿斯旺大坝被认为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杰作,大坝的体积是著名吉萨大金字塔体积的17倍还多! 伟大的古埃及文明同尼罗河是分不开的。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把从埃塞俄比亚高原冲刷下来的大约1.3亿吨沃土留给了尼罗河两岸。古埃及人每年便靠耕种两岸的肥沃良田为生。今天,大自然的这份馈赠已经永远消失了。

当年埃及总统纳赛尔曾夸口说,它是埃及永远繁荣的源泉。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斯旺水坝的功过好像是相互抵消了。它居然引起了那么多的争议!它被赞美为埃及经济繁荣基石的同时,又被斥责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对这项工程的批评是非常尖锐的。其一:丧失了大量富有养料的泥沙沃土。由于失去了泥沙沃土,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的土地开始盐碱化,肥力也丧失殆尽。现在,埃及是世界上最依赖化肥的国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化肥厂正是阿斯旺水电站最大的用户之一。其二:水坝严重扰乱了尼罗河的水文。原先富有营养的泥沙沃土沿着尼罗河冲进地中海,养活了在尼罗河入海处产卵的沙丁鱼。现在沙丁鱼消失了,绝迹了!

14.纸上的“绿色长城”——阿尔及利亚“绿色坝项目”

未能获得理想效果的世界级造林工程

即便是为了生态恢复而实施的生态建设工程,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也会好心无好报。这在世界四大生态造林工程之一的阿尔及利亚“绿色坝项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绿色坝项目是世界级造林工程。为防止撒哈拉沙漠的不断北侵,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从1975年起沿撒哈拉沙漠北缘大规模种植松树。该工程延伸到邻国摩洛哥和突尼斯,绵延1500公里。理论上讲,该工程能使阿尔及利亚林地面积每年扩展10%。但实际上由于在没有弄清当地的生态水和生产水资源状况和环境承载力之前盲目用集约化的方式和单一外来物种搞高强度的生态建设,结果使生态建设反而变成生态灾难:缺水多病虫害的松树纯林有一半未能保存,另有30%成为残次林,沙漠依然在向北扩展。现在该国每年损失的林地超过造林面积。

15.毒气屠城——博帕尔中毒事件

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工业事故

1980 年,印度博帕尔化工厂开始生产一些专治危害小麦害虫的化学农药。1984年12月3日,天还没亮,含有该厂生产的农药成分的毒云笼罩了全城,当时市民们仍在睡梦中。人们从朦胧中被毒气熏醒,头重脚轻,四肢无力,而且得不到任何帮助,约1万人躺在了博帕尔市的大街上,再也没有起来,另外10万人不同程度地中毒。

后来该公司宣布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时说,在甲烷储存罐中错误地倒进了100公升水,水使甲烷的温度升到摄氏200度。然而,储存罐中的冷却系统和一旦毒气外泄时所使用的中和系统均未发生作用,于是,压力挤开了储存罐的阀门,毒气飘散,一场浩劫就这样开始了。

16.欧洲大陆上空的“幽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事故

1986 年4月26日凌晨,苏联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猛烈爆炸,熊熊烈火直升天际,反应堆内放射性物质大量外泄。7天后大火才被扑灭。150多天之后,已报废的4号反应堆被埋在巨大的“石棺”下。苏联当局承认,“事故的原因显然是主观问题,人为的错误”。

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 据认为,电站中石墨燃烧造成了大火,使反应堆中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导致原子堆芯融化,酿成了核能开发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悲剧。这次核污染飘尘给欧洲邻国也带来了严重灾难。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

17.破损的人类保护伞——臭氧层空洞

影响整个地球的环境破坏问题

臭氧层是存在于地球上空16~48千米平流层内薄薄的一层气体。因为它能吸收太阳光中杀伤力很强的光线,特别是紫外线,从而使生命有可能存在,堪称人类的保护伞。

人造卫星上的仪器可以测量臭氧层的厚度和范围。观测证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日渐增大的“空洞”。 200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到创记录的28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澳大利亚。如果到达地球的有害辐射增多,这对动植物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造成的后果之一是人类皮肤癌病例将会增加。

臭氧层发生变化的部分原因是由氟氯碳化物引起的,这类化合物常用生产气雾剂、电冰箱致冷剂、干洗剂以及某些塑料。今天,许多制造商在产品中采用了各种对保护臭氧层有利的化学品。

臭氧层已受到影响的不仅是在南极上空。1988年,曾发现北半球上空臭氧层已比20年前要薄百分之三。这种变化是足以使皮肤癌的病例增加。

18.泡沫掩盖下的深渊——日本房地产泡沫

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房地产泡沫事件

20 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金。日本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但这些资金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结果基本上都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当初,日本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泡沫的危害认识不足,也没有能够及时对房地产市场现状作出正确的评估,纷纷给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发放贷款,形成了房地产不断升值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恶性循环,泡沫越吹越大。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到1988年的短短的3年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暴涨了近两倍,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制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日本经济从此埋下了十多年还未能了结的祸根。

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同时开始暴跌,并一直持续到现在。不动产泡沫破灭带来连锁反应,一些涉足房地产业较深的大企业纷纷倒闭、金融机构不良债权不断增长、几大银行相继倒闭、部分地区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给日本经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导致日本经济十多年来一蹶不振。

19.可怕的“天谴”——“疯牛病”事件

由人类自身行为导致的大规模传染病事件

疯牛病全称为“牛海绵状脑病”,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在牛身上的症状与羊瘙痒症类似,俗称疯牛病。疯牛病在人类中的表现为新型克雅氏症,患者脑部会出现海绵状空洞,导致记忆丧失,身体功能失调,最终神经错乱甚至死亡。

1997年,英国科学家曾经预计,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可能会有1000万人最终死于新型克雅氏症。2002年这一预计数字降为5万人。

疯牛病的传播被认为是因为给牛喂养动物肉骨粉造成的。这种通过喂养肉骨粉为牲畜提供蛋白质的方式已经普遍采用数十年。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动物肉骨粉的制作过程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一种假设认为,是这种炼制过程的变化导致了羊瘙痒病因子的存活,并通过用肉骨粉饲养牛而将羊瘙痒病因子传播给了牛。

到2000年7月,在英国有超过34000个牧场的17万多头牛感染了此病,最高发病时间是在1993年1月,每月至少有1000头牛发病。

有科学家认为,给食草动物喂肉骨粉,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必然会遭到“天谴”。

20.自己制造的“天敌”——“二恶英”事件

影响最大的一次食品污染事故

1999年,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相继发生因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含高浓度二恶英的事件。我国卫生部等部门随即要求各地暂停从这些国家进口乳制品、畜禽类制品(包括原料、半成品),已进口的有关产品一律封存,暂停销售。

20 世纪末的春夏之交极不平静,从5月底开始的“二恶英”事件,不仅给比利时本国造成了近10亿欧元的损失,也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强烈影响。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出紧急反应,我国的有关部门依法暂停进口和禁止销售可能污染的食品。“二恶英”这个陌生的名词一夜之间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6月22日,比利时有关当局宣布,导致比利时饲养业遭受强致癌物质“二恶英”污染的主要原因基本查清:污染的元凶是向动物饲料厂提供原料的比利时福格拉公司。至此,“二恶英” 事件已尘埃落定,可它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多方面的。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最常见的处理垃圾的办法,一是填埋,二是焚烧。尤其是近年来生活垃圾中塑料制品大量增加,因其很难降解,许多地方便采取焚烧的办法。在许多垃圾堆放场所,常常可以看到滚滚的浓烟,以及扑鼻而来的难闻的气味。也许人们没有想到,在焚烧垃圾的过程中,却制造出了人类的天敌“二恶英”。“二恶英”固然可怕,但人类破坏环境的野蛮行为更为可怕。是谁制造了“二恶英”?就是人类自己!

——————————————————————————

环境污染和破坏——人类自掘着的坟墓

大气、水、土地是生命之所以存在的三大要素,三者完美结合,组成了宇宙唯一的生命生态圈。人类在疯狂成长的同时,对三大哺育天使进行了有意无意的致命攻击。

看,我们在呼吸什么——大气污染。

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

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人类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大气污染危害有四:其一,直接吸入毒气致病致死。其二,如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致使地球气温不断上升,以至引发著名的“温室效应”。其三,破坏臭氧层。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地球生命将不能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下生存。

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的150名科学家和辅助人员聚会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进行了一项规模空前的研究,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这项实验表明南极的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并且还在继续扩大,原因是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是破坏了臭氧层。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

其四,酸雨。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

这并非危言耸听。

看,我们在喝什么——水污染。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还可分为海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

五百多年以前,人们就认为饮用流经大城市的河水是危险的,而工业化,人口增长以及新的有毒化学品,使情况愈来愈糟。

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使我们的水道和湖泊中磷酸盐含量日益增多。这种过度营养导致藻类迅猛繁殖。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工业上不妥善处理汞化合物和其它重金属,也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汞通过食物链的进程逐渐集中,最后将对吃鱼的鸟或人类造成严重的神经损坏。

——水污染引起的赤潮泛滥。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在当今工农业的滚滚车轮下,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中国自1933年首次报道以来,至1994年共有194次较大规模的赤潮,其中60年代以前只有4次,1990年后则有157起。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成为死海;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看,我们是怎么住的——大地的污染和破坏。

人类活动对大地的污染和破坏有三大形式。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分为工业、矿业、农业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四大类。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产生超过10 亿吨的垃圾,人均600公斤。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

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吗?

——土地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现象很早就为史书所记载。作为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地质原因。但是,现在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

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中国,由于各大中城市都处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之下,地下水的过度抽采更为严重,导致大部分城市出现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还造成了海水入侵。

地面沉降导致了地表建筑和地下设施的破坏。中国每年因地面沉降导致的经济损失达1亿元人民币以上。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然而在人类的超强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大大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中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据统计,我国每

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 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恶化生态环境。

空调对环境的影响:

所说的空调的冷源一般为空气,

在空调制冷的时候,室内机所吸取室内空气的热量会通过室外机散热到室外空气中,从而造成室外环境温度的局部升高。扩展开去,许多的室外机运转就造成了大量的热量进入局部空气环境,因此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温度上升,称为: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的定义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无氟空调对环境是否没有影响?

现在一些氟利昂的替代品,如R134A,它的换热效果很好,但它的温室效应很大。还有很多混合式冷媒,如,R406A,是由55%的R22,41%的R142B,4%的R600A混合而成的,但R22和R142B都含氯。

还有R410A,是R32和R125以50%+50%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因为R32和R125中都没有氯,所以被世界广泛推广。但R32却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温室气体。

另外呢,空调对环境的影响只是氯离子对臭氧层的破坏,这只是全球变暖的其中一小部分。

全球变暖呢,是由过多温室气体的过多温室效应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有很多,有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等。温室气体的主要能力是吸收红外线,因为将红外线保存了下来,也就是将红外线的温度保存了下来。大气中本来温室气体的比例很平衡,这样就可以保证地球温度的平衡,地球上的生物都已经适应了这个温度。但因为人为原因,温室气体含量上升,也就是说有更多的红外线被保存了下来,地球大气内的温度也就更高了。

所以,要想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就要解决温室气体的问题。首先要减少人类的日常温室气体排放,之后要逐渐减少大气内的温室气体含量。

【人类与生态环境】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人类自地球母亲的怀抱中孕育、成长、发展,人类的出现,是地球生命进行曲中最动人的乐章。人类自产生后,便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改变自然界,使之更适于自己的生存,这是世界上最积极的实践,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创造性和自身的伟大力量,最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然而,在人们实践的历史过程中,自然界也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而发生变化,在这里,人类发展的历史与自然环境改变的历史是同步的。

在人类诞生的最初时间里,人类文化仍然处于蒙昧阶段,人们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那时,人们依靠自己的四肢,并借助于棍棒、弓箭等简单的工具,谋取着大自然所赐予的食物。这个时期,人类自身的力量几乎等于整个生产力,而且几乎靠直接的体力支出。如果说他们不同于动物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界,那也不过是在大自然规定的生物圈——拥有自然食物的

地域中进行有限的创造性劳动。人类的理性、自由和选择尚处在萌芽之中。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其生产活动已包括种植、畜牧、渔业、林业等劳作,土地成为人们最主要的生命之源。人类的体力以及人类创造的简单农具,使人的劳动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仍然很大,听命于土质的肥沃和上天的雨露,人类创造历史的主动性仍尚在襁褓中,各个民族只能依据自己生活的环境作出不同的选择。

然而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人们从土地种植中获得的食物逐渐超过了在广大地面上猎获和采集食物的数量,人民不再附生于野生动物和植物,人类开始从榨取生物环境向控制生物环境转变,农业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它使人类由原始野蛮的渔猎时代,进入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文明社会,此后,才有了所谓的文明进步。

农业文明的发展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第一个伟大胜利。但是,它同时又是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一次重大冲击。人们用“刀耕火种”这种人类最早的农业技术,砍伐和焚烧森林,在减少植被建造各类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不仅改变许多物种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改变许多物种的性质,更重要的是破坏地球上的植被,而改变了生物圈的面貌。在砍伐林木的坡地和田野上,当大雨降落时冲掉已经疏松的肥沃表土,河流中淤积的泥沙越来越多,洪水泛滥的次数和水中夹带的泥沙逐年增加,大片土地变成沙漠或不毛之地,甚至使世界著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被掩埋在沙漠之下,直到1922年它的古代城市遗址被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挖掘出来以前,人们从未想到过这个古老的印度河文明的存在。鉴于人类的农业活动同破坏森林和土地相联系,使得大地满目黄沙,原来清澈的河水因含沙量过多而变成黄色的,人们因农业文明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而把它称为“黄色文明”。

200多年前以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第二次浪潮”文明。许多国家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由于机器系统的出现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突飞猛进,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和享受的物品不断地被生产出来,涌进市场;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开始作为能源基础,发电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巨大的动力;水、陆、空交通线的建与大规模销售系统的建立,把世界各地连为一体。工业文明的兴起,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直到今天,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这样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

但是,它也无可比拟地加剧着对自然界的作用,从开发森林、土地、渔场和牧场,利用动植物种群,到开发地下能源和其他矿藏,使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扩展到整个生物圈和所有的自然物质,甚至影响到大气圈、水圈、地壳的物质运动,从而形成了对大自然的又一次也是更大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发展,迄今为止大都上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它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人们为了发展工业生产,从自然界取出大量的物质——原料和燃料——通过工业生产过程把它转变为人所需要的产品,同时把大量废气物排放到环境中。这两者——从自然界取出物质和向自然排放废物——都对自然界的原有进程发生重大影响,改变地球上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别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对地球生态发生最重大的影响。例如,它产生浓密的黑烟,不仅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造成空气和水源污染,黑烟还熏黑树干,产生“黑化”现象,在工业发展的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树木、树干被煤烟熏黑后,生活在树干上的昆虫,如蜘蛛、瓢虫和树皮虱子等七十种昆虫,几乎全部由灰色变成黑色型。科

学家把这称为“工业黑化”。现在工业污染仍是世界环境破坏的最重要的方面,并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不断扩大和加剧。鉴于工业文明的这种环境后果,工业文明被称之为“黑色文明”。

本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电子工业、遗传工程等新兴工业为基础的第三次浪潮,使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在信息社会里战略资源是信息,价值的增长是通过信息。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给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增添了新的力量,它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影响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它对环境的意义和影响如下:一方面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有利于解决“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新技术应用于环境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系统,可大大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效率,促进环境保护工作,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带来新的环境问题。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发达国家发展新兴产业,同时,也可能把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就某一地区而言,城市发展新兴产业,传统工业向农村转移。这样,将使污染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其次,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也会产生相应的环境效应,有许多因素是难以预料的。

总之,人类是由大自然演化而生,大自然向人类提供了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资料和环境。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是敬天、敬神,盲目俯首帖耳地顺从自然,以求得自然的恩赐与生存;后是借想象中的宗教、神话英雄来寄托自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意愿。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时人们从自然的奴仆开始上升到平等的关系,人类的意识便萌发了“主宰自然”的欲念,这种欲念的萌生在认识上导致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文明正是沿着这种觉醒的步伐而发展,征服自然,进军宇宙的人类思想应该说是当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精神支柱。然而,就在这个迅速城市化的世界中,古老的生态系统也正在经历着新的挑战,在人类无情的破坏和滥用资源的压力下,我们这个星球的自然系统变的满目疮痍:人口快速膨胀、耕地急剧减少、水陆全面污染、资源开始耗竭、生态整体失调,臭氧屏障趋薄,海水逐年升高,自然灾害频发,虽然直到今天崩溃还没有发生,但大自然所发出的警告却越来越重地笼罩在人类头上。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自然界并没有被打倒。它仍然是拥有巨大力量的 “敌手“,现在它要打出”最后一棒”了,这就是“环境危机”对人类提出严重的挑战。它以自然规律对人的利益的盲目破坏作用为自己开辟道路,迫使人承认自然界的地位和价值。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传统的经济发展,在人统治自然的思想指导下,遵循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方向,常常以浪费资源和损害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的增长,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根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大自然消纳废物的能力也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在发展经济时往往把自然界作为可以随意索取资源的仓库和任意排污的垃圾桶,这是一种线形的和非循环的传统经济发展路线,是反自然的,它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掠夺性:首先,过度的开发土地,滥伐森林,滥垦草场和过度捕捞,导致水土流失、土质恶化,乃至土地完全丧失生产力;植被减少,生物栖息地破坏,生物物种急剧减少,造成人为的生物灭绝。其次,向自然界索取过多,滥用或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导致能源水源土地和许多矿产资源危机。最后,向大自然排放更多废气物,损害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导了致环境质量危机。

总之,人类今天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的,尽管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现实的因而也是合理的,但并不是天经地义的。因为,第一,它是不

公正的。它的采用是一种滥用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行为,一是对他人不公正,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二是对后代不公正,损害了后代的资源开发利用;三是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不公正,损害了生命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持续生存。第二,它是不能长期维持的。地球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没有能力支持这种生产过程的发展。它是不可持续的。第三,它不仅损害了自然界,而且损害了人类自身。由于它损害了文明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莫斯塔法.托尔巴博士所指出的那样:“浪费的生产过程是我们这个对资源如饥似渴的世界所消费不起的愚行,这些生产过程不仅是一种浪费,对发展还是一种威胁。”

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环境问题,但从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人类的基本需求要靠发展经济来满足,持续的经济增长是达到人类福利的手段,而且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最终还是要靠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解决问题而停止发展是极其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传统的发展观仅仅把自然界的价值理解为消费性的价值,否定生态价值的存在,在它看来,人与自然之间,人是一种绝对的主体,而外部的自然界则仅仅是一种供人“占有”、“消费”使用的对象。例如,野生动物的价值就在于它们能够为人类提供肉食、皮毛、蛋类或药材,森林的价值就在于它们能够为人类提供木材,以供人类作燃料、建房、制作各种家具、器皿、纸张或其他用品的材料。总之,自然界对人类来说,仅仅就是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一种工具,在这种价值观的支配下,人们开始了对自然界无节制的征服、支配、掠夺、占用和挥霍,于是,让 “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成了时代的豪言壮语。人们相信,人类活动所受的任何限制都不具有终极的性质,自然界永远是人类的奴仆,我们可以对它任意进行宰割和鞭挞。

然而,当我们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的满足向“自然”开战时,我们是否忘记了我们和自然本身就是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正如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所说的那样:“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如今,自然的回报以有目共睹,世界自然保护同盟主席施里达斯.拉夫尔在谈到臭氧层耗竭和全球变暖对地球及其居民的严重威胁时说:“还有什么其它的可怕事情摆在我们面前?还有什么其它的自我毁灭形式已经无节制的出现并在等着放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对自然界进攻速度的加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提高了我们对环境危机的认识,并加速了我们对危机信号的反应。”

本世纪下半叶,保护环境作为人类的重要行为,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实践。人们在寻找新的发展途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突破便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持续发展”概念,并把它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新的发展定义从人的需要出发,以两个关键性成分为基础:一是人的需要;二是环境限度。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类需要,包括当代人的需要和后代的需要,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但在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时不能对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造成损害,因而要对人类活动施加限制,对满足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对我们的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进行管理,以便使我们拥有的技术和物力同自然系统协调并存,使大自然的恩泽同人类的需要相一致。

代价——人类发展史上最值得铭记的20大教训

上海文化出版社

《代价——人类发展史上最值得铭记的20大教训》

“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1.失落的“伊甸园”——两河流域文明的毁灭

由于土地盐碱化而引起古文明衰亡的最早案例

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古代世界最伟大的三个文明曾经在这里繁荣昌盛。苏美尔、亚述、阿卡德和巴比伦人相继在公元前4000至前2000年间,在这里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令世人叹为观止。然而,这些古文明的发祥地如今却是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不毛之地。

就这个问题,美国亚述学家雅可布生对西亚出土楔形文字史料做过一次深入调查。他发现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壤盐碱化由来已久,始于公元前 2400年的拉格什城邦,不久就发展到幼发拉底河,1000年后盐碱化进一步扩展到古巴比伦。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雷伍德在伊拉克的耶莫组织过一次由地质、气象、动物和植物学家共同参加的大规模跨学科考古发掘,结果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布雷伍德在《伊拉克库尔德史前调查》中这样写道: 人类以及他们从事的农业和牧业,总的来说起一种破坏作用,尽管无人想有意去破坏„„过去曾是丛林的整个平原和切姆查玛克河谷的山麓地区,如今连灌木丛都不存在了。栎树灌木丛在还未长到6英寸之前就被砍伐。由于树林和灌木树的消失以及草地每年春季全被吃光,只剩下草根,土壤大量流失,填入河流„„

2.消失的丝绸之路——被沙漠无情地吞噬的绿洲王国

人类有文字以来最大的土地沙漠化进程

在征服自然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伴随着对地球环境的巨大冲击,以土地沙漠化、盐碱化为代表的生态危机则是这一现象的突出反映。这样的悲剧也发生在中国西部的塔里木盆地。

张骞出使西域时(公元前139年),塔里木盆地还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洲世界。据张骞介绍,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沙漠绿洲上一共有三十六个繁华的城邦国家,史称“西域三十六国”。丝绸之路开通后,国际贸易和东西方艺术文化交流与日俱增,给这些绿洲王国的经济生活带来空前的繁荣。塔里木盆地的居民得以广泛吸收东西方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西域文明。然而,人类与自然的搏斗却是那样残酷无情,具有千年文明史的绿洲王国相继被沙漠无情地吞噬,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后来不得不改由海路进行。

物换星移,流沙终于掩埋了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土地,形成仅次于北非撒哈拉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永远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人迹罕至,与世隔绝,成为世界上最神秘的地区之一。

3. 疯狂的郁金香——荷兰郁金香狂热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投机泡沫事件。

提起郁金香,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被誉为“鲜花之国”的荷兰。的确,荷兰人钟爱郁金香,将其奉为国花,并把它和风车、奶酪和木鞋一起,统称为荷兰的“四大国宝”。每到暮春时节,满山遍野的郁金香争奇斗艳,晶莹修长的叶片,像装满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令人心醉。法国作家大仲马在他的传世名著《黑郁金香》中,曾这样赞美一种名叫“黑寡妇”的黑色郁金香:“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小说家优美的笔调,更为郁金香增添了一层传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然而,如今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曾几何时,郁金香美丽的花朵,竟使无数荷兰人为之疯狂;一枚看起来与洋葱头别无二致的郁金香球茎,竟然价值连城;甚至整个国家,都因郁金香而陷入混乱之中,并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4.最意想不到的灾害——澳大利亚兔灾

人类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生物入侵事件

这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生物入侵灾难之一。兔子并不是澳大利亚土生的,在1859年以前,那里还没有兔子。但在那一年,有一个农民从英格兰带来了一群野兔,共有24只。他完全没有料到,他的这一举动将要引起一场农业灾难。

在澳大利亚,兔子几乎没有什么天敌,所以经过几十年它们已成为一个大问题。它们吃庄稼,毁坏新播下的种子,啃嫩树皮和牙,并且打地洞损坏田地和河堤。筑篱笆也不能阻止它们侵入农民的田地。在几十年时间里,澳大利亚的农业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直到1950年,人们又尝试了一种控制野兔的新方法,一种能杀死兔子的病,即粘液瘤病被引入澳大利亚。科学家先将该病传染给蚊子,然后经蚊子再传染给兔子。粘液瘤病一经引进,它便在整个野兔群中快速传播。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几乎80%的野兔群被消灭了。

5.大繁荣与大萧条——“黑色星期四”股灾

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开端

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的20世纪20年代,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所有美国人敞开自己吝啬的大门。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骛,“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当时人们追求的消费包括收音机、电影、新型电器(吸尘器,冰箱和洗衣机等)、汽车等等。对新汽车的追求永无止境,当福特在1928年宣布他将推出新的A型车时,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对这种尚未谋面的汽车下了订单。 “新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在一片欣欣向荣的环境下,社会中涌动的暗流,像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社会信用受到破坏、上市公司行为扭曲,都被节节攀升的股市和对幸福未来的预期冲得无边无影。

然而,危机可谓出乎所有人预料地不期而至。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突然狂跌,许多人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损失达260亿美元,严重削弱了金融制度,动摇了企业界的信心,使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并引发了持续达十余年之久的“大萧条”。在这次大萧条中,工业、农业、信用危机同时并发,并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工业生产总产值下降36%,世界贸易缩减2/3。

1929 年美国股市的崩溃和随后十年的经济萧条是整个20世纪世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20年代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由于股市预期的财富增长速度大大超出了实质经济能支持的速度,社会又没有及时的纠错机制来制止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的进一步分离,泡沫的继续膨胀就不可避免。

6.横扫美国的“黑龙”——美国西部的黑色风暴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沙尘暴

19 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发展西部又解决饭碗的聪明之举。1860—1890年,90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开垦。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1/3。

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

2400公里、南北宽 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表土送进了大西洋。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这一年的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事后美国不得不专门制定“农业复兴计划”,推行免耕法,建立了国民资源保卫队,实施世界四大造林工程之一——“罗斯福生态工程”,沿西经100度线种植了一条宽100英里、纵贯美国的防护林带,恢复了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才避免了黑风暴的继续肆虐。

7.雾都之痛——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气污染事件

与1952年的状况相比,今天的伦敦是一座洁净的城市。那时候,伦敦有燃煤发电厂,离市中心不远处有许多工厂。大多数住家用烧煤来取暖,以煤为动力的蒸汽机车拉着一节节列车进首都。对小汽车和卡车产生的废气几乎没有控制措施。从所有上述的这些污染源产生的碳、硫化合物和其他化学烟雾,充斥在空气中。在多雾的天气条件下,化合物与雾混合,会产生污染严重的“烟雾”覆盖层。这就是1952年12月5日发生的事情,当时大片雾云降临伦敦。 雾云在城市上空悬浮了5天,逐步变得更脏和更有毒。伦敦市中心空气中的烟雾量几乎啬了10倍。烟雾使数千受害者患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影响肺部的疾病。最后,到12月10日烟雾散去时,估计已有4000人死亡,其中多数是年长者,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8.“疯狂的”塑料工厂——水俣湾污染

历史上最著名的化学污染事件之一

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湾污染,最早显示出征兆的是猫,表明九州这个日本最南面海岛上的水俣小渔村出事了。1953年,那儿的猫开始出现反常行为,它们发疯般地四处奔跑,甚至跳进河里淹死。

不久,村民也开始表露出患病或中毒症状,比如痉挛、言语障碍和失明。至少有150人因此丧命或终生残疾。不少婴儿出生时畸形或脑损伤。

几年前,水俣湾畔建立了一家生产塑料的工厂。它把废料排放到海里,工厂废料中所含的汞使鱼中毒,人和猫吃鱼后也中了毒。但是,工厂主拒绝他人来检查。直到 10年后,工厂主才承认负有责任。该厂于1966年关闭,但那时已给水俣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幸存者面临极度艰难和困苦的生活,随之便是痛苦的过早死亡。

许多家庭必须照料无助的受害者,其中许多是儿童。水俣的年轻妇女怕生孩子,因为怕生下的孩子万一智力迟钝或畸形。

9.成也DDT,败也DDT——DDT的滥用

历史上影响范围最大的化学品污染

1939 年发生了一件事,似乎对全世界的农民以及对诸如疟疾一类热带病流行的地区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有一种新的、“安全的”、名称为滴滴涕(即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的商品名)的杀虫剂被发明了出来。昆虫一碰到它,便因神经系统麻痹而被杀死。将它喷洒在农作物上,或喷洒在带菌昆虫赖以繁殖的沼泽类地区,会收到良好的灭虫效果。 在后来的30年间,千百万吨嘀滴涕在全世界被使用。在非洲,它可能拯救了几百万人的性命。消灭了虫害,农民的收成剧增。

但不久以后,科学家们开始担忧起来,因为有些昆虫对滴滴涕产生了抗药性,药效不如从前那样明显了。后来人们还发现,动物在吃了喷过滴滴涕的植物后,滴滴涕会在体内长期积累。由于滴滴涕在动物体内未被降解,这使人担心它会通过食物链传递下去,最终的受害者必将是人类自己。

对滴滴涕积聚的最初警告信号是来自对鸟类的研究。鸟类从吃下的昆虫那里吸收了滴滴涕,从而使所产的蛋壳变薄。薄蛋壳很容易破碎,致使幼鸟死去。既然滴滴涕能影响鸟类,难道它不会影响人类吗?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都开始禁止使用DDT,直到今天,科学家们还能从许多动物体内检测到DDT。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合适的替代用品,非洲的疟疾又有流传迹象。

10.白色的生命禁区——咸海生态灾难

覆盖面最广、涉及人数最多的生态灾害

曾是世界第4大湖的咸海,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交界处,离塔什干市约640千米。在这里,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灾害。

灾难起源于将该湖周围地区用来种棉花的决策。这一大规模工程,计划将河水改道,流入农田,以灌溉农作物。从1954年开始,苏联在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但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阿姆河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30年间湖岸线后退了10至20公里。

此外,大量的杀虫剂以及其他农用化学品被用增加农作物产量,而这些化学品也排入湖底。当咸海的水平面下降后,这些化学品全暴露在岸边,损害了该地区居民的健康。一件可怕的事实是,在咸海周围地区,每10个婴儿中便有1个在出生后第一年内死去。

由于湖岸线后退,咸海湖底盐碱裸露,周围地区沙化严重,“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接踵而至,不仅使咸海附近的环境荒漠化,白风暴还永久性地毁灭了60%的新垦区,使其成为生命的禁区,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11.可怕的“海豹畸形儿”——“反应停”灾难

历史上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事故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推出了一种新药,据说它能在妊娠期控制精神紧张,防止孕妇恶心,并且有安眠作用。这药名叫“反应停”(即酞胺哌啶酮)。它由美国开发,1957年首次被用于处方,后来在欧洲也可以买到。

到了1960年,医生们对很多新生儿四肢缩短和其他畸形的状况开始产生警觉。究其原因是孕妇服用了“反应停”。该药在1961年被禁用,但当时全世界约有8000名婴儿已经受害。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法律上的交锋,开发“反应停”的医药公司同意赔偿受害者的损失。“反应停”在出售之前,并未仔细检验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反应停儿童”事件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它提醒人们,任何新药在用于临床之前必须经过彻底检验,尤其是用于孕妇的药物。

12.幽灵般的“水怪”——维昂特坝

历史上最严重的水库滑坡失事灾难

横亘于意大利维昂特河上的混凝土拱坝,位于两座陡峭的山坡之间,高858英尺,顶长625英尺。1963年10月9日,贝卢诺附近的一股水流自维昂特大坝上 100米高处直泻而下,在仅仅几秒钟内就淹没了山谷内的5个村庄,4000人丧生。令人奇怪的是,翌日清晨,大坝与水库如常,安然无恙。前一天的晚上的大水,肆虐的“水怪”简直像幽灵一样,转眼就渺无踪迹了,留下的只是死亡和灾难。

后来进行的调查表明,由于连续4周的降雨,没过了大坝边上的山坡,将1.5亿吨的泥石自山坡滑入长7公里、深300米的水库中,使等量的水从库中排出,这些水又席卷了它在山谷中遇到的一切。而大坝的设计者都忽略了这一危险,没有制订持续检查山坡状况及其加固的

措施。

维昂特水坝灾难说明,不听专家意见是愚蠢的。许多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早已忠告过:水坝不可建在这个地方,因为托克山山体不稳。可悲的是,专家的意见最终没被采纳。

13.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杰作”——阿斯旺大坝

负面影响最难消除的水利工程

这是二战后工业文明大规模干扰大自然因而患上世界病的一个典型“病例”。因为它不是农业文明时期农民在自家门口挖个水塘的规模。这项水利工程是大约40年前即1964年,埃及政府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改变了尼罗河——这条世界上最长河流——的流向。当时阿斯旺大坝被认为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杰作,大坝的体积是著名吉萨大金字塔体积的17倍还多! 伟大的古埃及文明同尼罗河是分不开的。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把从埃塞俄比亚高原冲刷下来的大约1.3亿吨沃土留给了尼罗河两岸。古埃及人每年便靠耕种两岸的肥沃良田为生。今天,大自然的这份馈赠已经永远消失了。

当年埃及总统纳赛尔曾夸口说,它是埃及永远繁荣的源泉。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斯旺水坝的功过好像是相互抵消了。它居然引起了那么多的争议!它被赞美为埃及经济繁荣基石的同时,又被斥责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对这项工程的批评是非常尖锐的。其一:丧失了大量富有养料的泥沙沃土。由于失去了泥沙沃土,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的土地开始盐碱化,肥力也丧失殆尽。现在,埃及是世界上最依赖化肥的国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化肥厂正是阿斯旺水电站最大的用户之一。其二:水坝严重扰乱了尼罗河的水文。原先富有营养的泥沙沃土沿着尼罗河冲进地中海,养活了在尼罗河入海处产卵的沙丁鱼。现在沙丁鱼消失了,绝迹了!

14.纸上的“绿色长城”——阿尔及利亚“绿色坝项目”

未能获得理想效果的世界级造林工程

即便是为了生态恢复而实施的生态建设工程,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也会好心无好报。这在世界四大生态造林工程之一的阿尔及利亚“绿色坝项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绿色坝项目是世界级造林工程。为防止撒哈拉沙漠的不断北侵,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从1975年起沿撒哈拉沙漠北缘大规模种植松树。该工程延伸到邻国摩洛哥和突尼斯,绵延1500公里。理论上讲,该工程能使阿尔及利亚林地面积每年扩展10%。但实际上由于在没有弄清当地的生态水和生产水资源状况和环境承载力之前盲目用集约化的方式和单一外来物种搞高强度的生态建设,结果使生态建设反而变成生态灾难:缺水多病虫害的松树纯林有一半未能保存,另有30%成为残次林,沙漠依然在向北扩展。现在该国每年损失的林地超过造林面积。

15.毒气屠城——博帕尔中毒事件

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工业事故

1980 年,印度博帕尔化工厂开始生产一些专治危害小麦害虫的化学农药。1984年12月3日,天还没亮,含有该厂生产的农药成分的毒云笼罩了全城,当时市民们仍在睡梦中。人们从朦胧中被毒气熏醒,头重脚轻,四肢无力,而且得不到任何帮助,约1万人躺在了博帕尔市的大街上,再也没有起来,另外10万人不同程度地中毒。

后来该公司宣布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时说,在甲烷储存罐中错误地倒进了100公升水,水使甲烷的温度升到摄氏200度。然而,储存罐中的冷却系统和一旦毒气外泄时所使用的中和系统均未发生作用,于是,压力挤开了储存罐的阀门,毒气飘散,一场浩劫就这样开始了。

16.欧洲大陆上空的“幽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事故

1986 年4月26日凌晨,苏联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猛烈爆炸,熊熊烈火直升天际,反应堆内放射性物质大量外泄。7天后大火才被扑灭。150多天之后,已报废的4号反应堆被埋在巨大的“石棺”下。苏联当局承认,“事故的原因显然是主观问题,人为的错误”。

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 据认为,电站中石墨燃烧造成了大火,使反应堆中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导致原子堆芯融化,酿成了核能开发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悲剧。这次核污染飘尘给欧洲邻国也带来了严重灾难。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

17.破损的人类保护伞——臭氧层空洞

影响整个地球的环境破坏问题

臭氧层是存在于地球上空16~48千米平流层内薄薄的一层气体。因为它能吸收太阳光中杀伤力很强的光线,特别是紫外线,从而使生命有可能存在,堪称人类的保护伞。

人造卫星上的仪器可以测量臭氧层的厚度和范围。观测证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日渐增大的“空洞”。 200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到创记录的28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澳大利亚。如果到达地球的有害辐射增多,这对动植物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造成的后果之一是人类皮肤癌病例将会增加。

臭氧层发生变化的部分原因是由氟氯碳化物引起的,这类化合物常用生产气雾剂、电冰箱致冷剂、干洗剂以及某些塑料。今天,许多制造商在产品中采用了各种对保护臭氧层有利的化学品。

臭氧层已受到影响的不仅是在南极上空。1988年,曾发现北半球上空臭氧层已比20年前要薄百分之三。这种变化是足以使皮肤癌的病例增加。

18.泡沫掩盖下的深渊——日本房地产泡沫

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房地产泡沫事件

20 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金。日本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但这些资金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结果基本上都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当初,日本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泡沫的危害认识不足,也没有能够及时对房地产市场现状作出正确的评估,纷纷给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发放贷款,形成了房地产不断升值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恶性循环,泡沫越吹越大。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到1988年的短短的3年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暴涨了近两倍,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制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日本经济从此埋下了十多年还未能了结的祸根。

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同时开始暴跌,并一直持续到现在。不动产泡沫破灭带来连锁反应,一些涉足房地产业较深的大企业纷纷倒闭、金融机构不良债权不断增长、几大银行相继倒闭、部分地区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给日本经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导致日本经济十多年来一蹶不振。

19.可怕的“天谴”——“疯牛病”事件

由人类自身行为导致的大规模传染病事件

疯牛病全称为“牛海绵状脑病”,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在牛身上的症状与羊瘙痒症类似,俗称疯牛病。疯牛病在人类中的表现为新型克雅氏症,患者脑部会出现海绵状空洞,导致记忆丧失,身体功能失调,最终神经错乱甚至死亡。

1997年,英国科学家曾经预计,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可能会有1000万人最终死于新型克雅氏症。2002年这一预计数字降为5万人。

疯牛病的传播被认为是因为给牛喂养动物肉骨粉造成的。这种通过喂养肉骨粉为牲畜提供蛋白质的方式已经普遍采用数十年。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动物肉骨粉的制作过程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一种假设认为,是这种炼制过程的变化导致了羊瘙痒病因子的存活,并通过用肉骨粉饲养牛而将羊瘙痒病因子传播给了牛。

到2000年7月,在英国有超过34000个牧场的17万多头牛感染了此病,最高发病时间是在1993年1月,每月至少有1000头牛发病。

有科学家认为,给食草动物喂肉骨粉,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必然会遭到“天谴”。

20.自己制造的“天敌”——“二恶英”事件

影响最大的一次食品污染事故

1999年,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相继发生因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含高浓度二恶英的事件。我国卫生部等部门随即要求各地暂停从这些国家进口乳制品、畜禽类制品(包括原料、半成品),已进口的有关产品一律封存,暂停销售。

20 世纪末的春夏之交极不平静,从5月底开始的“二恶英”事件,不仅给比利时本国造成了近10亿欧元的损失,也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强烈影响。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出紧急反应,我国的有关部门依法暂停进口和禁止销售可能污染的食品。“二恶英”这个陌生的名词一夜之间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6月22日,比利时有关当局宣布,导致比利时饲养业遭受强致癌物质“二恶英”污染的主要原因基本查清:污染的元凶是向动物饲料厂提供原料的比利时福格拉公司。至此,“二恶英” 事件已尘埃落定,可它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多方面的。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最常见的处理垃圾的办法,一是填埋,二是焚烧。尤其是近年来生活垃圾中塑料制品大量增加,因其很难降解,许多地方便采取焚烧的办法。在许多垃圾堆放场所,常常可以看到滚滚的浓烟,以及扑鼻而来的难闻的气味。也许人们没有想到,在焚烧垃圾的过程中,却制造出了人类的天敌“二恶英”。“二恶英”固然可怕,但人类破坏环境的野蛮行为更为可怕。是谁制造了“二恶英”?就是人类自己!

——————————————————————————

环境污染和破坏——人类自掘着的坟墓

大气、水、土地是生命之所以存在的三大要素,三者完美结合,组成了宇宙唯一的生命生态圈。人类在疯狂成长的同时,对三大哺育天使进行了有意无意的致命攻击。

看,我们在呼吸什么——大气污染。

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

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人类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大气污染危害有四:其一,直接吸入毒气致病致死。其二,如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致使地球气温不断上升,以至引发著名的“温室效应”。其三,破坏臭氧层。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地球生命将不能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下生存。

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的150名科学家和辅助人员聚会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进行了一项规模空前的研究,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这项实验表明南极的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并且还在继续扩大,原因是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是破坏了臭氧层。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

其四,酸雨。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

这并非危言耸听。

看,我们在喝什么——水污染。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还可分为海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

五百多年以前,人们就认为饮用流经大城市的河水是危险的,而工业化,人口增长以及新的有毒化学品,使情况愈来愈糟。

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使我们的水道和湖泊中磷酸盐含量日益增多。这种过度营养导致藻类迅猛繁殖。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工业上不妥善处理汞化合物和其它重金属,也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汞通过食物链的进程逐渐集中,最后将对吃鱼的鸟或人类造成严重的神经损坏。

——水污染引起的赤潮泛滥。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在当今工农业的滚滚车轮下,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中国自1933年首次报道以来,至1994年共有194次较大规模的赤潮,其中60年代以前只有4次,1990年后则有157起。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成为死海;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看,我们是怎么住的——大地的污染和破坏。

人类活动对大地的污染和破坏有三大形式。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分为工业、矿业、农业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四大类。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产生超过10 亿吨的垃圾,人均600公斤。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

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吗?

——土地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现象很早就为史书所记载。作为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地质原因。但是,现在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

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中国,由于各大中城市都处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之下,地下水的过度抽采更为严重,导致大部分城市出现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还造成了海水入侵。

地面沉降导致了地表建筑和地下设施的破坏。中国每年因地面沉降导致的经济损失达1亿元人民币以上。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然而在人类的超强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大大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中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据统计,我国每

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 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恶化生态环境。


相关文章

  • 论文: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 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 在史前自然环境下,地球环境是一个很缓慢的变化过程.但是由于近代人类活动对环境.气候的影响,产生了很多气候效应.地球气候处于快速变化的过程.但人类社会进入农业社会以后,由于农耕的需要,曾大面积砍伐或焚烧森林,疏干或围 ...查看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 共5节(总35-39)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课标要求][教学目标] 布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通过分析各种景观图和分布图,学生能够分析说明地形.气候 ...查看


  • 浅谈人与人口对环境的区别影响
  • 浅谈人与人口对环境的区别影响 作者:任 娟 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1期 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然而伴随而来的,是世界人口.环境.粮食.能源四大危机的日益严峻,人类所生存的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 ...查看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必修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测试要点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具体测试内容1: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 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 ...查看


  • 人地关系_人地关系系统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 文章编号:1000-8462(2001)05-0532-06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系统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杨青山,梅 林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吉林长春 130024)¹ 摘 要:本文从人地关系属于广义的生态学范畴出发,参照生态学模式,认 ...查看


  • 地球环境与生命过程
  • 第19卷第5期2004 年10月 1001-8166 0706-06 文章编号:(2004)05-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ESIN EARTH SCIENCE Vol.19 No.5 O ct.,2004 地球环境与生命过程 周广胜,周 ...查看


  • 我看人地关系理论
  • 我看人地关系理论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也相应地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本文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近现代阶段的人地关系的理论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人地关系协 ...查看


  • 海洋环境科学
  •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引起的海洋环境的变化及造成的影响和保护海洋环境的学科.保护海洋环境是人类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提和保证,是海洋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它是综合应用海洋科学各分支学科知识,结合社会.法律.经济因素 ...查看


  • 三年级环保教案
  • 环境和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我们 ...查看


  •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初论
  •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初论 摘要: 在经过漫长的奋斗之后,人类在改造自然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极其突出的成绩.但是,就像每一个硬币都有两面一样,事物有其两面性,有发展必然也就有牺牲:生态的破坏与环境的污染.所以为了人类事业的向前发展,保护环境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