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教学_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语文教学之电教媒体的使用

壶瓶山镇完全小学 唐小童

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广泛推广和运用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趋势。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为了给学生一个生动的画面而运用电教手段,而应该以发展思维为目的,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确定思维启发点,捕捉运用电教媒体的最佳时机,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通过形象的感知,使视觉、听觉与深入思考结合起来,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等。

【关键词】:

电教媒体 主体意识 激发 兴趣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许多学校已得到广泛运用。但凡事都有一个“度”,所谓的“黄金比例”、“黄金分割线”就是指最合理的“度”的状态。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有赖于电教手段、电教媒体的运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地说,它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学习兴趣的“发生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1、形象导入,激情引趣。

上课开始,就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先播放一段漓江两岸迷人风光的录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设置疑问,引人入胜。

设疑置问,就是要促使学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首先播放地震中的灾难场面,让学生看一看,初步感受地震的突如其来。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你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吗,灾难中的儿子还活着吗?”此时此刻,无需多说,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了情境之中,产生了“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

二、积极思维的“推动器”。

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受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设情境,引发思维。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的。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当讲到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时。要求学生在瞪着、迸射、坚决等词语下加着重号来认真体会并提问:瞪着、迸射还可用哪些词语来代替?在学生回答可用看着、瞧着、射出、发出等词语后紧接着提问:“那么为什么不用刚才说的词语呢?”学生一时议论纷纷,此时打开录像,让学生从录像中体会到这些字词、语言充分地表达了董存瑞对敌人的强烈憎恨和炸堡不可动摇的决心,从而理解这是他关键时刻能舍身的思想基础。

2、创设情境,化抽象为表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理解和认识,借助电教手段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没有感性认识,特别对爬山虎的脚在爬墙时的一系列动作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对文中的有关动作描写的词语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时及时出示教学录像,让学生一看便明白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以及满墙绿叶在风儿吹动时泛起层层涟漪的动态美。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是将爬山虎的脚在

三、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1、情境再现,以境激情。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如老师过渡:“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愤怒之情油然而生。

2、制造气氛,渲染氛围。

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这方面,不乏优秀的案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教学,教师一开始用幻灯机打出周总理的遗像并播放悲壮的哀乐,与此同时,教师用低沉哀痛的声音对学生说:“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早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的遗像,听着哀悼周总理的哀乐,和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配乐朗诵录音,低沉悲壮的音乐,悲痛欲绝的朗诵,教师执着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全身心地融入了课文中,自然地产生了对总理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非一日之功,但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益高,教学效果好。它,无疑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

语文教学之电教媒体的使用

壶瓶山镇完全小学 唐小童

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广泛推广和运用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趋势。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为了给学生一个生动的画面而运用电教手段,而应该以发展思维为目的,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确定思维启发点,捕捉运用电教媒体的最佳时机,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通过形象的感知,使视觉、听觉与深入思考结合起来,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等。

【关键词】:

电教媒体 主体意识 激发 兴趣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许多学校已得到广泛运用。但凡事都有一个“度”,所谓的“黄金比例”、“黄金分割线”就是指最合理的“度”的状态。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有赖于电教手段、电教媒体的运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地说,它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学习兴趣的“发生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1、形象导入,激情引趣。

上课开始,就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先播放一段漓江两岸迷人风光的录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设置疑问,引人入胜。

设疑置问,就是要促使学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首先播放地震中的灾难场面,让学生看一看,初步感受地震的突如其来。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你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吗,灾难中的儿子还活着吗?”此时此刻,无需多说,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了情境之中,产生了“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

二、积极思维的“推动器”。

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受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设情境,引发思维。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的。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当讲到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时。要求学生在瞪着、迸射、坚决等词语下加着重号来认真体会并提问:瞪着、迸射还可用哪些词语来代替?在学生回答可用看着、瞧着、射出、发出等词语后紧接着提问:“那么为什么不用刚才说的词语呢?”学生一时议论纷纷,此时打开录像,让学生从录像中体会到这些字词、语言充分地表达了董存瑞对敌人的强烈憎恨和炸堡不可动摇的决心,从而理解这是他关键时刻能舍身的思想基础。

2、创设情境,化抽象为表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理解和认识,借助电教手段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没有感性认识,特别对爬山虎的脚在爬墙时的一系列动作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对文中的有关动作描写的词语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时及时出示教学录像,让学生一看便明白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以及满墙绿叶在风儿吹动时泛起层层涟漪的动态美。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是将爬山虎的脚在

三、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1、情境再现,以境激情。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如老师过渡:“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愤怒之情油然而生。

2、制造气氛,渲染氛围。

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这方面,不乏优秀的案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教学,教师一开始用幻灯机打出周总理的遗像并播放悲壮的哀乐,与此同时,教师用低沉哀痛的声音对学生说:“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早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的遗像,听着哀悼周总理的哀乐,和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配乐朗诵录音,低沉悲壮的音乐,悲痛欲绝的朗诵,教师执着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全身心地融入了课文中,自然地产生了对总理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非一日之功,但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益高,教学效果好。它,无疑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关文章

  • 中小学远程教育及现代教育技术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结题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自2009年立项以来,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已完成了预期的目标.现将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二.课题研究的认识: 1.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 ...查看


  • 台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 附件: 台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等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中学组: 一等奖: 温岭中学 余卜秋 姜瑞华 <探究化学实验室环境,有效保障实验者健康> 温岭松门中学 赵钦亮 颜君辉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 ...查看


  • 小学英语课程整合论文发挥电教优势
  • 小学英语课程整合论文_发挥电教优势,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整体发展 作者:潘林峰 一.认识小学英语教学规律,领会英语电教功能. 1.领会英语电教功能是实施电化教学的前提.目前,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整体改革普通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电 ...查看


  • 课题研究方案
  • 课题研究方案 一. 课题名称:多媒体网络开放式教与学 二.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是以开发人的脑力资源为主的教育,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个性化的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为此提供了全新的 ...查看


  • 胜利小学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
  • 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葫芦岛市胜利小学创建于1962年,位于葫芦岛市连山区胜利路中段,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学校.几年来,学校积极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建设了成熟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培训师资队伍,运用信息技术,开 ...查看


  • 6.调查报告和论文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平河中心学校 675911 李志才 [摘要] 随着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历史进入了以信息化和知识化经济为重要标志的新时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幅度地改变了小学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 ...查看


  •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数学课程资源整合"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数学课程资源整合"的课题研究实施 方案 龙门中心小学 人类已经迈进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信息成为构成现实世界 不可缺少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我校不仅在学科中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同时 ...查看


  • 怎样才能教好小学语文
  • 浅谈小学语文电教辅助教学的作用 河北省魏县北皋镇东坡头小学常明 [摘要]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交叉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 ...查看


  •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 作者:曾祥翊赵宝和 电化教育 1995年05期 在<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的实验研究中,北京市宏庙小学和北京电教馆语文课题研究组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研究开发了"小语'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模式&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