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打不成器" 7成家长曾对孩子施暴

信“不打不成器” 7成家长曾对孩子施暴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撰稿时间 2010-11-5

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卉卉睡熟了,家住江苏镇江的王女士,无意中看到了女儿写的第一篇日记《我的愿望》,当看到用汉语拼音拼出的日记的第一句竟然是“我的愿望是妈妈不要打骂我,还希望妈妈不要烦我 ”时,王女士忍不住泪流满面。

在我国,“不打不成器”的传统观念仍然很严重,许多家长认为打孩子天经地义。虽然现代父母暴力惩罚、打骂孩子的现象已远远不如以前那么频繁和严重,但不代表这种伤害就消失了。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首份亲子交流现状调查报告显示,7成以上的家长曾对孩子实施暴力。

近年来,家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家长在“武力”教育孩子时,往往因情绪激动而怒不择物,抓着啥打啥,家长对孩子施暴致死致残并非个案。

2010年4月,在广东顺德开面食店的福建籍家长因9岁的女儿拒绝上补习班,当街猛打,后因用力过猛致女童死亡。

2010年3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某小区一名11岁的男孩被其父施暴致死,警察赶到后将正拿刀子准备自杀的孩子的父亲邓某带走。

2009年6月,河南郑州三岁的儿童小荃,因记不得香蕉的“蕉”字怎么念,就被亲生的父母殴打致死。

2009年6月,一名9岁男童因未将300元托管费交给托管中心,儿童节晚上在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家中受其母虐待后死亡。

一年级小学生卉卉用汉语拼音拼写的第一篇日记:“我的愿望是妈妈不要打骂我,还希望妈妈不要烦我 ”资料图片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雪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从立法上“对未成年人禁止家庭暴力”的相关规定缺少完整性、系统性的可具体操作的实施细则,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度明显不足。同时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往往容易接受并使用暴力,还有可能将这种暴力行为延续至下一代。

在外面特和气的妈妈,怎么在家有时像魔鬼

10岁的安安品学兼优,每天送他上学的漂亮妈妈和蔼可亲,这样的家庭总是让人羡慕。然而安安的同学却不止一次听到他的抱怨,“你别看我妈在外面跟谁都特和气,但回到家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据安安的同学反映,安安的妈妈为了能让安安小升初时上一个重点中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给安安报了各种课外培训班。“有时因为我想多玩一会或是单词少背了几个,我妈妈就会用尺子甚至跳绳打我。”安安委屈的对记者说。“有一次,要不是我躲得快,我妈妈从厨房里扔出的飞刀就扎着我了,我们家墙上至今还留着那个小刀子扎过的痕迹呢。妈妈有时看起来像魔鬼 ”

同样,安安的同学机灵可爱的小龙提起自己的挨打经历也是一肚子的委屈,“我爸一般急了就用他的皮带打我,挺疼挺疼的。”小龙说,有一次自己的数学考得不理想,没敢给家长看试卷,就自己模仿爸爸的笔迹签了字,但最后还是被老师发现告诉了家长,“那次我印象特深,好几天屁股上的红印子都没掉。”

记者问:“那你以后还敢不给你爸看卷子吗?”

“不敢了。”小龙笑着说。

记者在北京一所小学门口随机采访了几名小学生,在听到“是否在家里有挨打经历”时,多数孩子都是点头承认,“爸妈也是为我好,尽管他们气急了会打我,但 挨打 并不经常发生。”

亲子交流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打孩子的原因中,孩子撒谎是最主要的原因,占了34.5%,其次是不服从家长命令或者待人接物失礼。

“天使”变“野兽”

“小时候尝尽家暴的苦头,发誓一定要做个绝对不打孩子的妈妈。可是,做不到啊做不到啊 ”周女士提起自己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情绪就有点控制不了了。“对他,我基本上是在天天上演 天使与野兽 。”

在政府做公务员的周女士每天按时按点接送孩子上下学,回家后还要赶紧做饭、管孩子,紧紧张张地,总希望儿子能自觉迅速地将十几分钟的作业做完。然而事与愿违,“每天一开始我都会像温柔的天使一样, 宝贝,你看作业很少很简单对吧?我们赶快写完,写完后就下楼玩或者自己看书,或者吃好吃的 ,总之一切他喜欢的都会发生。”儿子一般这时的回答都非常坚定,“放心吧妈妈,你忙你的去吧!”

然而,5分钟过去了,儿子的作业好像什么都没有开始,也不知他在那忙活什么,周女士说,这时候“天使”基本上快绷不住了,“你怎么还不快点,今天这点作业要是老让人催着,可就没劲了”。接下来,10分钟后,再去窥视儿子,还是什么都没开始,“你怎么还在玩,玩什么,铅笔、橡皮、尺子都有什么好玩的。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是不是非得 敬酒不吃吃罚酒 ”。索性,气呼呼的周女士开始坐在儿子旁边监工,“妈妈,我要喝水,”“喝!”“妈妈,我要臭臭,”“拉!” 20分钟后儿子从厕所出来,一个小时已过去了,儿子的作业一点也没做,“天使”变“野兽”终于爆发了

“事后,看着儿子胳膊上被自己打的红印子,我真的很后悔,但那一刻我好像控制不了自己了。”周女士说。

采访中,多数家长对于打孩子有内疚感,并表示会在今后的教育中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找到更好的方法教育孩子。但仍有部分家长认为“打孩子是为了他好”,是自己家庭内部的事,别人没有权利干涉。“难道我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碰了?”一位接受采访的家长表示。

目前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中,有不少已为人父母。2009年,济南市青少年研究所在对独生子女父母教育下一代方式的调查中发现,一半以上父母会采取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

调查中,承认“经常打骂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有5.94%;承认“偶尔会打骂孩子,孩子气得你没办法”的高达48.51%;表示“从不打骂孩子,打骂孩子是家长无能的表现,也是违法的”有36.63%;选择“其他”的占8.91%。

调查显示,有一半多家长的儿童权力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采取打骂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决。周女士说:“在中国,可能家长权利在没有监管的前提下,多数人会像我一样打孩子无所顾忌。”

同样,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理念的人不在少数。家有一个小学生的家长冯先生就是持这种观念的人,“打孩子是愚蠢的行为,我坚决反对打孩子,打孩子是父母没有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种表现。”

在美国没有家长敢轻易触犯法律

“我现在基本上天天哄着他,哪敢碰他一根手指头,人家小人的人身权利不容侵犯。”目前在美国东部生活的程女士说起自己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康康简直是哭笑不得。在美国出生的康康为了方便学习汉语,小学一二年级是在国内度过的,和国内的孩子一样接受着中国的传统教育,当然也包括适应犯错误时妈妈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发飙”,渐渐地康康已能通过妈妈“发飙”的级别来判断自己错误程度。在妈妈眼里,康康是个听话的乖孩子。

三年级全家回到美国,康康入读一所公立小学,变化也就此开始了。程女士说,慢慢地发现康康渐渐“越来越不听话了”,有时候放学回家妈妈对康康说,“快去练会儿琴吧。”

“我这会儿没兴趣练,我想玩。”康康说。

“那哪行,必须练,否则 ”话说一半,程女士赶紧“刹车”。因为她知道接下来那个在国内经常被妈妈把屁股打得通红的康康肯定会说,“你威胁我,我告老师。”

程女士说,美国的小学特别重视对孩子人身权利的教育,告诉孩子们每个人的身体不容侵犯,包括自己的爸爸妈妈。同样家长也不可以强迫或者威胁孩子做自己不愿意不喜欢的事情,包括一些课外班、选修课等,注重培养孩子自觉自愿的学习兴趣。老师总是适时地提醒孩子,当家长有侵权行为时要及时报告老师、邻居或直接拨打“911”,“孩子们别的记不住,但 911 的号码他们记得清楚着呢。”程女士笑着说。

程女士说,像电影《刮痧》一样,许多华人家庭使用被中国人认为再正常不过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时,却不知不觉地就触犯了美国关于儿童保护的相关法律,“对华人家长来说,这是一门学问,要认真学习。”

程女士说自己很清楚,当同样是华人家庭的邻居在大吼大叫地教育孩子时,“我们可能没觉得怎样,但另外的邻居报警了,他们认为孩子当时的处境非常危险,已经失去理智的父母下一步不知要对弱小的孩子做出什么更大的人身威胁。”

程女士说,在美国关于保护儿童的相关法律各州都有所不同,但家长基本都知道,当警察第一次接到报警时,家长就意味着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失去对孩子的监护权,同时家长在得到相应处罚外孩子的各种费用同样需要你“买单”。当警察第三次接到报警时,那么这个孩子的家长就意味着永远失去了对孩子的监护权。“所以在美国没人敢轻易去尝试着用暴力手段来教育孩子。”

程女士现在更多时候是通过和老师、家长探讨沟通怎样更科学有效地教育孩子,“在美国要想合理合法地 收拾 康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程女士笑着说。

“在美国《防止儿童遭受虐待法案》中有明确规定的 强制报告 制度,只要有理由怀疑儿童在家庭中可能遭受暴力就可以报告,即与孩子接触人员,如邻居、医生、教师、卫生保健人员等在了解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时能积极有效快速报告的制度。”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雪梅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目前儿童家庭暴力在我国由于对监护人监督制度、强制报告制度等的缺失,导致家庭暴力缺乏有效的监测和信息来源机制,本来就弱小的孩子在遭受家暴时往往不能及时得到外界帮助和干预。

缺乏有效惩戒,施暴父母藐视法律

“现在社会上对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概念非常不准确,大众普遍认为只有具有一定严重伤害后果的打孩子行为才算是针对孩子的家庭暴力。”张雪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合理化了打孩子的现象,“大众普遍认为打孩子是在教育孩子,是为孩子好,打几下孩子不是家庭暴力。”同时,专家认为在当下社会中,父母打孩子现象在家庭中是比较常见的,加之社会大众的包容态度,即使邻里亲属知道也不会报警。

张雪梅说,目前从我国相关立法来看,对未成年人禁止家庭暴力的规定非常严格,其中《未成年保护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中都非常严格的涉及对未成年人禁止家庭暴力的法律要求。但从这些对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规定中来看都是非常原则性规定,且散落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中。张雪梅指出,“从立法上来说, 对未成年人禁止家庭暴力 的相关规定缺少完整、系统性的可具体操作的实施细则,许多法律规定主要关注的是妇女,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度明显不足,没有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区别开来。”

此外在家庭中,父母的辱骂以及带有歧视性的语言同样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伤害。

专家表示,针对父母施暴的情况,有关部门基本上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后果严重的根据法律规定还可以撤销监护资格。然而,由于相关法律配套制度不完善,因为缺乏有效的惩戒,一些施暴父母藐视法律;另一方面,对于遭受暴力侵害的未成年人,在家庭中将会面临更严重的伤害。

儿童家庭暴力是对儿童极端的伤害

如今家长所受各方面的压力增大、家长对孩子学业期望值的增加以及新时期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使得一些家庭中打骂现象变成暴力事件并不断升级。这不仅给孩子带来精神与肉体的双重伤害,也是孩子不良性格形成的重要诱因。

父母打孩子往往出于一时冲动,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如果经常打孩子,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诸如懦弱、孤独、固执、粗暴、阳奉阴违等等。此外,儿童时期的孩子能够清楚地记住父母对自己曾经的暴力行为,给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未成年人家庭暴力是对孩子极端的伤害。”张雪梅说,孩子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遭受家庭暴力,往往都会容易接受并使用暴力。这是一种“暴力循环”现象。“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还会让孩子误认为,使用暴力手段就能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当孩子面临纠纷时,有可能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来自“儿童安全与社会责任 为了孩子”国际论坛的一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显示,性格暴躁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在动因,而父母的打骂则是未成年人不良性格产生的重要根源。父母的暴力行为成为孩子的攻击性示范。

张雪梅认为,由于一些困难家庭缺少社会福利支持,家庭经济能力失衡,“打孩子”往往成了家长的某种“出气”手段。社会相关机构应该对这些可能存在潜在危险的“高危家庭”予以支持,要帮助教育家长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

“孩子并非私人财产,即使父母,也没有打骂孩子的权力。”张雪梅说,对未成年人的暴力行为较对妇女施暴更隐蔽,他们弱小到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她认为,对身处家庭暴力中的孩子,要推动多部门联合出台保护机制,才能帮助受虐儿童走出暴力。

法律释义:

家庭暴力,顾名思义,是发生在家庭中的、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的人之间的一种暴力行为,这种暴力一般是对身体的摧残、折磨、伤害,手段多采用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残害身体健康的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指的是家长滥用打骂等方式管教孩子,给孩子身心造成极大伤害的暴力行为。(强晓玲)

  

您已欣赏本篇

信“不打不成器” 7成家长曾对孩子施暴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撰稿时间 2010-11-5

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卉卉睡熟了,家住江苏镇江的王女士,无意中看到了女儿写的第一篇日记《我的愿望》,当看到用汉语拼音拼出的日记的第一句竟然是“我的愿望是妈妈不要打骂我,还希望妈妈不要烦我 ”时,王女士忍不住泪流满面。

在我国,“不打不成器”的传统观念仍然很严重,许多家长认为打孩子天经地义。虽然现代父母暴力惩罚、打骂孩子的现象已远远不如以前那么频繁和严重,但不代表这种伤害就消失了。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首份亲子交流现状调查报告显示,7成以上的家长曾对孩子实施暴力。

近年来,家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家长在“武力”教育孩子时,往往因情绪激动而怒不择物,抓着啥打啥,家长对孩子施暴致死致残并非个案。

2010年4月,在广东顺德开面食店的福建籍家长因9岁的女儿拒绝上补习班,当街猛打,后因用力过猛致女童死亡。

2010年3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某小区一名11岁的男孩被其父施暴致死,警察赶到后将正拿刀子准备自杀的孩子的父亲邓某带走。

2009年6月,河南郑州三岁的儿童小荃,因记不得香蕉的“蕉”字怎么念,就被亲生的父母殴打致死。

2009年6月,一名9岁男童因未将300元托管费交给托管中心,儿童节晚上在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家中受其母虐待后死亡。

一年级小学生卉卉用汉语拼音拼写的第一篇日记:“我的愿望是妈妈不要打骂我,还希望妈妈不要烦我 ”资料图片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雪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从立法上“对未成年人禁止家庭暴力”的相关规定缺少完整性、系统性的可具体操作的实施细则,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度明显不足。同时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往往容易接受并使用暴力,还有可能将这种暴力行为延续至下一代。

在外面特和气的妈妈,怎么在家有时像魔鬼

10岁的安安品学兼优,每天送他上学的漂亮妈妈和蔼可亲,这样的家庭总是让人羡慕。然而安安的同学却不止一次听到他的抱怨,“你别看我妈在外面跟谁都特和气,但回到家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据安安的同学反映,安安的妈妈为了能让安安小升初时上一个重点中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给安安报了各种课外培训班。“有时因为我想多玩一会或是单词少背了几个,我妈妈就会用尺子甚至跳绳打我。”安安委屈的对记者说。“有一次,要不是我躲得快,我妈妈从厨房里扔出的飞刀就扎着我了,我们家墙上至今还留着那个小刀子扎过的痕迹呢。妈妈有时看起来像魔鬼 ”

同样,安安的同学机灵可爱的小龙提起自己的挨打经历也是一肚子的委屈,“我爸一般急了就用他的皮带打我,挺疼挺疼的。”小龙说,有一次自己的数学考得不理想,没敢给家长看试卷,就自己模仿爸爸的笔迹签了字,但最后还是被老师发现告诉了家长,“那次我印象特深,好几天屁股上的红印子都没掉。”

记者问:“那你以后还敢不给你爸看卷子吗?”

“不敢了。”小龙笑着说。

记者在北京一所小学门口随机采访了几名小学生,在听到“是否在家里有挨打经历”时,多数孩子都是点头承认,“爸妈也是为我好,尽管他们气急了会打我,但 挨打 并不经常发生。”

亲子交流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打孩子的原因中,孩子撒谎是最主要的原因,占了34.5%,其次是不服从家长命令或者待人接物失礼。

“天使”变“野兽”

“小时候尝尽家暴的苦头,发誓一定要做个绝对不打孩子的妈妈。可是,做不到啊做不到啊 ”周女士提起自己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情绪就有点控制不了了。“对他,我基本上是在天天上演 天使与野兽 。”

在政府做公务员的周女士每天按时按点接送孩子上下学,回家后还要赶紧做饭、管孩子,紧紧张张地,总希望儿子能自觉迅速地将十几分钟的作业做完。然而事与愿违,“每天一开始我都会像温柔的天使一样, 宝贝,你看作业很少很简单对吧?我们赶快写完,写完后就下楼玩或者自己看书,或者吃好吃的 ,总之一切他喜欢的都会发生。”儿子一般这时的回答都非常坚定,“放心吧妈妈,你忙你的去吧!”

然而,5分钟过去了,儿子的作业好像什么都没有开始,也不知他在那忙活什么,周女士说,这时候“天使”基本上快绷不住了,“你怎么还不快点,今天这点作业要是老让人催着,可就没劲了”。接下来,10分钟后,再去窥视儿子,还是什么都没开始,“你怎么还在玩,玩什么,铅笔、橡皮、尺子都有什么好玩的。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是不是非得 敬酒不吃吃罚酒 ”。索性,气呼呼的周女士开始坐在儿子旁边监工,“妈妈,我要喝水,”“喝!”“妈妈,我要臭臭,”“拉!” 20分钟后儿子从厕所出来,一个小时已过去了,儿子的作业一点也没做,“天使”变“野兽”终于爆发了

“事后,看着儿子胳膊上被自己打的红印子,我真的很后悔,但那一刻我好像控制不了自己了。”周女士说。

采访中,多数家长对于打孩子有内疚感,并表示会在今后的教育中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找到更好的方法教育孩子。但仍有部分家长认为“打孩子是为了他好”,是自己家庭内部的事,别人没有权利干涉。“难道我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碰了?”一位接受采访的家长表示。

目前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中,有不少已为人父母。2009年,济南市青少年研究所在对独生子女父母教育下一代方式的调查中发现,一半以上父母会采取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

调查中,承认“经常打骂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有5.94%;承认“偶尔会打骂孩子,孩子气得你没办法”的高达48.51%;表示“从不打骂孩子,打骂孩子是家长无能的表现,也是违法的”有36.63%;选择“其他”的占8.91%。

调查显示,有一半多家长的儿童权力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采取打骂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决。周女士说:“在中国,可能家长权利在没有监管的前提下,多数人会像我一样打孩子无所顾忌。”

同样,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理念的人不在少数。家有一个小学生的家长冯先生就是持这种观念的人,“打孩子是愚蠢的行为,我坚决反对打孩子,打孩子是父母没有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种表现。”

在美国没有家长敢轻易触犯法律

“我现在基本上天天哄着他,哪敢碰他一根手指头,人家小人的人身权利不容侵犯。”目前在美国东部生活的程女士说起自己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康康简直是哭笑不得。在美国出生的康康为了方便学习汉语,小学一二年级是在国内度过的,和国内的孩子一样接受着中国的传统教育,当然也包括适应犯错误时妈妈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发飙”,渐渐地康康已能通过妈妈“发飙”的级别来判断自己错误程度。在妈妈眼里,康康是个听话的乖孩子。

三年级全家回到美国,康康入读一所公立小学,变化也就此开始了。程女士说,慢慢地发现康康渐渐“越来越不听话了”,有时候放学回家妈妈对康康说,“快去练会儿琴吧。”

“我这会儿没兴趣练,我想玩。”康康说。

“那哪行,必须练,否则 ”话说一半,程女士赶紧“刹车”。因为她知道接下来那个在国内经常被妈妈把屁股打得通红的康康肯定会说,“你威胁我,我告老师。”

程女士说,美国的小学特别重视对孩子人身权利的教育,告诉孩子们每个人的身体不容侵犯,包括自己的爸爸妈妈。同样家长也不可以强迫或者威胁孩子做自己不愿意不喜欢的事情,包括一些课外班、选修课等,注重培养孩子自觉自愿的学习兴趣。老师总是适时地提醒孩子,当家长有侵权行为时要及时报告老师、邻居或直接拨打“911”,“孩子们别的记不住,但 911 的号码他们记得清楚着呢。”程女士笑着说。

程女士说,像电影《刮痧》一样,许多华人家庭使用被中国人认为再正常不过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时,却不知不觉地就触犯了美国关于儿童保护的相关法律,“对华人家长来说,这是一门学问,要认真学习。”

程女士说自己很清楚,当同样是华人家庭的邻居在大吼大叫地教育孩子时,“我们可能没觉得怎样,但另外的邻居报警了,他们认为孩子当时的处境非常危险,已经失去理智的父母下一步不知要对弱小的孩子做出什么更大的人身威胁。”

程女士说,在美国关于保护儿童的相关法律各州都有所不同,但家长基本都知道,当警察第一次接到报警时,家长就意味着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失去对孩子的监护权,同时家长在得到相应处罚外孩子的各种费用同样需要你“买单”。当警察第三次接到报警时,那么这个孩子的家长就意味着永远失去了对孩子的监护权。“所以在美国没人敢轻易去尝试着用暴力手段来教育孩子。”

程女士现在更多时候是通过和老师、家长探讨沟通怎样更科学有效地教育孩子,“在美国要想合理合法地 收拾 康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程女士笑着说。

“在美国《防止儿童遭受虐待法案》中有明确规定的 强制报告 制度,只要有理由怀疑儿童在家庭中可能遭受暴力就可以报告,即与孩子接触人员,如邻居、医生、教师、卫生保健人员等在了解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时能积极有效快速报告的制度。”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雪梅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目前儿童家庭暴力在我国由于对监护人监督制度、强制报告制度等的缺失,导致家庭暴力缺乏有效的监测和信息来源机制,本来就弱小的孩子在遭受家暴时往往不能及时得到外界帮助和干预。

缺乏有效惩戒,施暴父母藐视法律

“现在社会上对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概念非常不准确,大众普遍认为只有具有一定严重伤害后果的打孩子行为才算是针对孩子的家庭暴力。”张雪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合理化了打孩子的现象,“大众普遍认为打孩子是在教育孩子,是为孩子好,打几下孩子不是家庭暴力。”同时,专家认为在当下社会中,父母打孩子现象在家庭中是比较常见的,加之社会大众的包容态度,即使邻里亲属知道也不会报警。

张雪梅说,目前从我国相关立法来看,对未成年人禁止家庭暴力的规定非常严格,其中《未成年保护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中都非常严格的涉及对未成年人禁止家庭暴力的法律要求。但从这些对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规定中来看都是非常原则性规定,且散落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中。张雪梅指出,“从立法上来说, 对未成年人禁止家庭暴力 的相关规定缺少完整、系统性的可具体操作的实施细则,许多法律规定主要关注的是妇女,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度明显不足,没有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区别开来。”

此外在家庭中,父母的辱骂以及带有歧视性的语言同样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伤害。

专家表示,针对父母施暴的情况,有关部门基本上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后果严重的根据法律规定还可以撤销监护资格。然而,由于相关法律配套制度不完善,因为缺乏有效的惩戒,一些施暴父母藐视法律;另一方面,对于遭受暴力侵害的未成年人,在家庭中将会面临更严重的伤害。

儿童家庭暴力是对儿童极端的伤害

如今家长所受各方面的压力增大、家长对孩子学业期望值的增加以及新时期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使得一些家庭中打骂现象变成暴力事件并不断升级。这不仅给孩子带来精神与肉体的双重伤害,也是孩子不良性格形成的重要诱因。

父母打孩子往往出于一时冲动,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如果经常打孩子,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诸如懦弱、孤独、固执、粗暴、阳奉阴违等等。此外,儿童时期的孩子能够清楚地记住父母对自己曾经的暴力行为,给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未成年人家庭暴力是对孩子极端的伤害。”张雪梅说,孩子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遭受家庭暴力,往往都会容易接受并使用暴力。这是一种“暴力循环”现象。“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还会让孩子误认为,使用暴力手段就能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当孩子面临纠纷时,有可能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来自“儿童安全与社会责任 为了孩子”国际论坛的一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显示,性格暴躁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在动因,而父母的打骂则是未成年人不良性格产生的重要根源。父母的暴力行为成为孩子的攻击性示范。

张雪梅认为,由于一些困难家庭缺少社会福利支持,家庭经济能力失衡,“打孩子”往往成了家长的某种“出气”手段。社会相关机构应该对这些可能存在潜在危险的“高危家庭”予以支持,要帮助教育家长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

“孩子并非私人财产,即使父母,也没有打骂孩子的权力。”张雪梅说,对未成年人的暴力行为较对妇女施暴更隐蔽,他们弱小到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她认为,对身处家庭暴力中的孩子,要推动多部门联合出台保护机制,才能帮助受虐儿童走出暴力。

法律释义:

家庭暴力,顾名思义,是发生在家庭中的、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的人之间的一种暴力行为,这种暴力一般是对身体的摧残、折磨、伤害,手段多采用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残害身体健康的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指的是家长滥用打骂等方式管教孩子,给孩子身心造成极大伤害的暴力行为。(强晓玲)

  

您已欣赏本篇


相关文章

  • 不打不成器?研究表明打屁股教不出好孩子
  • 管教孩子打屁股这件事,全球通行!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约80%的家长都有打孩子屁股的经历.不过这却不是管教孩子的好方法! 日前美国<家庭心理学>杂志公布的一项历经50年的研究显示,打屁股不仅不能帮孩子学 ...查看


  • 校园暴力的成因及法律防控
  • 摘 要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现报端,涉及的暴力方式无不触目惊心,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社会秩序.本应活泼可爱的少男少女们,为何变得如此冷血残忍,其中不仅有施暴者主观上心理问题,更有家庭.学校.法律等一系列客观原因.如何使用法律手段实 ...查看


  • 儿童家庭暴力对儿童的行为影响
  • 作者:鹿维阁 决策与信息 2016年05期 家庭暴力是我国传统社会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儿童又是家庭暴力受害者中最为脆弱的群体.通常,我们一提到"家庭暴力",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大多是受虐的家庭妇女形象,往往将那些也同样遭 ...查看


  • 幼儿性教育
  • 盘点 24省份幼儿园共发生44起恶性案件 近几年,被曝发生过幼儿园恶性事件的有24个省份,共计44起.其中,山东.陕西最多,各有5起,而江苏.河北均3起. 记者统计发现,涉事的44家幼儿园均为民办,女性施暴者主要为幼教老师,行为是虐童.其手 ...查看


  • 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你要马上打回去!
  • 惟愿这个世界少一些暴力伤害,多一些爱和希望. 01 妈妈,有人欺负我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去年永新校园暴力事件吗?一群女生围攻一女生,她们言辞辱骂.不断掌掴-- 很难想象,这是花季少女们的面目.但这却是校园生活的一幕,真实却又残酷! 这个视频的 ...查看


  • 语言暴力研究
  • 语言暴力研究 作者:陈禹风张毅楠赵敏刘子文 "语言暴力"是最近几年才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一个词汇,但是生活中的语言暴力早就困扰着人们,网络的快速发展同样使虚拟世界的语言暴力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语言暴力的研究,希望能进一步认 ...查看


  • 我国家族暴力现状调查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法 学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原因及 对策 学生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指导教师: 学校: 日期: 李军 [1**********]7 ...查看


  • 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 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 2. 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 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 ...查看


  • 校园暴力产生原因种种
  • <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实践研究> 校园暴力产生原因种种 永吉十中 高俊 校园暴力行为是发生在校园这个特定的范围内,由在校学生以口头或身体的方式对他人心理.财物.身体进行侵犯的攻击性行为,如殴打.强奸.抢劫.侮辱.杀害等.导致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