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案例

[案例]

【教学要求】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从而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名,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的反应都很快,为了表扬大家,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科利亚(板书).科利亚是前苏联的一个孩子,他有许多小宝贝——冰鞋,小斧头,小手锯等等,你有自己的小宝贝吗 你喜欢它们吗科利亚像你们一样,特别喜欢自己的小宝贝.由于特殊的原因,科利亚把他的这些小宝贝装进一个木匣里,从家门口起数了十步,埋了起来.四年以后,科利亚又从家门口数了十步挖这个木匣,他能挖到吗 (有的同学会说能,有的会说不能)到底能不能挖到呢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就知道答案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

二,预习课文

1,整体感知:本篇课文的范读.

2,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3,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⑴ 同桌相互听,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和停顿不当的地方.

⑵ 指名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⑴ 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请找出有关动词.后来他又是怎样挖木匣的

⑵ 通过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

2,学生按思考问题自学,再四人一组讨论.

3,师生交流思考题⑴

⑴ 指名读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出示句子理解1,抓住"刚学数数"和"只会数到十"作重点理解.再通过找几个动词"放,盖,踩,撒",让学生体会科利亚做事心细,想得很周到,抓住这几个词指导朗读.

⑵ 设疑:科利亚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埋木匣的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着重理解:一是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二是由于受到了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⑶ 过渡导语:四年之后,科利亚回来了,他又是怎样挖木匣的

指名读有关段落,并出示句子理解2:

从"家门口","量了十步","挖呀,挖呀","很深了""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你体会到什么 (坑挖得很深,范围也很大,结果怎样 "仍然没找到"."仍然"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后,正确解释)

科利亚没找到木匣,他当时怎么想

(算术不管用 被别人挖走了 )

指名回答并读出有关段落,以排除以上两种想法.

科利亚想出原因了吗 (读出有关段落).

科利亚怎样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理解3.

"果然"什么意思 (生答后出示正确答案).

师生交流思考题⑵

⑴ 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出示句子理解4

⑵ 设疑:除了人在长大,步子在变大,周围还有什么在起变化

(战争开始时,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四年后,战争结束了,科利亚上小学了,能数到100了……)

四,总结,扩展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在发生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

对发生变化了的事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

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1,分角色读.

2,开火车读(一人一句).

3,分段读.

二,指导生字书写

1,指导学生字形笔顺(同步识字).

2,抄写含有生字的新词两遍.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案例]

【教学要求】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从而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名,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的反应都很快,为了表扬大家,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科利亚(板书).科利亚是前苏联的一个孩子,他有许多小宝贝——冰鞋,小斧头,小手锯等等,你有自己的小宝贝吗 你喜欢它们吗科利亚像你们一样,特别喜欢自己的小宝贝.由于特殊的原因,科利亚把他的这些小宝贝装进一个木匣里,从家门口起数了十步,埋了起来.四年以后,科利亚又从家门口数了十步挖这个木匣,他能挖到吗 (有的同学会说能,有的会说不能)到底能不能挖到呢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就知道答案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

二,预习课文

1,整体感知:本篇课文的范读.

2,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3,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⑴ 同桌相互听,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和停顿不当的地方.

⑵ 指名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⑴ 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请找出有关动词.后来他又是怎样挖木匣的

⑵ 通过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

2,学生按思考问题自学,再四人一组讨论.

3,师生交流思考题⑴

⑴ 指名读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出示句子理解1,抓住"刚学数数"和"只会数到十"作重点理解.再通过找几个动词"放,盖,踩,撒",让学生体会科利亚做事心细,想得很周到,抓住这几个词指导朗读.

⑵ 设疑:科利亚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埋木匣的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着重理解:一是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二是由于受到了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⑶ 过渡导语:四年之后,科利亚回来了,他又是怎样挖木匣的

指名读有关段落,并出示句子理解2:

从"家门口","量了十步","挖呀,挖呀","很深了""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你体会到什么 (坑挖得很深,范围也很大,结果怎样 "仍然没找到"."仍然"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后,正确解释)

科利亚没找到木匣,他当时怎么想

(算术不管用 被别人挖走了 )

指名回答并读出有关段落,以排除以上两种想法.

科利亚想出原因了吗 (读出有关段落).

科利亚怎样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理解3.

"果然"什么意思 (生答后出示正确答案).

师生交流思考题⑵

⑴ 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出示句子理解4

⑵ 设疑:除了人在长大,步子在变大,周围还有什么在起变化

(战争开始时,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四年后,战争结束了,科利亚上小学了,能数到100了……)

四,总结,扩展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在发生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

对发生变化了的事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

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1,分角色读.

2,开火车读(一人一句).

3,分段读.

二,指导生字书写

1,指导学生字形笔顺(同步识字).

2,抄写含有生字的新词两遍.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相关文章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1
  •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 ...查看


  • 2015春鄂教版语文三下[科利亚的木匣]优秀教案
  • 科利亚的木匣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会认 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 ...查看


  • 科里亚的木匣 1
  • 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 ...查看


  •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设计
  • 紫微中心小学   沈蕴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课文后3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 ...查看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开始挖掘. 上节课我们知道,当战争来临的时候,为了躲避灾难,妈妈和科利亚都把一些无法带走又非常心爱的东西埋了起来.然后一起搬到喀山去了,在那儿差不多住了4年.终于法西斯被赶走了,他们一家回到了故乡.当科利亚满怀喜悦 ...查看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 第六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望天门山><饮 湖上初晴后雨>,赞颂了长江的雄伟气势和西湖的旖旎多姿:<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查看


  • 三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1鲁教版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课堂结尾,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科利亚通过挖木匣这件事,明白了:"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发 生变化."接着,我让学生结合 ...查看


  • 12.16-17科利亚的木匣反思
  • 12.16-17 <科利亚的木匣>反思: 优点: 1.识字教学较好,扎实有用. 2.学生读课文挺多,自由读 组内轮读 赛读. 3.随文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很好,利于学生积累记忆. 4.利用课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而不 ...查看


  • 24 香港
  • 24 香港, 璀璨的明珠 学习目标 ①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③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重难点: 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