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上郑学校 袁油敏

“阅读教学第一课时”路在何方?如何上好“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成为我们许多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这个星期四我执教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第一课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章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那么语文课在把握这个内涵时必须通过语言这一载体实施,只有这样,工具性才能得到体现。所以设计时,我才求突出四个特点:

一、设计主线,重在人物感悟,不在于情节,主要抓两个点进行教学。一是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二是叶圣陶先生对“我”的鼓励。在自由朗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直奔本节课的关键语句:“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然后引导学生研读叶老给我修改作文的相关语句,并由此引出问题“你从密密麻麻等词语当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研读体会明白了叶老修改的是那样一丝不苟。

二、以问启思,互助释疑。教学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各抒己见,听、说、读、思的能力提高了,语文学习就更有趣了。在引导学生理解叶老对肖复兴的作文评语时,我把叶老的表扬性评语与肖复兴作文修改一百多处这一矛盾体进行对比,这样我就提问学生:本来肖复兴的作文写得并不好,而叶老为何给他这么好的评价呢?有什么目的呢?而通过朗读讨论,多数学生明白了叶老此举是为了帮他树立写作的信心,从而对叶老的品质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三、以读促思,加深理解。在教学中要巧设问题,引导思考,同时要体现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整节课里,我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初读、细读、赏读中,在形式多变的个人读、分组读、齐读中,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引导学生理解 “密密麻麻”一词时,我就问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吗?从密密麻麻这个词语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叶老修改的认真)再指导学生朗读:“你能读出这种密密麻麻的感觉吗?”这样,使学生在细细品味中读得有滋有味,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及时引读,加深情感。课文很长,主要是抓住几个情感强烈的点来指导,而不是面面俱倒。在理解了叶老对“我”作文一丝不苟的修改后,我引导学生回

到“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创设了四个情境进行引读,学生专心致志地读了四次,在读中就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加深了对叶老品德的理解。

在本课的教学中,虽有不少成功之处,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1.因为是研讨课,听课老师较多,我在教学中还存在放不开手脚的情况,有些问题因担心引起学生争议而未敢设计。如“从春风拂面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叶老是一种什么感觉”这个问题的设计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并且能够了解到学生是否能体会到作者对叶老的感情之深,但是在备课中我想这个问题一旦争论起来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结果,说不定会把我也绕进去,索性不把这一争论的焦点摆在学生面前。现在想来,这一问题还是有其价值的。

2.讲读中有些问题的提问指向不明。如课文最后讲到了叶老的评语中,我问学生这段评语中的哪些地方对我们写作有指导意义,“指导”这个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这里应该改为有什么帮助,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

3.朗读指导的层次性提高有待指导。本班的学生朗读底子薄,表现为不注意停顿,一个腔调读到底,这都是我缺乏指导的缘故,这是以后教学要注意的。 4.没有走出文本。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创造者。而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主要还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而我这节课上没有为学生创设由教材走向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关注生活。没有让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我把学生的思路局限在文本中,以至学生每一步都被我牵着鼻子走。而出不了文本的主要原因是我在课堂上不够煽情,情感不够丰富,包括对学生的评价都不够激情。

5.过渡性语言不简洁明了。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在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精准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新的境界和高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上郑学校 袁油敏

“阅读教学第一课时”路在何方?如何上好“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成为我们许多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这个星期四我执教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第一课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章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那么语文课在把握这个内涵时必须通过语言这一载体实施,只有这样,工具性才能得到体现。所以设计时,我才求突出四个特点:

一、设计主线,重在人物感悟,不在于情节,主要抓两个点进行教学。一是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二是叶圣陶先生对“我”的鼓励。在自由朗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直奔本节课的关键语句:“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然后引导学生研读叶老给我修改作文的相关语句,并由此引出问题“你从密密麻麻等词语当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研读体会明白了叶老修改的是那样一丝不苟。

二、以问启思,互助释疑。教学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各抒己见,听、说、读、思的能力提高了,语文学习就更有趣了。在引导学生理解叶老对肖复兴的作文评语时,我把叶老的表扬性评语与肖复兴作文修改一百多处这一矛盾体进行对比,这样我就提问学生:本来肖复兴的作文写得并不好,而叶老为何给他这么好的评价呢?有什么目的呢?而通过朗读讨论,多数学生明白了叶老此举是为了帮他树立写作的信心,从而对叶老的品质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三、以读促思,加深理解。在教学中要巧设问题,引导思考,同时要体现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整节课里,我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初读、细读、赏读中,在形式多变的个人读、分组读、齐读中,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引导学生理解 “密密麻麻”一词时,我就问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吗?从密密麻麻这个词语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叶老修改的认真)再指导学生朗读:“你能读出这种密密麻麻的感觉吗?”这样,使学生在细细品味中读得有滋有味,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及时引读,加深情感。课文很长,主要是抓住几个情感强烈的点来指导,而不是面面俱倒。在理解了叶老对“我”作文一丝不苟的修改后,我引导学生回

到“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创设了四个情境进行引读,学生专心致志地读了四次,在读中就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加深了对叶老品德的理解。

在本课的教学中,虽有不少成功之处,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1.因为是研讨课,听课老师较多,我在教学中还存在放不开手脚的情况,有些问题因担心引起学生争议而未敢设计。如“从春风拂面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叶老是一种什么感觉”这个问题的设计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并且能够了解到学生是否能体会到作者对叶老的感情之深,但是在备课中我想这个问题一旦争论起来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结果,说不定会把我也绕进去,索性不把这一争论的焦点摆在学生面前。现在想来,这一问题还是有其价值的。

2.讲读中有些问题的提问指向不明。如课文最后讲到了叶老的评语中,我问学生这段评语中的哪些地方对我们写作有指导意义,“指导”这个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这里应该改为有什么帮助,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

3.朗读指导的层次性提高有待指导。本班的学生朗读底子薄,表现为不注意停顿,一个腔调读到底,这都是我缺乏指导的缘故,这是以后教学要注意的。 4.没有走出文本。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创造者。而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主要还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而我这节课上没有为学生创设由教材走向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关注生活。没有让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我把学生的思路局限在文本中,以至学生每一步都被我牵着鼻子走。而出不了文本的主要原因是我在课堂上不够煽情,情感不够丰富,包括对学生的评价都不够激情。

5.过渡性语言不简洁明了。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在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精准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新的境界和高度。


相关文章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及反思(1)
  • 人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 ...查看


  • 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总结
  • 小学四年级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堂观察总结 组织者:太平堤小学语文教研组 组 长:杨 磊 时 间:2011年11月3日 小学四年级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堂观察总结 组织者:太平堤小学语文教研组 组长:杨磊 2 ...查看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 涧 河 小 学 电 子 备 课 专 用 纸 课 题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页码 126~130 页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 ...查看


  • 颐和园教学反思
  • <颐和园>教学反思 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局域网,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 ...查看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X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本课做具体阐述 ...查看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评课稿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通过作家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 "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 ...查看


  • 那片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文章紧紧围绕本单元"修改自己的作文&qu ...查看


  • 四年级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绍兴县平水镇中心小学 章菊萍 [email protected] 一. 设计思想: 本设计以"自主体会为主":通过自主实践,体会修改作文的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查看


  • 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当代作家肖复兴于1992年写的回忆文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讲读篇目.围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重点训练项目而定,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