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历史话剧艺术简介

白话写史剧 中华第一

——郭沫若历史话剧艺术简介

王 太 学

写历史话剧,是作为文学家、剧作家的郭沫若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他从1920年起至1960年的四十年间,以旷代罕见的才华和火样的激情,在史剧创作上纵横驰骋,取得了累累硕果,共创作剧本18部,其中史剧为17部,现代剧1部(《甘愿做炮灰》)。他的剧作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广大民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为史剧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是用白话写史剧的奠基人。他的剧作经验,对以后乃至今天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同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一、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用史剧形式为现实生活服务,配合和推动社会的伟大变革。

1、五四时期,用史剧形式鼓动人们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民主与自由。

这个时期的史剧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即《卓文君》、《王昭君》、《聂 (yíng)》,剧中的三位女性都聪明、美丽、大胆、机智,热爱自由、蔑视权贵,敢于反抗。

①《卓文君》,(1923年2月),写西汉时年青寡妇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的故事。卓父为四川巨富卓王孙。文君婚后早寡,父逼其守节,她却跟穷困潦倒的书生司马相如私奔。父与公爹追上她,她坚决反抗,获得了自由。

②《王昭君》(1923年7月),郭沫若笔下的王昭君,一反旧意,成为反抗封建最高统治者及奸臣、走狗的女英雄,她甘愿下嫁匈奴,就是向汉元帝挑战,她的反抗是大胆的。

③《聂 》(1925年6月),写聂 、聂政为国锄奸的故事。战国时韩国的民女聂 机智、勇敢、果断有崇高的志气和丰富的感情,她女扮男装,追随弟弟聂政除奸,自己也献出了生命。郭沫若用此剧歌颂了为民请命的献身精神,对鼓舞人民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统治作坚决的斗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抗战时期,郭沫若用史剧教育人民,不屈不挠地反对分裂,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为真理斗争到尽头。 这时期郭沫若共写了6部史剧,6剧朝代不同,主题都是爱国、统一、自由、光明,歌颂为正义献身的光辉形象,对独裁、卖国的丑类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笞。他用史剧向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地斗争,立了大功。这6部史剧是:

①《棠棣之花》(1941年),写聂政为国锄奸,刺杀了韩哀侯及丞相侠累,姐姐聂 继承弟弟遗志,继续斗争,直至最后献身,该剧的主题是反分裂。

②《屈原》(1942年1月),反对投降,反对分裂,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吼声,是对反动派的控诉。 ③《虎符》(1942年),写魏国的信陵君智窃虎符调兵退秦救赵救魏,却被魏安厘王杀害。郭以此剧为皖南事变被伏击的新四军鸣不平,歌颂了正义,引起了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

④《高渐离》(1942年6月)。写志士荆轲的朋友高渐离继承荆轲意志,欲刺杀秦始皇未果被杀的故事,歌颂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郭沫若借写秦始皇的暴虐来影射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⑤《孔雀胆》(1942年春),写元朝时云南大理总管段功和梁王女儿阿盖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善良、公心、统一,反对分裂,无原则的妥协,使人民认识到只有国共合作,并肩抗战,才能夺取抗战的胜利。

⑥《南冠草》(1943年),写南明少年诗人夏完淳抗清殉国的故事。郭沫若以此剧颂英雄,斥国贼,声讨民族败类的卖国罪行。

3、建国后,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建设,郭沫若又意气风发、奋笔创作了《蔡文姬》、《武则天》,轰动了文坛,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褒赏。两剧都是歌颂历史上贤明的封建政治家,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功绩,反映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使人们得以借鉴,爱到启发、鼓舞,从而丰富我们发展的经验和智慧。

①《蔡文姬》(1959年2月)郭沫若写此剧,主要是替曹操翻案,他说:“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他认为《胡笳十八拍》的作者就是蔡文姬。此剧歌颂了曹操在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文化建设方面的历史贡献。在剧中郭沫若强调了民族不分大小,都要互相尊重,不能以强凌弱。剧中的蔡文姬被刻画得既是感情丰富的慈母,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见义勇为的英雄,她既饱含深情,又无比坚强。

②《武则天》(1960年1月),郭沫若在此剧中为武则天翻了案,歌颂她按照人定胜天的精神励精图治,削平叛乱,打击豪门,重用人才,使国家富裕,推动历史前进的功绩。而过去的文艺作品一直把她写成一个淫

荡逾闲,嗜杀成性的女独裁者。实际上,武则天当政50年,生产发展、土地扩大、疆域拓展、文化提高,“贞观之治”的局面得到巩固、继承和延续,她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两剧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上,即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结合上,作出了新的探索,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郭沫若著史剧的卓越的艺术成就

郭沫若早期的史剧充满激情,富于反封建的战斗精神,但艺术上尚不十分成熟。抗战时的史剧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艺术上无比卓越,堪称我国现代艺术园地的奇葩,其成就体现在:

1、以强烈的爱憎,炽热的激情,塑出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剧中无论正反人物其性格都很突出,如屈原凌厉、刚烈;信陵君坚毅、沉着、智勇双全。高渐离因出身卑微,故性格坚韧,能忍辱负重;而夏完淳有才华、富勇气、持大节;段功忠勇、耿介、憨厚,但

易妥协。郭沫若在剧中对古代女性形象的刻画也极为生动,她们都美丽、聪明、勇敢、富于智慧。

2、郭沫若的史剧善于高度概括历史生活,深入开掘巨大而尖锐的历史矛盾,构成雄伟的结构,紧张的情节和波澜壮阔、奔腾起伏、惊心动魄的气势,真正作到“情节曲折而近情理”、“刺激猛烈而有根有源”。《屈原》把屈原一生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概括在一天之内,集中加以表现。从清晨的吟《桔颂》抒怀,接着入宫被诬,痛斥南后,佩剑出游,怒斥张仪,到受囚禁,颂雷电,祭婵娟,走汉北……,环环紧扣,奇峰突起、腾挪跌宕,真是别具匠心,引人入胜。该剧在重庆连演17天21场,场场爆满,后被国民党政府禁演。

3、郭沫若的史剧充满着浓烈的诗意和优美的抒情,犹如宛转激越的抒情诗。

雨果说:“戏剧就是完整的诗”。但真正做到这一点是极难的。作为诗人的郭老,他不但把一部部的史剧按诗的结构和意境来设计,更为剧中人创作了许多诗歌,甚至连对白、独白都是诗样的语言。如《棠棣之花》中聂 为

弟弟聂政送行时唱的歌,盲叟的行吟诗,酒家女春姑的歌;《屈原》中钓者的歌;《虎符》中大梁民众送信陵君的颂歌;《南冠草》中夏完淳所赋的诗都词优意美,使人悦耳赏心。尤其《屈原》中的大段独白《雷电颂》更是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成为不朽的名篇。

尽管郭的史剧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仍有不足,一是有的人物塑造有现代人之谦;二是曹操赎回蔡文姬的动机是出于友情和为了发展文化也有些牵强。

2007年9月10日

白话写史剧 中华第一

——郭沫若历史话剧艺术简介

王 太 学

写历史话剧,是作为文学家、剧作家的郭沫若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他从1920年起至1960年的四十年间,以旷代罕见的才华和火样的激情,在史剧创作上纵横驰骋,取得了累累硕果,共创作剧本18部,其中史剧为17部,现代剧1部(《甘愿做炮灰》)。他的剧作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广大民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为史剧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是用白话写史剧的奠基人。他的剧作经验,对以后乃至今天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同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一、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用史剧形式为现实生活服务,配合和推动社会的伟大变革。

1、五四时期,用史剧形式鼓动人们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民主与自由。

这个时期的史剧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即《卓文君》、《王昭君》、《聂 (yíng)》,剧中的三位女性都聪明、美丽、大胆、机智,热爱自由、蔑视权贵,敢于反抗。

①《卓文君》,(1923年2月),写西汉时年青寡妇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的故事。卓父为四川巨富卓王孙。文君婚后早寡,父逼其守节,她却跟穷困潦倒的书生司马相如私奔。父与公爹追上她,她坚决反抗,获得了自由。

②《王昭君》(1923年7月),郭沫若笔下的王昭君,一反旧意,成为反抗封建最高统治者及奸臣、走狗的女英雄,她甘愿下嫁匈奴,就是向汉元帝挑战,她的反抗是大胆的。

③《聂 》(1925年6月),写聂 、聂政为国锄奸的故事。战国时韩国的民女聂 机智、勇敢、果断有崇高的志气和丰富的感情,她女扮男装,追随弟弟聂政除奸,自己也献出了生命。郭沫若用此剧歌颂了为民请命的献身精神,对鼓舞人民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统治作坚决的斗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抗战时期,郭沫若用史剧教育人民,不屈不挠地反对分裂,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为真理斗争到尽头。 这时期郭沫若共写了6部史剧,6剧朝代不同,主题都是爱国、统一、自由、光明,歌颂为正义献身的光辉形象,对独裁、卖国的丑类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笞。他用史剧向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地斗争,立了大功。这6部史剧是:

①《棠棣之花》(1941年),写聂政为国锄奸,刺杀了韩哀侯及丞相侠累,姐姐聂 继承弟弟遗志,继续斗争,直至最后献身,该剧的主题是反分裂。

②《屈原》(1942年1月),反对投降,反对分裂,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吼声,是对反动派的控诉。 ③《虎符》(1942年),写魏国的信陵君智窃虎符调兵退秦救赵救魏,却被魏安厘王杀害。郭以此剧为皖南事变被伏击的新四军鸣不平,歌颂了正义,引起了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

④《高渐离》(1942年6月)。写志士荆轲的朋友高渐离继承荆轲意志,欲刺杀秦始皇未果被杀的故事,歌颂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郭沫若借写秦始皇的暴虐来影射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⑤《孔雀胆》(1942年春),写元朝时云南大理总管段功和梁王女儿阿盖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善良、公心、统一,反对分裂,无原则的妥协,使人民认识到只有国共合作,并肩抗战,才能夺取抗战的胜利。

⑥《南冠草》(1943年),写南明少年诗人夏完淳抗清殉国的故事。郭沫若以此剧颂英雄,斥国贼,声讨民族败类的卖国罪行。

3、建国后,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建设,郭沫若又意气风发、奋笔创作了《蔡文姬》、《武则天》,轰动了文坛,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褒赏。两剧都是歌颂历史上贤明的封建政治家,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功绩,反映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使人们得以借鉴,爱到启发、鼓舞,从而丰富我们发展的经验和智慧。

①《蔡文姬》(1959年2月)郭沫若写此剧,主要是替曹操翻案,他说:“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他认为《胡笳十八拍》的作者就是蔡文姬。此剧歌颂了曹操在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文化建设方面的历史贡献。在剧中郭沫若强调了民族不分大小,都要互相尊重,不能以强凌弱。剧中的蔡文姬被刻画得既是感情丰富的慈母,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见义勇为的英雄,她既饱含深情,又无比坚强。

②《武则天》(1960年1月),郭沫若在此剧中为武则天翻了案,歌颂她按照人定胜天的精神励精图治,削平叛乱,打击豪门,重用人才,使国家富裕,推动历史前进的功绩。而过去的文艺作品一直把她写成一个淫

荡逾闲,嗜杀成性的女独裁者。实际上,武则天当政50年,生产发展、土地扩大、疆域拓展、文化提高,“贞观之治”的局面得到巩固、继承和延续,她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两剧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上,即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结合上,作出了新的探索,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郭沫若著史剧的卓越的艺术成就

郭沫若早期的史剧充满激情,富于反封建的战斗精神,但艺术上尚不十分成熟。抗战时的史剧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艺术上无比卓越,堪称我国现代艺术园地的奇葩,其成就体现在:

1、以强烈的爱憎,炽热的激情,塑出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剧中无论正反人物其性格都很突出,如屈原凌厉、刚烈;信陵君坚毅、沉着、智勇双全。高渐离因出身卑微,故性格坚韧,能忍辱负重;而夏完淳有才华、富勇气、持大节;段功忠勇、耿介、憨厚,但

易妥协。郭沫若在剧中对古代女性形象的刻画也极为生动,她们都美丽、聪明、勇敢、富于智慧。

2、郭沫若的史剧善于高度概括历史生活,深入开掘巨大而尖锐的历史矛盾,构成雄伟的结构,紧张的情节和波澜壮阔、奔腾起伏、惊心动魄的气势,真正作到“情节曲折而近情理”、“刺激猛烈而有根有源”。《屈原》把屈原一生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概括在一天之内,集中加以表现。从清晨的吟《桔颂》抒怀,接着入宫被诬,痛斥南后,佩剑出游,怒斥张仪,到受囚禁,颂雷电,祭婵娟,走汉北……,环环紧扣,奇峰突起、腾挪跌宕,真是别具匠心,引人入胜。该剧在重庆连演17天21场,场场爆满,后被国民党政府禁演。

3、郭沫若的史剧充满着浓烈的诗意和优美的抒情,犹如宛转激越的抒情诗。

雨果说:“戏剧就是完整的诗”。但真正做到这一点是极难的。作为诗人的郭老,他不但把一部部的史剧按诗的结构和意境来设计,更为剧中人创作了许多诗歌,甚至连对白、独白都是诗样的语言。如《棠棣之花》中聂 为

弟弟聂政送行时唱的歌,盲叟的行吟诗,酒家女春姑的歌;《屈原》中钓者的歌;《虎符》中大梁民众送信陵君的颂歌;《南冠草》中夏完淳所赋的诗都词优意美,使人悦耳赏心。尤其《屈原》中的大段独白《雷电颂》更是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成为不朽的名篇。

尽管郭的史剧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仍有不足,一是有的人物塑造有现代人之谦;二是曹操赎回蔡文姬的动机是出于友情和为了发展文化也有些牵强。

2007年9月10日


相关文章

  • 国庆节手抄报:国歌作者简介
  • 曲作者 聂耳(公元 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 艺),汉族,云南玉溪人.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在校学 业成绩出众,又喜爱音乐,课余从民间音乐家学习演奏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熟悉传统乐 ...查看


  • 国庆节黑板报:国歌作者简介
  • 曲作者 聂耳(公元 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 艺),汉族,云南玉溪人.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在校学 业成绩出众,又喜爱音乐,课余从民间音乐家学习演奏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熟悉传统乐 ...查看


  • 中国话剧历史
  •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的发展历史.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做到: 1.了解中国话剧发展的概貌,掌握每一历史阶段话剧艺术的特点和代表性的剧作家.艺术家的情况: 2.熟悉中国话剧的传统特色及其戏剧观念的 ...查看


  • [中国当代话剧史]题库
  • <中国当代话剧史>题库 名词解释 (共40题) 1. 戏剧界倡导"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值得讲到否定的现象,应该只表现肯定事物."其结果是没有揭示本质矛盾的作品问世,没有内心独白,没有讽刺作品,没有现代意识作品 ...查看


  • 郭沫若历史剧和焦菊隐
  • 郭沫若历史剧和焦菊隐-以<蔡文姬>为主 日本·摄南大学 濑户宏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到一九七九年开始改革开放以前的三十年中在中国国内发表的话剧剧本中现在还在舞台上演出的作品并不多.一九五九年发表的郭沫若<蔡文姬&g ...查看


  •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戏剧精神
  • 中外戏剧视线 2009年第 3期总第129期 □白玉红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戏剧精神 郭 境界. 沫若是一位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的戏剧大家,他的话剧,尤其是历史剧,开辟了新的审美与表现领域,在中国 最高体现.别林斯基说:"戏剧 ...查看


  • 2017年中国电影资料馆戏剧与影视学考研参考书目阐述
  • 2017年中国电影资料馆戏剧与影视学考研参考书目阐述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电影档案收藏和电影研究机构.它隶属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并在业务上接受电影事业管理局的指导.本机构的职责是对各个时期的中外电影及 ...查看


  • 田汉中国戏剧魂当代关汉卿
  • 田汉,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戏曲改革工作的先驱者,杰出的戏剧家.他一生创作戏剧剧本100余部,电影剧本30余部,诗与歌词近2000首.由他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定为国歌)成为中华民族奋起抗争的前进号角,唱遍全中 ...查看


  • 什么是话剧
  • 什么是话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移植到中国的外来戏剧样式.为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 区别,被称为话剧.中国话剧大体经历了以下5个发展阶段. 新剧时期:1906年,受日本"新派"剧启示,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 织春柳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