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详细的课文讲解及习题

梳理运用

知识积累

1. 凝(n íng )望 2.安慰(w âi ) 3.颤(ch àn )动 ...4. 覆(f ù)盖 5.闪烁(shu î) 6.疲倦(ju àn ) ...

7. 沉醉:大醉,多用于比喻沉浸于某事物或状态中程度很深。 8. 消逝:消失。

9.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10. 幽暗:昏暗。 11. 喧响:(声音)喧闹,响亮。 12. 沉寂:十分寂静。 13. 秧鸡:幼小的鸡。

14. 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考题例析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尚”“驾驶”“草根”“地震”都属于名词。 B .短语“食品安全”“传递火炬”“愚公移山”与“唱响中国”的结构相同。 C .“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和传播的速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电子书改变了方式和速度。” D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可亲的形象。

解析:该题既有词性、短语、句子等语法知识的考查,也有修辞手法的考查。A 项“时尚”形容词,“驾驶”动词。B 项“食品安全”“传递火炬”“愚公移山”与“唱响中国”依次为: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D 项没有运用排比。正确答案选C 。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星星变奏曲》

本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现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夜》:这首田园诗通过对夜里各种景物的描写,展现夜的静谧、美丽,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理清结构

《星星变奏曲》 点缀夜空的星辰 温情浪漫象征光明和温暖 艰苦的历程中留存下来的自由和温暖否定黑暗冰冷的现实 星星

向往理想追求光明(主题)

现实:寒冷、苦难、颤抖、冻僵、瘦小——寒冷、残酷

变奏曲

《外国诗两首》

鸟儿昏晕因骄阳

蝈蝈 阴凉林中蝈蝈叫 盛夏的乐音

草地树篱上飘荡

自然生机无限 蝈蝈与蛐蛐

歌声美好如诗 寂寞冬夜凝严霜

宁静炉边蛐蛐响

蛐蛐仿佛就在山上鸣 冬日的歌声

河水

松林

夜的静谧 夜莺

田园气息

秧鸡

溪水 夜

明月

大河 月色美丽 喜悦心情 小溪

青草 写作特色

《星星变奏曲》1. 巧用比喻。

这首诗比喻精妙。诗中有许多妙喻。如,用“像蜜蜂在心头颤动”写出幸福的瞬间,用“柔软得像一片湖”写出了夜晚的宁静,用“颤抖的星星”写出了压抑的苦痛,用“僵硬得像一片土地”写出了现实的严酷„„这些熠熠闪光的比喻十分形象,描绘了生动的意象,营造了优美的意境,美化了文章的语言,也传递了作者的情感,具有独特的情韵。

2. 运用象征手法抒情。

以“星星”象征光明;用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等代表黑暗的现实世界。从而表达对现实的否定,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着墨不多,冬夏两幅小景宛然在目。夏日的草地、篱笆和浓阴,冬夜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炉边,把大自然引入静谧安详的境界。这时传来的蝈蝈和蛐蛐的声音,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能唤起人一种亲切的回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等拟人化的诗句也平添了诗的情趣。

《夜》的语言优美,很有表现力。“悄悄”“轻轻”两个音韵和谐的叠词都表现出夜的宁静;“歌唱”一词表达了溪水的欢悦;“披上银装”中的“披”折射了月亮的多情;“沉浸”在梦中的“沉浸”写出了大自然的静谧;“银星万点”写出了波光粼粼的情状,这些词语有形象,有情感,有韵味,读来满口生香,令人回味。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 把握重点《星星变奏曲》

1. 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2. “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3. “闪闪烁烁”是用来描写什么的?为什么作者却用来描写声音呢?

“闪闪烁烁”在这里是使用了通感的手法。它本来是用来描写视觉的,在这里却用来写声音。“声

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和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的“闪闪烁烁”相通。而“朦

朦胧胧”的白丁香就像声音一样时断时续,给人以隐隐约约之感。这种用描写听觉的词来写视觉的方法叫做“通感”。

4. 为什么说“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的美,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谱写下来,这种愿望就像星星一样的明亮,像蜜蜂酿造出来的蜜一样甜。

5.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外国诗两首》

1. 《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2. 《蝈蝈与蛐蛐》一诗的构思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3. 诵读《夜》,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 诗中的夜景静谧、美丽。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

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构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

4. 《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识记1.给加红字注音。 (1)树篱( )(2)消逝( )(3)栖息( )(4)草丛( )(5)草茸茸(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书写工整、规范。

(1)nínɡ( )望(2)y áo ( )远 (3)mì( )蜂 (4)睡li án ( ) (5)寂mî( )(6)fù( )盖 (7)ji ān ɡ( )硬(8)pí( )倦 (9)闪shuî( ) (10)ch àn ( )动 3.文学常识填空。 (1)《蝈蝈与蛐蛐》是________国浪漫主义诗人________的诗作。 (2)《夜》是________(国家名)诗人________的诗作。

(3)《星星变奏曲》是当代________诗代表诗人之一________的重要诗作。

运用能力提升

4.请按照“朦朦胧胧”的形式,写出五个形容词。 (1) (2) (3) (4) (5)

5.在你的课外积累中,还有哪些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请写两句。

6.试仿照“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仿句: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11年4月,重庆市妇联、大渝网等联合发起了“爱心字典捐赠”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并表达了期盼和祝愿。

“亲爱的小朋友,愿小小的字典能为你开启知识的大门!”一名大学生在捐赠的字典上写下了深情的祝愿。

“爱心字典,点亮人生!”一位老人在捐献后留言。 截至目前,捐赠字典的“爱心大接力”仍在传递中。

(1)“爱心字典,点亮人生!”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请简要谈谈。

(2)如果你捐了一本字典,请在字典上写一句留言,表达鼓励之意。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得照抄材料中的留言。

课内同步阅读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8.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

9.画线诗句中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这样写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0.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11.“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两首中国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天空 于坚

天空永远流着

从这个世纪到那个世纪 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 在鹰和闪电的上面 在神的上面 天空日夜流着 没有岸 没有帆 也没有波浪

星星和萤火虫 晓雪

远天的星星

有时只像萤火虫那样 但它毕竟仍然是星星 近处的萤火虫 有时会像星星那样 引人注目

但它终归只是萤火虫

12. 读过《天空》之后,你能试着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自己对“天空”的感受吗?

13. “诗者,思也”,你认为《天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考?

14. 《星星和萤火虫》采用对比手法,通过“远与近”“星星与萤火虫”的对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15. 比较《天空》和《星星和萤火虫》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试写一段赏析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识记

1.(1)lí (2)shì (3)qī (4)cïnɡ (5)rïnɡ

2.2. (1)凝 (2)遥 (3)蜜 (4)莲 (5)寞 (6)覆 (7)僵 (8)疲 (9)烁 (10)颤 3.(1)英 济慈 (2)俄罗斯 叶赛宁 (3)朦胧 江河 运用能力提升

4.(1)漂漂亮亮 (2)红红火火 (3)星星点点 (4)高高大大 (5)白白胖胖 5.示例:七八个星天外/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示例一] 如果我是一张白纸/我会让人们在我身上记事、算题/如果我是一根蜡烛/我会默默

给人们带来光亮

[示例二] 谁不愿意呼吸新鲜的空气/谁不愿意沐浴温暖的阳光/谁不愿意吮吸甘甜的雨露/谁不愿意拥有美好的生活/可是,人类肆意的破坏/使这一切都变成了虚幻 7.(1)捐献的字典体现着爱心,将温暖孩子们心灵;爱心字典将给孩子们学习以帮助,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2)示例:亲爱的同学,愿这本字典为你插上飞翔的翅膀。 课内同步阅读

8.“星星”象征光明,即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9.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修辞方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

10.“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11.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课外拓展阅读

12.永恒、深邃、神秘、博大、宏大、肃穆、庄严、包容„„均可。

13.诗人仰望天空,沉浸在对天空的敬畏之中,对时空永恒、天地肃穆庄严产生深深的景仰之情。(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4.表达了诗人宁愿做永恒的星辰,不愿当渺小萤火虫的人生态度。

梳理运用

知识积累

1. 凝(n íng )望 2.安慰(w âi ) 3.颤(ch àn )动 ...4. 覆(f ù)盖 5.闪烁(shu î) 6.疲倦(ju àn ) ...

7. 沉醉:大醉,多用于比喻沉浸于某事物或状态中程度很深。 8. 消逝:消失。

9.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10. 幽暗:昏暗。 11. 喧响:(声音)喧闹,响亮。 12. 沉寂:十分寂静。 13. 秧鸡:幼小的鸡。

14. 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考题例析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尚”“驾驶”“草根”“地震”都属于名词。 B .短语“食品安全”“传递火炬”“愚公移山”与“唱响中国”的结构相同。 C .“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和传播的速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电子书改变了方式和速度。” D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可亲的形象。

解析:该题既有词性、短语、句子等语法知识的考查,也有修辞手法的考查。A 项“时尚”形容词,“驾驶”动词。B 项“食品安全”“传递火炬”“愚公移山”与“唱响中国”依次为: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D 项没有运用排比。正确答案选C 。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星星变奏曲》

本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现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夜》:这首田园诗通过对夜里各种景物的描写,展现夜的静谧、美丽,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理清结构

《星星变奏曲》 点缀夜空的星辰 温情浪漫象征光明和温暖 艰苦的历程中留存下来的自由和温暖否定黑暗冰冷的现实 星星

向往理想追求光明(主题)

现实:寒冷、苦难、颤抖、冻僵、瘦小——寒冷、残酷

变奏曲

《外国诗两首》

鸟儿昏晕因骄阳

蝈蝈 阴凉林中蝈蝈叫 盛夏的乐音

草地树篱上飘荡

自然生机无限 蝈蝈与蛐蛐

歌声美好如诗 寂寞冬夜凝严霜

宁静炉边蛐蛐响

蛐蛐仿佛就在山上鸣 冬日的歌声

河水

松林

夜的静谧 夜莺

田园气息

秧鸡

溪水 夜

明月

大河 月色美丽 喜悦心情 小溪

青草 写作特色

《星星变奏曲》1. 巧用比喻。

这首诗比喻精妙。诗中有许多妙喻。如,用“像蜜蜂在心头颤动”写出幸福的瞬间,用“柔软得像一片湖”写出了夜晚的宁静,用“颤抖的星星”写出了压抑的苦痛,用“僵硬得像一片土地”写出了现实的严酷„„这些熠熠闪光的比喻十分形象,描绘了生动的意象,营造了优美的意境,美化了文章的语言,也传递了作者的情感,具有独特的情韵。

2. 运用象征手法抒情。

以“星星”象征光明;用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等代表黑暗的现实世界。从而表达对现实的否定,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着墨不多,冬夏两幅小景宛然在目。夏日的草地、篱笆和浓阴,冬夜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炉边,把大自然引入静谧安详的境界。这时传来的蝈蝈和蛐蛐的声音,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能唤起人一种亲切的回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等拟人化的诗句也平添了诗的情趣。

《夜》的语言优美,很有表现力。“悄悄”“轻轻”两个音韵和谐的叠词都表现出夜的宁静;“歌唱”一词表达了溪水的欢悦;“披上银装”中的“披”折射了月亮的多情;“沉浸”在梦中的“沉浸”写出了大自然的静谧;“银星万点”写出了波光粼粼的情状,这些词语有形象,有情感,有韵味,读来满口生香,令人回味。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 把握重点《星星变奏曲》

1. 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2. “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3. “闪闪烁烁”是用来描写什么的?为什么作者却用来描写声音呢?

“闪闪烁烁”在这里是使用了通感的手法。它本来是用来描写视觉的,在这里却用来写声音。“声

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和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的“闪闪烁烁”相通。而“朦

朦胧胧”的白丁香就像声音一样时断时续,给人以隐隐约约之感。这种用描写听觉的词来写视觉的方法叫做“通感”。

4. 为什么说“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的美,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谱写下来,这种愿望就像星星一样的明亮,像蜜蜂酿造出来的蜜一样甜。

5.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外国诗两首》

1. 《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2. 《蝈蝈与蛐蛐》一诗的构思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3. 诵读《夜》,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 诗中的夜景静谧、美丽。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

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构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

4. 《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识记1.给加红字注音。 (1)树篱( )(2)消逝( )(3)栖息( )(4)草丛( )(5)草茸茸(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书写工整、规范。

(1)nínɡ( )望(2)y áo ( )远 (3)mì( )蜂 (4)睡li án ( ) (5)寂mî( )(6)fù( )盖 (7)ji ān ɡ( )硬(8)pí( )倦 (9)闪shuî( ) (10)ch àn ( )动 3.文学常识填空。 (1)《蝈蝈与蛐蛐》是________国浪漫主义诗人________的诗作。 (2)《夜》是________(国家名)诗人________的诗作。

(3)《星星变奏曲》是当代________诗代表诗人之一________的重要诗作。

运用能力提升

4.请按照“朦朦胧胧”的形式,写出五个形容词。 (1) (2) (3) (4) (5)

5.在你的课外积累中,还有哪些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请写两句。

6.试仿照“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仿句: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11年4月,重庆市妇联、大渝网等联合发起了“爱心字典捐赠”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并表达了期盼和祝愿。

“亲爱的小朋友,愿小小的字典能为你开启知识的大门!”一名大学生在捐赠的字典上写下了深情的祝愿。

“爱心字典,点亮人生!”一位老人在捐献后留言。 截至目前,捐赠字典的“爱心大接力”仍在传递中。

(1)“爱心字典,点亮人生!”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请简要谈谈。

(2)如果你捐了一本字典,请在字典上写一句留言,表达鼓励之意。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得照抄材料中的留言。

课内同步阅读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8.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

9.画线诗句中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这样写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0.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11.“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两首中国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天空 于坚

天空永远流着

从这个世纪到那个世纪 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 在鹰和闪电的上面 在神的上面 天空日夜流着 没有岸 没有帆 也没有波浪

星星和萤火虫 晓雪

远天的星星

有时只像萤火虫那样 但它毕竟仍然是星星 近处的萤火虫 有时会像星星那样 引人注目

但它终归只是萤火虫

12. 读过《天空》之后,你能试着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自己对“天空”的感受吗?

13. “诗者,思也”,你认为《天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考?

14. 《星星和萤火虫》采用对比手法,通过“远与近”“星星与萤火虫”的对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15. 比较《天空》和《星星和萤火虫》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试写一段赏析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识记

1.(1)lí (2)shì (3)qī (4)cïnɡ (5)rïnɡ

2.2. (1)凝 (2)遥 (3)蜜 (4)莲 (5)寞 (6)覆 (7)僵 (8)疲 (9)烁 (10)颤 3.(1)英 济慈 (2)俄罗斯 叶赛宁 (3)朦胧 江河 运用能力提升

4.(1)漂漂亮亮 (2)红红火火 (3)星星点点 (4)高高大大 (5)白白胖胖 5.示例:七八个星天外/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示例一] 如果我是一张白纸/我会让人们在我身上记事、算题/如果我是一根蜡烛/我会默默

给人们带来光亮

[示例二] 谁不愿意呼吸新鲜的空气/谁不愿意沐浴温暖的阳光/谁不愿意吮吸甘甜的雨露/谁不愿意拥有美好的生活/可是,人类肆意的破坏/使这一切都变成了虚幻 7.(1)捐献的字典体现着爱心,将温暖孩子们心灵;爱心字典将给孩子们学习以帮助,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2)示例:亲爱的同学,愿这本字典为你插上飞翔的翅膀。 课内同步阅读

8.“星星”象征光明,即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9.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修辞方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

10.“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11.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课外拓展阅读

12.永恒、深邃、神秘、博大、宏大、肃穆、庄严、包容„„均可。

13.诗人仰望天空,沉浸在对天空的敬畏之中,对时空永恒、天地肃穆庄严产生深深的景仰之情。(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4.表达了诗人宁愿做永恒的星辰,不愿当渺小萤火虫的人生态度。


相关文章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 中学部 九 年级上教案(试行) 学科:语文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2012年8 月 日 此次授课内容属于教材第 一 单元,课题名称 <沁园春 雪>(第一课时) .通过研读章头语.透析教材和新课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本单元需 ...查看


  • 2015-2016九年级语文上备课组工作计划
  • 2015--2016学年度新蔡县现代双语实验学校 九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新蔡县现代双语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教研组 杜守海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成果,全面加强教师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查看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 1.沁园春 雪 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查看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1
  • 1.沁园春 雪 教时:一课时 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 ...查看


  • [星星变奏曲]预习导学案
  • 主备: 审核: 使用人: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语文<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2.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品读和意象的分析.理解,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掌握诗 ...查看


  • 初中.高中课文(古代现代诗文大全)动画朗读
  • 初中.高中课文(古代现代诗文大全)动画朗读 人教语文七年级课文Flash朗读全集 人教语文八年级课文Flash朗读全集 人教语文九年级课文Flash朗读全集 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 2走一步,再走一步 4紫 ...查看


  • 一(15)夏夜多美
  • 一(15)夏夜多美 教学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3.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4.保护环境.爱护昆虫. 教 ...查看


  • 3.星星变奏曲说课稿
  • 3<星星变奏曲>说课稿 <星星变奏曲>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代表诗人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 ...查看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1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毛泽东) 2.雨说(郑愁予) 3.星星变奏曲(江河) 4.外国诗两首 蛔蛔与蛐蛐 夜(叶赛宁)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6.纪念伏尔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