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第六颈椎横突综合症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臨床分型複雜,除常見症型外,我們認爲還應對第6頸椎橫突綜合症予以重視。本症多以疼痛麻木、扳機點與痙攣,功能障礙及相應脊髓症狀爲特點。通過對其病因病理的詳細分析,在實踐中總結了一套對症施治的治療方法。

關鍵字:

頸椎、橫突、綜合症

一、頸椎病的概述

頸椎病是好發于成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由於頸椎在日常生活中活動頻繁,經常發生勞損,以及先天性異常及自身結構的退行性變化,使頸椎骨質增生,韌帶鈣化、肥厚,頸椎間盤萎縮,影響頸部的神經、脊髓、血管和周圍其他組織,産生頭痛、肩背疼痛、肢體麻木、活動障礙,甚至大小便失禁、癱瘓等。凡因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所致頸段脊柱失穩和壓迫鄰近組織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和體症者均稱爲頸椎病。

(一)、病理病機

頸椎位於活動度較小的胸椎和頭骨之間,其活動度較大,又需保持頭頸部平衡,故頸椎和腰椎一樣容易發生勞損。尤以下段頸椎更易發生,由於頸部外傷、勞損或風寒濕邪侵襲,使頸椎間盤組織以及骨與關節逐漸發生退行性病變,影響附近的神經、脊髓及椎動脈而出現各種臨床症狀。

(二)、臨床表現

以頸項、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爲最常見,可分爲:

1、頸型 2、神經根型 3、脊髓型 4、椎動脈型

5、交感神經型 6、寰枕筋膜型 7、食管型 8、混合型

二、對第6頸椎橫突綜合症的認識

在多年的臨床治療中,除上述8型頸椎病外,我們發現:以第6頸椎橫突尖部,及其周圍附著的肌肉韌帶軟組織筋膜等組織的水腫粘連,肌肉纖維化,所造成的頸肩、胸臂部的疼痛、麻木、痙攣、頭昏頭痛、頸項部功能障礙,爲主症的一系列症候群,現暫定爲第6頸椎橫突綜合症。

(一)、第6頸椎橫突定位

位於頸闊肌的深層,胸鎖乳突肌後緣,中後斜角肌的起點,前斜角肌的後面,相當於甲狀輭骨下緣與環狀軟骨之間的水平。其尖部的投影爲環狀軟骨向後做一水平線,與胸鎖乳突肌後緣交點,該投影點周圍有頸外淺靜脈、副神經、頸皮神經穿出,深層爲膈神經的起點。

(二)、層次解剖

第6頸椎橫突前方,附著於頸前肌,其後部附著於頸後肌,其尖端前部爲頸動脈結節,即前結節,頸總動脈在此附著椎動脈由第6頸椎橫突孔起始向上,其尖端後部爲後結節,前後結節之間,有一條很深的溝,內有脊神經通過。

(三)、毗鄰

第6頸椎橫突綜合症與其尖部關係密切,因其橫突尖處於頸外側區。頸外側部又名頸後三角,前爲胸鎖乳突肌後緣,後爲斜方肌前緣,下爲鎖骨中1/3段。三角的頂爲皮膚、淺筋膜、頸闊肌、頸深筋膜淺層及其間的頸外靜脈和頸皮神經、頸血管鞘等。三角的底爲夾肌,肩胛提肌和前、中、後斜角肌。

位於橫突尖部還有一個重要的結構爲星狀神經結,分佈有:臂叢神經、膈神經、甲狀腺、氣管及頸總動、靜脈等重要的血管神經組織,在該橫突內側,分佈有:椎間孔、關節突關節、膈神經走行與前斜角肌的前緣。頸交感幹位於頸動脈鞘的後方,其中頸中神經結較細小,起於第6頸椎橫突。

(四)、臨床分析

1、應力特點:

C6橫突寬扁略斜向後外,C 7橫突與T1橫突距離較近,所以C6橫突承載應力相對較大,爲頭頸與軀幹的應力分界點。頸椎下段活動最頻繁,且活動度較大,損傷機會多,但C 7因爲橫突較大,有較多的肌肉保護,穩定性好,不易損傷,損傷多見於C6。

2、主症分析

(1)、疼痛與麻木:頸部的封套筋膜包繞著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以提高這兩塊肌肉的收縮效率。胸鎖乳突肌是一塊使頭頸部保持正常功能位的重要肌肉,由於頸筋膜攣縮,或緊張卡壓胸鎖乳突肌或斜方肌,造成了其間通過的血管、神經的阻礙,引起局部疼痛麻木,在第6頸椎橫突尖處出現明顯壓痛或反跳痛。

本病其間均有頸項部的疼痛麻木,並以頸外側爲主,疼痛可放射到頸根部,岡上窩中點,肩胛下角及上支遠端,以夜間痛甚,並伴有頭昏目眩、耳鳴等。

(2)扳機點與痙攣

局部代謝産物,鈣離子和水聚集在肌腹的神經與肌肉接頭處,形成結節和條索,稱爲肌筋膜扳機點。按壓扳機點可引發同一塊肌肉其他部位的牽扯痛或是向其他肌肉放散,因而可限制肌肉的運動,本病扳機點多在C6橫突尖部痙攣多以胸鎖乳突肌和前斜角肌的攣縮爲主。頸段椎間盤病變造成椎間隙狹窄,椎基底動脈發生硬化,引起C6椎體周圍軟組織肌肉的硬化,C6脊突偏歪,椎體間失穩,脊柱因力發生改變,椎體的載荷能力就由兩旁肌肉軟組織代償,增加了肌肉和軟組織的負重能力。造成部分組織過度勞損,發生痙攣。

(3)運動與功能障礙

沿著垂直軸,附著於第6頸椎橫突周圍肌肉組織受反復牽拉引起勞損,或因扭挫傷,尤其以前、中、後斜角肌表現的最明顯。因日久不愈,形成結節和條索或囊性水腫,本症功能障礙多以頭屈向患側,面向見側爲主。頸部側屈和後仰功能受限,由於頸前屈時,隆起的弧度最高點于下段,下位椎體産生退行性變,周圍附著部的組織易勞損變性,形成疤痕性的攣縮,造成頸椎前曲功能受限。

(4)脊髓症狀

頸下段的脊神經根在椎管內向下斜行,損傷的機會較多,所以部分患者出現肌張力亢進頭痛、頭昏,頸項部震顫。

(五)診斷

1、表現:本病多有繼發因素引起,有落枕史,夜間痛甚,早期表現爲頭部出現強制體位,頸部歪斜,頭歪向患側,活動受限,有負重感,C6橫突部有扳機點或伴有頭昏、頭痛、耳鳴、潮熱及其上肢的相應症狀。

2、特殊檢查:椎間孔擠壓試驗、分離試驗、臂叢神經牽拉試驗、吸氣轉頭試驗、屏氣收腹試驗、頸肌抗阻力試驗,呈現陽性或弱陽性。

3、攝片檢查:由於肌肉痙攣,頭頸部歪斜,頸椎X 線側位片可見脊柱頸段生理弧度變直,甚至反張成角,椎間孔變小,正位片可見椎體鈎椎關節側方有骨贅。

CT 檢查可見頸椎椎間盤變性或骨質增生,脊髓無明顯受壓表現。

4、診斷要點:C6橫突部觸摸有扳機點,按壓扳機點出現躲閃症,特殊檢查有兩項或兩項以上呈陽性或弱陽性,參考攝片可診斷爲C6橫突綜合症。

(六)鑒別診斷

1、與先天性斜頸、頸肋相鑒別:此二症均爲先天性,斜頸雖有棗核樣結節,但無壓痛或不明顯壓痛,頸肋多在鎖骨上窩有骨性隆起。

2、與胸廓出口綜合症鑒別:神經壓迫症狀多放射於小指和小魚際,有上肢發涼和出汗;而C6橫突綜合症神經壓迫症狀多放射在拇食、食指。

3、與寰樞關節半脫位鑒別:此症雖有頸項部肌肉的痙攣疼痛,但從X 片上能清晰的看到齒突與齒突凹不在一條垂直軸上。

4、與雷諾氏病鑒別:以進行性,由間隙小動脈痙攣引起的疾病,雙手對稱性、間隙性,肢端血管痙攣,表現爲手指突然慘白,繼而轉爲青紫,有麻木,針刺樣疼痛,發作其間橈動脈波動減弱,情緒波動和寒冷時可誘發,多見於女性。

5、與鎖骨上窩腫瘤鑒別:鎖骨上窩腫瘤多見於肺尖腫瘤和淋巴性轉移腫瘤進行性肩臂疼痛,帶有全身消耗性症狀,鎖骨上窩可觸及明顯腫塊,並加原發病竈的輔助檢查即可。

(七)治療:

治療時我們根據本症病程長短,扳機點深淺以確立治療方案。

1、早期:

發病三日內,觸及扳機點稍有移動,且壓痛明顯,牽扯痛及放射痛的局部範圍相對較小。治療方法如下:

(1)局部冷敷牽拉法:由於冷敷的作用,阻斷了感受器向脊髓後角發出的衝動,對疼痛和肌肉痙攣反射産生抑制作用,因而恢復了肌肉的牽拉性質。再加上2至5分鐘的拔升牽引,可緩解扳機點的痙攣狀況。通常我們也選用雲南白藥噴霧劑。

(2)筋膜牽拉法:用手指或手掌根部在患處做局部用力按壓並作小範圍滑動,並拉伸筋膜。本手法通過機械感受器的刺激,減輕靜脈淤滯和水腫,緩解疼痛,促進淋巴液回流和血管舒張、收縮反應,消除組織結構中的乳酸和其他代謝産物的堆積。

(3)放鬆按摩法:這種按摩手法是用一系列高速、低頻的刺激手法直接作用於肌肉僵硬的部位。如“一指禪推法”、“滾法”等,使肌肉僵硬組織得到緩解。這種手法首先能使肌肉受到刺激而不是處於一種靜止狀態;另外這種手法能夠阻止纖維粘連形成。

(4)對症推拿,用常規撥揉手法對胸鎖乳突肌、斜角肌和斜方肌作反阿是穴治療。以消除水腫,解痙止痛。

2、中後期:

一般在發病三天以後,扳機點較早期位置較深,疼痛或微痛,運動功能受限明顯,牽扯痛及放射痛的局部範圍更大,可延續至上肢遠端。治療方法以綜合治療爲主:

(1)牽引:頸部前傾15度至30度如遇及突偏歪,行牽引狀態下手法重定,作機械牽引,10到15分鐘。

(2)推拿:選用介質或藥膏,以針對扳機點進行撥揉、推抹、理筋等強刺激手法,以活血化淤解痙整複。

(3)針灸:沿胸鎖乳突肌肌腹前,後緣作毫針排刺加溫針灸法。以解除粘連,改善局部代謝産物,恢復張力。

另外,我們對後期粘連嚴重患者採用以針代刀法。

操作:先觸及C6脊突向患側水平旁開1.5~2釐米。(個體差異)由頸後部向前緩慢進針,當手下有硬物感時即觸到C6橫突骨板,隨即略退針,針尖向外沿骨板斜刺,有落空感即到橫突尖部,此時作小浮度提插,反復多次出針,針刺時,一手拇指固定於胸鎖乳突肌後緣並將血管鞘略推向前,以引導進針方向,防止傷及頸部重要結構,此法可起到剝離粘連和解除痙攣的作用。

(4)中藥離子導入:

我們自制導入藥膏,根據病程分爲結晶1號、2號、3號,其主要成分爲:首烏、川烏、南星、麝香、玄參、土木鼈、血竭、冰片等。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鐘。

(5)嘗試療法:

採用天鼎穴水針治療,選用配製好的利多卡因溶液2亳升,由天鼎穴進針,約兩釐米,有滯針感即到達斜角肌,回抽無血,緩慢注入藥液。

(八)療效分析:

1、病案舉例:

病案1:李某,女,28歲,教師,因晨起頸部疼痛,活動障礙,來我中心就診。觸診見右側胸鎖乳突肌痙攣,胸鎖乳突肌後緣下端明顯壓痛、頸部後伸、旋轉受限、臂叢牽拉實驗陽性,吸氣轉頭實驗橈動脈波動減弱,擠壓實驗陰性。治療期間前兩日採用冷敷牽拉法,配合長規推拿,疼痛緩解。第三天起採用綜合療法,主要以推拿配合排刺爲主,一日一次,連續治療一周,症狀消失,功能恢復,特殊檢查均呈陰性,確定臨床治癒。

病案2:張某,女,22歲,銀行職員,半月前突感頸項僵痛,頭向右側,面向左側(強迫體位)並伴有頸項部震顫,左臂麻木,心煩頭暈等,曾在他院採取針灸、理療、口服藥物治療均無效。查體見胸鎖乳突肌後緣痙攣有條索樣物,岡上窩有壓痛,擠壓實驗,臂叢牽拉實驗,頭頸肌對抗實驗均呈陽性,X 線檢查,頸椎側彎,生理曲度略直,C6~C7椎間隙變窄,C5~C6、C6~C7椎體後緣增生,後縱韌帶鈣化,椎間孔變小。採用牽引、推拿、離子導入法,治療後,頸托固定,期間配合刮痧、拔罐療法,20天後,疼痛消失,各項特殊檢查陰性。但偶有頭頸部不自主震顫。神經檢查未見異常,我們考慮爲心理因素造成。隨即採取暗示療法,幾日後痊愈。

2、討論

兩年來,我們臨床觀察本病患者32例,其中女性25例,男性7例,年齡在19~43歲之間早期就診17例,中晚期15例,早期除2例療效不佳外臨床平均治癒時間10天;中晚期除4例中途放棄外,平均治癒時間30天。總治癒率81.25%。

三、 小結

通過我中心兩年來的統計觀察,鑒於伏案工作、司機、運動員等職業有一定誘發因素。 本病以按壓扳機點出現躲閃症爲最有效的診斷方法。通過對C6橫突處扳機點的手法治療可以啟動肌體機械感受器,刺激這些感受器,可以産生局部肌肉的鬆弛。

我們認爲,各種創傷和一般應力,可導致肌筋膜扳機點,這些損傷可使肌漿網撕裂,引起鈣離子外流,鈣離子和三磷酸腺苷,啟動局部肌纖維的收縮,這種不受大腦控制的收縮,使得肌肉進一步縮短,使受到影響的肌束,處於緊張狀態,引起代謝活動的增快。當肌肉處於較大的代謝水平時,産生代謝産物。使局部感受神經末梢的興奮性升高,出現局部感覺過敏症狀。

壓痛點和牽扯痛的出現,很可能是因血管收縮造成肌肉內血液迴圈的障礙所致,要維持肌肉正常功能,肌體就必須修復肌漿網。

通過適當的推拿手法和其他輔助療法,可恢復病竈處血液迴圈,使三磷酸腺苷的合成增加,去除局部代謝産物,修復肌漿網,使C6橫突周圍組織恢復正常活力。

綜上所述,C6橫突處肌肉功能障礙,包括扳機點,是脊椎産生異常的重要原因。當患者姿勢不當時,使不平衡的移長作用力,持續性作用於肌肉,使某些肌群過度興奮,這是C6橫突處扳機點形成和頑固不治的原因。

因此,我們認爲在頸椎病的治療中,應對第6頸椎橫突綜合症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局部解剖學》彭裕文 人民衛生出版社

2、《脊柱推拿的基礎與臨床》李義凱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3、《針灸推拿應用解剖與臨床》閆振國 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

4、《頸椎外科學》賈連順、李家順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5、《頸椎傷病診治新技術》陳德玉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6、《中藥炮製學》葉定江、張世臣 人民衛生出版社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臨床分型複雜,除常見症型外,我們認爲還應對第6頸椎橫突綜合症予以重視。本症多以疼痛麻木、扳機點與痙攣,功能障礙及相應脊髓症狀爲特點。通過對其病因病理的詳細分析,在實踐中總結了一套對症施治的治療方法。

關鍵字:

頸椎、橫突、綜合症

一、頸椎病的概述

頸椎病是好發于成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由於頸椎在日常生活中活動頻繁,經常發生勞損,以及先天性異常及自身結構的退行性變化,使頸椎骨質增生,韌帶鈣化、肥厚,頸椎間盤萎縮,影響頸部的神經、脊髓、血管和周圍其他組織,産生頭痛、肩背疼痛、肢體麻木、活動障礙,甚至大小便失禁、癱瘓等。凡因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所致頸段脊柱失穩和壓迫鄰近組織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和體症者均稱爲頸椎病。

(一)、病理病機

頸椎位於活動度較小的胸椎和頭骨之間,其活動度較大,又需保持頭頸部平衡,故頸椎和腰椎一樣容易發生勞損。尤以下段頸椎更易發生,由於頸部外傷、勞損或風寒濕邪侵襲,使頸椎間盤組織以及骨與關節逐漸發生退行性病變,影響附近的神經、脊髓及椎動脈而出現各種臨床症狀。

(二)、臨床表現

以頸項、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爲最常見,可分爲:

1、頸型 2、神經根型 3、脊髓型 4、椎動脈型

5、交感神經型 6、寰枕筋膜型 7、食管型 8、混合型

二、對第6頸椎橫突綜合症的認識

在多年的臨床治療中,除上述8型頸椎病外,我們發現:以第6頸椎橫突尖部,及其周圍附著的肌肉韌帶軟組織筋膜等組織的水腫粘連,肌肉纖維化,所造成的頸肩、胸臂部的疼痛、麻木、痙攣、頭昏頭痛、頸項部功能障礙,爲主症的一系列症候群,現暫定爲第6頸椎橫突綜合症。

(一)、第6頸椎橫突定位

位於頸闊肌的深層,胸鎖乳突肌後緣,中後斜角肌的起點,前斜角肌的後面,相當於甲狀輭骨下緣與環狀軟骨之間的水平。其尖部的投影爲環狀軟骨向後做一水平線,與胸鎖乳突肌後緣交點,該投影點周圍有頸外淺靜脈、副神經、頸皮神經穿出,深層爲膈神經的起點。

(二)、層次解剖

第6頸椎橫突前方,附著於頸前肌,其後部附著於頸後肌,其尖端前部爲頸動脈結節,即前結節,頸總動脈在此附著椎動脈由第6頸椎橫突孔起始向上,其尖端後部爲後結節,前後結節之間,有一條很深的溝,內有脊神經通過。

(三)、毗鄰

第6頸椎橫突綜合症與其尖部關係密切,因其橫突尖處於頸外側區。頸外側部又名頸後三角,前爲胸鎖乳突肌後緣,後爲斜方肌前緣,下爲鎖骨中1/3段。三角的頂爲皮膚、淺筋膜、頸闊肌、頸深筋膜淺層及其間的頸外靜脈和頸皮神經、頸血管鞘等。三角的底爲夾肌,肩胛提肌和前、中、後斜角肌。

位於橫突尖部還有一個重要的結構爲星狀神經結,分佈有:臂叢神經、膈神經、甲狀腺、氣管及頸總動、靜脈等重要的血管神經組織,在該橫突內側,分佈有:椎間孔、關節突關節、膈神經走行與前斜角肌的前緣。頸交感幹位於頸動脈鞘的後方,其中頸中神經結較細小,起於第6頸椎橫突。

(四)、臨床分析

1、應力特點:

C6橫突寬扁略斜向後外,C 7橫突與T1橫突距離較近,所以C6橫突承載應力相對較大,爲頭頸與軀幹的應力分界點。頸椎下段活動最頻繁,且活動度較大,損傷機會多,但C 7因爲橫突較大,有較多的肌肉保護,穩定性好,不易損傷,損傷多見於C6。

2、主症分析

(1)、疼痛與麻木:頸部的封套筋膜包繞著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以提高這兩塊肌肉的收縮效率。胸鎖乳突肌是一塊使頭頸部保持正常功能位的重要肌肉,由於頸筋膜攣縮,或緊張卡壓胸鎖乳突肌或斜方肌,造成了其間通過的血管、神經的阻礙,引起局部疼痛麻木,在第6頸椎橫突尖處出現明顯壓痛或反跳痛。

本病其間均有頸項部的疼痛麻木,並以頸外側爲主,疼痛可放射到頸根部,岡上窩中點,肩胛下角及上支遠端,以夜間痛甚,並伴有頭昏目眩、耳鳴等。

(2)扳機點與痙攣

局部代謝産物,鈣離子和水聚集在肌腹的神經與肌肉接頭處,形成結節和條索,稱爲肌筋膜扳機點。按壓扳機點可引發同一塊肌肉其他部位的牽扯痛或是向其他肌肉放散,因而可限制肌肉的運動,本病扳機點多在C6橫突尖部痙攣多以胸鎖乳突肌和前斜角肌的攣縮爲主。頸段椎間盤病變造成椎間隙狹窄,椎基底動脈發生硬化,引起C6椎體周圍軟組織肌肉的硬化,C6脊突偏歪,椎體間失穩,脊柱因力發生改變,椎體的載荷能力就由兩旁肌肉軟組織代償,增加了肌肉和軟組織的負重能力。造成部分組織過度勞損,發生痙攣。

(3)運動與功能障礙

沿著垂直軸,附著於第6頸椎橫突周圍肌肉組織受反復牽拉引起勞損,或因扭挫傷,尤其以前、中、後斜角肌表現的最明顯。因日久不愈,形成結節和條索或囊性水腫,本症功能障礙多以頭屈向患側,面向見側爲主。頸部側屈和後仰功能受限,由於頸前屈時,隆起的弧度最高點于下段,下位椎體産生退行性變,周圍附著部的組織易勞損變性,形成疤痕性的攣縮,造成頸椎前曲功能受限。

(4)脊髓症狀

頸下段的脊神經根在椎管內向下斜行,損傷的機會較多,所以部分患者出現肌張力亢進頭痛、頭昏,頸項部震顫。

(五)診斷

1、表現:本病多有繼發因素引起,有落枕史,夜間痛甚,早期表現爲頭部出現強制體位,頸部歪斜,頭歪向患側,活動受限,有負重感,C6橫突部有扳機點或伴有頭昏、頭痛、耳鳴、潮熱及其上肢的相應症狀。

2、特殊檢查:椎間孔擠壓試驗、分離試驗、臂叢神經牽拉試驗、吸氣轉頭試驗、屏氣收腹試驗、頸肌抗阻力試驗,呈現陽性或弱陽性。

3、攝片檢查:由於肌肉痙攣,頭頸部歪斜,頸椎X 線側位片可見脊柱頸段生理弧度變直,甚至反張成角,椎間孔變小,正位片可見椎體鈎椎關節側方有骨贅。

CT 檢查可見頸椎椎間盤變性或骨質增生,脊髓無明顯受壓表現。

4、診斷要點:C6橫突部觸摸有扳機點,按壓扳機點出現躲閃症,特殊檢查有兩項或兩項以上呈陽性或弱陽性,參考攝片可診斷爲C6橫突綜合症。

(六)鑒別診斷

1、與先天性斜頸、頸肋相鑒別:此二症均爲先天性,斜頸雖有棗核樣結節,但無壓痛或不明顯壓痛,頸肋多在鎖骨上窩有骨性隆起。

2、與胸廓出口綜合症鑒別:神經壓迫症狀多放射於小指和小魚際,有上肢發涼和出汗;而C6橫突綜合症神經壓迫症狀多放射在拇食、食指。

3、與寰樞關節半脫位鑒別:此症雖有頸項部肌肉的痙攣疼痛,但從X 片上能清晰的看到齒突與齒突凹不在一條垂直軸上。

4、與雷諾氏病鑒別:以進行性,由間隙小動脈痙攣引起的疾病,雙手對稱性、間隙性,肢端血管痙攣,表現爲手指突然慘白,繼而轉爲青紫,有麻木,針刺樣疼痛,發作其間橈動脈波動減弱,情緒波動和寒冷時可誘發,多見於女性。

5、與鎖骨上窩腫瘤鑒別:鎖骨上窩腫瘤多見於肺尖腫瘤和淋巴性轉移腫瘤進行性肩臂疼痛,帶有全身消耗性症狀,鎖骨上窩可觸及明顯腫塊,並加原發病竈的輔助檢查即可。

(七)治療:

治療時我們根據本症病程長短,扳機點深淺以確立治療方案。

1、早期:

發病三日內,觸及扳機點稍有移動,且壓痛明顯,牽扯痛及放射痛的局部範圍相對較小。治療方法如下:

(1)局部冷敷牽拉法:由於冷敷的作用,阻斷了感受器向脊髓後角發出的衝動,對疼痛和肌肉痙攣反射産生抑制作用,因而恢復了肌肉的牽拉性質。再加上2至5分鐘的拔升牽引,可緩解扳機點的痙攣狀況。通常我們也選用雲南白藥噴霧劑。

(2)筋膜牽拉法:用手指或手掌根部在患處做局部用力按壓並作小範圍滑動,並拉伸筋膜。本手法通過機械感受器的刺激,減輕靜脈淤滯和水腫,緩解疼痛,促進淋巴液回流和血管舒張、收縮反應,消除組織結構中的乳酸和其他代謝産物的堆積。

(3)放鬆按摩法:這種按摩手法是用一系列高速、低頻的刺激手法直接作用於肌肉僵硬的部位。如“一指禪推法”、“滾法”等,使肌肉僵硬組織得到緩解。這種手法首先能使肌肉受到刺激而不是處於一種靜止狀態;另外這種手法能夠阻止纖維粘連形成。

(4)對症推拿,用常規撥揉手法對胸鎖乳突肌、斜角肌和斜方肌作反阿是穴治療。以消除水腫,解痙止痛。

2、中後期:

一般在發病三天以後,扳機點較早期位置較深,疼痛或微痛,運動功能受限明顯,牽扯痛及放射痛的局部範圍更大,可延續至上肢遠端。治療方法以綜合治療爲主:

(1)牽引:頸部前傾15度至30度如遇及突偏歪,行牽引狀態下手法重定,作機械牽引,10到15分鐘。

(2)推拿:選用介質或藥膏,以針對扳機點進行撥揉、推抹、理筋等強刺激手法,以活血化淤解痙整複。

(3)針灸:沿胸鎖乳突肌肌腹前,後緣作毫針排刺加溫針灸法。以解除粘連,改善局部代謝産物,恢復張力。

另外,我們對後期粘連嚴重患者採用以針代刀法。

操作:先觸及C6脊突向患側水平旁開1.5~2釐米。(個體差異)由頸後部向前緩慢進針,當手下有硬物感時即觸到C6橫突骨板,隨即略退針,針尖向外沿骨板斜刺,有落空感即到橫突尖部,此時作小浮度提插,反復多次出針,針刺時,一手拇指固定於胸鎖乳突肌後緣並將血管鞘略推向前,以引導進針方向,防止傷及頸部重要結構,此法可起到剝離粘連和解除痙攣的作用。

(4)中藥離子導入:

我們自制導入藥膏,根據病程分爲結晶1號、2號、3號,其主要成分爲:首烏、川烏、南星、麝香、玄參、土木鼈、血竭、冰片等。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鐘。

(5)嘗試療法:

採用天鼎穴水針治療,選用配製好的利多卡因溶液2亳升,由天鼎穴進針,約兩釐米,有滯針感即到達斜角肌,回抽無血,緩慢注入藥液。

(八)療效分析:

1、病案舉例:

病案1:李某,女,28歲,教師,因晨起頸部疼痛,活動障礙,來我中心就診。觸診見右側胸鎖乳突肌痙攣,胸鎖乳突肌後緣下端明顯壓痛、頸部後伸、旋轉受限、臂叢牽拉實驗陽性,吸氣轉頭實驗橈動脈波動減弱,擠壓實驗陰性。治療期間前兩日採用冷敷牽拉法,配合長規推拿,疼痛緩解。第三天起採用綜合療法,主要以推拿配合排刺爲主,一日一次,連續治療一周,症狀消失,功能恢復,特殊檢查均呈陰性,確定臨床治癒。

病案2:張某,女,22歲,銀行職員,半月前突感頸項僵痛,頭向右側,面向左側(強迫體位)並伴有頸項部震顫,左臂麻木,心煩頭暈等,曾在他院採取針灸、理療、口服藥物治療均無效。查體見胸鎖乳突肌後緣痙攣有條索樣物,岡上窩有壓痛,擠壓實驗,臂叢牽拉實驗,頭頸肌對抗實驗均呈陽性,X 線檢查,頸椎側彎,生理曲度略直,C6~C7椎間隙變窄,C5~C6、C6~C7椎體後緣增生,後縱韌帶鈣化,椎間孔變小。採用牽引、推拿、離子導入法,治療後,頸托固定,期間配合刮痧、拔罐療法,20天後,疼痛消失,各項特殊檢查陰性。但偶有頭頸部不自主震顫。神經檢查未見異常,我們考慮爲心理因素造成。隨即採取暗示療法,幾日後痊愈。

2、討論

兩年來,我們臨床觀察本病患者32例,其中女性25例,男性7例,年齡在19~43歲之間早期就診17例,中晚期15例,早期除2例療效不佳外臨床平均治癒時間10天;中晚期除4例中途放棄外,平均治癒時間30天。總治癒率81.25%。

三、 小結

通過我中心兩年來的統計觀察,鑒於伏案工作、司機、運動員等職業有一定誘發因素。 本病以按壓扳機點出現躲閃症爲最有效的診斷方法。通過對C6橫突處扳機點的手法治療可以啟動肌體機械感受器,刺激這些感受器,可以産生局部肌肉的鬆弛。

我們認爲,各種創傷和一般應力,可導致肌筋膜扳機點,這些損傷可使肌漿網撕裂,引起鈣離子外流,鈣離子和三磷酸腺苷,啟動局部肌纖維的收縮,這種不受大腦控制的收縮,使得肌肉進一步縮短,使受到影響的肌束,處於緊張狀態,引起代謝活動的增快。當肌肉處於較大的代謝水平時,産生代謝産物。使局部感受神經末梢的興奮性升高,出現局部感覺過敏症狀。

壓痛點和牽扯痛的出現,很可能是因血管收縮造成肌肉內血液迴圈的障礙所致,要維持肌肉正常功能,肌體就必須修復肌漿網。

通過適當的推拿手法和其他輔助療法,可恢復病竈處血液迴圈,使三磷酸腺苷的合成增加,去除局部代謝産物,修復肌漿網,使C6橫突周圍組織恢復正常活力。

綜上所述,C6橫突處肌肉功能障礙,包括扳機點,是脊椎産生異常的重要原因。當患者姿勢不當時,使不平衡的移長作用力,持續性作用於肌肉,使某些肌群過度興奮,這是C6橫突處扳機點形成和頑固不治的原因。

因此,我們認爲在頸椎病的治療中,應對第6頸椎橫突綜合症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局部解剖學》彭裕文 人民衛生出版社

2、《脊柱推拿的基礎與臨床》李義凱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3、《針灸推拿應用解剖與臨床》閆振國 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

4、《頸椎外科學》賈連順、李家順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5、《頸椎傷病診治新技術》陳德玉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6、《中藥炮製學》葉定江、張世臣 人民衛生出版社


相关文章

  •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 ・69・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王 雷1,周 震2,王遵来1,李 岩3 (1.天津市北辰北门医院,天津30040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 3.天津市公安医院,天津300042) 关键词:针灸:颈椎病:研 ...查看


  • 善于伪装的颈椎病
  •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主要是由颈椎骨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和韧带钙化,导致颈椎正常弧度消失.椎间隙狭窄.由于骨赘压迫脊神经根,引起臂丛神经剧烈的疼痛,牵扯到肩.臂,放射到手指,时间长了就会引起相应部位的肌肉萎缩 ...查看


  • 颈椎病的正确认识(一)
  • 颈椎病的正确认识(一) ---劲椎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 ...查看


  • 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 一.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跟.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为颈椎病. 二.一般原则 1.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 ...查看


  • 背部肌肉痉挛怎么办?五种处理办法教你自己解决
  • 背部肌肉痉挛怎么办?五种处理办法教你自己解决 颈背部肌肉痉挛是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之一,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 ...查看


  •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体会
  • [关键词]针刀; 颈椎病; 积累性损伤; 体会 [中图分类号]R35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83-00 颈椎病又称颈肩综合症,是一组临床症候群,它主要是颈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损伤. ...查看


  • 左手麻木是什么原因
  • 左手麻木是什么原因? 悬赏分:15 | 解决时间:2010-5-15 08:09 | 提问者:1203410028 最近在工地干活,莫名的手脚麻木.为什么呀! 左手有种针刺感! 急求原因!!! 最佳答案 有可能是压迫神经的症状,或是高血压. ...查看


  • 颈椎病健康保健手册
  • 颈椎病健康保健手册 您了解颈椎病吗?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年来由于低头伏案工作人员的增加,青年人也成为青睐的对象.中医将本病归于痹症.痿证.项强.眩晕等范畴.是一种以骨质增生.间盘退化.项韧带钙化,刺激或压迫颈 ...查看


  • 7个有效的颈椎病的自我治疗方法
  • 赶走困扰我们的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 ...查看


  • 引起手指尖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 引起手指尖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手指尖麻木.只要身体任何部位经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就要及时检查血糖,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2. 药物或化学制剂引起的麻木.如感冒或拉肚子时,服用了黄连素或痢特灵后,会引起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