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简史论文

中外文化简史期中论文

姓名:吴师

学号: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 09092010 09教21

浅谈中国茶文化

[摘要]:

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茶文化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在它的萌生、勃兴、鼎盛期,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体验品味茶的芬芳,或为生活实用,或为怡情养性。它由文人雅士发掘升华,与儒道佛三家思想相结合;又走向寻常巷陌,追求真善美的和谐,主张天地人的统一。在雅俗交融中贵和求真,这正是中国茶文化雅俗共赏的魅力,也是它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 雅与俗 传统文化 历史

一、茶文化简述

茶的根源在中国,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故乡。茶被利用的历史有 4000 多年,种植史和饮用史也有 2000 多年。数千年来,中国一直稳居产茶大国、饮茶大国的地位。 中国茶文化酝酿于隋朝之前,在唐代初步形成,到了宋代、明代已经达到鼎盛。唐代创立的中国茶文化,不仅对华夏乃至对整个人类文明都做出了贡献。永泰元年,也就是公元 765 年,陆羽完成了《茶经》,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也是一本讲茶文化的书,《茶经》是我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所以,陆羽是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 茶文化是指人们在饮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特指人类创造的有关茶的“精神财富”部分,如茶史、茶诗、茶画、茶道、茶艺、茶树栽培学、茶叶制作学等,其中核心部分当属茶道和茶艺。可见,茶文化包含茶道,两者是从属关系。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以思想道德、人文精神为宗旨,包括有关茶的礼仪、风俗、茶法、茶规、茶技、茶艺、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以及文学艺术、词典歌赋等内容。茶文化是一种“中介”与“综合”文化,涉及到建筑、音乐、舞蹈、绘画、戏曲、服饰、饮食、医药等诸多文化领域,是一种交际文化,是构建和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手段。

二、茶文化发展中的雅俗纷呈

(一)以生活实用为特征的茶文化萌生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叶的发现出于偶然,据《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在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主要当做药材使用,是一种能解百毒亦可提神醒脑的灵药。也就是说,在中国茶文化萌发的初期,茶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当时缺衣少食、物质极其匮乏的先民们的生存需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生命安全密切相

关。至于后来由此衍生出复杂精细的制茶工艺、品类繁多的茶叶家族、以及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这肯定是当时的神农氏也始料未及的。可以这样理解,茶文化的萌发始于俗世实用的需求。

春秋之前,人们习惯生嚼茶叶,茶叶的味道苦涩中带有清香,让人得到感官的快乐。春秋以后,在茶由药用转为日常饮品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以茶当菜,以茶作羹的过渡时期。《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晋书》记载,“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茗”字初始义为茶之嫩芽,后泛指茶);《尔雅》中,茶的注释为“叶可炙作羹饮”。此时人们对茶的使用仍然以生活实用为主,一是为了增加营养,二是作为人体解毒的一种食材和其他食物搭配。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基诺族人至今有吃“凉拌茶”的食俗,他们采摘茶树鲜叶,揉碎后放入碗中,与大蒜、辣椒、盐等配料拌匀,最后与清澈的泉水调和食用,也是基于以上目的。

(二)与贵族名士志趣相结合的茶文化勃兴期

同样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庄无为主义、孔孟仁爱思想等也逐渐渗透到茶文化领域。茗茶清香、淡雅、质朴、飘逸的气质与一些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人生志趣不谋而合。而后,经历了两汉时期儒家学说的全盛和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国,中国本土的道教逐步形成,茶文化就此开始与儒、道、释思想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魏晋士族名士清谈玄学蔚然成风,他们中很多人认为儒、道、释殊途同归,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提倡坐禅与顿悟,于是尚酒的奢靡之风与尚茶的俭约之风此消彼长,嗜酒遁世、醉酒浇愁的士子们纷纷转而与茶结缘,一时形成了茶佐清谈的世风。西晋人杜育曾这样描述,采茶初秋,水中漂洗,放在东瓯产的陶瓷器中,用匏去盛岷江之水,象公刘(周之先祖)那样于松下泉边,当炉煮茶,在文人学士看来,整个过程甚为儒雅,有仙风道骨、超凡脱俗之感。这套生煮羹饮程序,说明当时煮茶有了一定的规范,茶事活动开始与用茶人的精神追求结合,士人从关注茶的实用功能转为更多地品味茶的意境之美。久而久之王侯将相、地方官吏纷纷效仿,更有罢办酒宴,兴办茶宴的清廉佳话盛传于世。《晋书》就曾记载,谢安、桓温在宴会的时候,经常用茶果招待宾客,可见在魏晋的上流社会,人们开始用茶进行礼仪交往,传达心意,这为茶文化在唐朝的兴盛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雅俗共同发展的茶文化鼎盛期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茶文化兴于唐代,这与佛教禅宗在这一时期大行其道密不可分,也和唐人积极入世的生活态度、多姿多彩的社会气象相辅相成。深山古寺的僧人潜心研究种茶制茶,碧螺春、君山银针等名茶皆出自佛寺。僧人饮茶悟道,讲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茶文化与佛学哲理融为一体。唐代《封氏闻见录》记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杜

阳杂编》记载有唐文宗常请学士们进入内廷,研讨经义典籍,下令宫女准备茶饮赐予学士。此外,长安城内开设茶馆者,不问道俗,凡是付钱的都可以饮用。由此可知,在唐朝不管是朝廷百官,或是贩夫走卒,茶对他们而言已经是普遍的饮料了。而在茶文化走向大众的同时,自唐兴起的贡茶制又使宫廷贵族饮茶走向等级化、礼仪化、精细化、程式化,茶艺之四要素“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求“高品位”。更有陆羽所撰《茶经》一书,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标志着我国茶文化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

两宋时期,茶文化发展登峰造极:一方面,饮茶习惯深入平民社会的各个场所、各项事务,小至待人接物,大至婚丧嫁娶;另一方面,宋人积极热情地探究品茗艺术,尤其是盛行于文人学士中的斗茶风俗更使饮茶过程格外情趣无限、韵味无穷,成为中华茶艺的发端。及至明清,出现了六大茶类,饮茶方式亦出现了巨大变革,由煎煮团茶、饼茶转为冲泡散茶为主,茶事过程因此逐渐删繁就简。另外,清代茶馆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轰轰烈烈地发展,各色人等皆可在茶馆茶肆边饮茶边纵横国事、闲话家常,这标志着茶文化在这一时期进一步从文人雅士、骚人墨客所创造的小圈子里走了出来,真正踏进寻常巷陌,走入了千家万户。

三、茶与儒道释

中国茶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 呈现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 这在陆羽《茶经》以后的茶学著作中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在与儒学的关联上, 表现为“茶礼”与儒雅的风度; 在与道学的关系中, 则体现出养生与对自然的崇尚; 与佛家的绾合上则在“茶禅一味”的理念与佛家饮茶的实用上。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 儒道释三家的哲学理念都与中国茶学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儒道释三家在历史上既曾分别作用于茶文化, 又曾综合地共同作用于茶文化, 可以说, 没有儒道释三家的融合与凝聚, 也就没有中国的茶文化。事实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中, 儒道释三家逐渐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水乳交融, 难分难解的整一状态。我们注意到, 作为茶文化成型期的唐代, 正是儒道释三家集成融合的时期, 这在陆羽的《茶经》以及后来的茶学著作中可以鲜明地反映出来, 在分析这些茶学著作的思想特点时, 很难断然指出作者所奉行的是儒, 是道, 还是释。就如“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的观念, 儒家用之取其人格的“自修”; 道家用之合其生命之“虚静”; 佛家用之悟其精神之“空灵”。因此, 中国茶文化的千姿百态与其盛大气象, 是儒道释三家互相渗透综合作用的结果, 是三教合一的文化形态。

茶是儒,沐日月之光辉,呈中庸之和气,汲天地之精华,表仁义礼智信;茶是道,吐阴铸纯阳,复水号长春,玉露表清和,神韵致真静;茶是佛,孟臣沏彼岸,玉露醒迷顽,净空悟大道,三杯心生莲。所以茶是健康的饮料,文明的饮品,和谐的载体,让我们通过对茶的品饮,喝出健康,喝出文明,喝出和谐,体悟宇宙人生之大道。

参考文献:

[1] 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8.

[2] 黄德贤.中国茶道的本质及茶文化的发展[J].茶业通报, 1996(18): 46-49.

[3] 王旭烽.中国茶谣与文学[J].农业考古, 2008(5):28-35.

[4] 蒋栋元.试论茶的文化功能[J].西华师范大学:哲社版, 2004(5): 90-93.

[5] 贾红文,赵艳红.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M].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

社,2010.

中外文化简史期中论文

姓名:吴师

学号: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 09092010 09教21

浅谈中国茶文化

[摘要]:

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茶文化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在它的萌生、勃兴、鼎盛期,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体验品味茶的芬芳,或为生活实用,或为怡情养性。它由文人雅士发掘升华,与儒道佛三家思想相结合;又走向寻常巷陌,追求真善美的和谐,主张天地人的统一。在雅俗交融中贵和求真,这正是中国茶文化雅俗共赏的魅力,也是它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 雅与俗 传统文化 历史

一、茶文化简述

茶的根源在中国,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故乡。茶被利用的历史有 4000 多年,种植史和饮用史也有 2000 多年。数千年来,中国一直稳居产茶大国、饮茶大国的地位。 中国茶文化酝酿于隋朝之前,在唐代初步形成,到了宋代、明代已经达到鼎盛。唐代创立的中国茶文化,不仅对华夏乃至对整个人类文明都做出了贡献。永泰元年,也就是公元 765 年,陆羽完成了《茶经》,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也是一本讲茶文化的书,《茶经》是我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所以,陆羽是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 茶文化是指人们在饮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特指人类创造的有关茶的“精神财富”部分,如茶史、茶诗、茶画、茶道、茶艺、茶树栽培学、茶叶制作学等,其中核心部分当属茶道和茶艺。可见,茶文化包含茶道,两者是从属关系。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以思想道德、人文精神为宗旨,包括有关茶的礼仪、风俗、茶法、茶规、茶技、茶艺、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以及文学艺术、词典歌赋等内容。茶文化是一种“中介”与“综合”文化,涉及到建筑、音乐、舞蹈、绘画、戏曲、服饰、饮食、医药等诸多文化领域,是一种交际文化,是构建和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手段。

二、茶文化发展中的雅俗纷呈

(一)以生活实用为特征的茶文化萌生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叶的发现出于偶然,据《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在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主要当做药材使用,是一种能解百毒亦可提神醒脑的灵药。也就是说,在中国茶文化萌发的初期,茶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当时缺衣少食、物质极其匮乏的先民们的生存需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生命安全密切相

关。至于后来由此衍生出复杂精细的制茶工艺、品类繁多的茶叶家族、以及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这肯定是当时的神农氏也始料未及的。可以这样理解,茶文化的萌发始于俗世实用的需求。

春秋之前,人们习惯生嚼茶叶,茶叶的味道苦涩中带有清香,让人得到感官的快乐。春秋以后,在茶由药用转为日常饮品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以茶当菜,以茶作羹的过渡时期。《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晋书》记载,“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茗”字初始义为茶之嫩芽,后泛指茶);《尔雅》中,茶的注释为“叶可炙作羹饮”。此时人们对茶的使用仍然以生活实用为主,一是为了增加营养,二是作为人体解毒的一种食材和其他食物搭配。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基诺族人至今有吃“凉拌茶”的食俗,他们采摘茶树鲜叶,揉碎后放入碗中,与大蒜、辣椒、盐等配料拌匀,最后与清澈的泉水调和食用,也是基于以上目的。

(二)与贵族名士志趣相结合的茶文化勃兴期

同样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庄无为主义、孔孟仁爱思想等也逐渐渗透到茶文化领域。茗茶清香、淡雅、质朴、飘逸的气质与一些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人生志趣不谋而合。而后,经历了两汉时期儒家学说的全盛和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国,中国本土的道教逐步形成,茶文化就此开始与儒、道、释思想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魏晋士族名士清谈玄学蔚然成风,他们中很多人认为儒、道、释殊途同归,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提倡坐禅与顿悟,于是尚酒的奢靡之风与尚茶的俭约之风此消彼长,嗜酒遁世、醉酒浇愁的士子们纷纷转而与茶结缘,一时形成了茶佐清谈的世风。西晋人杜育曾这样描述,采茶初秋,水中漂洗,放在东瓯产的陶瓷器中,用匏去盛岷江之水,象公刘(周之先祖)那样于松下泉边,当炉煮茶,在文人学士看来,整个过程甚为儒雅,有仙风道骨、超凡脱俗之感。这套生煮羹饮程序,说明当时煮茶有了一定的规范,茶事活动开始与用茶人的精神追求结合,士人从关注茶的实用功能转为更多地品味茶的意境之美。久而久之王侯将相、地方官吏纷纷效仿,更有罢办酒宴,兴办茶宴的清廉佳话盛传于世。《晋书》就曾记载,谢安、桓温在宴会的时候,经常用茶果招待宾客,可见在魏晋的上流社会,人们开始用茶进行礼仪交往,传达心意,这为茶文化在唐朝的兴盛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雅俗共同发展的茶文化鼎盛期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茶文化兴于唐代,这与佛教禅宗在这一时期大行其道密不可分,也和唐人积极入世的生活态度、多姿多彩的社会气象相辅相成。深山古寺的僧人潜心研究种茶制茶,碧螺春、君山银针等名茶皆出自佛寺。僧人饮茶悟道,讲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茶文化与佛学哲理融为一体。唐代《封氏闻见录》记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杜

阳杂编》记载有唐文宗常请学士们进入内廷,研讨经义典籍,下令宫女准备茶饮赐予学士。此外,长安城内开设茶馆者,不问道俗,凡是付钱的都可以饮用。由此可知,在唐朝不管是朝廷百官,或是贩夫走卒,茶对他们而言已经是普遍的饮料了。而在茶文化走向大众的同时,自唐兴起的贡茶制又使宫廷贵族饮茶走向等级化、礼仪化、精细化、程式化,茶艺之四要素“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求“高品位”。更有陆羽所撰《茶经》一书,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标志着我国茶文化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

两宋时期,茶文化发展登峰造极:一方面,饮茶习惯深入平民社会的各个场所、各项事务,小至待人接物,大至婚丧嫁娶;另一方面,宋人积极热情地探究品茗艺术,尤其是盛行于文人学士中的斗茶风俗更使饮茶过程格外情趣无限、韵味无穷,成为中华茶艺的发端。及至明清,出现了六大茶类,饮茶方式亦出现了巨大变革,由煎煮团茶、饼茶转为冲泡散茶为主,茶事过程因此逐渐删繁就简。另外,清代茶馆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轰轰烈烈地发展,各色人等皆可在茶馆茶肆边饮茶边纵横国事、闲话家常,这标志着茶文化在这一时期进一步从文人雅士、骚人墨客所创造的小圈子里走了出来,真正踏进寻常巷陌,走入了千家万户。

三、茶与儒道释

中国茶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 呈现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 这在陆羽《茶经》以后的茶学著作中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在与儒学的关联上, 表现为“茶礼”与儒雅的风度; 在与道学的关系中, 则体现出养生与对自然的崇尚; 与佛家的绾合上则在“茶禅一味”的理念与佛家饮茶的实用上。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 儒道释三家的哲学理念都与中国茶学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儒道释三家在历史上既曾分别作用于茶文化, 又曾综合地共同作用于茶文化, 可以说, 没有儒道释三家的融合与凝聚, 也就没有中国的茶文化。事实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中, 儒道释三家逐渐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水乳交融, 难分难解的整一状态。我们注意到, 作为茶文化成型期的唐代, 正是儒道释三家集成融合的时期, 这在陆羽的《茶经》以及后来的茶学著作中可以鲜明地反映出来, 在分析这些茶学著作的思想特点时, 很难断然指出作者所奉行的是儒, 是道, 还是释。就如“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的观念, 儒家用之取其人格的“自修”; 道家用之合其生命之“虚静”; 佛家用之悟其精神之“空灵”。因此, 中国茶文化的千姿百态与其盛大气象, 是儒道释三家互相渗透综合作用的结果, 是三教合一的文化形态。

茶是儒,沐日月之光辉,呈中庸之和气,汲天地之精华,表仁义礼智信;茶是道,吐阴铸纯阳,复水号长春,玉露表清和,神韵致真静;茶是佛,孟臣沏彼岸,玉露醒迷顽,净空悟大道,三杯心生莲。所以茶是健康的饮料,文明的饮品,和谐的载体,让我们通过对茶的品饮,喝出健康,喝出文明,喝出和谐,体悟宇宙人生之大道。

参考文献:

[1] 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8.

[2] 黄德贤.中国茶道的本质及茶文化的发展[J].茶业通报, 1996(18): 46-49.

[3] 王旭烽.中国茶谣与文学[J].农业考古, 2008(5):28-35.

[4] 蒋栋元.试论茶的文化功能[J].西华师范大学:哲社版, 2004(5): 90-93.

[5] 贾红文,赵艳红.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M].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

社,2010.


相关文章

  • 中外美术简史论文
  • 中国各时期绘画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的绘画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其本来简略明晰的绘画变得繁复起来.作为绘画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画家这一身份逐渐地进入了历史书籍的撰写之中,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具体表现为:人物画有了新 ...查看


  • 近30年来中国古代广告史研究概述
  • <东南学术>2009年第4期近30年来中国古代广告史研究概述 张 剑 摘要:, 关注面也各有差异.本文 对近30, 并由此梳理出古代广告史研究的一些特点.在对古代广告史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概述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反思. 关键词: ...查看


  • 中外教育简史
  • 期末作业考核 <中外教育简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大学> 答:<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一篇论文,他着重阐明"大学之道"--大学教育的纲领, ...查看


  • 华中科技大学选课必备
  • 艺术 体育类 课程 点名否 结业方式 备注 声乐入门 不点名 唱歌 简单 无论唱歌好听与否 绝对能过 中外名乐欣赏 不点名 交论文 好过 有意思很享受 桥牌入门 点名 考试(开卷) 平常要抄笔记 篮球裁判 点名 开卷考试 边抄边过 还有科比 ...查看


  • 序┃敦煌石窟艺术简史
  • 为读者发现好书,为好书寻找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闻名中外的敦煌艺术,既是丝绸之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融汇的结晶和载体,又是丝绸之路中外文化艺术交融取得成就的记录,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一 ...查看


  • 中外美术简史1
  • 中外美术简史 一.论述秦汉时期美术的时间概念,历史背景与社会背景,以及该时期美术的总体特征.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社会体制最发达定型的朝代,由于国家的统一,社会较为稳定,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客观上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使经济日趋繁荣 ...查看


  •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期末论文
  • 南昌大学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期末论文 姓 名: 钱超 学 号: 5404312078 班 级: 工业工程121班 南昌大学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西风流行音乐发展 关键字:爵士乐 乡村音乐 摇滚乐 音乐巨人 中国流行乐 西方流 ...查看


  • 关于中餐的英语翻译
  • 关于中餐的英语翻译 陈亚红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烹饪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味香色美闻名中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束到中国.他们不仅观光景 ...查看


  • 工业设计研究生院校
  • 工业设计研究生院校 清华大学 湖南大学 江南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美院 武汉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东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四川大学 天津大学 重庆大学 吉林大学 上海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华中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