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介并发症]08颅内动脉瘤-弹簧圈异位栓塞

前交通动脉瘤:3D旋转,显示瘤颈与前交通关系

拟支架辅助栓塞:双微管调整过程

栓塞微导管脱出,进入M2分支(术中误认为调整进入动脉瘤),进行异位栓塞

弹簧圈漂移,发现微导管位置判断错误!!!

更换术者:先栓塞动脉塞,再捕捞异位弹簧圈。

半回收支架,微导管进入同侧A2,回撤进入动脉瘤

顺利栓塞

捕捞异位弹簧圈(取出3枚,最后1枚取出困难,留置M2上干)

思者常新点评

独具匠心=医生智慧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医生的智慧关系到每一个病人的生命安危,可见是多么的重要。

1、术者将栓塞微导管、微导丝顺利引入A2,回撤超选动脉瘤时,动作粗暴,微导管、微导丝脱出,退至ICA末端。由于血管部分重叠,未加认真核对,栓塞微导管进入M2分叉部。

2、误将M2上干异位栓塞:置入第2枚弹簧圈时,发现弹簧圈漂移,误判动脉瘤填塞破裂,迅速填入第3、第4枚。弹簧圈漂移加重,正位观察,发现异位栓塞。

3、救火队员,医者慎独!

4、异物捕捞,适可而止。

动脉瘤栓塞,弹簧圈逃逸

在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的过程中,解脱后的弹簧圈移位或逃逸是比较棘手的并发症之一。所谓弹簧圈移位或逃逸,是指原本解脱在瘤腔内的弹簧圈受血流冲击或后续弹簧圈的推挤,移位或逃逸到正常动脉里,如果堵塞了该动脉的血流,就会造成该动脉供血区的脑梗塞。

“腔大口小”的动脉瘤,我们称之为窄颈动脉瘤,弹簧圈不容易从瘤腔内跑出来,我们单纯用微导管栓塞瘤腔就可以了;但对于“腔小口大”的动脉瘤,我们称之为宽颈动脉瘤,则必须要应用辅助工具以保证弹簧圈老老实实待在瘤腔内。这些辅助工具包括球囊和支架。

当然,即使有球囊和支架的辅助,偶尔仍然会发生弹簧圈的逃逸,多见于最后填塞瘤颈的小型弹簧圈在撤除球囊保护后被血流冲走,或从支架的网眼里漏出来成为“漏网之鱼”。如果弹簧圈远遁入载瘤动脉远端的不重要的分支,则可以听之任之随它去。如果弹簧圈堵住了重要分支,也不需要紧张,我们还有特制的捕捞器能够把它捞出来。

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丰富多彩的介入材料如同十八般武器,保证了我们的血管内操作游刃有余、克敌制胜。

并发症及“失败病案”是临床医生成长的最佳教案,诚请各位老师,如果您能分享“并发症及失败病案”至邮箱[email protected],将不胜感恩!

由于新偿试,暂将所有老师均署名“思者常新”。如果您愿意署实名,由衷敬佩!

前交通动脉瘤:3D旋转,显示瘤颈与前交通关系

拟支架辅助栓塞:双微管调整过程

栓塞微导管脱出,进入M2分支(术中误认为调整进入动脉瘤),进行异位栓塞

弹簧圈漂移,发现微导管位置判断错误!!!

更换术者:先栓塞动脉塞,再捕捞异位弹簧圈。

半回收支架,微导管进入同侧A2,回撤进入动脉瘤

顺利栓塞

捕捞异位弹簧圈(取出3枚,最后1枚取出困难,留置M2上干)

思者常新点评

独具匠心=医生智慧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医生的智慧关系到每一个病人的生命安危,可见是多么的重要。

1、术者将栓塞微导管、微导丝顺利引入A2,回撤超选动脉瘤时,动作粗暴,微导管、微导丝脱出,退至ICA末端。由于血管部分重叠,未加认真核对,栓塞微导管进入M2分叉部。

2、误将M2上干异位栓塞:置入第2枚弹簧圈时,发现弹簧圈漂移,误判动脉瘤填塞破裂,迅速填入第3、第4枚。弹簧圈漂移加重,正位观察,发现异位栓塞。

3、救火队员,医者慎独!

4、异物捕捞,适可而止。

动脉瘤栓塞,弹簧圈逃逸

在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的过程中,解脱后的弹簧圈移位或逃逸是比较棘手的并发症之一。所谓弹簧圈移位或逃逸,是指原本解脱在瘤腔内的弹簧圈受血流冲击或后续弹簧圈的推挤,移位或逃逸到正常动脉里,如果堵塞了该动脉的血流,就会造成该动脉供血区的脑梗塞。

“腔大口小”的动脉瘤,我们称之为窄颈动脉瘤,弹簧圈不容易从瘤腔内跑出来,我们单纯用微导管栓塞瘤腔就可以了;但对于“腔小口大”的动脉瘤,我们称之为宽颈动脉瘤,则必须要应用辅助工具以保证弹簧圈老老实实待在瘤腔内。这些辅助工具包括球囊和支架。

当然,即使有球囊和支架的辅助,偶尔仍然会发生弹簧圈的逃逸,多见于最后填塞瘤颈的小型弹簧圈在撤除球囊保护后被血流冲走,或从支架的网眼里漏出来成为“漏网之鱼”。如果弹簧圈远遁入载瘤动脉远端的不重要的分支,则可以听之任之随它去。如果弹簧圈堵住了重要分支,也不需要紧张,我们还有特制的捕捞器能够把它捞出来。

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丰富多彩的介入材料如同十八般武器,保证了我们的血管内操作游刃有余、克敌制胜。

并发症及“失败病案”是临床医生成长的最佳教案,诚请各位老师,如果您能分享“并发症及失败病案”至邮箱[email protected],将不胜感恩!

由于新偿试,暂将所有老师均署名“思者常新”。如果您愿意署实名,由衷敬佩!


相关文章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缺血性并发症
  • 作者:蒋业清 黄磊 狄若愚 葛亮 鲁刚 张晓龙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为1%~2%[1],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约占80%~85%[2],即使及时手术,病死率或致残率仍达23.5%~30.9%[3].目 ...查看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进展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进展 作者:张继伟 付爱军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12期 [摘 要]颅内动脉瘤破裂是神经外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特 ...查看


  • 信息速递:95%的颅内肿瘤不必开刀等
  • 最近由上海长海医院主办的第四后东方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研讨会上传出信息:95%以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不必开刀手术,通过微创介入治疗便可获得治愈. 由长海医院脑外科刘建民教授领衔的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10余年来开展介入治疗2000佘例,在国内首 ...查看


  •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能做磁共振检查吗?
  • 随着医学影像和介入栓塞技术的进步,目前脑动脉瘤多采用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弹簧圈填塞进瘤囊,阻滞瘤囊内血流,使之血栓形成.机化.瘤颈再内膜化,达到治愈动脉瘤目的,与此同时磁共振(MRI)成了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那么对于 ...查看


  • 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的临床
  • 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的临床与CT 特点 苏东升 钟 平 (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 宿州 234000) 摘要 回顾性分析43例房颤合并脑栓塞的临床与影像学特 点, 发现其占全部脑梗死的1015%(43/417) ,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冠 ...查看


  • 中国颅脑疾病介入治疗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 本文刊登于<中华医学杂志>2016年第96卷第16期1241-1246页. 中国颅脑疾病介入治疗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神经外科麻醉学组 颅脑疾病介入治疗包括颅内动脉瘤.颅脑动静脉畸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颈动脉狭窄 ...查看


  • 骨科手术同意书大全
  • 脊柱手术同意书(一至四) 一. 脊柱手术同意书: 1.麻醉意外 2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硬膜囊.脊髓.马尾.神经根致截瘫 3术中大出血 4术后感染 (包括切口.肺部.泌尿系.骨感染) .皮瓣坏死 5术中骨折复位固定困难,位置不佳 6术后假体松动. ...查看


  •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保障措施与应急预案
  • 贵航集团302医院神经血管介入管理制度 和质量保障措施 1.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主要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病,故是介入技术中最复杂.最困难.最具风险亦最具挑战性的专业,这就需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及准入标准.一般来说,此技术应该在 ...查看


  • 南医院介入栓塞法治疗宽颈动脉瘤
  •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疾病,治疗十分棘手,特别是一些宽颈.梭形.夹层性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更加困难.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首次在临床治疗上联合应用国际上最新型的颅内专用支架及生物活性弹簧圈,成功对两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实施血管病介入栓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