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教案 1

人生的境界

教学设想:

冯友兰先生的这篇哲学论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学中应该把人生四种境界的理解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对比鉴别,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思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修养。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理清文章的思路。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导入新课(放映幻灯片)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这就是山区放羊娃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对处理同一件事,人们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我们会说这和个人素质有关。殊不知,人的素质的差别就是人生的境界不同。那么我们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今天我们学习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

二、 课题,作者简介(放映幻灯片)

作者简介:

冯友兰 (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人。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

三、 研习课文

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放映幻灯片)

提问:结合预习,认真思考: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是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

明确:全文围绕“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个问题,逐层深入地阐述了人生的不同境界,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并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贡献。

首先提出哲学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其次具体阐述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论述哲学任务是使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觉解,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然后从中外哲学家的角度阐述如何成为圣人的方法的问题,最后得出了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2、具体研习,分析探讨(放映幻灯片)

①全文按行文思路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㈠、1自然段:作者鲜明地先否定一般说法,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㈡、2--8自然段:具体阐述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一层:第2自然段。作者以人们做事的觉解层次,把人的精神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

境界的类型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二层:3—6自然段。分述四个等级的人生境界。

A、自然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对于他所做的事情,“并无觉解,或者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B、功利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他所做的事情,其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C、道德境界—— 一个人意识到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他所做的事有道德的意义

D、天地境界——“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

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做他所做的事。

三层:7自然段。作者为这四种境界做界类。

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低的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高的境界。这四种境界由低到高。(自然境界的人做事的动机是本能的;功利境界的人做事的动机是利己的;道德境界的人做事的动机是为了社会的利益;天地境界的人做事的动机是为了全宇宙的利益。)

自然境界—本能

低的境界

四种境界 功利境界---利己

道德境界---利社会

高的境界

天地境界---利宇宙

四层:8自然段。照应文题,指出“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学的意义正在于给人这种“天地境界”的觉解。

这一部分,层层紧扣题旨:

提出四种境界

分析四种境界

界定两大类境界

指出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境界

㈢、9--10自然段。作者把道德境界定位为“贤人”

,把天地境界定

位为“圣人”,指出哲学的崇高任务就是教人怎样成为圣人,成为柏拉图所说的“理智世界”的人。

生活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

哲学的崇高任务就是教人怎样成为

圣人,理智世界的人

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

㈣、11—12自然段。提出中国哲学的特点,即要求人在做平常事中有高的觉解,既入世又出世。

做平常事中有高觉解

必有其贡献

即入世又出

3、小结:(放映幻灯片)

引论 提出论点: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一、人生的境界分四个等级(总提)

自然境界:本能

功利境界:利己

二、分论

本论

道德境界:利社会

天地境界:利宇宙

三、精神境界的具体表现: 圣人

结论 未来哲学可能是既入世又出世

三、课堂小训练

结合课文中人生境界的理解,谈谈你对下列文字的认识: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

(明确: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

B、“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明确: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己的,属于功利境界)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明确:表现作者不以己悲,年老体弱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属于道德境界)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明确: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属于天地境界)

四、课文拓展

试想一下,面对一下情景时,不同境界的人怎样想、怎样做?

1、公共汽车上,当一个小偷将手伸进别人的衣袋时。

2、当看到一个人掉的钱包时。

3、寒冷的冬天,有一人失足掉进水里时。

4、当你看到种种破坏环境的行为时。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应该明确冯友兰先生所阐述的人生的境界,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应尽量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人生境界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发展。

课后习作随笔:

《学习的境界》

本课板书设计:

引论 提出论点: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一、人生的境界分四个等级(总提)

自然境界:本能

功利境界:利己

二、分论

本论

道德境界:利社会

天地境界:利宇宙

三、精神境界的具体表现: 圣人

结论 未来哲学可能是既入世又出世

人生的境界

教学设想:

冯友兰先生的这篇哲学论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学中应该把人生四种境界的理解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对比鉴别,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思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修养。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理清文章的思路。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导入新课(放映幻灯片)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这就是山区放羊娃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对处理同一件事,人们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我们会说这和个人素质有关。殊不知,人的素质的差别就是人生的境界不同。那么我们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今天我们学习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

二、 课题,作者简介(放映幻灯片)

作者简介:

冯友兰 (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人。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

三、 研习课文

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放映幻灯片)

提问:结合预习,认真思考: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是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

明确:全文围绕“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个问题,逐层深入地阐述了人生的不同境界,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并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贡献。

首先提出哲学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其次具体阐述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论述哲学任务是使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觉解,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然后从中外哲学家的角度阐述如何成为圣人的方法的问题,最后得出了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2、具体研习,分析探讨(放映幻灯片)

①全文按行文思路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㈠、1自然段:作者鲜明地先否定一般说法,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㈡、2--8自然段:具体阐述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一层:第2自然段。作者以人们做事的觉解层次,把人的精神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

境界的类型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二层:3—6自然段。分述四个等级的人生境界。

A、自然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对于他所做的事情,“并无觉解,或者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B、功利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他所做的事情,其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C、道德境界—— 一个人意识到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他所做的事有道德的意义

D、天地境界——“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

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做他所做的事。

三层:7自然段。作者为这四种境界做界类。

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低的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高的境界。这四种境界由低到高。(自然境界的人做事的动机是本能的;功利境界的人做事的动机是利己的;道德境界的人做事的动机是为了社会的利益;天地境界的人做事的动机是为了全宇宙的利益。)

自然境界—本能

低的境界

四种境界 功利境界---利己

道德境界---利社会

高的境界

天地境界---利宇宙

四层:8自然段。照应文题,指出“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学的意义正在于给人这种“天地境界”的觉解。

这一部分,层层紧扣题旨:

提出四种境界

分析四种境界

界定两大类境界

指出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境界

㈢、9--10自然段。作者把道德境界定位为“贤人”

,把天地境界定

位为“圣人”,指出哲学的崇高任务就是教人怎样成为圣人,成为柏拉图所说的“理智世界”的人。

生活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

哲学的崇高任务就是教人怎样成为

圣人,理智世界的人

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

㈣、11—12自然段。提出中国哲学的特点,即要求人在做平常事中有高的觉解,既入世又出世。

做平常事中有高觉解

必有其贡献

即入世又出

3、小结:(放映幻灯片)

引论 提出论点: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一、人生的境界分四个等级(总提)

自然境界:本能

功利境界:利己

二、分论

本论

道德境界:利社会

天地境界:利宇宙

三、精神境界的具体表现: 圣人

结论 未来哲学可能是既入世又出世

三、课堂小训练

结合课文中人生境界的理解,谈谈你对下列文字的认识: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

(明确: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

B、“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明确: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己的,属于功利境界)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明确:表现作者不以己悲,年老体弱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属于道德境界)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明确: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属于天地境界)

四、课文拓展

试想一下,面对一下情景时,不同境界的人怎样想、怎样做?

1、公共汽车上,当一个小偷将手伸进别人的衣袋时。

2、当看到一个人掉的钱包时。

3、寒冷的冬天,有一人失足掉进水里时。

4、当你看到种种破坏环境的行为时。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应该明确冯友兰先生所阐述的人生的境界,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应尽量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人生境界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发展。

课后习作随笔:

《学习的境界》

本课板书设计:

引论 提出论点: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一、人生的境界分四个等级(总提)

自然境界:本能

功利境界:利己

二、分论

本论

道德境界:利社会

天地境界:利宇宙

三、精神境界的具体表现: 圣人

结论 未来哲学可能是既入世又出世


相关文章

  • 人生的境界5电子教案设计
  • 汉南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名称 科 目 人生的境界 语文 年 课 级 时 中职高二 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人生的境界进行了阐述.作者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分为四个 等级,即自然境界.功利 ...查看


  • 人生的境界 教案
  • <人生的境界>教案 教学目的: 1. 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 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本文深入浅出.平易流畅的表达艺术. 3.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人生 ...查看


  • [人生的境界]精品教案设计2
  •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 1. 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 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 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 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 ...查看


  • [弟子规]教学教案
  • <弟子规>教学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论语的重要思想并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年的重要影响. 2. 学习并掌握<弟子规>的总叙部分和〈谨〉〈信〉部分的重点段落.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 ...查看


  • 享受生活教案设计
  • 八.享受生活 教材分析:<享受生活>是美国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写的一篇文章,选自著名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这篇文章是她自传的一部分,主要向读者介绍她健康达观的生活.文章写到了她参加田野漫步,户外运动,编织,玩纸 ...查看


  • [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体会词 ...查看


  • 逍遥游2教案
  • <逍遥游>教案 高密五中 赵桂林 教学目的: 1 理解文言词句含义,把握课文思想内容: 2 培养联想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词句. 教学难点: 培养联想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准备:使用录音机:制作多媒体 ...查看


  • 安知鱼乐教案
  •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 授课日期 第 年 月 日 课时 课 题 课程标准 解读 在考试说明 中的地位 北京(中)高考 试题的呈现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 程与方法. 情感态 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 具 庄 ...查看


  • 最新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
  •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相关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主要对接基础教育.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产业以及其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