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教学与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摘要】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受到各种资源的限制,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状况一直令人堪忧。鉴于体育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性,及其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本文研究提出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是有效改善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 农村中小学生 心理素质教育

  1.引言

  心理素质是指以生理条件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个体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_1]。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如自信心、独立性、意志力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及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有重要作用。自2001年9月,教育部制定颁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起,全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目前,许多大中城市的中小学校已开设了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建立起心理咨询室等服务组织和机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远在农村的中小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教育经费的短缺和环境的落后,其心理素质教育的状况一直令人堪忧。在农村中小学校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有84.3%的学校没有建立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组织或机构,近91.5%的学校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已建立起来的为数不多的专门组织或机构也大都形同虚设[2]。而另一项调查结果却显示,农村在校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约占13%,有心理问题的初中生约占15%,有心理问题的高中生则高达25%。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相当不乐观,亟需有效实用的解决办法。因此,本文根据农村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及其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从体育教学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区别于在其它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研究论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是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2.体育教学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关系

  体育教学和心理素质教育之间彼此依赖、相互促进,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体育教学可以用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2.1两者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有重叠

  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知识,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自信心、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等。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性任务,即有意识地主动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形成正常的智能,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养成乐观进取、自信自律、不畏艰险、友善乐群的健全人格;二是积极适应和防止性任务,即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人际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所要求的许多目标,与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个性品质及适应性两个维度的目标密切相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心理素质教育也是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中的主要领域目标之一。

  2.2体育教学能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

  心理素质是一个由认知、个性品质及适应性三个维度,共22种心理成分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动态发展的组织系统。大量研究表明,体育教学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Weiss(1991)的研究结果显示,体育活动和锻炼有助于参加者自我观念、自尊心及自我效能感等人格品质的提升。Etnieretal(1997)的研究认为,体育活动和锻炼与个体认知功能的提高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兰自力和刘英杰(2002)的研究显示,体育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力、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等。上述研究结果证实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

  2.3运动技能的掌握依赖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心理学家认为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经历互相联系的四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主要任务是理解训练项目,该阶段需要参加者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二是分解阶段,即将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动作,逐步尝试、学习;三是整合阶段,即把分解的动作联成整体,形成固定程序化的反应系统,这个阶段尤其要求参加者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四是自动化阶段,即通过长期的锻炼将一长串的动作联合成一个熟练的整体并固定下来,长期锻炼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参加者意志顽强、自信心足、成就动机高、情绪愉快而稳定等。掌握运动技能的四个阶段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各阶段的顺利完成都需要以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

  3.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

  学科渗透式的心理素质教育是指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学科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在不同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对于完善个体心理品质的过程具有不同的作用,本研究从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及课堂氛围三方面论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区别于在其它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

  3.1体育教学组织的活动性是完善学生各种心理素质的重要保障

  根据心理素质训练课的活动性原则可知,活动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最重要的方面。纵观各种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除了体育学科可以有针对性地、灵活地实施各种心理素质训练活动之外,其它学科在实际应用中都要受到自身课程特点的限制,如语文、数学等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因其本身课程量和课程内容的限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但其能够用于心理素质教育的时间相对体育课程而言比较少,且灵活性差。   3.2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是完善学生各种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学中各种各样的热身游戏、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形式多样的比赛,使得体育教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设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如选择热身游戏可以结合心理素质训练的目标,对学生的各种心理素质进行完善;不同的体育项目本身也具有不同的完善功能,如长跑能够磨砺人的意志;形式多样的比赛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如激发个体的成就动机、合作精神,促进人际交往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体育课程,使得体育学科渗透式的心理素质教育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不仅是其它学科所欠缺的,也是其完善学生各种心理素质的途径保证。

  3.3愉悦的体育课堂氛围是完善学生各种心理素质的重要条件

  体验性原则是心理素质训练课的三大原则之一,活动之后的体验感受和分享对于能否达到预期的心理素质训练目标至关重要。相比较其它学科而言,体育学科的考试压力小、内容丰富而易懂、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多,这使得体育教学更容易营造出和谐的、愉悦的、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良好课堂氛围。许多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或比赛最容易使人进入流畅状态,体育运动是流畅状态的主要来源(Jackson,1995,1996)。流畅状态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是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发自内心的乐趣和享受。因此,各种热身游戏、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比赛之后,愉悦课堂氛围中的体验感受和分享使得体育学科渗透式的心理素质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生的特殊作用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大阶段理论,中小学是个体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身心快速发展的同时,个体也面临着许多可能出现的身心问题。已有研究表明,在此阶段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提升其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及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实现:心理素质训练课、心理咨询和学科渗透。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经费短缺且环境落后,大部分学校难以开设心理素质训练课或建立心理咨询室,即便部分学校勉强建立起来,也常常由于整体条件的薄弱及重视程度的限制,使其形同虚设。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以其特有的优势:一方面能在不增加人力、物力及时间条件下实现目标,符合经济、实用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确实能在完善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作用,符合有效要求。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5、总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课程本身的内容和形式,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及灵活性,课程对完善学生心理素质的实际效果;还是从农村中小学校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条件等方面来考虑,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无疑是目前用来完善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该教学方式在推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要保证体育学科渗透式的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性,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以及如何在完成体育教学既定任务目标的前提下,恰当地、有效地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等,上述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大均,冯正直等.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6(3):57-62.

  [2]刘强.农村中学心理教育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4):26-28.

  [3]张敏.两亿农村学生缺少心理健康教育[N].新华每日电讯,2003-8-1,(006).

  [4]粱久学.体育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陈旭.心理素质的结构与心理素质教育[J].社会心理科学,2001,(1):9-12.

  [6]Weiss,M.R.Psychologicaleffectsofintens-ivesportparticipationonchildrenandyouth:Self-estee-mandmotivation[J].Champaign,IL:HumanKinetics,1993:39-70.

  [7]Etnier,J.R.,Salazar,w.,Landers,D.M.,Petruzzello,S.J.,Han,M.,iGNowell,P.Theinfluenceofphysicalfit-nessandexerciseuponcognitivefunctioning:Ametaanalysis[J].JournalofSportandExercisePsychology,1997,19,249-277.

  [8]兰自力,刘英杰.学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4):100-102.

  [9]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0]孙远,张大均.学科渗透式心理素质教育的原则[J].乐山师范学院,2003,18(6:):10-13.

  [11]杨锡山,范德华.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12]Jackson,s.A.Factorsinfluencingtheoccur-renceofflowineliteathletes[J].JournalofAppliedSportPsy-chology,1995,7,138-166.

  [13]Jackson,s.A.Towardaconceptualunderstandin-goftheflowexperienceineliteathletes[J].ResearchQuarter-lyforExerciseandSport,1996,67,76-90.

  [14]Amorose,A.J.,Anderson-Butcher,D.andCooper,J.Predictingchangesinathletes’wellbeingfromchangesinneed-satisfactionoverthecourseofthecompetitiveseason.Re-searchQuarterlyforExerciseandSport[J].2009,80,386-392.

  【摘要】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受到各种资源的限制,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状况一直令人堪忧。鉴于体育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性,及其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本文研究提出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是有效改善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 农村中小学生 心理素质教育

  1.引言

  心理素质是指以生理条件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个体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_1]。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如自信心、独立性、意志力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及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有重要作用。自2001年9月,教育部制定颁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起,全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目前,许多大中城市的中小学校已开设了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建立起心理咨询室等服务组织和机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远在农村的中小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教育经费的短缺和环境的落后,其心理素质教育的状况一直令人堪忧。在农村中小学校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有84.3%的学校没有建立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组织或机构,近91.5%的学校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已建立起来的为数不多的专门组织或机构也大都形同虚设[2]。而另一项调查结果却显示,农村在校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约占13%,有心理问题的初中生约占15%,有心理问题的高中生则高达25%。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相当不乐观,亟需有效实用的解决办法。因此,本文根据农村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及其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从体育教学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区别于在其它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研究论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是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2.体育教学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关系

  体育教学和心理素质教育之间彼此依赖、相互促进,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体育教学可以用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2.1两者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有重叠

  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知识,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自信心、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等。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性任务,即有意识地主动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形成正常的智能,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养成乐观进取、自信自律、不畏艰险、友善乐群的健全人格;二是积极适应和防止性任务,即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人际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所要求的许多目标,与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个性品质及适应性两个维度的目标密切相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心理素质教育也是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中的主要领域目标之一。

  2.2体育教学能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

  心理素质是一个由认知、个性品质及适应性三个维度,共22种心理成分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动态发展的组织系统。大量研究表明,体育教学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Weiss(1991)的研究结果显示,体育活动和锻炼有助于参加者自我观念、自尊心及自我效能感等人格品质的提升。Etnieretal(1997)的研究认为,体育活动和锻炼与个体认知功能的提高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兰自力和刘英杰(2002)的研究显示,体育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力、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等。上述研究结果证实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

  2.3运动技能的掌握依赖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心理学家认为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经历互相联系的四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主要任务是理解训练项目,该阶段需要参加者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二是分解阶段,即将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动作,逐步尝试、学习;三是整合阶段,即把分解的动作联成整体,形成固定程序化的反应系统,这个阶段尤其要求参加者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四是自动化阶段,即通过长期的锻炼将一长串的动作联合成一个熟练的整体并固定下来,长期锻炼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参加者意志顽强、自信心足、成就动机高、情绪愉快而稳定等。掌握运动技能的四个阶段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各阶段的顺利完成都需要以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

  3.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

  学科渗透式的心理素质教育是指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学科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在不同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对于完善个体心理品质的过程具有不同的作用,本研究从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及课堂氛围三方面论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区别于在其它学科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

  3.1体育教学组织的活动性是完善学生各种心理素质的重要保障

  根据心理素质训练课的活动性原则可知,活动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最重要的方面。纵观各种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除了体育学科可以有针对性地、灵活地实施各种心理素质训练活动之外,其它学科在实际应用中都要受到自身课程特点的限制,如语文、数学等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因其本身课程量和课程内容的限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但其能够用于心理素质教育的时间相对体育课程而言比较少,且灵活性差。   3.2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是完善学生各种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学中各种各样的热身游戏、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形式多样的比赛,使得体育教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设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如选择热身游戏可以结合心理素质训练的目标,对学生的各种心理素质进行完善;不同的体育项目本身也具有不同的完善功能,如长跑能够磨砺人的意志;形式多样的比赛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如激发个体的成就动机、合作精神,促进人际交往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体育课程,使得体育学科渗透式的心理素质教育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不仅是其它学科所欠缺的,也是其完善学生各种心理素质的途径保证。

  3.3愉悦的体育课堂氛围是完善学生各种心理素质的重要条件

  体验性原则是心理素质训练课的三大原则之一,活动之后的体验感受和分享对于能否达到预期的心理素质训练目标至关重要。相比较其它学科而言,体育学科的考试压力小、内容丰富而易懂、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多,这使得体育教学更容易营造出和谐的、愉悦的、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良好课堂氛围。许多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或比赛最容易使人进入流畅状态,体育运动是流畅状态的主要来源(Jackson,1995,1996)。流畅状态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是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发自内心的乐趣和享受。因此,各种热身游戏、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比赛之后,愉悦课堂氛围中的体验感受和分享使得体育学科渗透式的心理素质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生的特殊作用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大阶段理论,中小学是个体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身心快速发展的同时,个体也面临着许多可能出现的身心问题。已有研究表明,在此阶段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提升其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及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实现:心理素质训练课、心理咨询和学科渗透。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经费短缺且环境落后,大部分学校难以开设心理素质训练课或建立心理咨询室,即便部分学校勉强建立起来,也常常由于整体条件的薄弱及重视程度的限制,使其形同虚设。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以其特有的优势:一方面能在不增加人力、物力及时间条件下实现目标,符合经济、实用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确实能在完善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作用,符合有效要求。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5、总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课程本身的内容和形式,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及灵活性,课程对完善学生心理素质的实际效果;还是从农村中小学校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条件等方面来考虑,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无疑是目前用来完善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该教学方式在推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要保证体育学科渗透式的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性,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以及如何在完成体育教学既定任务目标的前提下,恰当地、有效地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等,上述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大均,冯正直等.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6(3):57-62.

  [2]刘强.农村中学心理教育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4):26-28.

  [3]张敏.两亿农村学生缺少心理健康教育[N].新华每日电讯,2003-8-1,(006).

  [4]粱久学.体育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陈旭.心理素质的结构与心理素质教育[J].社会心理科学,2001,(1):9-12.

  [6]Weiss,M.R.Psychologicaleffectsofintens-ivesportparticipationonchildrenandyouth:Self-estee-mandmotivation[J].Champaign,IL:HumanKinetics,1993:39-70.

  [7]Etnier,J.R.,Salazar,w.,Landers,D.M.,Petruzzello,S.J.,Han,M.,iGNowell,P.Theinfluenceofphysicalfit-nessandexerciseuponcognitivefunctioning:Ametaanalysis[J].JournalofSportandExercisePsychology,1997,19,249-277.

  [8]兰自力,刘英杰.学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4):100-102.

  [9]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0]孙远,张大均.学科渗透式心理素质教育的原则[J].乐山师范学院,2003,18(6:):10-13.

  [11]杨锡山,范德华.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12]Jackson,s.A.Factorsinfluencingtheoccur-renceofflowineliteathletes[J].JournalofAppliedSportPsy-chology,1995,7,138-166.

  [13]Jackson,s.A.Towardaconceptualunderstandin-goftheflowexperienceineliteathletes[J].ResearchQuarter-lyforExerciseandSport,1996,67,76-90.

  [14]Amorose,A.J.,Anderson-Butcher,D.andCooper,J.Predictingchangesinathletes’wellbeingfromchangesinneed-satisfactionoverthecourseofthecompetitiveseason.Re-searchQuarterlyforExerciseandSport[J].2009,80,386-392.


相关文章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浅析(4)
  • 工作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3期 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浅析 ○刘芳 [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农村贫困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对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查看


  •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论文题目
  •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论文题目 浅析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 长跑对减肥的作用研究 浅谈陈氏太极推手的战术运用 对中国武术套路发展的思考 对中学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研究 武术套路规则变化对武术训练及比赛的影响研究 残疾人排球的发展现状 ...查看


  • 浅析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
  • [摘要]语文教学资源,涵盖课程内外.要做到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必须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进行把握,在了解他们心理感情的基础上,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活动渗入到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去,利用语文教育功能,实现中学生对社会生活.人文风貌和 ...查看


  • 浅析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 浅析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问题学生 心理因素在许多人举动中的作用很早就为人类所知道,但把心理教育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却是近代才有的.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兴未艾,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也 ...查看


  • 音乐毕业生论文题目
  • 2008级音本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 1.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2.浅谈我国新课程理念下(某某)小学音乐教育 3.民间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4.浅析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5.浅议黔东(某某中小学)农村音乐教育之现状 ...查看


  • 广陵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园林绿化问题对策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广陵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园林绿化|问题|对策论文选题题目 广陵区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园林绿化|问题 ...查看


  • 浅析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 浅析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桑镇第二初级中学 张海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 ...查看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教育学毕业论文选题(1084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