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恐龙的有关资料、文章的相关段落。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五、教学流程
(一)走近恐龙,提示课题
1、 由“恐”字入题,引出恐龙,看恐龙图片。(板书:恐龙)
2、 同学们说说对恐龙的了解
师: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
现在还有恐龙吗?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一种恐龙的种类?
3、 出示霸王龙与鸟的图片,作对比,说说你的感受。
4、 这两者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干,但近些年,科学家们发现,它们之间却有非常亲密的关系。一位作家用准确生动地语言,把科学
家们的探索发现写成了一篇科普小文。今天就让我们循着科学家
的探索之路,开始我们的神奇之旅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飞向蓝天的恐龙》。(板书:飞向蓝天的)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品读课文第一段P148
(1)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
的马门溪龙。(图片展示)
(2) 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
斑斓的孔雀。(图片展示)
(3)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
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
凌空翱翔的鸟儿。
说说恐龙与鸟类的特点,理解词语迟钝、五彩斑斓、毫不
相干、凌空翱翔。从一支、漫长的演化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科普
文中用词的准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通过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
类很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后裔,以及一些证据和演化过程的推理)
2、 是谁最早大胆地猜测恐龙和鸟类联系在一起的?(英国学者赫胥黎)
3、 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并勾画: (1) 赫胥黎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 (2) 科学家们提出了怎样的假设? (3) 他们是如何进行推论的? (4) 找到事实来论证观点了吗? 4
英国学者赫胥黎通过研究发现于是科
学家们提出了假说 ,于是他们进一步推
论 ,但一直找不到什么证据,直
到
。
5、 理解“点睛之笔”
请同学读一读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
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
之笔。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描绘的画卷是?点睛之笔是什么?
6、 出示资料袋
(四)深入课文,精读重点
1、 学习第四自然段
2、 第一种恐龙、庞大的家族、猎食性恐龙、学习飞行,排序
3
45、 汇报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身体逐渐变小,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转移到树上生存,在
树木之间跳跃、降落,具备了滑翔能力,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6、 其它演变过程
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
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
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
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放学回家之后,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恐龙是如何一步一步飞向蓝天的。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恐龙的有关资料、文章的相关段落。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五、教学流程
(一)走近恐龙,提示课题
1、 由“恐”字入题,引出恐龙,看恐龙图片。(板书:恐龙)
2、 同学们说说对恐龙的了解
师: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
现在还有恐龙吗?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一种恐龙的种类?
3、 出示霸王龙与鸟的图片,作对比,说说你的感受。
4、 这两者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干,但近些年,科学家们发现,它们之间却有非常亲密的关系。一位作家用准确生动地语言,把科学
家们的探索发现写成了一篇科普小文。今天就让我们循着科学家
的探索之路,开始我们的神奇之旅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飞向蓝天的恐龙》。(板书:飞向蓝天的)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品读课文第一段P148
(1)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
的马门溪龙。(图片展示)
(2) 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
斑斓的孔雀。(图片展示)
(3)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
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
凌空翱翔的鸟儿。
说说恐龙与鸟类的特点,理解词语迟钝、五彩斑斓、毫不
相干、凌空翱翔。从一支、漫长的演化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科普
文中用词的准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通过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
类很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后裔,以及一些证据和演化过程的推理)
2、 是谁最早大胆地猜测恐龙和鸟类联系在一起的?(英国学者赫胥黎)
3、 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并勾画: (1) 赫胥黎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 (2) 科学家们提出了怎样的假设? (3) 他们是如何进行推论的? (4) 找到事实来论证观点了吗? 4
英国学者赫胥黎通过研究发现于是科
学家们提出了假说 ,于是他们进一步推
论 ,但一直找不到什么证据,直
到
。
5、 理解“点睛之笔”
请同学读一读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
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
之笔。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描绘的画卷是?点睛之笔是什么?
6、 出示资料袋
(四)深入课文,精读重点
1、 学习第四自然段
2、 第一种恐龙、庞大的家族、猎食性恐龙、学习飞行,排序
3
45、 汇报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身体逐渐变小,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转移到树上生存,在
树木之间跳跃、降落,具备了滑翔能力,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6、 其它演变过程
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
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
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
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放学回家之后,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恐龙是如何一步一步飞向蓝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