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及其思想之我见

庄子及其思想之我见 最近看了本小说—桐华的《大漠谣》,里面的男二号孟九,是我挚爱而心疼的九爷。记得里面有这样一节,是女主角在九爷书房里的一幕。她在九爷书房里看九爷的书架时有这样一段描写:“《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左传》、《孝经》„„这一架全是儒家的书籍,《诗经》好像翻阅得比较多,放在最容易拿取的地方。《黄帝四经》、《皇极经世》、《道德经》、《老莱子》„„这一排是黄老之学。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和《知北游》显然已经翻阅了很多遍,串竹简的绳子都有些松动。”女主角为了更加地了解九爷,专程找了先生去学黄老之学。看了这些后,因为对九爷的喜欢,我也想去了解,想去知道九爷喜欢的书是怎样的书,九爷崇尚的思想是怎样的思想。

中学时期,学过庄子的《逍遥游》节选、《秋水》节选和《庖丁解牛》。在这里,就浅谈一下庄子吧。算不上什么见解,只是对别人的理解的一点小感触而已。

百度百科名片上这样写着:“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道家崇尚无为而治,在庄子看来,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的政治思想在《应帝王》里说的很清楚了。我想,就是不多此一举吧。实际上,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如果你让它顺其自然,不去妄加行动,说不定会是一个喜剧收场,有时候,人特意去干涉,反而会弄巧成拙。很多事情,都是你越去想,它就越糊涂,如果你不再想了,说不定就豁然开朗了。无为而治,不是不作为,那样太过消极,而是不妄为。突然想起西汉窦太后来,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同,窦太后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只是我不太明白,既然是无为而治,为什么还要去干涉不该自己干涉的朝政,试图让自己的小儿子代替自己的孙子当上皇上。我想,她的无为而治,未到根部。还有《京华烟云》里的姚思安,特别羡慕他,觉得人就应当活得很洒脱,他也是修道之人,带着一种力量,让人不自觉地安定下来。说这些,只是一点个人的看法,庄子的思想我了解得很少,但是我欣赏他的无为而治,我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兵荒马乱,我向往从容的生活。

庄子是道德学派的代表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他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因素。庄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后否定天命观的思想,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庄子·知北游》),死,亦为客观自然的事,无君臣尊卑之别,这无一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否定了权贵奴役人民的合理性。想起一句俗语,不蒸馒头争口气,按照这个说法,争的这口气可是安身立命的一切呀。不过生老病死,是再不过寻常的事了,可是古时的人们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不同阶层的人的死叫法也不一样,例如皇上死了就叫“薨”,和尚死了就叫“圆寂”等等。我觉得人没有三六九等,人都是一样的,构造一样,最后的结果也一样,都会走向死亡,尊卑贵贱,只是那些权贵为彰显

自己的不同,突出自己的优越,而强加给人们的思想。

老子很有名的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老子肯定客观事物矛盾对立而相互转化,庄子在这一基础上,又认识到了老子忽略掉的矛盾转化的条件和新旧质的区别。客观事物的变化,是由于矛盾双方互相作用引起的:“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庄子·则阳》),同时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地,“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庄子·知北游》),他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世上没有是非、善恶、美丑之分,“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世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事,即使是坏事,只要处理得当,或是以另一个角度去看,也能找到积极的一面。人当居安思危,不能因为短期内的一点安逸就忘记了危险,人也不能太过兴奋,谨防乐极生悲呀。我们看待事物,应当两面去看,或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看待,这样就能看到不同的内容,思想也会更加成熟。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他的这一思想,从《逍遥游》一文中可以探知。“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不说别的,逍遥游只是文章本身,读起来就极有感觉,当初虽是为了高考而仓促学成,但仍是很有感觉的一篇文章。该文中庄子阐述了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他提倡不滞于物,他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不借助外物,几个字,却需要怎样才能做到?回想一下在当今社会,我们无时无刻不是在借助外物,每天生活必需品里必定有手机,有各种东西。我想,对我来说,那种背包客的生活让我神往,我希望自己可以不依靠任何人,徒步走天涯,欣赏世间美好,我希望自己可以很洒脱,不被外物所羁绊,只追求内心的平静。但是这种想法,在如今的社会,太难了。我摆脱不了对物质的渴求,我的内心无法平静。我只期许自己,一步步走向自在。

再说说《秋水》吧。还记得当时学《秋水》时,课本上并不要求背诵,只是自己很喜欢那种背熟的成就感,再加上《秋水》读起来朗朗上口,文章虽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有名的成语“贻笑大方”就源于此。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山更比一山高。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太过得意,太过骄傲。就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样,没有绝对地成功,事物都是两面的。当然遇到河伯这种情况,就像我们忽然发现自己原来很有成就,,难免会自满,觉得自己有多么多么地了不起。但是要知道,总有比自己强的人,所以要试着在自己最风光的时候保持冷静,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谦虚的心,虚怀若谷。

还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庖丁解牛的故事,梁惠王好奇庖丁的技术为什么那么地高超,庖丁说:“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是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所以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而我们如果领悟了生活的真谛,摸准了生活的顾虑,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容地生活,超脱生活而又享受于生活。

他还有很多很多的话,是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每次听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总会想起杨过和郭襄来,总会眼眶湿润。“夏虫不可以语冰者,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庄子的浪漫,庄子的思想,庄子的一切一切,都是宝贵的财富,是心灵的慰藉。我读庄子,只是很浅薄的想法,是个人不成熟的见解。不过,我从庄子中得到一种力量,它给我走下去的勇气,只为成为心中的自己。

庄子及其思想之我见 最近看了本小说—桐华的《大漠谣》,里面的男二号孟九,是我挚爱而心疼的九爷。记得里面有这样一节,是女主角在九爷书房里的一幕。她在九爷书房里看九爷的书架时有这样一段描写:“《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左传》、《孝经》„„这一架全是儒家的书籍,《诗经》好像翻阅得比较多,放在最容易拿取的地方。《黄帝四经》、《皇极经世》、《道德经》、《老莱子》„„这一排是黄老之学。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和《知北游》显然已经翻阅了很多遍,串竹简的绳子都有些松动。”女主角为了更加地了解九爷,专程找了先生去学黄老之学。看了这些后,因为对九爷的喜欢,我也想去了解,想去知道九爷喜欢的书是怎样的书,九爷崇尚的思想是怎样的思想。

中学时期,学过庄子的《逍遥游》节选、《秋水》节选和《庖丁解牛》。在这里,就浅谈一下庄子吧。算不上什么见解,只是对别人的理解的一点小感触而已。

百度百科名片上这样写着:“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道家崇尚无为而治,在庄子看来,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的政治思想在《应帝王》里说的很清楚了。我想,就是不多此一举吧。实际上,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如果你让它顺其自然,不去妄加行动,说不定会是一个喜剧收场,有时候,人特意去干涉,反而会弄巧成拙。很多事情,都是你越去想,它就越糊涂,如果你不再想了,说不定就豁然开朗了。无为而治,不是不作为,那样太过消极,而是不妄为。突然想起西汉窦太后来,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同,窦太后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只是我不太明白,既然是无为而治,为什么还要去干涉不该自己干涉的朝政,试图让自己的小儿子代替自己的孙子当上皇上。我想,她的无为而治,未到根部。还有《京华烟云》里的姚思安,特别羡慕他,觉得人就应当活得很洒脱,他也是修道之人,带着一种力量,让人不自觉地安定下来。说这些,只是一点个人的看法,庄子的思想我了解得很少,但是我欣赏他的无为而治,我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兵荒马乱,我向往从容的生活。

庄子是道德学派的代表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他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因素。庄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后否定天命观的思想,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庄子·知北游》),死,亦为客观自然的事,无君臣尊卑之别,这无一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否定了权贵奴役人民的合理性。想起一句俗语,不蒸馒头争口气,按照这个说法,争的这口气可是安身立命的一切呀。不过生老病死,是再不过寻常的事了,可是古时的人们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不同阶层的人的死叫法也不一样,例如皇上死了就叫“薨”,和尚死了就叫“圆寂”等等。我觉得人没有三六九等,人都是一样的,构造一样,最后的结果也一样,都会走向死亡,尊卑贵贱,只是那些权贵为彰显

自己的不同,突出自己的优越,而强加给人们的思想。

老子很有名的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老子肯定客观事物矛盾对立而相互转化,庄子在这一基础上,又认识到了老子忽略掉的矛盾转化的条件和新旧质的区别。客观事物的变化,是由于矛盾双方互相作用引起的:“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庄子·则阳》),同时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地,“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庄子·知北游》),他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世上没有是非、善恶、美丑之分,“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世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事,即使是坏事,只要处理得当,或是以另一个角度去看,也能找到积极的一面。人当居安思危,不能因为短期内的一点安逸就忘记了危险,人也不能太过兴奋,谨防乐极生悲呀。我们看待事物,应当两面去看,或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看待,这样就能看到不同的内容,思想也会更加成熟。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他的这一思想,从《逍遥游》一文中可以探知。“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不说别的,逍遥游只是文章本身,读起来就极有感觉,当初虽是为了高考而仓促学成,但仍是很有感觉的一篇文章。该文中庄子阐述了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他提倡不滞于物,他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不借助外物,几个字,却需要怎样才能做到?回想一下在当今社会,我们无时无刻不是在借助外物,每天生活必需品里必定有手机,有各种东西。我想,对我来说,那种背包客的生活让我神往,我希望自己可以不依靠任何人,徒步走天涯,欣赏世间美好,我希望自己可以很洒脱,不被外物所羁绊,只追求内心的平静。但是这种想法,在如今的社会,太难了。我摆脱不了对物质的渴求,我的内心无法平静。我只期许自己,一步步走向自在。

再说说《秋水》吧。还记得当时学《秋水》时,课本上并不要求背诵,只是自己很喜欢那种背熟的成就感,再加上《秋水》读起来朗朗上口,文章虽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有名的成语“贻笑大方”就源于此。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山更比一山高。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太过得意,太过骄傲。就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样,没有绝对地成功,事物都是两面的。当然遇到河伯这种情况,就像我们忽然发现自己原来很有成就,,难免会自满,觉得自己有多么多么地了不起。但是要知道,总有比自己强的人,所以要试着在自己最风光的时候保持冷静,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谦虚的心,虚怀若谷。

还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庖丁解牛的故事,梁惠王好奇庖丁的技术为什么那么地高超,庖丁说:“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是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所以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而我们如果领悟了生活的真谛,摸准了生活的顾虑,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容地生活,超脱生活而又享受于生活。

他还有很多很多的话,是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每次听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总会想起杨过和郭襄来,总会眼眶湿润。“夏虫不可以语冰者,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庄子的浪漫,庄子的思想,庄子的一切一切,都是宝贵的财富,是心灵的慰藉。我读庄子,只是很浅薄的想法,是个人不成熟的见解。不过,我从庄子中得到一种力量,它给我走下去的勇气,只为成为心中的自己。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思想史之庄子及其思想
  • 中国古代思想史--庄子及其思想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查看


  • [淮南子]融合老庄的思想及其后世影响
  • 第22卷第4期2008年8月 JoumalofShihezi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UIliversi[y(Philos叩hyandS0cialsciences) V01.22No.4 Aug.2008 <淮南子>融 ...查看


  • [老子].[庄子]对白居易思想的影响及其定位
  • <老子>.<庄子>对白居易思想的 影响及其定位 儒家道家,历来是中国思想史里的两大主流 . 儒家宗孔孟,道家 尊老庄.这两大主流文化共生共长.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 最稳定.最本质的内核,也成为中华民族遗留下来 ...查看


  • 陶渊明在宋代的地位及其与苏轼.朱熹之关系
  • 万 方数据 认识评价中,既有诗人的敏锐,又有学者的深刻.他们 对陶渊明r的评价不再停留于表层,停留在印象式的点 评,所以宋人敢说"渊明诗,唐人绝无知其奥"(<蔡宽夫 诗话>)这样的大话.宋人集中在人格价值和美 ...查看


  •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相关知识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 ...查看


  • 庄子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陶渊明
  • 庄子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陶渊明 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班级:汉四班 学号:[1**********] 姓名:吴劝劝 庄子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陶渊明 摘要:庄子以其特立独行的人格,逍遥无侍的精神对田园诗人陶渊明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文学作品 ...查看


  • 老子和庄子的比较
  • 老子和庄子的比较 张京华(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一.直觉认识论 道家与儒家二家在先秦时期即同显于世,汉魏以后又同在 道家以老庄并称,有益有害.益处是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大师,有重要著述传世,在学说的许多方面都相一致,因而二人的学说可 ...查看


  •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
  •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txt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事拍给自己看的.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情!教材勘误: 1. P21" ...查看


  • 庄子与老子关系的新审视
  • 作者:廖群 理论学刊 2006年01期 在涉及庄子与老子关系时,"庄子"一词应析为"庄子"和"<庄子>"两个概念,因为<庄子>还有内.外杂篇之分,乃庄子及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