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型城市隧道自然通风理论研究

专题研讨竖井型城市隧道自然通风理论研究

朱培根1,罗春成1,范兰英2,茅靳丰1,何长洪1,祝丹妮1

(1.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2.上海市结建民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30)

摘要:对竖井型城市隧道自然通风的原理与流动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隧道内有害气体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提出利用有害气体浓度来评价城市隧道卫生效果的方法,为竖井型城市隧道自然通风的理论计算、方案设计和分析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竖井型;城市隧道;自然通风;流动特征

中图分类号:TU834.3,TU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449(2009)01-0011-04

0引言

1

气流产生原理

正常交通状况下,隧道内的空气同时受到交通风压、通风阻力、自然压差3种力的作用而产生气流运

动。气流运动速度将由零逐渐增大,直到稳定为止。所谓稳定,是指空气受到的3种力形成力学平衡,合力为零。至此之后,流速将不再变化。实际上,绝对稳定的状态是永远达不到的,因为隧道内车辆数目、类型均是一个随机变化的过程,而隧道外的自然风也处于一个永无休止的波动状态。所以,气流的稳定是相对的稳定,瞬时的稳定。气流稳定后,有竖井的位置受到压差作用,压力使得竖井内的空气产生流通,如图2所示。

图2中,汽车形成的交通风压大于通风阻力,进而会富余出一部分压力。这部分压力对于前方的竖井而言,是一种推力,使得前方竖井内的空气向外流动;而对于后方的竖井,这部分压力表现为一种拉力,使得后方竖井内的空气向内流动。

当隧道段内的交通风压小于通风阻力时,情况则与上述情况相反。这样,整条隧道内便出现两种竖井:1)竖井向外排风,起到排出污染空气作用,称拉力推力之为“排风竖井”;2)竖井向图2竖井受压通风11

城市隧道属于公路隧道,但又不同于普通公路隧

道。普通公路隧道,大多穿梭于山岭、河流之下,很难建造出短而多的通风竖井辅助通风;而城市隧道浅埋于路面之下,可以建造出数量众多的竖井,如图1所示。图1表明,山岭隧道虽然可以建造竖井,但竖井高度很高,施工难度大;水底隧道基本不能建造竖井;而城市隧道只要不影响路面建筑和交通,便可以建造竖井,而且竖井高度不高,一般在4~15m之间。

近年来国内外对隧道自然通风的探索及实践表明,建造通风竖井可以提高通风效果。因为作用在竖井处的风压,使得竖井保持持续的气流运动,隧道内部的空气因此得以置换,空气品质得到相应的改善。由于竖井的换气作用,隧道主体内即使风量较小,却仍有可能把有害气体浓度控制在标准之内,这为长大隧道采用自然通风创造了有利条件

[4,5]

[2,3]

[1]

山川a)地面

十字路口

竖井

河流b)建筑

c)

图1城市隧道与普通隧道建造竖井难易程度对比a)山川下面普通隧道

b)河流下面普通隧道

c)城市隧道

No.1/2009

总第125期第30

专题研讨

较小时,P1和P3均会很小,导致竖井间任意位置处的静压力均接近于零。

“补风竖内吸风,起到补充新鲜空气的作用,称之为

井”。

于是,利用自然通风隧道的流动特征可总结为:主隧道气流方向均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而由于余压或缺压的影响形成了两种不同作用的竖井。

3CO浓度分布特征

2风压分布特征

既然隧道会存在两种作用的竖井,那么就必然出

CO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一旦进入人体过多,就

会造成人体供氧不足,轻则头疼、呕吐,重则昏迷,甚至死亡。所以,本文重点以CO作为通风控制的对象。3.1隧道CO分布

设隧道中共有m个竖井,竖井将隧道分成了m+1个段。当竖井(ii为竖井编号,1≤i≤m)为排风竖井时,第i段隧道的气流经过竖井i后,有部分污染空气将被排出隧道,而第i+1段隧道入口处的CO浓度将仍等于第i段末端处浓度,即:

δi+1,r=δi,m

第i+1段隧道末端处CO浓度为:L+δ6

δi+1,m=10×i+1i,m

Qi+1

式中qco—隧道CO的排放密度,m3(/s·m);

Qi+1—隧道第i+1段的CO排放量,m3/s。当竖井i为补风竖井时,第i段隧道的气流经过

隧道外新鲜空气进入隧道,第i+1段隧道入竖井i后,

口处的CO浓度为:

δδi+1,r=i,mQi+1

m3/s。式中Qi—隧道第i段的CO排放量,

则第i+1段隧道末端CO浓度为:

qcoL+Qiδ6

δi+1,m=10×i+1i,m

i+1i+1

(6)(4)(5)

现这样的两个相邻竖井,它们发挥的作用不同:1)排

风竖井;2)为补风竖井。本文称作用发生变更的两个竖井为交替竖井,如图3所示。

图3共绘

制了三个隧道

P1>0

Pm,n=0

P3>0

段。第一段内

车辆产生的交通风压大于第一段路径的所

图3交替竖井间压力分布

有阻力,富余的压力作用于第一个竖井使其向外排风。同时,第二段内的空气受到第一段富余压力的推动作用。当定义气流方向为正向时,推动力大于零,即P1>0。相反,第二段内的空气受到第三段缺压的拉动作用,拉力的方向仍与气流方向一致,即P3>0。对第二段内的空气建立力平衡方程:

+Σζ·P1+P3=λv22

d

式中λ—沿程阻力系数;

ΣΣ

(1)

l2—第二段长度,m;

d—当量直径,m;

Σζ—局部阻力系数;

v2—第二段内活塞风速度,m/s。

由式(1)可知,第二段内必存在一个点O,该点处存在关系式:

o

l1,+ζi·P1=λv22

(2)+ζo·P3=λv22

d

l2=l1,o+lo,3

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Σ

(7)

无论竖井作用如何,竖井i之后的第i+1段其入

口端CO浓度计算公式可统一为:

Qi+1+Qi-|Qi+1-Qi|δδi+1,r=i,m

i+1

(8)

Σ

ΣΣΣ

同理,第i+1段末端CO浓度计算公式为:

6

δi+1,Li+1+δi,9)m=10×m(

Qi+12Qi+1对于隧道的第一段,可认为入口端吸入的都是新

鲜空气,即:

δ1,(10)r=0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可依次得到整条隧道所有段的入口端和末端CO浓度。3.2卫生效果评估

对于没有任何竖井的无分支隧道,当交通量一定时,风量越大则隧道末端CO浓度越小,所以可以通过

即第二段内存在一个点,该点以前隧道的压力抵

消了P1,该点以后隧道的压力抵消了P3。则该点处所受压力为:

o

l1,+Σζ·Po=P1-λv22=0(3)所以,交替竖井之间的隧道段内必存在一个静压力为零的点。根据式(1)可知,当交替竖井间的段长l2

ΣΣ

12No.1/2009

总第125期第30

专题研讨

风量大小来评估隧道的卫生效果。通风量越大则卫生效果越好。

然而对于有竖井的隧道,卫生效果却不能简单地某隧道长1500m,隧道中间连续设置利用风量来评估。

了两个竖井,如图4所示。

隧道外气流

竖井

图6α=0°自然风压气流平视图

竖井影响较大,而对于靠后的竖井几乎不产生影响,竖井的排风作用按气流方向依次减小,如图6所示。

段1

720m

段260m

段3720m

图4某隧道结构

α=90°时,隧道外气流只作用于竖井。自然风压使得空气进入竖井,产生倒灌作用。由于各竖井口的倒灌压力相同,故两竖井间的隧道段两端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除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隧道段外,其它隧道段内均不存在气流运动,气流运动如图7所示。

隧道外气流

竖井

该隧道在交通量为3000辆/h,车速36km/h时,各

段计算风量见表1,CO浓度分布如图5所示。图中,卫生效果最好的为序号1,而卫生效果最差的为序号2。虽然序号1至序号3的风量依次增大,然而卫生效果却没有按照这样的顺序变化,隧道的风量并非越大越

表1隧道各段风量

好。可见,有竖井隧道

m/s

3

序号段1段2段3平均值123

606060

364848

605660

52.054.756.0

内卫生效果与通风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卫生效果的评估必须是一个从整体考虑而且非常复杂的过程。

图7α=90°自然风压气流平视图

只考虑热压时,隧道内空气凭借与隧道外空气的密度差而通风。对于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隧道段,新鲜空气的来源是隧道出入口。冷空气从出入口进入隧道后吸收热量,再由竖井排出。段内的气流仍然是一维的,空气统一向竖井方向流动,如图8所示。

然而,当隧道内存在多组竖井时,中间暗埋段的热压不足以把两边暗埋段内的空气吸入,中间暗埋

400CO计算浓度/ppm

[***********]500

300

600

900

位置/m

图5隧道CO浓度分布

1200

序号1序号2序号3

1500

图8首段热压气流平视图

4阻滞交通下气流产生原理与流动特征

交通阻滞时,汽车行驶速度小于10km/h,能够引

起的交通风压很小,此时自然压差成为隧道通风的主要动力。

4.1自然风压气流产生原理与流动特征

设隧道外气流方向与隧道轴向面夹角为α,随着α的不同,自然风压对隧道通风产生不同的影响。

α=0°时,隧道外气流只作用于上风侧入口。自然风压对通风的影响类似于一个风机设置在隧道入口,使得隧道内的空气产生轴向流动,此时的气流运动仍然可以认为是一维的。自然风压对离入口较近的几个

No.1/2009总第125期第30

段的气流特征为:冷空气由部图9中间段热压气流平视图分竖井进入隧道,受热后再由其它的竖井排出,如图9所示。

所以,隧道有多组竖井时,中间暗埋段内的气流场不是一维的。气流组织类似于火灾时的气流组织,热空气在上、冷空气在下,流场必须按照三维考虑。4.3最不利通风段

当隧道设置多组竖井时,竖井组把隧道分成了众13

专题研讨

多暗埋段。隧道内空气同时受到自然风压与热压的作用,呈现气流运动。由于第一个暗埋段的自然风压作用与热压作用方向相同,段内空气将呈现一维流动,所以这样的暗埋段通风效果是最好的,称为最有利通风段。隧道最后一个暗埋段同时受到倒灌压力与热压的作用,虽然倒灌压力与热压方向相反,但热压作用远大于倒灌压力作用,故这样的段通风效果也是强于其它段的,称之为有利通风段。

然而从第一组竖井开始直到最后一组竖井之间的各暗埋段,热压使得段内空气呈现三维运动,其通风效果会明显差于最有利通风段和有利通风段。这样的暗埋段,各段之间的空气几乎不掺混,所以这样的段是最不利通风段。

只要最不利通风段能够满足通风要求,则(最)有利通风段也能满足要求,所以自然压差通风实验应紧围绕最不利通风段展开。而且,考虑到实验结论的安全性,对最不利通风段模型实验时,应该用挡板将各个段出入口挡住。

5结语

本文对有竖井自然通风隧道的通风原理与流动特征进行分析,为模型实验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建立了隧道内有害气体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提出利用有害气体浓度来评价卫生效果的观点,为模型实验结果的分析做好理论铺垫。

参考文献:

[1]张涛,郭小红,周国光.雪峰山隧道通风竖井设计[J].中南公路工程,2006,(1).

[2]钟星灿,曾臻.自然通风公路隧道有害气体浓度分布[J].铁道工程学2006,(9).报,

[3]钟星灿,高慧翔,龚波.交通风力自然通风作用原理探析[J].铁道工程2006,(5).学报,

[4]金学易.隧道通风及隧道空气动力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5]郭小红,甘建国,胡昱.特长公路隧道需风量计算方法研究[J].中南公2006,(1).路工程,

收稿日期:2008-07-18修回日期:2008-11-17

StudyontheNaturalVentilationintheCityTunnelwithVertical-shaft

ZHUPei-gen1,LUOChun-cheng1,FANLan-ying2,MAOJin-feng1,HEChang-hong1,ZHUDan-ni1

(1.PL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Nanjing210007,China;2.ShanghaiJiejianArchitectureDesignofHouseCo.,Ltd,Shanghai200030,China)

Abstract:Thetheoryandtheflowcharacteristicaboutnaturalventilationinthecitytunnelwithvertical-shaft

werestudied.Themathematicalmodeloftheharmfulgases'distributionintunnelwassetup.Thewayofusingharmfulgasconcentrationstoevaluatehealtheffectsincitytunnelwasbroughtforward.Itprovidedthenecessary

theschemedesignandanalysisofthecitytunnelwithvertical-theoreticalbasisfornaturalventilationcalculation,shaft.

Keywords:vertical-shaft;citytunnel;naturalventilation;flowcharacteristic

作者简介:朱培根(1964-),男,江苏昆山人,教授,主要从事地下工程除湿技术、地铁隧道通风空调系统研究。(上接第19页)

HeatTransferAugmentationTechniquesEvolvementofParaffinPCM

YUShu-xuan,ZHANGXue-lai,LUJun

(CoolThermalStorageTechnologyInstituteofShanghaiMaritimeUniversity,Shanghai200135,China)

Abstract:TheassortmentandapplicationofPCMwereintroduced.ParaffinorganicPCMhashighphase

changedlatentheat.Ithasnosupper-coolingandprecipitationphenomenon.Theperformanceisstable,innocuousandthepriceischeap,buttherearestillsomedefectslikelowheatconductivityandlowconsistency.AgreatlotofstudiesaboutstrengtheningparaffinPCM′sheattransferappearedhomeandabroadwereelaborated.Theheattransfermodelandresolventofphasechangeheattransferwerepresented.

Keywords:heatstoragetechnology;PCM;paraffin;heattransferaugment;heattransfermodel

基金项目: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No.080103)。作者简介:于树轩(1987-),男,河北故城人,学士。

14No.1/2009

总第125期第30

专题研讨竖井型城市隧道自然通风理论研究

朱培根1,罗春成1,范兰英2,茅靳丰1,何长洪1,祝丹妮1

(1.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2.上海市结建民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30)

摘要:对竖井型城市隧道自然通风的原理与流动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隧道内有害气体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提出利用有害气体浓度来评价城市隧道卫生效果的方法,为竖井型城市隧道自然通风的理论计算、方案设计和分析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竖井型;城市隧道;自然通风;流动特征

中图分类号:TU834.3,TU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449(2009)01-0011-04

0引言

1

气流产生原理

正常交通状况下,隧道内的空气同时受到交通风压、通风阻力、自然压差3种力的作用而产生气流运

动。气流运动速度将由零逐渐增大,直到稳定为止。所谓稳定,是指空气受到的3种力形成力学平衡,合力为零。至此之后,流速将不再变化。实际上,绝对稳定的状态是永远达不到的,因为隧道内车辆数目、类型均是一个随机变化的过程,而隧道外的自然风也处于一个永无休止的波动状态。所以,气流的稳定是相对的稳定,瞬时的稳定。气流稳定后,有竖井的位置受到压差作用,压力使得竖井内的空气产生流通,如图2所示。

图2中,汽车形成的交通风压大于通风阻力,进而会富余出一部分压力。这部分压力对于前方的竖井而言,是一种推力,使得前方竖井内的空气向外流动;而对于后方的竖井,这部分压力表现为一种拉力,使得后方竖井内的空气向内流动。

当隧道段内的交通风压小于通风阻力时,情况则与上述情况相反。这样,整条隧道内便出现两种竖井:1)竖井向外排风,起到排出污染空气作用,称拉力推力之为“排风竖井”;2)竖井向图2竖井受压通风11

城市隧道属于公路隧道,但又不同于普通公路隧

道。普通公路隧道,大多穿梭于山岭、河流之下,很难建造出短而多的通风竖井辅助通风;而城市隧道浅埋于路面之下,可以建造出数量众多的竖井,如图1所示。图1表明,山岭隧道虽然可以建造竖井,但竖井高度很高,施工难度大;水底隧道基本不能建造竖井;而城市隧道只要不影响路面建筑和交通,便可以建造竖井,而且竖井高度不高,一般在4~15m之间。

近年来国内外对隧道自然通风的探索及实践表明,建造通风竖井可以提高通风效果。因为作用在竖井处的风压,使得竖井保持持续的气流运动,隧道内部的空气因此得以置换,空气品质得到相应的改善。由于竖井的换气作用,隧道主体内即使风量较小,却仍有可能把有害气体浓度控制在标准之内,这为长大隧道采用自然通风创造了有利条件

[4,5]

[2,3]

[1]

山川a)地面

十字路口

竖井

河流b)建筑

c)

图1城市隧道与普通隧道建造竖井难易程度对比a)山川下面普通隧道

b)河流下面普通隧道

c)城市隧道

No.1/2009

总第125期第30

专题研讨

较小时,P1和P3均会很小,导致竖井间任意位置处的静压力均接近于零。

“补风竖内吸风,起到补充新鲜空气的作用,称之为

井”。

于是,利用自然通风隧道的流动特征可总结为:主隧道气流方向均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而由于余压或缺压的影响形成了两种不同作用的竖井。

3CO浓度分布特征

2风压分布特征

既然隧道会存在两种作用的竖井,那么就必然出

CO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一旦进入人体过多,就

会造成人体供氧不足,轻则头疼、呕吐,重则昏迷,甚至死亡。所以,本文重点以CO作为通风控制的对象。3.1隧道CO分布

设隧道中共有m个竖井,竖井将隧道分成了m+1个段。当竖井(ii为竖井编号,1≤i≤m)为排风竖井时,第i段隧道的气流经过竖井i后,有部分污染空气将被排出隧道,而第i+1段隧道入口处的CO浓度将仍等于第i段末端处浓度,即:

δi+1,r=δi,m

第i+1段隧道末端处CO浓度为:L+δ6

δi+1,m=10×i+1i,m

Qi+1

式中qco—隧道CO的排放密度,m3(/s·m);

Qi+1—隧道第i+1段的CO排放量,m3/s。当竖井i为补风竖井时,第i段隧道的气流经过

隧道外新鲜空气进入隧道,第i+1段隧道入竖井i后,

口处的CO浓度为:

δδi+1,r=i,mQi+1

m3/s。式中Qi—隧道第i段的CO排放量,

则第i+1段隧道末端CO浓度为:

qcoL+Qiδ6

δi+1,m=10×i+1i,m

i+1i+1

(6)(4)(5)

现这样的两个相邻竖井,它们发挥的作用不同:1)排

风竖井;2)为补风竖井。本文称作用发生变更的两个竖井为交替竖井,如图3所示。

图3共绘

制了三个隧道

P1>0

Pm,n=0

P3>0

段。第一段内

车辆产生的交通风压大于第一段路径的所

图3交替竖井间压力分布

有阻力,富余的压力作用于第一个竖井使其向外排风。同时,第二段内的空气受到第一段富余压力的推动作用。当定义气流方向为正向时,推动力大于零,即P1>0。相反,第二段内的空气受到第三段缺压的拉动作用,拉力的方向仍与气流方向一致,即P3>0。对第二段内的空气建立力平衡方程:

+Σζ·P1+P3=λv22

d

式中λ—沿程阻力系数;

ΣΣ

(1)

l2—第二段长度,m;

d—当量直径,m;

Σζ—局部阻力系数;

v2—第二段内活塞风速度,m/s。

由式(1)可知,第二段内必存在一个点O,该点处存在关系式:

o

l1,+ζi·P1=λv22

(2)+ζo·P3=λv22

d

l2=l1,o+lo,3

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Σ

(7)

无论竖井作用如何,竖井i之后的第i+1段其入

口端CO浓度计算公式可统一为:

Qi+1+Qi-|Qi+1-Qi|δδi+1,r=i,m

i+1

(8)

Σ

ΣΣΣ

同理,第i+1段末端CO浓度计算公式为:

6

δi+1,Li+1+δi,9)m=10×m(

Qi+12Qi+1对于隧道的第一段,可认为入口端吸入的都是新

鲜空气,即:

δ1,(10)r=0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可依次得到整条隧道所有段的入口端和末端CO浓度。3.2卫生效果评估

对于没有任何竖井的无分支隧道,当交通量一定时,风量越大则隧道末端CO浓度越小,所以可以通过

即第二段内存在一个点,该点以前隧道的压力抵

消了P1,该点以后隧道的压力抵消了P3。则该点处所受压力为:

o

l1,+Σζ·Po=P1-λv22=0(3)所以,交替竖井之间的隧道段内必存在一个静压力为零的点。根据式(1)可知,当交替竖井间的段长l2

ΣΣ

12No.1/2009

总第125期第30

专题研讨

风量大小来评估隧道的卫生效果。通风量越大则卫生效果越好。

然而对于有竖井的隧道,卫生效果却不能简单地某隧道长1500m,隧道中间连续设置利用风量来评估。

了两个竖井,如图4所示。

隧道外气流

竖井

图6α=0°自然风压气流平视图

竖井影响较大,而对于靠后的竖井几乎不产生影响,竖井的排风作用按气流方向依次减小,如图6所示。

段1

720m

段260m

段3720m

图4某隧道结构

α=90°时,隧道外气流只作用于竖井。自然风压使得空气进入竖井,产生倒灌作用。由于各竖井口的倒灌压力相同,故两竖井间的隧道段两端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除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隧道段外,其它隧道段内均不存在气流运动,气流运动如图7所示。

隧道外气流

竖井

该隧道在交通量为3000辆/h,车速36km/h时,各

段计算风量见表1,CO浓度分布如图5所示。图中,卫生效果最好的为序号1,而卫生效果最差的为序号2。虽然序号1至序号3的风量依次增大,然而卫生效果却没有按照这样的顺序变化,隧道的风量并非越大越

表1隧道各段风量

好。可见,有竖井隧道

m/s

3

序号段1段2段3平均值123

606060

364848

605660

52.054.756.0

内卫生效果与通风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卫生效果的评估必须是一个从整体考虑而且非常复杂的过程。

图7α=90°自然风压气流平视图

只考虑热压时,隧道内空气凭借与隧道外空气的密度差而通风。对于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隧道段,新鲜空气的来源是隧道出入口。冷空气从出入口进入隧道后吸收热量,再由竖井排出。段内的气流仍然是一维的,空气统一向竖井方向流动,如图8所示。

然而,当隧道内存在多组竖井时,中间暗埋段的热压不足以把两边暗埋段内的空气吸入,中间暗埋

400CO计算浓度/ppm

[***********]500

300

600

900

位置/m

图5隧道CO浓度分布

1200

序号1序号2序号3

1500

图8首段热压气流平视图

4阻滞交通下气流产生原理与流动特征

交通阻滞时,汽车行驶速度小于10km/h,能够引

起的交通风压很小,此时自然压差成为隧道通风的主要动力。

4.1自然风压气流产生原理与流动特征

设隧道外气流方向与隧道轴向面夹角为α,随着α的不同,自然风压对隧道通风产生不同的影响。

α=0°时,隧道外气流只作用于上风侧入口。自然风压对通风的影响类似于一个风机设置在隧道入口,使得隧道内的空气产生轴向流动,此时的气流运动仍然可以认为是一维的。自然风压对离入口较近的几个

No.1/2009总第125期第30

段的气流特征为:冷空气由部图9中间段热压气流平视图分竖井进入隧道,受热后再由其它的竖井排出,如图9所示。

所以,隧道有多组竖井时,中间暗埋段内的气流场不是一维的。气流组织类似于火灾时的气流组织,热空气在上、冷空气在下,流场必须按照三维考虑。4.3最不利通风段

当隧道设置多组竖井时,竖井组把隧道分成了众13

专题研讨

多暗埋段。隧道内空气同时受到自然风压与热压的作用,呈现气流运动。由于第一个暗埋段的自然风压作用与热压作用方向相同,段内空气将呈现一维流动,所以这样的暗埋段通风效果是最好的,称为最有利通风段。隧道最后一个暗埋段同时受到倒灌压力与热压的作用,虽然倒灌压力与热压方向相反,但热压作用远大于倒灌压力作用,故这样的段通风效果也是强于其它段的,称之为有利通风段。

然而从第一组竖井开始直到最后一组竖井之间的各暗埋段,热压使得段内空气呈现三维运动,其通风效果会明显差于最有利通风段和有利通风段。这样的暗埋段,各段之间的空气几乎不掺混,所以这样的段是最不利通风段。

只要最不利通风段能够满足通风要求,则(最)有利通风段也能满足要求,所以自然压差通风实验应紧围绕最不利通风段展开。而且,考虑到实验结论的安全性,对最不利通风段模型实验时,应该用挡板将各个段出入口挡住。

5结语

本文对有竖井自然通风隧道的通风原理与流动特征进行分析,为模型实验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建立了隧道内有害气体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提出利用有害气体浓度来评价卫生效果的观点,为模型实验结果的分析做好理论铺垫。

参考文献:

[1]张涛,郭小红,周国光.雪峰山隧道通风竖井设计[J].中南公路工程,2006,(1).

[2]钟星灿,曾臻.自然通风公路隧道有害气体浓度分布[J].铁道工程学2006,(9).报,

[3]钟星灿,高慧翔,龚波.交通风力自然通风作用原理探析[J].铁道工程2006,(5).学报,

[4]金学易.隧道通风及隧道空气动力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5]郭小红,甘建国,胡昱.特长公路隧道需风量计算方法研究[J].中南公2006,(1).路工程,

收稿日期:2008-07-18修回日期:2008-11-17

StudyontheNaturalVentilationintheCityTunnelwithVertical-shaft

ZHUPei-gen1,LUOChun-cheng1,FANLan-ying2,MAOJin-feng1,HEChang-hong1,ZHUDan-ni1

(1.PL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Nanjing210007,China;2.ShanghaiJiejianArchitectureDesignofHouseCo.,Ltd,Shanghai200030,China)

Abstract:Thetheoryandtheflowcharacteristicaboutnaturalventilationinthecitytunnelwithvertical-shaft

werestudied.Themathematicalmodeloftheharmfulgases'distributionintunnelwassetup.Thewayofusingharmfulgasconcentrationstoevaluatehealtheffectsincitytunnelwasbroughtforward.Itprovidedthenecessary

theschemedesignandanalysisofthecitytunnelwithvertical-theoreticalbasisfornaturalventilationcalculation,shaft.

Keywords:vertical-shaft;citytunnel;naturalventilation;flowcharacteristic

作者简介:朱培根(1964-),男,江苏昆山人,教授,主要从事地下工程除湿技术、地铁隧道通风空调系统研究。(上接第19页)

HeatTransferAugmentationTechniquesEvolvementofParaffinPCM

YUShu-xuan,ZHANGXue-lai,LUJun

(CoolThermalStorageTechnologyInstituteofShanghaiMaritimeUniversity,Shanghai200135,China)

Abstract:TheassortmentandapplicationofPCMwereintroduced.ParaffinorganicPCMhashighphase

changedlatentheat.Ithasnosupper-coolingandprecipitationphenomenon.Theperformanceisstable,innocuousandthepriceischeap,buttherearestillsomedefectslikelowheatconductivityandlowconsistency.AgreatlotofstudiesaboutstrengtheningparaffinPCM′sheattransferappearedhomeandabroadwereelaborated.Theheattransfermodelandresolventofphasechangeheattransferwerepresented.

Keywords:heatstoragetechnology;PCM;paraffin;heattransferaugment;heattransfermodel

基金项目: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No.080103)。作者简介:于树轩(1987-),男,河北故城人,学士。

14No.1/2009

总第125期第30


相关文章

  • 隧道的结构简介
  • 隧道的结构构造 道路隧道结构构造 由主体构造物和附属构造物两大类组成.主体构造物是为了保持贮存岩体的稳定和行车安全而修建的人工永久建筑物,通常指洞身衬砌和洞门构造物.洞身衬砌的平纵.横断面的形状由道路隧道的几何设计确定,衬砌断面的轴线形状和 ...查看


  • 烟大海底隧道可行性分析报告
  • 分 数: _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字:___________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结课作业 学 年 学 期:2014年第1学期 课 程 名 称:系统工程 学 生 姓 名:王桐 学 号:2142216004 提 交 时 间:2014年 ...查看


  • 公路隧道各种通风方式适用长度的研讨
  • 公路 2000年5月 第5期 HIGHWAY May12000 No15 文章编号:0451-0712(2000)05-0054-02 公路隧道各种通风方式适用长度的研讨 李 刚 ( [摘要] .这给隧道设计,如何正确选择适用的通风 方式, ...查看


  • 五女峰隧道纯射流方式通风设计
  • 五女峰隧道纯射流方式通风设计 樊上海1,刘若维2 (1.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长春130000;21长春高新房屋拆迁有限公司,长春130021) 摘 要:通过对五女峰隧道通风方案的分析,为其确定了较为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纯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方 ...查看


  • 地铁施工方法
  • 地铁施工主要方法 地铁施工测量方法取决于施工方法,了解和掌握地铁施工方法对于做好施工测量工作非常重要.施工方法的确定,一方面受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地面和地下地物的现状.交通状况等).轨道交通的功能要求.线路平面位置.隧道埋 ...查看


  • 地铁竖井及施工通道(冷站)
  • 6.2 竖井及施工通道施工 6.2.1 施工测量 如图6.1.1所示,竖井平面分AB 和CD 轴.测量前先检查经纬仪俯仰角视差是否符合测量要求.臵镜地表AB 轴竖井两侧的a 1和b 1点测定井下b 1′和a 1′,臵镜地表CD 轴竖井两侧的 ...查看


  • 地下工程结构复习
  • 第一章 绪论 1.地下结构以及地下空间的定义? ⏹ 保留上部地层(岩体或土层)的前提下,在地下空间内修建的结构,统称为地下结构.通常可将地下结构按照其存在的环境不同划分为岩石地下结构和土层地下结构. ⏹ 在岩体或土层中天然或人工开挖形成的空 ...查看


  • 隧道方向实习
  •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隧道方向 一. 实习目的 此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参观几条具有代表性的隧道,对隧道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对铁隧道的修建和安全有一定的认识. 二. 实习时间 2011年4月10日,与工程地质实习同 ...查看


  • 隧道工程论文
  • <隧道工程>课程期末论文 姓名: 学号:班级: 一. 国内外隧道发展概况 法国.英国.瑞士.奥地利.挪威.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1世纪已建成一批特长隧道,还有许多特长隧道在建设或在规划中. 我国已建成通车的铁路.公路隧道有95 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