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任务艰巨,涉及范围广,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大力推进生产经营信息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息技术应用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重点,全方位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一是积极推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
二是积极开发应用作物生长、节水灌溉等农业智能系统,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养殖方式,推行标准化生产。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诊断施肥和精准施肥,进一步提高肥料施用效益。
三是加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预测预报,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建立和完善主要农产品安全预警体系。建立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动物标志及疫病可追溯信息系统,健全饲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
四是完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和农村市场供求信息系统,建立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大力促进农村网络增值服务、促进产销衔接,推动农产品贸易。大力促进电子金融、连锁经营、专业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务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农村市场服务业。开发应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五是加快农业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建立农机监理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促进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化水平及信息服务能力。
(二)抓紧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当前,主要是要做好金农工程、“三电合一”项目、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
要按照“目标一致,标准一致,系统对接,上下联动”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金农工程建设。各级信息中心要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依据建设实施任务分工,进一步做好地方项目建设实施和各有关应用系统的部署工作。
在总结近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实施“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项目,重点推进信息服务向基层延伸,在县域范围内着力构建县、乡(镇)、村一体化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发挥信息服务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区域信息化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探索和创新各种信息服务模式。
各地
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认识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谋划,勇于创新。目前,要积极争取以适当的方式立项,同时加强示范工作经验交流。
(三)认真拓展农业电子政务应用范围
一方面,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公众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发布热点政务专题、政策法规解读等权威政府信息,不断提升信息发布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主动、及时地发布权威政府信息,引导公众理解、支持和配合政府工作,为事件的妥善处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要围绕进一步提高农业市场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相应的信息动态监测系统,提高对农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四)努力探索农业电子商务应用方法
一要政府引导。政府要负责统一规划,引导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多方争取,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建立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信用服务、安全认证系统建设。二要社会参与。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基层信息员、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通信公司、网络公司等,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电子商务建设与应用。三要疏通渠道。着力探索全流程的农业电子商务服务及应用方法,以完成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整个电子商务过程,有效解决农产品供求难题。
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促进农业网站的发展并加强管理
网站发展必须有长远的发展战略,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要做好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要加强农业网站协会的工作,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公益性服务也可以探索有效的实施方式,今后政府做的公益性信息服务要让社会信息服务组织发挥作用。
(二)进一步做好信息中心工作
各级农业信息中心要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做好重点农产品监测预警工作,着力抓好农产品网络促销,推动农产品产销衔接。要努力做好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工作,注意钻研信息技术。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发挥好现代媒体的作用,特别是要充分认识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强对当地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
新时期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任务艰巨,涉及范围广,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大力推进生产经营信息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息技术应用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重点,全方位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一是积极推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
二是积极开发应用作物生长、节水灌溉等农业智能系统,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养殖方式,推行标准化生产。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诊断施肥和精准施肥,进一步提高肥料施用效益。
三是加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预测预报,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建立和完善主要农产品安全预警体系。建立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动物标志及疫病可追溯信息系统,健全饲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
四是完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和农村市场供求信息系统,建立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大力促进农村网络增值服务、促进产销衔接,推动农产品贸易。大力促进电子金融、连锁经营、专业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务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农村市场服务业。开发应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五是加快农业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建立农机监理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促进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化水平及信息服务能力。
(二)抓紧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当前,主要是要做好金农工程、“三电合一”项目、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
要按照“目标一致,标准一致,系统对接,上下联动”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金农工程建设。各级信息中心要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依据建设实施任务分工,进一步做好地方项目建设实施和各有关应用系统的部署工作。
在总结近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实施“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项目,重点推进信息服务向基层延伸,在县域范围内着力构建县、乡(镇)、村一体化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发挥信息服务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区域信息化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探索和创新各种信息服务模式。
各地
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认识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谋划,勇于创新。目前,要积极争取以适当的方式立项,同时加强示范工作经验交流。
(三)认真拓展农业电子政务应用范围
一方面,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公众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发布热点政务专题、政策法规解读等权威政府信息,不断提升信息发布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主动、及时地发布权威政府信息,引导公众理解、支持和配合政府工作,为事件的妥善处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要围绕进一步提高农业市场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相应的信息动态监测系统,提高对农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四)努力探索农业电子商务应用方法
一要政府引导。政府要负责统一规划,引导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多方争取,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建立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信用服务、安全认证系统建设。二要社会参与。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基层信息员、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通信公司、网络公司等,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电子商务建设与应用。三要疏通渠道。着力探索全流程的农业电子商务服务及应用方法,以完成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整个电子商务过程,有效解决农产品供求难题。
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促进农业网站的发展并加强管理
网站发展必须有长远的发展战略,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要做好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要加强农业网站协会的工作,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公益性服务也可以探索有效的实施方式,今后政府做的公益性信息服务要让社会信息服务组织发挥作用。
(二)进一步做好信息中心工作
各级农业信息中心要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做好重点农产品监测预警工作,着力抓好农产品网络促销,推动农产品产销衔接。要努力做好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工作,注意钻研信息技术。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发挥好现代媒体的作用,特别是要充分认识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强对当地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