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喜欢把火撒在亲人身上

为什么我们喜欢把火撒在亲人身上?

爱是什么?有人曾告诉我,“好像突然有了铠甲,又好像突然有了软肋”,对这句话的印象很深刻,简简单单的两个词道尽了爱的幸福与苦涩。爱,来自情人,亦来自家人,我们都清楚地知晓彼此的珍贵,但现实中“我爱的人往往伤我最深”,这样的控诉你听过多少?我们无法停驻追逐爱的脚步,幸福的曙光亦在不远之处,但爱的荆棘却让我们束手无策。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在外广受称道,谦逊有礼的你,为什么总是难以避免地会与亲人发生矛盾,总是难以自抑地会“发火”?如果你带有这样的困惑,希望在本文之中能让你有所收获。

任何的人际交互,不管是陌生人还是亲人,都可以分解为三个要素,性格特征、人际情境和交流方式。关于为什么会更容易向亲人“发火”,我们同样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

一、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

性格特征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而性格特征在人际交互中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选择、唤起和操控。我们在这里需要探讨的是性格特质对于情绪的唤起作用,而会引发争吵的往往是负面情绪的唤起。 性格特征通过两种方式影响着亲密关系中的冲突,第一种是通过行为引发亲人的情绪反应。例如,一个支配性强的人可能以高傲的姿

态或不容分说的方式行事,这自然会唤起亲人的愤怒情绪,抑或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丈夫可能不注意个人仪表,总是把衣服乱扔在地上,这两种行为亦可能引起妻子的烦躁情绪。另一种方式是,当一个人引发他人的行为后,他人的行为又会反过来令引发者很心烦。例如,一个攻击性强的男性可能会引发亲人的冷战,反过来冷战又会使他很沮丧,又或者一个高傲的妻子可能会伤害了丈夫的自尊,然后又因为丈夫自信的丧失而变得更加生气。

你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都会影响亲人的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到你自己的情绪。西方心理学家曾经采用大五人格问卷对夫妻双方的亲密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支配性和低随和性的丈夫比任何其他性格特征更能很好的预测妻子愤怒情绪的唤起和对婚姻的不满。因此,容易对亲人“发火”,同双方的性格特征是分不开的。

二、不同的人际情境,不同的行为选择

与容易向亲人“发火”相对应的往往是对外人“谦逊有礼”,想必大多数人会用“在外面”和“在家里”做区分,而这指向的恰恰是不同的人际交互情境。在中国的文化中,“君子慎独”是一条至高的标准,一个人是怎么样的,最真实的反应在于他独处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曾提到过荣格的人格面具,这就是“在外面”,我们都戴着面具在与别人交往,我们选择了面具,同时也受锢于面具,如同至尊宝选择戴上金箍变成法力无边的孙大圣,他亦将受制于金箍,走上取经的道路。同样的,在《爸爸去哪儿》的节目中,记得田亮说过一句话“我要做一个慈祥的爸爸”,这就是他在摄像机前戴上的面具,然后可以发现好几次他忍着脾气耐心教导小森碟,就是因为这是“在外面”。 虽然在亲人之间也会存在着隐私,但是亲人间的交互情境是最接近“独处”时那真实的自己的。家一般都会被比作温馨的港湾,是一个可以放下所有防备,所有猜忌,可以摘下面具的地方,因此“在家里”的环境下,与亲人的相处过程中,我们往往有什么情绪便会直接地表达出来,同“在外面”相比而言,少了一个“该不该”或者“能不能”的理智分析过程。并且“在家里”给予我们一种安全的心理感知,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反而很容易将“在外面”积累的负面情绪带到家里,随便找一个理由宣泄出来。

三、因为我跟你亲,所以你必须懂我

所谓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说到底是信息之间的流动,上述内容讲了信息流通中的两端的人和所处的情境,还有最后一点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主要指的是基于不同的交互情境下,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扭曲。

不妨简单做个例证吧,以“昨天老王家闺女结婚,那个小伙子据说年薪二十多万呢!”为例,如果这句话是任何一个你的同事跟你说的,你会简单的回一句“嗯,挺不错的”,嚼舌的话你还会多问一句“他是做什么的啊”。如果这句话是你父母跟你说的时候呢,会有什么不同?“你跟我说这个干嘛?我不就没对象,赚得也没别人多嘛”(当然这仅仅可能出现在适婚单身青年),当对话趋于这种节奏的时候,可想而知后面“发火”的概率急剧上升。

Why?如果要问原因,都是因为爱。想起一句歌词“没人分享,再多的成就都不圆满”,每个人都需要被肯定,都想要被认同,最希望的当然是来自那些我们最爱的人。因为他们是如此的重要,我是如此爱着他们,所以他们应该认同我,他们不能认为别人比我好,“任何的小石块都会让心起涟漪”,越是在乎,越是敏感,越是容易捕风捉影,也就越容易因为这些扭解的信息而发生争吵。

四、You are always gonna be my love

至于要如何走出这个怪圈,以下方式仅供参考:

第一步:需要认识到自己有没有这种情况出现,想不想改变? 第二步:确认自己有没有因为“在外面”受气而撒在亲人身上?如果有这样的情况,请尝试用另外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打游戏,锻炼,看电影,写日记等任何不影响其他人的方式,有用即可,灌醉自己不算。

第三步:下次在将要“发火”或者之后,尝试着分析一下“到底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事情本身,还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重视,没有受到认同,觉得被忽视,被看清而生气。

第四步:懂得补救,补救最好的方式除了“对不起”之外,还有你真实的想法,你反思的结果,告诉他们你是因何会生气,你生气的真正的内在原因。

第五步:学会在平常生活中表达自己,当你能够反思,能够更深一步去认识自己情绪背后的因素时,那么亲人对你而言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啦,不要在平常生活中吝啬表达你的爱,学会索取你的需求,“你对我很重要,所以我希望你能支持我”,让对方明白怎么做是你最需要的。

为什么我们喜欢把火撒在亲人身上?

爱是什么?有人曾告诉我,“好像突然有了铠甲,又好像突然有了软肋”,对这句话的印象很深刻,简简单单的两个词道尽了爱的幸福与苦涩。爱,来自情人,亦来自家人,我们都清楚地知晓彼此的珍贵,但现实中“我爱的人往往伤我最深”,这样的控诉你听过多少?我们无法停驻追逐爱的脚步,幸福的曙光亦在不远之处,但爱的荆棘却让我们束手无策。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在外广受称道,谦逊有礼的你,为什么总是难以避免地会与亲人发生矛盾,总是难以自抑地会“发火”?如果你带有这样的困惑,希望在本文之中能让你有所收获。

任何的人际交互,不管是陌生人还是亲人,都可以分解为三个要素,性格特征、人际情境和交流方式。关于为什么会更容易向亲人“发火”,我们同样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

一、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

性格特征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而性格特征在人际交互中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选择、唤起和操控。我们在这里需要探讨的是性格特质对于情绪的唤起作用,而会引发争吵的往往是负面情绪的唤起。 性格特征通过两种方式影响着亲密关系中的冲突,第一种是通过行为引发亲人的情绪反应。例如,一个支配性强的人可能以高傲的姿

态或不容分说的方式行事,这自然会唤起亲人的愤怒情绪,抑或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丈夫可能不注意个人仪表,总是把衣服乱扔在地上,这两种行为亦可能引起妻子的烦躁情绪。另一种方式是,当一个人引发他人的行为后,他人的行为又会反过来令引发者很心烦。例如,一个攻击性强的男性可能会引发亲人的冷战,反过来冷战又会使他很沮丧,又或者一个高傲的妻子可能会伤害了丈夫的自尊,然后又因为丈夫自信的丧失而变得更加生气。

你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都会影响亲人的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到你自己的情绪。西方心理学家曾经采用大五人格问卷对夫妻双方的亲密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支配性和低随和性的丈夫比任何其他性格特征更能很好的预测妻子愤怒情绪的唤起和对婚姻的不满。因此,容易对亲人“发火”,同双方的性格特征是分不开的。

二、不同的人际情境,不同的行为选择

与容易向亲人“发火”相对应的往往是对外人“谦逊有礼”,想必大多数人会用“在外面”和“在家里”做区分,而这指向的恰恰是不同的人际交互情境。在中国的文化中,“君子慎独”是一条至高的标准,一个人是怎么样的,最真实的反应在于他独处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曾提到过荣格的人格面具,这就是“在外面”,我们都戴着面具在与别人交往,我们选择了面具,同时也受锢于面具,如同至尊宝选择戴上金箍变成法力无边的孙大圣,他亦将受制于金箍,走上取经的道路。同样的,在《爸爸去哪儿》的节目中,记得田亮说过一句话“我要做一个慈祥的爸爸”,这就是他在摄像机前戴上的面具,然后可以发现好几次他忍着脾气耐心教导小森碟,就是因为这是“在外面”。 虽然在亲人之间也会存在着隐私,但是亲人间的交互情境是最接近“独处”时那真实的自己的。家一般都会被比作温馨的港湾,是一个可以放下所有防备,所有猜忌,可以摘下面具的地方,因此“在家里”的环境下,与亲人的相处过程中,我们往往有什么情绪便会直接地表达出来,同“在外面”相比而言,少了一个“该不该”或者“能不能”的理智分析过程。并且“在家里”给予我们一种安全的心理感知,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反而很容易将“在外面”积累的负面情绪带到家里,随便找一个理由宣泄出来。

三、因为我跟你亲,所以你必须懂我

所谓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说到底是信息之间的流动,上述内容讲了信息流通中的两端的人和所处的情境,还有最后一点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主要指的是基于不同的交互情境下,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扭曲。

不妨简单做个例证吧,以“昨天老王家闺女结婚,那个小伙子据说年薪二十多万呢!”为例,如果这句话是任何一个你的同事跟你说的,你会简单的回一句“嗯,挺不错的”,嚼舌的话你还会多问一句“他是做什么的啊”。如果这句话是你父母跟你说的时候呢,会有什么不同?“你跟我说这个干嘛?我不就没对象,赚得也没别人多嘛”(当然这仅仅可能出现在适婚单身青年),当对话趋于这种节奏的时候,可想而知后面“发火”的概率急剧上升。

Why?如果要问原因,都是因为爱。想起一句歌词“没人分享,再多的成就都不圆满”,每个人都需要被肯定,都想要被认同,最希望的当然是来自那些我们最爱的人。因为他们是如此的重要,我是如此爱着他们,所以他们应该认同我,他们不能认为别人比我好,“任何的小石块都会让心起涟漪”,越是在乎,越是敏感,越是容易捕风捉影,也就越容易因为这些扭解的信息而发生争吵。

四、You are always gonna be my love

至于要如何走出这个怪圈,以下方式仅供参考:

第一步:需要认识到自己有没有这种情况出现,想不想改变? 第二步:确认自己有没有因为“在外面”受气而撒在亲人身上?如果有这样的情况,请尝试用另外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打游戏,锻炼,看电影,写日记等任何不影响其他人的方式,有用即可,灌醉自己不算。

第三步:下次在将要“发火”或者之后,尝试着分析一下“到底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事情本身,还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重视,没有受到认同,觉得被忽视,被看清而生气。

第四步:懂得补救,补救最好的方式除了“对不起”之外,还有你真实的想法,你反思的结果,告诉他们你是因何会生气,你生气的真正的内在原因。

第五步:学会在平常生活中表达自己,当你能够反思,能够更深一步去认识自己情绪背后的因素时,那么亲人对你而言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啦,不要在平常生活中吝啬表达你的爱,学会索取你的需求,“你对我很重要,所以我希望你能支持我”,让对方明白怎么做是你最需要的。


相关文章

  • 故乡的冬天作文1000字
  • 故乡的冬天作文1000字 我的故乡在乐山,在上小学之前我都是在乐山度过的.乐山的冬天虽然没有春天那么富有生机.充满活力,也没有夏天的热火朝天,更没有秋天的秋风瑟瑟,但是我却喜欢乐山的冬天. 冬天嘛,可以放寒假,试问哪个学生甚至上班的大人不喜 ...查看


  • 描写中秋节的好句子
  • 1.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样诗情画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样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样如水似镜.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每到这一天,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 2.中国人历来把团圆看得弥足珍贵,月圆人 ...查看


  • 你是我的亲人
  • 青春懵懂的年代,我和海桥偶然相逢在狭窄悠长的田间小路上.彼此目光轻轻地触碰在一起,我便有了不同以往羞涩的感觉.心里莫名的欢喜像经冬的小草沐浴了春风,迅捷地氤氲出一片蒙蒙绿意.尽管他并没察觉,我的心跳却像扑进了一只小兔子那样加快了速度. 眼前 ...查看


  • 我爱读书电子小报
  • 我爱读书电子小报 9 月 1 日,是我们学生开学的日子.老师要 求我们晚上 6 点 55 分准时收看 CCTV-2<开学第 一课>这个节目.这是一节给全国 2.2 亿中小学 生共同上的一节课.我早早的写完作业,坐在电 视机前等候 ...查看


  • 评改秦牧散文[在遥远的海岸上]
  • (1994年评改,2013年录入并加总评) 评改:镇铎 总评:秦氏此文极其糟糕.通篇架构混乱,文意浅淡,语言文字啰嗦冗长,且多谬误.即使是一个小学5年级的学生写出这样的文章,也是不能宽恕的.我花费如许精力进行评改本是极不值当,但为着给儿子提 ...查看


  • 习作例文四年级下册
  • 习作例文汇编-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一 校园里的景物 微风轻柔地托起一丝丝柳絮的时候;当太阳把它金色的光辉悄然披在一棵棵俊俏的樱花树上的时候;当美丽的花瓣在空中悠悠地达几个卷儿,再轻轻落地的时候,我们正幸福地享受着烂漫的校园生活. ...查看


  • 段林希:我们是彼此最好的依靠
  • 她是选秀历史上最"朴素"的冠军,没有绚丽的外表,没有豪华的包装,站在舞台上,像不谙世事的小孩,只是单纯地和着音乐.唱着歌,在她的身上,我们找到了久违的关于音乐梦想的痕迹.她说,希望自己的歌,会像晴天里的太阳,让听到的人可 ...查看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大班语言[夸夸自己和别人]
  • 设计意图: 在我们当前的幼儿活动设计中,关于培养幼儿自信心教案是数不胜数.培养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是一件好事,可是我们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却在家长.幼儿园的共同培养下自信心膨胀,只会看到自己的优点,却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甚至去取笑别人.因此,我 ...查看


  • [关于亲情的作文]亲情测试
  • 亲情是什么?是甘甜的乳汁汁,哺育我们成长;是明亮的双眸,指引我们前进;是温柔的话语;呵护我们的心灵;是严厉的责罚,督促我们改错. 今天上课时,丁老师问我们:"大家喜不喜欢做游戏?"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喜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