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郊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经济要发展,土地要珍惜,这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做出的正确决策。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消耗也在不断增长,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家和各地区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研究区概况      包头市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包头市郊区属黄河流域,地处市区昆都仑、青山、东河、石拐区的辐射带。郊区地势北高南低,呈倾斜状。包头市郊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光照充足,热量丰实,雨量少而集中,无霜期短,春旱严重。      二、土地利用结构      1、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包头市郊区总土地面积为220585.75公顷,按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全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是:耕地面积58242.33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26.40%;园地面积629.90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0.29%;林地面积9439.74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4.28%;牧草地面积108130.42公顷,占总面积的49.0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215.82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7.35%;交通用地3104.21公顷,占总面积的1.41%;水域面积12463.10公顷,占总面积的5.65%;未利用地12360.23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5.60%。   根据包头市郊区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性,并优先考虑农业对土地的要求,选择气候地貌土壤等指标作为评价的参评因子,采用因素限制法对包头郊区的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分类体系由土地适宜类、土地适宜等、土地限制型、评价单元四级组成。即郊区分出现状适宜类的宜农类、宜林类和宜牧类,在土地适宜类下分等,即分出宜农Ⅰ、Ⅱ、Ⅲ、Ⅳ、Ⅴ等;宜林Ⅰ、Ⅱ、Ⅲ等和宜牧Ⅰ、Ⅱ、Ⅲ等。      宜农土地资源 在现有耕地中,一等宜农地为28637.26公顷,占现有耕地的49.17%;二等宜农地为12026.83公顷占20.65%;三等宜农地为10873.66公顷占18.67%;四等宜农地为5451.39公顷占耕地的9.36%;五等耕地(暂不适宜)1252.19公顷占2.15%。   宜林土地资源 郊区有宜林土地资源51007.72公顷。其中,现有林地9439.90公顷。在现有林地中,一等宜林地为3788.23公顷,占现有宜林地的40.13%;二等宜林地5403.40公顷占57.24%;三等宜林地248.27公顷占2.63%。   宜牧土地资源 牧草地面积108130.8公顷。其中:一等宜牧地面积为7547.53公顷,占宜牧地面积的6.98%;二等宜牧地13148.71公顷占12.16%;三等宜牧地87434.56公顷占80.86%。   2、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包头市郊区自然资源条件复杂,社会经济条件不一,从而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地区差异。按照地域特点,郊区农业区划的基本依据是:(1)地形地貌的相似性;(2)气候土壤的近似性;(3)农业生产条件的类似;(4)种植作物的相同性;(5)农业生产现状及其发展的相对一致性。   依据包头市郊区农业区划,将全区分为4个一级综合农业区:Ⅰ:东部平原农林区;Ⅱ:中部平原蔬菜区;Ⅲ:西部平原农业区;Ⅳ:北部山地丘陵林木区   受气候土壤地形水资源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见表1)      三、土地利用特征      1、土地利用的宏观成带性。从宏观分析,包头市郊区的土地利用呈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以大青山和乌拉山作为一条重要的自然分异界限,两山以北为丘陵农牧区,两山以南为平原农业区,两山区域为山地林牧区。   2、土地利用的农林牧交错性。郊区地理条件优越,由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包头市郊区土地利用上的农林牧交错性的特点。这种交错性与土地利用的宏观地带性分布相适应。因此,这一方面体现了宏观利用的合理性,使土地资源被合理的充分利用,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局部的不合理性,过度开发,破坏植被,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地力下降形成土地的开发――破坏――再开发的恶性循环,未形成合理利用土地的布局。   3、土壤潜力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从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看,包头市郊区的未利用土地面积占5.6%,林地占4.29%,牧草地占48.96%,三项总计达58.85%。由此可见,牧业用地等土地资源具有较高程度的开发性,后备资源的开发潜力还很大。      四、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包头市郊区农牧业比较发达,耕地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26.44%,林地占4.29%,牧草地占48.96%,三者比例为农、林、牧=6:1:11,各业发展极不平衡,牧业占地比重大,农业适中,林业占地较少,且各业发展缓慢。由此可见,包头市郊区土地利用宏观结构很不合理,不利与农林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成为郊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2、土地退化现象严重。包头市郊区受气候、地形、土壤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形成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土壤退化严重的现象。   (1)耕地逐年减少。由于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等原因,据历年统计平均减少土地666.67公顷左右。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2)土壤盐碱化。全区盐土面积3036.46公顷,占黄灌区土地面积的62.53%,土壤盐碱化,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下降。   (3)天然草场过度放牧,严重退化。郊区天然草场面积为92234.05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71942.5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78%。草场面积大,一方面反映生境质量差,另一方面说明郊区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由于近年自由放牧,草场经营粗放,利用不合理,导致草场加速退化。   (4)水土流失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为9849.89公顷。水土流失造成表土不断冲刷,植被遭破坏,严重影响生态平衡。   (5)“三废”污染。主要来源于包钢、化工厂、冶炼厂和一些工矿企业等,“三废”污染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人体的健康。      五、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      在对包头市郊区土地进行评价分级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现状特征,提出包头市郊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与措施:   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立与本地区自然资源相适应的协调发展的农林牧用地结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优化配置。今后的主要任务是:1在稳定耕地面积的基础上,积极挖掘耕地潜力,特别是高产稳产农田及园地,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三高”项目,注意劣等地的退耕还林还草。2扩大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防护林和风景林相结合的林业体系。3充分发挥草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形成奶业、肉业基地,保证城市消费需求,走建设养畜,效益畜牧业的路子,提高畜牧业的产值和经济效益。   2、加强土地经营管理和对土地的投入,提高地力。避免次生盐碱化发生和发展,具体措施是:1水利改良:健全排灌系统,控制地下水位,合理灌溉,井渠结合,井灌井排。2农业技术改良:建立科学的土壤耕作管理制度,平整土地,精耕细作,深耕改土,合理轮作、间作和套种。3生物改良:种耐盐作物,秸秆还田,绿肥牧草,植树造林。   3、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在开发时应注意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协调好农、林、牧等开发途径。未利用的低丘缓坡地应因地制宜,种植经济作物或粮食。土地利用要按不同高度和坡度分层种植。另外,区内零星的弃耕地、旧宅基地等应加以复垦,以增加耕地数量。   4、防止土地退化的措施。针对土壤盐碱化、草场过牧、水土流失等土地退化现象,政府应注意:1大力建设保护性林业,林、灌、草结合防风固沙;2应进一步加强草场建设,实行封滩育草和人工种草,逐渐提高载畜能力;3在防止“三废”污染上,应城乡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逐步排除“三废”污染,保障生产和生活的优良环境。   5、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坚持用地与养地结合,提高耕地产量;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率;合理调整农业用地结构,调整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点的布局;进一步加强土地经营管理和对土地的投入,开发治理中低产田,挖掘土地的潜力、提高地力;最后,进行国情、区情教育,使各级领导和人民充分意识到土地资源的宝贵,自觉珍惜每一寸土地。      六、结论      总之,针对包头市郊区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大对土地的投入,提高地力;开发利用后备土地资源,挖掘土地潜力;防止土地退化,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兼顾,农林牧综合开发,协调发展。

  经济要发展,土地要珍惜,这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做出的正确决策。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消耗也在不断增长,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家和各地区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研究区概况      包头市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包头市郊区属黄河流域,地处市区昆都仑、青山、东河、石拐区的辐射带。郊区地势北高南低,呈倾斜状。包头市郊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光照充足,热量丰实,雨量少而集中,无霜期短,春旱严重。      二、土地利用结构      1、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包头市郊区总土地面积为220585.75公顷,按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全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是:耕地面积58242.33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26.40%;园地面积629.90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0.29%;林地面积9439.74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4.28%;牧草地面积108130.42公顷,占总面积的49.0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215.82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7.35%;交通用地3104.21公顷,占总面积的1.41%;水域面积12463.10公顷,占总面积的5.65%;未利用地12360.23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5.60%。   根据包头市郊区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性,并优先考虑农业对土地的要求,选择气候地貌土壤等指标作为评价的参评因子,采用因素限制法对包头郊区的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分类体系由土地适宜类、土地适宜等、土地限制型、评价单元四级组成。即郊区分出现状适宜类的宜农类、宜林类和宜牧类,在土地适宜类下分等,即分出宜农Ⅰ、Ⅱ、Ⅲ、Ⅳ、Ⅴ等;宜林Ⅰ、Ⅱ、Ⅲ等和宜牧Ⅰ、Ⅱ、Ⅲ等。      宜农土地资源 在现有耕地中,一等宜农地为28637.26公顷,占现有耕地的49.17%;二等宜农地为12026.83公顷占20.65%;三等宜农地为10873.66公顷占18.67%;四等宜农地为5451.39公顷占耕地的9.36%;五等耕地(暂不适宜)1252.19公顷占2.15%。   宜林土地资源 郊区有宜林土地资源51007.72公顷。其中,现有林地9439.90公顷。在现有林地中,一等宜林地为3788.23公顷,占现有宜林地的40.13%;二等宜林地5403.40公顷占57.24%;三等宜林地248.27公顷占2.63%。   宜牧土地资源 牧草地面积108130.8公顷。其中:一等宜牧地面积为7547.53公顷,占宜牧地面积的6.98%;二等宜牧地13148.71公顷占12.16%;三等宜牧地87434.56公顷占80.86%。   2、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包头市郊区自然资源条件复杂,社会经济条件不一,从而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地区差异。按照地域特点,郊区农业区划的基本依据是:(1)地形地貌的相似性;(2)气候土壤的近似性;(3)农业生产条件的类似;(4)种植作物的相同性;(5)农业生产现状及其发展的相对一致性。   依据包头市郊区农业区划,将全区分为4个一级综合农业区:Ⅰ:东部平原农林区;Ⅱ:中部平原蔬菜区;Ⅲ:西部平原农业区;Ⅳ:北部山地丘陵林木区   受气候土壤地形水资源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见表1)      三、土地利用特征      1、土地利用的宏观成带性。从宏观分析,包头市郊区的土地利用呈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以大青山和乌拉山作为一条重要的自然分异界限,两山以北为丘陵农牧区,两山以南为平原农业区,两山区域为山地林牧区。   2、土地利用的农林牧交错性。郊区地理条件优越,由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包头市郊区土地利用上的农林牧交错性的特点。这种交错性与土地利用的宏观地带性分布相适应。因此,这一方面体现了宏观利用的合理性,使土地资源被合理的充分利用,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局部的不合理性,过度开发,破坏植被,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地力下降形成土地的开发――破坏――再开发的恶性循环,未形成合理利用土地的布局。   3、土壤潜力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从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看,包头市郊区的未利用土地面积占5.6%,林地占4.29%,牧草地占48.96%,三项总计达58.85%。由此可见,牧业用地等土地资源具有较高程度的开发性,后备资源的开发潜力还很大。      四、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包头市郊区农牧业比较发达,耕地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26.44%,林地占4.29%,牧草地占48.96%,三者比例为农、林、牧=6:1:11,各业发展极不平衡,牧业占地比重大,农业适中,林业占地较少,且各业发展缓慢。由此可见,包头市郊区土地利用宏观结构很不合理,不利与农林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成为郊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2、土地退化现象严重。包头市郊区受气候、地形、土壤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形成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土壤退化严重的现象。   (1)耕地逐年减少。由于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等原因,据历年统计平均减少土地666.67公顷左右。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2)土壤盐碱化。全区盐土面积3036.46公顷,占黄灌区土地面积的62.53%,土壤盐碱化,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下降。   (3)天然草场过度放牧,严重退化。郊区天然草场面积为92234.05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71942.5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78%。草场面积大,一方面反映生境质量差,另一方面说明郊区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由于近年自由放牧,草场经营粗放,利用不合理,导致草场加速退化。   (4)水土流失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为9849.89公顷。水土流失造成表土不断冲刷,植被遭破坏,严重影响生态平衡。   (5)“三废”污染。主要来源于包钢、化工厂、冶炼厂和一些工矿企业等,“三废”污染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人体的健康。      五、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      在对包头市郊区土地进行评价分级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现状特征,提出包头市郊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与措施:   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立与本地区自然资源相适应的协调发展的农林牧用地结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优化配置。今后的主要任务是:1在稳定耕地面积的基础上,积极挖掘耕地潜力,特别是高产稳产农田及园地,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三高”项目,注意劣等地的退耕还林还草。2扩大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防护林和风景林相结合的林业体系。3充分发挥草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形成奶业、肉业基地,保证城市消费需求,走建设养畜,效益畜牧业的路子,提高畜牧业的产值和经济效益。   2、加强土地经营管理和对土地的投入,提高地力。避免次生盐碱化发生和发展,具体措施是:1水利改良:健全排灌系统,控制地下水位,合理灌溉,井渠结合,井灌井排。2农业技术改良:建立科学的土壤耕作管理制度,平整土地,精耕细作,深耕改土,合理轮作、间作和套种。3生物改良:种耐盐作物,秸秆还田,绿肥牧草,植树造林。   3、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在开发时应注意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协调好农、林、牧等开发途径。未利用的低丘缓坡地应因地制宜,种植经济作物或粮食。土地利用要按不同高度和坡度分层种植。另外,区内零星的弃耕地、旧宅基地等应加以复垦,以增加耕地数量。   4、防止土地退化的措施。针对土壤盐碱化、草场过牧、水土流失等土地退化现象,政府应注意:1大力建设保护性林业,林、灌、草结合防风固沙;2应进一步加强草场建设,实行封滩育草和人工种草,逐渐提高载畜能力;3在防止“三废”污染上,应城乡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逐步排除“三废”污染,保障生产和生活的优良环境。   5、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坚持用地与养地结合,提高耕地产量;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率;合理调整农业用地结构,调整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点的布局;进一步加强土地经营管理和对土地的投入,开发治理中低产田,挖掘土地的潜力、提高地力;最后,进行国情、区情教育,使各级领导和人民充分意识到土地资源的宝贵,自觉珍惜每一寸土地。      六、结论      总之,针对包头市郊区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大对土地的投入,提高地力;开发利用后备土地资源,挖掘土地潜力;防止土地退化,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兼顾,农林牧综合开发,协调发展。


相关文章

  • 城市与地理环境
  • 城市与地理环境 一. 单项选择题 若下图城市功能区分布合理,据此回答1-2题. 1.高级住宅区适宜布局在城市的( ) A.M处 B.N处 C.O处 D.P处 2.沿图中EOF线所作地租水平曲线正确的是( ) 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 ...查看


  •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指标理想值
  •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指标理想值 李翔 靳相木 [摘要] 设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理想值的技术路线,由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 两个前后连贯的部分组成.根据杭州等地高新区的实践探索,评价工作的发动者设置开发区土 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理想值 ...查看


  • 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天津市某区为例
  • 题目: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以天津市某区为例 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以天津市某区为例 摘要: 城郊是城市向农村转换的过渡地带,也是城市和农村相互渗透.社会经济发展特殊而又活跃的地区,兼容了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 ...查看


  • 城市规划15热点问题
  • 一.定义(suburbanization) 一个城市发展受向心力.离心力的推动,两种力量相互消长,导致城市发展呈阶段性,郊区化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之后的一种离心分散阶段. ☐ 郊区城市化:郊区转化为城市地区(用地.职业.经 ...查看


  • 浦东新区土地使用结构研究
  • 浦东新区土地使用结构研究* 郝娟 雷鸿君 冉凌风 李战军 作者简介: *本项研究的主报告共有六章,涉及总论.土地使用结构的历史演变和现状评价.土地使用结构影响因素分析.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及空间布局结构.不同类型土地的发展规模及空间分布和土地 ...查看


  • 城市与环境知识点
  • 城市与环境 城市空构间结 一 城市的区位(城市与其外部自然.社会和经济事物构成的空间联系) 1 自然地理区位 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经纬度),相对位置(例 深圳临近港澳) 气候: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带. 地形:平原最佳, ...查看


  • 北京市土地资源利用与特性分析
  • 北京市土地资源利用与特性分析 一.北京市概况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隅,四周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地理坐标为北纬39°38′-40°51′,东经115°25′-117°30′.北京市总土地面积1.6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0.17% ...查看


  • 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复习资料
  • 1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   历史人口增长呈"J"形曲线,特点:工业革命前增长极其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长迅速 人口变动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结果,即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影响人口增长 ...查看


  • _精明增长_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
  • 第30卷 第1期 2010年1月 热 带 地 理 TROPICAL GEOGRAPHY V ol.30,No.1 Jan. ,2010 "精明增长"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 蔡小波1,2 (1.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