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佐卡因的合成

宁波理工学院

基础化学综合实验报告

题 目 苯佐卡因的制备 姓 名 林 豪 特 学 号 3100520079 分 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 专业班级 生物工程与技术112班 指导教师 魏 旻 辉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 19日

摘要

通用名称:苯佐卡因 英文名称:Benzocaine NA

作 用:1. 紫外线吸收剂。主要用于防晒类和晒黑类化妆品,对光和空气的化

学性稳定,对皮肤安全,还具有在皮肤上成膜的能力。2. 非水溶性的局部麻醉药。苯佐卡因作用的特点是起效迅速,约30秒钟左右即可产生止痛作用,且对粘膜无渗透性,毒性低,不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

关键词:苯佐卡因 吸收剂 麻醉药

引言

目前苯佐卡因的合成路线有如下3种:

第一条路径原料易得,操作方便,适合于实验室小量制备。第二、三条路径步骤少、产率高,尤以第二条路线效果最佳,具有实验步骤少、操作方便、产率高的优点。

一、苯佐卡因及反应中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1、苯佐卡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无色斜方形结晶,无嗅无味。分子量165.19。熔点88-90℃。易溶于醇、醚、氯仿。能溶于杏仁油、橄榄油、稀酸。难溶于水。

2、对甲基乙酰苯胺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别 名 :N-乙酰对甲苯胺;4-乙酰氨基甲苯;4ˊ-甲基乙酰苯胺 英文名 分子量 结构式

:N-Acetyl-4-toluidine 149.19

无色针状结晶。溶于乙醇、乙醚、乙酸乙酯、冰乙酸和热水,微溶于水、苯和粗汽油。相对密度1.212。熔点153℃。沸点307℃(升华)。 3、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别 名:2-乙酰基苯甲酸;邻乙酰基苯甲酸;苯乙酮-2-羧酸;

3-羟基-3-甲基-2-苯并[C]呋喃酮

英文名 分子量 结构式

: 2-Acetylbenzoic acid :164.16

针状结晶,溶于乙醇和热水,微溶于冷水。熔点114~115℃。沸点110~112℃(0.27kPa )。与氨基酸经缩合反应用于成环作用。经环合作用合成稠环化合物。经还原性胺化作用制备异二氢吲哚衍生物。与氨基酸环缩合反应合成二环噁唑烷酮。制备3-亚甲基-2-苯并[C]呋喃酮基(MDIP )氨基酸。 4、对氨基苯甲酸物理和化学性质:

淡棕黄色晶体,纯品为无色针状晶体,久置空气或见光易氧化变黄。味

苦。熔点188℃。相对密度1.374。是两性物质,可溶于酸、碱中,对酸碱溶液稳定,对强氧化剂不稳定。易溶于沸水,醇、醚、乙酸乙酯和冰醋酸中,稍溶于冷水,不溶于苯、石油醚中。

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药品、装置及仪器

1. 药品

对甲苯胺、高锰酸钾、无水乙醇、95%乙醇溶液、乙酸乙酯、锌粉、无水硫酸镁、七水硫酸镁、浓盐酸、18%盐酸溶液、浓硫酸、冰醋酸、10%氨水溶液、10%碳酸钠溶液 2. 装置

图1 图2 图3

3. 仪器

仪器名称

红外吸收光谱仪TENSOR27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B-Ⅲ)

WRS-1B 数字熔点仪

二.实验步骤

1)对甲基乙酰苯胺的合成

生产单位 德国BRUCKS 公司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反应:

在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10.7g 对甲苯胺(0.1mol, M=107.16g/mol)后,缓慢加入14.4mL 冰醋酸 (0.25mol)及少许锌粉(约0.1g ),混合均匀后,装上刺形蒸馏柱(如图2)。

将圆底烧瓶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使对甲苯胺溶解,溶液成褐黄色。然后逐渐升高温度达到100℃左右,维持温度在100℃-110℃反应约1.5小时,蒸出大部分水和剩余的乙酸,温度下降,表示反应结束。

然后趁热将反应混合物倒人盛有200mL 冷水的烧杯中(注意不要锌粉倒出),立即有白色固体析出,冷却结晶,抽滤。取2g 粗产品加10ml 的7:3的乙醇—水溶液进行重结晶,抽滤得白色固体,干燥,称重并测其熔点。熔点为148.1-148.6℃。 2)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的合成

芳胺的酰化可作为氨基的保护基-乙酰基衍生物,降低芳胺对氧化降解的敏感性。用高锰酸钾进行化学氧化。

反应:

在500mL 烧杯中,加入对甲基乙酰苯胺8.2g (0.05mol ,M=149.16g/mol),36.9g 七水硫酸镁,50ml 冷水。同时在500ml 烧杯中缓慢加入31.6g 高锰酸钾,加热至85℃充分搅拌,至溶液点在滤纸上紫色环消失,物质成深褐色,趁热抽滤(用两层滤纸),因滤液还有颜色,故再抽滤一次。得无色溶液,加

入20%硫酸至酸性PH2-3,生成白色沉淀,冷却,抽滤,存放。(如果在1h 后紫色环没有消失则停止加热趁热抽滤(用两层滤纸)冷却至室温用20%硫酸调PH 至4-5,再加入Na2SO3溶液至紫环消失,抽过滤得到得无色溶液,加20%硫酸至酸性PH2-3,生成白色沉淀,冷却,抽滤,存放。

3)对氨基苯甲酸的合成 反应:

在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3.4g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加入约28.8mL 的18%的盐酸进行水解,用小火缓缓回流30min 。待反应物冷却后,加入50ml 水用10%氨水中和,PH ≈3-4。充分摇振后置于冰浴中骤冷以引发结晶(因本产品结晶困难可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内壁促进结晶),冷却结晶后,抽滤收集产物,干燥,保存。测量产物的熔点为186.1-186.6℃。 4)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

反应:

在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0.5g 对氨基苯甲酸,15mL95%乙醇,旋摇烧

瓶使尽量使固体溶解。将烧瓶置于冰浴中冷却,逐滴加入0.6ml (10滴)浓硫酸,立即产生大量沉淀,将反应混合物在水浴上回流(如图3)1小时,并不时摇荡。

将反应混合物转入烧杯中,冷却后分批加入10%碳酸钠溶液中和,直至加入碳酸钠溶液无明显气泡,继续加10%碳酸钠溶液至PH=8--9。在中和过程中产生少量沉淀,将溶液转入分液漏斗中,并用5ml 乙酸乙酯洗涤沉淀后并入分液漏斗。向分液漏斗中加入20mL 乙酸乙酯每次萃取两次,合并乙酸乙酯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搭蒸馏装置(如图1)在水浴上蒸馏除去乙酸乙酯和大部分乙醇,并回收乙酸乙酯。烧瓶中残余约4ML 油状物用50%乙醇(每1ml 加5ml )重结晶(装置如图3),加热回流5分钟,趁热抽滤,取滤液冷却结晶,测熔点,测红外光谱。测量产物的熔点为90-91℃。

结果与讨论

一.讨论

1)对甲基乙酰苯胺的合成

芳胺的酰化可作为氨基的保护基-乙酰基衍生物,降低芳胺对氧化降解的敏感性。乙酰基的空间效应使芳胺成为对位取代。反应时加锌粉是为了防止甲基被氧化。熔点148.1~148.6℃,与纯对甲基乙酰苯胺相比偏高说明还有部分水在产品中,初熔和终熔差为0.5℃说明杂质较少。 2)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的合成

高锰酸钾溶液分批加到对甲基乙酰苯胺的混合物中,并不断搅拌,以免氧化剂局部浓度过高破坏产物。在过滤后溶液为紫红色,说明实验中高锰酸钾过量,在调完PH 得到的产率不高,可能是反应时间不够。

还有在还原高锰酸钾时加入了20ml 的酒精和20ml 的NaNO2导致产品结晶大量减少。

3)对氨基苯甲酸的合成

调PH 至3-4时,要加入大量的氨水,且会形成缓冲试剂,在调PH 时我不小心调到了4-5对产率有了一定的影响。 4)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

产率很低,可能是回流不充分,反应物不纯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碳酸钠量不足导致硫酸为充分中和,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在测量熔点实发现》90℃可能的原因:

在等苯佐卡因结晶时加入了少量晶种从而引入了杂质。

二.实验结果(括号中为实验实际所用的反应物的质量)

1. 实验数据处理:第1步:

n (对甲苯胺)=m(对甲苯胺)/107=0.1mol m (对甲基乙酰苯胺理论)=0.01*149=14.9g m (实际)=15g(有较多水份)产率》100% 第2步:

1 : 1

m (对甲基乙酰苯胺反应)=8.0g

n (对甲基乙酰苯胺反应)=8/149=0.05mol m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理论)=8.95g m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实际)=2.3g 产率=m(实际)/m(理论)*100%=25.7% 第3步:

1 : 1

m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反应物)=3g

n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反应物)=m/M=3/179=0.017mol m (对氨基苯甲酸理论)=0.017*137=2.3g m (对氨基苯甲酸实际)=0.5g 产率=0.5/2.3*100%=21.7% 第4步:

1 : 1

m (对氨基苯甲酸反应物)=0.5g n (对氨基苯甲酸)=m/M=0.0036mol

m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理论)=0.0036*165=0.60g m (实际)=0.35g

产率=0.35/0.6*100%=58.3%

总结与展望:

本综合实验分四次完成(分别为对甲基乙酰苯胺、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基本成功。

通过此次实验了解了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学习多步有机合成实验路线的选择和最终产率的计算;初步掌握了胺酰化、氧化、水解和酯化反应的原理及回流、过滤,混合溶液重结晶等基本操作;在实验中发现和解决了部分实际操作问题,增强了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培养了动手实验的兴趣。

当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不足:每次重结晶后产量都很少,产率很低,是操作出了问题还是上一步的产物不纯导致反应物减少造成,原因还不明确。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及动手能力,能自己解决

实际应用中的部分问题。

参考文献:

[1]宗汉兴等,基础化学实验[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王世润等,《基础化学实验——有机及物化部分》,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3]霍翼川,《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

致谢:

经过了一年的基础化学实验课,我从开始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游刃有

余,从刚开始的对化学试剂的敬而远之,到现在随心所欲的用来合成产品,虽然下个学期您不能带我们做实验,但是我们还是衷心的感谢您我们的基础化学实验老师:魏旻辉老师!

宁波理工学院

基础化学综合实验报告

题 目 苯佐卡因的制备 姓 名 林 豪 特 学 号 3100520079 分 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 专业班级 生物工程与技术112班 指导教师 魏 旻 辉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 19日

摘要

通用名称:苯佐卡因 英文名称:Benzocaine NA

作 用:1. 紫外线吸收剂。主要用于防晒类和晒黑类化妆品,对光和空气的化

学性稳定,对皮肤安全,还具有在皮肤上成膜的能力。2. 非水溶性的局部麻醉药。苯佐卡因作用的特点是起效迅速,约30秒钟左右即可产生止痛作用,且对粘膜无渗透性,毒性低,不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

关键词:苯佐卡因 吸收剂 麻醉药

引言

目前苯佐卡因的合成路线有如下3种:

第一条路径原料易得,操作方便,适合于实验室小量制备。第二、三条路径步骤少、产率高,尤以第二条路线效果最佳,具有实验步骤少、操作方便、产率高的优点。

一、苯佐卡因及反应中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1、苯佐卡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无色斜方形结晶,无嗅无味。分子量165.19。熔点88-90℃。易溶于醇、醚、氯仿。能溶于杏仁油、橄榄油、稀酸。难溶于水。

2、对甲基乙酰苯胺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别 名 :N-乙酰对甲苯胺;4-乙酰氨基甲苯;4ˊ-甲基乙酰苯胺 英文名 分子量 结构式

:N-Acetyl-4-toluidine 149.19

无色针状结晶。溶于乙醇、乙醚、乙酸乙酯、冰乙酸和热水,微溶于水、苯和粗汽油。相对密度1.212。熔点153℃。沸点307℃(升华)。 3、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别 名:2-乙酰基苯甲酸;邻乙酰基苯甲酸;苯乙酮-2-羧酸;

3-羟基-3-甲基-2-苯并[C]呋喃酮

英文名 分子量 结构式

: 2-Acetylbenzoic acid :164.16

针状结晶,溶于乙醇和热水,微溶于冷水。熔点114~115℃。沸点110~112℃(0.27kPa )。与氨基酸经缩合反应用于成环作用。经环合作用合成稠环化合物。经还原性胺化作用制备异二氢吲哚衍生物。与氨基酸环缩合反应合成二环噁唑烷酮。制备3-亚甲基-2-苯并[C]呋喃酮基(MDIP )氨基酸。 4、对氨基苯甲酸物理和化学性质:

淡棕黄色晶体,纯品为无色针状晶体,久置空气或见光易氧化变黄。味

苦。熔点188℃。相对密度1.374。是两性物质,可溶于酸、碱中,对酸碱溶液稳定,对强氧化剂不稳定。易溶于沸水,醇、醚、乙酸乙酯和冰醋酸中,稍溶于冷水,不溶于苯、石油醚中。

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药品、装置及仪器

1. 药品

对甲苯胺、高锰酸钾、无水乙醇、95%乙醇溶液、乙酸乙酯、锌粉、无水硫酸镁、七水硫酸镁、浓盐酸、18%盐酸溶液、浓硫酸、冰醋酸、10%氨水溶液、10%碳酸钠溶液 2. 装置

图1 图2 图3

3. 仪器

仪器名称

红外吸收光谱仪TENSOR27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B-Ⅲ)

WRS-1B 数字熔点仪

二.实验步骤

1)对甲基乙酰苯胺的合成

生产单位 德国BRUCKS 公司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反应:

在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10.7g 对甲苯胺(0.1mol, M=107.16g/mol)后,缓慢加入14.4mL 冰醋酸 (0.25mol)及少许锌粉(约0.1g ),混合均匀后,装上刺形蒸馏柱(如图2)。

将圆底烧瓶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使对甲苯胺溶解,溶液成褐黄色。然后逐渐升高温度达到100℃左右,维持温度在100℃-110℃反应约1.5小时,蒸出大部分水和剩余的乙酸,温度下降,表示反应结束。

然后趁热将反应混合物倒人盛有200mL 冷水的烧杯中(注意不要锌粉倒出),立即有白色固体析出,冷却结晶,抽滤。取2g 粗产品加10ml 的7:3的乙醇—水溶液进行重结晶,抽滤得白色固体,干燥,称重并测其熔点。熔点为148.1-148.6℃。 2)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的合成

芳胺的酰化可作为氨基的保护基-乙酰基衍生物,降低芳胺对氧化降解的敏感性。用高锰酸钾进行化学氧化。

反应:

在500mL 烧杯中,加入对甲基乙酰苯胺8.2g (0.05mol ,M=149.16g/mol),36.9g 七水硫酸镁,50ml 冷水。同时在500ml 烧杯中缓慢加入31.6g 高锰酸钾,加热至85℃充分搅拌,至溶液点在滤纸上紫色环消失,物质成深褐色,趁热抽滤(用两层滤纸),因滤液还有颜色,故再抽滤一次。得无色溶液,加

入20%硫酸至酸性PH2-3,生成白色沉淀,冷却,抽滤,存放。(如果在1h 后紫色环没有消失则停止加热趁热抽滤(用两层滤纸)冷却至室温用20%硫酸调PH 至4-5,再加入Na2SO3溶液至紫环消失,抽过滤得到得无色溶液,加20%硫酸至酸性PH2-3,生成白色沉淀,冷却,抽滤,存放。

3)对氨基苯甲酸的合成 反应:

在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3.4g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加入约28.8mL 的18%的盐酸进行水解,用小火缓缓回流30min 。待反应物冷却后,加入50ml 水用10%氨水中和,PH ≈3-4。充分摇振后置于冰浴中骤冷以引发结晶(因本产品结晶困难可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内壁促进结晶),冷却结晶后,抽滤收集产物,干燥,保存。测量产物的熔点为186.1-186.6℃。 4)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

反应:

在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0.5g 对氨基苯甲酸,15mL95%乙醇,旋摇烧

瓶使尽量使固体溶解。将烧瓶置于冰浴中冷却,逐滴加入0.6ml (10滴)浓硫酸,立即产生大量沉淀,将反应混合物在水浴上回流(如图3)1小时,并不时摇荡。

将反应混合物转入烧杯中,冷却后分批加入10%碳酸钠溶液中和,直至加入碳酸钠溶液无明显气泡,继续加10%碳酸钠溶液至PH=8--9。在中和过程中产生少量沉淀,将溶液转入分液漏斗中,并用5ml 乙酸乙酯洗涤沉淀后并入分液漏斗。向分液漏斗中加入20mL 乙酸乙酯每次萃取两次,合并乙酸乙酯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搭蒸馏装置(如图1)在水浴上蒸馏除去乙酸乙酯和大部分乙醇,并回收乙酸乙酯。烧瓶中残余约4ML 油状物用50%乙醇(每1ml 加5ml )重结晶(装置如图3),加热回流5分钟,趁热抽滤,取滤液冷却结晶,测熔点,测红外光谱。测量产物的熔点为90-91℃。

结果与讨论

一.讨论

1)对甲基乙酰苯胺的合成

芳胺的酰化可作为氨基的保护基-乙酰基衍生物,降低芳胺对氧化降解的敏感性。乙酰基的空间效应使芳胺成为对位取代。反应时加锌粉是为了防止甲基被氧化。熔点148.1~148.6℃,与纯对甲基乙酰苯胺相比偏高说明还有部分水在产品中,初熔和终熔差为0.5℃说明杂质较少。 2)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的合成

高锰酸钾溶液分批加到对甲基乙酰苯胺的混合物中,并不断搅拌,以免氧化剂局部浓度过高破坏产物。在过滤后溶液为紫红色,说明实验中高锰酸钾过量,在调完PH 得到的产率不高,可能是反应时间不够。

还有在还原高锰酸钾时加入了20ml 的酒精和20ml 的NaNO2导致产品结晶大量减少。

3)对氨基苯甲酸的合成

调PH 至3-4时,要加入大量的氨水,且会形成缓冲试剂,在调PH 时我不小心调到了4-5对产率有了一定的影响。 4)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

产率很低,可能是回流不充分,反应物不纯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碳酸钠量不足导致硫酸为充分中和,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在测量熔点实发现》90℃可能的原因:

在等苯佐卡因结晶时加入了少量晶种从而引入了杂质。

二.实验结果(括号中为实验实际所用的反应物的质量)

1. 实验数据处理:第1步:

n (对甲苯胺)=m(对甲苯胺)/107=0.1mol m (对甲基乙酰苯胺理论)=0.01*149=14.9g m (实际)=15g(有较多水份)产率》100% 第2步:

1 : 1

m (对甲基乙酰苯胺反应)=8.0g

n (对甲基乙酰苯胺反应)=8/149=0.05mol m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理论)=8.95g m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实际)=2.3g 产率=m(实际)/m(理论)*100%=25.7% 第3步:

1 : 1

m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反应物)=3g

n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反应物)=m/M=3/179=0.017mol m (对氨基苯甲酸理论)=0.017*137=2.3g m (对氨基苯甲酸实际)=0.5g 产率=0.5/2.3*100%=21.7% 第4步:

1 : 1

m (对氨基苯甲酸反应物)=0.5g n (对氨基苯甲酸)=m/M=0.0036mol

m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理论)=0.0036*165=0.60g m (实际)=0.35g

产率=0.35/0.6*100%=58.3%

总结与展望:

本综合实验分四次完成(分别为对甲基乙酰苯胺、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基本成功。

通过此次实验了解了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学习多步有机合成实验路线的选择和最终产率的计算;初步掌握了胺酰化、氧化、水解和酯化反应的原理及回流、过滤,混合溶液重结晶等基本操作;在实验中发现和解决了部分实际操作问题,增强了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培养了动手实验的兴趣。

当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不足:每次重结晶后产量都很少,产率很低,是操作出了问题还是上一步的产物不纯导致反应物减少造成,原因还不明确。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及动手能力,能自己解决

实际应用中的部分问题。

参考文献:

[1]宗汉兴等,基础化学实验[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王世润等,《基础化学实验——有机及物化部分》,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3]霍翼川,《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

致谢:

经过了一年的基础化学实验课,我从开始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游刃有

余,从刚开始的对化学试剂的敬而远之,到现在随心所欲的用来合成产品,虽然下个学期您不能带我们做实验,但是我们还是衷心的感谢您我们的基础化学实验老师:魏旻辉老师!


相关文章

  • 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专业实验苯佐卡因的合成(II)
  •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题 目__苯佐卡因的合成(II )___________ 学 院__化工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 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查看


  • 满爱华 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
  • 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 满爱华 (西北民族大学 化工学院,甘肃 兰州 730124) 摘要: 目的 合成盐酸普鲁卡因. 方法 本实验采用水和二甲苯共沸脱水的方法进行酯化操作,用减压蒸馏装置进行油水分离并在所得滤液中加入铁粉将硝基 还原为氨基,最 ...查看


  • 苯佐卡因合成实验设计
  • 苯佐卡因合成实验设计 一. 实验目的 了解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工艺,熟悉基本实验操作. 二. 实验原理 苯佐卡因(Benzocaine),学名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一种白色针状晶体, 分子量为153, 熔点为92℃, 易溶于水.乙醇, 不溶 ...查看


  • 直接酯化法合成盐酸普鲁卡因
  •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1997年12月 第19卷 第4期可用组内分组的卡方检验, 卡方值分割法, 分表理论数合并法, 加权卡方检验法等.计量资料的比较可用协方差分析.遇到这类情况可参考有关书籍的计算公式[5,6]. 资料的统计处理并非是研究工作 ...查看


  • 利多卡因的合成
  • 局部麻醉剂利多卡因的合成 综合实验报告 室温17°C 利多卡因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利多卡因的制备实验了解胺的酰化.烷基化反应的原理及操 2.学习萃取和薄层层析操作技术:熟悉显微熔点测定仪的使用: 3.了解IR 谱和NMR 谱的测 ...查看


  • 普鲁卡因药物调研报告
  • 盐酸普鲁卡因药物调研报告 摘要:盐酸普鲁卡因为临床广泛使用的局部麻醉药,具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在临床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关于盐酸普鲁卡因的药物基本信息.研发背景.理化性质.制备方法与路线.分析方法.药理药动作用. 关键词:盐 ...查看


  • 第三章 外周神经系统2
  • 新乡医学院成人教育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孙彭利 职称:讲师 第四节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Histamine H1Receptor Antagonists 一.概述 组胺Histamine :一种重要的化学递质,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参与一系列复 ...查看


  •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摘要] 纯的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其熔程为91℃-92℃,颜色状态是白色的晶体状粉末.实验最终得到对氨基苯甲酸乙酯0.26g,熔程为 83.3℃-84.4℃,为奶白色晶体粉末. [引言]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别名:苯佐卡 ...查看


  • 常见毒品种类与危害
  • 常见毒品种类与危害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将毒品分为六大类:1.吗啡型药物,包括鸦片.吗啡.可卡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