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

(2010-06-24 08:42:59)

分类: 02学习-读书笔记

近期网络上流传着一篇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中心2009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病人数在1亿人以上,其中,重性精神病已超过1600万人。”可能很多人跟我的想法一样,都在质疑“1亿精神病”这个数字是否存在水分。但是当我看完《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后,当我看完书中讲述多个接受心理医生治疗的鲜活案例后,我开始相信这个数字的真实性了。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精神病属于心理疾病。如果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那么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从富士康的十三连跳到入校袭击小学生,你可以说这些都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个人悲剧。但我想在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智变得更成熟,活得更乐观,不怨天尤人,尽可能地帮助他人,让这个世界因为你的存在,变得更美好一点点。

在思考如何让心智变得更成熟之前,你要明白一个伟大的真理-人生苦难重重。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人生是艰难的”这一观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解决它们,就会带来新的痛苦。但是,唯有痛苦才能带来收益,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才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从而尽可能将所有问题解决。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人生的问题呢?工具就是自律。通过自律,我们就知道面对问题时,如何以坚毅、果敢的态度,从学习与成长中获得益处,从而消除人生的痛苦。自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承担责任、尊重事实、推迟满足感、保持平衡。

1、承担责任:意味着在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时,要勇于说“这是我的问题,应该由我自己来解决”。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举个反例,我认识的一个人,六十多岁了,白酒天天喝,每天烟两包。有人劝他戒烟。他却说:“明知道吸烟会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那为什么国家还让卖?什么时候国家不卖烟了,我就戒烟。”他把责任都推给国家了,好像跟自己没任何关系。结果没过几个月,他因为喝酒过多引发中风,半身瘫痪至今没有恢复。所以说问题是躲不掉的,也不要指望别人替你解决。

2、 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保守残缺,与现实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自己的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人认为大学毕业后就没有读书、学习的必要了。年纪轻轻就开始吃老本,想找份稳定的工作混日子,开始享受人生,拒绝成长。你现在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了你。看看当初大批缺乏一技之长的40、50工人下岗后的悲惨生活,值得深思。

3、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如在上班的第一个钟头,要先去解决那些麻烦的差事,在剩下的时间里,其他工作就会变得相对轻松。再如学生应该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直面问题可能会使人感觉痛苦。但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除非存在智力障碍,不然只要花时间学习,就没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4、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自我约束机制。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如与人争执时放弃发怒,和孩子下棋时,为了哄孩子开心放弃取胜的欲望。放弃固有的人格、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或意识形态甚至整个人生理念,其痛苦之大可想而知。但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或早或晚,都要经历需要放弃的重大时刻。

谈到心智的成熟,显然要涉及同一件事的反面:阻碍心智成熟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如胖人因为懒得减肥而苦恼;年轻人抱怨薪水太低却又懒得进修。懒惰是我们身上的一种原罪,本质上,所有人都是懒惰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心灵进化的过程中,它始终与我们对抗,阻止我们的心智走向成熟。与懒惰对抗是永恒的战争,你永远不要放弃,要与懒惰斗争到底,从而推动心智不断成熟。

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不断学习并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学会推迟满足感、为了达到目标该放弃的就放弃、并时刻与懒惰做斗争。最后愿你我携手一同走上心智成熟之路-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2010-06-24 08:42:59)

分类: 02学习-读书笔记

近期网络上流传着一篇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中心2009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病人数在1亿人以上,其中,重性精神病已超过1600万人。”可能很多人跟我的想法一样,都在质疑“1亿精神病”这个数字是否存在水分。但是当我看完《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后,当我看完书中讲述多个接受心理医生治疗的鲜活案例后,我开始相信这个数字的真实性了。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精神病属于心理疾病。如果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那么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从富士康的十三连跳到入校袭击小学生,你可以说这些都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个人悲剧。但我想在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智变得更成熟,活得更乐观,不怨天尤人,尽可能地帮助他人,让这个世界因为你的存在,变得更美好一点点。

在思考如何让心智变得更成熟之前,你要明白一个伟大的真理-人生苦难重重。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人生是艰难的”这一观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解决它们,就会带来新的痛苦。但是,唯有痛苦才能带来收益,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才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从而尽可能将所有问题解决。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人生的问题呢?工具就是自律。通过自律,我们就知道面对问题时,如何以坚毅、果敢的态度,从学习与成长中获得益处,从而消除人生的痛苦。自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承担责任、尊重事实、推迟满足感、保持平衡。

1、承担责任:意味着在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时,要勇于说“这是我的问题,应该由我自己来解决”。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举个反例,我认识的一个人,六十多岁了,白酒天天喝,每天烟两包。有人劝他戒烟。他却说:“明知道吸烟会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那为什么国家还让卖?什么时候国家不卖烟了,我就戒烟。”他把责任都推给国家了,好像跟自己没任何关系。结果没过几个月,他因为喝酒过多引发中风,半身瘫痪至今没有恢复。所以说问题是躲不掉的,也不要指望别人替你解决。

2、 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保守残缺,与现实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自己的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人认为大学毕业后就没有读书、学习的必要了。年纪轻轻就开始吃老本,想找份稳定的工作混日子,开始享受人生,拒绝成长。你现在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了你。看看当初大批缺乏一技之长的40、50工人下岗后的悲惨生活,值得深思。

3、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如在上班的第一个钟头,要先去解决那些麻烦的差事,在剩下的时间里,其他工作就会变得相对轻松。再如学生应该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直面问题可能会使人感觉痛苦。但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除非存在智力障碍,不然只要花时间学习,就没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4、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自我约束机制。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如与人争执时放弃发怒,和孩子下棋时,为了哄孩子开心放弃取胜的欲望。放弃固有的人格、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或意识形态甚至整个人生理念,其痛苦之大可想而知。但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或早或晚,都要经历需要放弃的重大时刻。

谈到心智的成熟,显然要涉及同一件事的反面:阻碍心智成熟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如胖人因为懒得减肥而苦恼;年轻人抱怨薪水太低却又懒得进修。懒惰是我们身上的一种原罪,本质上,所有人都是懒惰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心灵进化的过程中,它始终与我们对抗,阻止我们的心智走向成熟。与懒惰对抗是永恒的战争,你永远不要放弃,要与懒惰斗争到底,从而推动心智不断成熟。

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不断学习并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学会推迟满足感、为了达到目标该放弃的就放弃、并时刻与懒惰做斗争。最后愿你我携手一同走上心智成熟之路-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相关文章

  • 读书心得之[少有人走的路]
  •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心得 ------懂得自律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它作为书的地基,显然让人先不自觉震颤了一下--这可是个深不见底的地基.但这又是一句大实话,谁能否认呢?经历过苦难的人走不 ...查看


  • 少有人走的路经典语录
  • 大部分的恐惧与懒惰有关,这句我深以为然.我们常常会害怕改变,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太懒了,懒得去适应新的环境,懒得去学习新的知识,涉足新的领域,但如果总是这样的话如何能让自己成熟起来呢?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多数人认 ...查看


  • 心智成熟的旅程
  • [品书]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谈判的勇气 每年春节后,都会迎来辞职的高峰. 大多数人辞职的理由,想都不用想,最常见的有两条:(1)待遇问题:(2)发展空间问题. 现代社会,换个工作,无可厚非.但是,经常有人辞职的时候一边感谢公司的栽培,一边 ...查看


  •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一:<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1411字)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不仅有趣,还很实在,作者李笑来曾在新东方当过老师,现在在做留学的事情. 时间管理不是一种技巧,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说,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人 ...查看


  • 重返狼群读后感
  • <重返狼群>读后感 在多石的地方搭毡房,在有狼的地方放狼. ----蒙古谚语 故事很简单,画家李微漪在蒙古草原上,收养了一只刚出生的小狼,并把它抚养成人,最后送回了大自然,简单的情节,却有着不简单的情节和不平凡的情感.姑且不论人 ...查看


  •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 阅读实践,向教学开一朵自己的花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马春丽 老僧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的个修歇处,以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唐]青原惟信禅师 古今之成大 ...查看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后感
  • 你的孤独, 虽败犹荣 说起这本书, 我和它的相遇是偶然当然也是必然. 闲置三个月的假期是在同学聚会中度过的, 开心的是我认识了它, 摆在同学的床头, 凝眼一看, 大致翻看了几页, 已是爱不释手. 我们从高中生的角色转变成大学生, 其实更多的 ...查看


  • 后会无期观后感
  •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的一句. 很多时候,我们笑着挥手告别,嘴边那一句句的再见,其实却是"再也不见." <后会无期>算是今年主打的商业片里比较不错的,剧情 ...查看


  • 挪威的森林
  •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村上春树以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式的结局,一个个年轻力量的逝去,给人以美与美的震撼力.全文以行云流水式的推动,故事情节浅显易懂,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意味.<挪>读起来并没有任何的难度,反而是你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