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澄宇:建设普惠金融体系 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策略

2016-02-24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

在国务院正式公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背景下,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先生于1月23日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谈普惠金融的由来与现实意义——

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策略》

国务院日前公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我国首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规划明确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要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那么,究竟什么是普惠金融?我国为何要大力推进普惠金融?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商务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小额信贷管理办公室主任、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

记者:中国小额信贷联盟是国内最早引进并推动普惠金融的组织,您本人还是这个概念的翻译者,请谈谈普惠金融概念是如何产生的?

白澄宇:普惠金融是一个从国际引入的词汇。2005年联合国小额信贷年前后,这个概念正式出现在联合国与世界银行有关“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文件和报告中。需要说明的是,在英文里很少用“普惠金融”这个概念,而是用普惠金融体系(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或金融普惠性(financial inclusion)。因此,在谈普惠金融的时候,其实是隐含了“体系”概念。

普惠金融概念来源于国际发展领域的金融实践。消除贫困是全球发展领域的首要任务,而贫困的原因之一是贫困人口难以享受平等的金融服务。大量的研究证明,贫困人口需要包括储蓄、信贷、保险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但他们难以获得正规渠道的金融服务,通常是通过民间非正规途径。民间金融存在高风险、高成本、不可持续的问题,难以满足贫困人口需要。民间高利贷还会盘剥穷人,增加贫困人口的负担。

为解决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问题,上世纪70年代在全球开始了以贫困人口为目标客户的小额信贷的探索,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尤努斯教授创办的孟加拉乡村银行。该行是专门为贫困妇女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机构,尤努斯也因为乡村银行在扶贫领域的成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与此同时,全球各地都在以各种模式探索服务社会金字塔底层群体的小额信贷业务,涌现出大量专营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在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小额信贷上世纪90年代在全球获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以贫困低收入群体为客户的小额信贷行业。我国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利用国际援助开展了小额信贷的实验示范。记者:您认为小额信贷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白澄宇:虽然小额信贷取得了很大的扶贫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信贷服务只是穷人金融服务需求的一部分,他们还需要储蓄、保险等服务。因此,小额信贷在上世纪90年代演变成为穷人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微型金融”(microfinance)。二是大部分微型金融机构都是以扶贫为目标的草根组织,缺少法律地位、资金来源、管理人才,徘徊在正规金融体系的边缘,难以实现大规模、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把微型金融纳入正规金融体系之中。三是一些穷人通过微型金融扶持发展小企业,而小额信贷不适于为小企业服务,同时,社会上存在的大量小企业也难以获得金融服务,而他们却解决了穷人的就业问题。

因此,在2000年后,微型金融领域就提出了一个任务:超越微型金融(beyond microfinance)。大家认识到,当今的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即很多群体被排斥在正规金融服务之外,没有获得公平参与发展的机会。为解决金融排斥问题,就要建立普惠性的金融服务体系,要为那些不能有效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服务,这就产生了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

记者:扶贫仍然是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在我国推进普惠金融有什么现实意义?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能否相互促进?

白澄宇:普惠金融发端于消除贫困的目标,至今在国际上仍然以贫困低收入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是我们的国家战略,扶贫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

目前,我国农村和城市都有大量贫困和低收入群体,他们或是以个体形式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是在合作社与小微企业工作。中国现有的正规金融机构很难有效地为贫困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和国际上的情况是一样的。虽然2000年以后小额信贷在国内有了很大发展,但小微企业和农户借款难的问题仍未被充分有效解决;虽然互联网金融为大众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渠道,但仍然难以消除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的障碍。与国际上一样,很多普惠性的金融创新仍然以非正规形式开展,缺少有效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保证其健康发展。

普惠金融在中国具有如下现实意义。首先,我国把实现全面小康作为发展目标,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让人民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包括平等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我认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策略,是金融领域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必要举措。

其次,中国金融体系本身也不完善,即便没有普惠金融这样一个政策任务,中国金融体系也需要改革和发展。发展普惠金融,可以推动金融体系从底端开始创新,并与从顶端向下渗透的力量相结合,最终形成一个全面、普惠、完善、健康的金融体系。

再次,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普惠金融的理念与互联网金融开放、包容、平等的精神有着天然的一致性。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帮助金融体系向底端渗透,增进金融服务的普惠性;而普惠金融可以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来源:《金融时报》1月23日第六版

2016-02-24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

在国务院正式公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背景下,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先生于1月23日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谈普惠金融的由来与现实意义——

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策略》

国务院日前公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我国首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规划明确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要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那么,究竟什么是普惠金融?我国为何要大力推进普惠金融?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商务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小额信贷管理办公室主任、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

记者:中国小额信贷联盟是国内最早引进并推动普惠金融的组织,您本人还是这个概念的翻译者,请谈谈普惠金融概念是如何产生的?

白澄宇:普惠金融是一个从国际引入的词汇。2005年联合国小额信贷年前后,这个概念正式出现在联合国与世界银行有关“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文件和报告中。需要说明的是,在英文里很少用“普惠金融”这个概念,而是用普惠金融体系(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或金融普惠性(financial inclusion)。因此,在谈普惠金融的时候,其实是隐含了“体系”概念。

普惠金融概念来源于国际发展领域的金融实践。消除贫困是全球发展领域的首要任务,而贫困的原因之一是贫困人口难以享受平等的金融服务。大量的研究证明,贫困人口需要包括储蓄、信贷、保险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但他们难以获得正规渠道的金融服务,通常是通过民间非正规途径。民间金融存在高风险、高成本、不可持续的问题,难以满足贫困人口需要。民间高利贷还会盘剥穷人,增加贫困人口的负担。

为解决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问题,上世纪70年代在全球开始了以贫困人口为目标客户的小额信贷的探索,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尤努斯教授创办的孟加拉乡村银行。该行是专门为贫困妇女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机构,尤努斯也因为乡村银行在扶贫领域的成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与此同时,全球各地都在以各种模式探索服务社会金字塔底层群体的小额信贷业务,涌现出大量专营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在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小额信贷上世纪90年代在全球获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以贫困低收入群体为客户的小额信贷行业。我国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利用国际援助开展了小额信贷的实验示范。记者:您认为小额信贷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白澄宇:虽然小额信贷取得了很大的扶贫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信贷服务只是穷人金融服务需求的一部分,他们还需要储蓄、保险等服务。因此,小额信贷在上世纪90年代演变成为穷人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微型金融”(microfinance)。二是大部分微型金融机构都是以扶贫为目标的草根组织,缺少法律地位、资金来源、管理人才,徘徊在正规金融体系的边缘,难以实现大规模、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把微型金融纳入正规金融体系之中。三是一些穷人通过微型金融扶持发展小企业,而小额信贷不适于为小企业服务,同时,社会上存在的大量小企业也难以获得金融服务,而他们却解决了穷人的就业问题。

因此,在2000年后,微型金融领域就提出了一个任务:超越微型金融(beyond microfinance)。大家认识到,当今的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即很多群体被排斥在正规金融服务之外,没有获得公平参与发展的机会。为解决金融排斥问题,就要建立普惠性的金融服务体系,要为那些不能有效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服务,这就产生了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

记者:扶贫仍然是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在我国推进普惠金融有什么现实意义?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能否相互促进?

白澄宇:普惠金融发端于消除贫困的目标,至今在国际上仍然以贫困低收入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是我们的国家战略,扶贫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

目前,我国农村和城市都有大量贫困和低收入群体,他们或是以个体形式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是在合作社与小微企业工作。中国现有的正规金融机构很难有效地为贫困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和国际上的情况是一样的。虽然2000年以后小额信贷在国内有了很大发展,但小微企业和农户借款难的问题仍未被充分有效解决;虽然互联网金融为大众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渠道,但仍然难以消除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的障碍。与国际上一样,很多普惠性的金融创新仍然以非正规形式开展,缺少有效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保证其健康发展。

普惠金融在中国具有如下现实意义。首先,我国把实现全面小康作为发展目标,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让人民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包括平等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我认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策略,是金融领域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必要举措。

其次,中国金融体系本身也不完善,即便没有普惠金融这样一个政策任务,中国金融体系也需要改革和发展。发展普惠金融,可以推动金融体系从底端开始创新,并与从顶端向下渗透的力量相结合,最终形成一个全面、普惠、完善、健康的金融体系。

再次,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普惠金融的理念与互联网金融开放、包容、平等的精神有着天然的一致性。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帮助金融体系向底端渗透,增进金融服务的普惠性;而普惠金融可以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来源:《金融时报》1月23日第六版


相关文章

  • 普惠金融五年发展期规划全文解读
  •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全文(2016-2020年)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 ...查看


  • "十三五"银行业改革发展方向
  • 作者:尚福林 中国金融 2016年04期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阐明了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擎画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发展的 ...查看


  •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的十大亮点
  • 编者语: 2015年1月15日,国务院网站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对于今后五年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规划中明确了普惠金融的概念.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 ...查看


  • 江苏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 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在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未来的基础上,讨论了制定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问题,并通过如下建 ...查看


  •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 十三个五年规划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q ...查看


  • 中共中央第十三五规划建议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查看


  • 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全文) 2015-11-03 17:11:0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 ...查看


  • 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20151103
  •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 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 ...查看


  • 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
  • 十三五规划建议 (全文) 2015年11月03日 16:0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到二○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