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剖析两种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面,并加以探讨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文化 体育文化 中国 传统体育 西方

前言

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文化具有非遗传性和超个人性、复合性、象征性、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和阶段性。文化有三个层次构成,及外层的物质层次,核心部的心理层次,中间的心和物相结合的层次(体质的层次)。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活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解、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它包括四层含义:第一,体育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现象;第二,研究体育活动的文化背景,观察体育运动与文化的关系;第三,考察体育运动的文化意义,确定体育在人类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第四,研究如何自觉地塑造具有独立形态价值的体育文化等。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体育文化的不断交流与传播,我们发现,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既有差异又有着互补。两者虽然形成的体系、内涵不同,但都是人类的财富。

1中国体育文化

中国体育文化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而发展的。中国体育文化经历了古代体育文化、近代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三个阶段。中国原始体育文化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在生产极其低下的社会情况下为了生存,人们学会了攀登、爬越、泅水等生产和生活技能并将其直接服务于社会形成了“体育”的雏形。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完善,医学知识的积累,养生思想的出现,为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古代体育在原始萌芽状态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从而脱离了生产劳动,与军事教育、祭祀、礼仪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具有明显社会职能的初级形态。尤其到了唐朝,当时经济的繁荣为体育文化的巨大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一时期对军事训练的重视和武举制的推行推动了武艺的发展,促进了马球、蹴鞠等体育活动的盛行。宋代以骑射为中心的武艺训练得到了完善,民间娱乐活动十分活跃,体育组织相继出现,马球、蹴鞠由竞技性向娱乐性方向发展,文人对养生的研习、道家对导引的编著在气功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明清时期随着导引养生思想的成熟和完善,武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并发展成为多种门派。中国近代体育文化是1840~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在中国流行和实施的体育,以武术为基本内容

的传统体育在自然延续演变过程中逐步退出了其主导地位而流行于民间;而西方近代体育随着在中国传播范围的扩大而发展成为中国近代体育文化的主流。中国现代体育文化是70年代发展壮大起来的,党和政府在加强群众体育工作促进其更加蓬勃发展的同时,非常注重并不失时机地抓提高,集中力量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举办大规模的运动竞赛,扩大国际体育交往,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竞技运动的水平,增进了同世界人民的友谊。20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改变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竞技运动的空前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轰轰烈烈的奥运战略使中国体育文化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

2 西方体育文化

西方体育文化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欧文化,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神权统治着欧洲大地。14~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次大的思想文化运动使欧洲中世纪强调精神摧残身体的思想向近代体育转变,揭开了欧洲近代体育文化的序幕。德国、瑞典、英国是西方体育文化的传播地,三国对现代体育文化的诞生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英国的户外运动是构成现代体育运动的三大基石。西方体育文化强调个性发展,英国的户外运动从17世纪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到18世纪的中产阶级变革,由于国家科学技术发达,大量向外扩张,首先在世界上建立霸权主义。经济的繁荣使资产阶级追求享乐、娱乐,于是产生大量的娱乐项目。最初兴起的是板球,后来出现足球、划船、橄榄球、田径等,英国人民走到哪里这些项目就带到哪里。户外运动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帝国主义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体育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尽管存在着战争,各大洲、各国还是在各自领域内进行了各自的活动。因此,20世纪是欧洲现代体育的成熟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世界体育文化领域内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奥林匹克运动重新振兴后,这种体育文化便具有了世界意义,成为当代世界体育文化的主干。

3 中国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中、西方由于地域环境、思想意识、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体育思想和体育价值观的差异。从两种文化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特征。中国哲学观讲“天人合一”,认为宇宙、自然界、人都是由“气”构成的一体,而西方哲学将天人相对、天人有别。人生观方面,中国人乐长生,重节制,讲中庸之道(温、良、俭、让);西方人求价值、谋进取、趋极端(敢、强、险、异)。在认知形式上,中国人重直观感受、求整体把握;西方人重知行分析、细剖层究。思维方式上,中国人重直觉顿悟;西方重抽象思辩。由于以上原因,产生西方文化激进性、个体性、开放性、流变性为特征的“竞技体育文化”。中国封闭的农业基础、自给自足、缺少更高文化竞争等方面产生了崇尚经验、注重伦理、看重礼仪教化、稳健为特征的农耕文化,也孕育出了“养生体育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以养生为主,尤其重“养”。中国体育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的关系,是自然的一部分;通过与自然的交换,从而排除浊气,五脏通达;中国传统体育强调意念的作用和内部修炼,对动作的把握靠直观顿悟,动作简单,但内涵深刻,讲究动作神韵,不仅要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由于对人体外在形态的淡化,因而中国很少有肌肉激烈收缩运动的活动方式。西方体育注重运动和肌肉健美,体格健壮,注重对人体外形的称颂,强调身体的外部活动;许多活动方式均要求大肌肉群参与,且肌肉活动激烈;提倡对人体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训练,锻炼各部位的机能水平,美化人体的形象,获得精神充实感的满足。

中国传统体育以个体活动为主,讲究自我锻炼,自我修养,主要靠自身的修炼领悟来完成,不借助外力和与外界相比较,具有自娱性的特点。不提倡互相争斗,相互对抗,也不追求对自然的超越。在古人看来,那些力量、速度、灵敏、技巧等外在表现都只是低层次的,而高手之交则是较心较智,人格的高度。西方体育则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追求对抗和竞争,追求超越自我,超越自然。西方把竞技场上的妓皎者视为英雄、偶像。他们认为竟技场上的结果、名次成绩直接影响到做人的价值以及人本身的尊严,成绩好坏是他一生成功与否的标志,成功与失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价值取向就是胜利。

4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相互触合是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中、西方体育的互相迁移已非一日之举,从近、现代世界体育发展看,主要表现在现代体育的一些体育思想、观念被东方体育所接受。西方现代体育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不同程度上为东方和全世界人民接受,从而为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和世界体育的和谐、统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除此之外,中国体育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养生思想,如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健康长寿观、自然养生观,不仅逐步为西方体育文化不同程度的融摄,而且也成为现代和未来世界体育发展新动力和宝贵财富。

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各个国家对世界文化的苛求。由于技术的革新使地球日益“缩小”为地球村,文化间的阻隔,日益自由地流动。同样,由于技术层面的发展,体育文化才能借助现代传播媒介更广泛地向世界各个角落传播,身居不同地域的人群都能接触以西文为主体、以“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为宗旨的奥林匹克,受其影响,并逐渐地将其价值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和意识。正是由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沟通与联系、交流与互动、迁移与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卢元镇 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白晋湘.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296.

[3]熊平寅.

[4]向家俊.论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

[5] 胡小明.文明的冲突与东方体育的隐忧[J].体育文化导刊,2003.

[6] 梅建峰,陈莉.“人文奥运”之我见[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

[7]张世英.中西传统哲学的形成和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新华文摘,2003.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剖析两种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面,并加以探讨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文化 体育文化 中国 传统体育 西方

前言

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文化具有非遗传性和超个人性、复合性、象征性、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和阶段性。文化有三个层次构成,及外层的物质层次,核心部的心理层次,中间的心和物相结合的层次(体质的层次)。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活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解、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它包括四层含义:第一,体育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现象;第二,研究体育活动的文化背景,观察体育运动与文化的关系;第三,考察体育运动的文化意义,确定体育在人类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第四,研究如何自觉地塑造具有独立形态价值的体育文化等。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体育文化的不断交流与传播,我们发现,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既有差异又有着互补。两者虽然形成的体系、内涵不同,但都是人类的财富。

1中国体育文化

中国体育文化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而发展的。中国体育文化经历了古代体育文化、近代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三个阶段。中国原始体育文化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在生产极其低下的社会情况下为了生存,人们学会了攀登、爬越、泅水等生产和生活技能并将其直接服务于社会形成了“体育”的雏形。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完善,医学知识的积累,养生思想的出现,为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古代体育在原始萌芽状态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从而脱离了生产劳动,与军事教育、祭祀、礼仪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具有明显社会职能的初级形态。尤其到了唐朝,当时经济的繁荣为体育文化的巨大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一时期对军事训练的重视和武举制的推行推动了武艺的发展,促进了马球、蹴鞠等体育活动的盛行。宋代以骑射为中心的武艺训练得到了完善,民间娱乐活动十分活跃,体育组织相继出现,马球、蹴鞠由竞技性向娱乐性方向发展,文人对养生的研习、道家对导引的编著在气功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明清时期随着导引养生思想的成熟和完善,武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并发展成为多种门派。中国近代体育文化是1840~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在中国流行和实施的体育,以武术为基本内容

的传统体育在自然延续演变过程中逐步退出了其主导地位而流行于民间;而西方近代体育随着在中国传播范围的扩大而发展成为中国近代体育文化的主流。中国现代体育文化是70年代发展壮大起来的,党和政府在加强群众体育工作促进其更加蓬勃发展的同时,非常注重并不失时机地抓提高,集中力量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举办大规模的运动竞赛,扩大国际体育交往,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竞技运动的水平,增进了同世界人民的友谊。20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改变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竞技运动的空前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轰轰烈烈的奥运战略使中国体育文化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

2 西方体育文化

西方体育文化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欧文化,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神权统治着欧洲大地。14~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次大的思想文化运动使欧洲中世纪强调精神摧残身体的思想向近代体育转变,揭开了欧洲近代体育文化的序幕。德国、瑞典、英国是西方体育文化的传播地,三国对现代体育文化的诞生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英国的户外运动是构成现代体育运动的三大基石。西方体育文化强调个性发展,英国的户外运动从17世纪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到18世纪的中产阶级变革,由于国家科学技术发达,大量向外扩张,首先在世界上建立霸权主义。经济的繁荣使资产阶级追求享乐、娱乐,于是产生大量的娱乐项目。最初兴起的是板球,后来出现足球、划船、橄榄球、田径等,英国人民走到哪里这些项目就带到哪里。户外运动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帝国主义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体育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尽管存在着战争,各大洲、各国还是在各自领域内进行了各自的活动。因此,20世纪是欧洲现代体育的成熟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世界体育文化领域内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奥林匹克运动重新振兴后,这种体育文化便具有了世界意义,成为当代世界体育文化的主干。

3 中国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中、西方由于地域环境、思想意识、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体育思想和体育价值观的差异。从两种文化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特征。中国哲学观讲“天人合一”,认为宇宙、自然界、人都是由“气”构成的一体,而西方哲学将天人相对、天人有别。人生观方面,中国人乐长生,重节制,讲中庸之道(温、良、俭、让);西方人求价值、谋进取、趋极端(敢、强、险、异)。在认知形式上,中国人重直观感受、求整体把握;西方人重知行分析、细剖层究。思维方式上,中国人重直觉顿悟;西方重抽象思辩。由于以上原因,产生西方文化激进性、个体性、开放性、流变性为特征的“竞技体育文化”。中国封闭的农业基础、自给自足、缺少更高文化竞争等方面产生了崇尚经验、注重伦理、看重礼仪教化、稳健为特征的农耕文化,也孕育出了“养生体育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以养生为主,尤其重“养”。中国体育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的关系,是自然的一部分;通过与自然的交换,从而排除浊气,五脏通达;中国传统体育强调意念的作用和内部修炼,对动作的把握靠直观顿悟,动作简单,但内涵深刻,讲究动作神韵,不仅要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由于对人体外在形态的淡化,因而中国很少有肌肉激烈收缩运动的活动方式。西方体育注重运动和肌肉健美,体格健壮,注重对人体外形的称颂,强调身体的外部活动;许多活动方式均要求大肌肉群参与,且肌肉活动激烈;提倡对人体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训练,锻炼各部位的机能水平,美化人体的形象,获得精神充实感的满足。

中国传统体育以个体活动为主,讲究自我锻炼,自我修养,主要靠自身的修炼领悟来完成,不借助外力和与外界相比较,具有自娱性的特点。不提倡互相争斗,相互对抗,也不追求对自然的超越。在古人看来,那些力量、速度、灵敏、技巧等外在表现都只是低层次的,而高手之交则是较心较智,人格的高度。西方体育则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追求对抗和竞争,追求超越自我,超越自然。西方把竞技场上的妓皎者视为英雄、偶像。他们认为竟技场上的结果、名次成绩直接影响到做人的价值以及人本身的尊严,成绩好坏是他一生成功与否的标志,成功与失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价值取向就是胜利。

4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相互触合是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中、西方体育的互相迁移已非一日之举,从近、现代世界体育发展看,主要表现在现代体育的一些体育思想、观念被东方体育所接受。西方现代体育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不同程度上为东方和全世界人民接受,从而为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和世界体育的和谐、统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除此之外,中国体育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养生思想,如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健康长寿观、自然养生观,不仅逐步为西方体育文化不同程度的融摄,而且也成为现代和未来世界体育发展新动力和宝贵财富。

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各个国家对世界文化的苛求。由于技术的革新使地球日益“缩小”为地球村,文化间的阻隔,日益自由地流动。同样,由于技术层面的发展,体育文化才能借助现代传播媒介更广泛地向世界各个角落传播,身居不同地域的人群都能接触以西文为主体、以“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为宗旨的奥林匹克,受其影响,并逐渐地将其价值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和意识。正是由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沟通与联系、交流与互动、迁移与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卢元镇 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白晋湘.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296.

[3]熊平寅.

[4]向家俊.论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

[5] 胡小明.文明的冲突与东方体育的隐忧[J].体育文化导刊,2003.

[6] 梅建峰,陈莉.“人文奥运”之我见[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

[7]张世英.中西传统哲学的形成和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新华文摘,2003.


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新课程知识结构表解
  • 高中历史新课程知识结构表解(人教版) 主干知识思考题: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试结合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 面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古代希腊和先秦时期的中国的政治体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试简要加 ...查看


  • 体育社会学 1
  • 一 名词解释 1 体育社会学:又称体育运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 社会学:是有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 体育社会学方法论:是指主要从哲学角度 ...查看


  • 中国文化与自由民主,不是尖锐对立 余英时
  • "不要认为中国文化和西方的民主自由处在尖锐对立的状态,这根本不是事实,"今日上午11点,84岁的余英时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题为<中国史研究的自我反思>,时长60分钟.演讲后,他接受了记者群访. 在回答 ...查看


  • 广西民族大学专业目录
  • 广 西 民 族 大 学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2 广 西 民 族 大 学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1 2 3 广 西 民 族 大 学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4 5 6 7 8 考试科 ...查看


  •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2 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3 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 4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外贸函电中否定信息的传递 5 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6 7 从精神分 ...查看


  •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 1. 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 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 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 ...查看


  • 比较文学讲义: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 第四章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课程:中外文学比较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学派的理论核心及于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异同之处,中国学派跨文明的内在含义. 重点和难点:1.中国学派提出者的跨文明考虑 2.跨文明背景与法美学派的异同之处. 3.研究范式 ...查看


  •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历年真题
  •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历年真题 2011-4-1 16:7 网络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99年-94年 东大的中外建筑史和城建史2003年的考题考六道主观题,其中选5题做. 1:试论述比较古代长安城和北京城. 2:试论述雅典卫城的布局.经 ...查看


  • 外国教育史复习试题
  • 一.有关常识: 1.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2.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3.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