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复习试题

一、有关常识:

1.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2、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3、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4、西塞罗是罗马共和时期著名的演说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论雄辩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雄辩家应有广博的学识,要有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要有优美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模拟演说、写作等练习方法是培养雄辩家的重要途径。“人道”教育思想是西塞罗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尽为人之道,就要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以“人道”相处,具有同情、仁爱、礼让、谦和等品质;此外,还要有文化修养。

5、1780年,报馆经理雷克斯仿照学校方式首创一种在星期日传授宗教知识的班级,主要招收童工,在每个星期日参加宗教仪式,学习宗教条文,兼学初步的读、写、算知识,被称为“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这种学校利用休息日把贫穷阶层的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19世纪后期,随着正规初等学校的大量开办,星期日学校日益减少。

6、17世纪,英国出现了由非国教派创办的一种新的学校形式,称为“学园”。学园除传授古典知识以外,还传授农业、政治、法律、医学、建筑、军事等实用知识科目。学园在17世纪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18世纪以后逐渐衰落。

7、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赫胥黎。教育基本主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把人类的活动归为五种,相应提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各类课程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用自然科学改造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全面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论断;科学教育思想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美各国学校课程的改革;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8、1890年,日本颁布《教育敕语》,成为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总的指导纲领。《教育敕语》主要分为三段:第一段指出日本教育的根基源于传统的“忠君爱国”的伦理道德思想;第二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的具体条目;第三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的条目的普遍意义,要求国民必须遵守。《教育敕语》的颁布对日本近代教育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9、泛爱主义教育的创立者:1774年,德国巴西多创办第一所泛爱学校。依据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思想,提出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等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泛爱学校的课程主要有实科知识、体育、音乐和劳动等,教学采用适应自然的方法,让儿童主动地学习。

10、最早提出归纳---演绎方法的教育家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工具论》中创立了形式逻辑,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演绎”程序,并且研究了这个程序所要遵循的方法。

二、名词解释:

1.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教学法是谈话法,又称问答法,还称产婆术,比喻为思想接生。

2、快乐之家 :是由维多利诺创办的,他也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环境”的观点的人。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朴素自然,招收7-21岁的贵族子弟,重视数学教育,师生相处非常愉快,因此得名。

3学 :是一种特殊的中等教育类型,是世界上一种特殊的中等教育机构,最早在公元14世纪成立,有公共团体所办,为培养将来的公职人员称为公学。公学是寄宿制的私立学校,经费由公众私人捐赠,经费宽裕,不要教会,政府支持,不受教会、政府的控制,学校招收贵

族资产阶级子弟入学,校舍条件良好,教师水平较高,收费昂贵,课程内容突出拉丁文、希腊文,强调体育,此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升入古典大学。

4、《国防教育法》:美国国会于1958年9月通过了《国防教育法》。该法共10章。在第一章的总则中,首先宣告“国家的安全需要最充分地开发全国男女青年的脑力资源和技术技能”,这里所说的“国家安全”实质上就是担心美国在冷战中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单元教学大纲

5.骑士教育:是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西欧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 ⑴骑士的要求是:勇猛顽强、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

⑵“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

⑶教育的三个阶段:

①0-8岁,家庭教育阶段,受母亲教育,主要学习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 ②8-14岁,礼文教育阶段,贵族之家按其等级将儿子送入高一级贵族的家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贵妇。

③14-21岁,侍从教育阶段,重点学习

“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主人和君长尊崇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是勇猛果敢,与人交往总慷慨豪侠。

6.产婆术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辩的方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了,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答案的荒谬和处于自相矛盾的地步。最后,从苏格拉底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这即是“产婆术”。

7、泛爱主义教育 :

泛爱主义教育是18世纪后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1774年,德国巴西多创办第一所泛爱学校。依据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思想,提出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等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泛爱学校的课程主要有实科知识、体育、音乐和劳动等,教学采用适应自然的方法,让儿童主动地学习。

8、智德统一论: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是基于人的正确判断,错误的行为是基于人的错误判断。因而,知识和道德是密切联系的,知识和道德是统一的。“智德统一论”的提出,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教人道德就是教人知识,教人智慧。另一方面,这个论断又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同于道德,道德是一个复杂的情感上的体验和行为上的实践。

9白板说:

17 世纪英国教育理论家洛克系统阐述关于人性和知识来源的理论,其中心内容:人生来如同一块洁净的、无任何痕迹的白板,上面没有知识、观念、原则,这些均是后天通过经验获得的,而经验是外界事物通过感官进入心灵的结果。白板说在教育理论上反对基督教传统的原罪论,深信教育在人的形成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及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并为直观教学理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论证发展感觉器官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0泛智论:

在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泛智教育”是其重要的内容在他看来,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三、简答题:

1、人文主义的教育特征是什么?

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人是万物之本”。提倡人权,主张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基督教用

神权扼杀人性;提倡科学和文化,反对迷信;主张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 总之,人文主义者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伟大,肯定现实、肯定人生。

2、福禄贝尔“恩物”的含义是什么?

福禄倍尔创制出一套幼儿园里供儿童使用的玩具和材料,因为福禄倍尔认为这是上帝给儿童的“恩赐物”, 因此称作“恩物”(gifts)。这是福禄倍尔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具体贡献。 福禄倍尔指出,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在他看来,自然界的万物统一于神性之中,但在发展过程中又显出外在的差异性,构成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儿童的心灵能力在此时尚未发展健全,面对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一时间竟茫然不知所措,无法清楚地认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统一性。恩物的作用恰恰在于它能帮助儿童克服这种困难。恩物是自然的象征。如球是整个世界的象征,圆形体表示动物的形体,方形表示矿物的形体,圆柱体表示植物的形体,等等。儿童通过这些恩物,由简及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进而洞察神性。所以,恩物是福禄倍尔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工具。

3、简述《福斯特法案》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福斯特法案的主要内容是:1870英国国会正式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该法的主要内容:(1)国家继续拨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置公立学校。(2)全国划分学区,由经过选举产生的

4、简述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理论。

教学的第一阶段称明了,此阶段学生的思维属静态。学生为了学新教材必须集中注意力,教师要精练、清楚地讲解新教材,一般采用讲述、示范、演示等叙述教学法。

教学的第二阶段称联想,学生的思维属动态,需将新旧概念联系起来。这里有一个期待过程,需采用分析教学法,师生要进行无拘无束的谈话。

教学的第三阶段称系统,学生的思维又进入静态,希望探求定义、原则和结论,教学采用综合法。

教学的第四阶段称方法,要让学生运用系统化的知识于实际,这时学生的思维又进入了动态,要独立完成作业和练习。

5、人文主义的教育特征是什么?

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人是万物之本”。提倡人权,主张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基督教用神权扼杀人性;提倡科学和文化,反对迷信;主张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 总之,人文主义者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伟大,肯定现实、肯定人生。

6、什么是“赠地学院”?

通过加强耕作研究、农作物的新品种改良、农作物施肥、谷物的储存等一系列农业生产的科学实验,向农民展示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获得政府赠地而创办的学院被称为是赠地学院。赠地学院主要是实施农业与工艺机械教育,另外,还实施军事训练,家政教育等。

7、试述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废除封建教育体制,建立资产阶级的新体制

第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第三.请近来,送出去——不惜重金,聘请西方国家的技术专家和教师来日工作,并大批派

遣留学生出国留学

第四.建立完善的师范教育体制,大力培养师资

第五.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第六.努力发展高等教育

8、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

要素教育论的基本思想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根源于他承认教育的自然适应性。他认为儿童身上生来就潜藏着具有要求发展倾向的天赋能力和力量。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按照儿童的天赋能力和力量的自然发展顺序进行。儿童能力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教育就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步转到更为复杂的方面。他指出了各种教育的最简单的要素,这些要素是作为儿童天赋能力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儿童身上的,它们是进行各种教育的依据。

9、外国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从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看,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教育。

(1)、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苏美尔时期,出现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分为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两级。

(2)、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较为发达,学校种类主要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或寺庙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古代埃及的学校主要为统治阶级所独占,一般平民不能问津,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教育还轻视劳动。

(3)、古代印度的教育:古印度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种姓制度,即把人按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个等级。B.C8世纪以后,印度出现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教师称为“古儒”。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学习年限为12年,主要内容为《吠陀》经。B.C 6世纪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婆罗门教育”。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吠陀》经。B.C5世纪左右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佛教教育”。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为佛教经典。佛教的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

(4)、古希伯来人的早期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教育以培养宗教信仰为目的。后期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容主要为《圣经》。宗教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10、试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1)、斯巴达教育具有浓厚军事色彩,完全为国家控制,主要为公共教育。

(2)、教育过程:出生后进行严格体检,7岁前接受家庭教育;7---18岁,开始军营生活,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和道德灌输;18---20岁,接受军事训练团教育;20---30岁,接受实践训练,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3)、重视女子教育。

雅典教育的特点:

(1)、重视教育,包括公共教育和私人教育。

(2)、教育过程:出生后进行体检,7岁前在家由父母养育;7---13岁,女孩接受家庭教育,男孩进入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13---15岁,继续在文法、弦琴学校学习或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15---16岁,大多数人开始就业,少数贵族子弟进入国家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18---20岁,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到20岁,经过一

定仪式,授予公民称号。

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制度化程度要高一些。

11、苏格拉底法的基本特征。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进行讲学中形成了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它主要由讥讽(不断提出质疑)、助产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苏格拉底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种方法不同于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受教育者具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必须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此,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教育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12、简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对西方教育理论和制度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柏拉图的主要教育著作《理想国》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一大里程碑。他的教育观点主要有:

(1)、最早提出了教育的重大政治意义,强调应当由国家来组织完整教育体系,以实现其奴隶制的理想国。理想国的最终教育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和政治家---哲学王。

(2)、提倡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强调公共学前教育和女子教育,倡导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理论(“四艺”)学科。

(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具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如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男女教育平等,注重早期教育等,但也过分强调一致性,轻视变革,忽视个性发展等问题。

13、试分析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国家化教育思想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理想国家的建立和稳定依赖于教育,依赖于国家对每个公民的教育。他主张教育由国家负责,国家应当为公民举办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国家的教育应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教育是建立理想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为此,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应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

14、试评析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希腊化时期,不仅希腊文化教育对东方国家的文化教育产生了影响,东方国家的文化教育也影响了西方,希腊化时期是东西方文化教育相互影响和融合的重要时期。

(1)、希腊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地传播和移植,对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等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新的文化和教育中心的出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希腊化时期,文化和教育中心逐步从古典时期的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3)、东西方文化的接触,使得东方的宗教和西方的唯心主义哲学相互影响,助长了宗教神秘主义的流行。西方基督教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15、古代罗马各个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古代罗马的教育主要分为共和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的教育和帝国时期

(B.C1世纪--- A.D5世纪)的教育。

共和早期的罗马教育主要特征是农民---军人教育,教育形式主要是家庭教育。共和后期的罗马教育存在两种平行的学校系统:一种是以希腊语、希腊文学的教学为主的希腊式学校;另一种是拉丁语学校,包括初等(读、写、算私立小学)、中等教育(文法学校)、高等教育(修辞学校、雄辩术学校,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三个阶段。

帝国时期罗马教育进行了改革。在教育目的上,把培养雄辩家改为培养忠于帝国的公民和官吏。在学校管理上,对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

立,以利于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在对教师的管理上,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加强对教师的控制,把教师由原来的私人聘用改为由国家委派。

16、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对罗马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左右被罗马帝国统治的巴勒斯坦。基督教的产生是当时的被征服人民在罗马帝国的强大压迫下,在宗教领域寻找安慰和解脱的一种手段。早期的基督教宣称平等、博爱、患难与共、救世主,促使其在各地传播开来。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

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对教育产生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基督教教育上。早期的基督教学校主要有初级教义学校和高级教义学校。前者主要是对成人入教者进行一些教义、教规的教育;后者主要是对年轻的基督教学者提供深入研究基督教理论的教育。此外,教会也创办了一些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学校,如堂区学校和唱歌学校等。

17、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

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宫廷教育和骑士教育两种形式。宫廷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辩证法即“七艺”,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问答法。骑士教育是这一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礼文教育、侍从教育三个阶段。

18、《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美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1958年,美国国会颁布《国防教育法》。其主要内容有: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以后,《国防教育法》的内容又不断得到修正。《国防教育法》旨在改变美国教育水平的落后状况,使美国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19、简述古希腊智者派的教育活动和贡献

智者派云游各地,授徒讲学,推动了文化传播,扩大了教育对象,促进了社会流动;智者派注重辩论、演讲,促进了与这些活动相关的文法、修辞、哲学等学科的发展,西方教育中“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正是由智者派首先确定下来的;智者派关心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把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丰富了教育内容,提供了政治家的预备教育;智者派对教育问题,特别是道德问题的思考,也推动了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

四、论述题:

1、试述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理论。

教学的第一阶段称明了,此阶段学生的思维属静态。学生为了学新教材必须集中注意力,教师要精练、清楚地讲解新教材,一般采用讲述、示范、演示等叙述教学法。

教学的第二阶段称联想,学生的思维属动态,需将新旧概念联系起来。这里有一个期待过程,需采用分析教学法,师生要进行无拘无束的谈话。

教学的第三阶段称系统,学生的思维又进入静态,希望探求定义、原则和结论,教学采用综合法。

教学的第四阶段称方法,要让学生运用系统化的知识于实际,这时学生的思维又进入了动态,要独立完成作业和练习。

2、试述杜威的“教学五步”。

疑难的境地(暗示);指出疑难之点究竟在什么地方(问题);假定种种解决疑难的方法(假设);把每种假定所涵的结果一一想出来,看哪一个假定能够解决这个疑难(推理);证实这种解决使人信用或证明这种解决的谬误,使人不信用(试验)。胡适曾把杜威的这个五

步概括“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证。”有时他说得更简单:“科学的方法只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十个字。”

3、评价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昆体良是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修辞学家和教育家,他对罗马的教育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写出了《雄辩术原理》一书。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1)、关于教育目的,他提出教育应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认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

(2)、在人的发展和教育过程中,他认为学校教育要优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可以为儿童提供多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养成儿童适应公共生活、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3)、关于学前教育,他提出许多重要的观点。如注意幼儿道德教育,重视儿童说话能力训练,认为幼年期的学习是在为青年期的学习打好基础。

(4)、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见解:他主张教育者要认真了解学生天赋、倾向和才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A、在教学上,昆体良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他认为分班教学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B、在课程的设置上,他认为专业教育应当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为此,他提出了包括文法、修辞、音乐、几何、天文学、辩证法等在内的学科计划。

C、在教学方法上,他强调要经常利用提问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休息,使学习和休息交替进行。

(5)、在教师问题上,他强调教师应德才兼备、宽严相济、因材施教、以身作则等等。

4、试比较19世纪后期的欧洲新教育与美国进步教育的异同;

共同点:1)都是在进步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产物,重视教育适应社会变化而进行改革,对传统教育进行批判;2)重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实验,探索新的教育形式和内容。

不同点:1)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学校大都在城市开设;新教育运动的学校大都办在乡村,采取寄宿制度;2)进步教育运动的教育实验要比欧洲的新教育运动激进些,对于传统教育的批判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更彻底,美国的许多教学实验取消班级、考试和教材;而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学校实验要温和和理性些;3)欧洲新教育运动重视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自治,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学校更重视适应儿童的需要、儿童的自由活动和个体经验的形成;

4)欧洲新教育运动中的学校持续时间比较长,如尼尔的夏山学校,但是进步主义运动中的学校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都关闭了。

5、试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异同。

相同点: 1)都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都注重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实验 不同点:1)在教育的理论基础上,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是观念心理学,强调观念和知识的作用;杜威的心理学是机能心理学,强调儿童作为有机体与环境的作用;2)在教育的重点问题上,赫尔巴特突出了教师、教材和课堂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杜威则突出了儿童、经验和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3)在教学上,赫尔巴特提出了四段教学理论,杜威则提出了五段教学思想和方法;4)在教育的作用上,赫尔巴特重视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杜威则重视教育对社会的改良。

6、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观点主要见于《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著作中。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1)、教育适应自然。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主要依据他的“灵魂说”中

的人性论思想。他将人的灵魂分为植物、动物、理性灵魂三部分。前两者属于人的非理性灵魂。在三部分灵魂当中,植物灵魂对于动物灵魂、非理性灵魂对理性灵魂都是低级对高级的关系。“灵魂说”为其提供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基础。首先,人身上动物性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人具有理性,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人的理性的发展,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第三,灵魂的三个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也提供了和谐教育思想的基础。他认为,体育是为了身体和生理;德育是为了人的非理性灵魂;智育是为了人的理性灵魂。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和谐发展。教育应当注意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顺序,促进其和谐发展。

(3)、文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文雅教育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以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为目的;文雅教育是以自由学科为主要内容,避免专业化的训练。实施文雅教育需要两个条件:一要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保护自己的心灵,同时发展和运用自己的理性;二要有读、写、算、体操、哲学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自由学科。

一、有关常识:

1.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2、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3、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4、西塞罗是罗马共和时期著名的演说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论雄辩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雄辩家应有广博的学识,要有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要有优美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模拟演说、写作等练习方法是培养雄辩家的重要途径。“人道”教育思想是西塞罗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尽为人之道,就要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以“人道”相处,具有同情、仁爱、礼让、谦和等品质;此外,还要有文化修养。

5、1780年,报馆经理雷克斯仿照学校方式首创一种在星期日传授宗教知识的班级,主要招收童工,在每个星期日参加宗教仪式,学习宗教条文,兼学初步的读、写、算知识,被称为“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这种学校利用休息日把贫穷阶层的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19世纪后期,随着正规初等学校的大量开办,星期日学校日益减少。

6、17世纪,英国出现了由非国教派创办的一种新的学校形式,称为“学园”。学园除传授古典知识以外,还传授农业、政治、法律、医学、建筑、军事等实用知识科目。学园在17世纪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18世纪以后逐渐衰落。

7、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赫胥黎。教育基本主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把人类的活动归为五种,相应提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各类课程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用自然科学改造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全面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论断;科学教育思想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美各国学校课程的改革;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8、1890年,日本颁布《教育敕语》,成为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总的指导纲领。《教育敕语》主要分为三段:第一段指出日本教育的根基源于传统的“忠君爱国”的伦理道德思想;第二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的具体条目;第三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的条目的普遍意义,要求国民必须遵守。《教育敕语》的颁布对日本近代教育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9、泛爱主义教育的创立者:1774年,德国巴西多创办第一所泛爱学校。依据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思想,提出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等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泛爱学校的课程主要有实科知识、体育、音乐和劳动等,教学采用适应自然的方法,让儿童主动地学习。

10、最早提出归纳---演绎方法的教育家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工具论》中创立了形式逻辑,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演绎”程序,并且研究了这个程序所要遵循的方法。

二、名词解释:

1.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教学法是谈话法,又称问答法,还称产婆术,比喻为思想接生。

2、快乐之家 :是由维多利诺创办的,他也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环境”的观点的人。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朴素自然,招收7-21岁的贵族子弟,重视数学教育,师生相处非常愉快,因此得名。

3学 :是一种特殊的中等教育类型,是世界上一种特殊的中等教育机构,最早在公元14世纪成立,有公共团体所办,为培养将来的公职人员称为公学。公学是寄宿制的私立学校,经费由公众私人捐赠,经费宽裕,不要教会,政府支持,不受教会、政府的控制,学校招收贵

族资产阶级子弟入学,校舍条件良好,教师水平较高,收费昂贵,课程内容突出拉丁文、希腊文,强调体育,此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升入古典大学。

4、《国防教育法》:美国国会于1958年9月通过了《国防教育法》。该法共10章。在第一章的总则中,首先宣告“国家的安全需要最充分地开发全国男女青年的脑力资源和技术技能”,这里所说的“国家安全”实质上就是担心美国在冷战中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单元教学大纲

5.骑士教育:是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西欧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 ⑴骑士的要求是:勇猛顽强、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

⑵“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

⑶教育的三个阶段:

①0-8岁,家庭教育阶段,受母亲教育,主要学习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 ②8-14岁,礼文教育阶段,贵族之家按其等级将儿子送入高一级贵族的家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贵妇。

③14-21岁,侍从教育阶段,重点学习

“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主人和君长尊崇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是勇猛果敢,与人交往总慷慨豪侠。

6.产婆术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辩的方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了,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答案的荒谬和处于自相矛盾的地步。最后,从苏格拉底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这即是“产婆术”。

7、泛爱主义教育 :

泛爱主义教育是18世纪后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1774年,德国巴西多创办第一所泛爱学校。依据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思想,提出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等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泛爱学校的课程主要有实科知识、体育、音乐和劳动等,教学采用适应自然的方法,让儿童主动地学习。

8、智德统一论: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是基于人的正确判断,错误的行为是基于人的错误判断。因而,知识和道德是密切联系的,知识和道德是统一的。“智德统一论”的提出,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教人道德就是教人知识,教人智慧。另一方面,这个论断又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同于道德,道德是一个复杂的情感上的体验和行为上的实践。

9白板说:

17 世纪英国教育理论家洛克系统阐述关于人性和知识来源的理论,其中心内容:人生来如同一块洁净的、无任何痕迹的白板,上面没有知识、观念、原则,这些均是后天通过经验获得的,而经验是外界事物通过感官进入心灵的结果。白板说在教育理论上反对基督教传统的原罪论,深信教育在人的形成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及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并为直观教学理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论证发展感觉器官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0泛智论:

在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泛智教育”是其重要的内容在他看来,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三、简答题:

1、人文主义的教育特征是什么?

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人是万物之本”。提倡人权,主张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基督教用

神权扼杀人性;提倡科学和文化,反对迷信;主张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 总之,人文主义者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伟大,肯定现实、肯定人生。

2、福禄贝尔“恩物”的含义是什么?

福禄倍尔创制出一套幼儿园里供儿童使用的玩具和材料,因为福禄倍尔认为这是上帝给儿童的“恩赐物”, 因此称作“恩物”(gifts)。这是福禄倍尔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具体贡献。 福禄倍尔指出,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在他看来,自然界的万物统一于神性之中,但在发展过程中又显出外在的差异性,构成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儿童的心灵能力在此时尚未发展健全,面对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一时间竟茫然不知所措,无法清楚地认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统一性。恩物的作用恰恰在于它能帮助儿童克服这种困难。恩物是自然的象征。如球是整个世界的象征,圆形体表示动物的形体,方形表示矿物的形体,圆柱体表示植物的形体,等等。儿童通过这些恩物,由简及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进而洞察神性。所以,恩物是福禄倍尔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工具。

3、简述《福斯特法案》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福斯特法案的主要内容是:1870英国国会正式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该法的主要内容:(1)国家继续拨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置公立学校。(2)全国划分学区,由经过选举产生的

4、简述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理论。

教学的第一阶段称明了,此阶段学生的思维属静态。学生为了学新教材必须集中注意力,教师要精练、清楚地讲解新教材,一般采用讲述、示范、演示等叙述教学法。

教学的第二阶段称联想,学生的思维属动态,需将新旧概念联系起来。这里有一个期待过程,需采用分析教学法,师生要进行无拘无束的谈话。

教学的第三阶段称系统,学生的思维又进入静态,希望探求定义、原则和结论,教学采用综合法。

教学的第四阶段称方法,要让学生运用系统化的知识于实际,这时学生的思维又进入了动态,要独立完成作业和练习。

5、人文主义的教育特征是什么?

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人是万物之本”。提倡人权,主张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基督教用神权扼杀人性;提倡科学和文化,反对迷信;主张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 总之,人文主义者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伟大,肯定现实、肯定人生。

6、什么是“赠地学院”?

通过加强耕作研究、农作物的新品种改良、农作物施肥、谷物的储存等一系列农业生产的科学实验,向农民展示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获得政府赠地而创办的学院被称为是赠地学院。赠地学院主要是实施农业与工艺机械教育,另外,还实施军事训练,家政教育等。

7、试述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废除封建教育体制,建立资产阶级的新体制

第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第三.请近来,送出去——不惜重金,聘请西方国家的技术专家和教师来日工作,并大批派

遣留学生出国留学

第四.建立完善的师范教育体制,大力培养师资

第五.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第六.努力发展高等教育

8、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

要素教育论的基本思想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根源于他承认教育的自然适应性。他认为儿童身上生来就潜藏着具有要求发展倾向的天赋能力和力量。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按照儿童的天赋能力和力量的自然发展顺序进行。儿童能力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教育就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步转到更为复杂的方面。他指出了各种教育的最简单的要素,这些要素是作为儿童天赋能力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儿童身上的,它们是进行各种教育的依据。

9、外国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从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看,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教育。

(1)、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苏美尔时期,出现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分为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两级。

(2)、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较为发达,学校种类主要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或寺庙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古代埃及的学校主要为统治阶级所独占,一般平民不能问津,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教育还轻视劳动。

(3)、古代印度的教育:古印度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种姓制度,即把人按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个等级。B.C8世纪以后,印度出现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教师称为“古儒”。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学习年限为12年,主要内容为《吠陀》经。B.C 6世纪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婆罗门教育”。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吠陀》经。B.C5世纪左右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佛教教育”。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为佛教经典。佛教的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

(4)、古希伯来人的早期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教育以培养宗教信仰为目的。后期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容主要为《圣经》。宗教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10、试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1)、斯巴达教育具有浓厚军事色彩,完全为国家控制,主要为公共教育。

(2)、教育过程:出生后进行严格体检,7岁前接受家庭教育;7---18岁,开始军营生活,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和道德灌输;18---20岁,接受军事训练团教育;20---30岁,接受实践训练,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3)、重视女子教育。

雅典教育的特点:

(1)、重视教育,包括公共教育和私人教育。

(2)、教育过程:出生后进行体检,7岁前在家由父母养育;7---13岁,女孩接受家庭教育,男孩进入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13---15岁,继续在文法、弦琴学校学习或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15---16岁,大多数人开始就业,少数贵族子弟进入国家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18---20岁,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到20岁,经过一

定仪式,授予公民称号。

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制度化程度要高一些。

11、苏格拉底法的基本特征。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进行讲学中形成了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它主要由讥讽(不断提出质疑)、助产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苏格拉底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种方法不同于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受教育者具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必须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此,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教育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12、简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对西方教育理论和制度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柏拉图的主要教育著作《理想国》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一大里程碑。他的教育观点主要有:

(1)、最早提出了教育的重大政治意义,强调应当由国家来组织完整教育体系,以实现其奴隶制的理想国。理想国的最终教育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和政治家---哲学王。

(2)、提倡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强调公共学前教育和女子教育,倡导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理论(“四艺”)学科。

(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具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如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男女教育平等,注重早期教育等,但也过分强调一致性,轻视变革,忽视个性发展等问题。

13、试分析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国家化教育思想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理想国家的建立和稳定依赖于教育,依赖于国家对每个公民的教育。他主张教育由国家负责,国家应当为公民举办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国家的教育应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教育是建立理想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为此,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应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

14、试评析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希腊化时期,不仅希腊文化教育对东方国家的文化教育产生了影响,东方国家的文化教育也影响了西方,希腊化时期是东西方文化教育相互影响和融合的重要时期。

(1)、希腊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地传播和移植,对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等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新的文化和教育中心的出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希腊化时期,文化和教育中心逐步从古典时期的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3)、东西方文化的接触,使得东方的宗教和西方的唯心主义哲学相互影响,助长了宗教神秘主义的流行。西方基督教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15、古代罗马各个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古代罗马的教育主要分为共和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的教育和帝国时期

(B.C1世纪--- A.D5世纪)的教育。

共和早期的罗马教育主要特征是农民---军人教育,教育形式主要是家庭教育。共和后期的罗马教育存在两种平行的学校系统:一种是以希腊语、希腊文学的教学为主的希腊式学校;另一种是拉丁语学校,包括初等(读、写、算私立小学)、中等教育(文法学校)、高等教育(修辞学校、雄辩术学校,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三个阶段。

帝国时期罗马教育进行了改革。在教育目的上,把培养雄辩家改为培养忠于帝国的公民和官吏。在学校管理上,对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

立,以利于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在对教师的管理上,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加强对教师的控制,把教师由原来的私人聘用改为由国家委派。

16、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对罗马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左右被罗马帝国统治的巴勒斯坦。基督教的产生是当时的被征服人民在罗马帝国的强大压迫下,在宗教领域寻找安慰和解脱的一种手段。早期的基督教宣称平等、博爱、患难与共、救世主,促使其在各地传播开来。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

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对教育产生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基督教教育上。早期的基督教学校主要有初级教义学校和高级教义学校。前者主要是对成人入教者进行一些教义、教规的教育;后者主要是对年轻的基督教学者提供深入研究基督教理论的教育。此外,教会也创办了一些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学校,如堂区学校和唱歌学校等。

17、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

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宫廷教育和骑士教育两种形式。宫廷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辩证法即“七艺”,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问答法。骑士教育是这一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礼文教育、侍从教育三个阶段。

18、《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美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1958年,美国国会颁布《国防教育法》。其主要内容有: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以后,《国防教育法》的内容又不断得到修正。《国防教育法》旨在改变美国教育水平的落后状况,使美国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19、简述古希腊智者派的教育活动和贡献

智者派云游各地,授徒讲学,推动了文化传播,扩大了教育对象,促进了社会流动;智者派注重辩论、演讲,促进了与这些活动相关的文法、修辞、哲学等学科的发展,西方教育中“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正是由智者派首先确定下来的;智者派关心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把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丰富了教育内容,提供了政治家的预备教育;智者派对教育问题,特别是道德问题的思考,也推动了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

四、论述题:

1、试述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理论。

教学的第一阶段称明了,此阶段学生的思维属静态。学生为了学新教材必须集中注意力,教师要精练、清楚地讲解新教材,一般采用讲述、示范、演示等叙述教学法。

教学的第二阶段称联想,学生的思维属动态,需将新旧概念联系起来。这里有一个期待过程,需采用分析教学法,师生要进行无拘无束的谈话。

教学的第三阶段称系统,学生的思维又进入静态,希望探求定义、原则和结论,教学采用综合法。

教学的第四阶段称方法,要让学生运用系统化的知识于实际,这时学生的思维又进入了动态,要独立完成作业和练习。

2、试述杜威的“教学五步”。

疑难的境地(暗示);指出疑难之点究竟在什么地方(问题);假定种种解决疑难的方法(假设);把每种假定所涵的结果一一想出来,看哪一个假定能够解决这个疑难(推理);证实这种解决使人信用或证明这种解决的谬误,使人不信用(试验)。胡适曾把杜威的这个五

步概括“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证。”有时他说得更简单:“科学的方法只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十个字。”

3、评价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昆体良是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修辞学家和教育家,他对罗马的教育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写出了《雄辩术原理》一书。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1)、关于教育目的,他提出教育应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认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

(2)、在人的发展和教育过程中,他认为学校教育要优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可以为儿童提供多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养成儿童适应公共生活、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3)、关于学前教育,他提出许多重要的观点。如注意幼儿道德教育,重视儿童说话能力训练,认为幼年期的学习是在为青年期的学习打好基础。

(4)、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见解:他主张教育者要认真了解学生天赋、倾向和才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A、在教学上,昆体良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他认为分班教学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B、在课程的设置上,他认为专业教育应当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为此,他提出了包括文法、修辞、音乐、几何、天文学、辩证法等在内的学科计划。

C、在教学方法上,他强调要经常利用提问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休息,使学习和休息交替进行。

(5)、在教师问题上,他强调教师应德才兼备、宽严相济、因材施教、以身作则等等。

4、试比较19世纪后期的欧洲新教育与美国进步教育的异同;

共同点:1)都是在进步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产物,重视教育适应社会变化而进行改革,对传统教育进行批判;2)重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实验,探索新的教育形式和内容。

不同点:1)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学校大都在城市开设;新教育运动的学校大都办在乡村,采取寄宿制度;2)进步教育运动的教育实验要比欧洲的新教育运动激进些,对于传统教育的批判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更彻底,美国的许多教学实验取消班级、考试和教材;而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学校实验要温和和理性些;3)欧洲新教育运动重视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自治,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学校更重视适应儿童的需要、儿童的自由活动和个体经验的形成;

4)欧洲新教育运动中的学校持续时间比较长,如尼尔的夏山学校,但是进步主义运动中的学校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都关闭了。

5、试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异同。

相同点: 1)都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都注重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实验 不同点:1)在教育的理论基础上,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是观念心理学,强调观念和知识的作用;杜威的心理学是机能心理学,强调儿童作为有机体与环境的作用;2)在教育的重点问题上,赫尔巴特突出了教师、教材和课堂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杜威则突出了儿童、经验和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3)在教学上,赫尔巴特提出了四段教学理论,杜威则提出了五段教学思想和方法;4)在教育的作用上,赫尔巴特重视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杜威则重视教育对社会的改良。

6、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观点主要见于《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著作中。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1)、教育适应自然。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主要依据他的“灵魂说”中

的人性论思想。他将人的灵魂分为植物、动物、理性灵魂三部分。前两者属于人的非理性灵魂。在三部分灵魂当中,植物灵魂对于动物灵魂、非理性灵魂对理性灵魂都是低级对高级的关系。“灵魂说”为其提供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基础。首先,人身上动物性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人具有理性,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人的理性的发展,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第三,灵魂的三个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也提供了和谐教育思想的基础。他认为,体育是为了身体和生理;德育是为了人的非理性灵魂;智育是为了人的理性灵魂。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和谐发展。教育应当注意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顺序,促进其和谐发展。

(3)、文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文雅教育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以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为目的;文雅教育是以自由学科为主要内容,避免专业化的训练。实施文雅教育需要两个条件:一要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保护自己的心灵,同时发展和运用自己的理性;二要有读、写、算、体操、哲学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自由学科。


相关文章

  • 华中师范大学翻译硕士
  • 1.7上午政治不多说 1.7下午的翻硕英语 第一题20个单选30分 难度还行 主要是单词要背好了 第二部分是阅读5篇40分 前三篇是15个选择 很简单~~第四篇根据阅读给了两句话要让判断正误 True ,False or Not given ...查看


  • 初二下册政治期中复习题
  • 临河五中八年级政治期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1.下列对"公民"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公民是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B.公民是享有公民基本权利的人 C.公民是具 ...查看


  • 小升初专题复习一课[拼音]
  • 语文六年级专题系列之 基础篇·拼音 课前小练 1.下面画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判断正误(在正确读音后面的括号里打"√",并将错误的读音改正) 呜咽 yàn ( ) 蓓蕾p âi ( ) 生肖xi āo ( ) ...查看


  • [外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
  • <外国法制史>各章习题 导 论 1.试述东西方奴隶制法的异同. 2.试述东西方封建制法的异同. 3.试述西方两大法系的历史发展,比较两者的特点 . 4.20世纪以后世界各主要国家法律的发展概况. 5.在人类社会中,法律最早产生在 ...查看


  • 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复习方法大全
  • 一.民法的复习方法 在司法考试中,民法占有很大的比重,除了卷三.卷四中的民法试题外,其他部门法的学习 也要以民法的基本理论为支撑,可见,掌握民法是通过司法考试的关键. 民法内容博大精深,学习民法要有窍门而不能死学.民法学科有其自身的体系,比 ...查看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查看


  • 我的中传考研复习计划
  • 我的中传考研复习计划 再次考研是我经过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萨特的"选择你自己",渴望实现马克思的"改造你自己"所做的选择.记得大学里,上<马克思著作选读>这门课 ...查看


  • 英语专业考研学习计划
  • 第1章 卓越考研个性化学习计划(英文) 1.1 卓越个性化学习计划制定原则 明确性原则: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计划.安排有序的日程,持续不断地对时间进行最有价值的利用. 通用性原则:学习方法符合学习规律,计划制定符合学生自身特点与学科学习规律. ...查看


  • 中学第18周教研活动安排
  • 中学第18周教研活动安排 (12月24日-12月29日) 政 治 12月25日(星期二)上午8:30在西城教育研修学院南址(原教研中心)四楼第三教室,初二政治期末复习工作.请初二政治教师参加. 12月25日(星期二)上午8:30在西城教育研 ...查看


  • "与化学方程式有关的计算复习"- 初中化学高端备课在线研讨
  • "与化学方程式有关的计算复习"- 初中化学高端备课在线研讨 复习课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常见的课型,但对其研究较少.河北省石家庄市化学教研室选择"与化学方程式有关的计算复习"两节连排课,进行了集体备课,为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