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 要】古往今来,我国教育经历了一段相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教育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体系,并且实现了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但是,由于我国教育所经历的特殊经历,因此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同时,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的关注热度不断升温,也给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带来更大的压力。教育伴随着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需要我们正确对待。

【关键词】应试教育、专业、教学

要分析中国教育就要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现状,而谈论此问题又是十分敏感且触及政治神经的问题,这里避开教育体制问题而仅从表面现象进行介绍。 现状之一:人虽多,而才少。

知识的教育是人才的根本,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然而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成为有能力的才人,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我们的人才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现代教育体制思想问题。因为我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决定的教育价值取向,而我们的教育取向,就决定了我们的人才结构。如今我们关注的是把教育和将来的工作、生活、居住、收入以及名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都认为读了大学,

而且是要上名牌大学才是好事,只在乎形式和结果,并不在乎现在的大学教育的实际效果是否理想——这就是嫡传于2000多年前的“升官发财”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结果不仅导致了中国人才结构的不平横,同时也误导学子们的道德价值取向,更是吏政腐败的根源!

请问当今的学者或官员,有几位有事业心或责任心?有的恐怕多是“名利心”吧!“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也!

于是乎各类高校应市场需要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成立,一时间中国大地遍地皆是大学生,然而这些大学生却依旧难以寻找工作,甚至不如高中生。

这就是商业化中国的必然结果,对于道德的学习或认可基本是否定的,必然是唯利是图,寡情薄义。

现状之二:投入低,成本高。

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211工程”以来,鼓励地方和民间办校,而那些政府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人却通过“计划外”招生创造收入,试问有几个校长没有名车?再看有几个教育官员没有高级住宅?更有举办所谓的“贵族学校”,这就使得中国基础教育出现“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

而中国要维持教育这个庞大的机构,需要的成本十分昂贵。表面上看教育没有被产业化,实际却被商业化了。这就

是中国教育改革艰难结症所在。这和中国其它国有部门机构改革一样艰难和尾大不掉,因为涉及的范围和利益十分广泛而且里面猫腻甚多,这是中国政府无法正视的严重问题。因此“忽悠”的“改革”话题,早就烂在茅厕里面了。

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分派存在不公平或不公正。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可直接反映在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之上,教师是蜡烛,难道真要“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春蚕,难道真要“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是孺子牛,难道就只能吃草,却必须挤出来奶来?在这样“为人师表”的光辉之下,出现教师为了虚名而出卖自己或是为了利益而出卖灵魂的现象,难道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为官当权不重视“教育”,这是为官者的耻辱,是当权者的罪恶,是历史的罪人。——口口声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悠”“精神文明”的建设,实际变成“追名逐利”或是出“政绩”的“官场作秀”罢了。

现状之三:“义务教育”的尴尬。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精神,孩子们应当享受义务教育。可是这义务二字似乎只是落在孩子们家长身上的责任:为了孩子读好一点的学校,则必须缴纳借读费、捐资助校费或计划外招生等等费用。所谓就近入学,学校也可以推诿说学生已经收满了,想法帮忙是可以的,那

得多交钱。对于普通百姓人家,这学校的差距是很大的,而学生们到底有多大的可选择性呢?

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面临择校的问题,上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上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一要看学生的成绩,更要看一个家庭的经济实力。相对而言,民办学校的收费较高,需要一个家庭有较好的经济条件,这个条件决定了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决定了孩子能享受什么样的教育资源。

高等学校虽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在现代科举制度之下,高校的招生意向仍在客观上影响或制约着义务教育的教学取向。从中考到高考,几乎都是盯着高校的培养人才目标而行动的。这也就是为何近年来考研究生或公务员的学生增多的原因了!

现状之四:高等学院增加,职业学校虚化。

随着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各地地方高校迅速猛增,而那些之前是职业技术学校的一下变成了高校,似乎一夜之间,全社会都需要研究型或综合性的人才了,重乎虚名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社会作用应当服务于现实社会生活,而当我们的经济改革发生巨大变革时,我们却缺少实际可用的人才。而学校依旧在传统的科举体制下实现“升学率”为唯一目的,并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学子来“交钱”就读。而实际对于普通

学生来说,是没有选择余地的。而那些职业技术学校要么夭折,要么被地方政府收编,成为教育“变相产业化”的工具。有的地方政府干脆实行校长承包向私有化看齐,实行自负盈亏,还要规定上缴利润。学校商业化“腐败”也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商业化的教育难道能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跟多的人才?相反,不过是为了满足这么多孩子们渴望接受大学教育的需要或渴望罢了,对于家长们来说是了却一桩心愿,对于孩子们则是一种希望,而对于社会来说,则是培养了一大群拥有大学“文凭”的高中生而已。

现状之五: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虚。

中学课程改革,表面上是“教育改革”,实际这只是教学内容的变化,实际依旧是陈腐的老路。我们并不希望能通过“课程改革试点”来“救赎”那些可怜的孩子,毕竟孩子们承载的是我们或国家社会的期待和希望。可是这一“考”的结果,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依然“考定终身”。孩子心中压力不堪重负,家长心中忧戚苦不堪言。

对于学校来说,应试才是重点,至于素质教育,那是可有可无的,至于考试要求,也不过是走过场罢了。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方式,将会产生出怎样的结果,恐怕这才是“社会道德沦丧”、“社会价值失落”的根源吧!那么腐败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试问有几个

官员没有腐败?试问有几个百姓人家没有“贪心”?

这种教育下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学生很多,但我们缺人才;我们有一些人才,但却没有理想和责任心;我们有一部分得力干将,可是却不知道追求什么。那么,我们又要发展什么呢?

素质教育,只是忽悠世人的幌子,内骨子里依旧和20年前一样。中央一群老者,无论如何也是煞费苦心,只是一味地求得内外一片和暖的“和谐”气息,这能是改革吗?实际却是借改革的名,左右逢源地平衡权力矛盾和利益罢了。如此求得的短暂平和,却由此种下“道德沦丧”的祸根,那么“腐败”就是一种自然了!

现状之六:我们在教什么?

当年文革否定我们的传统文化之后,在后来的30年来,我们注重的是西方传进来的科技知识,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介绍或解读则是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对于思想文化的教育,如同中国人对于“性”的教育一样,缺乏或无知。

先前媒体娱乐界的引导,直接从西方文化娱乐的层面对学生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和震撼,对于热衷于“名利”的中国人来说,那个时期,很有些人都想成为“影视歌星”。而一度出现的各式“超男超女”更是方兴未艾,更多的已经颠覆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

于是一个猛然的警醒,才发现先前那些苦苦叫喊的余秋雨、贾平凹等是多么难得和可笑,而后又发现张爱玲居然那么有滋有味,发现易中天、于丹和钱文忠这样一批所谓的文化红人又是多么的可爱可亲。作为媒体转向这方面的报道,是值得高兴一下的,但这只不过是媒体的一种商业行为,“中国四大名著”可以被一群文化贩子翻来覆去反反复复地“拍戏”,能翻出传统的孔夫子、老子、庄子等,也不足为怪!

为怪的倒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中,这样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介绍或分析是多么的可怜!这也就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迷失的根本原因吧!因为当我们的孩子都能学会反思的时候,孩子们还会“听话”地去走那条早就铺好的所谓“仕途经济”之路么?

现状之七:校长推荐,抱薪救火。

“校长实名推荐制”,这是中国高考制度的新视点。其实稍微一分析就知道,这种推荐仍旧有一些前提,只是可以降一定的分数优惠,仍需要参加高考。如此的结果,对于那些“偏才”仍旧是痛苦的事情,而对于那些有优惠条件的学生,相反就可能成为校长腐败的目标。校长腐败,并非个例,在现实中,校长是十分富有的属于权贵阶层的。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对于偏才,毕竟是少数,因此这个“校长实名推荐制”仅仅是想打破“唯分数论”而采取

的“无用之举”,相反更是抱薪救火,成为中国教育问题欲盖弥彰的把柄。

现状之八:学生犯错,教师尴尬。

教育部下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本人以为这样的规定本身就是多余的。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解惑,更是教书育人,不然这个为人师表如何为?只是教知识,现在电子技术越来越发达,这样的教师是可以走人的。所谓“诲人不倦”,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鉴于现实社会风气的变化,一些教师或学生或都学坏了,因此生出许多问题来,学生欺负老师,老师欺辱学生,虽也常见,但还是少数的。相反,必要的思想情操教育和批评教育,这也是学生心理素质成长的必要过程。当然,作为教师,心理教育和思想和教育的素质能力也是必要的,否则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现状之九:教育是不公平的。

中国法律规定:公民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然而现实是不平等的。

我们的视角房源一些,进入偏远的山区,那里的孩子们除了教学环境很是简陋以外,教学设施更是稀少,而且山里的孩子们有的衣着依旧褴褛,有的一天依旧保持着吃早晚两

餐;再看看城市的近郊,那些农民工的孩子们借读的学校,那是昔年陈旧简陋的校舍,教师更换频繁,学校随时都可能关闭;最后回到城市里,学校被分成全国重点、地方重点和普通学校,还有职业中校,而好的学校里,按学习升学或入学成绩分成竞赛班、实验班、重点班和普通班,而学费就往往按此缴纳,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缴纳了昂贵的学费之后,享受的却是最低等级的劣质教育。再看看地域差别,生长在北京、天津的孩子,与地方小县城的孩子,命运自是差别巨大;而生长在沿海开放地区的孩子与生长在内地山野的孩子,哪里有可比性?这些不公平,随着社会经济差别的越来越大,将会表现更加明显。当教育与官帽、职称、工资等等联系在一起时,教育总是躲在冷漠陈腐的黑板后面,不见一丝血痕。

综上所述,中国的教育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表现如下:教育商业化、师生金钱化、外语强制化、学习寒窗化、道德沦丧化、学校行政化、高考应试化、文凭腐败化等等。而“应试教育”则为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操作平台。

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我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端显而易见。其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育目标狭隘化

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臵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二、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

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三、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教育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各级统考、会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教育研究变成了应考研究,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强

化技能训练,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四、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分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五、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

目前,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

六、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

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许多差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辍学,这些现象不但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同时也是一种人为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七、加重教师负担,加剧教师队伍的不合理竞争

传统的应试教育倾向于强化训练、题海战术。这必然导致教师的工作负担的加重,加之学校管理中急功近利倾向,有许多学校甚至把学生考分和升学率同教师工资、奖金挂钩,导致教师队伍中竞争加剧,加重教师的心理压力。

八、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

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服务于教学。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这种本末倒臵的状况,促使作弊风泛滥。不仅中学存在,高考考场上存在,小学也存在。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暗示做弊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合以上诸多应试教育的弊端与不合理之处,可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势在必行。

中国教育改革对策及方向

为实现邓小平临终倡导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中国现代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否则中国人将“自掘坟墓”最终葬送了我们的未来。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应全面看待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历史文化的根源和现实的社会基础因素;中国教育机构内部因素和教育系统外部政治环境因素;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问

题和现行制度政策的因素等。针对中国教育现状,在此提出如下条意见供大方之家研讨:

一是进行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传承中华文明之教育思想,吸纳西方教学经验,逐步确立新时代中国教育思想理念。读书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文化知识的教育是一方面,而思想道德却是重点。教育的的目的不是“升官发财”,而是服务社会,造福苍生。

二是对于教育机构进行深刻的改革,清正廉洁的教学机构方能教化出清正廉洁的学子。制定出科学合理并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教学体系,使传统的科举教育逐步过度到全民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而不是为了升学考试。提倡“有教无类”,因人而异,重智育,更重德育,同时加强体、美、劳的教育;对于教师,师风、师德应当成为首选,而教学灵活多变应成为现代教学的特色,并能走出课堂,进入社会生活,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

三是改革教育制度,整顿社会教学秩序。现代社会教学秩序十分混乱,公办与私立并存,而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却差别很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原则上应该不主张民办学校,即便是民办学校,也应纳入中国教育部门统一监督管理。而在另一方面,中国教育制度缺乏灵活性和教条,行政化的管理严重影响了教学思想的自由发展,同时也制约了中国教育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和变革发展。

四是重视传统文化思想,吸纳外部文化思想,展开学术争鸣和交流,从而在辩驳中找到适合或正确的思想或方法。西方对于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入侵不仅仅表现为枪炮和鸦片,再后来则表现为“大棒”和“美元”,而这些后面带给国人的却是糜烂堕落的生活方式,而当我们不小心误入陷阱时,西方人却抢走了我们的“黄金和白银”,当我们不情愿时,西方人送给我们的是血泪的屈辱。过去历史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将来也不会改变西方人这种本质属性——这是源自于西方人的思想文化内核所决定的。

五是逐步改革中国吏政制度,完全实现公务员制度。中国吏政是一个不可触摸的敏感问题,2000多年来的政治精髓也在于此,因此要改革,也是十分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前期引入“公务员制度”,虽然效果不好,但也是一种尝试。在权力面前,除非是权力者本身愿意改革,否则一切改革都是妄言。公务员制度无疑是较为民主的制度,只是在中国,我们依旧缺少这种制度存在的土壤和环境,现在的公招,大多都是安排“官三代”或“官四代”进入权力部门。而那些相对优秀的“平民”,则需要有某种被“赏识”或“推荐”或其它的关系,方可渐进入政。

总之,中国社会在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和众多的困难与不协调将相互交织,而这些问题的源头无外乎是思想文化和体制机构两个线头。在没有理好线头之

前的任何改革行为,都将是艰难的行为。当然,我们只要坚信改革,坚信发展,那么改革虽然难,即便不理线头,我们可以把矛盾逐渐暴露,这样渐进方式,也是可能成功的,尽管很难。

参考文献:

[1]新华网

[2]中国青年报

[3]张玉斌.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7.

[4]凯蒂周刊,2009.

[5]中国教育信息网

[6]中国教育网

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 要】古往今来,我国教育经历了一段相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教育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体系,并且实现了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但是,由于我国教育所经历的特殊经历,因此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同时,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的关注热度不断升温,也给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带来更大的压力。教育伴随着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需要我们正确对待。

【关键词】应试教育、专业、教学

要分析中国教育就要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现状,而谈论此问题又是十分敏感且触及政治神经的问题,这里避开教育体制问题而仅从表面现象进行介绍。 现状之一:人虽多,而才少。

知识的教育是人才的根本,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然而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成为有能力的才人,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我们的人才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现代教育体制思想问题。因为我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决定的教育价值取向,而我们的教育取向,就决定了我们的人才结构。如今我们关注的是把教育和将来的工作、生活、居住、收入以及名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都认为读了大学,

而且是要上名牌大学才是好事,只在乎形式和结果,并不在乎现在的大学教育的实际效果是否理想——这就是嫡传于2000多年前的“升官发财”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结果不仅导致了中国人才结构的不平横,同时也误导学子们的道德价值取向,更是吏政腐败的根源!

请问当今的学者或官员,有几位有事业心或责任心?有的恐怕多是“名利心”吧!“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也!

于是乎各类高校应市场需要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成立,一时间中国大地遍地皆是大学生,然而这些大学生却依旧难以寻找工作,甚至不如高中生。

这就是商业化中国的必然结果,对于道德的学习或认可基本是否定的,必然是唯利是图,寡情薄义。

现状之二:投入低,成本高。

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211工程”以来,鼓励地方和民间办校,而那些政府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人却通过“计划外”招生创造收入,试问有几个校长没有名车?再看有几个教育官员没有高级住宅?更有举办所谓的“贵族学校”,这就使得中国基础教育出现“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

而中国要维持教育这个庞大的机构,需要的成本十分昂贵。表面上看教育没有被产业化,实际却被商业化了。这就

是中国教育改革艰难结症所在。这和中国其它国有部门机构改革一样艰难和尾大不掉,因为涉及的范围和利益十分广泛而且里面猫腻甚多,这是中国政府无法正视的严重问题。因此“忽悠”的“改革”话题,早就烂在茅厕里面了。

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分派存在不公平或不公正。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可直接反映在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之上,教师是蜡烛,难道真要“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春蚕,难道真要“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是孺子牛,难道就只能吃草,却必须挤出来奶来?在这样“为人师表”的光辉之下,出现教师为了虚名而出卖自己或是为了利益而出卖灵魂的现象,难道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为官当权不重视“教育”,这是为官者的耻辱,是当权者的罪恶,是历史的罪人。——口口声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悠”“精神文明”的建设,实际变成“追名逐利”或是出“政绩”的“官场作秀”罢了。

现状之三:“义务教育”的尴尬。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精神,孩子们应当享受义务教育。可是这义务二字似乎只是落在孩子们家长身上的责任:为了孩子读好一点的学校,则必须缴纳借读费、捐资助校费或计划外招生等等费用。所谓就近入学,学校也可以推诿说学生已经收满了,想法帮忙是可以的,那

得多交钱。对于普通百姓人家,这学校的差距是很大的,而学生们到底有多大的可选择性呢?

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面临择校的问题,上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上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一要看学生的成绩,更要看一个家庭的经济实力。相对而言,民办学校的收费较高,需要一个家庭有较好的经济条件,这个条件决定了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决定了孩子能享受什么样的教育资源。

高等学校虽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在现代科举制度之下,高校的招生意向仍在客观上影响或制约着义务教育的教学取向。从中考到高考,几乎都是盯着高校的培养人才目标而行动的。这也就是为何近年来考研究生或公务员的学生增多的原因了!

现状之四:高等学院增加,职业学校虚化。

随着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各地地方高校迅速猛增,而那些之前是职业技术学校的一下变成了高校,似乎一夜之间,全社会都需要研究型或综合性的人才了,重乎虚名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社会作用应当服务于现实社会生活,而当我们的经济改革发生巨大变革时,我们却缺少实际可用的人才。而学校依旧在传统的科举体制下实现“升学率”为唯一目的,并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学子来“交钱”就读。而实际对于普通

学生来说,是没有选择余地的。而那些职业技术学校要么夭折,要么被地方政府收编,成为教育“变相产业化”的工具。有的地方政府干脆实行校长承包向私有化看齐,实行自负盈亏,还要规定上缴利润。学校商业化“腐败”也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商业化的教育难道能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跟多的人才?相反,不过是为了满足这么多孩子们渴望接受大学教育的需要或渴望罢了,对于家长们来说是了却一桩心愿,对于孩子们则是一种希望,而对于社会来说,则是培养了一大群拥有大学“文凭”的高中生而已。

现状之五: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虚。

中学课程改革,表面上是“教育改革”,实际这只是教学内容的变化,实际依旧是陈腐的老路。我们并不希望能通过“课程改革试点”来“救赎”那些可怜的孩子,毕竟孩子们承载的是我们或国家社会的期待和希望。可是这一“考”的结果,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依然“考定终身”。孩子心中压力不堪重负,家长心中忧戚苦不堪言。

对于学校来说,应试才是重点,至于素质教育,那是可有可无的,至于考试要求,也不过是走过场罢了。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方式,将会产生出怎样的结果,恐怕这才是“社会道德沦丧”、“社会价值失落”的根源吧!那么腐败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试问有几个

官员没有腐败?试问有几个百姓人家没有“贪心”?

这种教育下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学生很多,但我们缺人才;我们有一些人才,但却没有理想和责任心;我们有一部分得力干将,可是却不知道追求什么。那么,我们又要发展什么呢?

素质教育,只是忽悠世人的幌子,内骨子里依旧和20年前一样。中央一群老者,无论如何也是煞费苦心,只是一味地求得内外一片和暖的“和谐”气息,这能是改革吗?实际却是借改革的名,左右逢源地平衡权力矛盾和利益罢了。如此求得的短暂平和,却由此种下“道德沦丧”的祸根,那么“腐败”就是一种自然了!

现状之六:我们在教什么?

当年文革否定我们的传统文化之后,在后来的30年来,我们注重的是西方传进来的科技知识,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介绍或解读则是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对于思想文化的教育,如同中国人对于“性”的教育一样,缺乏或无知。

先前媒体娱乐界的引导,直接从西方文化娱乐的层面对学生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和震撼,对于热衷于“名利”的中国人来说,那个时期,很有些人都想成为“影视歌星”。而一度出现的各式“超男超女”更是方兴未艾,更多的已经颠覆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

于是一个猛然的警醒,才发现先前那些苦苦叫喊的余秋雨、贾平凹等是多么难得和可笑,而后又发现张爱玲居然那么有滋有味,发现易中天、于丹和钱文忠这样一批所谓的文化红人又是多么的可爱可亲。作为媒体转向这方面的报道,是值得高兴一下的,但这只不过是媒体的一种商业行为,“中国四大名著”可以被一群文化贩子翻来覆去反反复复地“拍戏”,能翻出传统的孔夫子、老子、庄子等,也不足为怪!

为怪的倒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中,这样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介绍或分析是多么的可怜!这也就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迷失的根本原因吧!因为当我们的孩子都能学会反思的时候,孩子们还会“听话”地去走那条早就铺好的所谓“仕途经济”之路么?

现状之七:校长推荐,抱薪救火。

“校长实名推荐制”,这是中国高考制度的新视点。其实稍微一分析就知道,这种推荐仍旧有一些前提,只是可以降一定的分数优惠,仍需要参加高考。如此的结果,对于那些“偏才”仍旧是痛苦的事情,而对于那些有优惠条件的学生,相反就可能成为校长腐败的目标。校长腐败,并非个例,在现实中,校长是十分富有的属于权贵阶层的。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对于偏才,毕竟是少数,因此这个“校长实名推荐制”仅仅是想打破“唯分数论”而采取

的“无用之举”,相反更是抱薪救火,成为中国教育问题欲盖弥彰的把柄。

现状之八:学生犯错,教师尴尬。

教育部下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本人以为这样的规定本身就是多余的。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解惑,更是教书育人,不然这个为人师表如何为?只是教知识,现在电子技术越来越发达,这样的教师是可以走人的。所谓“诲人不倦”,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鉴于现实社会风气的变化,一些教师或学生或都学坏了,因此生出许多问题来,学生欺负老师,老师欺辱学生,虽也常见,但还是少数的。相反,必要的思想情操教育和批评教育,这也是学生心理素质成长的必要过程。当然,作为教师,心理教育和思想和教育的素质能力也是必要的,否则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现状之九:教育是不公平的。

中国法律规定:公民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然而现实是不平等的。

我们的视角房源一些,进入偏远的山区,那里的孩子们除了教学环境很是简陋以外,教学设施更是稀少,而且山里的孩子们有的衣着依旧褴褛,有的一天依旧保持着吃早晚两

餐;再看看城市的近郊,那些农民工的孩子们借读的学校,那是昔年陈旧简陋的校舍,教师更换频繁,学校随时都可能关闭;最后回到城市里,学校被分成全国重点、地方重点和普通学校,还有职业中校,而好的学校里,按学习升学或入学成绩分成竞赛班、实验班、重点班和普通班,而学费就往往按此缴纳,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缴纳了昂贵的学费之后,享受的却是最低等级的劣质教育。再看看地域差别,生长在北京、天津的孩子,与地方小县城的孩子,命运自是差别巨大;而生长在沿海开放地区的孩子与生长在内地山野的孩子,哪里有可比性?这些不公平,随着社会经济差别的越来越大,将会表现更加明显。当教育与官帽、职称、工资等等联系在一起时,教育总是躲在冷漠陈腐的黑板后面,不见一丝血痕。

综上所述,中国的教育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表现如下:教育商业化、师生金钱化、外语强制化、学习寒窗化、道德沦丧化、学校行政化、高考应试化、文凭腐败化等等。而“应试教育”则为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操作平台。

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我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端显而易见。其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育目标狭隘化

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臵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二、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

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三、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教育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各级统考、会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教育研究变成了应考研究,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强

化技能训练,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四、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分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五、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

目前,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

六、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

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许多差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辍学,这些现象不但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同时也是一种人为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七、加重教师负担,加剧教师队伍的不合理竞争

传统的应试教育倾向于强化训练、题海战术。这必然导致教师的工作负担的加重,加之学校管理中急功近利倾向,有许多学校甚至把学生考分和升学率同教师工资、奖金挂钩,导致教师队伍中竞争加剧,加重教师的心理压力。

八、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

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服务于教学。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这种本末倒臵的状况,促使作弊风泛滥。不仅中学存在,高考考场上存在,小学也存在。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暗示做弊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合以上诸多应试教育的弊端与不合理之处,可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势在必行。

中国教育改革对策及方向

为实现邓小平临终倡导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中国现代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否则中国人将“自掘坟墓”最终葬送了我们的未来。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应全面看待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历史文化的根源和现实的社会基础因素;中国教育机构内部因素和教育系统外部政治环境因素;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问

题和现行制度政策的因素等。针对中国教育现状,在此提出如下条意见供大方之家研讨:

一是进行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传承中华文明之教育思想,吸纳西方教学经验,逐步确立新时代中国教育思想理念。读书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文化知识的教育是一方面,而思想道德却是重点。教育的的目的不是“升官发财”,而是服务社会,造福苍生。

二是对于教育机构进行深刻的改革,清正廉洁的教学机构方能教化出清正廉洁的学子。制定出科学合理并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教学体系,使传统的科举教育逐步过度到全民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而不是为了升学考试。提倡“有教无类”,因人而异,重智育,更重德育,同时加强体、美、劳的教育;对于教师,师风、师德应当成为首选,而教学灵活多变应成为现代教学的特色,并能走出课堂,进入社会生活,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

三是改革教育制度,整顿社会教学秩序。现代社会教学秩序十分混乱,公办与私立并存,而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却差别很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原则上应该不主张民办学校,即便是民办学校,也应纳入中国教育部门统一监督管理。而在另一方面,中国教育制度缺乏灵活性和教条,行政化的管理严重影响了教学思想的自由发展,同时也制约了中国教育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和变革发展。

四是重视传统文化思想,吸纳外部文化思想,展开学术争鸣和交流,从而在辩驳中找到适合或正确的思想或方法。西方对于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入侵不仅仅表现为枪炮和鸦片,再后来则表现为“大棒”和“美元”,而这些后面带给国人的却是糜烂堕落的生活方式,而当我们不小心误入陷阱时,西方人却抢走了我们的“黄金和白银”,当我们不情愿时,西方人送给我们的是血泪的屈辱。过去历史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将来也不会改变西方人这种本质属性——这是源自于西方人的思想文化内核所决定的。

五是逐步改革中国吏政制度,完全实现公务员制度。中国吏政是一个不可触摸的敏感问题,2000多年来的政治精髓也在于此,因此要改革,也是十分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前期引入“公务员制度”,虽然效果不好,但也是一种尝试。在权力面前,除非是权力者本身愿意改革,否则一切改革都是妄言。公务员制度无疑是较为民主的制度,只是在中国,我们依旧缺少这种制度存在的土壤和环境,现在的公招,大多都是安排“官三代”或“官四代”进入权力部门。而那些相对优秀的“平民”,则需要有某种被“赏识”或“推荐”或其它的关系,方可渐进入政。

总之,中国社会在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和众多的困难与不协调将相互交织,而这些问题的源头无外乎是思想文化和体制机构两个线头。在没有理好线头之

前的任何改革行为,都将是艰难的行为。当然,我们只要坚信改革,坚信发展,那么改革虽然难,即便不理线头,我们可以把矛盾逐渐暴露,这样渐进方式,也是可能成功的,尽管很难。

参考文献:

[1]新华网

[2]中国青年报

[3]张玉斌.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7.

[4]凯蒂周刊,2009.

[5]中国教育信息网

[6]中国教育网


相关文章

  •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刘淑云 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03期 我国教育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制高点",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为教育技术事业的可持续发 ...查看


  • 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笪鎏名慧黑 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汤志坚吴爱菊 [摘要]当前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低.知识面比较窄.动手能力不强.教学模式陈旧.课程设置不完善.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脱节.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 ...查看


  • 2016年老年教育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老年教育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发展趋 势预测报告(2016年) 报告编号:183015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 ...查看


  • 大学生创业环境报告
  • 1.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文献尚不是很多,但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已有一定的文献.目前已存在有如下一些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资料.如关于"论大学生成功创业"的调查报告."大学生创业定 ...查看


  • 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樊楠(陕西理工学院幼儿园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农村幼儿教育是我目幼儿教育的重点.难点. 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幼儿 ...查看


  • 浅谈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浅谈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逐步转变,大学生就业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一方面完成了从"包分配"到"自主择业"的转变从而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灵活性.建设创 ...查看


  • 目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写作提纲)
  • 一. 目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对国学概念认识不清 (二) 组织者随意性强 (三) 教师主动参与意识不足,茫然,甚至于拒绝 (四) 学生不喜欢国学内容,不认可 (五) 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风气 二. 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 ...查看


  • 浅谈出国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009年第5期 '.''r..c..n..l.t'.z..O...1..t.a..n..g..u''a..n..l.i.'. 教育教学研完 浅谈出国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江西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牧晓波1.2魏毅'陈文新2 ...查看


  • 代沟现象及其对策探讨_董素静
  • 第28卷 化学专辑2007年12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Dec. 2007 代沟现象及其对策探讨 董素 ...查看


  • 申论重点对策
  • 33.低碳经济 当前状况: 1)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环境却严重恶化,诸如沙化]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 发等这些环境问题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经济发展中资 源无度的开采,使得可利用的能源资源日益稀缺,而低碳经济是拯救能源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