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物理《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归纳

一、透镜及其实例

1: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2、基本概念:

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光心:通常情况下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 ”表示。

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 ”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 ”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3、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4、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5、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结构角度: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对光的作用角度: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成像的角度: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6、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作用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放大镜要靠近物体。

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火柴

2: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又叫“三心等高”,目的是为了烛焰所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越近焦点像越大。 4:能够画出物体处在不同区间所成像的光路图。(作业本画过) 注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三、眼睛与眼镜

1.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瞳孔相当于光圈;眼睑相当于快门。

2. 近视眼与矫正:原因是晶状体太厚, 折光能力太强, 或眼球前后方向上过长, 因此远处某点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到达视网膜时已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需戴凹透镜调节;

3. 远视眼与矫正:原因是晶状体太薄, 折光能力太弱, 或眼球前后方向上过短, 因此近处某点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在视网膜上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从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需戴凸透镜调节;

4. 正常眼睛近点是10cm ;远点是无限远;明视距离是25cm 。近视眼近点变短,远视眼变长。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2、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3、视角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4、望远镜的物镜比瞳孔大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5、天文望远镜还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北师大版物理《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归纳

一、透镜及其实例

1: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2、基本概念:

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光心:通常情况下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 ”表示。

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 ”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 ”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3、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4、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5、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结构角度: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对光的作用角度: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成像的角度: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6、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作用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放大镜要靠近物体。

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火柴

2: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又叫“三心等高”,目的是为了烛焰所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越近焦点像越大。 4:能够画出物体处在不同区间所成像的光路图。(作业本画过) 注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三、眼睛与眼镜

1.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瞳孔相当于光圈;眼睑相当于快门。

2. 近视眼与矫正:原因是晶状体太厚, 折光能力太强, 或眼球前后方向上过长, 因此远处某点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到达视网膜时已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需戴凹透镜调节;

3. 远视眼与矫正:原因是晶状体太薄, 折光能力太弱, 或眼球前后方向上过短, 因此近处某点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在视网膜上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从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需戴凸透镜调节;

4. 正常眼睛近点是10cm ;远点是无限远;明视距离是25cm 。近视眼近点变短,远视眼变长。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2、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3、视角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4、望远镜的物镜比瞳孔大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5、天文望远镜还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相关文章

  • 九年级化学下册仁爱版教案2
  • 专题7 初识酸碱盐 [课 题]单元1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2.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 验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和方法---知道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与pH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 ...查看


  • 探究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教案)
  • 探究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和体验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能 ...查看


  • [化学实验室之旅]教案 (2)
  • 化学实验室之旅 教案 教学课题:1.2化学实验室之旅 教材分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本节课从内容上看,本课题共由两部分组成:认识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基 本操作.在知识展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 ...查看


  • 如何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
  • 如何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 如何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结合以往多年指导学生高考化学复习的经验,我们提供以下六大招数,供考生参考. 招数1:用类比法辨析化学名词 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非常重视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少高考题就是对 ...查看


  • 常见的酸说课稿
  • <常见的酸>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常见的酸>,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查看


  • 人教版初.高中化学目录
  • 人教版初三化学目录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 ...查看


  •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光学的开始,是学习反射和折射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设计理念] 以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 ...查看


  • 初中化学归纳总结方法
  • 化学知识归纳(包括4类知识) 一.基础知识与概念[包括化学的定义.定律.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还原.化合价等] 这类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归纳: 1 . 系统性.根据某些概念.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 用串联法加以归纳. 例 ...查看


  • 2010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化学)
  • 一 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全面衡量,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因此,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