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等地取消农业户口 城乡二元结构能打破?

央广网北京9月21日消息(记者王丰 刘天思)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浮出水面,对于北京户改,意见首次提出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之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

其实北京并非最早提出取消农业户口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在内已经有30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各地普遍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之分。

那么问题也来了,一些农民朋友就担心,统一为居民户口后,是否意味着农民要放弃宅基地和责任田呢?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到期了之后,还能继续租给我么?变成“居民”之后,就能享受市民待遇了么?

这一系列问题,是否有明确的答案?这次户改是否真的对农民有利?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我国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等。城市户口居民享有的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都远远高于农村户口居民。此次北京市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要求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之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这份意见只是一个开始,最终目标是打破城乡二元分隔的体制:

李国祥:它最深远的意义,就是打破了城乡二元分隔的体制,朝着城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更为重要的就是,我们政府将来在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时候,能让农民更平等的、公正的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主要的是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等,可以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也能够提高社会地位。这种户籍制度改革是一种大的、必然的趋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不仅是北京,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30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其中大部分都提出了取消农业户口。

比如,上海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湖南提出,公安机关户口登记不再标注户口性质,不再依据户口性质统计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贵州提出,从2015年6月1号起,在“户别”栏不再登记农业或非农业,统一登记为家庭户或集体户,且公安机关不再出具农业或非农业户籍证明。

然而目前农民对于“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态度却并不一致。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镇苏家峪村村民王小凯就有一些担心:

王小凯:划分完了,农业户口还能有地吗?城里的户口大部分都有一个固定的工作,但是农村这些农民不具备这些条件,在农村没有那么多就业机会,如果和居民户口享受的条件是一样的,但是原有的那些条件能保留的话肯定最好,要不农民是不同意的。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红庙儿乡总坟村村民朱献朝则认为,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是一件好事:

朱献朝:我感觉这是一件好事,这是一个进步,因为这个农民户口在城市里或者某个地方都受到歧视,我觉得都改成居民户口以后,就少了歧视,我觉得这是好事。我们农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别管是居民户口还是农民户口,这个土地永远是农民的,永远归集体,这个政策希望不要变,所有权是村集体的,农民种土地的权益必须得保障。

王金海是北京市房山区的市民,现在,他和爱人在张坊镇张坊村南医务室工作,王金海说,农业户口参保的新农合一般只保大病,住院才可以报销,但居民和职工的医疗保险,不但住院可以报销,门诊看病也可以报销,退休后还有各项医疗费报销待遇。对于取消农业和非农户口,他表示欢迎,但希望能缩小城乡之间的福利差距:

王金海:现在农村的医疗报销与城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希望这个改了以后,能够让农民不管是医疗、住房、养老都见到实惠,跟城里人相比,城市户口有养老金,我们农业户口怎么办呢?养老金很少,这个将来能不能接轨,能不能提高,既然改了,没有农村和非农户口的区别了,就要把这个政策提高上去,让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好、待遇也好,要差距拉小,或者同等。

为什么要打破户籍上的城乡区分?就在于附着在户籍性质上的社会公共服务存在差别。除了刚才在村医务室工作的王金海说的医疗上的差别之外,还包括养老金,非农业户口就要比农业户口多很多,并且沿袭多年,已经很成熟和完善,但农村养老金建立不满10年。还有医疗保险,差别也比较大。

城乡一元制是好事,是目标,但是咱们农民朋友所担心的也是大问题,那就是改成居民户口了,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还有没有?我的宅基地还分不分?

农业户口的权益,主要是宅基地和责任田,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通过拆迁,可获得更多收益。非农业户口的权益主要是依附在户籍上的一些社会福利,包括教育、医疗、就业、保险、住房等方面。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农民最关心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土地能否保留;二是,社会福利能否跟上。

那么,取消农业户口是否意味着农民要放弃宅基地和责任田?这对广大农村居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居民制度不是剥夺农民的财产,而是给予农民平等的身份,平等的待遇。

竹立家:户籍制度改革的终点是在全国统一施行居民制度,农村人和城市人的身份统一变为居民,它的好处在于第一可以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过去我们的公共服务不太均等,教育、医疗等等在农村和城市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以后可以说是取消了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差别,大家都可以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二是为以后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三是公共财政提供的福利,农村居民也好、城市居民也好,都可以享受。第四也是最大的好处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劳动力自由迁徙政策方面的障碍消除了,对个人生活的改善大有好处。

也就是说,户籍上全国一盘棋,大家都是一样的,将来想在城市里找份工作,或者在农村以农为生,都可以自由选择,减少了来自户籍政策方面的阻碍。与此同时,想留在土地上继续务农的居民,现有的各项权益也都会得到保证,不会损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

李国祥:这个我们的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了这个制度之后,仍然还会存在农村居民,但是他的户籍,他不是农业户口,他仍然是农村居民,按照现在的改革设想,目前阶段,农民进不进城、什么户籍,他在里面所有的权益,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啊,集体资产的收益啊,都是保留不动的。

我国在2013年提出土地确权、2014年提出取消农业户口,土地确权在先。这说明国家不会让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先为农民的土地、宅基地以及集体产权进行确权,明确了农民都拥有什么,然后再改变户籍制度,这就等于是给农民吃了颗定心丸。

李国祥同时表示,未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如果要动农民的土地权益,也要遵循自愿和有偿退出的原则:

李国祥:如果要动我们农民的权益,必须要实行有偿退出,土地有偿退出目前正在试点,各个地方做法不一样,所谓有偿退出就是引入市场机制,按照自愿合法,通过协商,更重要的是给农民提供同我们城市职工一样水平的社会保障,让农民放心的退出,将来以后农民老了,没工作了,不至于说农村没有土地,很难生存。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未来,土地制度的改革也要推进,农村的房地产交易也将逐步推开,进入市场,城里人也可以去农场买房置地。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能从中获益。

竹立家:以后的主要方向就是宅基地以后可能也会纳入我们市场交易的范围。随着居民制度的推进,也为以后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打下了基础,也为以后农民自由的流动打下了基础。比如说宅基地以后的发展方向,以后不光是城市里面的房屋可以买卖,将来农民自有的宅基地随着居住地的变动可能成为市场交易的一部分,所以不会说农民的宅基地就消失了。

央广网北京9月21日消息(记者王丰 刘天思)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浮出水面,对于北京户改,意见首次提出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之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

其实北京并非最早提出取消农业户口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在内已经有30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各地普遍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之分。

那么问题也来了,一些农民朋友就担心,统一为居民户口后,是否意味着农民要放弃宅基地和责任田呢?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到期了之后,还能继续租给我么?变成“居民”之后,就能享受市民待遇了么?

这一系列问题,是否有明确的答案?这次户改是否真的对农民有利?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我国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等。城市户口居民享有的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都远远高于农村户口居民。此次北京市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要求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之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这份意见只是一个开始,最终目标是打破城乡二元分隔的体制:

李国祥:它最深远的意义,就是打破了城乡二元分隔的体制,朝着城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更为重要的就是,我们政府将来在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时候,能让农民更平等的、公正的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主要的是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等,可以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也能够提高社会地位。这种户籍制度改革是一种大的、必然的趋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不仅是北京,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30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其中大部分都提出了取消农业户口。

比如,上海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湖南提出,公安机关户口登记不再标注户口性质,不再依据户口性质统计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贵州提出,从2015年6月1号起,在“户别”栏不再登记农业或非农业,统一登记为家庭户或集体户,且公安机关不再出具农业或非农业户籍证明。

然而目前农民对于“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态度却并不一致。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镇苏家峪村村民王小凯就有一些担心:

王小凯:划分完了,农业户口还能有地吗?城里的户口大部分都有一个固定的工作,但是农村这些农民不具备这些条件,在农村没有那么多就业机会,如果和居民户口享受的条件是一样的,但是原有的那些条件能保留的话肯定最好,要不农民是不同意的。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红庙儿乡总坟村村民朱献朝则认为,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是一件好事:

朱献朝:我感觉这是一件好事,这是一个进步,因为这个农民户口在城市里或者某个地方都受到歧视,我觉得都改成居民户口以后,就少了歧视,我觉得这是好事。我们农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别管是居民户口还是农民户口,这个土地永远是农民的,永远归集体,这个政策希望不要变,所有权是村集体的,农民种土地的权益必须得保障。

王金海是北京市房山区的市民,现在,他和爱人在张坊镇张坊村南医务室工作,王金海说,农业户口参保的新农合一般只保大病,住院才可以报销,但居民和职工的医疗保险,不但住院可以报销,门诊看病也可以报销,退休后还有各项医疗费报销待遇。对于取消农业和非农户口,他表示欢迎,但希望能缩小城乡之间的福利差距:

王金海:现在农村的医疗报销与城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希望这个改了以后,能够让农民不管是医疗、住房、养老都见到实惠,跟城里人相比,城市户口有养老金,我们农业户口怎么办呢?养老金很少,这个将来能不能接轨,能不能提高,既然改了,没有农村和非农户口的区别了,就要把这个政策提高上去,让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好、待遇也好,要差距拉小,或者同等。

为什么要打破户籍上的城乡区分?就在于附着在户籍性质上的社会公共服务存在差别。除了刚才在村医务室工作的王金海说的医疗上的差别之外,还包括养老金,非农业户口就要比农业户口多很多,并且沿袭多年,已经很成熟和完善,但农村养老金建立不满10年。还有医疗保险,差别也比较大。

城乡一元制是好事,是目标,但是咱们农民朋友所担心的也是大问题,那就是改成居民户口了,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还有没有?我的宅基地还分不分?

农业户口的权益,主要是宅基地和责任田,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通过拆迁,可获得更多收益。非农业户口的权益主要是依附在户籍上的一些社会福利,包括教育、医疗、就业、保险、住房等方面。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农民最关心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土地能否保留;二是,社会福利能否跟上。

那么,取消农业户口是否意味着农民要放弃宅基地和责任田?这对广大农村居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居民制度不是剥夺农民的财产,而是给予农民平等的身份,平等的待遇。

竹立家:户籍制度改革的终点是在全国统一施行居民制度,农村人和城市人的身份统一变为居民,它的好处在于第一可以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过去我们的公共服务不太均等,教育、医疗等等在农村和城市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以后可以说是取消了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差别,大家都可以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二是为以后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三是公共财政提供的福利,农村居民也好、城市居民也好,都可以享受。第四也是最大的好处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劳动力自由迁徙政策方面的障碍消除了,对个人生活的改善大有好处。

也就是说,户籍上全国一盘棋,大家都是一样的,将来想在城市里找份工作,或者在农村以农为生,都可以自由选择,减少了来自户籍政策方面的阻碍。与此同时,想留在土地上继续务农的居民,现有的各项权益也都会得到保证,不会损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

李国祥:这个我们的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了这个制度之后,仍然还会存在农村居民,但是他的户籍,他不是农业户口,他仍然是农村居民,按照现在的改革设想,目前阶段,农民进不进城、什么户籍,他在里面所有的权益,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啊,集体资产的收益啊,都是保留不动的。

我国在2013年提出土地确权、2014年提出取消农业户口,土地确权在先。这说明国家不会让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先为农民的土地、宅基地以及集体产权进行确权,明确了农民都拥有什么,然后再改变户籍制度,这就等于是给农民吃了颗定心丸。

李国祥同时表示,未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如果要动农民的土地权益,也要遵循自愿和有偿退出的原则:

李国祥:如果要动我们农民的权益,必须要实行有偿退出,土地有偿退出目前正在试点,各个地方做法不一样,所谓有偿退出就是引入市场机制,按照自愿合法,通过协商,更重要的是给农民提供同我们城市职工一样水平的社会保障,让农民放心的退出,将来以后农民老了,没工作了,不至于说农村没有土地,很难生存。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未来,土地制度的改革也要推进,农村的房地产交易也将逐步推开,进入市场,城里人也可以去农场买房置地。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能从中获益。

竹立家:以后的主要方向就是宅基地以后可能也会纳入我们市场交易的范围。随着居民制度的推进,也为以后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打下了基础,也为以后农民自由的流动打下了基础。比如说宅基地以后的发展方向,以后不光是城市里面的房屋可以买卖,将来农民自有的宅基地随着居住地的变动可能成为市场交易的一部分,所以不会说农民的宅基地就消失了。


相关文章

  • 两位博士的对话关于当前户籍制改革的思考
  • 作者:徐苏林左鹏 <北京观察> 2001年03期 "城里人"."乡下人",户籍制曾像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把中国人分隔在物质文化悬殊的两个"世界".不同"世界& ...查看


  • 行政管理本科电大论文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我国当前户籍制度改革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专 业 年 级 学 校 目录 内容摘要···························· ...查看


  • 河南省推进城镇化社会保障制度材料
  • 河南省科学推进城镇化的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目的(意义)(为什么这样写,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现状(别人对于该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课题研究现状): 创新(这篇文章的创新在哪儿,弥补了哪些缺陷):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主题思 ...查看


  • 关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分析
  • 关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分析 摘要: 我过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出现,城乡二元结构的构成因素有: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和城乡两部分居民被分成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城乡二元结构有很多危害,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查看


  • 公共基础知识之社会经济结构
  • 1.我国"二元社会"的状态 在当代中国,在城乡分治的行政建制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其核心是强制性分类的居民身份制度. 市民身份(非农业户口)和农民身份(农业户口)这种城乡隔离二元结构下的户籍制度,已不可避免 ...查看


  • 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与未来
  • 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与未来 马宝成 (国家行政学院 北京,100089) [摘 要] 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民收入持续低迷:粮食生产持续下滑:农民负担久减不轻: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社会秩序状况堪忧,民众与基层国家权力的关系日益紧张 ...查看


  •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
  • 打通"二元" 户口不再分城农(中国深改观察·系列报道⑧) 本报记者 彭训文 孙 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7月31日   第 01 版) 中国政府网制作 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 ...查看


  • 户籍改革需谨慎而行
  • 两会期间,有部分代表委员呼吁政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带来的弊端.在3月29日,中国公安部召开了全国治安管理工作会议,会议议题之一是讨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这意味着近年来广受关注的取消农业.非农业的二 ...查看


  •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生力量.他们子女的 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社 会 公平与法治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