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葡萄]在几个主要人物

核心提示:摘要:斯坦贝克小说《愤怒的葡萄》在几个主要人物身上,体现了一种对人生的生存欲望,人类的相互依存、互助,生命的生生不息、坚忍不拔以及人类善良、仁爱精神的人性内涵,彰显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从而人性在此得到了升华.关键词:《愤怒的葡萄》人性人道主义中图分类号:1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摘要:斯坦贝克小说《愤怒的葡萄》在几个主要人物身上,体现了一种对人生的生存欲

望,人类的相互依存、互助,生命的生生不息、坚忍不拔以及人类善良、仁爱精神的人性内

涵,彰显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从而人性在此得到了升华.

关键词:《愤怒的葡萄》人性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1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80(2008)01-0081一(03)

1939年,约翰·斯坦贝克(J0hn Steinbeck)

发表了《愤怒的葡萄》,这是一部完全以美国二十

世纪三十年代为背景的经济大萧条下的纪实小说

巨作,是一部反映扰动人民的悲惨境况,鞭挞美国

社会和经济弊端的左翼文学作品.小说真实地反

映了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社会:许多农民

在大企业的逼迫下背井离乡,历经长途跋涉,希

望能找到他们的"希望之乡"——加利福尼亚,

却艰辛万苦,屡遭挫折.小说以乔德一家为代表,

记叙了他们一家十二口从俄克拉荷马州向加利福

尼亚州逃荒的艰难经历.

在几个主要的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对

人生的生存欲望,人类的相互依存、互助,生命的

生生不息、坚忍不拔以及人类善良、仁爱精神的

人性内涵.在斯坦贝克看来,这些人性内涵具有

深层的价值,更为永恒.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深

入,主要人物的思想行为在不断变化着,人道主义

思想的光辉不断闪现,人性也不断地得到了升华.

凯绥在小说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并不

是乔德一家的成员,原先是个牧师,和耶稣·基

督的姓名缩写(J·C)完全一样,像基督带领十

--t'-J徒为拯救人们摆脱苦难长途跋涉那样,凯绥

与乔德一家十二位成员一道西行去加利福尼亚州

追寻幸福的生活.但在小说刚开始时,他已经背

叛了基督教上帝,放弃了教职,来到了像乔德一家

那样的广大穷人当中,时不时说出一些人生的道

理,给人以启迪.他来到荒野,试图去寻找解决他

自我问题的方案.他曾像基督那样在荒野中进行

精神上的求索:"山在那儿,我也在那儿,于是我

们再也不分开了,我们是一个整体,这是神圣

的."-1 他说:".我考虑了圣灵和耶稣的道理..

也许所有人有一个大灵魂,那是大家所共有的."

"我自己的灵魂不过是一个大灵魂的一小部分,荒

野不好,因为我那一部分灵魂要不跟其余的在一

起,变成一个整体,那就没有好处."-2 在他看来,

真正神圣的生活不是那些即便有一百万亩土地也

不满足,也感到内心空虚的自私的为富不仁者的

生活,而是那些以大地为根基,彼此依存,彼此信

赖的普通农民平凡而又清贫的生活.-3 他感到和所

有人有一种亲情,因为所有人都来自同一源泉,然

后有回归这一源泉,他是人群中的一个,他的灵魂

是超灵中的一部分.在这里,凯绥的思想得到了

一次转变,这与爱默生提出的"超验主义"不谋

而合.他于是迈出了自我的局限,潜意识里有了

统一和团结的力量的萌芽.

后来在与乔德一家西行的路途中,凯绥像基

督那样为人民而牺牲个人生命的高尚行为又表现

收稿日期:2007—06—27

作者简介:黄安平(1979一),男,江西吉安人,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职研究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82· 九江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

了他献身于"整体"——人民及其赖以生存的土

地一的责任感.他代汤姆受过,被捕入狱后,他过

去的思想又在现实面前取得了进步,他的这种自

我牺牲既是为了来报答乔德一家的恩,又是转向

来为人民一这个"整体"来服务,献身.在监狱

里,他看到了工人们为了大家的权利而团结一致、

组织起来的坚强的力量,懂得了穷人们为什么挺

而走险,懂得穷人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意义.正如

凯绥自己说道:"我本来像耶稣一样,到荒野里去

寻求真理,有时候几乎也体会到了一些道理,可是

进了监狱,才真正懂得了真理." 出狱后他已经升

华的思想又进一步化为实践,穷人们应该相互帮

助,并团结起来,接着他又成了罢工斗争为工人们

争取增加工资的组织者,向农业工人揭露了资本

家分化、瓦解工人的阴谋.他后来虽死于警察的

木棍之下,但他的言行却已经唤醒了广大尚未觉

悟的人们.他虽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而身先死,

毕竟已经有了继任者乔德,乔德以凯绥为行动的

榜样,重复着凯绥的路途和话语.

乔德一家是淳朴的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真

诚的,他们种地是为了生活,不是营利,扰动和生

存的内在联系形成了维护他们生命基础的态度,

自尊心理,本能的宽宏大量和同情之心.通过乔

德一家的经历我们在看到农民工人们的苦难历程

的同时,还体会到了他们那一番摆脱无知和孤立

状态走向意识觉醒的心路历程.乔德一家在俄克

拉荷马州由于连年的干旱以及大公司的压迫,丧

失了土地,无以为生,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

并且失去了祖先留下来的土地,感到非常痛苦,但

他们同时也相信人们关于西部的神话和加州广告

中的宣传,他们幻想在那里能凭自己的双手建立

新的家园,于是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西行的艰难旅

程,他们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对生活、生命的渴

望非常强烈.一路上经受了种种艰辛和磨难,老

爷车的故障,爷爷奶奶的相继去世,诺亚和康尼的

离家,凯绥的被捕,更有当地人的欺压,但一家最

后终算是到了加利福尼亚,住进了移民收容所.

到了加州后,他们一家不仅没有得到他们所期望

的"奶油和蜜",反而陷入了更加残酷绝望的困

境:农场主利用劳力过剩之机拼命压低工资,他们

都无路可就业,最后就只剩下7人,被围困在凶猛

的洪水中.虽然这给乔德一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但对生命的渴望以及生存的压力促使他们身上赋

有了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而在这一旅程

中个个孤立自我间的冲突慢慢地被解决了,相互

之间慢慢地相互帮助,相互依存起来,走向群体,

共同寻求拯救人类大家庭的方法.这在乔德一家

和威尔逊家之间的相互爱护和帮助中得到了凸显:

威尔逊家接纳病危的爷爷,威尔逊夫人帮助奥尔

的母亲做饭,奥尔主动帮威尔逊家修理那辆抛锚

的汽车.乔德和威尔逊两家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

仍然能够互助友爱,彼此依存,充分地说明了生活

在最下层的美国人民淳朴的人格.人性在此,在

最困难的时候,也得到了体现和实践的检验.

乔德性格耿直,敢作敢为,但脾气急躁,在小

说的一开始,他也只是个不计后果的流浪汉,因口

角杀人而被判入狱.在胡佛村发生的警察和难民

的冲突中,凯绥为了保护汤姆挺身受过这件事深

深地感动了汤姆,此后他又在青草镇移民收容所

里体会到穷人相互体贴、相互帮助的温暖.在胡

伯农场,他与组织罢工的凯绥又意外相遇,凯绥的

遇害令他愤怒,他杀死了凶手,为了躲避追捕,他

只身躲进了山洞.他决定离开家庭"照凯绥那么

干",到千百万像他们那样受苦受难的人们当中

去.他认为:"现在我明白了,一个人离开了大伙

儿是不中用的."他告诉他母亲他要离开家庭去帮

助整个人类:"凡是有饥饿的人为了吃饭而斗争的

地方,都有我在场." 他的思想从此就发生了巨大

的转变,从一个只关心自己、"小我" 的个人蜕变

成了为整个人类考虑的更高尚的形象.他明白了

一个人不能单独生活,应该与其他人团结起来的

深刻道理.而发生在乔德身上的这种转变正是来

自凯绥对他的影响,乔德接过了凯绥思想的接力

棒.

与此同时,在《愤怒的葡萄》中,还有两个

人物形象值得我们的关注:乔德妈妈以及罗撒香,

这两个妇女形象的象征性描写在该小说中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她们身上体现了人类善良、

仁爱和生命之源永恒、生生不息的深层次人性内

涵.

乔德妈妈在斯坦贝克的笔下,既是一个慈爱

与怜悯的化身,又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

形象.但在她身上更有种面对困难和压力之下坚

强的力量和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的勇气.可以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黄安平段利勤:人性的升华 ·83·

是她一个人在困境之下来维持整个家庭的运转.

穿越沙漠时,她整晚躺在死去的奶奶身边,直至她

肯定全家人完全越过沙漠为止.威尔逊家车坏时,

她一反过去温柔的态度又强烈反对甚至斥责父亲,

并坚持要求全家人呆在一起."她那双茶褐色的眼

睛似乎是经历了一种悲剧,克服痛苦和磨难,一步

一步到达了一种高度的冷静和超人的理解世界."

除了坚强的一面,母亲那慈爱和善良,充满同情和

豁达的性格魅力感染了每一个人.遇上无足轻重

的事情,她都大笑一场,她让凯绥随他们一家西

行,言语是那么自然、亲切;当汤姆杀死凶手逃回

农场向母亲忏悔时,母亲毫不犹豫地赦免了他,并

肯定、理解他的正义行为.在这里,女性那柔中

带刚的一面跃然纸上:生命像潺潺不断的流水,

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并且具有冲破一切阻碍的耐

力和渗透力.这也是作者所要肯定和称赞的人性

中最基本、内在的东西.

在凯绥的影响下,乔德妈妈以及罗撒香,终于

认识到最重要的不是单家独户的幸存,而是要对

那比孤立自我大得多的"整体" 承担责任.罗撒

香曾经是个活泼又健康的姑娘,在艰难的境况下

怀孕和临产,而她丈夫康尼又不辞而别,这让她怨

· 简讯·

声载道.但在小说的结尾处,作者向我们展现了

母性的伟大:大雨中,在一个被雨水浸透的破仓棚

里,罗撒香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给一个饿得奄奄

一息的中年男子喂奶.要知道她曾产下的是个

"死婴",在经历了苦难和磨练后,在生死关头,在

她内心中却唤醒了人性应有的善良本性,她的这

种思维的变迁超越了她自我,得到了升华.我们

在这里看到了伟大母性——生存、生命的象征,

看到了人道主义的深层内涵,而这也正丰富、升

华了《愤怒的葡萄》所要表达的主题和价值.

参考文献:

[1]John Steinbeek.The Grapes of Wrath,Sec—

ond New Bantam edition f M].New York,

[2]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z].胡仲持译.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559.

[3]张介明.讴歌生命——破解.愤怒的葡萄

的深层意蕴[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核心提示:摘要:斯坦贝克小说《愤怒的葡萄》在几个主要人物身上,体现了一种对人生的生存欲望,人类的相互依存、互助,生命的生生不息、坚忍不拔以及人类善良、仁爱精神的人性内涵,彰显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从而人性在此得到了升华.关键词:《愤怒的葡萄》人性人道主义中图分类号:1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摘要:斯坦贝克小说《愤怒的葡萄》在几个主要人物身上,体现了一种对人生的生存欲

望,人类的相互依存、互助,生命的生生不息、坚忍不拔以及人类善良、仁爱精神的人性内

涵,彰显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从而人性在此得到了升华.

关键词:《愤怒的葡萄》人性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1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80(2008)01-0081一(03)

1939年,约翰·斯坦贝克(J0hn Steinbeck)

发表了《愤怒的葡萄》,这是一部完全以美国二十

世纪三十年代为背景的经济大萧条下的纪实小说

巨作,是一部反映扰动人民的悲惨境况,鞭挞美国

社会和经济弊端的左翼文学作品.小说真实地反

映了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社会:许多农民

在大企业的逼迫下背井离乡,历经长途跋涉,希

望能找到他们的"希望之乡"——加利福尼亚,

却艰辛万苦,屡遭挫折.小说以乔德一家为代表,

记叙了他们一家十二口从俄克拉荷马州向加利福

尼亚州逃荒的艰难经历.

在几个主要的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对

人生的生存欲望,人类的相互依存、互助,生命的

生生不息、坚忍不拔以及人类善良、仁爱精神的

人性内涵.在斯坦贝克看来,这些人性内涵具有

深层的价值,更为永恒.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深

入,主要人物的思想行为在不断变化着,人道主义

思想的光辉不断闪现,人性也不断地得到了升华.

凯绥在小说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并不

是乔德一家的成员,原先是个牧师,和耶稣·基

督的姓名缩写(J·C)完全一样,像基督带领十

--t'-J徒为拯救人们摆脱苦难长途跋涉那样,凯绥

与乔德一家十二位成员一道西行去加利福尼亚州

追寻幸福的生活.但在小说刚开始时,他已经背

叛了基督教上帝,放弃了教职,来到了像乔德一家

那样的广大穷人当中,时不时说出一些人生的道

理,给人以启迪.他来到荒野,试图去寻找解决他

自我问题的方案.他曾像基督那样在荒野中进行

精神上的求索:"山在那儿,我也在那儿,于是我

们再也不分开了,我们是一个整体,这是神圣

的."-1 他说:".我考虑了圣灵和耶稣的道理..

也许所有人有一个大灵魂,那是大家所共有的."

"我自己的灵魂不过是一个大灵魂的一小部分,荒

野不好,因为我那一部分灵魂要不跟其余的在一

起,变成一个整体,那就没有好处."-2 在他看来,

真正神圣的生活不是那些即便有一百万亩土地也

不满足,也感到内心空虚的自私的为富不仁者的

生活,而是那些以大地为根基,彼此依存,彼此信

赖的普通农民平凡而又清贫的生活.-3 他感到和所

有人有一种亲情,因为所有人都来自同一源泉,然

后有回归这一源泉,他是人群中的一个,他的灵魂

是超灵中的一部分.在这里,凯绥的思想得到了

一次转变,这与爱默生提出的"超验主义"不谋

而合.他于是迈出了自我的局限,潜意识里有了

统一和团结的力量的萌芽.

后来在与乔德一家西行的路途中,凯绥像基

督那样为人民而牺牲个人生命的高尚行为又表现

收稿日期:2007—06—27

作者简介:黄安平(1979一),男,江西吉安人,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职研究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82· 九江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

了他献身于"整体"——人民及其赖以生存的土

地一的责任感.他代汤姆受过,被捕入狱后,他过

去的思想又在现实面前取得了进步,他的这种自

我牺牲既是为了来报答乔德一家的恩,又是转向

来为人民一这个"整体"来服务,献身.在监狱

里,他看到了工人们为了大家的权利而团结一致、

组织起来的坚强的力量,懂得了穷人们为什么挺

而走险,懂得穷人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意义.正如

凯绥自己说道:"我本来像耶稣一样,到荒野里去

寻求真理,有时候几乎也体会到了一些道理,可是

进了监狱,才真正懂得了真理." 出狱后他已经升

华的思想又进一步化为实践,穷人们应该相互帮

助,并团结起来,接着他又成了罢工斗争为工人们

争取增加工资的组织者,向农业工人揭露了资本

家分化、瓦解工人的阴谋.他后来虽死于警察的

木棍之下,但他的言行却已经唤醒了广大尚未觉

悟的人们.他虽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而身先死,

毕竟已经有了继任者乔德,乔德以凯绥为行动的

榜样,重复着凯绥的路途和话语.

乔德一家是淳朴的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真

诚的,他们种地是为了生活,不是营利,扰动和生

存的内在联系形成了维护他们生命基础的态度,

自尊心理,本能的宽宏大量和同情之心.通过乔

德一家的经历我们在看到农民工人们的苦难历程

的同时,还体会到了他们那一番摆脱无知和孤立

状态走向意识觉醒的心路历程.乔德一家在俄克

拉荷马州由于连年的干旱以及大公司的压迫,丧

失了土地,无以为生,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

并且失去了祖先留下来的土地,感到非常痛苦,但

他们同时也相信人们关于西部的神话和加州广告

中的宣传,他们幻想在那里能凭自己的双手建立

新的家园,于是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西行的艰难旅

程,他们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对生活、生命的渴

望非常强烈.一路上经受了种种艰辛和磨难,老

爷车的故障,爷爷奶奶的相继去世,诺亚和康尼的

离家,凯绥的被捕,更有当地人的欺压,但一家最

后终算是到了加利福尼亚,住进了移民收容所.

到了加州后,他们一家不仅没有得到他们所期望

的"奶油和蜜",反而陷入了更加残酷绝望的困

境:农场主利用劳力过剩之机拼命压低工资,他们

都无路可就业,最后就只剩下7人,被围困在凶猛

的洪水中.虽然这给乔德一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但对生命的渴望以及生存的压力促使他们身上赋

有了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而在这一旅程

中个个孤立自我间的冲突慢慢地被解决了,相互

之间慢慢地相互帮助,相互依存起来,走向群体,

共同寻求拯救人类大家庭的方法.这在乔德一家

和威尔逊家之间的相互爱护和帮助中得到了凸显:

威尔逊家接纳病危的爷爷,威尔逊夫人帮助奥尔

的母亲做饭,奥尔主动帮威尔逊家修理那辆抛锚

的汽车.乔德和威尔逊两家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

仍然能够互助友爱,彼此依存,充分地说明了生活

在最下层的美国人民淳朴的人格.人性在此,在

最困难的时候,也得到了体现和实践的检验.

乔德性格耿直,敢作敢为,但脾气急躁,在小

说的一开始,他也只是个不计后果的流浪汉,因口

角杀人而被判入狱.在胡佛村发生的警察和难民

的冲突中,凯绥为了保护汤姆挺身受过这件事深

深地感动了汤姆,此后他又在青草镇移民收容所

里体会到穷人相互体贴、相互帮助的温暖.在胡

伯农场,他与组织罢工的凯绥又意外相遇,凯绥的

遇害令他愤怒,他杀死了凶手,为了躲避追捕,他

只身躲进了山洞.他决定离开家庭"照凯绥那么

干",到千百万像他们那样受苦受难的人们当中

去.他认为:"现在我明白了,一个人离开了大伙

儿是不中用的."他告诉他母亲他要离开家庭去帮

助整个人类:"凡是有饥饿的人为了吃饭而斗争的

地方,都有我在场." 他的思想从此就发生了巨大

的转变,从一个只关心自己、"小我" 的个人蜕变

成了为整个人类考虑的更高尚的形象.他明白了

一个人不能单独生活,应该与其他人团结起来的

深刻道理.而发生在乔德身上的这种转变正是来

自凯绥对他的影响,乔德接过了凯绥思想的接力

棒.

与此同时,在《愤怒的葡萄》中,还有两个

人物形象值得我们的关注:乔德妈妈以及罗撒香,

这两个妇女形象的象征性描写在该小说中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她们身上体现了人类善良、

仁爱和生命之源永恒、生生不息的深层次人性内

涵.

乔德妈妈在斯坦贝克的笔下,既是一个慈爱

与怜悯的化身,又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

形象.但在她身上更有种面对困难和压力之下坚

强的力量和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的勇气.可以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黄安平段利勤:人性的升华 ·83·

是她一个人在困境之下来维持整个家庭的运转.

穿越沙漠时,她整晚躺在死去的奶奶身边,直至她

肯定全家人完全越过沙漠为止.威尔逊家车坏时,

她一反过去温柔的态度又强烈反对甚至斥责父亲,

并坚持要求全家人呆在一起."她那双茶褐色的眼

睛似乎是经历了一种悲剧,克服痛苦和磨难,一步

一步到达了一种高度的冷静和超人的理解世界."

除了坚强的一面,母亲那慈爱和善良,充满同情和

豁达的性格魅力感染了每一个人.遇上无足轻重

的事情,她都大笑一场,她让凯绥随他们一家西

行,言语是那么自然、亲切;当汤姆杀死凶手逃回

农场向母亲忏悔时,母亲毫不犹豫地赦免了他,并

肯定、理解他的正义行为.在这里,女性那柔中

带刚的一面跃然纸上:生命像潺潺不断的流水,

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并且具有冲破一切阻碍的耐

力和渗透力.这也是作者所要肯定和称赞的人性

中最基本、内在的东西.

在凯绥的影响下,乔德妈妈以及罗撒香,终于

认识到最重要的不是单家独户的幸存,而是要对

那比孤立自我大得多的"整体" 承担责任.罗撒

香曾经是个活泼又健康的姑娘,在艰难的境况下

怀孕和临产,而她丈夫康尼又不辞而别,这让她怨

· 简讯·

声载道.但在小说的结尾处,作者向我们展现了

母性的伟大:大雨中,在一个被雨水浸透的破仓棚

里,罗撒香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给一个饿得奄奄

一息的中年男子喂奶.要知道她曾产下的是个

"死婴",在经历了苦难和磨练后,在生死关头,在

她内心中却唤醒了人性应有的善良本性,她的这

种思维的变迁超越了她自我,得到了升华.我们

在这里看到了伟大母性——生存、生命的象征,

看到了人道主义的深层内涵,而这也正丰富、升

华了《愤怒的葡萄》所要表达的主题和价值.

参考文献:

[1]John Steinbeek.The Grapes of Wrath,Sec—

ond New Bantam edition f M].New York,

[2]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z].胡仲持译.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559.

[3]张介明.讴歌生命——破解.愤怒的葡萄

的深层意蕴[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相关文章

  •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学情分析
  •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主题是"多彩故事",共安排了<成语故事>.<推敲>.<嫦娥奔月>.<伊索寓言>四篇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读书莫放 ...查看


  •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愤怒的葡萄]
  • 2007年第8期(总第60期) 职业圈 ZHlYEQUAN NO.8.2007 (CumulativetvN0.60)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愤怒的葡萄> 肖青竹 (广东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55) [摘要]文章以st ...查看


  • 酸的和甜的教案设计
  •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酸.葡"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读.演来学习课文,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重点:识字和朗读教学难点:读好课文中的对话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水果图)师 ...查看


  • 6.最佳路径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6.最佳路径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并积累"漫山遍野.微不足道.启发.优雅"等词语. 3.默读课文理解" ...查看


  • 最佳路径--公开课--教案
  •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最佳路径>教案设计 谷永文 镇平县高丘镇中心小学 <最佳路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为什么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 ...查看


  • 详略得体虚实并用--[林黛玉进贾府]尽得其妙的人物描写
  • 徉珞得俸虚宾弄用 --<林黛玉进贾府>尽得其妙的人物描写 口高玉斌 <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的出场各不相同,各得其人.李纨,只留黛玉和三春在场.这时安排宝玉出妙.先看人物的出场描写.贾母是"迎"出来 ...查看


  • [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说课稿
  • 一.关于课文 本节课文是"古代社会"的最后一节.它叙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空 间范围广,与本册课本涉及的大部分地区有关.教材头绪繁多,理论性较强,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内 容的处理上要力 ...查看


  • 四年级语文知识要点1
  • 四语下册 课文要点复习 * 这学期,我们又养成了两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坚持写日记 . 爱护图书 . 1.<走,我们去植树> A.课文是一首诗歌,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 ...查看


  • 高等教育自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试卷答案
  • 2004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试卷 (课程代码0813)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纷繁,最早的一派被认为是由 (国家) 诗人马里内蒂所发表的<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