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8月第4期
商业银行开通“绿色信贷”的风险控制设计
张号栋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摘 要]社会责任定期报告机制的启动,孕育着商业银行绿色授信业务的提速,继而“绿色信贷”风险控制显得越来越紧迫。本文从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现实背景入手,揭示“绿色信贷”风险产生原因,重点探究投资收益率和企业信用状况共同决定的信贷风险度的测算方法,进而设计出“绿色信贷”风险控制的路径选择,从而在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基础上,既保证“绿色信贷”通道的畅通性、绿色性,又要兼顾“绿色信贷”通道的安全性、收益性。
[关键词]绿色信贷;赤道原则;投资收益率;内控+外控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40(2010)04-0036-04
伴随着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实现自身业务的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成为商业银行日益关注的问题。尽管资本市场在不断的完善,但就目前而言,银行间接融资的比例仍占企业融资80%以上,说明商业银行在社会资金配置中拥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然,掌握重要信贷资源的商业银行应该成为引领社会责任投资的主要力量,
“绿色信
31日,兴业银行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赤道银行”。
(三)我国一些具体的制度规定
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同年11月,银监会出台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意见》,督导商业银行在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和服务公众等方向发挥积极作用。
简言之,商业银行按照有关要求,通过执行“绿色信贷”逐步向“赤道原则”靠拢。商业银行把信贷资金投向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推动信贷业务结构调整。同时,产业升级和企业的技术改造也客观上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实现商业银行短期利益、长远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平衡与统一,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的确,在绿色信贷的商业模式中,商业银行在信贷领域和信贷活动中确立环境准入门槛,能够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的资金来源。但是,商业银行在“社会责任投资”和“绿色投资”的过程中相继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而这些信贷风险主要源
贷”必将成为商业银行参与社会责任投资的重要贡献方式。近期绿色产业供给略有过剩,存在潜在风险。因此,“绿色信贷”风险控制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商业银行开通“绿色信贷”的背景分析———履行社会责任
(一)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
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1923年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指出“公司的经营应该与产业内外各种社会需要联系起来”。这种思想冲击了“公司的主要职责就是为股东赚钱”这一传统观念。
(二)国际“赤道原则”
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指南建立的一个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金融行业及基准。2008年10月
*收稿日期:2010-04-12
作者简介:张号栋(1979-),男,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和货币政策。E-mail:[email protected]
2010年8月第4期于以下几个因素。
商业银行开通“绿色信贷”的风险控制设计37
假设银行贷款利率为r,某一风电设备企业贷款项目的投资收益率服从均值为μ1,方差为σ1的正态分布,即N(μσ,μσ1,1)1代表投资收益率,1代表投资收益率偏差。企业项目开发的投资收益率x1实际是一个随机变量,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根据中心极限定理,x1近似的服从正态分布,概率密度用f(x如图1中,投资收益率x1)来表示。规定:1落在A点的可能性为α,如果银行决策者通过统计调查研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估计出企业贷款项目的投资收益率落在在A点或在A点右侧,则银行认为企业贷款是无风险,说明企业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此时银行的风险度为1-α,即1-α=
f∫
-∞a
2
2
2
二、商业银行开通“绿色信贷”面临的风险因素———信息不对称
(一)“绿色信贷”投资项目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包括项目本身的可行性、预期成本收益状况以及创新的技术可能性,很多新项目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这些是客观性因素。
(二)逆向选择
在“绿色信贷”市场中,作为委托人的贷方和作为代理人的借方签订信贷合同之前,银行对借方的风险状况的信息缺乏全面的了解,只能根据所有借方的收益与风险水平作为判断标准,比如提高利率时,导致低风险借方为高风险借方所累,产生逆向选择。
(三)道德风险
签订信贷合同后,贷方同样难以获得借方信贷资金所具体使用的充分信息而进行有效监管。借方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选择高风险、高收益、见效快的项目进行投资,增加了“绿色信贷”的风险,将绿色信贷引诱成不良债务,即道德风险。
据知,银行贷款是企业获得投资能力的主要源泉,企业要想得到投资开发项目资金,不管投资项目收益率的高低与否,必将开发项目的信贷申请放到信贷市场中。由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企业隐瞒事实真相或者故意欺诈致使信贷市场中可能存在许多“不良交易”。商业银行有可能将这些投资收益率在贷款利率边缘或小于贷款利率的企业信贷申请予以批准,导致银行蒙受损失,破环信贷市场均衡。这就必然具体要求商业银行通过企业的信用状况和投资收益率来测度“绿色信贷”企业的信贷风险度。
三、商业银行科学估算“绿色信贷”风险度———以便信贷决策
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发生贷款本息损失的不确定性,即借款方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从银行的外部讲,形成信贷风险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贷款企业的经营效果和贷款企业的信用状况,即贷款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和贷款企业的信用状况。这样,企业信用等级和项目投资收益率是决定银行信用风险的两个主要因素。
(一)模型构造
(xk,A点向右移,信贷风险度增大,反之,减1)d
少,说明银行信贷风险度与企业投资收益率x1成正向关系
。
图1 投资收益率分布图
同时规定:企业信用状况的判断值x2,服从均值μ(x2,方差σ2的正态分布,则企业信用等级用f2)来表示,可以获知,即均值μ2越大,方差σ2越小,银行的信用风险度越低,反之反向。这样,使用企业信用状况正态分布图形能够让银行非常清楚地看到企业当前各级信用等级的分布频率。有利于银行控制源于企业信用问题带来的信用风险。
将企业信用状况与项目投资收益率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分别表示为:
μ11x1-1f(xexp[]1)2σ11μ2-2x
f(xexp[]2)2σ22πσ2
一般情况下,企业信用状况与项目投资收益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则由随机变
22
2
2
38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质、预算控制和稽核审计等。
2010年8月第4期
量投资收益率x1和信用状况判断值x2共同决定的银行信贷风险的随机变量(xx概率密度为:1,2)
xμ111-12
f(xexp{[)+1,x2)2πσ2σ1σ21
xμ2-22
)}
σ2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求出随即变量投资收益率和企业信用状况共同决定的信贷风险度:
θ=P(X1≤b1,xx2)d1x2
(二)模型建立的实际意义
据有关实证,信贷市场是部分有效的,信贷市场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银行与企业存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作为借款者的企业属于信息优势地位,而作为贷款者属于信息劣势地位,这必然决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存在不确定的信贷风险。为此,运用企业信用状况和投资收益率引算出的“绿色信贷”风险度有利于银行的贷款决策。
简言之,
“绿色信贷”企业风险度的合理测算,
一方面利用现金流量理论贴现出项目投资收益率,另外还要对绿色信贷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测评。
四、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的控制举措———内控+外控
(一)依据
1997年9月《银行有效监管核心原则》,银行业国际监管的一份划时代文件,它对于巴塞尔体制本身发展的意义表现为:第一次将银行监管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主要概括了有效监管的基本要素,将风险管理领域扩展到对银行的各个方面,科学构建了有效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体系。其内容不仅注重监管标准和审批程序,而且强调特性监管,不仅注重外部监管,而且强调内部控制机制
2002年9月央行颁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2005年2月银监会公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提供了依据。
(二)内部控制
“绿色信贷”内部控制方面,商业银行控制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这些方法包括、X2≤b2)=
特别指出,在组织职责控制中,商业银行要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组织结构。通过完善组织职责,将监督控制部门和管理和执行部门适当分开,建立监控第一道防线:建立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第一道监控防线;建立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衡的第二道监控防线;建立以内部稽核部门对各岗位、各部门机构、各项业务全面实施监督第三道防线。
再则,商业银行应站在社会责任投资的角度,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定期披露制度,接受相关责任主体的监督。
最后,建立基于现金流量的净现值方法的社会责任投资绩效评价体系,使绿色信贷项目投资决策和“绿色信贷”企业的经营业绩结合起来。
(三)外部监管
商业银行要接受《新巴塞尔协议》约束和监管机构监管,遵守各律法规、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注重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调整业务结构,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度等渠道,提升经营绩效,改善资产质量,提高控制风险能力和改善信息披露透明度。
五、商业银行具体控制“绿色信贷”风险的路径选择
(一)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决策机制
从贷款方来讲,贷款者的违规行为以及在审批企业贷款材料时,因疏忽或因无法准确判断企业投资项目的大小而按个人情感批复贷款金额,致使贷款资金的损失,这是产生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从借款人来讲,最大程度的避免还款行为常有发生,像逃款、赖帐等主观行为。
因此,银行“绿色信贷”信贷决策实质上是鉴别信贷风险的过程,并且在信贷风险可以接受的前提下按最优性原则给企业发放贷款,这样才能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客观要求。
(二)商业银行引入“绿色信贷”企业贷款偿还激励机制
建立新型的银企合作关系,银行关注“绿色信,;
∫∫f(x,
-∞
-∞
1
b2b1
2010年8月第4期 商业银行开通“绿色信贷”的风险控制设计39
同时,企业维持好自己的信用状况,提高“绿色信贷”资金利用率,不断创造“绿色信贷”的“绿色效益”。从而实现银行效益、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三)考虑银团信贷模式
“绿色信贷”很多项目通过多家银行合作,可以增强银行的综合抗风险能力。
(四)一条彻底的“绿色信贷”风险控制特殊路径根据目前像清洁能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规模化
追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是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其任何一项信贷行为都要考虑和衡量收益和风险的均衡,更要注重信贷资金的风险控制。具体讲,就是要通过对项目的信用评级和项目的投资收益率而做出信贷决策,在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基础上,既保证“绿色信贷”通道的畅通性、绿色性,又要兼顾“绿色信贷”通道的安全性、收益性。
[参考文献]
[1]邹新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统计与纳什均衡策略[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53-75.
[2]JosephFSinkeyJr.商业银行财务管理[M].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5-89.
[3]任远.商业银行经营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
社,2007:101-105.
[4]萧松华.中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J].金融论坛,2009,(8):20-22.
[5]于东智,邓雄.社会责任投资论[J].金融论坛,
(8):13-16.
[6]张鹏,季克川.我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J].金融论坛,2009(8):25-29.
[7]王伟.剩余收益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商业研
究,2009(7):99-100.
2009
带动产业化,产业化推动规模化”。在此理念下,行业规模化选择的突破口是引入特许权招标,由政府拿出大型开发项目,公开招标选择投资企业,通过招标确定新能源的价格,最后政府承诺全额收购该项目。很明显,针对这种现状的投资项目“绿色信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控制的,因为政府在投资项目的设计中显然提供了担保。这条路径选择是个案。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应该以绿色信贷为突破口,运用信贷手段参与社会责任投资,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切断高耗能、高污染无序发展的资金来源,而对清洁能源、环保生态等企业在信贷政策上有所倾斜,最大限度促使商业银行个人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发挥商业银行在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但是,作为特殊企业,商业银行在
ARoutingDesignof“GreenCredit”RiskControl
ZhangHaodong
(FinanceCollege,XinjiangFinancialUniversity,Urumuqi,Xinjiang,830012)
Abstract:Thestartofregularreportingmechanismofsocialresponsibility,andtheaccelerationofthecommercialbank'sgreencreditbusiness,maketheriskcontrolof“greencredit”increasinglyurgent.Thisarticlestartswiththeso-cialresponsibilityofthecommercialbanks,thenrevealsthecausesofthe“greencredit”riskandexplorescreditriskmeasurementdeterminedbytherateofROIandcreditstatus,lastdesignsa“greencredit”risk-controlledrouting,whichoffersbothinternalcontrolsandexternalsupervision,ensuringthe“greencredit”channelsmoothaswellasse-cure.
Keywords:greencredit,creditratingtheEquatorPrinciples,therateofreturnoninvestment,internalcontrol+externalcontrol
(责任编辑:梁小红)
36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8月第4期
商业银行开通“绿色信贷”的风险控制设计
张号栋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摘 要]社会责任定期报告机制的启动,孕育着商业银行绿色授信业务的提速,继而“绿色信贷”风险控制显得越来越紧迫。本文从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现实背景入手,揭示“绿色信贷”风险产生原因,重点探究投资收益率和企业信用状况共同决定的信贷风险度的测算方法,进而设计出“绿色信贷”风险控制的路径选择,从而在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基础上,既保证“绿色信贷”通道的畅通性、绿色性,又要兼顾“绿色信贷”通道的安全性、收益性。
[关键词]绿色信贷;赤道原则;投资收益率;内控+外控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40(2010)04-0036-04
伴随着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实现自身业务的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成为商业银行日益关注的问题。尽管资本市场在不断的完善,但就目前而言,银行间接融资的比例仍占企业融资80%以上,说明商业银行在社会资金配置中拥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然,掌握重要信贷资源的商业银行应该成为引领社会责任投资的主要力量,
“绿色信
31日,兴业银行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赤道银行”。
(三)我国一些具体的制度规定
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同年11月,银监会出台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意见》,督导商业银行在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和服务公众等方向发挥积极作用。
简言之,商业银行按照有关要求,通过执行“绿色信贷”逐步向“赤道原则”靠拢。商业银行把信贷资金投向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推动信贷业务结构调整。同时,产业升级和企业的技术改造也客观上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实现商业银行短期利益、长远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平衡与统一,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的确,在绿色信贷的商业模式中,商业银行在信贷领域和信贷活动中确立环境准入门槛,能够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的资金来源。但是,商业银行在“社会责任投资”和“绿色投资”的过程中相继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而这些信贷风险主要源
贷”必将成为商业银行参与社会责任投资的重要贡献方式。近期绿色产业供给略有过剩,存在潜在风险。因此,“绿色信贷”风险控制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商业银行开通“绿色信贷”的背景分析———履行社会责任
(一)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
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1923年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指出“公司的经营应该与产业内外各种社会需要联系起来”。这种思想冲击了“公司的主要职责就是为股东赚钱”这一传统观念。
(二)国际“赤道原则”
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指南建立的一个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金融行业及基准。2008年10月
*收稿日期:2010-04-12
作者简介:张号栋(1979-),男,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和货币政策。E-mail:[email protected]
2010年8月第4期于以下几个因素。
商业银行开通“绿色信贷”的风险控制设计37
假设银行贷款利率为r,某一风电设备企业贷款项目的投资收益率服从均值为μ1,方差为σ1的正态分布,即N(μσ,μσ1,1)1代表投资收益率,1代表投资收益率偏差。企业项目开发的投资收益率x1实际是一个随机变量,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根据中心极限定理,x1近似的服从正态分布,概率密度用f(x如图1中,投资收益率x1)来表示。规定:1落在A点的可能性为α,如果银行决策者通过统计调查研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估计出企业贷款项目的投资收益率落在在A点或在A点右侧,则银行认为企业贷款是无风险,说明企业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此时银行的风险度为1-α,即1-α=
f∫
-∞a
2
2
2
二、商业银行开通“绿色信贷”面临的风险因素———信息不对称
(一)“绿色信贷”投资项目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包括项目本身的可行性、预期成本收益状况以及创新的技术可能性,很多新项目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这些是客观性因素。
(二)逆向选择
在“绿色信贷”市场中,作为委托人的贷方和作为代理人的借方签订信贷合同之前,银行对借方的风险状况的信息缺乏全面的了解,只能根据所有借方的收益与风险水平作为判断标准,比如提高利率时,导致低风险借方为高风险借方所累,产生逆向选择。
(三)道德风险
签订信贷合同后,贷方同样难以获得借方信贷资金所具体使用的充分信息而进行有效监管。借方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选择高风险、高收益、见效快的项目进行投资,增加了“绿色信贷”的风险,将绿色信贷引诱成不良债务,即道德风险。
据知,银行贷款是企业获得投资能力的主要源泉,企业要想得到投资开发项目资金,不管投资项目收益率的高低与否,必将开发项目的信贷申请放到信贷市场中。由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企业隐瞒事实真相或者故意欺诈致使信贷市场中可能存在许多“不良交易”。商业银行有可能将这些投资收益率在贷款利率边缘或小于贷款利率的企业信贷申请予以批准,导致银行蒙受损失,破环信贷市场均衡。这就必然具体要求商业银行通过企业的信用状况和投资收益率来测度“绿色信贷”企业的信贷风险度。
三、商业银行科学估算“绿色信贷”风险度———以便信贷决策
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发生贷款本息损失的不确定性,即借款方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从银行的外部讲,形成信贷风险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贷款企业的经营效果和贷款企业的信用状况,即贷款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和贷款企业的信用状况。这样,企业信用等级和项目投资收益率是决定银行信用风险的两个主要因素。
(一)模型构造
(xk,A点向右移,信贷风险度增大,反之,减1)d
少,说明银行信贷风险度与企业投资收益率x1成正向关系
。
图1 投资收益率分布图
同时规定:企业信用状况的判断值x2,服从均值μ(x2,方差σ2的正态分布,则企业信用等级用f2)来表示,可以获知,即均值μ2越大,方差σ2越小,银行的信用风险度越低,反之反向。这样,使用企业信用状况正态分布图形能够让银行非常清楚地看到企业当前各级信用等级的分布频率。有利于银行控制源于企业信用问题带来的信用风险。
将企业信用状况与项目投资收益率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分别表示为:
μ11x1-1f(xexp[]1)2σ11μ2-2x
f(xexp[]2)2σ22πσ2
一般情况下,企业信用状况与项目投资收益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则由随机变
22
2
2
38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质、预算控制和稽核审计等。
2010年8月第4期
量投资收益率x1和信用状况判断值x2共同决定的银行信贷风险的随机变量(xx概率密度为:1,2)
xμ111-12
f(xexp{[)+1,x2)2πσ2σ1σ21
xμ2-22
)}
σ2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求出随即变量投资收益率和企业信用状况共同决定的信贷风险度:
θ=P(X1≤b1,xx2)d1x2
(二)模型建立的实际意义
据有关实证,信贷市场是部分有效的,信贷市场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银行与企业存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作为借款者的企业属于信息优势地位,而作为贷款者属于信息劣势地位,这必然决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存在不确定的信贷风险。为此,运用企业信用状况和投资收益率引算出的“绿色信贷”风险度有利于银行的贷款决策。
简言之,
“绿色信贷”企业风险度的合理测算,
一方面利用现金流量理论贴现出项目投资收益率,另外还要对绿色信贷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测评。
四、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的控制举措———内控+外控
(一)依据
1997年9月《银行有效监管核心原则》,银行业国际监管的一份划时代文件,它对于巴塞尔体制本身发展的意义表现为:第一次将银行监管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主要概括了有效监管的基本要素,将风险管理领域扩展到对银行的各个方面,科学构建了有效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体系。其内容不仅注重监管标准和审批程序,而且强调特性监管,不仅注重外部监管,而且强调内部控制机制
2002年9月央行颁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2005年2月银监会公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提供了依据。
(二)内部控制
“绿色信贷”内部控制方面,商业银行控制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这些方法包括、X2≤b2)=
特别指出,在组织职责控制中,商业银行要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组织结构。通过完善组织职责,将监督控制部门和管理和执行部门适当分开,建立监控第一道防线:建立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第一道监控防线;建立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衡的第二道监控防线;建立以内部稽核部门对各岗位、各部门机构、各项业务全面实施监督第三道防线。
再则,商业银行应站在社会责任投资的角度,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定期披露制度,接受相关责任主体的监督。
最后,建立基于现金流量的净现值方法的社会责任投资绩效评价体系,使绿色信贷项目投资决策和“绿色信贷”企业的经营业绩结合起来。
(三)外部监管
商业银行要接受《新巴塞尔协议》约束和监管机构监管,遵守各律法规、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注重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调整业务结构,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度等渠道,提升经营绩效,改善资产质量,提高控制风险能力和改善信息披露透明度。
五、商业银行具体控制“绿色信贷”风险的路径选择
(一)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决策机制
从贷款方来讲,贷款者的违规行为以及在审批企业贷款材料时,因疏忽或因无法准确判断企业投资项目的大小而按个人情感批复贷款金额,致使贷款资金的损失,这是产生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从借款人来讲,最大程度的避免还款行为常有发生,像逃款、赖帐等主观行为。
因此,银行“绿色信贷”信贷决策实质上是鉴别信贷风险的过程,并且在信贷风险可以接受的前提下按最优性原则给企业发放贷款,这样才能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客观要求。
(二)商业银行引入“绿色信贷”企业贷款偿还激励机制
建立新型的银企合作关系,银行关注“绿色信,;
∫∫f(x,
-∞
-∞
1
b2b1
2010年8月第4期 商业银行开通“绿色信贷”的风险控制设计39
同时,企业维持好自己的信用状况,提高“绿色信贷”资金利用率,不断创造“绿色信贷”的“绿色效益”。从而实现银行效益、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三)考虑银团信贷模式
“绿色信贷”很多项目通过多家银行合作,可以增强银行的综合抗风险能力。
(四)一条彻底的“绿色信贷”风险控制特殊路径根据目前像清洁能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规模化
追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是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其任何一项信贷行为都要考虑和衡量收益和风险的均衡,更要注重信贷资金的风险控制。具体讲,就是要通过对项目的信用评级和项目的投资收益率而做出信贷决策,在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基础上,既保证“绿色信贷”通道的畅通性、绿色性,又要兼顾“绿色信贷”通道的安全性、收益性。
[参考文献]
[1]邹新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统计与纳什均衡策略[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53-75.
[2]JosephFSinkeyJr.商业银行财务管理[M].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5-89.
[3]任远.商业银行经营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
社,2007:101-105.
[4]萧松华.中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J].金融论坛,2009,(8):20-22.
[5]于东智,邓雄.社会责任投资论[J].金融论坛,
(8):13-16.
[6]张鹏,季克川.我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J].金融论坛,2009(8):25-29.
[7]王伟.剩余收益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商业研
究,2009(7):99-100.
2009
带动产业化,产业化推动规模化”。在此理念下,行业规模化选择的突破口是引入特许权招标,由政府拿出大型开发项目,公开招标选择投资企业,通过招标确定新能源的价格,最后政府承诺全额收购该项目。很明显,针对这种现状的投资项目“绿色信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控制的,因为政府在投资项目的设计中显然提供了担保。这条路径选择是个案。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应该以绿色信贷为突破口,运用信贷手段参与社会责任投资,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切断高耗能、高污染无序发展的资金来源,而对清洁能源、环保生态等企业在信贷政策上有所倾斜,最大限度促使商业银行个人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发挥商业银行在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但是,作为特殊企业,商业银行在
ARoutingDesignof“GreenCredit”RiskControl
ZhangHaodong
(FinanceCollege,XinjiangFinancialUniversity,Urumuqi,Xinjiang,830012)
Abstract:Thestartofregularreportingmechanismofsocialresponsibility,andtheaccelerationofthecommercialbank'sgreencreditbusiness,maketheriskcontrolof“greencredit”increasinglyurgent.Thisarticlestartswiththeso-cialresponsibilityofthecommercialbanks,thenrevealsthecausesofthe“greencredit”riskandexplorescreditriskmeasurementdeterminedbytherateofROIandcreditstatus,lastdesignsa“greencredit”risk-controlledrouting,whichoffersbothinternalcontrolsandexternalsupervision,ensuringthe“greencredit”channelsmoothaswellasse-cure.
Keywords:greencredit,creditratingtheEquatorPrinciples,therateofreturnoninvestment,internalcontrol+externalcontrol
(责任编辑:梁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