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授信审批流程再造研究

  摘 要:我国金融市场正处于逐步开放阶段,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也与日俱增,如何防范和控制新的金融风险是各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信贷业务还是大多数商业银行收益的最主要来源,因此,为确保银行效益的稳步增长,提高国内银行的授信业务管理水平,控制信贷风险是当务之急。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信贷授信审批流程入手,对现行授信审批流程进行问题诊断,并依据诊断结果对授信审批流程提出了新的再造方案。   关键词:授信审批;商业银行;流程再造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4.2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4-61-03   一、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外银行业的进入,我国银行业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如不能及时提高授信业务管理水平,信贷资产质量势必得不到改善,将形成较大的金融风险,直接危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改进是最明显的进步之一,这些银行先后采用了审贷分离、集体审议、分级授权等信贷管理制度,引进了信用评级、贷款评估、客户授信、贷款五级分类等信贷管理工具,但由于各种制度与办法之间缺乏科学的协调和整合,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信贷业务流程的链条不断延长,各环节功能重复、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清的现象越来越多,信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未得到有效控制。在中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下,由于银行信贷所占的比重处在绝对过高的状态,所以国内银行信贷的任何风险都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整体性风险。因此,在新形势下增强贷款经营能力对于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看到,由于历史的、体制的、自身的等原因,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控制并不理想,如何在现今的形势下提高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是各家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难题。   二、传统商业银行授信审批流程问题诊断   (一)基本流程缺乏客户价值体现   客户的需求是商业银行各类业务创新的源泉,也是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源头,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授信审批流程的设置应围绕广大信贷客户的需求开展和实施。当前各商业银行由于制度的内部业务导向,对信贷业务流程设置并未充分体现“客户至上”的原则,“业务为中心”的隐形指导思想依然贯穿于这一变迁时期的始终。这种流程设计弊端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操作流程周期过长。众所周知,各商业银行受理一笔贷款项目从客户提出贷款申请到银行发放贷款需要经历的各类调查、审批环节少则几个,多则达到十几甚至几十个。特别是对于涉及额度较大的信贷业务,不仅需要经历层层上报、层层审批,超过相关额度审批权限的,还要继续在上一级银行循环操作。   二是客户服务缺乏差异化。商业银行信贷客户包括高、中、低端客户,对信贷服务有不同的要求,虽然各商业银行在信贷产品上正努力实现差异化,但信贷流程的差异化设置并为引起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注意。如集团客户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创收的焦点,成为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上竞争的重要客户群,因此这类客户的信贷业务处理需要体现其特殊性,为其设置更具高效性的信贷业务流程。现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应更大程度的体现不同客户群的不同客户价值。   (二)信用评级流程财务分析低效   现代商业银行针对其倚重的法人各户大都建立了商业银行内部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然而,这一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在目前各商业银行并未成熟运用,可以说,对信用评级的定性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是凭借着信贷调查人员对当前客户市场及业务的经验触感,这样大比例的主观分析占比是使对客户资信状况的评价加入了诸多的人为因素。   而在客户信用评级定量分析中,各商业银行的调查往往将重点聚焦在对法人客户的财务报表分析层面上。对于专业的财务分析业务来说,会计与审计方面的专业要求极高,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对法人客户财务审计这一环节是一个“高成本,低增值”的业务活动。法人客户信贷业务高回报率的利益驱使,使得各商业银行对客户信用评级中定量分析产生了极大的“审计惰性”,无形中为其信贷经营埋下了隐性风险祸根。   (三)授信审批流程决策权责集中   一项信贷业务审批从信贷业务发起审查到最后的专业风险部门评审,其经手的相关部门及负责人从受理行到上级行至少有6个以上。而在这样的多部门设置环节下的审批最终决策却依然实行“行长负责制”,各商业银行虽然大范围的进行了信贷审批机制改革,相继成立了信贷审批委员会等专业审批部门,在形式上采用了审贷分离制度,但信贷决策环节中“逐级上报”和“集体审批”始终没有改变。行长负责制及“集体审批”的现实直接导致了各商业银行审批人员职位的脆弱性,存在着专职审批人员及相关部门不能、不敢、不愿对客户信贷申请发表意见,信贷风险的防范继而成为“纸上谈兵”。   另外,各商业银行虽然其审批环节实行了“贷审分离”,但在审批方式上决策与主管人员仍然不可避免的依靠其个人经验与业务“嗅觉”,加入了诸多的个人因素,为不良贷款的形成埋下隐患。   三、商业银行授信审批流程再造设计方案   (一)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业务团队建设   “集成”是缩短业务流程最好的方法。在信贷业务“信贷客户挖掘――客户信贷业务处理――客户维护”的环节中,商业银行应针对不同的业务处理抽调相应的员工形成不同的客户服务小组,力求在团队内部完成分内操作,一步到位,而不是层层处理、层层审核(如图1)。   (二)客户业务受理与有级别风险团队组建   客户向相关信贷业务部门递交信贷申请后,客户经理将客户的基本资料进行整理后输入商业银行自有的客户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所输入的数据将得到信贷产品的风险高低,以此来设计出高、中和低三个级别风险的受理小组,如图2所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个人客户各商业银行可自行将其归入低风险类别的团队来受理,也可以专门设置一个个人客户风险团队。   对于低级别信贷产品可以由低风险团队通过更为便捷、迅速的方法受理其风险评级业务,对于中等级别的信贷产品则可依据各商业银行所例行的标准业务受理程序来受理,而对于高等级别的信贷产品,则须由高级风险团队依据所设定的特殊受理机制来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   特别的对于低风险级别的信贷产品,可以设置绿色直通车性质的业务受理机制,客户团队在收到申请后进行基本资料调查,并将其录入到各商业银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中,个人客户可免去此操作。确认为低风险级别信贷产品后,将客户资料直接送至审查部门,在经过资料合规性评审后,对符合条件的信贷申请要求也要对其存在的风险点进行确认后与客户部门会签,此后发放信用。   这一设计需要有良好的商业银行内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支持,该系统要拥有准确的客户信息数据储备,输入的客户数据要经过严格的核对方能得出风险级别,以此来建立相应的风险级别团队。   (三)团队运作下的信贷审批流程再造   从客户申请到客户信贷业务审批环节,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建立审批团队的措施,从相关审批部门抽调员工组成审批团队,设置审批团队领导人一名,其他团队人员服从领导人的领带并对其负责,团队领导人直接向受理行行长负责,或向最终决策人负责。这样的团队组建可以产生两方面的优势:缩短审批流程,降低运作成本。对于每一个力争货币时间价值的商业银行信贷客户来说,这样的审批流程必将成为一个降低时间成本的优势,拥有这类高效流程的商业银行业必然成为客户的不二之选,如图3。   1、审批团队组建。从相关信贷部门选派一个或多个人员组建审批团队。   2、客户信贷额度核定。对个人客户,由于个人客户相对风险较小,其信贷风险控制相关的操作基本集中在贷前调查阶段,即对客户基本资料的审查,及通过个人征信系统对客户历史信用的查询,因此,在审批阶段的信贷额度核定环节,主要是针对原有申请额度进行审批,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对个人客户信贷申请额度进行改动。因此,其额度核定环节即是额度审批环节。   对于法人客户,需要确定最高授信额度,这一步需要经过理论测算,客户最终的实际资金需求与该额度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法人客户信贷额度的核定中关键的环节是要确定年度的真实资金需求量,而对这一数据考核就需要前台客户团队对其进行年度的细致调查。在年度调查环节,前台客户团队要精心全方位调查并提出“是”与“否”的信贷支持意见,以此确定该商业银行法人客户年度的信贷额度。   3、签订协议。对于已经过有权审批人审批通过的信贷项目,商业银行前台客户团队在受理行行长的随同下共同与信贷申请客户签订协议。对于个人客户,确定信贷额度及还款时间;对于商业银行法人客户,则要确定该法人客户的年度用信额度及信贷额度使用计划时间表。   参考文献:   [1] 谢渡扬.有效控制风险是建设银行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N] .建设银行报,2006-4:3-3.   [2] 谢明东.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再造研宄[D].广州:暨南大学, 2006.   [3] 周立.风险管理也要“以客户为中心”[N] .中国建设银行报,2006-4:3-3.   [4] 付捷、陈雷、周杨等.关于北京��小企业信贷市场的调研报告[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169-170.

  摘 要:我国金融市场正处于逐步开放阶段,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也与日俱增,如何防范和控制新的金融风险是各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信贷业务还是大多数商业银行收益的最主要来源,因此,为确保银行效益的稳步增长,提高国内银行的授信业务管理水平,控制信贷风险是当务之急。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信贷授信审批流程入手,对现行授信审批流程进行问题诊断,并依据诊断结果对授信审批流程提出了新的再造方案。   关键词:授信审批;商业银行;流程再造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4.2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4-61-03   一、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外银行业的进入,我国银行业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如不能及时提高授信业务管理水平,信贷资产质量势必得不到改善,将形成较大的金融风险,直接危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改进是最明显的进步之一,这些银行先后采用了审贷分离、集体审议、分级授权等信贷管理制度,引进了信用评级、贷款评估、客户授信、贷款五级分类等信贷管理工具,但由于各种制度与办法之间缺乏科学的协调和整合,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信贷业务流程的链条不断延长,各环节功能重复、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清的现象越来越多,信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未得到有效控制。在中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下,由于银行信贷所占的比重处在绝对过高的状态,所以国内银行信贷的任何风险都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整体性风险。因此,在新形势下增强贷款经营能力对于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看到,由于历史的、体制的、自身的等原因,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控制并不理想,如何在现今的形势下提高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是各家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难题。   二、传统商业银行授信审批流程问题诊断   (一)基本流程缺乏客户价值体现   客户的需求是商业银行各类业务创新的源泉,也是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源头,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授信审批流程的设置应围绕广大信贷客户的需求开展和实施。当前各商业银行由于制度的内部业务导向,对信贷业务流程设置并未充分体现“客户至上”的原则,“业务为中心”的隐形指导思想依然贯穿于这一变迁时期的始终。这种流程设计弊端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操作流程周期过长。众所周知,各商业银行受理一笔贷款项目从客户提出贷款申请到银行发放贷款需要经历的各类调查、审批环节少则几个,多则达到十几甚至几十个。特别是对于涉及额度较大的信贷业务,不仅需要经历层层上报、层层审批,超过相关额度审批权限的,还要继续在上一级银行循环操作。   二是客户服务缺乏差异化。商业银行信贷客户包括高、中、低端客户,对信贷服务有不同的要求,虽然各商业银行在信贷产品上正努力实现差异化,但信贷流程的差异化设置并为引起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注意。如集团客户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创收的焦点,成为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上竞争的重要客户群,因此这类客户的信贷业务处理需要体现其特殊性,为其设置更具高效性的信贷业务流程。现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应更大程度的体现不同客户群的不同客户价值。   (二)信用评级流程财务分析低效   现代商业银行针对其倚重的法人各户大都建立了商业银行内部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然而,这一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在目前各商业银行并未成熟运用,可以说,对信用评级的定性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是凭借着信贷调查人员对当前客户市场及业务的经验触感,这样大比例的主观分析占比是使对客户资信状况的评价加入了诸多的人为因素。   而在客户信用评级定量分析中,各商业银行的调查往往将重点聚焦在对法人客户的财务报表分析层面上。对于专业的财务分析业务来说,会计与审计方面的专业要求极高,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对法人客户财务审计这一环节是一个“高成本,低增值”的业务活动。法人客户信贷业务高回报率的利益驱使,使得各商业银行对客户信用评级中定量分析产生了极大的“审计惰性”,无形中为其信贷经营埋下了隐性风险祸根。   (三)授信审批流程决策权责集中   一项信贷业务审批从信贷业务发起审查到最后的专业风险部门评审,其经手的相关部门及负责人从受理行到上级行至少有6个以上。而在这样的多部门设置环节下的审批最终决策却依然实行“行长负责制”,各商业银行虽然大范围的进行了信贷审批机制改革,相继成立了信贷审批委员会等专业审批部门,在形式上采用了审贷分离制度,但信贷决策环节中“逐级上报”和“集体审批”始终没有改变。行长负责制及“集体审批”的现实直接导致了各商业银行审批人员职位的脆弱性,存在着专职审批人员及相关部门不能、不敢、不愿对客户信贷申请发表意见,信贷风险的防范继而成为“纸上谈兵”。   另外,各商业银行虽然其审批环节实行了“贷审分离”,但在审批方式上决策与主管人员仍然不可避免的依靠其个人经验与业务“嗅觉”,加入了诸多的个人因素,为不良贷款的形成埋下隐患。   三、商业银行授信审批流程再造设计方案   (一)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业务团队建设   “集成”是缩短业务流程最好的方法。在信贷业务“信贷客户挖掘――客户信贷业务处理――客户维护”的环节中,商业银行应针对不同的业务处理抽调相应的员工形成不同的客户服务小组,力求在团队内部完成分内操作,一步到位,而不是层层处理、层层审核(如图1)。   (二)客户业务受理与有级别风险团队组建   客户向相关信贷业务部门递交信贷申请后,客户经理将客户的基本资料进行整理后输入商业银行自有的客户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所输入的数据将得到信贷产品的风险高低,以此来设计出高、中和低三个级别风险的受理小组,如图2所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个人客户各商业银行可自行将其归入低风险类别的团队来受理,也可以专门设置一个个人客户风险团队。   对于低级别信贷产品可以由低风险团队通过更为便捷、迅速的方法受理其风险评级业务,对于中等级别的信贷产品则可依据各商业银行所例行的标准业务受理程序来受理,而对于高等级别的信贷产品,则须由高级风险团队依据所设定的特殊受理机制来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   特别的对于低风险级别的信贷产品,可以设置绿色直通车性质的业务受理机制,客户团队在收到申请后进行基本资料调查,并将其录入到各商业银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中,个人客户可免去此操作。确认为低风险级别信贷产品后,将客户资料直接送至审查部门,在经过资料合规性评审后,对符合条件的信贷申请要求也要对其存在的风险点进行确认后与客户部门会签,此后发放信用。   这一设计需要有良好的商业银行内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支持,该系统要拥有准确的客户信息数据储备,输入的客户数据要经过严格的核对方能得出风险级别,以此来建立相应的风险级别团队。   (三)团队运作下的信贷审批流程再造   从客户申请到客户信贷业务审批环节,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建立审批团队的措施,从相关审批部门抽调员工组成审批团队,设置审批团队领导人一名,其他团队人员服从领导人的领带并对其负责,团队领导人直接向受理行行长负责,或向最终决策人负责。这样的团队组建可以产生两方面的优势:缩短审批流程,降低运作成本。对于每一个力争货币时间价值的商业银行信贷客户来说,这样的审批流程必将成为一个降低时间成本的优势,拥有这类高效流程的商业银行业必然成为客户的不二之选,如图3。   1、审批团队组建。从相关信贷部门选派一个或多个人员组建审批团队。   2、客户信贷额度核定。对个人客户,由于个人客户相对风险较小,其信贷风险控制相关的操作基本集中在贷前调查阶段,即对客户基本资料的审查,及通过个人征信系统对客户历史信用的查询,因此,在审批阶段的信贷额度核定环节,主要是针对原有申请额度进行审批,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对个人客户信贷申请额度进行改动。因此,其额度核定环节即是额度审批环节。   对于法人客户,需要确定最高授信额度,这一步需要经过理论测算,客户最终的实际资金需求与该额度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法人客户信贷额度的核定中关键的环节是要确定年度的真实资金需求量,而对这一数据考核就需要前台客户团队对其进行年度的细致调查。在年度调查环节,前台客户团队要精心全方位调查并提出“是”与“否”的信贷支持意见,以此确定该商业银行法人客户年度的信贷额度。   3、签订协议。对于已经过有权审批人审批通过的信贷项目,商业银行前台客户团队在受理行行长的随同下共同与信贷申请客户签订协议。对于个人客户,确定信贷额度及还款时间;对于商业银行法人客户,则要确定该法人客户的年度用信额度及信贷额度使用计划时间表。   参考文献:   [1] 谢渡扬.有效控制风险是建设银行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N] .建设银行报,2006-4:3-3.   [2] 谢明东.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再造研宄[D].广州:暨南大学, 2006.   [3] 周立.风险管理也要“以客户为中心”[N] .中国建设银行报,2006-4:3-3.   [4] 付捷、陈雷、周杨等.关于北京��小企业信贷市场的调研报告[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169-170.


相关文章

  • "信贷工厂"模式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信贷工厂"模式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 "信贷工厂"模式是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率先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新型方式,它采用流程化的方式将银行信贷产品的营销.贷款的审批.发放.贷后 ...查看


  • 金融实训室建设方案
  • 银行模拟实训室建设解决 方案 2012.4.18 目 录 第一章 银行模拟实训室解决方案 .................................................... - 3 - 一. 概述........... ...查看


  • 关于信贷风险控制的深度探讨
  • 关于信贷风险控制的深度探讨 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防化信贷风险,确保金融安全,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上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 ...查看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 1
  •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的主要途径,但同时也是诱发银行经营风险,导致银行破产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多方面原因,银行业出现了大量的不良信贷资产,信贷资产风险正在不断积累,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查看


  • 银行审查审批工作总结
  • 银行审批人员年终总结 一.工作方面:一年来,我在授信审查员的岗位上,严格按照刘健副行长对于审查工作 "独立性.严肃性.高效性"的要求,加强自己的廉洁自律意识,勤勉履职.虽然因经验和 能力的问题,工作中稍有疏漏,但均能保持 ...查看


  • 项目管理论文,银行
  • 中国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的项目管理分析 摘要:本文以集团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在中国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认为中国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管理引入项目管理模式已经具备了组织结构矩阵式变革 ...查看


  • 中国信贷模式
  • "信贷工厂"--中小企业贷款 何文琼 41304287 摘要:贷款收入我国银行表内业务中占比90%,信贷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国普遍盛行的信贷管理模式为"贷审委"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很大的满 ...查看


  • 基于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模式研究
  • 作者:张晋东 武汉金融 2013年10期 2012年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33.62万亿元,占全国金融业总资产的80%以上.这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银行都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渠道.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银行都提出要服 ...查看


  • 光大银行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 授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目录 1.风险预警概述 风险预警的含义 风险预警的管理原则 预警信号的分类 2.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组织架构 政策制度 工作流程 技术支持 预警文化 预警信号的分类 风险预警是指运用多种信息渠道和分析方法,收集风险预警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