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教学分析

对人教版新旧教材中“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的思考分析

对新教材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基本内容没有多少改变,陌生的是将原来的基本顺序打乱,将某些章节的内容变得很散,感觉知识结构体系不是那么完整。是我自己没有转变观念呢,还是对新课程教学理念没有很好的理解到位?

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与旧教材做对比,试图从中找到某些规律。下面以具体事例加以分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教学

在新人教版中是这样安排的:一是复习初中的锐角三角函数,如图所示:

a c b

cos A =

c a

tan A =

b

sin A =

二是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取作1,即c=1,结合高中任意角的定义引入单位圆,利用单位圆加以定义。上述定义就变成了

sin α=y

cos α=x

y

t an α=

x

y r x

后介绍 c o αs = 其中r =OP =x 2+y 2,点p(x,y)是角

r y

t a αn =

x

s i n α=

α的终边上异于原点的任一点,这种定义才是最一般的形式,也才是

最能让人理解的形式。

此种编写体现的是特殊到一般的哲学思想方法,教材编写者试图用最简洁,最直观的方式给我们大家呈现三角函数定义的基本形式,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三角函数线等内容做铺垫。但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按照这种编写来引导学生学习,那难度是非常大的。具体在平行班的教学中就有许多学生问到“什么是单位圆?为什么要用单位圆这样定义三角函数?”,而且在具体的解决问题中,学生往往会不顾实际情况而出错。如若点P (1, 3) 在角α的终边上,求sin α, cos α, tan α的值时,许多学生会得出这样的结果:sin α=, cos α=1, tan α=3,并且在后续的学习中会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那么我在处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结合了旧教材的基本思路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的锐角三角函数,逐步建立

a

c b

cos A =

c a

tan A =

b sin A =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并结合高中

阶段任意角的概念加以推导

y r x

c o α点p(x,y)是角α的终边上异于原s = 其中r =OP =x 2+y 2,

r y

t a αn =

x s i n α=

点的任一点,这种定义才是最一般的形式,也才是最能让人理解的形式。

例题:已知点p (3, 4) 是角α的终边上一点,求sin α, cos α, tan α

利用传统定义知r =32+42,

y 4

=r 5x 3

结合三角函数定义知:cos α==

r 5y 4

tan α==

x 3

sin α=

练习:

1. 已知点p (-3, 4) 是角α的终边上一点,求sin α, cos α, tan α 2. 已知点p (-3, -4) 是角α的终边上一点,求sin α, cos α, tan α 3. 已知点p (3, -4) 是角α的终边上一点,求sin α, cos α, tan α

由此先用传统定义解题并分析问题,后结合单位圆用特殊定义解题。

对人教版新旧教材中“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的思考分析

对新教材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基本内容没有多少改变,陌生的是将原来的基本顺序打乱,将某些章节的内容变得很散,感觉知识结构体系不是那么完整。是我自己没有转变观念呢,还是对新课程教学理念没有很好的理解到位?

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与旧教材做对比,试图从中找到某些规律。下面以具体事例加以分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教学

在新人教版中是这样安排的:一是复习初中的锐角三角函数,如图所示:

a c b

cos A =

c a

tan A =

b

sin A =

二是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取作1,即c=1,结合高中任意角的定义引入单位圆,利用单位圆加以定义。上述定义就变成了

sin α=y

cos α=x

y

t an α=

x

y r x

后介绍 c o αs = 其中r =OP =x 2+y 2,点p(x,y)是角

r y

t a αn =

x

s i n α=

α的终边上异于原点的任一点,这种定义才是最一般的形式,也才是

最能让人理解的形式。

此种编写体现的是特殊到一般的哲学思想方法,教材编写者试图用最简洁,最直观的方式给我们大家呈现三角函数定义的基本形式,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三角函数线等内容做铺垫。但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按照这种编写来引导学生学习,那难度是非常大的。具体在平行班的教学中就有许多学生问到“什么是单位圆?为什么要用单位圆这样定义三角函数?”,而且在具体的解决问题中,学生往往会不顾实际情况而出错。如若点P (1, 3) 在角α的终边上,求sin α, cos α, tan α的值时,许多学生会得出这样的结果:sin α=, cos α=1, tan α=3,并且在后续的学习中会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那么我在处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结合了旧教材的基本思路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的锐角三角函数,逐步建立

a

c b

cos A =

c a

tan A =

b sin A =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并结合高中

阶段任意角的概念加以推导

y r x

c o α点p(x,y)是角α的终边上异于原s = 其中r =OP =x 2+y 2,

r y

t a αn =

x s i n α=

点的任一点,这种定义才是最一般的形式,也才是最能让人理解的形式。

例题:已知点p (3, 4) 是角α的终边上一点,求sin α, cos α, tan α

利用传统定义知r =32+42,

y 4

=r 5x 3

结合三角函数定义知:cos α==

r 5y 4

tan α==

x 3

sin α=

练习:

1. 已知点p (-3, 4) 是角α的终边上一点,求sin α, cos α, tan α 2. 已知点p (-3, -4) 是角α的终边上一点,求sin α, cos α, tan α 3. 已知点p (3, -4) 是角α的终边上一点,求sin α, cos α, tan α

由此先用传统定义解题并分析问题,后结合单位圆用特殊定义解题。


相关文章

  • 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PCKg内涵剖析
  • 1 PCKg 的内涵及概况 1986年,美国舒尔曼(Shulman)教授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即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 ...查看


  • 函数的单调..
  • 函数的单调性 陶维林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函数的单调性是研究当自变量x 不断增大时,它的函数y 增大还是减小的性质.如函数 单调增表现为"随着x 增大,y 也增大"这一特征.与函数的奇偶性不同,函数的奇偶性是 研究x 成 ...查看


  •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非常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主要是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 ...查看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 ...查看


  • 函数的有关概念
  • >说课稿 各位上午好!我是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函数的概念>. 首先,我对本节的教材进行一些解读 1.教材地位 函数的有关概念>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二 ...查看


  •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杜红卫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 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 ...查看


  • 函数单调性说课稿
  •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本科数学**号选手,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函数单调性与最大(小)值>(可以在这时候板书课题,以缓解紧张).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 ...查看


  • 函数族等度连续的一个充要条件
  • 数学教学研究第33卷第7期2014年7月 函数族等度连续的一个充要条件 廖俊侠,范胜君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提出并证明了一般区间I上函数族等度连续的一个充要条件,刘划了等度连续函数族的性 态,也为判断函数族等 ...查看


  • 高等数学中极限概念教学的思考_易松华
  • 第26卷第8期 2007年8月 怀化学院学报 JOURN AL OF HUAIHUA U NIVERSITY Vol 26 No 8 Aug , 2007 高等数学中极限概念教学的思考 易松华, 李玉慧 (怀化学院教育系, 湖南怀化 418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