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读(13分)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户。 户

⑵盖竹柏影也。 盖

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小题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

【小题1】.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小题1】.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小题1】【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读(13分)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户。 户

⑵盖竹柏影也。 盖

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小题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

【小题1】.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小题1】.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小题1】【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相关文章

  •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与记游松风亭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查看


  •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阅读答案
  • 阅读古文,回答小题.(16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查看


  •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一) 五柳先生传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查看


  • 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
  • 记承天寺夜游 九下语文 教师:张秀兰 谭晓芳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中苏轼的复杂心境.(重点) 3.借助比喻赏析所表达的画面美感.(难点) 重点:掌握常用文言词语,说出课文大意.品味文中的 ...查看


  •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PDF
  •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二)(11 分)[甲]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 1.台州市(09 浙江省)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查看


  • 小石潭记09-11中考题及答案
  • 2009-2011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小石潭记> 2009年 1. 南京市(09江苏省)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 ...查看


  •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1]
  • 记承天寺夜游 (山东枣庄卷)2007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查看


  • 文言文对比
  • (三)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1-15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闽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 ...查看


  •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
  • 2007年湖州市(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