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无以明志 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浅谈新时期教师的廉洁公正 青田县 城东小学 叶维维

[摘要] 有人说,廉洁是一棵松,在万木凋零的冬日,为人们送上一丝绿意; 也有人说,廉洁是一盏灯,在黑暗冰冷的夜晚,为人们添上一份光明。而我却要说,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廉洁它更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我们: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们要抵得住诱惑,撑得住信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啊!我们应该时刻记着:廉洁从教是师之根本,公正执教是人之基石。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甘为人梯与园丁,乐做春蚕与蜡烛,在教学的平凡岗位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让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

[关键词] 新时期 教师 廉洁 公正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尊崇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君不见,一代清吏包公、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怎样发展,廉洁、公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廉洁、公正——永远是人民的期盼!那么,新时期的教师,如何在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抵得住诱惑,撑得住信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做到廉洁、公正呢?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一、窥视校园歪风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说的是不受贿赂,不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贪图财货,不沾不污,立身洁白。这是为人之本,更是教师的立师之本。也许有人认为,跟无权无势的教师讲“廉”似乎是个笑话。甚至有的教师开玩笑说:“我想腐败也没有腐败的资格呀。” 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要知道,世间事无巨细,均可见义。现在,只要你静下心来仔细观察、用心品味一下我们某些教师的一些行为之后,会让你大跌眼睛。有的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老师的特别照顾,就请老师吃饭、给老师送

礼,而有的老师也就吃的安心,收的放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就有那么一些教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其严重,利用给学生订资料搞回扣,甚至暗示学生家长进行“感情投资”,为了奖金与名次,教学生如何作弊;也有那么一些老师,对班里一些领导的孩子特别的照顾,希望自己能从中得到一些便利„„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微不足道的“小腐败”,会衍生出好多学生将来的“大腐败”——教师腐败是源腐败,师德崩于“礼”,贻祸是无可估量的!

二、思索歪风成因

1、从外在的客观因素来看。主要是收入分配的不公。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一些个体或私营业主的收入迅速增加。与之相比,教师仍然依靠原来的死工资生活,收入明显偏低,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有的学校连教师工资都不能正常发出。这种情况与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很不相称,面对社会上纷纷出现的“大款大富”,许多教师的职业神圣感丧失,产生严重的心理不平衡。于是有的教师廉洁自律解除,不谦行为出现。应当指出的是,虽然目前教师中不廉者绝大部分不是出于生活困难,但从整体和长远上看,教师收入偏低,在客观上不利于他们增强保持谦洁从教,从而使有的教师禁不起金钱物欲的诱惑产生不谦行为。其次是社会不正之风的侵染。在社会(或行业)体制、制度和道德观念失衡乏力的情况下,权钱交易,职钱交易,以权谋私,以职谋私等不良风气得以盛行,许多教师经常遇到各种有求于己并对己予以小恩小惠、甚至贿赂之人。久而久之,飞经为常、为师不谦。由此滋生蔓延。

2、从内在的主观因素上来看。一是人生价值观的错位。在市场经济初期的不规范所诱发的商品拜物教、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影响下,有些教师的人生价值观错位。因此,把知识的传授当做商品,商品经济等价交换成了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由此导致职业道德沦丧,以职谋私,不以为耻。二是心理防卫的失当。有的教师明知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是不廉洁的行为,但还不收敛自己的行为,而且“理直气壮”,就在于心理防卫失当。如“不捞白不捞”,“别人都富了,教师每天辛辛苦苦太清贫了,能捞就捞一把,补偿劳苦也在情理之中”,“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许多人都这样,法不责众”等等。正是在这种错误的防卫心理的支配下,使有的教师一步步进入为教不廉的泥潭。三是道德品质败坏。信

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己想得到的一定要得到,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改自私贪婪的本性。当他们自私贪婪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时,想尽办法加倍补偿这种“失落”,甚至采取非法的或强硬的手段满足一己之私利。

三、树立正气之风

针对以上现状的分析,如果上述现象在教师队伍中蔓延开来,那么,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将会成什么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如何实现?后果真是不可想象。所以,我们必须有效遏制教师队伍中从教不廉的腐败现象,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应如何抵制各种诱惑,树立高尚师德,做到廉洁从教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淡泊名利,提倡廉洁从教——师之根本

廉洁是师道之前提,师道是立教之根本。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我曾记得胡安梅这位穷山沟里的乡村女教师,她靠什么高票当选“中国十大女杰”?不正是她那继承父业、负债教书、关爱学生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么?

相反,如果教师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检点,做事粗糙,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没有爱心,为人不廉不洁,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使学生产生对人、对事、对社会的不信任感,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有一次,我的一位学生对我说:“某某老师的课我没有兴趣。”我说:“怎么会呢?他可是学校最好的老师,课上的特棒。”原来是因为他听说了一件事,班上有一位学生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有所进步,并得到老师的特别的照顾,就给老师送了礼。以后上课时,老师提问、演板时,叫这位学生的次数便多了起来,也特别照顾这位学生,把他的座位排到前排。因此,他对老师很失望,觉得老师怎么能这样不公平呢?就因为别人送礼,自己没有送礼就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学生眼中,教师是偶像的代

名词。他们不容自己的偶像有任何的瑕疵。当知道自己喜欢的老师原来是这样的,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便会崩塌,会觉得失望,继之便是逆反心理的产生,不喜欢听他的课了。人常说:“爱屋及乌”对一个人不喜欢,对他的课也就不感兴趣了。 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因此,为人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这是为师立教之根本。

2、关爱学生,坚持公正执教——人之基石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权威,只要是老师说的,没有几个人敢反驳,即使老师错得很离谱,即使学生很迷惑很生气很无奈„„因为,反驳了就是对老师的不敬,反驳了就是坏学生。这种观念是迂腐教育的结果,是传统教育的失败,是一种极不公正的教育下出现的反常,亟须我们正视和改变的。

这里,我们所说的公正,是指老师在实现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的问题。这是老师职业道德教养水平的标志,是老师良好师德形象的基础。

宋朝的包拯享有“包青天”的清誉,是因其公正、严明,而受到老百姓的喜爱。老师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具有一定的威信,在处理问题时也得做到公正。具体地说,老师的公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关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公正,就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在学校生活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抽象的公正。教育上的公正,意味着老师要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关心每一个儿童。”可以说,公正感是老师道德情感的基础。在工作中,老师能否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取决于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情感,如果没有了爱,一切的公正都无从谈起。

⑵、优差公平

一个班级,难免参差不齐,老师要公平对待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对优生切不可偏爱,要不断给他们在德智体美和做人方面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使他们养成谦虚、开拓、进取的品质。对差生绝不能鄙视,要学会使用放大镜捕捉差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给他们创造机会。这是老师公正的直接体现。

⑶、奖惩公正

奖功罚过,激励先进,帮扶落后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无论任何单位都会有奖惩的时候,特别是作为班级的小单位,其奖惩的及时性更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在这小小的奖惩之中,也最能体现老师的公正。

凭心而论,人总会带着感情看待事物,作为老师也一样,会因为带着感情看待学生而出现奖惩不公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应该注意,在工作中,更应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得以民族、性别、家庭背景、地域、相貌以及身心发展水平为由偏袒或歧视某些学生,在运用批评和表扬上、在实施奖励和惩罚上、在评写操行和鉴定上、在推举先进和模范上、在提供条件和机会上都要以公正之心,实事求是地进行合理的处理。

⑷、师生平等

一直以来,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思想的影响,老师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感觉,殊不知,这极大地影响了师生的关系,阻碍了师生的正常交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有认识到师生关系的平等,才能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和学生有正常的交流。如果教师高高在上,甚至盛气凌人、压制学生,学生必然拒绝与教师的合作,对教师口服心不服,使班级工作难以展开。如果教师与学生一样,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敢于承担责任,与学生并肩学习,共同管理,学生必定处处以老师为榜样,时时把老师当楷模。

时代需要我们廉洁从教,时代呼吁我们廉洁从教。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应以师德为重,安贫乐教、廉洁从教。只要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在经济建设的冲击下,迷失方向,走上歧途。最后,让我们大家都记住诸葛亮说过的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浅谈新时期教师的廉洁公正 青田县 城东小学 叶维维

[摘要] 有人说,廉洁是一棵松,在万木凋零的冬日,为人们送上一丝绿意; 也有人说,廉洁是一盏灯,在黑暗冰冷的夜晚,为人们添上一份光明。而我却要说,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廉洁它更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我们: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们要抵得住诱惑,撑得住信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啊!我们应该时刻记着:廉洁从教是师之根本,公正执教是人之基石。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甘为人梯与园丁,乐做春蚕与蜡烛,在教学的平凡岗位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让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

[关键词] 新时期 教师 廉洁 公正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尊崇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君不见,一代清吏包公、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怎样发展,廉洁、公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廉洁、公正——永远是人民的期盼!那么,新时期的教师,如何在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抵得住诱惑,撑得住信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做到廉洁、公正呢?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一、窥视校园歪风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说的是不受贿赂,不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贪图财货,不沾不污,立身洁白。这是为人之本,更是教师的立师之本。也许有人认为,跟无权无势的教师讲“廉”似乎是个笑话。甚至有的教师开玩笑说:“我想腐败也没有腐败的资格呀。” 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要知道,世间事无巨细,均可见义。现在,只要你静下心来仔细观察、用心品味一下我们某些教师的一些行为之后,会让你大跌眼睛。有的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老师的特别照顾,就请老师吃饭、给老师送

礼,而有的老师也就吃的安心,收的放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就有那么一些教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其严重,利用给学生订资料搞回扣,甚至暗示学生家长进行“感情投资”,为了奖金与名次,教学生如何作弊;也有那么一些老师,对班里一些领导的孩子特别的照顾,希望自己能从中得到一些便利„„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微不足道的“小腐败”,会衍生出好多学生将来的“大腐败”——教师腐败是源腐败,师德崩于“礼”,贻祸是无可估量的!

二、思索歪风成因

1、从外在的客观因素来看。主要是收入分配的不公。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一些个体或私营业主的收入迅速增加。与之相比,教师仍然依靠原来的死工资生活,收入明显偏低,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有的学校连教师工资都不能正常发出。这种情况与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很不相称,面对社会上纷纷出现的“大款大富”,许多教师的职业神圣感丧失,产生严重的心理不平衡。于是有的教师廉洁自律解除,不谦行为出现。应当指出的是,虽然目前教师中不廉者绝大部分不是出于生活困难,但从整体和长远上看,教师收入偏低,在客观上不利于他们增强保持谦洁从教,从而使有的教师禁不起金钱物欲的诱惑产生不谦行为。其次是社会不正之风的侵染。在社会(或行业)体制、制度和道德观念失衡乏力的情况下,权钱交易,职钱交易,以权谋私,以职谋私等不良风气得以盛行,许多教师经常遇到各种有求于己并对己予以小恩小惠、甚至贿赂之人。久而久之,飞经为常、为师不谦。由此滋生蔓延。

2、从内在的主观因素上来看。一是人生价值观的错位。在市场经济初期的不规范所诱发的商品拜物教、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影响下,有些教师的人生价值观错位。因此,把知识的传授当做商品,商品经济等价交换成了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由此导致职业道德沦丧,以职谋私,不以为耻。二是心理防卫的失当。有的教师明知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是不廉洁的行为,但还不收敛自己的行为,而且“理直气壮”,就在于心理防卫失当。如“不捞白不捞”,“别人都富了,教师每天辛辛苦苦太清贫了,能捞就捞一把,补偿劳苦也在情理之中”,“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许多人都这样,法不责众”等等。正是在这种错误的防卫心理的支配下,使有的教师一步步进入为教不廉的泥潭。三是道德品质败坏。信

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己想得到的一定要得到,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改自私贪婪的本性。当他们自私贪婪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时,想尽办法加倍补偿这种“失落”,甚至采取非法的或强硬的手段满足一己之私利。

三、树立正气之风

针对以上现状的分析,如果上述现象在教师队伍中蔓延开来,那么,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将会成什么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如何实现?后果真是不可想象。所以,我们必须有效遏制教师队伍中从教不廉的腐败现象,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应如何抵制各种诱惑,树立高尚师德,做到廉洁从教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淡泊名利,提倡廉洁从教——师之根本

廉洁是师道之前提,师道是立教之根本。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我曾记得胡安梅这位穷山沟里的乡村女教师,她靠什么高票当选“中国十大女杰”?不正是她那继承父业、负债教书、关爱学生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么?

相反,如果教师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检点,做事粗糙,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没有爱心,为人不廉不洁,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使学生产生对人、对事、对社会的不信任感,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有一次,我的一位学生对我说:“某某老师的课我没有兴趣。”我说:“怎么会呢?他可是学校最好的老师,课上的特棒。”原来是因为他听说了一件事,班上有一位学生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有所进步,并得到老师的特别的照顾,就给老师送了礼。以后上课时,老师提问、演板时,叫这位学生的次数便多了起来,也特别照顾这位学生,把他的座位排到前排。因此,他对老师很失望,觉得老师怎么能这样不公平呢?就因为别人送礼,自己没有送礼就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学生眼中,教师是偶像的代

名词。他们不容自己的偶像有任何的瑕疵。当知道自己喜欢的老师原来是这样的,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便会崩塌,会觉得失望,继之便是逆反心理的产生,不喜欢听他的课了。人常说:“爱屋及乌”对一个人不喜欢,对他的课也就不感兴趣了。 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因此,为人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这是为师立教之根本。

2、关爱学生,坚持公正执教——人之基石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权威,只要是老师说的,没有几个人敢反驳,即使老师错得很离谱,即使学生很迷惑很生气很无奈„„因为,反驳了就是对老师的不敬,反驳了就是坏学生。这种观念是迂腐教育的结果,是传统教育的失败,是一种极不公正的教育下出现的反常,亟须我们正视和改变的。

这里,我们所说的公正,是指老师在实现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的问题。这是老师职业道德教养水平的标志,是老师良好师德形象的基础。

宋朝的包拯享有“包青天”的清誉,是因其公正、严明,而受到老百姓的喜爱。老师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具有一定的威信,在处理问题时也得做到公正。具体地说,老师的公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关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公正,就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在学校生活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抽象的公正。教育上的公正,意味着老师要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关心每一个儿童。”可以说,公正感是老师道德情感的基础。在工作中,老师能否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取决于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情感,如果没有了爱,一切的公正都无从谈起。

⑵、优差公平

一个班级,难免参差不齐,老师要公平对待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对优生切不可偏爱,要不断给他们在德智体美和做人方面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使他们养成谦虚、开拓、进取的品质。对差生绝不能鄙视,要学会使用放大镜捕捉差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给他们创造机会。这是老师公正的直接体现。

⑶、奖惩公正

奖功罚过,激励先进,帮扶落后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无论任何单位都会有奖惩的时候,特别是作为班级的小单位,其奖惩的及时性更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在这小小的奖惩之中,也最能体现老师的公正。

凭心而论,人总会带着感情看待事物,作为老师也一样,会因为带着感情看待学生而出现奖惩不公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应该注意,在工作中,更应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得以民族、性别、家庭背景、地域、相貌以及身心发展水平为由偏袒或歧视某些学生,在运用批评和表扬上、在实施奖励和惩罚上、在评写操行和鉴定上、在推举先进和模范上、在提供条件和机会上都要以公正之心,实事求是地进行合理的处理。

⑷、师生平等

一直以来,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思想的影响,老师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感觉,殊不知,这极大地影响了师生的关系,阻碍了师生的正常交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有认识到师生关系的平等,才能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和学生有正常的交流。如果教师高高在上,甚至盛气凌人、压制学生,学生必然拒绝与教师的合作,对教师口服心不服,使班级工作难以展开。如果教师与学生一样,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敢于承担责任,与学生并肩学习,共同管理,学生必定处处以老师为榜样,时时把老师当楷模。

时代需要我们廉洁从教,时代呼吁我们廉洁从教。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应以师德为重,安贫乐教、廉洁从教。只要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在经济建设的冲击下,迷失方向,走上歧途。最后,让我们大家都记住诸葛亮说过的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相关文章

  • 16.诫子书
  • 商南县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编号 课 题: 16.诫子书 主备人: 殷书相 二次齐备时间 __________ 三次备课人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 ...查看


  • 素材007淡泊
  • 007淡泊 引言 淡泊于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没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没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万难做到的. 淡泊于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欲.名利横流的当今,有志者更应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事实论据 (1)伯夷.叔齐不 ...查看


  • 领导干部需带头"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 领导干部需带头"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民族兴旺了,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这样的古训在今天更显得尤为重要.如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任重道远,这更 ...查看


  •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
  •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汉语文化>_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 H.,[email protected]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Only freedom from vanity can show one ...查看


  • 诫子书教学设计 1
  • <诫子书>教学设计 古城区民族中学 和丽珍 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 ...查看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 ...查看


  •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
  • 淡泊志,明宁静致 远 淡"明泊,志静致远宁 "这句话的早出最是西汉初年处,安的<刘南淮?主术子训>,中语云其":是故非薄(澹"淡泊同"--者)无以引明志非,宁静无以远致,宽大非以 ...查看


  • 初一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
  • 初一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 ) (2)淫慢( ) (3)遂成枯落( ) 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学无以广才( ) (4)淫慢则不能 ...查看


  • 诫子书教案说课稿
  • 诫子书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查看


  • 诸葛亮[诫子书]
  •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