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高中一年级教案

师:诗歌语言具有凝炼、形象、跳跃性的特点, 所以同学们在赏析诗歌时需要大声朗读, 细细咀嚼, 反复品味, 理清诗歌结构, 明确诗人思路, 体味诗人感情。《致橡树》(板书) 是一首爱情诗, 诗人通过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 表达了一种新型的爱情观。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诗歌, 初步把握诗人的思路和感情。学生朗读诗歌, 教师巡视作朗读指导。(5分钟)

师:大家在朗读诗歌时会发现诗中有两个人称代词, 是哪两个, 他们在诗中具体指什么?

生:一个人称代词是“你”, 另一个是“我”。

师:他们分别指什么?

生:“你”指“橡树”, “我”指“木棉”。

师:回答很正确。(板书)

师:大家已读过原诗, 诗人的思路是怎样的?

生甲:诗人说自己愿作对方旁的一株木棉, 她希望自己与对方互相联系紧密相依。

生乙:诗人先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再抒发自己理想的爱情观。

师:你能具体指明诗歌中哪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爱情观, 哪一部分是抒发自己理想的爱情观吗?

生乙:诗歌开篇到“不, 这些都还不够”是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 从“我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诗结尾是对爱情理想的倾诉。

师:×××(生乙) 说得很正确, 请同学们记下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鉴赏第一部分。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思考在这一部分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

师:诗中有几种意象?

生:有六种: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师:这六种意象各有何特点?

生:凌霄花:借高枝炫耀自己。

鸟儿:为对方营造的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师:这两种意象有何共同特点?

生:他们都是单纯地依赖橡树, 自己并无真正的自立本领。

师:对, 诗人在这里借这两种意象指攀附他人的爱情观。

师:请同学们继续分析以下意象。

生: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险峰: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师:这两个意象有何共同特点?

生:他们都是不计代价地给予。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

(学生用2分钟时间改写诗句, 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座同学间交流改写的诗句。 生交流互评(2分钟)

师:这一部分中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的意象, 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 不可阻挡, 仿佛吐尽千百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 是反抗, 是挣脱, 是战斗, 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 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奋发、向上的, 同学们在朗读时要读得刚劲有力, 慷慨激昂。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品读。(3分钟)

师:请两个同学给全班作一次朗诵表演。(一男生一女生朗诵诗歌)

师:读得很好。在前一部分, 诗人用昂扬的激情对传统的爱情观作了否定, 那么诗人到底向往什么样的爱情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部分。生读第二部分师:诗人在这一部分中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是诗歌的重要形式和特点。本诗运用象征手法, 不是从整体上孕含象征意义, 而是在具体的形象上直接表达象征意义, 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描写橡树和木棉的诗句, 分析木棉和橡树的形象, 并指出其象征意义。生读描写橡树的诗句。

师:这几句诗描述了橡树的什么形象?

生:坚毅、刚强、敏锐、有力。(板书)

师: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生: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

师:对, 象征着男性阳刚之美。(板书)

师:那么描写木棉的诗句呢? 生读描写木棉的诗句。

师:通过这几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木棉的什么形象? 生:美丽、热烈、真挚、柔韧。(板书)

师: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生: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板书)

师:说得很好。

师:诗人在诗中倾诉了怎样的爱情向往? 请分别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生:相互依存, 紧密结合(对应诗句:根, 紧握在地下, 叶, 相触在云里)(板书)

生:双方默契, 互相尊重(对应诗句: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板书)

生:同甘共苦 独立相依(对应诗句: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板书)

师:这几句诗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诗句整齐, 节奏明快。

师:对, 用对偶句, 既有端庄整饬的古典美, 又表现出灵动奔放的现代风格。

师:诗人抒发的是一种新时代的爱情理想, 但伟大的爱情不仅只爱对方, 更要爱对方的事业, 爱对方生活的土地, 这才是爱情的升华, 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请同学们带着上述感情品读诗歌的最后几句。(学生读诗) 。

师:这一部分中诗人的感情抒发是平缓的, 从前一部分的激昂中跌落下来, 诗人以女性的温柔, 真挚细腻, 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 像小溪流水潺潺, 如木棉在清风中摇曳。请大家仔细品读, 体味。(2分钟)

师:请全班同学集体朗诵。男生读第一部分, 注意读出你们坚毅、刚强的阳刚之美, 女生读第二部分, 注意读出你们温柔、真挚的阴柔之美。

师:准备好了吗?

师:诗歌语言具有凝炼、形象、跳跃性的特点, 所以同学们在赏析诗歌时需要大声朗读, 细细咀嚼, 反复品味, 理清诗歌结构, 明确诗人思路, 体味诗人感情。《致橡树》(板书) 是一首爱情诗, 诗人通过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 表达了一种新型的爱情观。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诗歌, 初步把握诗人的思路和感情。学生朗读诗歌, 教师巡视作朗读指导。(5分钟)

师:大家在朗读诗歌时会发现诗中有两个人称代词, 是哪两个, 他们在诗中具体指什么?

生:一个人称代词是“你”, 另一个是“我”。

师:他们分别指什么?

生:“你”指“橡树”, “我”指“木棉”。

师:回答很正确。(板书)

师:大家已读过原诗, 诗人的思路是怎样的?

生甲:诗人说自己愿作对方旁的一株木棉, 她希望自己与对方互相联系紧密相依。

生乙:诗人先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再抒发自己理想的爱情观。

师:你能具体指明诗歌中哪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爱情观, 哪一部分是抒发自己理想的爱情观吗?

生乙:诗歌开篇到“不, 这些都还不够”是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 从“我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诗结尾是对爱情理想的倾诉。

师:×××(生乙) 说得很正确, 请同学们记下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鉴赏第一部分。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思考在这一部分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

师:诗中有几种意象?

生:有六种: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师:这六种意象各有何特点?

生:凌霄花:借高枝炫耀自己。

鸟儿:为对方营造的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师:这两种意象有何共同特点?

生:他们都是单纯地依赖橡树, 自己并无真正的自立本领。

师:对, 诗人在这里借这两种意象指攀附他人的爱情观。

师:请同学们继续分析以下意象。

生: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险峰: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师:这两个意象有何共同特点?

生:他们都是不计代价地给予。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

(学生用2分钟时间改写诗句, 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座同学间交流改写的诗句。 生交流互评(2分钟)

师:这一部分中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的意象, 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 不可阻挡, 仿佛吐尽千百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 是反抗, 是挣脱, 是战斗, 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 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奋发、向上的, 同学们在朗读时要读得刚劲有力, 慷慨激昂。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品读。(3分钟)

师:请两个同学给全班作一次朗诵表演。(一男生一女生朗诵诗歌)

师:读得很好。在前一部分, 诗人用昂扬的激情对传统的爱情观作了否定, 那么诗人到底向往什么样的爱情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部分。生读第二部分师:诗人在这一部分中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是诗歌的重要形式和特点。本诗运用象征手法, 不是从整体上孕含象征意义, 而是在具体的形象上直接表达象征意义, 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描写橡树和木棉的诗句, 分析木棉和橡树的形象, 并指出其象征意义。生读描写橡树的诗句。

师:这几句诗描述了橡树的什么形象?

生:坚毅、刚强、敏锐、有力。(板书)

师: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生: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

师:对, 象征着男性阳刚之美。(板书)

师:那么描写木棉的诗句呢? 生读描写木棉的诗句。

师:通过这几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木棉的什么形象? 生:美丽、热烈、真挚、柔韧。(板书)

师: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生: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板书)

师:说得很好。

师:诗人在诗中倾诉了怎样的爱情向往? 请分别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生:相互依存, 紧密结合(对应诗句:根, 紧握在地下, 叶, 相触在云里)(板书)

生:双方默契, 互相尊重(对应诗句: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板书)

生:同甘共苦 独立相依(对应诗句: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板书)

师:这几句诗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诗句整齐, 节奏明快。

师:对, 用对偶句, 既有端庄整饬的古典美, 又表现出灵动奔放的现代风格。

师:诗人抒发的是一种新时代的爱情理想, 但伟大的爱情不仅只爱对方, 更要爱对方的事业, 爱对方生活的土地, 这才是爱情的升华, 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请同学们带着上述感情品读诗歌的最后几句。(学生读诗) 。

师:这一部分中诗人的感情抒发是平缓的, 从前一部分的激昂中跌落下来, 诗人以女性的温柔, 真挚细腻, 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 像小溪流水潺潺, 如木棉在清风中摇曳。请大家仔细品读, 体味。(2分钟)

师:请全班同学集体朗诵。男生读第一部分, 注意读出你们坚毅、刚强的阳刚之美, 女生读第二部分, 注意读出你们温柔、真挚的阴柔之美。

师:准备好了吗?


相关文章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 2007-5-8 12:48:00 | By: 青请 ] 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 ...查看


  • 我愿意是激流教案 2
  • 武功职业教育中心 单招二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我愿意是激流(一) 编写人:孙敏 丁伯霞 编写时间: 审核人: 使用时间: [教材分析]<我愿意是激流>是中等职业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第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学习这首诗歌重在诗歌欣赏 ...查看


  • 路旁的橡树教案示例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用具及课前准备 1.课件<路旁的橡树>,橡树图片: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 ...查看


  • 8[路旁的橡树]教案文档
  • 8* 路旁的橡树 一.教材简说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 ...查看


  • 教师资格证面试某人经验
  •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 抽到的试题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略读课文 路旁的橡树 试讲要求 1.讲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理解工程师和工人们在处理路与橡树关系时的感情 3.适当板书 每年考幼儿园的同学相对比较少,一方面有师范生这个要求,另一方面在网上很难 ...查看


  •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学写现代诗教案
  •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 学写现代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写作的一般特点--运用意象表情达意:语言讲究韵律:适当运用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能写作现代诗. 3.德育目标:提升艺术品位,丰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 ...查看


  • 高中班会教案:"请不要在春天采摘秋天的果实"主题班会
  • 『活动设想』 班会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学生讨论使学生领悟爱情不是幻想,是真实的生活.第二部分分析早恋的危害,改变学生对早恋的一些错误看法.第三部分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早恋,处理好早恋. 『活动实录』 在<我心永恒>美妙的音乐背景 ...查看


  •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一片红树叶
  • 一.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中充满关心和爱的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续编诗歌对话. 二.活动准备: 1.诗歌课件(包括风吹的声音.柔和的背景音乐.橡树和红树叶对话的音频). 2.头 ...查看


  • 8樵夫,别砍那棵树_教案
  • 8. 樵夫,别砍那棵树 教学目标 1.把握诗的内容,体会"这棵老树"的象征意义. 2.品味感情强烈的诗句. 3.培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领会 ...查看


热门内容